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司法考试刑法多选题专项练习及答案

合集下载

刑法分则法考试题及答案

刑法分则法考试题及答案

刑法分则法考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以下哪种行为不构成犯罪?A. 故意伤害他人身体B. 非法持有毒品C. 未经许可进入他人住宅D. 因正当防卫而伤害他人答案:D2. 以下哪种情况属于犯罪中止?A. 犯罪行为已经完成B. 犯罪行为尚未完成,但犯罪人自动放弃犯罪C. 犯罪行为未完成,因外部原因被迫停止D. 犯罪行为已完成,但犯罪人后悔答案:B3. 根据刑法规定,以下哪种情形不适用死刑?A. 犯罪时未满18周岁的人B. 犯罪时怀孕的妇女C. 犯罪后自首并有重大立功表现的人D. 所有故意杀人犯答案:A4. 以下哪种行为构成贪污罪?A. 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非法收受他人财物B. 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C. 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吞公共财物D. 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为他人谋取利益答案:C5. 以下哪种行为构成诈骗罪?A. 以虚假的产权证明作担保,骗取银行贷款B. 以虚假的合同骗取他人财物C. 以虚假的专利证书骗取他人财物D. 以上都是答案:D6. 以下哪种行为构成故意杀人罪?A. 故意非法剥夺他人生命B. 过失致人死亡C. 正当防卫过当致人死亡D. 紧急避险致人死亡答案:A7. 以下哪种行为构成抢劫罪?A. 以暴力、胁迫手段抢夺他人财物B. 以欺诈手段骗取他人财物C. 以盗窃手段秘密窃取他人财物D. 以敲诈勒索手段获取他人财物答案:A8. 以下哪种行为构成盗窃罪?A. 以秘密手段窃取他人财物B. 以暴力手段抢夺他人财物C. 以欺诈手段骗取他人财物D. 以胁迫手段索取他人财物答案:A9. 以下哪种行为构成侵占罪?A. 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吞公共财物B. 非法占有他人遗忘物C. 非法占有他人遗失物D. 非法占有他人埋藏物答案:B10. 以下哪种行为构成走私罪?A. 非法运输武器、弹药进出国境B. 非法运输毒品进出国境C. 非法运输珍贵文物进出国境D. 以上都是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以下哪些行为构成故意伤害罪?A. 故意伤害他人身体致人轻伤B. 故意伤害他人身体致人重伤C. 故意伤害他人身体致人死亡D. 过失伤害他人身体答案:A、B、C2. 以下哪些情形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刑事责任?A. 犯罪时未满14周岁的人B. 犯罪时怀孕的妇女C. 犯罪后自首并有重大立功表现的人D. 犯罪后坦白并积极赔偿被害人答案:B、C、D3. 以下哪些行为构成贪污罪?A. 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非法收受他人财物B. 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C. 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吞公共财物D. 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为他人谋取利益答案:A、C4. 以下哪些行为构成诈骗罪?A. 以虚假的产权证明作担保,骗取银行贷款B. 以虚假的合同骗取他人财物C. 以虚假的专利证书骗取他人财物D. 以盗窃手段秘密窃取他人财物答案:A、B、C5. 以下哪些行为构成抢劫罪?A. 以暴力、胁迫手段抢夺他人财物B. 以欺诈手段骗取他人财物C. 以盗窃手段秘密窃取他人财物D. 以敲诈勒索手段获取他人财物答案:A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1. 犯罪预备行为不构成犯罪。

刑法司法考试试题及答案

刑法司法考试试题及答案

刑法司法考试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下列哪个是刑法的基本原则?a. 无罪推定原则b. 有罪推定原则c. 法无所不取证原则d. 罪刑相适应原则2. 枪支犯罪按照刑法的解释,是指下列哪种犯罪?a. 故意杀人罪b. 故意伤害罪c. 抢劫罪d. 正当防卫罪3. 依照我国刑法,未满14周岁的人犯罪应当如何定罪?a. 不定罪b. 判处缓刑c. 判处拘役d. 判处剥夺政治权利二、判断题:1. 在我国刑法中,故意伤害罪是一种犯罪类型。

2. 在刑事诉讼中,一旦被告人被判有罪,就一定会被判处刑罚。

3. 通缉犯是指犯罪嫌疑人逃跑后被公安机关通缉的人员。

三、问答题:1. 什么是刑法思想?刑法思想是指刑法中所蕴含的基本原则、价值观念和指导思想,是刑法构建的理论基石。

2. 刑法中的罪刑相适应原则是什么意思?罪刑相适应原则是指刑法规定的罪行所应承担的刑罚应当与犯罪的性质、情节以及社会危害程度相适应。

3. 刑法中如何对犯罪嫌疑人进行羁押?根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对于犯罪嫌疑人,如果存在逃跑、证据销毁等风险,法院可以决定对其进行羁押,保障案件的顺利进行。

四、案例分析题:某甲因抢劫罪被公安机关抓获,案发时他使用的是一把仿真枪。

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以及相关解释,请回答以下问题:1. 枪支犯罪中,使用仿真枪是否构成犯罪行为?根据我国刑法解释,无论使用真枪还是仿真枪,在抢劫等犯罪行为中都构成枪支犯罪。

2. 对于某甲的犯罪行为,应当如何定罪和处罚?针对某甲的抢劫行为,应当依据抢劫罪的法律规定,对其定罪并处以相应刑罚,具体处罚幅度则需要根据案件的相关情节进行判断和裁定。

总结:刑法司法考试试题及答案主要包含选择题、判断题、问答题和案例分析题。

通过对不同类型题目的回答,可以加深对刑法中的基本原则、犯罪类型和法律规定的理解。

在刑法司法考试中,准确理解和运用刑法是取得优异成绩的关键。

历年司法考试《刑法》真题解析:多项选择题

历年司法考试《刑法》真题解析:多项选择题

⼆、多项选择题: (2009年) 51.甲欲去⼄的别墅盗窃,担⼼⼄别墅结构复杂难以找到贵重财物,就请熟悉⼄家的丙为其标图。

甲⼊室后未使⽤丙提供的图纸就找到⼄价值100万元的珠宝,即携珠宝逃离现场。

关于本案,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 A.甲构成盗窃罪,⼊户盗窃是法定的从重处罚情节 B.丙不构成犯罪,因为客观上没能为甲提供实质的帮助 C.即便甲未使⽤丙提供的图纸,丙也构成盗窃罪的共犯 D.甲、丙构成盗窃罪的共犯,甲是主犯,丙是帮助犯 答案:CD 解析:本题考核盗窃罪、共犯的相关知识点。

《刑法》并没有规定⼊户盗窃是法定的从重处罚情节。

因此,A项错误。

共同犯罪的成⽴条件是:必须⼆⼈以上、必须有共同故意、必须有共同⾏为。

本题中,甲请熟悉⼄家的丙为其标图以便于盗窃⼄家的贵重财物,表明甲丙之间存在共同的盗窃故意。

另外丙的⾏为虽然不是实⾏⾏为,但是该⾏为是对甲实⾏犯罪起辅助作⽤的帮助⾏为,虽然甲实际上并没有使⽤丙提供的图纸,但这种帮助⾏为的性质客观上是存在的,所以甲丙构成盗窃罪的共同犯罪,甲是主犯,丙是帮助犯。

因此,B项错误,CD项正确。

52.甲欲枪杀仇⼈⼄,但早有防备的⼄当天穿着防弹背⼼,甲的⼦弹刚好打在防弹背⼼上,⼄毫发⽆损。

甲见状⼀边逃离现场,⼀边⽓呼呼地⼤声说:“我就不信你天天穿防弹背⼼,看我改天不收拾你!”关于本案,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 A.甲构成故意杀⼈中⽌ B.甲构成故意杀⼈未遂 C.甲的⾏为具有导致⼄死亡的危险,应当成⽴犯罪 D.甲不构成犯罪 答案:BC 解析:本题考核故意杀⼈罪的中⽌和未遂的区分。

《刑法》第23条第1款规定,已经着⼿实⾏犯罪,由于犯罪分⼦意志以外的原因⽽未得逞的,是犯罪未遂。

本题中,甲已经着⼿实⾏枪杀⾏为,但由于⼄正好穿着防弹背⼼,未发⽣⼄死亡的结果,这是由于甲意志以外的原因⽽未得逞,甲构成故意杀⼈未遂。

故A项错误,B项正确。

甲的⾏为已经具备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及应受刑罚处罚性,成⽴犯罪。

国家司法考试卷二(刑法)练习试卷9(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国家司法考试卷二(刑法)练习试卷9(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国家司法考试卷二(刑法)练习试卷9(题后含答案及解析)全部题型 2. 多项选择题 3. 不定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每题所给的选项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正确答案,少答或多答均不得分。

本部分51-90题,每题2分,共80分。

1.关于罪刑法定原则,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有哪?A.罪刑法定原则不允许对刑法进行类推解释,但是允许进行扩大解释B.如果旧法认为是犯罪,新法不认为是犯罪,或虽然认为是犯罪,但新法比旧法判得更轻,此时允许使用事后法审理旧案,这并不违反罪刑法定原则C.罪刑法定原则要求定罪量刑必须以行为时的法律为准,绝不能以审判时的法律为准D.对于实践中组织男性卖淫的行为无法可依,有人建议将组织卖淫罪扩大为组织男性卖淫,因为组织男性卖淫与组织女性卖淫具有同样的社会危害性。

这是类推解释,违反了罪刑法定原则正确答案:A,B解析:罪刑法定原则一般有以下几个要求:禁止类推解释;禁止不利于被告人的事后法;允许扩张解释。

D项只是一种扩大解释,不是类推解释,没有违反罪刑法定原则。

C项过于绝对,故C、D项错误,A、B项当选。

知识模块:刑法2.关于期待可能性,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A.行为人是否具有故意、过失,与是否具有期待可能性,是两个不同的问题。

换言之.具有故意、过失的人,也可能没有期待可能性B.行为人犯罪后毁灭自己犯罪的证据的行为之所以不构成犯罪,是因为缺乏期待可能性C.在司法实践中,对于因遭受自然灾害外出谋生而重婚的,之所以不以重婚罪论处,是因为缺乏期待可能性D.身无分文的乞丐盗窃他人财物得以维持生存的,因为缺乏期待可能性,不应认定为盗窃罪正确答案:A,B,C解析:期待可能性,是根据具体情况,有可能期待行为人不实施违法行为而实施其他适法行为。

即如果不能期待行为人实施其他适法行为,就不能对其进行法的非难,因而不存在刑法上的责任,故A项正确。

只能在考虑行为人的能力的前提下,判断能够期待行为当时的行为人通过发挥其能力而不实施违法行为。

2020司法考试刑法题目及其解答

2020司法考试刑法题目及其解答

2020司法考试刑法题目及其解答一、选择题1.甲、乙两人共同抢劫银行,甲持枪威胁银行职员,乙负责捆绑职员并取走现金。

关于甲、乙的行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乙构成抢劫罪的共同犯罪B.甲、乙构成绑架罪的共同犯罪C.甲、乙构成抢夺罪的共同犯罪D.甲、乙构成故意杀人罪的共同犯罪答案:A解析:甲乙两人共同抢劫银行,甲持枪威胁银行职员属于抢劫行为,乙负责捆绑职员并取走现金也是抢劫行为的组成部分。

因此,甲乙两人构成抢劫罪的共同犯罪。

2.丙在商场购物时,趁人多将手伸进他人衣兜,窃取现金500元。

关于丙的行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丙构成盗窃罪B.丙构成抢夺罪C.丙构成诈骗罪D.丙构成侵占罪答案:A解析:丙在商场购物时,趁人多将手伸进他人衣兜,窃取现金500元。

丙的行为符合盗窃罪的构成要件,因此构成盗窃罪。

3.丁偷开邻居轿车,在道路上行驶,后因车辆故障被迫停下。

关于丁的行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丁构成盗窃罪B.丁构成抢夺罪C.丁构成危险驾驶罪D.丁构成破坏交通工具罪答案:A解析:丁偷开邻居轿车,在道路上行驶,构成盗窃罪。

虽然丁后来因车辆故障被迫停下,但其行为已经构成了盗窃罪的既遂。

二、案例分析题案例一:甲与乙共同诈骗他人财物,甲负责诱骗,乙负责望风。

在一次诈骗行动中,甲诱骗他人将钱款交给乙,乙收到钱款后立即逃跑。

甲被捕后,交代了整个诈骗过程。

问:甲、乙的行为构成何罪?请说明理由。

答案:甲、乙的行为构成诈骗罪的共同犯罪。

解析:甲负责诱骗,乙负责望风,两人共同实施诈骗行为,构成诈骗罪的共同犯罪。

虽然乙在收到钱款后立即逃跑,但其行为仍然是诈骗行为的组成部分,因此,甲乙两人均构成诈骗罪的共同犯罪。

案例二:丙是一名出租车司机,某晚,丙在酒后驾驶出租车接送乘客。

在行驶过程中,丙因疲劳驾驶导致车辆失控,撞向路边行人,造成行人死亡。

问:丙的行为构成何罪?请说明理由。

答案:丙的行为构成交通肇事罪。

解析:丙酒后驾驶出租车,在疲劳驾驶的情况下导致车辆失控,撞向路边行人,造成行人死亡。

司法考试刑法多选精题

司法考试刑法多选精题

司法考试刑法多选精题司法考试刑法多选精题以下是店铺整理的司法考试刑法多选精题,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51. 下列哪些选项不违反罪刑法定原则?( )A. 将明知是痴呆女而与之发生性关系导致被害人怀孕的情形,认定为q奸"造成其他严重后果"B. 将卡拉OK厅未经著作权人许可大量播放其音像制品的行为,认定为侵犯著作权罪中的"发行"C. 将重度醉酒后在高速公路超速驾驶机动车的行为,认定为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D. 《刑法》规定了盗窃武装部队印章罪,未规定毁灭武装部队印章罪。

为弥补处罚漏洞,将毁灭武装部队印章的行为认定为毁灭"国家机关"印章【正确答案】 ACD【答案解析】选项A不违反。

先天性痴呆症的妇女缺乏正常的判断能力与控制能力,不能正常表达自己的意志。

因此,行为人明知妇女是痴呆者(程度严重的),而非法与之发生性关系的,均应以q奸罪论处。

而造成其怀孕的,则认定为"造成其他严重后果"的加重处罚情形。

选项B违反。

侵犯著作权罪与销售侵权复制品罪是不同的,侵犯著作权罪中的"发行"主体必须是非法制作侵犯著作权的产品的人员,非法制作侵犯著作权的产品以外的人员销售侵犯著作权的产品,应当定销售侵权复制品罪。

卡拉OK厅未经著作权人许可大量播放其音像制品,行为人并非制作侵权产品的人员,因而不构成侵犯著作权罪。

选项C不违反。

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是指故意使用放火、决水、爆炸、投放危险物质以外的`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

"以外的危险方法"仅限于与放火、决水、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相当的方法,而不是泛指任何具有危害公共安全性质的方法。

在道路上醉酒驾驶机动车通常定危险驾驶罪,但由于危险驾驶罪只是一个抽象危险犯,因而必须是行为人醉酒驾驶机动车,对公共安全造成一定危险,但没有达到高度危险的情况下,才能定危险驾驶罪;反之,如果行为人重度醉酒驾驶机动车,并且在高速公路超速行驶,这种行为对公共安全造成了严重危险,危害程度达到了与放火、爆炸等犯罪行为相当的程度,应当定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

司考刑法试题及答案

司考刑法试题及答案

司考刑法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根据我国《刑法》规定,下列哪项行为不构成犯罪?A. 故意伤害他人身体B. 盗窃他人财物C. 捡到钱包后未归还D. 故意损坏公共设施答案:C2. 犯罪的主观方面是指犯罪人:A. 犯罪时的年龄B. 犯罪时的精神状态C. 犯罪时的动机和目的D. 犯罪时的行为方式答案:C3. 以下哪种情形不属于正当防卫?A. 为了制止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B. 防卫行为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C. 为了保护国家利益进行防卫D. 为了保护他人合法权益进行防卫答案:B4. 我国《刑法》规定的犯罪预备是指:A. 犯罪行为的实施B. 犯罪行为的完成C. 犯罪行为的准备阶段D. 犯罪行为的中止答案:C5. 根据我国《刑法》,以下哪种行为构成故意杀人罪?A. 因过失致人死亡B. 故意伤害他人,致人死亡C. 因正当防卫致人死亡D. 因紧急避险致人死亡答案:B6. 以下哪种情形属于犯罪中止?A. 犯罪行为已经完成B. 犯罪行为因意志以外的原因未能完成C. 犯罪行为在进行中,犯罪人自动放弃犯罪D. 犯罪行为因犯罪人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答案:C7. 我国《刑法》规定,以下哪种情形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处罚?A. 犯罪后自首B. 犯罪后逃逸C. 犯罪后拒不认罪D. 犯罪后抗拒抓捕答案:A8. 以下哪种情形不属于犯罪未遂?A. 犯罪行为已经着手实施B. 犯罪行为因犯罪人意志以外的原因未能完成C. 犯罪行为因犯罪人自动放弃而未完成D. 犯罪行为因犯罪人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答案:C9. 我国《刑法》规定,以下哪种情形可以视为自首?A. 犯罪后逃跑,但被抓获后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B. 犯罪后主动向司法机关投案,并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C. 犯罪后被抓获,但拒不供述自己的罪行D. 犯罪后被抓获,但只供述部分罪行答案:B10. 以下哪种情形属于犯罪的共同犯罪?A. 两人以上共同实施犯罪行为B. 两人以上分别实施犯罪行为C. 一人实施犯罪行为,其他人知情不报D. 一人实施犯罪行为,其他人提供帮助答案:A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1. 我国《刑法》规定的犯罪类型包括:A. 故意犯罪B. 过失犯罪C. 共同犯罪D. 未遂犯罪答案:A B C12. 以下哪些行为可以构成犯罪?A. 贪污公款B. 受贿C. 滥用职权D. 非法经营答案:A B C D13. 以下哪些情形可以作为犯罪的主观方面?A. 犯罪动机B. 犯罪目的C. 犯罪行为方式D. 犯罪结果答案:A B14. 我国《刑法》规定的刑罚种类包括:A. 管制B. 拘役C. 有期徒刑D. 死刑答案:A B C D15. 以下哪些情形可以作为犯罪的客观方面?A. 犯罪行为B. 犯罪结果C. 犯罪时间D. 犯罪地点答案:A B C D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16. 犯罪预备是指犯罪行为的实施阶段。

司法考试题及答案

司法考试题及答案

司法考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所给的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规定,以下哪项行为不构成犯罪?A. 故意杀人B. 过失致人死亡C. 正当防卫致人死亡D. 故意伤害答案:C解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条的规定,正当防卫行为不负刑事责任。

因此,正当防卫致人死亡不构成犯罪。

2. 下列哪项不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规定的民事权利?A. 财产权B. 人身权C. 知识产权D. 行政权答案:D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规定的民事权利主要包括财产权、人身权和知识产权。

行政权属于行政法范畴,不属于民事权利。

3.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以下哪项不是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A. 对行政机关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不服提起的诉讼B. 对行政机关作出的行政强制措施决定不服提起的诉讼C. 对行政机关作出的行政许可决定不服提起的诉讼D. 对行政机关内部人事任免决定不服提起的诉讼答案:D解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二条的规定,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包括对行政机关作出的行政处罚、行政强制措施、行政许可等行政行为不服提起的诉讼。

行政机关内部人事任免决定不属于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所给的选项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正确答案)4.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规定,以下哪些行为构成贪污罪?A. 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吞公共财物B. 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C. 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财物D. 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非法收受他人财物答案:A, C, D解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八十二条的规定,贪污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吞公共财物、索取他人财物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的行为。

因此,选项A、C、D均构成贪污罪。

5.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的规定,以下哪些情形下,合同无效?A. 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合同B. 合同内容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C. 合同当事人无民事行为能力D. 合同当事人对合同内容有重大误解答案:A, B, C解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五十二条的规定,合同无效的情形包括:(一)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二)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三)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四)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五)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X司法考试刑法多选题专项练习及答案
司法考试的备考过程中充满着枯燥乏味的法律知识,每一位考生都承受着沉重的压力,出guo司法考试栏目为大家分享:xx司法考试刑法多选题专项练习及答案,希望能对广大考生有所帮助。

想了解更多关于司法考试的讯息,的更新。

1.关于犯罪集团首要分子承担刑事责任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黑社会组织的成员乙得知记者张某要揭发该黑社会组织的罪行,便自作主张杀害了张某。

事后,黑社会组织首要分子甲极力夸奖乙的行为。

甲不应对乙杀害张某的行为承担刑事责任
B.盗窃集团的首要分子甲指示其成员实施盗窃行为。

该集团的三名成员在实施盗窃行为的过程中转化为抢劫。

甲不应对三名成员的罪行承担责任
C.抢劫集团的首要分子甲,事先只是确定、指示其成员实施抢劫财物的行为。

一段时间后,其成员乙、丙为了勒索财物,实施了绑架行为。

事后,甲在集团内部“夸奖”乙、丙的行为。

时隔不久,其他集团成员因为甲“赞成”绑架也实施了绑架行为。

虽然首要分子甲对乙、丙的绑架罪不承担责任,但对于其他成员后来实施的绑架行为应当承担责任。

D.盗窃集团的首要分子指示成员实施盗窃行为,而没有限定盗窃的目标等内容,集团成员盗伐林木时,首要分子仍然对该盗伐林木的犯罪承担责任。

同样,集团成员盗窃危险物质,危害公共安全的,首要分子也应对盗窃危险物质罪承担责任。

正确答案:CD
2.朱某、鹿某事先预谋杀人后勒索钱财。

朱某、鹿某将女大学
生陈某骗至某镇大沙河边,杀害后掩埋。

后以陈女被绑架为由,向其家中索款5万元。

之后,朱某找到姐姐张某,谎称其和鹿某绑架了一人,为便于要钱,要求用张某的 * 办理一张银行 * 。

张某便将本人的 * 交给了朱某。

因银行要求本人亲自办理,张某又亲自去银行办
理了 * 。

几天后,朱某再次找到张某,让其在 * 里存一部分钱,以免索要来的钱数额太大存入空白卡上引起怀疑。

张某便将自己的6000元存入了此卡。

案发后三人被抓获。

关于本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朱某、鹿某、张某三人构成绑架罪共犯
B.朱某、鹿某、张某三人构成诈骗罪与敲诈勒索罪的想象竞合

C.朱某、鹿某二人构成故意杀人罪的共犯,还构成诈骗罪与敲
诈勒索罪的想象竞合犯,应当与故意杀人罪进行数罪并罚
D.张某与朱某、鹿某二人构成敲诈勒索罪的共犯
正确答案:CD
3.刑法第二十九条第一款规定:“教唆他人犯罪的,应当按照
他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处罚。

教唆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的,应当从重处罚。

”第二款规定:“如果被教唆的人没有犯被教唆的罪,对于教唆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根据刑法理论和上述规定,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根据共犯的独立性说,甲教唆乙盗窃,乙不听教唆的,甲成立盗窃罪的教唆犯,但对教唆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B.根据共犯的从属性说,甲教唆乙抢劫,乙实施了盗窃的,甲乙成立盗窃罪共犯,两人都成立盗窃罪。

C.甲(25周岁)唆使乙(15周岁)盗窃,乙后来入室盗窃3万元。

甲支配了乙的行为,属于间接正犯,二人不成立共犯。

D.甲教唆乙盗窃,乙在盗窃中被人制服。

甲属与未遂犯的教唆犯,可以从轻、减轻处罚,并适用未遂犯的处罚规定。

正确答案:AB
4.根据共犯、犯罪形态等刑法规定和相关刑法理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崔某对张某怀恨在心,欲施报复,便购买了手提箱、雷管、炸药等,于某日窜至本乡卫生院欲对在此护理病人的张某施爆,因有人在场遂改变主意。

在崔某回家途中,刘某明知手提箱中是杀人工具,仍帮助将手提箱送回家。

三日后,崔某一人将此手提箱放在张某家果园里,张某的父母开箱观看时引爆,致使张某的父母被炸死。

刘某与崔某构成故意杀人罪的共犯。

B.甲为出租车司机,某日晚12时许,乙坐上甲的出租车,要求去某偏僻处,甲随口问:“这么晚去那里干什么?”乙说:“老实告诉你,我去偷点东西。

到了那里后,你等我一下,我偷完后再坐你的车回来。

”甲将乙送到目的地,看见乙撬门进入一商店,几分钟之后回到了出租上。

甲又将乙送回原地。

甲成立盗窃共犯。

C.甲在某一工厂实施盗窃行为时,被该厂工人乙看到,乙见状产生见者有份的念头,此时在场的还有一未看到甲行为的工人丙,乙为了不使丙知道甲的盗窃行为,故意找借口支开丙,从而使甲的盗窃行为得逞。

事后,乙找到甲提出见者有份,与甲共同分赃。

乙的行为成立片面共犯。

D.刘某曾多次目睹石某、张某诡秘地低价向其他商贩出卖自行车,石某、张某先后以极低价格将盗窃的自行车销售给刘某。

一天,石某、张某又想把盗窃的一辆“老头乐”助力车销售给刘某。

刘某看车后说:“这辆车我不要,你们弄辆摩托车来,我出一千元买下来。

”几天后,石某、张某果然盗窃一辆“雅马哈80型”摩托车,价值5000元。

刘某以摩托车无牌照为由,只出700元收购了该辆摩托车。

案发后,刘某供述:“知道石某、张某是盗窃犯,’弄’一辆摩托车就是指偷一辆摩托车。

”刘某构成盗窃罪的共犯。

正确答案:BCD
5.下列有关主犯、从犯、胁从犯的说法,哪些是错误的?
A.胁从犯是指被胁迫、被诱骗参加犯罪的人
B.首要分子不一定是主犯
C.在共同犯罪中不可能只有从犯而没有主犯
D.对于从犯,应当比照主犯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正确答案:AD
6.下列帮助、教唆行为中,能独立构成犯罪,不按共犯处理的有哪些?
A.协助他人实施组织卖淫犯罪
B.煽动他人颠覆国家政权
C.有查禁犯罪活动职责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向 * 通风报信、提供便利,帮助 * 逃避处罚
D.帮助当事人毁灭、伪造证据,情节严重
正确答案:ABCD
内容仅供参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