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K管理办法

合集下载

CPK管理办法(doc 5)

CPK管理办法(doc 5)

一、 目的: 為了分析研究和控制制程能力, 及時瞭解制程的不足, 從而去分析原因, 提出改善對策, 以使制程得到控制和制程能力得以提高.二、 範圍: 公司所有產品均屬之三、 權責: 品保課主辦、生產課及各相關單位協辦 四、 定義:(一)、 CPK: 綜合制程能力指數, 其值越大, 制程能力越高, 品質越穩定, (二)、 USL: 規格值上限 (Upper specification Limit) (三)、 LSL: 規格值下限 (Lower Specification Limit) (四)、CP 工序能力。

(五)、LOT 每一批量。

(六)、Xbar 樣本的平均值;Xbar=∑X i /n 。

(七)、S 樣本標準差;S = ∑(X i -Xbar)/n 。

五、作業內容:(一)、制程能力分析的時機:依我司目前實際情況,本規定的實施時機為: 1、客戶要求之寸法。

2、工程設計部門規定之重要寸法。

3.关键工序与关键设备参数ni 2ni4、新機台新機種投入時,承認合格後由品保課檢查組算出並將結果彙報設計開發部和廠長。

5、品保課或其他部門認爲需要做的經品保課確認可時。

(二)、制程能力分析計算之方法:1、分析CPK參數的選取:(1)、當有需要時, 由設開部(或營業課)會同品保課,生產課等相關單位和人員召開會議,會議必須規定該產品所要管制的品質特性,通常我們都會選取重要尺寸進行管制來分析制程能力。

(2)、新機台新機種投入時,承認合格後由品保課直接算出各種要寸法的CP/CPK值並報告設計開發部和廠長,當數據偏小時按正常流程分析。

2、資料的收集:(1)、隨機選取30~100個樣本, 量測出你所要管制的品質特性值, 分別記錄在案; 並計算出樣本資料的平均數Xbar, 標準差S或直接將資料登錄設定好的EXCEL文檔中。

(2)、根據資料找到你所要管制的品質特性的USL和LSL。

(三)、計算方法:1、原則上將測定DATA輸入設定好的表格後將會自動算出CP 和CPK。

CPK作业指导书

CPK作业指导书

CPK作业指导书一、引言CPK(Capability Process Index)是一种统计工具,用于评估和监控过程的稳定性和能力。

本作业指导书旨在提供关于CPK的详细说明和操作指南,以匡助团队成员正确使用CPK进行过程能力分析。

二、背景CPK是一种常用的质量管理工具,它结合了过程的稳定性和能力,可以匡助团队识别和解决潜在的质量问题。

CPK值越高,表示过程的稳定性和能力越强。

三、CPK的计算方法CPK值的计算需要以下数据:1. 过程的上限规格限制(USL,Upper Specification Limit)2. 过程的下限规格限制(LSL,Lower Specification Limit)3. 过程的样本数据CPK的计算公式如下:CPK = min((USL-平均值)/(3*标准差), (平均值-LSL)/(3*标准差))四、CPK值的解释CPK值的范围从1到无穷大,不同的CPK值表示不同的过程能力水平:1. CPK < 1:表示过程不稳定,存在严重的质量问题,需要采取纠正措施。

2. 1 ≤ CPK < 1.33:表示过程基本稳定,但仍存在一些质量问题,需要进一步改进。

3. 1.33 ≤ CPK < 1.67:表示过程能力良好,质量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内。

4. CPK ≥ 1.67:表示过程能力优秀,质量控制非常稳定,达到了预期的要求。

五、CPK的应用场景CPK可以应用于各种生产和服务过程中,以评估和监控过程的稳定性和能力。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应用场景:1. 创造业:用于评估产品的质量控制水平,识别并改进关键过程。

2. 医疗行业:用于评估手术过程的稳定性和能力,提高手术质量。

3. 服务行业:用于评估服务质量的稳定性和能力,改进服务流程。

六、CPK的使用步骤以下是使用CPK进行过程能力分析的普通步骤:1. 采集样本数据:从过程中采集一定数量的样本数据,确保样本具有代表性。

2. 计算平均值和标准差:根据样本数据计算过程的平均值和标准差。

华为 SPC&CPK数据分析管理程序

华为 SPC&CPK数据分析管理程序

文件属性:系统文件版本号: A / 0 页次: 1 / 6编制部门:第三事业部品质部QP科适用范围:第三事业部华为业务拟稿人:乐来兵发行:第三事业部文控中心受控状态:☐非受控☑受控受控号:密级设定:□一级(绝密)□二级(机密)☑三级(秘密)□四级(一般)文件发行/修订履历版本号发行日期修改内容拟稿审核批准A/0 首次发行乐来兵刘波王江文件属性:系统文件版本号: A / 0 页次: 2 / 6章节号内容页次1 目的 22 适用范围 23 参考文件 24 定义 25 职责2-36 程序3-67 附件 61 目的本规范规定了终端结构件产品在试制、爬坡和量产阶段Cpk 的要求,包括抽样方法、报告的产生及Cpk异常时处理方法、及爬坡、量产时的 SPC 管理方法,以推动 Cpk、SPC 在生产过程的合理应用,有效监控品质趋势,确保量产的制程稳定性。

2 适用范围华为产品结构件的冲压、注塑成型及部分机加工物料。

3 参考文件3.1 《SPC应用及管理程序》(MSP-18-D03-0-18)4 术语与定义Cpk 制程能力指数,用一个数值来表达制程的水准, Cpk = (1-|Ca|)*Cp,。

;SPC 统计制程控制,用于确认产品生产的制程是否达到统计制程状态的质量应用工具;Ca 表示制程特性中心位置的偏移程度,代表制程准确度,Ca=(实际平均值-规格中心值)/ (规格公差/2);Cp 表征工艺或设备的相对于允许规格的能力,代表制程精密度,体现为数据的离散程序,CP=∣规格公差(规格上限-规格下限)/ (6*Sigma );δ(Sigma) 标准差,体现机台设备精密度最重要的指标,数值越小说明距均值越集中。

CL:控制中心线,非规格中心值,而制程稳定后的数据求均值u计算得出,CL=u 。

UCL: 上控制界限,UCL= CL+3Sigma;LCL: 下控制界限,LCL= CL-3Sigma;5 职责5.1 NPI :文件属性:系统文件版本号: A / 0 页次: 3 / 65.1.1 跟进项目总体进度,对工程图上Cpk/SPC尺寸合理性评估并向华为研发提出改进建议;5.1.2 协调SPC / Cpk管控过程中的问题,与客户进行沟通。

CPK 品质管理

CPK 品质管理

CPK 教育訓練單位:品技部報告人:鐘景輪課程大綱何謂品質?SPC概論:一般簡介:製程能力分析:Cpk概論:一.何謂品質1.從製造面看品質2.從生產技術面看品質3.從品管面看品質4.從顧客面看品質5.從設計面看品質6.全面品質管理TQM(Total Quality Management)二.統計製程管制1.統計(Statistics):搜集,整理,分析,解釋數據,以小看大,並做成結論.SPC(Statistical Process Control)2.統計製程管制:依計劃收集製程連續數據資料,提供各種統計分析及管制圖之處理,計算,圖示與列表,以達成預防,避免不良的管制要求.3.統計方法:設計抽樣計畫,由樣本推測母體.三.一般簡介1.數據分類(Data Category)計量值(Variables):連續性,即兩數值間有無限可能數字.計數值(Attributes):間斷性,即兩數值間只容許有限可能數字.2.名詞介紹:批(Lot):在相同條件下生產之一群東西的集合.樣本(Sample):要研究某種特性的部分個體之集合.不良率P=d/n=不良數/檢驗數良品率=1-不良率.影響度=(不良各數/不良總數)*100%.PPM(Parts Per Million):每百萬個單位的不合格數.三.製程能力分析所謂製程能力是指製程的均一性,而製程能力分析就是逐步設法減少製程中的變異使製程能符合要求或規格.EX:設備不穩定,不合理公差,製程變異大,零件變異大,操作錯誤,測定偏差.四.Cpk概論SU:產品之規格上限.SL:產品之規格下限.u:規格中心值.X:平均數=∑X/n,所有數據集合之重心.σ:標準差= ∑(X-X)²/n 所有數據點與平均數之平均距離.公差概述1.平衡公差:18.0 +-0.5.2.不平衡公差:18.0 +0.5–0.2 or 18.0 +0.3 –0.53.單向公差:18.0 +0.2+0.8 or 18.0 -0.3 -0.94.單邊公差:30以上,15以下5.T:規格公差=規格上限-規格下限Capability of PrecisionCp:製程精密度:表示製程特性的一致程度,值越大越集中.Cp=規格公差/6個標準差=T/6σ(雙邊規格)Cp=(SU-X)/3σ (單邊規格)Cp=(X-SL)/3σ (單邊規格)Capability of AccuracyCa:製程準確度:表示製程特性中心位置的偏移程度.Ca=(平均數-規格中心值)/規格公差的一半*100%=((X-u)/0.5T)*100%Capability of ProcessCpk:製程能力指數:即同時考慮偏移及一致程度.Cpk=製程精密度(1-/製程準確度/)=Cp(1-/Ca/)某物件產品規格為18+-0.5m/m.抽測值如下:求Cp,Ca,Cpk各值?18.4,17.6,17.9,18.3,18.2,17.7,18.5,18.0,18.1 18.3Ans:1.平均數X=(18.4+17.6+…….18.3)/10=18.12.規格公差T=18.5-17.5=13.標準差σ = (18.4-18.1)²+(17.6-18.1)²+...(18.3-18.1)²10= 0.08=0.282844Ca=(18.1-18.0)/0.5=0.2Cp=1/(6*0.282844)=0.589Cpk=0.589*(1-0.2)=0.4714檢討與建議:1……….2……...3……...若上述問題無法改善要使Cpk合乎要求則:1.公差訂定為何?2.以新公差算Cp,Ca,Cpk各值!Cpk & AQL 之比較1.AQL 依抽樣計劃檢驗規格公差內即判定OK.2.Cpk 依Lot or 交貨批量執行30PCS 量測,Cpk值需達1.33以上.3.製程能力需達4 σ以上.4.良品率99.993 以上.5.63 ppm 以下.EX二:某產品數據收集如下.測定值(n=100)平均數X=1.404 標準差σ=0.0481.規格值訂定=2.規格下限值SL=3.規格上限值SU=4.規格公差值訂定=5.Cp=SU-SL/6σ=6.Ca=(X-u)/0.5T=7.Cpk=Cp(1-/Ca/)=Cp/Ca/Cpk等級對照Cpk/σ/PPM 對照Cpk/ /PPM 對照Cpk的應用Ca>0%實績中心與規格中心不合需調整刀具或模具.Cpk >2.0製程能力太高,可縮小規格或尋求降低成本.1.67<=Cpk<=2.0理想狀況保持.1.33<=Cpk<1.67進行工作及品質改善.1<=Cpk<1.33確實進行工作及品質改善.Cpk<1積極採取措施,全檢分析原因.CPK兩大核心議題1.平均數X:看數據的中心,即集中趨勢.2.標準差 :看數據的分佈,即離散趨勢.Cpk精神製程能力分析是一種有效的品管方法之一,可透過電腦的計算,繪圖,使人明白品質水準為何,而重要的是“人“,需依據結果擬定對策,採取措施,付諸實行,驗證結果,持續有效改善,才能提升品質.現行CPK做法試產:1.Cpk管制尺寸:●■(Cpk管制點)*模*穴*30PCS.2. 重點管制尺寸:■(重點管制點)*模*穴*5PCS.3.取樣:隨機抽樣(SPC)4.MP:出貨附30 PCS Cpk報告,5 PCS 重點尺寸報告. 。

CPK管理作业指导书

CPK管理作业指导书

CPK管理作业指导书文件编号页次版本1、目的为提高工程能力,对影响质量变动的要素进行相应管理,特制定本规定。

2、范围本规程适合所有产品参数的质量控制。

3、定义3.1 USL:规格上限3.2 LSL:规格上限3.3 T:规格公差T=USL-LSL3.4 M:规格中心值M=(USL+LSL)÷23.5 n:取样数目3.6 X:所取样的样品平均值X=(X1+X2.......+Xn)÷n3.7 σ:样品标准差σ2=Σ(X1-X)2÷N-13.8 Ca:制程标准度Ca=(X-µ)÷(T÷2)3.8.1 CP:在衡量制程之异宽度与规格界线范围(规格允差)相差情形。

CP=T÷6σ3.9 CPK:制程能力指数CPK=(1-Ca)CP4作业内容4.1 Ca值之确定等级Ca值(绝对值)改进措施A 0<Ca<6.25% 继续保持B 6.25%<Ca<12.5% 改进至A级C 12.5%<Ca<25% 立即改进D 25%<Ca<50% 必要时停止生产E 50%<Ca 必要时停止生产4.2 CP值之确定等级CP值(绝对值)改进措施A 1.67<CP 继续保持B 1.33<CP<1.67 改进至A级C 1<CP<1.33 立即改进D 0.67<CP<1 必要时停止生产E 0<CP<0.67 必要时停止生产4.2.1 CP值越小,表示产品之品质特性越大,制程能力越差。

4.2.2CP值越大,表示产品之品质特性越小,精密程度高,制程能力高。

序号年月日制/修订理由制定部门核准审核制定CPK管理作业指导书文件编号页次版本4.3CPK值之确定等级Ca值(绝对值)改进措施A 1.67<CP 继续保持B 1.33<CP<1.67 改进至A级C 1<CP<1.33 立即改进D 0.67<CP<1 必要时停止生产E 0<CP<0.67 必要时停止生产4.3.1 Ca值小而CP值大会有良好的制程能力,Ca值很小,准确度好。

CPK(过程能力分析方法)

CPK(过程能力分析方法)

过程能力分析过程能力也称工序能力,是指过程加工方面满足加工质量的能力,它是衡量过程加工内在一致性的,最稳态下的最小波动.当过程处于稳态时,产品的质量特性值有99。

73%散布在区间[μ-3σ,μ+3σ],(其中μ为产品特性值的总体均值,σ为产品特性值总体标准差)也即几乎全部产品特性值都落在6σ的范围内﹔因此,通常用6σ表示过程能力,它的值越小越好.为什么要进行过程能力分析进行过程能力分析,实质上就是通过系统地分析和研究来评定过程能力与指定需求的一致性。

之所以要进行过程能力分析,有两个主要原因。

首先,我们需要知道过程度量所能够提供的基线在数量上的受控性;其次,由于我们的度量计划还相当"不成熟”,因此需要对过程度量基线进行评估,来决定是否对其进行改动以反映过程能力的改进情况。

根据过程能力的数量指标,我们可以相应地放宽或缩小基线的控制条件。

工序过程能力分析工序过程能力指该工序过程在5M1E正常的状态下,能稳定地生产合格品的实际加工能力。

过程能力取决于机器设备、材料、工艺、工艺装备的精度、工人的工作质量以及其他技术条件。

过程能力指数用Cp 、Cpk表示。

非正态数据的过程能力分析方法当需要进行过程能力分析的计量数据呈非正态分布时,直接按普通的计数数据过程能力分析的方法处理会有很大的风险。

一般解决方案的原则有两大类:一类是设法将非正态数据转换成正态数据,然后就可按正态数据的计算方法进行分析;另一类是根据以非参数统计方法为基础,推导出一套新的计算方法进行分析.遵循这两大类原则,在实际工作中成熟的实现方法主要有三种,现在简要介绍每种方法的操作步骤。

非正态数据的过程能力分析方法1:Box-Cox变换法非正态数据的过程能力分析方法2:Johnson变换法非正态数据的过程能力分析方法3:非参数计算法当第一种、第二种方法无法适用,即均无法找到合适的转换方法时,还有第三种方法可供尝试,即以非参数方法为基数,不需对原始数据做任何转换,直接按以下数学公式就可进行过程能力指数CP和CPK的计算和分析。

cpk管控标准

cpk管控标准

cpk管控标准CPK(制程能力指数)是衡量制程稳定性和良率的一个重要指标。

在实际应用中,CPK 管控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数据收集:进行 CPK 分析时,需确保数据来源可靠,涵盖的产品和过程具有代表性。

数据应包括生产过程中的关键参数,如尺寸、重量、时间等。

2. 数据分析: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算 CPK 值。

CPK 值反映了制程的稳定性和良率水平,不同行业的 CPK 要求可能有所不同。

通常情况下,CPK 值越高,表示制程能力越强。

3. 评级标准:根据 CPK 值的大小,对制程能力进行评级。

一般采用如下评级标准:- A级:CPK 值大于2.0,制程能力特优,不良率低,可考虑降低成本。

- B级:CPK 值在1.67至2.0之间,制程能力优良,状态稳定,但应尽力提升为A级状态。

- C级:CPK 值在1.33至1.67之间,制程能力一般,制程因素稍有变异即有产生不良的危险,应利用各种资源及方法将其提升为B级状态。

- D级:CPK 值小于1.33,制程能力差,不可接受。

4. 制程改进:根据 CPK 评级结果,针对不同级别的制程,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

例如,对于C级和D级制程,应分析原因,改进设备、工装、量具和人员技能等方面,提高制程稳定性,争取提升至更高级别。

5. 持续关注:CPK 分析不是一次性的工作,而是需要持续关注和更新。

定期收集数据,重新进行 CPK 分析,以确保制程的稳定性和良率保持在目标水平。

总之,CPK 管控标准包括数据收集、数据分析、评级标准、制程改进和持续关注等方面。

通过这些标准,企业可以更好地管理制程能力,提高产品质量和竞争力。

CPK管理作业程序

CPK管理作业程序

CPK管理作業程序1. 引言CPK(过程能力指数)是一种用来衡量生产过程稳定性和可控性的指标,它可以帮助企业评估生产过程的质量水平并进行改进。

CPK管理作业程序是企业用于管理和控制生产过程的一套操作流程,旨在保证产品质量的稳定和可控。

2. 目的CPK管理作业程序的主要目的是确保生产过程的稳定性和可控性,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通过制定明确的操作流程和质量标准,企业可以更好地管理和控制生产过程,减少产品缺陷和质量问题,提高客户满意度,并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3. 作业程序3.1 数据收集与分析•收集生产过程中的关键数据,例如尺寸、重量、时间等相关参数。

•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算出平均值、标准偏差、过程能力指数等指标。

•根据统计分析的结果,判断过程的能力是否合格,是否需要进一步改进和优化。

3.2 过程控制和调整•根据分析结果,制定合理的过程控制方案,确保生产过程的稳定性和可控性。

•定期监控过程的关键参数,如尺寸、重量等,进行及时调整和纠正,避免发生偏差和异常。

3.3 质量管理•建立质量标准和规范,确保产品的质量符合客户要求和标准要求。

•对产品进行质量检验和抽样检测,监控产品质量并发现问题。

•对不合格品进行处理,如返工、报废等,防止不合格产品进入市场。

3.4 过程改进•定期评估生产过程的稳定性和可控性,找出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空间。

•根据问题的具体情况,提出改进方案,并进行试验和验证。

•根据试验结果和反馈意见,对改进方案进行调整和完善,确保改进效果的持续和稳定。

4. 职责与权限•指定专人负责CPK管理作业程序的执行和监督,确保操作流程的顺利进行。

•分配不同人员的职责和权限,确保各项任务和工作得以有效进行和落实。

•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和流程,明确管理层和操作人员的职责和权限边界。

5. 评估与持续改进•定期评估CPK管理作业程序的执行效果和改进效果,找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意见。

•建立反馈机制和持续改进的措施,确保管理程序的持续改进和优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 目的: 为了分析研究和控制制程能力, 及时了解制程的不足, 从而去分
析原因, 提出改善对策, 以使制程得到控制和制程能力得以提高.
二、 范围: 公司所有产品均属之
三、 权责: 品保课主办、生产课及各相关单位协办 四、 定义:
(一)、 CPK: 综合制程能力指数, 其值越大, 制程能力越高, 品质越稳
定,
(二)、 USL: 规格值上限 (Upper specification Limit) (三)、 LSL: 规格值下限 (Lower Specification Limit) (四)、CP 工序能力。

(五)、LOT 每一批量。

(六)、Xbar 样本的平均值;Xbar=∑X i /n 。

(七)、S 样本标准差;S = ∑(X i -Xbar)/n 。

五、作业内容:
(一)、制程能力分析的时机:
依我司目前实际情况,本规定的实施时机为: 1、客户要求之寸法。

2、工程设计部门规定之重要寸法。

n
i 2
n
i
3、新机台新机种投入时,承认合格後由品保课检查组算出并将结
果汇报设计开发部和厂长。

4、品保课或其他部门认爲需要做的经品保课确认可时。

(二)、制程能力分析计算之方法:
1、分析CPK参数的选取:
(1)、当有需要时, 由设开部(或营业课)会同品保课,生产
课等相关单位和人员召开会议,会议必须规定该产品
所要管制的品质特性, 通常我们都会选取重要尺寸
进行管制来分析制程能力。

(2)、新机台新机种投入时,承认合格後由品保课直接算出
各种要寸法的CP/CPK值并报告设计开发部和厂长,当
数据偏小时按正常流程分析。

2、资料的收集:
(1)、随机选取30~100个样本, 量测出你所要管制的品质
特性值, 分别记录在案; 并计算出样本资料的平均
数Xbar, 标准差S或直接将资料登录设定好的
EXCEL文档中。

(2)、根据资料找到你所要管制的品质特性的USL和LSL。

(三)、计算方法:
1、原则上将测定DATA输入设定好的表格後将会自动算出CP 和CPK。

2、因品质特性值有三种形式:
单边上限(如某尺寸标示为 Max)、 单边下限(如某尺寸标示为 Min)、和 ((如某尺寸标示为±, 所以有三种大同小异的计算公式
(1)、 单边上限之计算公式
代入上述计算得到的Xbar 和S 得到之资料,
就可算出该产
品的CPK 值.
(2)
、单边下限之计
算公式
代入上述计算得到的Xbar 和
S 得到之资料, 就可算出该产品的CPK 值. (3)、 双边之计算公式
CPK=MIN{CPU,CPL}
3S
Xbar-LSL
CPK =
七、处置
以工序能力判断工序能力後,应采取适当的处置对策,使工序能力保持在合理的水准。

(一)、CPK≥时的处置。

·提高产品品质要求。

·在征得客户同意下可适当降低设备、工装的精度要求,降低成本。

(二)、>CPK≥时的处置。

·简化品质检验工作。

如改全检为抽检或降低检查频率。

(三)、>CPK≥时的处置。

·对工序进行控制和监督,及时发现异常波动。

·按正常的检验方式检验。

(四)、>CPK≥时的处置。

·分析工序能力不足的原因,通过PDCA回圈制定改善措施。

·用户认可的前提下,适当考虑放宽公差范围。

·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提高工装精度。

·严格品质检验加强不合格品管理。

(五)、CPK<时的处置
·一般应停止生产,找出原因,提高工序能力。

·实施全数检查。

八、.记录表单
《CPK 评估表》
九、 制程能力分析流程(见附图)
十、附注:本办法经厂长核准後实施,修订或废止时亦同。

附图
权责单位
相关部门
设计开发部/品保课
品保课
品保课
品保课/生产课/设计开发部
生产课
生产课
生产课
流程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