爱的教育教学案例

合集下载

《爱的教育》教学案例

《爱的教育》教学案例

《爱的教育》阅读欣赏课教学设计大庆市杜蒙克尔台蒙古族学校袁红波【教学目标】1.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体验读书的快乐,渗透读书的方法。

2.通过交流阅读感受,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在交流中引导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人格,受到爱的教育。

【教学流程】一、导入,揭示课题师:同学们,你们已经学会制定自己的阅读计划了,并且认真阅读了《爱的教育》,这本书,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开来分享一下这本书的精彩片段,好吗?二、了解作者作品1.在分享精彩的片段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这本书的作者和写作背景。

(学生汇报、交流、补充)教师引导:(作品一发表就引起了轰动,出版的头两个月就再版四十次告罄,仅1913年发行量达到一百多万册.自1886年该书诞生到1904年的短短20年里,印刷了300多版。

100年来,始终畅销不衰,并且多次被改编成动画片、电影、连环画、译成数百种文字和方言,影响遍布全世界。

)2.这本书究竟写了哪些内容呢?(学生简介主要内容)了解书的作者、作品是我们读书的方法之一。

揭示读书方法:了解作者作品(板书)三、走进人物内心。

师:你们读了这本书后,认识了哪些人?我来看看谁认识的人物多。

1.走进人物(1) 学习成绩好,每次都获得头等奖的男孩是。

(2) 为了救一年级的学生,脚被马车轧断了。

(3)身材高大、保护弱小、富有同情心的。

(4)的家里来了小偷,他为了救奶奶,被小偷杀死了。

(5)为了减轻父亲的负担,半夜起来帮爸爸抄写封条的是。

(6)驼背纳利被人欺负时,是救了他。

(7)在自己家里昏暗的阁楼里,跪在椅子前坚持学习。

(8)可怜又坚强的铁匠之子是。

(9)爱收集邮票,可后来为了弥补自己过错,竟把视为生命的邮票送人的小商人。

(10)在卡罗纳、德罗西、安东尼奥、泼列科西、斯泰尔迪等几个特色人物中,受人尊敬的班长是,爱装扮怪模样的是小石匠。

2.刚才我们提到的只是书中的一小部分人物,在这本书中,我最佩服的是安利珂的女老师,你们知道为什么吗?(指名说)3.那你们最佩服的人物是谁呢?为什么?揭示读书方法:走进人物内心四、交流精彩片段。

七年级上册语文《爱的教育》教案

七年级上册语文《爱的教育》教案

七年级上册语文《爱的教育》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爱的教育》的主题和内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树立正确的爱的观念。

1.2 教学内容1. 课文《爱的教育》的阅读与理解。

2. 分析课文中的主题和情感表达。

3. 讨论课文中的爱的行为和价值观。

第二章:教学方法与步骤2.1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理解爱的主题。

2. 互动讨论法:分组讨论,分享对爱的理解和体验。

3. 写作练习法:通过写作,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2.2 教学步骤1. 导入:引导学生思考爱的定义和意义。

2. 阅读课文: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爱的教育》。

3. 讲解与讨论:讲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理解爱的主题和价值观。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爱的理解和体验。

5. 写作练习:学生写一篇关于爱的短文,培养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第三章:教学评估与反馈3.1 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和写作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

2. 写作评估:评估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给出具体评价和建议。

3.2 教学反馈1.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了解他们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看法。

2. 教学改进: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评估结果,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提高教学质量。

第四章:教学资源与材料4.1 教学资源1. 课文《爱的教育》文本。

2. 相关爱的故事和案例,用于讨论和启发思考。

3. 写作纸张和文具。

4.2 教学材料1. 课文《爱的教育》的解析和讲解资料。

2. 学生写作的评价标准和指导资料。

第五章:教学计划与时间安排5.1 教学计划1. 第1-2周:讲解课文《爱的教育》的主题和内容。

2. 第3-4周:讨论课文中的爱的行为和价值观。

3. 第5-6周:进行写作练习,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5.2 时间安排1. 第1-2周:2课时/周2. 第3-4周:2课时/周3. 第5-6周:2课时/周第六章:课堂活动与互动6.1 课堂活动1. 观看与爱相关的电影或视频片段,引导学生感受爱的力量。

爱的教育教学案例

爱的教育教学案例

《爱的教育》阅读指导课教学案例一、小说内容《爱的教育》是意大利著名儿童文学家德·亚米契斯的代表作,出版于一八八六年,在意大利曾轰动一时,仅出版的头两个月就再版40多次。

100年来,被译成数百种文学和方言,始终畅销不衰,并且多次被改编成动画片、电影、连环画、影响遍布全世界。

有些国家把《爱的教育》作为小学生的教科书来读。

成为了一代又一代读者爱不释手的读物,也是我国家喻户晓的作品。

书的原名翻译是“心”。

我国最早由夏丏尊先生翻译,并定名为《爱的教育》。

这本书的另一个题目是:一个意大利四年级小学生的日记。

作者通过十岁的四年级小学生安利柯的眼光观察他所在班级、老师、同学、同学的家长以及周围的社会环境,把师生之爱、父子之爱、同学之爱、对祖国的爱都写得感人至深,那些充满了人间温情的小故事往往催人泪下,“每月故事”里讲述的那些朋友的友谊和宁肯牺牲自己的高贵品格则感动和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读者。

是一本令全世界亿万人感动而泣的伟大作品。

本书以一个孩子的口吻告诉我们:素质教育就是“爱的教育”。

对父母的爱、对老师的爱、对同学的爱是孩子做人的根本,也是其他素质的基础。

这部书细致生动地刻画了各种高贵品质——爱国、善良、狭义、英勇、宽大、无私,令人深受感动。

每章每节,都把爱表现得精髓深入、淋漓尽致,大至国家、社会、民族的大我之爱,小至父母、师长、朋友间的小我之爱,处处扣人心弦、感人肺腑。

其特色在于以孩子的口吻,孩子的笔触、孩子的眼光来写孩子的生活与思想。

全书采用日记体的形式,更具真实感,更能贴近孩子的内心,也更能被孩子们接受,是那些空洞的理论与说教,以及那些抽象的教科书所无法比拟的。

这本书是为人父母,为人师长,为人子女者一生必读的教育经典。

二、作者简介亚米契斯,1846年10月出生于意大利。

那时的意大利受法国大革命的影响,国内正酝酿着爱国主义,这股风潮自然也在他幼小的心灵上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记。

二十岁时他从军校毕业,加入军队,开始写一些具有爱国风味的短篇故事,并出版了他的第一本书《意大利军旅生活》。

爱的教育案例

爱的教育案例

爱的教育案例案例:爱的教育在儿童早期教育中的应用背景信息:在早期教育阶段,爱的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这一阶段的儿童正处于发展成长的关键阶段,他们的身心发展和社交情感能力的培养需要特别关注和引导。

爱的教育帮助儿童建立积极的情感态度,培养他们的情感表达和社交能力,为他们未来的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案例描述:在一所幼儿园中,有一位老师叫小芳,她非常注重爱的教育在儿童早期教育中的应用。

小芳在教学中运用了多种方法,以培养孩子们的情感表达和社交能力为目标。

首先,小芳关注每个孩子的个体差异,尊重他们的思想和情感表达。

她根据每个孩子的特点和需求,制定个性化的教育计划,并定期与家长交流,了解他们在家庭环境中的情况,以更好地指导孩子的成长。

其次,小芳注重培养儿童的情感表达能力。

她鼓励孩子们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无论是喜怒哀乐,都给予积极回应。

她在教室中设置了一个专门的“情感角”,孩子们可以在这里绘制自己的情感,写下内心的想法,或者与其他孩子分享自己的故事。

小芳还组织了一些团队活动,通过合作和交流,让孩子们学会理解和尊重他人的情感。

此外,小芳重视培养儿童的社交能力。

她设置了许多小组活动,鼓励孩子们合作、分享和互相帮助。

通过这些活动,孩子们学会了倾听、相互理解和协作。

小芳还组织了一些戏剧表演和角色扮演活动,让孩子们扮演不同的角色,理解和体验其他人的情感和需求,进一步培养他们的同理心和沟通能力。

小芳的教育方法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孩子们的情感表达和社交能力得到了明显的提升。

他们更加自信、积极地与他人交流,对待他人的情感更加关心和理解。

通过这个案例,我们可以看到,爱的教育在儿童早期教育中的应用,能够有效促进孩子们的情感表达和社交能力的发展,为他们的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这种教育方法需要教师的关注和引导,以及与家长的密切合作,共同为孩子的健康成长努力。

《爱的教育》导读课教案

《爱的教育》导读课教案

《爱的教育》导读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爱的教育》的作者、背景及主要内容。

2. 培养学生对经典文学作品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作者及背景介绍:埃德蒙多·德·阿米奇斯,意大利教育家、作家,被誉为“意大利的杜威”。

2. 作品概述:《爱的教育》是一部日记体小说,讲述了一个小学四年级学生恩里科的成长故事,记录了他一年来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以及心灵成长的历程。

3. 作品主题:通过恩里科的成长经历,传递爱的教育思想,强调教育应以培养人格、品德为核心。

三、教学重点1. 了解作者及作品背景。

2. 把握作品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形象。

3. 感悟作品中的爱的教育思想。

四、教学难点1. 深入理解作品中的心理描写和情感表达。

2. 将作品中的教育思想与实际生活相结合。

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介绍作者、背景、作品基本情节等。

2. 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作品中的爱的教育思想。

3. 案例分析法:分析作品中的具体情节,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爱的教育。

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作者及作品背景,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2. 阅读指导:引导学生阅读作品,了解基本情节和人物形象。

3.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讨论作品中的爱的教育思想。

4. 案例分析:选取作品中的典型情节,深入分析爱的教育思想的体现。

5. 总结提升:总结作品中的爱的教育思想,引导学生将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6.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阅读任务,巩固所学内容。

教学评价:1. 学生对作者、作品背景的了解程度。

2. 学生对作品基本情节和人物形象的把握程度。

3. 学生对作品中的爱的教育思想的感悟程度。

4. 学生将爱的教育思想运用到实际生活中的情况。

六、教学活动设计1. 课前准备:请学生提前阅读《爱的教育》原著,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2. 课堂导入: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作品的预习情况,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3. 作者及背景介绍:简要介绍作者埃德蒙多·德·阿米奇斯的生平和创作背景,让学生了解其在教育领域的贡献。

课外阅读教学案例

课外阅读教学案例

《爱的教育》课外阅读教案及反思教学目标:1、检查学生阅读《爱的教育》的情况。

2、在对最佩服的人物的交流中,受到熏陶和启发,引导孩子形成积极向上的人格和勇敢坚强的精神。

3、引导学生在感动中懂得关爱别人,学会帮助和关心他人。

教学重点:在对最佩服的人物的交流中,受到熏陶和启发,引导孩子形成积极向上的人格和勇敢坚强精神。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在感动中懂得关爱别人,学会帮助和关心他人。

活动过程:一、激情导入1、生自由畅谈心中对爱的理解(导出《爱的教育》)2、简介相关内容二、走进人物1、在这本书中,作者描写了一个个栩栩如生的人物,我来考考大家!出示思考题2、在这本书中,还有哪些人物?交流3、交流:在这些人物中,你最佩服谁?为什么?三、印象最深的故事1、过渡:在这一个个平凡而伟大的人物身上发生了很多平凡而伟大的故事,在书中100多个小故事中,哪一个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2、故事情节交流3、引导:你为什么对这个故事印象深刻?四、感人的片段1、过渡2、出示几处感人的片段。

3、指名读,交流五、总结1、从这些人和事中,你有没有受到什么启发?2、作业:给你最佩服的一个人物写一封信。

教后反思:《爱的教育》是每个家庭必备的良书,是为人父母者、为人师长者、为人子女者在一生中务必一读的经典,由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耗时近十年完成。

全书处处扣人心弦,感人肺腑,使得全世界各国都公认此书为最富爱心的教育性读物。

夏丐尊先生感慨地说:“读了这书好像丑女见了美人,自己难堪起来,不觉惭愧得流泪。

书中叙述的师生之情,朋友之谊,社会之同情,都已近于理想的世界……以为世间要如此才好。

于是又感激得流泪。

”《爱的教育》吸引我们的,似乎并不是其文学价值有多高,而在于那平凡而细腻的笔触中体现出来的近乎完美的亲子之爱、师生之情、朋友之谊、乡国之恋……这部处处洋溢着爱的小说所蕴涵散发出的那种深厚、浓郁的情感力量真的很伟大。

《爱的教育》在诉说崇高纯真的人性之爱就是一种最为真诚的教育,而教育使爱在升华。

爱的教育导读课教案

爱的教育导读课教案

爱的教育导读课教案第一章:爱的教育概述1.1 教学目标1.了解爱的教育的概念和意义2.掌握爱的教育的基本原则和方法3.理解爱的教育在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1.2 教学内容1.爱的教育的定义和内涵2.爱的教育的重要性3.爱的教育的基本原则和方法4.爱的教育的实践应用1.3 教学过程1.引入话题:讨论爱的教育的概念和意义2.讲解爱的教育的定义和内涵3.分享爱的教育的重要性和价值4.介绍爱的教育的基本原则和方法5.讨论爱的教育的实践应用6.总结并布置作业第二章:自我关爱2.1 教学目标1.了解自我关爱的概念和意义2.掌握自我关爱的方法和技巧3.培养自我关爱的习惯和意识2.2 教学内容1.自我关爱的定义和内涵2.自我关爱的重要性3.自我关爱的方法和技巧4.自我关爱的实践应用2.3 教学过程1.引入话题:讨论自我关爱的概念和意义2.讲解自我关爱的定义和内涵3.分享自我关爱的重要性和价值4.介绍自我关爱的方法和技巧5.讨论自我关爱的实践应用6.总结并布置作业第三章:亲子关系中的爱3.1 教学目标1.了解亲子关系中爱的概念和意义2.掌握亲子关系中爱的表达和沟通方法3.2 教学内容1.亲子关系中爱的定义和内涵2.亲子关系中爱的重要性3.亲子关系中爱的表达和沟通方法4.亲子关系中爱的实践应用3.3 教学过程1.引入话题:讨论亲子关系中爱的概念和意义2.讲解亲子关系中爱的定义和内涵3.分享亲子关系中爱的重要性和价值4.介绍亲子关系中爱的表达和沟通方法5.讨论亲子关系中爱的实践应用6.总结并布置作业第四章:友情中的爱4.1 教学目标1.了解友情中爱的概念和意义2.掌握友情中爱的表达和维护方法4.2 教学内容1.友情中爱的定义和内涵2.友情中爱的重要性3.友情中爱的表达和维护方法4.友情中爱的实践应用4.3 教学过程1.引入话题:讨论友情中爱的概念和意义2.讲解友情中爱的定义和内涵3.分享友情中爱的重要性和价值4.介绍友情中爱的表达和维护方法5.讨论友情中爱的实践应用6.总结并布置作业第五章:爱情中的爱5.1 教学目标1.了解爱情中爱的概念和意义2.掌握爱情中爱的表达和经营方法3.培养健康的恋爱关系5.2 教学内容1.爱情中爱的定义和内涵2.爱情中爱的重要性3.爱情中爱的表达和经营方法4.爱情中爱的实践应用5.3 教学过程1.引入话题:讨论爱情中爱的概念和意义2.讲解爱情中爱的定义和内涵3.分享爱情中爱的重要性和价值4.介绍爱情中爱的表达和经营方法5.讨论爱情中爱的实践应用6.总结并布置作业第六章:师生之间的爱6.1 教学目标1.了解师生之间爱的概念和意义2.掌握师生之间爱的表达和交流方法3.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6.2 教学内容1.师生之间爱的定义和内涵2.师生之间爱的重要性3.师生之间爱的表达和交流方法4.师生之间爱的实践应用6.3 教学过程1.引入话题:讨论师生之间爱的概念和意义2.讲解师生之间爱的定义和内涵3.分享师生之间爱的重要性和价值4.介绍师生之间爱的表达和交流方法5.讨论师生之间爱的实践应用6.总结并布置作业第七章:爱与社会责任7.1 教学目标1.了解爱与社会责任的关系2.掌握履行社会责任的方法3.培养关爱他人、服务社会的意识7.2 教学内容1.爱与社会责任的内涵2.爱对社会的重要作用3.履行社会责任的方法4.关爱他人、服务社会的实践应用7.3 教学过程1.引入话题:讨论爱与社会责任的关系2.讲解爱与社会责任的内涵3.分享爱对社会的重要作用4.介绍履行社会责任的方法5.讨论关爱他人、服务社会的实践应用6.总结并布置作业第八章:爱的教育在生活中的应用8.1 教学目标1.了解爱的教育在生活中的应用2.掌握爱的教育在日常生活中的实践方法3.培养爱的教育的习惯和意识8.2 教学内容1.爱的教育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案例2.爱的教育在日常生活中的实践方法3.如何将爱的教育融入到生活中4.爱的教育的习惯和意识的培养8.3 教学过程1.引入话题:讨论爱的教育在生活中的应用2.分享爱的教育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案例3.讲解爱的教育在日常生活中的实践方法4.介绍如何将爱的教育融入到生活中5.讨论爱的教育的习惯和意识的培养6.总结并布置作业第九章:爱的教育与人格成长9.1 教学目标1.了解爱的教育与人格成长的关系2.掌握爱的教育在人格成长中的作用3.培养健康的人格特质9.2 教学内容1.爱的教育与人格成长的关系2.爱的教育在人格成长中的作用3.爱的教育在人格成长中的应用方法4.健康的人格特质的培养9.3 教学过程1.引入话题:讨论爱的教育与人格成长的关系2.讲解爱的教育与人格成长的关系3.分享爱的教育在人格成长中的作用4.介绍爱的教育在人格成长中的应用方法5.讨论健康的人格特质的培养6.总结并布置作业第十章:爱的教育与心理健康10.1 教学目标1.了解爱的教育与心理健康的关系2.掌握爱的教育在心理健康中的作用10.2 教学内容1.爱的教育与心理健康的关系2.爱的教育在心理健康中的作用3.爱的教育在心理健康中的应用方法10.3 教学过程1.引入话题:讨论爱的教育与心理健康的关系2.讲解爱的教育与心理健康的关系3.分享爱的教育在心理健康中的作用4.介绍爱的教育在心理健康中的应用方法6.总结并布置作业重点解析重点解析:1. 爱的教育的概念和意义:理解爱的教育对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的关键作用。

爱的教育导读课教案文档

爱的教育导读课教案文档

爱的教育导读课教案文档第一章:爱的教育简介1.1 课程目标了解《爱的教育》的作者及背景把握《爱的教育》的主题与核心思想掌握本书的基本情节与人物关系1.2 教学内容作者简介:埃德蒙多·德·阿米奇斯及其作品书籍背景:意大利教育现状及作者的教育理念主题探讨:爱的重要性及其在教育中的体现人物分析:主人公恩里科的成长与转变1.3 教学活动观看《爱的教育》书籍介绍视频分组讨论作者的教育理念小组分享对主题的认识与感悟角色扮演,深入理解人物性格与情感1.4 作业布置阅读《爱的教育》第一章至第三章写一篇关于本书主题的短文第二章:恩里科的成长历程2.1 课程目标分析恩里科的性格特点及其在故事中的成长理解恩里科与家人、朋友、老师之间的关系掌握本书中的教育方法与原则2.2 教学内容分析恩里科的性格特点:善良、敏感、有责任感探讨恩里科与家人、朋友、老师之间的关系:家庭影响、友谊的重要性、师生关系总结本书中的教育方法与原则:尊重、理解、引导2.3 教学活动小组讨论恩里科的成长历程角色扮演,模拟恩里科与家人、朋友、老师之间的对话分享对恩里科成长过程中印象最深刻的事件2.4 作业布置阅读《爱的教育》第四章至第六章写一篇关于恩里科成长过程的感悟第三章:教育中的关爱与包容3.1 课程目标理解关爱与包容在教育中的重要性学会如何关爱与包容学生掌握本书中关爱与包容的具体案例3.2 教学内容探讨关爱与包容在教育中的作用:建立信任、促进成长分析本书中关爱与包容的具体案例:恩里科与同学之间的关系、老师对学生的关爱分享自身在教育过程中关爱与包容的经历3.3 教学活动小组讨论关爱与包容在教育中的作用角色扮演,模拟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爱与包容分享自身在教育过程中的感悟3.4 作业布置阅读《爱的教育》第七章至第九章写一篇关于关爱与包容在教育中的感悟第四章:教育中的耐心与坚持4.1 课程目标理解耐心与坚持在教育中的重要性学会如何保持耐心与坚持掌握本书中耐心与坚持的具体案例4.2 教学内容探讨耐心与坚持在教育中的作用:培养学生良好习惯、帮助学生克服困难分析本书中耐心与坚持的具体案例:恩里科的学习过程、老师的教育方式分享自身在教育过程中耐心与坚持的经历4.3 教学活动小组讨论耐心与坚持在教育中的作用角色扮演,模拟老师与学生之间的耐心与坚持分享自身在教育过程中的感悟4.4 作业布置阅读《爱的教育》第十章至第十二章写一篇关于耐心与坚持在教育中的感悟第五章:爱的教育的实践与应用5.1 课程目标理解《爱的教育》在现实教育中的应用学会如何将本书的教育理念付诸实践掌握本书中的教育方法与技巧5.2 教学内容探讨《爱的教育》在现实教育中的应用:关爱学生、尊重学生个性、引导学长分析本书中的教育方法与技巧:如何进行有效沟通、如何激发学生兴趣、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分享自身在教育过程中实践《爱的教育》的经历5.3 教学活动小组讨论《爱的教育》在现实教育中的应用角色扮演,模拟实践本书教育理念的场景分享自身在教育过程中的感悟5.4 作业布置阅读《爱的教育》第十三章至第十六章写一篇关于《爱的教育》实践与应用的感悟第六章:教育中的道德与品格6.1 课程目标理解道德与品格在教育中的重要性学会如何培养学生的道德与品格掌握本书中道德与品格教育的具体案例6.2 教学内容探讨道德与品格在教育中的作用:塑造学生的人格、培养良好行为习惯分析本书中道德与品格教育的具体案例:恩里科与同学之间的道德冲突、老师的道德榜样分享自身在教育过程中道德与品格教育的经历6.3 教学活动小组讨论道德与品格在教育中的作用角色扮演,模拟老师与学生之间的道德教育场景分享自身在教育过程中的感悟6.4 作业布置阅读《爱的教育》第十七章至第十九章写一篇关于道德与品格在教育中的感悟第七章:教育中的创新与启发7.1 课程目标理解创新与启发在教育中的重要性学会如何进行创新与启发式教学掌握本书中创新与启发的具体案例7.2 教学内容探讨创新与启发在教育中的作用:激发学生创造力、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分析本书中创新与启发的具体案例:恩里科的创新思维、老师的启发式教学分享自身在教育过程中创新与启发的经历7.3 教学活动小组讨论创新与启发在教育中的作用角色扮演,模拟创新与启发式教学场景分享自身在教育过程中的感悟7.4 作业布置阅读《爱的教育》第二十章至第二十二章写一篇关于创新与启发在教育中的感悟第八章:教育中的合作与团队精神8.1 课程目标理解合作与团队精神在教育中的重要性学会如何培养学生的合作与团队精神掌握本书中合作与团队精神的具体案例8.2 教学内容探讨合作与团队精神在教育中的作用:提高学生沟通能力、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分析本书中合作与团队精神的具体案例:恩里科与同学的合作项目、老师的团队教学分享自身在教育过程中合作与团队精神的经历8.3 教学活动小组讨论合作与团队精神在教育中的作用角色扮演,模拟合作与团队精神教学场景分享自身在教育过程中的感悟8.4 作业布置阅读《爱的教育》第二十三章至第二十五章写一篇关于合作与团队精神在教育中的感悟第九章:教育中的挫折与成长9.1 课程目标理解挫折与成长在教育中的重要性学会如何引导学生面对挫折与成长掌握本书中挫折与成长的具体案例9.2 教学内容探讨挫折与成长在教育中的作用:培养学生抗压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分析本书中挫折与成长的具体案例:恩里科面对挫折的过程、老师的引导方式分享自身在教育过程中挫折与成长的经历9.3 教学活动小组讨论挫折与成长在教育中的作用角色扮演,模拟引导学生面对挫折与成长的场景分享自身在教育过程中的感悟9.4 作业布置阅读《爱的教育》第二十六章至第二十八章写一篇关于挫折与成长在教育中的感悟第十章:爱的教育的总结与反思10.1 课程目标理解《爱的教育》的核心理念学会如何将本书的教育理念应用到实际教学中掌握本书的教育方法与技巧10.2 教学内容总结《爱的教育》的核心理念:爱是教育的本质、尊重学生个性、引导学长分析本书的教育方法与技巧:如何进行有效沟通、如何激发学生兴趣、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分享自身在教育过程中应用本书教育理念的经历10.3 教学活动小组讨论《爱的教育》的核心理念角色扮演,模拟应用本书教育理念的场景分享自身在教育过程中的感悟10.4 作业布置阅读《爱的教育》第二十九章至第三十二章写一篇关于《爱的教育》的总结与反思重点和难点解析一、第一章至第五章:爱的教育简介与实践应用重点关注如何引导学生理解《爱的教育》的作者背景、核心思想以及主题探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爱的教育》阅读指导课教学案例一、小说内容《爱的教育》是意大利著名儿童文学家德·亚米契斯的代表作,出版于一八八六年,在意大利曾轰动一时,仅出版的头两个月就再版40多次。

100年来,被译成数百种文学和方言,始终畅销不衰,并且多次被改编成动画片、电影、连环画、影响遍布全世界。

有些国家把《爱的教育》作为小学生的教科书来读。

成为了一代又一代读者爱不释手的读物,也是我国家喻户晓的作品。

书的原名翻译是“心”。

我国最早由夏丏尊先生翻译,并定名为《爱的教育》。

这本书的另一个题目是:一个意大利四年级小学生的日记。

作者通过十岁的四年级小学生安利柯的眼光观察他所在班级、老师、同学、同学的家长以及周围的社会环境,把师生之爱、父子之爱、同学之爱、对祖国的爱都写得感人至深,那些充满了人间温情的小故事往往催人泪下,“每月故事”里讲述的那些朋友的友谊和宁肯牺牲自己的高贵品格则感动和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读者。

是一本令全世界亿万人感动而泣的伟大作品。

本书以一个孩子的口吻告诉我们:素质教育就是“爱的教育”。

对父母的爱、对老师的爱、对同学的爱是孩子做人的根本,也是其他素质的基础。

这部书细致生动地刻画了各种高贵品质——爱国、善良、狭义、英勇、宽大、无私,令人深受感动。

每章每节,都把爱表现得精髓深入、淋漓尽致,大至国家、社会、民族的大我之爱,小至父母、师长、朋友间的小我之爱,处处扣人心弦、感人肺腑。

其特色在于以孩子的口吻,孩子的笔触、孩子的眼光来写孩子的生活与思想。

全书采用日记体的形式,更具真实感,更能贴近孩子的内心,也更能被孩子们接受,是那些空洞的理论与说教,以及那些抽象的教科书所无法比拟的。

这本书是为人父母,为人师长,为人子女者一生必读的教育经典。

二、作者简介亚米契斯,1846年10月出生于意大利。

那时的意大利受法国大革命的影响,国内正酝酿着爱国主义,这股风潮自然也在他幼小的心灵上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记。

二十岁时他从军校毕业,加入军队,开始写一些具有爱国风味的短篇故事,并出版了他的第一本书《意大利军旅生活》。

1888年,四十二岁的亚米契斯写出了他最畅销的书《爱的教育》。

今天《爱的教育》在各国均有译本,被誉为世界少年最优良的读物之一。

三、设计理念书是人类的朋友,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

课外阅读能使学生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发展智力,陶冶情操,充实学生文化底蕴,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四、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好书推荐活动中认识《爱的教育》一书,并深入激发学生阅读《爱的教育》的兴趣。

2.在活动中,潜移默化地进行读书方法的指导,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在活动中,引导学生学会发现爱、感受爱、奉献爱。

五、教学策略本节课的重点是激发阅读兴趣,指导阅读方法,培养学生养成科学的阅读习惯,掌握正确阅读本书的方法。

我校生源以本地农民和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为主。

学生大多都是独生子女,缺乏关爱他人,帮助他人的意识,学生们有一定的阅读和自学能力,但自觉读书的习惯还未养成。

另外,在小学语文课本中有多篇课文选自《爱的教育》例如《争吵》、《卡罗纳》《小抄写员》等,所以孩子们对《爱的教育》有一定了解。

本节课我将采用适当的点拨、引导,运用自主、合作的教学法放手让学生自读,自学,自悟,真正做到让学生处于学习的主导地位。

以活动为主线,主要设计知识擂台赛、读书方法我知道、阅读分享等环节,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阅读方法。

并在和谐的氛围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

六、教学过程1,激趣导入。

有人说,爱是一缕温暖的阳光;有人说,爱是一阵及时的雨露;有人说,爱是一把打开心扉的钥匙。

同学们,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存在着“爱”,那我们怎么去体会爱,理解爱,付出爱呢?今天我们来认识一部全世界儿童、老师、家长必读的书,那就是——《爱的教育》。

【师用优美的语言激情的导入,把学生引入爱的情境,引起思想共鸣,激发阅读兴趣。

】2、知识擂台赛。

这个环节主要介绍《爱的教育》。

在小学语文课本中有多篇课文选自《爱的教育》例如《争吵》、《卡罗纳》《小抄写员》等,所以孩子们对《爱的教育》有一定了解。

让学生说关于《爱的教育》的知识你知道什么?学生发言后,老师加以补充。

主要介绍作者、国籍、地位、影响等。

【这样设计比单纯的由教师介绍,更生动活泼,以比赛的形式来介绍《爱的教育》,会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3、读书方法我知道。

通过这个环节对学生进行初步的阅读方法指导。

师:拿到这么一本厚厚的书,你打算怎样下手去读呢?指名说。

师总结:先看序言,再读目录,然后阅读正文,有计划的每天读一部分。

请同学们认真自读序言。

交流读序言可以知道什么?师:可以知道这本书的价值及主要内容阅读书的目录。

自由读,同桌交流,了解书中有哪些小故事。

4、阅读分享,引导学生填写知识树。

师:这是一部震撼人心的作品!译者夏丐尊先生备受感动流着泪读完全书,并决定要将此书介绍给中国的读者。

本书的作者也说过:“每一个读过此书的人,都会受到灵魂的震撼。

多少次,老师也边读边流下感动的泪水,今天,老师想和大家一起分享《意外事件》这篇故事,好吗?⑴学生自读,师巡视。

⑵交流。

生:故事主要讲了,一天早晨,父亲送“我”去学校的路上,忽然看见街上围了许多人。

原来,洛贝蒂在路上看见一个低年级的学生摔倒在地上,正巧一辆车向他开来,洛贝蒂勇敢的跑了过去,把他拖到一边,自己的脚却被马车辗的流血不止。

生:我被这个故事深深的感动了。

因为洛贝蒂非常勇敢。

生:仅仅只是一个二年级的孩子,他就能奋不顾身的去救别人。

生:我心里非常崇拜这个舍己救人的小英雄洛贝蒂,他救了别人,但自己却受伤了。

生:他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我们也应该让人与人之间互相关心、互相帮助。

师:这个故事非常感人,在故事中我们认识了在危急时刻挺身而出救小孩的洛贝谛,生命只有一次,这种舍己救人的人物形象跃然纸上。

在书中100多个小故事中,作者还描写了许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在这一个个平凡而伟大的人物身上发生了很多平凡而伟大的故事,它写尽了人世间种种感人肺腑的爱!下面,请你看到目录,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故事认真精读,在精读过程中,可以把所要积累的词句划括号。

有疑问处打个小问号。

读完后,交流读后感受,一起为我们的知识树添枝加叶。

(3)引导学生填写知识树。

(借助课件介绍知识树的设计意图)师:这幅图片是我设计的《爱的教育》知识树,知识树共分四层,第一层:树的主干是书名爱的教育,第二层是书中小故事的名称,第三层是故事中的人物,第四层总结故事中人物的品质。

通过读故事,你一定认识了许多人物,他们都具有美好的品质,每读完一个小故事你就能为知识树增添一个枝干。

最后我们比一比,谁的知识树最茂盛。

【这部分是本课最重要的环节,通过一个故事来引领学生去读更多的故事,在交流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概括能力,并引导发现爱,感受爱。

在填写知识树的过程中,帮他们理清内容和层次,激发他们继续阅读的兴趣。

】5、说事拉理好多同学都找到了让自己感动的故事。

有的故事教育我们要关心他人,要勇敢等等。

谁来说说,读了这些故事自己受到的启发,和自己读故事的感受?用自己的话说。

(要尊敬老师,善待朋友,孝敬父母。

要学习刻苦,要坚强,要爱读书。

等)生:我很敬佩爱国少年。

这个穷困潦倒,从小饱受人间困苦的孩子不接受意大利人的施舍,在爱祖国胜过爱自己。

,我们也应向他一样热爱自己的祖国。

生:柯莱蒂是卖柴人的儿子,每天他都要帮爸爸搬柴,可是他每天在干活的同时不忘学习,他的勤劳和勤奋值得学习。

生:科罗西也很可怜,他的爸爸做了十几年牢,卖菜的妈妈一个人带着他。

生:波列科西最可怜了,因为他当铁匠的爸爸老师酗酒还打他,但是他不想让任何人知道,而且还很努力的学习。

生:斯达尔蒂,学习勤奋有一个规模不小的藏书室,而且很勇敢,考了67分(满分70字)还不满意的,就像我们班的温迪那么有上进心。

……【这个环节主要引导学生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6、推荐阅读师:这是世界儿童文学经典书籍,教我们辨别美与丑、善与恶等,潜移默化地告诉我们深刻的人生哲理,只要我们认真阅读,就一定能从中采撷最丰硕的成果,吮吸最甜美的甘露,滋养自己、丰富自己、提高自己。

“书山有路勤为径”,不要慨叹课外阅读的时间少,鲁迅说:“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

最后,老师想送给大家一篇短文《阅读,终生的承诺》世界上最动人的皱眉是在读书苦思的刹那;世界上最自得的一刻是在读书时那会心的微笑。

人生的起点,不是诞生,而是与好书结缘的那一刻;人生的终点,不是死亡,而是与好书绝缘的那一刻。

最庸俗的人是不读书的人;最吝啬的人是不买书的人;最可怜的人是与书无缘的人。

让我们拿起书,以书为伴,畅游在多姿多彩的课外阅读中,让阅读成为我们终生的承诺。

【在读书名言中总结读书的意义,将教学气氛推向高潮,把学生阅读课外书籍的欲望燃到高点。

】七、描述与分析阅读应是以引导、激发孩子的兴趣为起点,唤起孩子阅读的主动性、创造性。

而课外阅读作为阅读教学的一种有效手段,是课外语文活动中最重要、普通而经常的形式。

我努力创设一种开放的环境,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人物进行学习、交流、畅谈体会,将教师的指导和学生自主阅读相结合。

使教师的作用不再是用各种问题去考学生的阅读效果,也不是强性要求学生应读什么,不应读什么,而是通过各种方式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和思考,指导学生阅读课外书籍。

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我认为有以下成功之处:一、创造了平等和谐的课堂交流氛围。

课堂自始至终都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师生在对话中交流,在交流中碰撞,学生的思维极其活跃,才会有用心体会之后的精彩发言。

从孩子的谈话中我们知道学生对爱有自己的见解,大家认识到了世间的爱是无处不在的,爱是美好的情感,它就在我们每天的生活当中,在我们周围,如空气般不可缺少。

二、注重了读书方法的渗透。

我告诉学生要了解一本没有读过的书我们要去读序言,从序言中了解书的主要内容、作者的写作意图。

像写人的这类书,读完之后我们要掩卷深思: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最打动自己的细节;点评人物;对自己有什么影响。

三、精心设计导语和过渡语,让每个环节过渡自然,用优美的语言激发了学生阅读的兴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