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补液大全 公式及分析
补液公式

医学资料1. 补钠计算男性可选用下列公式应补钠总量(mmol)=[142-病人血Na+(mmol/L)]×体重(kg)×0.6应补氯化钠总量(g)=[142-病人血Na+(mmol/L)] ×体重(kg) ×0.035应补生理盐水(ml)=[142-病人血Na+(mmol/L)] ×体重(kg)×3.888应补3%氯化钠=[142-病人血Na+(mmol/L)] ×体重(kg)×1.1666应补5%氯化钠(ml) =[142-病人血Na+(mmol/L)] ×体重(kg)×0.7女性可选用下列公式应补钠总量(mmol) =[142-病人血Na+(mmol/L)] ×体重(kg)×0.5应补氯化钠总量(g)=[142-病人血Na+(mmol/L)] ×体重(kg)×0.03应补生理盐水(ml) =[142-病人血Na+(mmol/L)] ×体重(kg)×3.311应补3%氯化钠(ml)=[142-病人血Na+(mmol/L)] ×体重(kg)×3.311应补5%氯化钠(ml)=[142-病人血Na+(mmol/L)] ×体重(kg)×0.596注:①上述式中142为正常血Na+值,以mmol/L计。
②按公式求得的结果,一般可先总量的1/2~1/3,然后再根据临床情况及检验结果调整下一步治疗方案。
③单位换算:钠:mEq/L×2.299=mg/dlmg/dl×0.435=mEq/LmEq/L×1/化合价=mmol/L氯化钠:g×17=mmol或mEq,(mmol)×0.0585=g/L2.补液计算(1)根据血清钠判断脱水性质:脱水性质血Na+mmol/L低渗性脱水>130等渗性脱水130~150高渗性脱水>150(2)根据血细胞比积判断输液量:输液量=正常血容量×(正常红细胞比积/患者红细胞比积)(3)根据体表面积计算补液量:休克早期800~1200ml/(m2?d);体克晚期1000~1400ml(m2?d);休克纠正后补生理需要量的50~70%。
临床补液公式

•血浆晶体渗透压(mosmol/L)=2×(Na+mmol/L+K+mmol/L)+葡萄糖(mmol/L)+尿素氮(mmol/L),忽略尿素,为有效晶体渗透压。
参考值280-300 mosmol/L 血浆胶体渗透压(Govaert公式)=白蛋白(g/dl)×球蛋白(g/dl)×1。
43,参考值2 5-27 mosmol/L.每日需水40ml/kg,内生水约300ml,自肺呼出400ml,自皮肤蒸发500ml,粪便排出1 00ml.高渗脱水:男需水(ml)=4×体重(Kg)×欲降血钠量(mmol/L)。
女需水(ml)=3×体重(Kg)×欲降血钠量(mmol/L).低渗脱水:缺钠量(mmol)=体重(Kg)×0.6×(140-测定血钠浓度), ×58。
5=缺钠(g)。
需生理盐水(L)=缺钠量(mmol)÷154。
每升NS为154mmol.3%盐水配法:NS500mL+10%氯化钠150mL.高钠血症体内缺水量=目前体内总水量×(测得血清钠浓度/140-1)。
女性体内水含量体重×0。
5,瘦人体重×0。
4。
每小时补水180ml为宜,48小时补完.血钠降低不超过1-2 mmol/L。
慢性失钠量(mmol)=(125-测得血钠量)×体重(Kg) ×0.6。
急性低钠血钠降低不超过每小时1-2 mmol/L,慢性低钠血钠降低每小时0。
5mmol/L为宜。
高血钾:1、10%葡萄糖钙10-20ml iv/3—4分钟内,5-10分可重复。
最多用2次。
2、3%-5%氯化钠100-150ml静滴.或5%碳酸氢钠100-150ml静滴。
3、(10%-15%葡萄糖250ml)+胰岛素静滴.4、排钾利尿剂、透析。
5、治疗原发病。
肌酐清除率/(ml/s)=((140-年龄)×1.5)÷([Cr](μmol/L)),(女性×0.85)低血钾:缺钾估计:K+3。
临床常用补液公式

临床医学常用计算公式补液补液原则:先快后慢、先胶后晶、先浓后浅、先盐后糖、见尿补钾、却啥补啥。
注:休克时先晶后胶。
补液量=1/2累计损失量当天额外损失量每天正常需要量。
粗略计算补液量=尿量+500ml。
若发热病人+300ml×n1.补钾:补钾原则:①补钾以口服补较安全。
②补钾的速度不宜快。
一般<20 mmol/h。
③浓度一般1000ml液体中不超过3g。
④见尿补钾。
尿量在>30ml/h。
细胞外液钾离子总含量仅为60mmol左右,输入不能过快,一定要见尿补钾。
⑤低钾不宜给糖,因为糖酵解时消耗钾。
100g糖=消耗2.8g 钾。
轻度缺钾 3.0——3.5mmol/L时,全天补钾量为6——8g。
中度缺钾 2.5——3.0mmol/l时,全天补钾量为8——12g。
重度缺钾<2.5 mmol/l时,全天补钾量为12——18g。
2. 补钠:血清钠<130 mmol/L时,补液。
先按总量的1/3——1/2补充。
公式:应补Na+(mmol)=[142-病人血Na+(mmol/L)]×体重(kg)×0.6<女性为0.5>应补生理盐水=[142-病人血Na+(mmol/L)] ×体重(kg)×3.5<女性为3.3>氯化钠=[142-病人血Na+(mmol/L)] ×体重(kg) ×0.035<女性为0.03>或=体重(kg)×〔142-病人血Na+(mmol/L)〕×0.6<女性为0.5>÷173.输液速度判定每小时输入量(ml)=每分钟滴数×4每分钟滴数(gtt/min)=输入液体总ml数÷[输液总时间(h)×4]输液所需时间(h)=输入液体总ml数÷(每分钟滴数×4)4.静脉输液滴进数计算法每h输入量×每ml滴数(15gtt)①已知每h输入量,则每min滴数=-------------------------------------60(min)每min滴数×60(min)②已知每min滴数,则每h输入量=------------------------------每min相当滴数(15gtt)5. 5%NB(ml)=〔CO2CP正常值-病人CO2CP〕×体重(kg)×0.6。
缺水补液量计算公式(一)

缺水补液量计算公式(一)缺水补液量计算公式简介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需要计算人体的缺水补液量。
缺水补液量的计算公式可以帮助我们确定合适的补液量,从而维持身体的水平衡。
在本文中,我将介绍几种常见的缺水补液量计算公式,并给出相关的示例说明。
1. Holliday-Segar公式Holliday-Segar公式是计算普通体重患者缺水补液量的一种常用方法。
该方法根据体重来计算每日的补液量。
公式如下:每日补液量(ml)= 1000 ml + 每超过20kg体重的每kg体重增加的补液量(ml)示例:一位体重80kg的普通体重患者的每日补液量计算如下:每日补液量 = 1000 ml + (80 - 20) * 20 ml = 1000 ml + 60 * 20 ml = 1000 ml + 1200 ml = 2200 ml因此,这位患者的每日补液量为2200ml。
2. Pritchard公式Pritchard公式是计算产妇缺水补液量的一种常用方法。
该方法结合了产妇体重和分娩方式来计算补液量。
公式如下:每日补液量(ml)= 1000 ml + 每kg体重增加的补液量(ml)示例:一位产妇,体重60kg,在阴道分娩后的每日补液量计算如下:每日补液量 = 1000 ml + 60 * 20 ml = 1000 ml + 1200 m l = 2200 ml因此,这位产妇在阴道分娩后的每日补液量为2200ml。
3. 余水缺失计算余水缺失是补液计算的重要指标之一,它是指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所需的最低水分量。
余水缺失计算公式如下:余水缺失量(ml)= 体重(kg) *示例:一位体重70kg的患者的余水缺失量计算如下:余水缺失量 = 70 kg * = 42 ml因此,这位患者的余水缺失量为42ml。
结论缺水补液量的计算公式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况进行选择和应用。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根据患者的体重、分娩方式等因素来计算合适的补液量,从而维持身体的水平衡。
液体疗法补液计算公式

一、先记住几个重要的公式:⑴5% NaHCO3(ml)=(22 –测得的HCO3¯)*0.5*1.7*体重(kg )(有写0。
6)=(22 –测得的HCO3¯)*体重(kg )(5%SB 1ml=0。
6mmol)补碱的mmol数=(—BE)*0.3*W(kg)即5%SB(ml)=(-BE)*0.5*W(kg)先给1/2量估算法:暂按提高血浆HCO3¯5mmol/L,计算给5% SB 5ml/kg*次OR.11。
2%乳酸钠3ml/kg。
⑵25%盐酸精氨酸(ml)=[(测得HCO3¯-27)mmol/L]*0.5*0.84*W(kg)⑶需补钾量(mmol)=(4—测得血钾)*体重(kg)*0.6 (1mmol K=0。
8ml Inj。
10%KCl)⑷需补钠量(mmol)=(140—测得血钠)*体重(kg)*0。
6(女性为0。
5)⑸需补水量(ml)=(测得血钠值-140)*体重*4(kg)⑹二、需要注意和记住的问题1、计算补液总量:轻度脱水:90—120ml/kg;中度脱水:120—150ml/kg;重度脱水:150- 180ml/kg.2、补充低渗性脱水累积损失量:用2/3张的4:3:2液(4份盐:3份糖:2份碱)3、补充等滲性脱水累积损失量、补充各种脱水继续损失量与生理需要量:用1/2张的3:2:1液(3份糖:2份盐:1份碱)4、记住——盐:碱始终为2:1(这里“碱”指的是1.4%S这样一来才与血浆中的钠氯之比相近,以免输注过多使血氯过高。
糖为5%-10%的GS,盐为NS(0。
9%NaCl),碱为5%NaHCO3(稀释为 1.4%NaHCO3方法:5%碱量除以4,剩下的用糖补足。
例如:100ml5%碱稀释为 1.4%碱:100/4=25,100-25=75,即为25ml5%碱+75ml糖)5、补钾:每100ml液体量中10%KCl总量不超过3ml,使钾浓度小于千分之三。
临床常用计算公式

临床常用计算公式一、补钠1、补Na+量(mmol)=[142-病人血Na+(mmol/L)]×Kg×0.6(女性为0.5)2、补氯化钠(g)=[142-病人血Na+(mmol/L)]×Kg×0.035(女性为0.03)3、补生理盐水(mL)=[142-病人血Na+(mmol/L)]×Kg×3.9(女性为3.3)补充说明——•17 mmoL Na+相当于1 g氯化钠;•正常血清Na+范围为135~150 mmol/L,正常值常取142 mmol/L。
•100 mL生理盐水含钠0.9 g;•补钠第一天:补1/2量+生理需要量,剩余量第二天补。
二、补钾补钾原则——1、能口服不静点2、速度≤1.5 g/h3、浓度≤3g/1000 mL,即100 mL中≤0.3 g4、见尿补钾,尿量在>30mL/h,细胞外液钾离子总含量约为60 mmoL,输入不能过快,一定要见尿补钾。
5、低钾不宜给糖,因为糖酵解时消耗钾。
100 g糖=消耗2.8 g钾。
补充说明——正常血钾浓度3.5~5.5 mmol/L,生理需要量3~6 g/d(40~80 mmol/L)氯化钾。
1 g氯化钾=13.4 mmol钾补钾需连续治疗3~5 d轻度缺钾3.0~3.5 mmol/L时,全天补钾量为6~8 g。
中度缺钾2.5~3.0 mmol/L时,全天补钾量为8~12 g。
重度缺钾2.5 mmol/L时,全天补钾量为12~18 g。
三、补液补液原则——1、先快后慢、先晶后胶、先浓后浅、先盐后糖、见尿补钾、缺啥补啥。
2、补液量=1/2累计损失量+当天额外损失量+每日生理需要量。
粗略计算补液量=前24h尿量+500mL,3、若发热病人+300 mL×n(体温升高的度数)。
补充说明——低渗性缺水(Na+<135mmol/L)选用高渗盐水等渗性缺水(135~150mmol/L)选用生理盐水高渗性缺水(Na+>150mmol/L)补水量=[测量Na+(mmol/L)-142]×Kg×4四、输液量计算临床常用的输液器滴系数有3种型分别10、15、20滴/mL。
补液公式

补液公式一、补液补液原则:先快后慢、先胶后晶、先浓后浅、先盐后糖、见尿补钾、却啥补啥。
注:休克时先晶后胶。
补液量=1/2累计损失量当天额外损失量每天正常需要量。
粗略计算补液量=尿量+500ml。
若发热病人+300ml×n1.补钾:补钾原则:①补钾以口服补较安全。
②补钾的速度不宜快。
一般<20 mmol/h。
③浓度一般1000ml液体中不超过3g。
④见尿补钾。
尿量在>30ml/h。
细胞外液钾离子总含量仅为60mmol左右,输入不能过快,一定要见尿补钾。
⑤低钾不宜给糖,因为糖酵解时消耗钾。
100g糖=消耗2.8g 钾。
轻度缺钾3.0——3.5mmol/L时,全天补钾量为6——8g。
中度缺钾2.5——3.0mmol/l时,全天补钾量为8——12g。
重度缺钾<2.5 mmol/l时,全天补钾量为12——18g。
2. 补钠:血清钠<130 mmol/L时,补液。
先按总量的1/3——1/2补充。
公式:应补Na+(mmol)=[142-病人血Na+(mmol/L)]×体重(kg)×0.6<女性为0.5>应补生理盐水=[142-病人血Na+(mmol/L)] ×体重(kg)×3.5<女性为3.3>氯化钠=[142-病人血Na+(mmol/L)] ×体重(kg) ×0.035<女性为0.03>或=体重(kg)×〔142-病人血Na+(mmol/L)〕×0.6<女性为0.5>÷173.输液速度判定每小时输入量(ml)=每分钟滴数×4每分钟滴数(gtt/min)=输入液体总ml数÷[输液总时间(h)×4]输液所需时间(h)=输入液体总ml数÷(每分钟滴数×4)4.静脉输液滴进数计算法每h输入量×每ml滴数(15gtt)①已知每h输入量,则每min滴数=-------------------------------------60(min)每min滴数×60(min)②已知每min滴数,则每h输入量=------------------------------每min相当滴数(15gtt)5. 5%NB(ml)=〔CO2CP正常值-病人CO2CP〕×体重(kg)×0.6。
常用补液公式

常用补液公式:从白蛋白水平推算血清钙浓度的矫正值:血清钙浓度矫正值(mg/dl)=钙测定值(mg/dl)+[0.8×(4-白蛋白(g/dl))]血清钠浓度矫正值(mEq/L)=钠测定值(mg/dl)+[1.5×((葡萄糖(mEq/L)-150)/100)]1.公式一HCO3-需要量(mmol)=[HCO3-正常值(mmol)-HCO3-测得值(mmol)]×体重(kg)×0.42.公式二A、〔正常CO2结合力(50%)-测得之CO2结合力〕×0.5×体重(kg)=mL(5%碳酸氢钠)B、〔正常CO2结合力(50%)-测得之CO2结合力〕×0.3×体重(kg)=mL(11.2%乳酸钠)C、〔正常CO2结合力(50%)-测得之CO2结合力〕×0.6×体重(kg)=mM(THAM)注:THAM系三羧甲基氨基甲烷,7.26%溶液,1.7ml含THAM1mmol1.按体重减轻估计补液量生理盐水补液量(L)=正常血钠浓度(142mmol/L)×体重减轻量(kg)/每升生理盐水NaCL含量(154mmol)???2.按血细胞压积估计补液量补液量(L)=[实际红细胞压积-正常红细胞压积×体重(kg)×0.2]/正常红细胞压积。
正常红细胞压积男性为48%,女性42%。
细胞外液量为体重×0.2。
???3.按血清钠估计补液量补液量(L)=体重(kg)×0.2×(正常血钠浓度-实际血钠浓度)/每升生理盐水NaCL含量(154mmol)???4.依据血钠浓度计算低渗性失水的补钠量补钠量=[血钠正常值(mmol/L)-实际血钠浓度(mmol/L)]×0.6×体重(kg)(女性为0.5)失水量(按血细胞比容计算)失水量(ml)=(目前血细胞比容-原来血细胞比容)÷原来血细胞比容×体重(kg)×0.2×1000原来血细胞比容如不知道,可用正常值代替,男性和女性分别为0.48和0.42,式中20%为细胞外液占体重的比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临床补液大全(公式及分析)临床补液公式及分析补液公式一、补液补液原则:先快后慢、先胶后晶、先浓后浅、先盐后糖、见尿补钾、缺啥补啥。
注:休克时先晶后胶。
补液量=1/2累计损失量+当天额外损失量+每天正常需要量。
粗略计算补液量=尿量+500ml. 若发热病人+300ml×n1.补钾:补钾原则:①补钾以口服补较安全。
②补钾的速度不宜快。
一般<20 mmol/h.③浓度一般1000ml 液体中不超过3g.④见尿补钾。
尿量在>30ml/h.细胞外液钾离子总含量仅为60mmol 左右,输入不能过快,一定要见尿补钾。
⑤低钾不宜给糖,因为糖酵解时消耗钾。
100g 糖→消耗钾。
轻度缺钾——L 时,全天补钾量为6——8g.中度缺钾——l 时,全天补钾量为8——12g.重度缺钾<mmol/l 时,全天补钾量为12——18g.2. 补钠:血清钠<130 mmol/L 时,补液。
先按总量的1/3——1/2补充。
公式:应补Na+(mmol)=【142-病人血Na+(mmol/L)】×体重(kg)×<女性为>应补生理盐水=【142-病人血Na+(mmol/L)】×体重(kg)×<女性为>氯化钠=【142-病人血Na+(mmol/L)】×体重(kg)×<女性为>或=体重(kg)×〔142-病人血Na+(mmol/L)〕×<女性为>÷173.输液速度判定每小时输入量(ml)=每分钟滴数×4每分钟滴数(gtt/min)=输入液体总ml 数÷【输液总时间(h)×4】输液所需时间(h)=输入液体总ml 数÷(每分钟滴数×4)4.静脉输液滴进数计算法每h 输入量×每ml 滴数(15gtt)①已知每h 输入量,则每min 滴数=——60(min)每min 滴数×60(min)②已知每min 滴数,则每h 输入量=——每min 相当滴数(15gtt)5. 5%NB(ml)=〔CO2CP 正常值-病人CO2CP〕×体重(kg)×.首日头2——4小时补给计算量的1/ 正常值为22——29%.如未测定二氧化碳结合力,可按5%碳酸氢钠每次溶液5ml/kg 计算(此用量可提高10容积%)。
必要时可于2~4 小时后重复应用。
二、20%甘露醇8克静点正常情况下能带出液体为100毫升。
临床补液分析对于标准50kg 病人,除外其他所有因素,一般禁食情况下,每天生理需要水量为2500-3000ml,下面我讲补液的量和质:一。
量:1.根据体重调整2.根据体温,大于37摄氏度,每升高一度,多补3-5ml/kg.3.特别的丢失:胃肠减压;腹泻;肠瘘;胆汁引流;各种引流管;呼吸机支持(经呼吸道蒸发增多)二。
质:1.糖,一般指葡萄糖,250-300g (5% 葡萄糖注射液规格100ml:5g,250ml:,500ml:25g 10%葡萄糖注射液规格100ml:10g,250ml:25g,500ml:50g )2.盐,一般指氯化钠,4-5g (%氯化钠注射液:取克氯化钠,溶解在少量蒸馏水中,稀释到100毫升。
% 氯化钠注射液规格100ml:,250ml:,500ml:)3.钾,一般指氯化钾,3-4g (10%氯化钾溶液,规格:10ml:1g .一般10%氯化钾注射液10-15ml 加入萄糖注射液500ml)4.一般禁食时间3天内,不用补蛋白质、脂肪。
大于3天,每天应补蛋白质,脂肪。
三。
还要注意:1.根据病人的合并其他内科疾病,重要的如糖尿病,心功能不全,肾病肾功能不全,肝功能不全等,来调整补液的量和质,当然自己拿不准的时候,还是叫内科专科会诊。
2.根据病人的实际病情,对液体的需要,容量不足。
如低血压,尿量少,等低容量的情况。
注意改善循环。
3.根据化验结果:白蛋白,钠,钾,钙等,缺多少补多少,补到化验复查基本正常。
4.禁食大于3天,每天补20%脂肪乳250ml.5.糖尿病,血糖高,补液时一定要记得加RI。
根据不同情况:a:老年人,即使没有糖尿病,也要加RI,按5:1给,因为手术是一个应激,会有胰岛素抵抗血糖升高。
b 糖尿病病人,根据具体血糖情况。
RI 4:1 可完全抵消糖,再升高,如3:1可降糖。
当然自己拿不准的时候,还是叫内分泌会诊。
下面对标准50kg 病人,除外其他所有因素禁食情况下的补液,具体给一个简单的方案为例:10%GS 1500ml,5%GNS1500ml,10%Kcl 30ml,(你算一下和我前面讲的是否吻合)。
补液具体操作方案的制定(1)制定补液计划。
根据病人的临床表现和化验检查结果来制定补液计划补液计划应包括三个内容:①估计病人入院前可能丢失水的累积量(第一个24小时只补l/2量)②估计病人昨日丢失的液体量,如:呕吐、腹泻、胃肠碱压、肠瘘等丧失的液体量;热散失的液体量<体温每升高1度。
每千克体重应补3~5m/液体)。
气管切开呼气散失的液体量:大汗丢失的液体量等。
③每日正常生理需要液体量2000ml。
补液的具体内容?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选用:①晶体液(电解质)常用:葡萄糖盐水、等渗盐水溶、平衡盐液等;②胶体液常用:血、血浆、右旋糖酐等③补热量常用l0%葡萄糖盐水;④碱性液体常用5 %碳酸氢钠或11. 2%乳酸钠,用以纠正酸中毒。
怎么补?具体补液方法:①补液程序:先扩容,后调正电解质和酸碱平衡;扩容时,先晶后胶。
②补液速度:先快后慢。
通常每分钟60滴。
相当于每小时250m1注意:心、脑、肾功能障碍者补液应慢,补钾时速度直壁;抢救休克时速度应快。
应用甘露醇脱水时速度要快。
(2)安全补液的监护指标①中心静脉压(CVP):正常为5~l0cm 水柱。
和血压同时降低,表示血容量不足,应加快补液;增高,血压降低表示心功能不全,应减慢补液并结强心药;正常,血压降低,表示血容量不足或心功能不全。
应做补液试验10分钟内静脉注入生理盐水250m1,若血压升高,CVP 不变。
为血容量不足;若血压不变,而CVP 升高为心功能不全②颈静脉充盈程度:平卧时两静脉充盈不明显,表示血容量不足;若充盈明显甚呈怒张状态,表示心功能不全或补液过多③脉搏:补液后脉搏逐渐恢复正常。
表示补液适当:若变快,变弱,预示病情加重或发生心功能不全④尿量:尿量正常(每小时50ml 以上)表示补液适当⑤其他:观察脱水状态有无缓解,有无肺水肿发生,有无心功能不全表现等尽管疾病的类别千变万化,病人的自然状况亦各异,凡此种种都对补液时的具体操作方式`途径提出了分门别类的规则,章程。
就这一点上说补液似乎毫无规律可言,但补液时采取的基本理论及补液后要达到的治疗目的在任何时候,任何病人都是一致的,无差别的,就这一点上说补液似乎并非毫无规律可言,下面是本人在学习外科学总论时的听课笔记,整理出来,不揣深浅,上贴于此,贻笑大方,唯求能起抛砖引玉之效。
本人以烧伤的早期补液为例,试述之烧伤补液/举例说明目的:补液复苏国外早就有各种烧伤早期补液公式,Brooke 公式等。
在国外公式的基础上,国内不少医院根据自己的经验,也总结出不少烧伤早期补液公式。
但大多数公式大同小异,只是输液总量及胶、晶体比例略有不同。
国内多数单位的补液公式是:✍补液量:伤后第一个24小时每1%烧伤面积每千克体重补胶体和电解质液共计(小儿),另加水分,一般成人需要量为2000ml,小儿依年龄或体重计算;胶体和电解质或平衡盐液的比例一般为∶1,严重深度烧伤可为∶;✍补液速度:I开始时应较快,伤后8小时补入总量的一半,另一半于以后16小时补入;II伤后第二个24小时的一半,水份仍为2000ml.PS:国内另一常用公式,即Ⅱ、Ⅲ度烧伤面积(%)×100±1000=烧伤后第一个24小时补液总量(ml)。
过重加,过轻者减1000ml。
总量中,以2000ml 为基础水分补充。
其作1/3为胶体液,2/3为平衡盐溶液。
Parkland 公式,即在第一个24小时内每1%烧伤面积每千克体重输入乳酸钠林格氏液4ml。
其理论基础是,人体被烧伤后,毛细血管通透性强,不仅晶体物质能通过,蛋白质也可自由通过毛细血管壁,此时无论输入胶体液或晶体液,均不能完全留在血管内维持血容量,而由相当一部分渗至血管外进入的组织间。
因此,输入的液体要扩张包括血管内外的整个细胞外液,才能维持循环血量,这样输液量就要显着增加;而细胞外液的主电解质为钠离子,因而输入含钠离子的晶体液较输入含钠离子的晶体液较输入胶体液更为合理。
也有学者主张用高渗盐溶液。
近年来,国内外很多学者认识到伤后24小时内单纯补给大量晶体液、水分及盐类会使病人负荷过大,还可能造成血浆蛋白过低,组织水肿明显,进一步促使病人在休克后发生感染,所以仍主张第一个24小时内适量补给胶体液,这样可以减少输液量,减轻水份的过度负荷,更有利于抗休克、回吸收以及休克期之后的治疗。
静脉输入液体的种类水分除口服的外,可用5%葡萄糖溶液补充。
胶体液一般以血浆为首选,也可采用5%白蛋白或全血,特别是面积较大的深度烧伤可补充部分全血。
也可选用右旋糖酐、409液、706液等血浆增量剂,但24小时用量一般不宜超过1000~1500ml。
应用平衡盐液的目的是一方面避免单纯补充盐水时,氯离子含量过高可导致高氯血症;另一方面可纠正或减轻烧伤休克所致的代谢酸中毒。
若深度烧伤面积较大,出现明显代谢性酸中毒或血红蛋白尿时,部分平衡盐溶液量可改用单纯等渗碱性溶液,以纠正代谢性酸中毒或碱化尿液。
为了迅速使游离血红蛋白从尿中排出,减少对肾脏的刺激和引起肾功能障碍的可能,除碱化尿液并适当增大补液量以增加尿量外,在纠正血容量的同时可间断应用利尿药物,常用的为20%甘露醇或25%山梨醇100~200ml,每4小时1次。
如效果不明显时,可加用或改用利尿酸钠或速尿。
另外对老年、吸入性损伤、心血管疾患、合并脑外伤等病人,为了防止输液过量,亦可间断地输注利尿药物。
有一点要强调,任何公式只为参考,不能机械执行。
要避免补液量过少或过多。
过少往往使休克难以控制,且可导致急性肾功能衰竭;过多则可引起循环负担过重及脑、肺水肿,并促使烧伤局部渗出增加,有利于细菌的繁殖和感染。
为此,可根据下列输液指标进行调整:①尿量适宜。
肾功能正常时,尿量大都能反映循环情况。
一般要求成人均匀地维持每小时尿量30~40ml。
低于20ml 应加快补液;高于50ml 则应减慢。
有血红蛋白尿者,尿量要求偏多;有心血管疾患、复合脑外伤或老年病人,则要求偏低。
②安静、神志清楚、合作,为循环良好的表现。
若病人烦躁不安,多为血容量不足,脑缺氧所致,应加快补液。
如果补液量已达到或超过一般水平,而出现烦躁不安,应警惕脑水肿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