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送中心信息系统建设

合集下载

物流配送服务中心建设方案

物流配送服务中心建设方案

物流配送服务中心建设方案物流配送服务中心是现代物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建设方案需要考虑多个方面的因素,包括场地选址、设施建设、人员组织等。

下面是一个关于物流配送服务中心建设方案的简要描述。

1. 场地选址物流配送服务中心的选址应根据物流的需求和市场需求来确定。

首先,选择一个具有较高的商业活动水平和物流需求的区域。

其次,需要考虑到交通便利性,选择一个靠近主要运输通道和交通枢纽的位置,以便快速接收和派送货物。

最后,需要考虑场地的面积和可行性,确保能够容纳各项设施和设备的建设。

2. 设施建设物流配送服务中心的设施建设应包括以下方面:- 仓库设施:包括大型货物仓库和小型货物分拣仓库,具备良好的货物存储和分拣能力,以满足不同种类和规模的货物。

- 车辆管理设施:包括停车场和维修保养设施,为物流车辆提供停放和维护的场所。

- 办公设施:包括办公室、会议室、休息室等,为管理人员和员工提供办公和休息的场所。

- 信息化设施:包括信息系统和通信设备,为物流管理和信息交流提供支持。

- 安全设施:包括安全监控系统和消防设备,确保物流中心的安全和防火安全。

3. 人员组织物流配送服务中心的人员组织应根据物流需求和工作流程来确定。

包括以下方面:- 管理人员:包括物流经理、仓库经理、运输经理等,负责物流中心的各项管理和运营工作。

- 操作人员:包括仓库工人、分拣员、司机等,负责货物的存储、分拣和派送等操作工作。

- 技术人员:包括信息系统工程师、维护人员等,负责物流中心的信息系统和设备的维护和更新。

此外,还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人员培训和激励机制,提高员工的专业技能和工作积极性。

4. 运作流程物流配送服务中心的运作流程应根据物流业务和市场需求来确定。

包括以下方面:- 货物接收:根据业务需求,设立货物接收点,接收来自供应商的货物,并进行货物信息登记和核对。

- 货物存储:根据货物类型和规模,进行货物存储和分配,确保货物的安全和完整。

- 货物分拣:根据订单需求,对货物进行分拣和打包,准备发运。

物流配送中心的建设目标与范围

物流配送中心的建设目标与范围

物流配送中心的建设目标与范围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商业环境中,物流配送中心的建设成为了企业提高竞争力、优化供应链管理的关键环节。

物流配送中心的建设目标与范围的明确,对于确保项目的成功实施以及满足企业的长期发展需求至关重要。

一、建设目标1、提高物流效率物流配送中心的首要目标是提高物流运作的效率。

这包括缩短货物的处理时间,优化货物的存储和分拣流程,减少运输中的延误和损耗。

通过采用先进的物流技术和设备,如自动化仓储系统、智能分拣设备等,可以大幅提高货物的出入库速度和准确性,从而降低物流成本,提高客户满意度。

2、优化库存管理有效的库存管理是物流配送中心的另一个重要目标。

通过准确预测市场需求,合理控制库存水平,可以避免库存积压和缺货现象的发生。

物流配送中心应具备完善的库存监控和管理系统,能够实时掌握库存动态,及时调整库存策略,以最小化库存成本,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3、提升服务质量为客户提供优质、准时、准确的物流服务是物流配送中心建设的核心目标之一。

这要求物流配送中心具备良好的订单处理能力,能够快速响应客户的需求,确保货物按时、按质、按量送达目的地。

同时,还应提供增值服务,如包装定制、标签打印、货物组装等,以满足客户的个性化需求,增强客户的忠诚度。

4、增强物流灵活性市场需求和供应链环境是不断变化的,物流配送中心需要具备足够的灵活性来应对这些变化。

这包括能够快速调整物流流程和资源配置,适应不同的货物种类、订单规模和运输方式。

通过建立灵活的物流配送网络和采用模块化的设施设计,可以提高物流配送中心的应变能力,降低运营风险。

5、促进供应链协同物流配送中心作为供应链中的重要节点,应致力于促进供应链各方的协同合作。

通过与供应商、生产商、零售商等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实现信息共享、流程对接和协同决策,可以提高整个供应链的运作效率,降低供应链成本,提升供应链的竞争力。

二、建设范围1、设施规划与建设物流配送中心的设施规划与建设是其建设范围的重要组成部分。

公共配送中心建设标准

公共配送中心建设标准

公共配送中心建设标准
公共配送中心建设标准是指在建设公共配送中心时需要遵循的一系列规范和要求。

这些标准旨在确保公共配送中心的建设符合安全、环保、高效等方面的要求,同时满足市场需求和客户需求。

具体的建设标准可能因地区、行业和功能等因素而有所不同,但通常包括以下方面:
1. 建筑设计:公共配送中心的建筑设计需要考虑到物流流程、货物存储、搬运设备、人员安全等因素,同时要符合相关的建筑规范和标准。

2. 物流设施:公共配送中心需要配备相应的物流设施,如货架、托盘、搬运设备、分拣设备等,以确保物流流程的高效运行。

3. 信息化系统:公共配送中心需要配备信息化系统,如仓库管理系统、物流追踪系统、订单管理系统等,以提高物流效率和服务质量。

4. 安全设施:公共配送中心需要配备相应的安全设施,如消防设备、监控系统、防盗设备等,以确保货物和人员的安全。

5. 环保设施:公共配送中心需要配备相应的环保设施,如污水处理设备、废气处理设备等,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公共配送中心建设标准的制定需要考虑到多方面的因素,以确保公共配送中心的建设符合市场需求和客户需求,同时满足安全、环
保、高效等方面的要求。

连锁超市业态分析及其配送中心信息系统的建设

连锁超市业态分析及其配送中心信息系统的建设

采购 、统一仓储、统一配送 、分散销售的运作形式 ,从而大大降 率 ,有效减少 门店的库存 ,加快商品的周转 ,从而进一步增强大
低 了流通费 用,提高企业 的竞争 力 通过快 速复 制 ,从无到有 有点到线 ,并汇集成面 ,促使资本迅速集中 ,使得 门店数量可以 无 限制 的扩展。 大型 连锁超市 以其强大的竞争 力成 为发展 的热 点 。连锁超市的发展具有 以下特点 :
发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展方 向 。
数物流活动都集中在这里进行 。其根本作用在于通过高度集中的
连锁 经营通过经营理念 、CS企业识别系统 .商品组合服务 、 采购和配送行为 ,使流通规模扩大 ,实现理想的经济效益 。这主 I
经营管理 的一致性规范来管理连锁体 系内的所 有门店 ;采用统一 要体现在通过配送 作业 的经济规模 ,降低流通费用 ,提高流通效
和 农 工 商 超市 分 列 全 国 零 售 业十 强 的第 一 、第 五 和 第 八 。连 锁 超
3 存储功能 。 , 配送 中心除 了对一些品种多, 一次采购批量小 ,
市将超过百货店成 为零售业的第一主 力。在地 区分布上 ,规模较 各连锁 门店需求不一样 的商品集 中存储外 ,对于常年销售 ,采购 大的超市连锁企业大多集中在沿海地带和省会 城市 。 上海 、 北京、 数量大的商品 ,配送中心 应保 持一定量 的库存储备 ,随时满足连 广东等地 的超市发展速度、规模和水 平高 于其他地 区,店铺数量 锁 门店 的需 求 。

型连锁超市的竞争优势 。 配送 中心通 常有采购、加工、存储 、配组 ,分装、调运 信
息等功能 ,其 中采购 存储和运输是其主要功能。
1采 购功 能 。连 锁 超 市 配 送 中心 汇 集 各 连 锁 门店 提 出 的订 货

现代物流配送中心信息系统设计分析

现代物流配送中心信息系统设计分析
(col f o p trSi c n eh o g , eo gi gUn esy H ri 0 8 , hn ) Sho m ue c neadT cn l y H inj n i ri , abn1 0 0 C i oC e o l a v t 5 a
Ab ta t F rt e rq i me to e o re n e r t n a d i tl g n p r t n i h d m o i is hi sr c : o h e u r n frs u c si tga o n nel e to ea i n t e mo e lgs c ,t s e i i o t p p ra ay e e ifr t n s s m f ed l ey c cea d s g e t t ea c i c r f es s m a e n a e n ls s t omai y t o ei r y l u g s rh t t e o y t b s d o h n o e h t v n sh e u h t e ifr t s itl g n e a d vs ai d n w eiey s s m r cpe . I c n s p ot te tc n lg o n omai , n e ie c c l n i l e e d l r y t p n i ls t a u p r h e h oo y fr u z v e i b i ig lgsisn t ok,s ae i o ma o n s u c sd sr u in i re lv l o rvn e o n o n u l n o i c ew r d t h r n r t n a d r o re i i t n t e e es fp o ic ,d w tw f i e tb o h n o nr i . a d c u t s e y d Ke r s mo e lgs c ; i tl g n e v r y tm; d c s n s p o t y wo d : d m i is n el e td l e y s s o t i i e e i o u p r i

物流配送中心信息系统

物流配送中心信息系统
1)属于制造商或供应商的配送中心。 2)属于批发商、销售商的配送中心。 3)属于第三方专业物流服务商的配送中心。
2022年10月14日星期五6时17分13秒
4.配送中心服务范围、服务功能、业务流程
1)商品买卖功能。 ①订单的处理作业。 ②市场开发、规 划、管理作业。 ③商品退货作业。④商品的采购议价作业。

2022年10月14日星期五6时17分13秒
二、配送中心信息系统规划 1.概述 2.配送中心信息系统规划要点 1)配送中心是更大系统的一个环节。 2)应具有对多品种货物的库存管理系统。 3)进货到出货的作业管理系统应形成整体。
2022年10月14日星期五6时17分13秒
3.信息系统功能模型 1)业务主系统。 2)业务支持系统。 5.配送中心计算机网络规划
网络平台
配送中心 管理系统
出库任务 单
配送中心仓库
进货单联 中间仓库 生产线
运输 任务 单
电子 看板 单
配套件需求 计划
配送中心运输部
图4.23 零配件配送中心信息系统的运营模式
2022年10月14日星期五6时17分13秒
2)面向制造企业产成品分销配送中心信息系统。
配送中心仓库










客户关系管理系 统
2022年10月14日星期五6时17分13秒
图4.27 第三方物流企业配送中心信息系统总体结构
2)仓储保管功能。 ①仓库管理作业。 ②库存管理作业。
3)输配送功能。 4)流通加工功能。 5)信息提供功能。 5.配送中心设施、设备配备 6.配送中心部门设置与人员配备、配送中心操作流程与规
2022年10月14日星期五6时17分13秒

物流配送系统实例中信息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物流配送系统实例中信息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物流配送系统实例中信息系统的结构与功能一、信息系统结构物流配送系统的信息系统结构主要包括硬件、软件、数据库和网络四个部分。

1. 硬件:物流配送系统的硬件部分主要包括服务器、计算机、网络设备以及打印机、扫描仪等外设设备。

服务器作为物流配送系统的数据存储和处理中心,负责管理和分发各种信息;计算机作为用户终端,用于操作和管理物流配送系统;网络设备用于实现各个终端之间的数据通信;外设设备用于实现信息的输入、输出和记录。

2. 软件:物流配送系统的软件部分主要包括操作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应用软件和开发工具等。

操作系统提供了物流配送系统运行所需的基本环境和功能;数据库管理系统用于管理物流配送系统中的各种数据;应用软件包括订单管理、运输管理、仓储管理、客户关系管理等模块,用于实现物流配送系统的各种功能;开发工具用于定制和开发特定的功能模块。

3. 数据库:物流配送系统的数据库主要用于存储和管理各种数据,包括订单信息、运输信息、仓储信息、客户信息等。

数据库采用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通过表、字段和索引等数据结构来组织和管理数据,提供高效的数据查询和处理功能。

4. 网络:物流配送系统的网络部分主要用于实现各个终端之间的数据通信和信息共享。

网络采用局域网和互联网相结合的方式,通过路由器、交换机和防火墙等网络设备来实现数据的传输和安全。

二、功能模块物流配送系统的功能模块主要包括订单管理、运输管理、仓储管理、客户关系管理等。

1. 订单管理:订单管理模块负责接收和处理客户的订单信息,包括订单的生成、修改、取消和确认等操作。

订单管理模块与客户关系管理模块紧密结合,实现订单信息的实时更新和共享。

2. 运输管理:运输管理模块负责规划、调度和监控物流配送的整个过程,包括运输计划的制定、运输车辆的调度、运输路线的规划以及货物的跟踪和签收等操作。

运输管理模块与订单管理模块和仓储管理模块紧密结合,实现订单信息和货物信息的实时更新和共享。

3. 仓储管理:仓储管理模块负责管理和控制仓库的各项操作,包括货物的入库、出库、盘点、报损等。

物流配送中心信息系统建设

物流配送中心信息系统建设
定 会 直 接 进 入 现 行 的 需 求 量 数 据 有 正 确 的 结 构 和 顺 序 , 能 有 效 地 向 货 确 认 两 个 功 能 模 块 部 分 。
配送中心信息系统 的 模 型设计
尽 管 现 代 物 流 配 送 中 心 日趋 向
显 然 ,实 时 更 新 或 立 即 更 新 更 具 及 多 样 化 和 全 面 化 发 展 ,但 构 成 其 核 心 竞 争 能力 或 有 助 于 其 获 取 竞 争优
信 息 系 统 提 供 的 信 息 能 否 精 确 时 性 , 但 是 这 会 导 致 增 加 工 作 量 地 反 映 配 送 中 心 处 理 货 物 的 当 前
或 部 门 界 限 进 行 汇 总 ,有 些 客 户 想 如 F :
信 息 系 统 必 须 提 供 及 时 、快 速 要 每 一 种 商 品 的 发 票 ,而 另 外 一・ 些
1 业 务 主 系统 。 、
这 是 信 息 系 统 的 核 心 部 分 ,主
的 信 息 反 馈 。 及 时 性 ( meie s 客 户 却 可 能 需 要 所 有 商 品 的 总 发 票 。 t l s) i n
信 息 系 统 必 须 有 能 力 提 供 能 迎 拣 系 统 、扫 描 系 统 , 配 备 高 效 率 的
必 要 采 取 安 全 的 方 式 来 适 应 这 种 合 特 定 客 户 需 要 的 数 据 例 如 ,有 货 物 传 送 、 储 存 及 包 装 等 系 统 。 不 确 定性 。 3 及 时 性 、 些 客户 想 要 把订 货 发 货票 跨 越 地 理 配 送 中 心 信 息 系 统 的 功 能 设 计
信 息 系 统 应 能 帮 助 配 送 中 心 的 组 织 货 物 的 入 库 、 配 货 、分 拣 、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物流配送中心信息系统
摘要: 针对现代物流配送中心的资源整合及智能化运作的需要, 在确定建设信息化、智能化、可视化的新型配送系统原则的基础上, 全面进行配送环节的信息系统分析, 提出了现代物流配送中心信息系统架构解决方案, 为建立省、市、县三级物流配送网络、共享信息和配送资源提供技术支持。

关键词: 现代物流; 智能配送系统; 决策支持
1、引言
随着经济的发展,经营模式发生着巨大的变化,配送中心作为供货商与销售商之间的纽带,具有订单处理‘仓储管理、流通加工、拣货配送等功能,成为流通过程中的重要物流结点。

许多配送中心在开拓市场、寻找客源方面为客户提供更加广泛的服务。

在产销垂直整合方面,配送中心具有缩短上、下游产业流通过程,减少产销差距的中介功能,还可对处于水平关系的同行业及不同行业间的交流提供整合支持,以最大限度地降低成本。

配送中心这些功能的实现,其核心是物流信息系统的建立。

现代物流是用系统工程的理论,网络通讯的手段,系统控制的方法,现代信息处理技术和物流工程技术,整合所有流通加工、包装、装卸、搬运、储存、保管、港站、信息、单证、结算等资源功能,在商家与用户之间架起的一座门对门无缝连接的桥梁,实现运输合理化、仓储自动化、包装标准化、装卸机械化、加工配送一体化、信息管理网络化。

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建设高效率的现代物流智能配送系统,可以降低物流成本,提高客户服务水平,减轻调度人员和司机劳动强度,实现配送资源共享、配送货物可视化跟踪,满足城市配送、电子商务、电话购物等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的需要。

信息系统的建设决定信息传递效率,而信息传递效率直接影响配送中心的服务水平,决定了物流联盟的竞争力。

因此,建立基于互联网的现代物流信息平台是现代配送中心发展的必由之路。

2、物流配送中心信息系统需求分析
物流配送中心信息系统网络、功能模块与其在供应链上地位、经营模式、上下游客户的需求、服务项目与业务流程、设施与设备配备、部门设置与人员、内部操作流程与操作规范密切相关。

配送中心信息系统与各种自动化设备和自动化技术密切相关。

图1为物流配送中心信息系统功能需求模型。

3、物流配送中心信息系统建设的目标和原则
现代物流配送中心信息系统的建设应能充分体现现代化管理思想与方法、先进信息技术的综合应用,应能充分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和企业资源的集成,具有良好的开放系统结构,能够连接外部系统并且安全可靠。

最终实现以下目标:
①物流配送流程自动化,包括运送规格标准、仓储货、货箱排列装卸、搬运等按照自动化标准作业、商品按照最佳配送路线等自动化。

②物流配送功能集成化,包括:物流渠道与商流渠道的集成、物流渠道之间的集成、物流功能的集成、物流环节与制造环节的集成等,即信息流、工作流、资金流的集成。

③物流配送服务系列化,除了传统的储存、运输、包装、流通加工等服务外,还在外延上扩展至市场调查与预测、采购及订单处理、向下延伸至物流配送咨询、物流配送方案的选择与规划、库存控制策略建议、货款回收与结算、教育培训等增值服务;在内涵上提高了以上服务对决策的支持作用。

④物流配送作业规范化,包括功能作业流程、作业、运作的标准化和程序化,使复杂的作业变成简单的易于推广与考核的运作。

⑤物流配送目标系统化,从系统角度统筹规划整体的各种物流配送活动,处理好物流配送活动与商流活动及公司目标之间、物流配送活动与物流配送活动之间的关系,不求单个活动的最优化,但求整体活动的最优化。

为尽快建设一个专用的、宽带的、先进的、安全的、具有交互功能的,能满足数据、图像等综合业务需求的现代化物流配送信息网络,在物流信息系统的体系结构设计中,应遵循以下原则:
(1) 可用性
信息系统所储存的信息,例如订货和存货活储库状况的信息,必须具有可用性,也就是信息系统应能够在第一时间内向其供应商和客户提供最新的电子信息,应能向信息需求方提供简易、快捷获取信息的方式,而不受时空的限制。

(2) 精确性
信息系统提供的信息能否精确地反映配送中心处理货物的当前状况,将衡量配送中心的整体业务运作水平。

精确性可以解释为信息系统的报告与配送中心的实际业务运作状况吻合的程度。

(3) 及时性
信息系统必须提供及时、快速的信息反馈。

及时性是指一种活动发生时与该活动在信息系统内体现的时间差。

(4) 安全性、可靠性
为确保网络安全,配送中心信息系统网络严格按照国家有关信息安全标准进行建设,引入虚拟专网(VPN) 、防火墙、数据编码加密机制、数据隔离机制及病毒防范机制。

在可靠性方面,主要考虑网络信息的备份和网络连接的畅通,整个网络系统要有冗余容错能力,重点的通信线路、节点设备和服务系统要有备份和负载均衡能力,加强网络抗毁能力和快速恢复能力。

满足各系统间的数据交换,数据交换的方法必须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及安全性。

信息系统应能帮助配送中心的管理者进行应急决策,改善配送服务或降低运营成本。

具有处理异常情况的能动性和主动性。

(5) 开放性和互连、互通性各节点的网络建设要采用国际标准化组织制定的标准规范, 符合开放系统互连结构, 注重采用TCPPIP 及WWW技术,使网络具备良好的开放性和互联、互通性,便于实现业务功能需求及网络的统一管理,易操作、易使用。

数据交换只需通过通用的数据定义、信息格式及通信协议。

(6) 可扩充性
选择具有良好扩展性和升级能力的设备组建网络,其拓扑结构、带宽设计、接入方式应具有良好的扩展性,以保证整个网络系统的可扩展性及升级能力。

(7) 灵活性
在物流信息技术上,让企业在竞争的市场中具有广泛的选择。

尽可能兼容已有的技术及已开发的系统;具有与现有系统及较新通信技术兼容的特点。

同时必须有能力提供迎合特定客户需要的数据。

(8) 经济性
对协调中心下设各地市的节点部门的网络状况及需求情况进行详尽调查分析,采用合理、先进、实用的技术方案,充分利用现有的条件和资源,保护已有的投资,避免重复建设,加快工程实施进度。

图2为物流配送中心信息系统的运作模式
2 物流配送系统总体架构分析
2. 1 物流通路策略及物流网络
按照专门业务建立横向配送货物处理中心网络节点,按照地、市、县三级建立纵向网络节点,经过评价审核的3PL 专门配送企业直接连入信息中心,建立起辐射国企、国企民助、民办、私企等物流通路和物流网络,如图1 所示。

通过物流配送信息中心的协调管理,在经营管理层面能够实现策略联盟、联合采购、共同配送等企业间的资源整合。

在作业管理层面上,实现集货中心、批发商等信息管理(库存与配货) ,航运、货运、快递和邮购等信息管理,优选的3PL 企业信息管理。

在决策支持层面能够实现配派车系统、配送区域规划、物流成本分析与计费定价策略。

对系统整合的层次和范围进行了界定,使系统的结构更加清晰。

2. 2 信息系统的层次结构
物流信息化主要包括物流业务可视化和物流业务自动化两部分。

其中物流业务可视化是通过物流信息平台,经营者与客户可借助Internet 查询所需的实时物流业务信息。

如网络订单、订单状态查询、库存量查询、费用查询、到货回报、客户投诉处理等。

物流业务自动化是所有参与物流业务的各方的活动均由物流信息系统来调度控制。

根据信息系统建设目标设计信息系统的层次结构[2 ] 如图2 所示。

2. 3 信息系统的主要功能及主要模块层次分析
现代物流信息系统的架构通常分为三个方面的子系统,包括订单管理子系统、仓储管理子系统、配送运输管理子系统。

其中,订单管理子系统的层次结构如图3 所示,又细分为网上下单、订单的预处理和订单状态查询等。

仓储管理子系统的层次结构如图4 所示,又细分为入库、出库、拣选和保管等功能。

配送运
输管理子系统的层次结构如图5 所示,又细分为运输调度管理、运输资源管理、运输过程管理及资金管理等。

因此,在现代物流配送中心的信息系统架构中,一般具有的主要功能有:数据交换功能、信息发布功能、职能服务功能、在线交易功能、智能配送功能、金融服务功能、仓储管理功能、决策支持功能、货物跟踪功能、管理协调功能等。

3 结束语
现代物流配送中心信息系统的实现需要完善的物流配送资源的支撑,对物流配送资源的信息资源整合,有助于跨地域分布资源的有效利用。

因此系统实现的关键技术难点在于对构成信息资源基础数据的物流配送企业的资格评价与优选,见文献[ 3 ] 。

信息系统的实现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为区域性现代物流配送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决策支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