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松县民风民俗课件
宿松殡葬风俗.上祭

上祭:是最为隆重的祭祀形式,属于大型祭祀活动。
其源于儒教“葬之以礼”。
旧俗老父、老母去世,在出殡的前一天举行家祭。
祭堂设在灵堂,布置庄严肃穆。
由道士或礼生(即呼礼先生)主持。
首先要设祭堂,祭堂门外书挽联,门楣上横披依被祭者性别、祭者辈份之不同而异:儿为父祭者,书“陟岵堂”;儿为母祭者,书“陟屺堂”;孙为祖父(母)祭者,为“报刘堂”;婿为岳父(母)祭者,书“渎礼堂”。
道士“扎寒衣”,用稻草在竹子一端绕成球状蒙上白布带上死者生前的帽子(女性系包头)绑在椅靠上,椅靠上套上一件生前的衣服坐位上系上生前的裙、裤。
面向灵堂放直灵棚正中,然后在祭桌与“寒衣”之间架一方桌上置一凳成台。
把长约七尺宽约尺许的白布一端放在“寒衣”座位上用托有灵牌的托盘压着,白布跨过中间的台上并压上一觚(里面插上纸旗),另一端用托盘压在祭桌上。
整个形成桥状,曰“奈河桥”。
道士做法时,每每有老年人围坐观看,若被他人看见自己的灵魂在“桥”上行走,即近期寿终。
主祭悬挂十殿阎王神像。
祭桌上面粉做的各色桃李梨等斋粑,桌腿上系着孝女送来待杀的白羊;杀羊时羊必跪望月而泣,人们认为羊食尽百草,唯独没有食过月亮上的棱罗树叶而表示遗憾。
剖开的整猪整羊趴在清明架上,身上插的全是红绿纸花。
然后呼礼先生办备哀联、祭文即《祭之以礼文》。
祭文是礼生根据亡者生平及德行操守,按固有格式撰成。
祭文又称“恸言”。
恸言分为祭词、奏乐词、赞词、荐别词等。
上祭程序按固有形式进行,开祭时,在放炮、鸣锣、奏哀乐声中,由礼生率领主祭的孝子孝孙,举哀致祭,首行陈设礼,孝子孝孙出孝帐对三牲(猪、牛、羊),祭器(盘、酒盅)行礼,祭完入孝帐稍息;次行四省礼;三行降神礼,再出孝帐,在两边行降神礼,孝子孝孙在神位前鞠躬跪下并上香、酒、茶曰:“初上香、亚上香、三上香”。
初敬爵(酒器)、亚敬爵、三敬爵、初敬茗(香茶)亚敬茗、三敬茗,引孝子孝孙入孝帐,稍息片刻;然后杀鸡取血献祭迎毛血神,即杀鸡安好神位。
宿松志第八期——宿松龙灯彩吉利话民歌

宿松志第八期——宿松龙灯彩吉利话民歌第五节宿松龙灯彩(7)1、开门彩(大门外1)黄龙头上一点金,哈,老板开门接我灯,唉。
老者开门多福寿,哈,少者开门多儿孙,唉。
学生开门登金榜,哈,姑娘开门受皇恩。
唉。
左手开门金鸡叫,哈,右手开门凤凰啼。
唉。
金鸡叫,凤凰啼,哈,正是老板发财时,唉。
注:玩龙灯是宿松一大习俗。
多为节日尤以春节或重大庆典为增添喜庆而进行的一种民间娱乐活动。
玩龙灯的时候,所到之处,必须针对不同的对象喊唱一些不同的吉祥之语,由挚掌龙头的人喊唱,后面的众人声声附和多只和“哈”、“唉”二字。
谓之“掌彩”、“划彩”或“掌龙灯彩”。
龙头掌彩人所喊的吉祥语,就叫“龙灯彩”。
龙灯彩又细分为:开门彩,进屋彩,老屋(多为祖宗堂厅)彩,新屋彩,剪龙须彩和撞龙彩等形式。
2、开门彩(大门外2)(领)龙灯龙神哪!(和)哈!(领)放炮开门呐!(和)哈!(领)前头一对金童子啊!(和)哈!(领)后头一对子金童子呐!(和)哈!(领)老板开门多福寿哇!(和)哈!(领)老板娘开门多儿孙呐!(和)哈!(领)少爷开门登金榜啊!(和)哈!(领)少奶奶开门受皇恩呐!(和)哈!……3、进屋彩龙灯来着喜洋洋,哈,我今送福到府堂。
唉;一送老者多福寿,哈,二送少者多子孙,唉;三送学生登金榜,哈,四送姑娘受皇恩,唉,五送五谷仓仓满,哈;六送六畜圈圈盈;唉;七送七星高高照,哈,八送骡马一群群,唉;九送村中家家乐,哈,十送民间户户春,唉;自从今日游龙后,哈,年年安康享太平,唉;扭转龙头,调转龙身,哈,嘻嘻喊喊,我龙动身,唉。
4、老屋彩龙灯来着喜洋洋,哈,天宫赐福到高堂,唉。
上有天宫来赐福,哈,下有金玉到府堂,唉;左看财源滚滚,哈,右看福寿安康,唉;三月桃花浪,哈,四月插田忙,唉,五月端阳龙船渡,哈,六月荷花开满塘,唉;七月莲蓬结硕果,哈,八月桂花飘清香,唉;九月菊花金光闪,哈,十月举子下科场,唉;一篇文章如流水,哈,两篇文章见君王,唉,君王一见龙颜悦,哈,御笔亲点状元郎,唉;状元打马游街过,哈,百姓两边闹洋洋,唉;自从今日游龙后,哈,荣华富贵如天长,唉。
宿松独特的文明,独特的文化

宿松独特的文明,独特的文化在宿松有差不多2394平方的土地上,山区、丘陵、平原、湖泊等依次分布,二郎河、凉亭河两大河流千万年的流淌,泊湖、黄湖、大官湖、龙感湖等几大湖泊不断的容纳与积淀,养育了姿态各异的地方文明。
我们的祖先,在代代相传的农耕文明和渔业文明中,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并具有了典型的地方色彩。
这些地方独特的区域文化,是我们的先民在勤劳朴实的生产生活中创造出来的。
在此象征性地选其代表,略作表述,以期启示读者,在诸君心中擦亮它们的光芒。
黄梅戏300年前形成于宿松县佐坝、许岭等乡镇。
演出剧目有《天仙配》、《女驸马》、《牛郎织女》、《布衣青天》、《半边月》等。
黄梅戏的声腔源于民歌小调,“三打七唱”是黄梅戏音乐的舞台表现形式。
有两大腔系的音乐唱腔:平词类腔系和花腔类腔系。
平词类唱腔属板腔体,花腔类唱腔属曲牌体。
艺人与行当有生、旦、净、末、丑。
传统戏用传统戏服饰(与京剧相同);现代戏以剧目需要而定。
伴奏乐器以锣鼓、民族乐器为主。
传统演出场所是在农村搭台唱戏,如宿松廖河古戏台等。
我县现有专业黄梅戏剧院和黄梅戏艺术研究所,民间小戏班很多。
文南词文南词是流行于皖、鄂、赣三省交界地区的地方戏曲剧种,又名文词腔、文曲戏,形成有300多年的历史,早于采茶戏和黄梅戏。
文南词以宿松为中心,在长江中下游一带流传甚广。
演出剧目有《妇孺迷恋文南词》、《浪子抛球》、《卖茅柴》、《纳蓑衣》、《秋江》、《卖杂货》、《卖草墩》、《纺线纱》、《做渔网》、《苏文表借衣》、《点药》、《抛球舞》等。
伴奏乐器有二胡、高胡、竹笛、月琴、琵琶、三弦、中胡、大(低)胡、唢呐、扬琴、大提琴、小提琴、单簧管、双簧管、堂鼓、道钹、手锣、马锣、木鱼、广东板、碰铃、大筛锣等。
文南词最初传入我县佐坝乡、许岭等地,以文词腔为主,先与灯会歌舞、民间音乐相结合,后在饶河调、黄梅戏的影响下,由田头地角、街头巷尾的坐唱发展成戏曲形式。
后由宿松艺人组织戏班,常年在乡间演出。
宿松农村的端午节

宿松农村的端午节中华传统文化的三大节日:春节、端午节、中秋节,也是宿松传统文化的三大节日。
其它节日或者沒有这三个节日悠久,或者没有这三个节日隆重,或者有其局限的范围和意义。
只有这三个节日,在农村早已深入到每一个家庭,深入到每一个人的心中。
端午节,我们不说它的起源,什么屈原呀,汩罗江呀,龙舟呀等等。
只说一说宿松人端午节的过法。
一、包粽子宿松人,端午节喜欢包粽子。
妇女们早早地在村子边剪来粽箬,洗净家里的糯米、香豆,再买一些蜜枣、瘦肉……等等。
为了就功夫,提前一天、二天、三天甚至四天包粽子的都有。
包粽子的材料各不相同,包粽子的手法也多才多艺。
包出的粽子形状多姿多彩,口味也是各有风味。
二、做发粑以前物资少,不象现在超市里的礼品应有尽有。
那时的妇女端午节走娘家,实在没有什么东西可拿。
幸好端午前小麦都收获了,妇女们只好轧点小麦粉,用糕却(一种自制的酵母)做酵母,蒸一些发粑,当作礼品拿回娘家去。
这种做法被农村妇女普遍使用,普普通通的发耙,被视为珍宝。
现在礼品丰富了,农村人依旧喜欢做点发粑。
发粑,谐音发吧。
三、插艾和蒲端午这一天,农村人家喜欢插上新鲜的艾草和菖蒲。
据说新鲜的艾草可以除阴邪之气,可以除病毒蚊虫。
四、做皮蛋端午节,也是农村妇女发挥聪明才智的节日,她们买来一些皮蛋剂,用土鸡蛋做起皮蛋来。
五、女走娘家已结婚的夫妻,平时忙不回娘家,不走岳母家没有关系,端午节这天是一定要去的。
要带上礼品,而且要带上给伯叔婶娘的礼品。
做六、未婚对象互走端午节这天,未结婚的年轻对象,男方要带礼物去女方家,女方也要跟随男的走一趟男方家。
七、行节一些确定接儿媳的人家,端午节是要行节的。
以前一般400饼子四百粑(也有600或800的,看女方亲戚多少而定,要保证女方家能散遍其所有的亲戚朋友。
现在行节的礼品不是以前的这些了,大多以红包为主,配以时尚的礼品了。
端午时节,虽然农村的农活很忙,但这一天,路上人流不断,街上生意兴隆。
人们放下所有的农活,妇女带着孩子走娘家;儿子在外地的,父亲或母亲替儿子走岳母家。
民风民俗作文PPT课件

1
从哪些方面找家乡的民风民俗?
• 节日习俗: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 中秋节、重阳节、冬至、春节等;
• 民族舞蹈、服饰、饮食、民居;
• 民间工艺品等。
.
2
让我们一起找
• 家乡的节日风俗
.
3
清明节
清明既是二十四节气之一, 也是我国传统节日,是最重要 的祭祀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 日子。清明节的日期因年份不 同而有所不同,一般平年为四 月四日,闰年为四月五日。
特色饮食
开头 具体特点
结尾
(开头:介绍美食名称及对他的感情,如引用诗句会更有诗情画
意。具体特点:要重点来写,具体写它的滋味、外形、人们的赞
美等。结尾:抒发感情,赞美美食,赞美家乡)
.
24
如何拟题 ?
一、节日:
1.春节习俗
2.家乡的元宵节
3.欢度三月三
……
二、小吃:
1.壮家特色小吃——五色糯米饭
2.家乡特色小吃——米花糖
着五彩的礼花。我点燃了一个刺花炮,刺花炮“刺刺”的发出耀眼的火花。
•
我把手舞动起来,刺花炮跟着我的手臂舞动,划出一个个闪亮的光环。
接着,爸爸开始放最美丽的礼花炮。点上火一个个五颜六色的彩球从礼花炮
的炮管中冲上天空,色彩斑斓美丽极了。快到最后的时候,只听到“嘭”的
一声,从炮管后面冒出一股黑烟。我和妈妈吓了一大跳,只见爸爸的手和脸
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正 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一元复 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们对此加以庆祝, 也是庆 贺新春的延续, 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
按中国民间的传统,在这天上皓月高悬的夜 晚,人们要点起彩灯万盏,以示庆贺。出门赏月、 燃灯放焰、喜猜灯谜、共吃元宵,合家团聚、同 庆佳节,其乐融融。
(赛课课件)六年级下册 语文 习作二《民风民俗》(共21张PPT)

•
14、抱最大的希望,作最大的努力。2021年8月31日 星期二 **21.8.31
•
15、一个人炫耀什么,说明他内心缺 少什么 。。2021年8月 *21.8.31*August 31, 2021
•
16、业余生活要有意义,不要越轨。* *8/31/2021
•
17、一个人即使已登上顶峰,也仍要 自强不 息。*** 21.8.31
1966年8月24日凌太平湖畔投湖自杀。[11]据老舍之子舒乙透露,1968年 诺贝尔文学奖原定授予老舍,结果却因为他的自杀而颁给了川端康成。
•
9、 人的价值,在招收诱惑的一瞬间被决定 。21.8.3121.8.31Tuesday, August 31, 2021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
继续
1、导入:
民风民俗,是与民族文化有关的风俗习 惯。它是一种文化现象,是在长期历史发展 过程中形成的。
民俗是我们和中国文化联系的血脉,没有继承和积淀的民族是 没有根的民族。
中国传统的节日:春节、元宵节、清明 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
我们必须珍视自己的民族文化传统,就像珍视自己生命的价值一 样;
你看下面的节日的场面:
这一拨儿秧歌刚过,那一拨又接了上来。耍龙灯、舞 狮子、天女散花、丰收锣鼓……满街的人目不暇接,震耳 欲聋。人们沸腾了,拥着秧歌队说呀笑呀,指指点点地议 论着。孩子骑在爸爸的脖子上追看秧歌队叫,儿女们搀着 跟着秧歌队跑。人们忘记了寒冷,被这催人奋进的锣鼓带 进春潮涌动的世界。这是东北的秧歌,这场面,只有在节 日里才有。百闻不如一见,还是请你亲自来看看这大秧歌 吧!亲眼瞧一瞧那如醉如狂的场面,亲耳听一听那昂扬的 韵律……
3.观察场面一是要抓住重点场面,二是要注意观察的顺序。要注意自己感受, 或者说是自己的心里活动的变化,思想感情的变化等。
宿松的这些民俗风情,你都知道吗?

宿松的这些民俗风情,你都知道吗?刷牙:古人保持口腔清洁的方法最常见的是用食盐漱口,明代开始出现了一种用象骨,猪、马鬃制作的牙刷,蘸上牙粉即可使用,清代延续了这种方式。
民国初年宿松城内的商店开始销售上海的无敌牌、蝴蝶牌和日本的金刚石牌牙粉,能消费得起的都是殷实人家。
牙粉有两用,既可刷牙也可搽面。
牙粉较杭粉(搽脸用粉)细腻,使脸部和双手肌肤爽滑,深受上层女士喜爱,迅速在宿松使用开来。
宿松挑花:挑花绣朵由此可,十指尖尖真难过--这是皖西南妇女对挑花和绣花的感叹。
提到挑花很多人会想到黄梅挑花和望江挑花,殊不知曾经还有一支养在深闺之中的挑花。
在皖鄂交界处挑花主要流行在今天的望江鸦滩、麦元和黄梅的蔡山、新开、孔垅等地。
据近年采访、搜集实物考证得出宿松挑花技艺旧时应流行于木梓、千岭、九姑一带,无独有偶,挑花的流行区域皆在望、黄、宿三地的产棉区。
表面上挑花技艺是以几个小岛的形式而各自存在,其实它们紧密相连,甚至波即整个淮河和长江流域,生命力极强。
挑花没有绣花烦琐,人们总结了一句话:“挑花如补片,绣花难配线”。
由于挑花工艺相对简单,因此昔日宿松的挑花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头巾、衣裳(衣领、袖口、裤边俗称滚边)、抹胸、围裙、搭背袜、衬膝上皆有。
宿松挑花(如上图)是用黑或青线在单色如:净(白)、藕红、豇青的家机布上以十字交叉针法挑制成的一种刺绣。
技法程式化,常见的针脚有X字形(今被广泛运用称“十字绣”)和—字形(今称平线绣)两种。
它包括团花、边花、角花、填心花等;表现手法简练、高度夸张变形、几何化;描绘的对象有龙凤、花鸟、人兽、鱼虫、器具等;反映的内容有吉祥富贵的婚嫁、娱乐、戏曲故事等等。
更多以谐音如两枚铜钱为图案的叫福寿双全、一枚铜钱一只蝙蝠的叫作福在眼前。
直至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望、黄两县仍有挑花女在挑花,今天两者都已列入非遗并且走向世界。
宿松挑花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就无人问津,所以宿松挑花技艺在解放后迅速消亡。
宿松风俗之定亲:定亲,即再次正式把婚事确定下来。
宿松方言习俗(一)

宿松方言习俗(一)从宿松已发现的野人寨、一天门、黄鳝嘴等九处,早在五千年之前的新石器时代的古文化遗址证明,在宿松早就有先民们在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拓土劳作,这些原始的土著居民的语言,就是宿松方言的发脉源头。
宿松地处皖鄂三者交汇处,历史上这里曾是吴头楚尾的最前沿的边缘地带,又因为长江水道和古驿道的交通便利,带来了人员交往的频繁,加之尤其是宋元明清各朝社会的大动荡,形成了人口的大流通,并且随着中原文化的南移,吴楚文化的交融,各种语言语音逐步渗透并溶入了古老宿松的方言之中,不断拓展和丰富了原有的方言,年长月久形成了新的独特的地域语言。
方言词例句许庠咔一一物名,一种长在人体皮肤上的小水泡。
此一名词由名词许(水)、形容词庠和动作词咔三个单词组合而成,十分奇特、新颖。
阔一一1、指宽、很宽的意思;2、指显赫、有地位、含炫耀之意:如:一一人很阔,很阔气;一一人喜欢摆阔气,摆阔。
作几(嘴〕一一1、本意是把嘴作合成圆形;2、相互串通隐密告之,统一说法和做法的行为:作嘣一一指用嘴亲吻对方的嘴、脸或手等部位的行为。
哈泡一1、有意形容和夸大事实;2、跟着起哄,助势助威;3、指巴结和奉承权势者,如某人喜欢哈领导的泡。
哈鸾泡一1、形容哈很大的泡,意即说大话。
如一一人尽是哈些鸾泡;2、指责他人为讨好和取得信任,喜欢跟着领导和势力者转,有巴结之意;也有指特定人的,形容人的不良本性。
搂鸾泡一一喻喜欢出风头的人,头脑简单、不假思索,跟在他人屁股后面起哄。
搭边腔一一一指喜欢搭话,带贬意、含讽刺,也有附带之意。
搭否腔一一指不经考虑,随便随意。
含不负责任,有无所谓之意。
塔会一一一过一会、稍等待。
傲到.一一忍住、坚持之意。
鸾弹洋腔一一喻傲慢不负责任,说些难听难懂无正题之话,带贬意。
鸾指男阴。
尖头梆、尖匹头一一形容小气不大方。
一面粘一一密密麻麻,到处都是,与方言“浠(撒)得门天星'意近。
缠面糊——1、干佔别人的便宜,如一一人喜欢面糊;2、指男女之间保持的婚外情感关系.以达性爱目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仅 给新郎打花脸——分享一分快乐
作 参
情深深的“满月油”别有滋味在心头、
考 虽很温馨总有愁的“辞嫁饭”
花轿、花车、小轿车——彩礼水礼要多少
宿松县其它各类民俗
居住习俗
做屋的讲究(灶屋居西、灶 不朝北,做照墙,安大门) 进屋的讲究(“送财”等礼俗)
从师进学习俗
拜师礼、三节礼、发笔、供 先生、邀学礼、学俸、束修、 课肉、“吃得三场猎屎”、 出师与出师酒
九井沟最其特色为水景、瀑布,宛如一 道道银河飞泻而下。尤其是四井、六井、 七井、九井飞瀑更是惊涛浪怒,山鸣谷 应。七井瀑布呈三叠式从高达两百米的 悬崖一直挂到七井下的潭中,若是雨后 宽可达3米,为皖西南一带不可多是的 奇观。
石莲洞国家森林公园
石莲洞国家森林公园,批 建于一九九二年。又名莲 花洞,由河西山、罗汉尖、 仰角尖、孚玉山等景区、 娱乐城等组成。 公园境内奇峰异石,苍松 滴翠,秀竹娉婷,鸟鸣花 香。石莲洞内怪石叠叠, 姿态各异,烟霞缥缈,深 邃莫测;人文景观、神话 传说亦很丰富;野生动物 品类繁多,具有较高的观 赏和保护价值。 主要景点有:石莲古洞、 龙啸石、四顾亭、一线天、 荷衣古池、佛座石、五祖 禅林、听雨亭及游乐场等。 是人们归自然、旅游的理 想乐园。石莲洞国家森林 公园位于安徽省宿松县城 西部。
小孤山之称,区别于鄱阳湖中大孤山。它屹 立在宿松城东南六十公里的长江中,秀峰独 立,形成于第四纪冰川时期。
“障百川于千里,纳群山于足下”。“海门 石柱”、“长江绝独”、“江上第一景”均 为世人对小孤山之赞誉。
西源九井
——九井沟
西源九井是宿松古老的“宿松十景”之 一,九井沟位于安徽省宿松县西北部的 深山古坞之中。
宿松县民风民俗
中文与传媒系新闻一班
目录
一、话说古松滋国——宿松县 二、宿松县著名风景 三、南国长城--白崖寨 四、长江绝岛—小孤山 五、西源九井——九井沟 六、石莲洞国家森林公园 七、宿松的神话传说 八、宿松节令习俗 九、宿松过年习俗 十、宿松婚礼习俗 十一、宿松县其它各类民俗
话说古松滋侯国—宿松县
木刘兰神等东小 工伯花奇鸡平姑 蔡温与的与公娘
宿 松 的
振传兰长姑的娘
荣奇舌春恶故的
传
沟鸟事传
奇
说
神 话 传
说
宿松节令习俗
立春:接春、吃春酒 花朝:百花生日,吃花朝粑,办事事 清明:修坟祭祖,吃打鬼粑 端午:吃粽子、挂香袋、划龙船、插艾、插菖蒲。 五月二十(龙晒衣):不洗衣晒衣 六月六:晒红绿、晒书。 七月七:穿七巧,观星河,吊牛郎织女。 中元节:烧包袱祭祖。 中秋节:咬秋、摸秋、吃月饼、办喜事、送节礼 重阳节:敬老、登山、吃蒸麦面。
山寨的寨城全用大片的石块垒筑而成,城高丈许,顶宽四五尺,顺山脉走向,有的沿 山腰而筑,有的在峭壁上逶迤起伏,曲折蛇行,环绕东峰、西峰、北岭、雁恋坡、大 印坡五座山峰,全长约4500米,莽莽苍苍,酷似一座小长城。寨墙每隔一段便有一座 简易的城堞,险要地段的墙堞为双层。
入寨有城门五座,东为朝九门,东南为听雨门,西南为攀龙门,西为百花门,北为乘 风门,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在此安营扎寨,可屯兵数万,易守难攻。门 洞保存完好,在朝九、听雨、攀龙门的门头上嵌有镌刻着门名、题款年月的碑石。
宋、明、清初,隶属几经变更,至清顺治
二年(1645年)正式属江南布政司安庆府。
民国元年(1912年)直属安徽省,1932 年10月至建国前属第一专区。
建国后隶属安庆地区、安庆市。宿松是革 命老区,宿松人民在历次革命斗争中作出 重大贡献。
宿松县著名风景
南国长城--白崖寨
白崖寨 白崖寨始建于元代末期,据《宿松县志》记载:“元末义民吴士杰,率众垒寨 御寇,依东峰、西峰、北岭,各以为营,间列市肆。”清朝光绪26年(公元1900年) 宿松籍的朝廷工部主事贺欣捐款重修和扩建白崖寨。
河谷全长约二十华里,整条河沟呈带状。 因沿河沟自上而下分布着九个深井(实 际是“潭”)而得名.
风景特色有瀑布、悬崖、怪石、特点为 鬼斧神工的泉中石井。九井沟山清、地 静、水碧、瀑变、井深、崖峭,组合成 罕见的自然景观,是一处未开发的处女 地,但在宋朝前就被发现。
宋大文学家、政治家王安石。历代文人 墨客闻其景而到此游览,并留有赞美的 诗篇。
宿松过年习俗
大年、小年、完年、拜年 、辞岁、守岁、压岁 年饭、年粑、年肉、年豆腐、年炮、年画、年烛、
年对子、花灯、龙灯、狮子灯、春酒、春卷、元宵 女不在娘家过年、 完年只有男人 吃鱼不吃头尾、完年只用公鸡 大年三十不捏针、出天方、祭灶神、 拜年走亲会友不穿白衣白鞋 放炮不能断响,要不然来年不顺、除夜不能熄灯 垃圾三天不出门,丢下地的东西不能捡
宿松是安徽文明古老县份之一。
汉高祖四年(公元前184年),设松兹侯
松
国,隶属庐江郡,始有行政建制。文帝十 六年(公元前164年)建县。汉平帝元始
滋
五年(公元5年)称松滋县(王莽一度改松
侯
滋为诵善)。晋成帝咸和二年设松滋郡。
国
梁武帝天监初称高塘郡。
古
隋文帝开皇十八年(公元598年)始称宿
图
松县,一直沿用至今。含旧松兹之义。唐、
据专家学者考察后称:白崖寨寨城之长、保存之完好实属国内罕见,赞誉其为“南国 小长城”,有“天下第一寨”之称。
长江绝岛—小孤山
蔡齐《小孤山》 大孤之石衡且修,青青长在湖之头。 小孤之石锐以高,削立江崖当洪涛。 滔滔逝水东流去,两石崔嵬屹天柱。 蜀巴之源浩沄沄,壮哉此诚江海门。 鸿庞稍见土宇广,疏凿方知夏禹勤。 名山大川神所主,过者震惊谁敢侮。 云何作庙向荒壖,抟土娉婷像龙女。 篙师贾客尔何知,坎坎伐鼓持豚蹄。 倚篷清坐渔歌起,日暮但见崖鹰飞。 危峰屹立长江上,势折华胥限百蛮。 鳌背孤撑青玉柱,斗杓斜插翠云鬟。 月生西海初三夜,潮到东吴第一关。 安得扁舟多载酒,放歌击楫浪花闲。
宿松婚礼习俗
宿 松
婚礼习俗
地 域
托媒说媒、换庚贴、送日子、送节礼、迎媒、出嫁、
广 拜堂、撒账、入状元门、回门
阔 各
牵娘与伴娘、哭嫁、兄弟背新娘出阁、新娘怀里挂
个 镜子、喝喜酒的讲究、闹新房、话说嫁妆旧与新、
乡 镇
新娘进门公婆先躲
都 有
迎亲喜庆话
所 不
新婚之夜的压轴戏——喝团圆酒
同 如今不穿绣花鞋、心爱在“同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