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灯控制系统的实现

合集下载

EDA交通灯课程设计--CPLD实现交通灯控制系统

EDA交通灯课程设计--CPLD实现交通灯控制系统

CPLD实现交通灯控制系统一.预期功能分别成东西走向和南北走向的主干道和支干道,其交通信号灯,分别实现一下状态:S0:支干道没有车辆行驶,支干道绿灯,支干道红灯S1:支干道有车辆行驶,支干道绿灯,支干道红灯S2:主干道黄灯,支干道绿灯S3:主干道红灯,支干道绿灯S4:主干道红灯,支干道黄灯状态亮灯停留时间S0 G2,R2 50秒S1 G2,R2 45秒S2 Y1,G2 5秒S3 R1,G2 25秒S4 R1,Y2 5秒二.原理框图根据设计要求和系统所具有的功能,并参考相关的文献资料,经行方案设计,可以画出如下图所示的交通信号灯控制器的系统框图。

1kHZ根据以上设计思路,可以得到如下的顶层文件原理图顶层文件的实体图:三.单元模块设计与仿真时钟分频模块系统的动态扫描需要1HZ的脉冲,而系统时钟计时模块需要1HZ的脉冲。

分频模块主要为系统提供所需的时钟计时脉冲。

该模块将1kHZ的脉冲信号进行分频,产生1S的方波,作为系统时钟计时信号。

其实体模块如下:将END TIME改为5SCLK采用系统的1KHZ的时钟脉冲仿真波形如下:可以看到能够得到1s的时钟脉冲交通灯控制及计时模块控制模块根据外部输入信号和计时模块产生的输出信号,产生系统的状态机,控制其他部分协调工作。

计时模块用来设定主干道和支干道计时器的初值,并为扫描显示译码模块提供倒计时时间。

控制及计时模块采用状态机进行设计,可以定义出5种状态,分别为S0:主干道绿灯,支干道红灯且没有车辆行驶;S1:主干道绿灯,支干道红灯或支干道有车辆驶入;S2:主干道黄灯,支干道红灯;S3:主干道红灯,支干道绿灯;S4:主干道红灯,支干道黄灯。

利用CASE语句定义状态的转换方式及时间的变换方式,达到主干道绿灯亮45秒,支干道绿灯亮25秒,黄灯亮5秒的设计要求。

其实体模块如下:CAR为支干道车辆检测开关在支干道有车的情况下,模块可以进行减计时CLK1S为1S的时钟脉冲TIME1H、TIME1L、TIME2H、TIME2L分别为主干道时钟高位、主干道时钟低位、支干道时钟高位、支干道时钟低位LED为LED灯发光情况,分别为主干道绿灯、主干道黄灯、主干道红灯、支干道绿灯、主干道黄灯、主干道红灯Count的总的系统时间,用来改变系统的状态仿真波形如下:通过仿真可以看到:当主干道绿灯,支干道红灯时,主干道倒计时高位置数0100,低位置数0101;支干道高位置数0101,低位置数0000;当主干道黄灯,支干道红灯时,主干道黄灯倒计时置数0101;支干道继续刚才的减计数;当主干道红灯,支干道绿灯时,主干道倒计时高位置数0011,低位置数0000;支干道高位置数0010,低位置数0101;当主干道红灯,支干道黄灯时,支干道黄灯倒计时置数0101;主干道继续刚才的减计数。

智能交通灯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智能交通灯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智能交通灯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道路交通越来越拥堵,交通管理成为城市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传统的交通信号灯只具备固定时序控制交通流量的功能,但随着技术的进步和智能化应用的出现,要求交通信号灯具备实时性、自适应性和智能化,因此,智能交通信号灯控制系统应运而生。

本文将从软硬件系统方面,详细介绍智能交通灯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一、硬件设计智能交通灯控制系统的硬件部分由四个部分组成:单片机系统、交通灯控制器、传感器及联网模块。

1. 单片机系统单片机是智能交通灯控制系统的核心,该系统选用了8位单片机,主要实现红绿灯状态的自适应和切换。

在设计时,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型号和板子,选择时需要考虑其开发环境、风险和稳定性等因素。

2. 交通灯控制器交通灯控制器是智能交通灯控制系统中的另一个重要部分,主要实现交通信号的灯光控制。

在控制器的设计时,需要考虑网络连接、通信、数据传输等多方面因素,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3. 传感器传感器主要负责采集道路交通信息,包括车辆数量、速度、方向和道路状态等,从而让智能交通灯控制系统更好地运作。

传感器有多种类型,包括磁感应传感器、摄像头、光电传感器等,需要根据实际需求选择。

4. 联网模块联网模块主要负责智能交通灯控制系统的联网和数据传输,包括存储和处理车流数据、上传和下载数据等。

在设计时,需要考虑网络连接的稳定性、数据安全等因素,确保智能交通灯控制系统的连续性和可靠性。

二、软件设计智能交通灯控制系统的软件部分主要由两部分组成:嵌入式系统和上位机系统。

1. 嵌入式系统嵌入式系统是智能交通灯控制系统的主体,主要设计车流量检测、信号灯状态切换等程序。

为了保证系统的自适应性和实时性,需要采用实时操作系统,如FreeRTOS等。

在软件设计阶段,需要注意设计合理的算法和模型,确保系统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2. 上位机系统上位机系统主要实现智能交通灯控制系统的监控和管理,包括车流量监控、灯光状态监控、信号灯切换和日志记录等。

交通灯实训实验报告

交通灯实训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理解交通灯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

2. 掌握使用单片机进行交通灯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3. 提高动手实践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二、实验原理交通灯控制系统通常采用单片机作为核心控制单元,通过编程实现对交通灯的红、黄、绿三种灯光状态的切换。

本实验采用单片机(如STC89C52)作为核心控制单元,利用定时器实现灯光的定时切换,并通过LED灯模拟交通灯的灯光状态。

三、实验器材1. 单片机开发板(如STC89C52开发板)2. LED灯(红、黄、绿各一个)3. 电阻(根据LED灯的规格选择)4. 跳线5. 编程器6. 计算机四、实验步骤1. 硬件连接:- 将红、黄、绿LED灯分别连接到单片机的P1.0、P1.1、P1.2端口。

- 将电阻串联在每个LED灯的两端,防止LED灯过载。

- 将跳线连接到单片机的相关引脚,用于编程和调试。

2. 软件编程:- 使用Keil软件编写单片机程序,实现交通灯的控制逻辑。

- 设置定时器,实现灯光的定时切换。

- 编写主循环程序,根据定时器的值切换LED灯的状态。

3. 程序调试:- 将程序烧录到单片机中。

- 使用示波器或逻辑分析仪观察LED灯的状态,确保程序运行正常。

4. 实验验证:- 将LED灯连接到实际交通灯的位置。

- 启动单片机,观察LED灯的状态是否符合交通灯的控制逻辑。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 红灯亮时,表示禁止通行。

- 绿灯亮时,表示允许通行。

- 黄灯亮时,表示准备切换到红灯。

2. 实验分析:- 通过本次实验,掌握了使用单片机进行交通灯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 了解了定时器在实现灯光切换中的作用。

- 提高了动手实践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六、实验总结1. 优点:- 实验操作简单,易于上手。

-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2. 不足:- 实验内容较为简单,未能涉及到复杂交通灯控制系统的设计。

- 实验器材较为有限,限制了实验的拓展性。

七、实验拓展1. 研究复杂交通灯控制系统的设计,如多路口交通灯协同控制。

用PLC实现交通红绿灯控制

用PLC实现交通红绿灯控制

01
02
03
维持交通秩序
红绿灯是交通信号控制的 重要工具,能够有效地控 制车辆和行人的通行,减 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提高交通效率
通过合理的红绿灯控制, 可以优化交通流量,提高 道路的通行效率,缓解交 通拥堵。
保障行人安全
红绿灯的存在使得行人能 够在过街时得到有效的保 护,确保行人的安全。
红绿灯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
自动化调整
根据交通流量的变化,PLC可以自动调整信号灯 的配时方案,提高道路的通行效率。
交通流量的实时监测与控制
流量监测
通过安装于道路上的传感器,PLC可以实时监测道路的交通流量, 为交通管理部门提供决策依据。
流量控制
根据监测到的交通流量数据,PLC可以自动调整交通信号灯的配 时方案,实现交通流量的优化控制。
发展趋势
未来,随着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的普及,PLC在智能交通系统中的 应用将更加广泛和深入,推动交通行业的智能化发展。
06
未来交通控制技术的发展趋势
物联网技术在交通控制中的应用
01
物联网技术通过传感器和通信设 备,实现交通信号灯、车辆、行 人的信息采集和互联互通,提高 交通管理效率和安全性。
02
01
02
03
04
信号灯
包括红灯、绿灯和黄灯等,用 于指示车辆和行人通行或等待

控制器
用于控制红绿灯的时序切换, 接收感应器信号并进行处理。
感应器
检测车辆和行人的流量及需求 ,将信号传输给控制器。
通讯模块
实现红绿灯控制器与上位机之 间的数据传输,便于远程控制
和管理。
03
PLC实现红绿灯控制的方法
PLC的选型与配置

智能交通灯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智能交通灯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智能交通灯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一、引言随着城市交通的不断拥堵,智能交通灯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成为改善交通流量、减少交通事故的关键。

本文将对智能交通灯控制系统的设计原理和实际应用进行深入探讨。

二、智能交通灯控制系统的设计原理智能交通灯控制系统的设计原理主要包括实时数据收集、交通流量分析和信号灯控制决策三个方面。

2.1 实时数据收集智能交通灯控制系统通过传感器、摄像头等设备实时采集车辆和行人的信息,包括车辆数量、车速、行人密度等。

这些数据可以通过无线通信技术传输到中央服务器进行处理。

2.2 交通流量分析在中央服务器上,通过对实时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可以得到不同道路的交通流量情况。

交通流量分析可以包括车辆流量、行人流量、车速和拥堵程度等指标,为后续的信号灯控制提供依据。

2.3 信号灯控制决策基于交通流量分析结果,智能交通灯控制系统可以根据交通状况智能地决定信号灯的开启和关闭时间。

优化的信号灯控制策略可以使车辆和行人的通行效率达到最大化。

三、智能交通灯控制系统的实现智能交通灯控制系统的实现需要使用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物联网技术等多种技术手段。

3.1 计算机技术的应用智能交通灯控制系统中的中央服务器需要配置高性能的计算机系统,以支持实时数据的处理和交通流量分析。

同时,通过计算机系统可以实现信号灯控制策略的优化算法。

3.2 通信技术的应用智能交通灯控制系统需要使用通信技术实现各个交通灯和中央服务器之间的数据传输。

传统的有线通信和无线通信技术都可以应用于智能交通灯控制系统中,以实现数据的实时传输。

3.3 物联网技术的应用智能交通灯控制系统可以通过物联网技术实现与交通工具和行人之间的连接。

车辆和行人可以通过智能终端设备向交通灯发送信号,交通灯可以实时地根据这些信号做出相应的决策。

四、智能交通灯控制系统的实际应用智能交通灯控制系统已经在一些城市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4.1 交通拥堵减少智能交通灯控制系统根据实时的交通流量情况,可以合理地分配交通信号灯的开启和关闭时间,从而避免了交通拥堵现象的发生,提高了道路的通行效率。

基于DSP实现道路交通灯控制系统设计

基于DSP实现道路交通灯控制系统设计

基于DSP实现道路交通灯控制系统设计道路交通灯控制系统是现代城市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使用数字信号处理(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DSP)技术,能够在不同的交通情况下实现自动化的交通信号控制。

本文将以DSP技术为基础,设计一种道路交通灯控制系统,并详细介绍其实现原理和设计步骤。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系统的设计目标。

本文设计的道路交通灯控制系统旨在提高交通流畅性、减少交通拥堵、优化交通信号时长,并提高城市交通系统的效率和安全性。

设计步骤如下:(1)采集交通流量数据。

为了准确地控制交通信号灯的时长和变化,我们需要实时地获得各个道路的交通流量数据。

这可以通过在道路上安装传感器,如车辆、摄像头、雷达等,来检测交通流量和车辆速度信息。

然后,将这些数据传输给DSP系统进行处理和分析。

(2)信号处理和分析。

DSP系统将采集到的交通流量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通过对交通数据的统计和分析,可以准确地估计出各个道路的交通状况,并预测未来一段时间内的交通流量。

这些分析结果将用作交通信号灯控制的依据。

(3)交通信号灯控制算法。

基于分析得到的交通数据,我们可以设计一种控制算法来自动化地控制交通信号灯的时长和变化。

这个算法可以根据交通流量来动态地调整不同方向的交通信号灯的时长。

例如,在交通繁忙时,可以适当延长绿灯亮起的时间,从而提高车辆通过的效率。

(4)控制信号输出。

根据控制算法的结果,DSP系统将输出控制信号,控制交通信号灯的时长和变化。

这个信号可以通过控制器直接控制交通信号灯的开关,使交通信号灯能够根据实际交通状况及时地调整和变化。

(5)实时监测和反馈。

为了保证交通信号灯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需要实时监测交通信号灯的状态和交通流量,在需要的时候进行调整和反馈。

这可以通过在交通信号灯上安装传感器,并将监测到的数据传输给DSP系统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

通过以上设计步骤,基于DSP实现的道路交通灯控制系统能够自动化地根据实际交通状况来调整交通信号灯的时长和变化,提高交通系统的流畅性和效率,减少交通拥堵,提高交通安全性。

单片机控制交通灯

单片机控制交通灯

单片机控制交通灯标题:单片机控制交通灯交通信号灯作为城市交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控制红绿灯的变化来引导车辆和行人的通行,起到维护交通秩序、提高交通效率的作用。

在现代城市中,越来越多的交通信号灯采用了单片机技术来进行控制,本文将介绍单片机控制交通灯的原理和实现方法。

一、交通灯控制原理交通信号灯一般采用红、黄、绿三种颜色,分别表示停止、警告和通行。

在单片机控制下,交通信号灯的控制可以通过三个IO口实现。

其中,一个IO口控制红灯,一个IO口控制黄灯,一个IO口控制绿灯。

通过控制这三个IO口的高低电平状态,可以实现交通灯的变化。

二、单片机控制交通灯的实现方法为了实现交通灯的自动切换,可以使用定时器中断和状态机两种方法。

1. 定时器中断方法定时器中断方法是通过设置一个定时器,在规定的时间间隔内触发中断,从而实现交通灯的切换。

具体实现步骤如下:(1)初始化定时器:设置定时器的工作模式和计数值,使其在固定时间内触发一次中断。

(2)设置中断优先级:为了确保定时器中断能够正常执行,需要设置中断优先级。

(3)编写中断服务函数:中断服务函数中通过改变IO口的电平状态,来控制交通灯的切换。

2. 状态机方法状态机方法是通过一个状态机来记录当前交通灯的状态,并根据一定的规则不断切换状态,实现交通灯的自动切换。

具体实现步骤如下:(1)定义状态枚举:定义一个枚举类型,用于表示交通灯的不同状态,例如红灯、黄灯、绿灯。

(2)初始化状态机:将状态机的初始状态设置为红灯。

(3)编写状态切换规则:根据交通灯的切换规则,编写代码来实现状态的切换。

(4)控制交通灯:根据状态机的当前状态,通过改变IO口的电平状态,来控制交通灯的切换。

三、单片机控制交通灯的优势相比传统的交通灯控制方法,单片机控制交通灯具有以下几个优势:1. 精确控制:单片机具有较高的计算精度和处理能力,可以精确控制交通灯的时间和变化方式。

2. 灵活性:通过编程修改程序和参数,可以很容易地调整交通灯的控制策略,适应不同的交通状况。

智能交通信号灯控制系统设计与实现

智能交通信号灯控制系统设计与实现

智能交通信号灯控制系统设计与实现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交通拥堵问题也日益突出,这也使得人们对交通信号灯的控制以及优化变得越来越关注。

智能交通信号灯作为一种新型的交通控制系统,其最大的优势在于提高了交通效率和管理能力。

本文将介绍如何设计和实现智能交通信号灯控制系统。

1 智能交通信号灯的原理智能交通信号灯是通过网络控制单元,实现对各个交叉口的信号灯的控制。

当交通拥堵时,系统会根据实时交通数据进行优化调整,降低道路的拥堵程度,提高交通的效率。

智能交通信号灯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传感器、控制器和信号灯。

①传感器:可以检测车流量、车速和人行道行人数量等交通信息。

②控制器:是智能交通信号灯的核心部分,用于控制各个交通路口的信号灯,根据从传感器获得的数据来控制信号灯的显示状态。

③信号灯:根据控制器的指示来实时显示交通灯的状态。

2 智能交通信号灯优势智能交通信号灯主要具有以下优势:①提高交通效率:普通交通灯只能按照设定的固定时长来控制交通流量,而智能交通信号灯采用实时数据感知,能够根据交通流量和方向进行自适应控制,提高交通效率。

②缓解交通拥堵:智能交通信号灯在交通拥堵的时候,会自动调整控制方案,从而尽可能地缓解道路拥堵状况。

③降低交通事故发生率:智能交通信号灯通过实时监测交通情况,减少了不必要的交通信号灯的切换,让道路行驶更加稳定,从而减少了交通事故的发生率。

3 智能交通信号灯的设计与实现智能交通信号灯的设计和实现需要以下几个步骤:①设定交通流量检测机制通过使用传感器技术,检测车道上的车辆数量和记录其速度,获得实时交通数据,用于智能交通信号灯的控制。

②设计控制算法算法主要用于根据获得的实时数据,进行信号控制和灯光切换,以提高道路通行效率。

如控制算法包括最短路径控制、动态调整时间控制、压力均衡控制和优先级控制。

③信号灯控制器设计智能交通信号灯控制器是系统中最核心的设备,它主要负责实时运算交通状态和时间的关系,实现最优的信号灯控制策略,确保信号灯显示时的安全性和效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交通信号灯控制系统的实现摘要随着经济发展、城市人口增加、汽车的普及、交通问题成为各个国家面临的共同问题。

而交通信号控制系统则会使整个交通系统的通行能力得到提高,本文将综合概述交通信号系统的设计过程,简明地介绍系统的基本框图,说明ASM图法在系统设计过程中的运用,以及两种实现交通信号控制系统的方法,一种是组合和时序电路的基本模块实现,另一种是用可编程逻辑器件来实现。

关键词:交通信号灯,ASM图法,组合电路,时序电路,编程逻辑器件。

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the increase of urban population, the popularization of automobiles, the traffic problem is the common problem that every country faces. The traffic signal control system can improve the traffic capacity of the whole system.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design process of the traffic signal system, introduces the basic block diagram of the system, and describes the application of ASM diagram in the system design process.Key words:Traffic signal lamp, ASM chart method, combined circuit, time sequence circuit, programming logic device.引言:交通信号灯自问世以来,经历了机电定时控制,继电器控制,到现在计算机控制的发展过程。

许多国家投入巨大人力和物力研究智能交通系统,即运用计算机、通信、人工智能、传感器等领域先进的技术,随时对各个交通路口信号进行调整以及对外界进行信息发布,使整个交通系统的通行能力有所提高。

一、系统框图交通灯控制系统框图如图1.1所示。

它主要由控制器、定时器、译码器和秒脉冲信号发生器等部分组成。

由定时器和译码器作为处理单元,秒脉冲发生器做该系统中定时器和控制器的标准时钟信号源,译码器输出两组信号灯的控制信号,经驱动电路后驱动信号灯工作,控制器是系统的主要部分,由它控制定时器和译码器的工作。

传感器S图中, TL: 表示甲车道或乙车道绿灯亮的时间间隔为25秒,即车辆正常通行的时间间隔。

定时时间到,TL=1,否则,TL=0。

TY:表示黄灯亮的时间间隔为5秒。

定时时间到,TY=1,否则,TY=0。

ST:表示定时器到了规定的时间后,由控制器发出状态转换信号。

由它控制定时器开始下个工作状态的定时。

二、交通信号灯控制系统ASM图图2是一个十字路口示意图。

分别用1、2、3、4表明四个流向的主车道,用A、B、C、P 分别表示各主车道的左行车道、直行车道、右行车道以及人行道。

用a、b、c、p分别表示左转、直行、右转和人行道的交通信号灯,如图2所示。

2.1交通灯控制系统的工作过程:(1)甲车道绿灯亮,乙车道红灯亮。

表示甲车道上的车辆允许通行,乙车道禁止通行。

绿灯亮足规定的时间隔TL 时,控制器发出状态信号ST,转到下一工作状态。

(2)甲车道黄灯亮,乙车道红灯亮。

表示甲车道上未过停车线的车辆停止通行,已过停车线的车辆继续通行,乙车道禁止通行。

黄灯亮足规定时间间隔TY时,控制器发出状态转换信号ST,转到下一工作状态。

(3)甲车道红灯亮,乙车道绿灯亮。

表示甲车道禁止通行,乙车道上的车辆允许通行。

绿灯亮足规定的时间间隔TL时,控制器发出状态转换信号ST,转到下一工作状态。

(4)甲车道红灯亮,乙车道黄灯亮。

表示甲车道禁止通行,乙车道上未过停车线的车辆停止通行,已过停车线的车辆继续通行。

黄灯亮足规定的时间间隔TY时,控制器发出状态转换信号ST,系统又转换到第(1)种工作状态,继续循环工作。

交通灯以上4种工作状态的转换是由控制器进行控制的,控制器应送出红、黄、绿灯的控制信号给甲、乙车道。

设控制器的四种状态编码为00、01、11、10,并分别用S0、S1、S2、S3表示,则控制器的工作状态以及功能如表1.1所示:2.2过程分析设控制器的初始状态为S0(用状态框表示S0),当S0的持续时间小于25秒时,TL=0(用判断框表示TL),控制器保持S0不变。

只有当S0的持续时间等于25秒时,TL=1,控制器发出状态转换信号ST(用条件输出框表示ST),并转换到下一个工作状态。

由此得到交通灯的ASM图,如图1.2所示。

三、用典型电路基本模块实现交通控制系统通过分析交通控制系统的要求可知,系统由传感器、时钟脉冲产生器、定时器、控制单元及译码器构成,传感器S在有车辆通过时发出一个高电平信号。

时钟脉冲产生器有石英晶体组成。

下面介绍用典型的组合和时序电路模块设计交通信号指示灯控制系统。

3.1设计控制电路单元状态分配方案有:自然二进制码、格雷码和“一对一”。

“一对一”是指一个触发器对应一个状态。

现在主要介绍的是采用格雷码进行状态分配的方法设计交通灯控制单元。

交通控制单元由4种状态,选用两个D触发器1FF、0FF做为时序寄存器产生 4种状态,控制器状态转换的条件为TL和TY,当控制器处于Q1nQ0n=00状态时,如果TL=0,则控制器保持在00状态;如果TL=1,则控制器Q1nQ0n=01状态。

这两种情况与条件YT无关,所以用无关项“×”表示。

其余情况依次类推,同时表中还列出了状态转换信号ST。

由此可以列出状态转换表表1.3.根据表1.3可以推出状态方程和信号转换方程。

其状态转换方程如图1.6所示。

5进制转换选择:25进制转换选择:可得到以下方程:简化可得:比较可得:FF1和FF0选用D触发器,每个触发器的输入函数用数据选择器选择,所以数据选择器的数目等于触发器的数目。

考虑到控制信号ST与输入变量的关系,也需要用一个数据选择器,所以共选用三个数据选择器,并将触发器的现态值加到数据选择器的选择变量端,数据选择器的输入端信号可以根据状态方程和转换信号方程得出。

交通灯控制单位的逻辑图如图1.7所示。

3.2设计处理单元及时钟脉冲器电路(1)定时器定时器由与系统秒脉冲(由时钟脉冲产生器提供)同步的计数器构成,要求计数器在状态信号ST作用下,首先清零,然后在时钟脉冲上升沿作用下,计数器从零开始进行增1计数,向控制器提供模5的定时信号TY和模25的定时信号TL。

由两片74LS163级联组成的定时器电路如图1.5所示。

(2)译码器译码器的主要任务是将控制器的输出1Q、0Q的4种工作状态,翻译成甲、乙车道上6个信号灯的工作状态。

灯亮状态用“1”表示,灯灭状态用“0”表示;甲车道的绿、黄、红灯分别用AG、AY和AR表示;乙车道的绿、黄、红灯分别用BG、BY和BR表示。

控制器的状态编码与信号灯控制信号之间的关系如表1.6所示。

那么,由非门和与门构成译码器的电路图如图1.10所示。

(3)时钟脉冲电路利用555定时器为主组成多谐振荡器,输出1Hz的矩型方波,实现脉冲电路功能。

555定时器的原理图如图1.11所示,功能表如表1.7所示:555定时器构成多谐震荡器,震荡频率为F=1KHz,那么,秒脉冲电路图如图 1.12所示:是四、用可编程逻辑器件实现交通电灯控制系统当采用可编程逻辑器件实现数字系统时,一个重要的任务是用HDL描述数字系统。

数字系统的HDL描述可以在数据级或者行为级进行,行为级又可分为寄存器级或者算法级。

因此对数字系统的描述分为结构级描述、寄存器传输级(RTL)描述和基于算法的行为级描述。

结构级描述是最底层、最详细的描述。

它是根据具体物理元件以及它们之间的连接描述系统。

这些元件包括门、触发器及选择器、计数器等标准部件。

描述过程首先是将系统划分为多个不同功能的模块,然后用HDL描述每个功能模块,最后将所有这些底层模块组合起来构成顶层模块,即完成了整个系统的设计。

五、总结通过不断的查资料让我积累了许多经验,已初步了解了数电的应用技术,以及数字电路的知识和有关器件的应用,我深刻体会到了数子电路技术对当今现代社会的重要作用。

让我知道严密的思考的重要性,构想及怎样把计划付诸于实际行动之中。

同时与社会的不断高速发展的步伐相比,我认识到自己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还远远不足,有些实际性的问题还不能够解决,缺少很多有实际运用价值的知识储备,缺乏应有的动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缺乏些高效利用及筛选大量资料的能力,缺乏资源共享及应有的团队合作精神,有待进一步提高,我应当学好自己的专业知识以适应不断发展的社会。

六、参考文献[1]华容茂.电工、电子技术实习与课程设计.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0[2]谢自美.电子线路设计·实验·测试.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2006.[3]杨志忠.数字电子技术. 高教出版社2008.[4]彭介华.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指导.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5]梁宗善. 电子技术基础课程设计. 武汉: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