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实验

合集下载

实验2_北航研究生计算机网络实验

实验2_北航研究生计算机网络实验

实验2_北航研究生计算机网络实验计算机网络实验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研究生研究生的一门重要实践课程。

本文将介绍一种常见的北航研究生计算机网络实验,包括实验概述、实验目的、实验步骤和实验结果分析。

一、实验概述本实验旨在通过搭建一个简单的计算机网络,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并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配置和管理技术。

具体而言,本实验要求学生利用虚拟机软件搭建一个局域网,并配置相应的网络地址和路由器,实现不同网络节点之间的通信。

二、实验目的1.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配置和管理技术;3.学会使用虚拟机软件搭建计算机网络。

三、实验步骤2.配置虚拟机的网络适配器,将其设置为桥接模式;3.为每个虚拟机配置网络地址,包括IP地址、子网掩码和默认网关;4.配置一个路由器,并设置路由表,以实现虚拟机之间的通信;5. 在每个虚拟机上配置网络服务和应用程序,比如DHCP服务和Web服务器;6.运行虚拟机,并测试各个虚拟机之间的通信。

四、实验结果分析1.通过虚拟机软件的桥接模式,可以实现虚拟机和物理主机之间的通信;2.配置网络地址和路由表后,虚拟机之间可以实现跨网段的通信;3.通过配置网络服务和应用程序,可以实现不同虚拟机之间的网络服务和应用程序的访问。

以上是一种常见的北航研究生计算机网络实验的简要介绍。

通过完成这个实验,学生能够深入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原理和技术,并实际操作搭建一个计算机网络,加深对计算机网络的理解。

这种实验方法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问题解决能力,对学生的学习和就业都有很大的帮助。

计算机网络实验二实验报告讲解

计算机网络实验二实验报告讲解

计算机网络实验二实验报告讲解实验二:网络传输性能的测试与评估实验目的:1.掌握网络传输性能的测试方法;2.了解网络传输性能评估的参数;3. 学会使用JPerf工具进行网络传输性能测试。

实验环境:1. JPerf软件;2. 两台运行Windows操作系统的计算机;3.以太网交换机;4.网线,以连接两台计算机及交换机。

实验步骤:1.配置网络环境连接两台计算机和交换机,保证网络连接正常。

2. 安装JPerf软件在两台计算机上分别安装JPerf软件。

3. 运行JPerf服务器选择一台计算机作为服务器,打开JPerf程序,选择“Server”模式,并设置端口号。

4. 运行JPerf客户端打开另一台计算机的JPerf程序,选择“Client”模式,并输入服务器的IP地址和端口号。

5.设置测试参数在JPerf客户端上,设置传输模式(TCP/UDP)、传输时长和数据包大小等参数,并点击“Start”按钮开始测试。

6.分析结果测试结束后,JPerf会输出传输性能测试的结果,包括带宽、丢包率、延迟等参数。

根据这些参数可以评估网络的传输性能。

实验结果与分析:在测试过程中,我们选择了TCP传输模式,传输时长设置为30秒,数据包大小为1MB。

根据测试结果,我们得到了以下性能参数:带宽:100Mbps丢包率:0%延迟:10ms根据带宽和延迟,我们可以评估网络的传输性能。

带宽表示单位时间内能够传输的数据量,带宽越大,传输速度越快。

延迟表示数据从发送方到接收方的传输延时,延迟越小,传输速度越快。

丢包率表示发送的数据在传输过程中丢失的比例,丢包率越小,数据传输越可靠。

在这个实验中,我们得到了较高的带宽和较低的延迟,说明网络的传输性能较好。

同时,丢包率为0%,说明数据传输的可靠性也很高。

根据这些结果,我们可以对网络的传输性能进行评估。

如果带宽较小、延迟较大或丢包率较高,就会影响数据的传输速度和可靠性,从而降低网络的传输性能。

因此,在设计和配置网络时,需要考虑这些因素,以提高网络的传输性能。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6篇)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6篇)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6篇)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通用6篇)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篇1一、实验目的1、熟悉微机的各个部件;2、掌握将各个部件组装成一台主机的方法和步骤;3、掌握每个部件的安装方法;4、了解微型计算机系统的基本配置;5、熟悉并掌握DOS操作系统的使用;6、掌握文件、目录、路径等概念;7、掌握常用虚拟机软件的安装和使用;8、熟悉并掌握虚拟机上WINDOWS操作系统的安装方法及使用;9、掌握使用启动U盘的制作和U盘安装windows操作系统的方法;10、了解WINDOWS操作系统的基本配置和优化方法。

二、实验内容1.将微机的各个部件组装成一台主机;2.调试机器,使其正常工作;3.了解计算机系统的基本配置。

4.安装及使用虚拟机软件;5.安装WINDOWS7操作系统;6.常用DOS命令的使用;7.学会制作启动U盘和使用方法;8.WINDOWS7的基本操作;9.操作系统的基本设置和优化。

三、实验步骤(参照实验指导书上的内容,结合实验过程中做的具体内容,完成此项内容的撰写)四、思考与总结(写实验的心得体会等)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篇2windows平台逻辑层数据恢复一、实验目的:通过运用软件R-Studio_5.0和winhe_对误格式化的硬盘或者其他设备进行数据恢复,通过实验了解windows平台逻辑层误格式化数据恢复原理,能够深入理解并掌握数据恢复软件的使用方法,并能熟练运用这些软件对存储设备设备进行数据恢复。

二、实验要求:运用软件R-Studio_5.0和winhe_对电脑磁盘或者自己的U盘中的删除的数据文件进行恢复,对各种文件进行多次尝试,音频文件、系统文件、文档文件等,对简单删除和格式化的磁盘文件分别恢复,并检查和验证恢复结果,分析两个软件的数据恢复功能差异与优势,进一步熟悉存储介质数据修复和恢复方法及过程,提高自身的对存储介质逻辑层恢复技能。

三、实验环境和设备:(1)Windows _P 或Windows 20__ Professional操作系统。

计算机网络实验一 etherreal实验

计算机网络实验一 etherreal实验

计算机网络实验一 etherreal实验计算机网络实验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加强理论与实际应用结合的重要环节。

在计算机网络实验一中,我们将学习使用网络数据包分析工具Etherreal(现在已更名为Wireshark),通过捕获、分析和解释网络数据包的内容,加深对计算机网络协议的理解。

通过这个实验,我们还可以进一步掌握计算机网络数据传输的过程,提升网络安全意识和问题排查能力。

实验目的通过Etherreal实验,我们的目的是:1. 学会使用Etherreal工具分析网络数据包;2. 理解网络协议的数据传输过程;3. 掌握网络故障排查方法;4. 加深对计算机网络的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实验准备工作在进行Etherreal实验之前,我们需要完成以下准备工作:1. 下载并安装Wireshark软件,确保能够正常运行;2. 确保测试环境网络连接正常,可以正常访问互联网;3. 准备测试数据包,可以通过网络请求、网络攻击等方式生成。

实验步骤1. 启动Wireshark软件,并选择适当的网络接口进行捕获;2. 开始捕获网络数据包,观察网络数据的传输过程;3. 选择一个数据包,分析其详细信息,包括源IP地址、目的IP地址、协议类型等;4. 结合协议标准和通信过程,解释数据包中各字段的含义;5. 可以根据需要设置过滤器,只显示指定类型或目的地址的数据包;6. 分析网络数据包中是否存在异常情况,如网络攻击、传输错误等;7. 掌握Wireshark软件的高级功能,如统计分析、流量图表等。

实验注意事项在进行Etherreal实验时,注意以下事项:1. 合理使用Wireshark软件,避免捕获过多数据包导致系统负荷过大;2. 尽量使用模拟环境进行实验,避免对实际网络环境造成干扰;3. 注意数据包中的私密信息(如密码、身份证号等)的保护;4. 注意网络数据包分析工具的合法使用,遵守相关法律法规;5. 实验结束后,清理实验环境,确保不留下任何安全隐患。

计算机网络综合实验报告参考5篇

计算机网络综合实验报告参考5篇

计算机网络综合实验报告参考5篇计算机网络综合实验报告参考 (1) ××大学校园网解决方案一、需求分析建设一个以办公自动化、计算机辅助教学、现代计算机校园文化为核心,以现代网络技术为依托,技术先进、扩展性强、能覆盖全校主要楼宇的校园主干网络,将学校的各种pc机、工作站、终端设备和局域网连接起来,并与有关广域网相连,在网上宣传自己和获取Internet网上的教育资源。

形成结构合理,内外沟通的校园计算机系统,在此基础上建立满足教学、研究和管理工作需要的软硬件环境,开发各类信息库和应用系统,为学校各类人员提供充分的网络信息服务。

系统总体设计将本着总体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充分体现系统的技术先进性、高度的安全可靠性,同时具有良好的开放性、可扩展性、冗余性。

本着为学校着想,合理使用建设资金,使系统经济可行。

具体包括下以几个方面:1、内网络能够高速访问FTP服务器现在或上传文件实现资源共享功能,实现对不同类型的用户划分不同的权限,限制不同类型的用户只能访问特定的服务资源。

可以下载和上传资料文件,访问速度可以对指定的用户进行级别的划分。

2、建设Web服务器对外实现信息发布,对内实现教学教务管理。

网站发布学校新闻、通知、学校的活动等相关内容。

实现学生能够在网上进行成绩查询、网上报名、网上评教等功能;以及教师的信息查询、教学数据上传等。

3、建设邮件服务器以满足校园内部之间和内、外网这间的大量邮件传输的需求。

4、实现内网划分多个VLAN,实现校园内不同校区,不同楼宇,不同楼层的多客户接入。

5、内部实现PC间实现高速互访,同时可以访问互联网。

网络内同一IP段内的PC机可以通过网上邻居实现高速互访,传送资料文件等,解决不同楼宇,不同楼层之间通过移动存储设备传送数据费时、费力的问题。

6、内部用户的QoS管理,实现用户的分级管理功能,对用户下载和上传做相应的带宽限制。

对校园网络中的流量实现有效控制,对校园内的重要数据量可靠、稳定的传输如:语音、视频会议等的延迟和阻塞的敏感。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USTC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USTC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USTC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USTC一、实验目的本次计算机网络实验旨在深入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原理和关键技术,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提高对网络协议、网络拓扑结构、网络性能优化等方面的认识和实践能力。

二、实验环境实验在USTC的计算机网络实验室进行,使用了以下硬件和软件设备:1、计算机:若干台配置相同的台式计算机,具备以太网接口和无线网卡。

2、网络设备:交换机、路由器、防火墙等。

3、操作系统:Windows 10 和 Linux(Ubuntu)。

4、网络模拟软件:Packet Tracer、Wireshark 等。

三、实验内容1、网络拓扑结构的搭建与分析使用 Packet Tracer 软件搭建了星型、总线型、环形和树形等常见的网络拓扑结构。

对不同拓扑结构的特点进行了分析,包括可靠性、扩展性、传输效率等方面。

通过模拟数据传输,观察了网络拥塞、冲突等现象,并分析了其原因和解决方法。

2、 IP 地址配置与子网划分在 Windows 和 Linux 操作系统中,手动配置了 IP 地址、子网掩码、网关和 DNS 服务器。

学习了子网划分的原理和方法,通过划分不同大小的子网,提高了网络地址的利用率。

使用 Ping 命令和网络扫描工具,测试了网络的连通性和可达性。

3、网络协议分析利用 Wireshark 软件捕获网络数据包,对 TCP、UDP、ICMP 等常见协议的数据包格式和字段进行了分析。

观察了协议的三次握手和四次挥手过程,理解了连接建立和释放的机制。

分析了网络中的广播、组播和单播通信方式,以及它们在不同应用场景中的优缺点。

4、网络性能优化调整了网络参数,如缓冲区大小、MTU 值等,观察对网络性能的影响。

实施了流量控制和拥塞控制策略,如滑动窗口机制、慢启动算法等,提高了网络的传输效率和稳定性。

对网络中的丢包、延迟和带宽利用率等性能指标进行了监测和分析,提出了相应的优化建议。

四、实验步骤1、网络拓扑结构搭建打开 Packet Tracer 软件,选择所需的网络设备和线缆。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实验3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实验3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实验3一、实验目的本次计算机网络实验 3 的主要目的是深入理解和掌握计算机网络中的相关技术和概念,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增强对网络通信原理、协议分析以及网络配置的实际应用能力。

二、实验环境本次实验在计算机网络实验室进行,使用的设备包括计算机、网络交换机、路由器等。

操作系统为 Windows 10,实验中使用的软件工具包括 Wireshark 网络协议分析工具、Cisco Packet Tracer 网络模拟软件等。

三、实验内容与步骤(一)网络拓扑结构的搭建使用 Cisco Packet Tracer 软件,构建一个包含多个子网的复杂网络拓扑结构。

在这个拓扑结构中,包括了不同类型的网络设备,如交换机、路由器等,并配置了相应的 IP 地址和子网掩码。

(二)网络协议分析启动 Wireshark 工具,捕获网络中的数据包。

通过对捕获到的数据包进行分析,了解常见的网络协议,如 TCP、IP、UDP 等的格式和工作原理。

观察数据包中的源地址、目的地址、协议类型、端口号等关键信息,并分析它们在网络通信中的作用。

(三)网络配置与管理在实际的网络环境中,对计算机的网络参数进行配置,包括 IP 地址、子网掩码、网关、DNS 服务器等。

通过命令行工具(如 Windows 中的 ipconfig 命令)查看和验证配置的正确性。

(四)网络故障排查与解决设置一些网络故障,如 IP 地址冲突、网络连接中断等,然后通过相关的工具和技术手段进行故障排查和解决。

学习使用 ping 命令、tracert 命令等网络诊断工具,分析故障产生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一)网络拓扑结构搭建结果成功构建了包含多个子网的网络拓扑结构,各个设备之间能够正常通信。

通过查看设备的状态指示灯和配置信息,验证了网络连接的正确性。

(二)网络协议分析结果通过 Wireshark 捕获到的数据包,清晰地看到了 TCP 三次握手的过程,以及 IP 数据包的分片和重组。

实验2_北航研究生计算机网络实验

实验2_北航研究生计算机网络实验

实验2_北航研究生计算机网络实验引言:计算机网络实验是计算机网络课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通过实验,可以加深对计算机网络原理和协议的理解,并且提高实践能力。

在北航研究生计算机网络实验中,实验2是一个关于网络通信的实验,本文将对该实验进行详细描述和分析。

一、实验目的1.通过实验深入了解网络通信原理和实现;2.熟悉并掌握网络通信调试工具的使用方法;3.通过实验提高网络故障排查和修复的能力。

二、实验内容本次实验的内容是使用网络通信技术完成一个具体任务。

实验使用的工具是Wireshark,这是一款常用的网络抓包分析软件。

学生需要在虚拟机上模拟网络环境,并且使用Wireshark工具对网络通信进行抓包和分析。

实验的具体步骤如下:1.准备实验环境:使用虚拟机软件搭建网络环境,一般使用VMware Workstation或VirtualBox软件;2.配置网络参数:为虚拟机配置IP地址、网关地址、子网掩码等网络参数;3.设置Wireshark:在虚拟机上安装Wireshark软件,并进行基础的配置;4.抓包分析:使用Wireshark对网络通信进行抓包,并对抓包结果进行分析;5.故障排查和修复:根据抓包结果分析,定位网络故障的原因,并进行相应的修复。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进行实验后,我们得到了一份Wireshark的抓包结果。

通过对抓包结果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到以下结论:1.网络通信存在问题,通信过程中有大量的丢包和重传;2.网络延迟较高,造成通信速度较慢;3.一些数据包在传输过程中被篡改。

根据以上结论,我们可以推断网络通信存在以下问题:1.网络链路质量差,导致数据包丢失和重传;2.网络带宽不足,导致通信速度较慢;3.网络安全问题,导致数据包被篡改。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我们可以尝试以下解决方案:1.改善网络链路质量,可以通过替换网线、调整网络设备位置等方式改善网络信号质量;2.增加网络带宽,可以通过升级网络设备或增加网络带宽来提高通信速度;3.加强网络安全防护,可以使用防火墙软件、数据包加密等方式来防止数据包被篡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州大学学生实验报告
开课学院及实验室:计算机学院 2015年月11日10日
一、实验目的
理解上述知识点所涉及的基本概念并学会使用这些工具测试网络的状态及从网上获取信息。

二、实验环境
安装了TCP/IP协议的Windows系统的计算机
三、实验内容
1、检测本机的MAC地址
2、检测本机网关的MAC地址
3、检测本地域名服务器的IP地址
4、检测DHCP服务器的MAC地址(考虑两种网络环境:实验室网络环境和宿舍网络环境)
5、检测去往的路径MTU
6、检测本机的路由表
7、检测去往n网络的可用性、回程响应时间及经过的路由器个数。

8、检测本机的所有有效连接,及各连接的端口号
9、往路由表添加一条路由,去往主机的路由,经过邻居同学的主机转发
10、课后实验并写入实验报告:
●为了确定你所在组织的路由是否稳定,使用路由跟踪程序来找到去往每一网络中
的一条路由,重复测试一次,再连续测试几天,看看路由有变化吗?
●挑选10个Internet中较远的目的地,进行前一练习中的实验,看看路由变化的频
度。

●上网收集网络测试工具并测试使用方法。

四、实验步骤、记录和结果
实验1:检测本机的MAC地址
用ipconfig/all命令可以查看到本机的信息,包括MAC地址、IP地址等
实验2:检测本机网关的MAC地址:从上述可知网关ip为202.192.33.254,再输入Arp –a 202.192.33.254
由ipconfig/all命令可得到本机网关的IP地址为:172.18.36.254,通过ping网关的IP 地址后用arp -a命令可得到本机网关的MAC地址为:00-0c-db-c9-71-c0
实验3:检测本地域名服务器的IP地址:直接输入ping 由ipconfig/all命令可得到本地域名服务器的IP地址为:202.192.18.10
实验4:检测DHCP服务器的MAC地址(考虑两种网络环境:实验室网络环境和宿舍网络环境)
实验室网络环境:
宿舍网络环境:
由ipconfig/all命令可得到实验室及宿舍DHCP服务器的IP 地址,因为实验室及宿舍网关和DHCP服务器的IP不在同一网段上,无法测得DHCP的MAC地址。

实验5:检测去往的路径MTU
查看缺省MTU值:netsh interface ipv4 show subinterfaces
检测去某个站点的MTU,使用ping,-f:不分片:-1 指定长度。

Ipconfig 再次查询ip
检测去往的路径MTU
实验6:检测本机的路由表
Route PRINT
实验7:检测去往网络的可用性、回程响应时间及经过的路由器个数。

Ping 可得到其回程响应时间为253,经过的路由器个数为20
实验8:检测本机的所有有效连接,及各连接的端口号Netstat –a
实验9:往路由表添加一条路由,去往主机的路由,经过邻居同学的主机转发
的IP地址为202.192.18.12 ,通过邻居同学172.18.35.34 转发
添加后用Route PRINT命令查看本机路由表,可看到路由表上确实添加了一条172.18.35.34路由
实验10:课后实验并写入实验报告:
●为了确定你所在组织的路由是否稳定,使用路由跟踪程序来找到去往每一网络中
的一条路由,重复测试一次,再连续测试几天,看看路由有变化吗?
答:没有
●挑选10个Internet中较远的目的地,进行前一练习中的实验,看看路由变化的频
度。

答:没有太大变化。

●上网收集网络测试工具并测试使用方法。


KD网络测试工具
五、实验分析与问题解决
1、分析:
实验1、3、5是使用IPconfig、ping、netsh工具测试本机TCP/IP网络配置,从而了解本机的一些基本信息;
实验2、4、8使用Arp、netstat命令查看网络状态。

netstat是DOS命令,是一个监控TCP/IP 网络的非常有用的工具,它可以显示路由表、实际的网络连接以及每一个网络接口设备的状态信息.Netstat用于显示与IP、TCP、UDP和ICMP协议相关的统计数据,一般用于检验本机各端口的网络连接情况;
实验6、7使用tracert路由跟踪命令。

2、问题解决(总结):
本实验就是理解上述知识点所涉及的基本概念并学会使用这些工具测试网络的状态及从网上获取信息。

通过本次实验我发现,用不同的电脑做出的结果可能有所不同,有些甚至得不出实验结果,主要原因是因为不同电脑的ip及网关等基本信息不同,网络可能不通,以及有些命令无法找到,导致实验无法正常进行。

所以要正确掌握相关知识,在实验前先设置好相关的IP、子网掩码等数据,以确保实验正常进行。

六、完成练习与思考
A.请查阅网络命令的相关资料,完成下面选择题。

(1)在Windows2000操作系统的客户端可以通过( C )命令查看DHCP服务器分配给本机的IP地址。

(2006.5 网络管理员试题)
A.config
B.ifconfig
C.ipconfig
D.route
(2)在Windows2000操作系统中,配置IP地址的命令是(① B )。

若用ping命令来测试本机是否安装了TCP/IP协议,则正确的命令是(② B )。

如果要列出本机当前建立的连接,可以使用的命令是(③ C )。

(2004.11 网络工程师试题)
①A.winipcfg B.ipconfig C.ipcfg D.winipconfig
②A.ping 127.0.0.0 B.ping 127.0.0.1 C.ping 127.0.1.1 D.ping 127.1.1.1
③stat -s stat -0 stat -a stat -r
(3)在Windows中,ping命令的-n选项表示( D )。

(2005.5网络工程师试题)
A.ping的次数
B.ping的网络号
C.数字形式显示结果
D.不要重复,只ping一次
(4)在Windows中,tracert命令的-h选项表示(B )。

(2005.5网络工程师试题)
A.指定主机名
B.指定最大跳步数
C.指定达到目标主机的时间
D.指定源路由
(5)某校园网用户无法访问外部站点210.102.58.74,管理人员在Windows操作系统下可以使用( C )判断故障发生在校园网内还是校园网外。

(2006.5网络工程师试题)
A.ping 210.102.58.74
B.tracert 210.102.58.74
stat 210.102.58.74 C.arp 210.102.58.74
B.思考与讨论题
某人配置“Internet协议(TCP/IP)属性”以后,使用ipconfig命令验证配置的选项,其结果如图1.4所示,IP地址和子网掩码选项分别是0.0.0.0。

请分析可能导致这种情况的原因,并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图1.1 使用ipconfig命令查看配置结果
原因分析:可能是没有正确的安装网卡或没有开启DHCP。

解决办法:开启DHCP后,禁用网络连接,使用ipconfig /renew重新获取ip地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