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气安全技术知识点要点

油气安全技术知识点要点
油气安全技术知识点要点

安全技术知识点

第一章绪论

1、油气安全技术是的研究对象包括人(生产作业人员)、物(石油天然气与储运相关的设备

设施)、环境(内外部环境)等各个对象及其有关的各个环节。

2、在油气安全技术研究中必须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3、油气储运工程的特点及不安全因素

A.生产方式:野外分散作业,劳动繁重,工作条件和自然条件较差。油气集输与初步

加工和储运运输具有自动化、密闭化和连续化的特点,对人与人、人机之间的协调有很高的要求。

B.产品:产品具有易燃、易爆、易蒸发和易于聚集静电等特点,有些产品还带有毒

性。

C.生产工艺:工艺过程技术难度大,输送介质易燃易爆,长输管道输送介质易燃易

爆,油气产品和设备高度集中的油库,施工中人身伤亡率高。

4、判断石油产品的危险性指标:

液体:闪电

气体:爆炸极限

5、A.爆炸的定义:物质由一种状态迅速转变成另一种状态,并在瞬间以声、光、热、机

械功等形式放出大量能量的现象叫做爆炸。

B. 影响爆炸极限的因素温度、压力、含氧量、惰性气体含量、火源强度和消焰距离等

因素的变化而变化。

(1)初始温度:混合气体着火前的初温升高,爆炸范围扩大。即爆炸下限降低,上限提高,增加可燃混合物的爆炸危险性。

(2)初始压力:增加可燃混合物的初始压力,通常会使上限显著提高,爆炸范围扩大。在减压的情况下,爆炸范围会减小。低于临界压力,可燃混合气体则无燃烧爆炸的危险。(3)含氧量:在可燃混合物中增加氧含量使爆炸上限显著增加,爆炸范围扩大,增加了发生火灾爆炸的危险性。

(4)惰性气体含量:在可燃混合物中增加惰性气体的含量,会使爆炸上限显著降低,爆炸范围缩小。

(5)点火源和最小点火能:最小点火能是指能引起一定浓度可燃物燃烧或爆炸的最小能量。点火源的强度高,热表面的面积大,会使爆炸范围扩大,增加燃烧爆炸的危险性。可燃混合物是衡量爆炸危险性的重要参数。

(6)消焰距离:当燃烧在一通道内进行,通道窄到一定程度,燃烧反应的放热速率小于通

道表面的散热速率,火焰就会停止蔓延,这个通道的尺寸叫消焰距离。

C.爆炸造成的破坏形式:震荡作用、冲击波、碎片冲击、造成火灾、造成中毒和环境污染

6、沸溢喷溅的必要条件:

A.形成热波面

C.油品粘度大

B.存在乳化水或水垫层

7、风险评价:

A.可靠性是根据产品的可靠性结构、寿命模型、实验数据、现场使用数据等对评价对象可靠性的性能指标给出估计的过程。

B.适应性评价是对系统是否适合于继续使用以及如何继续使用的一种定量评价,其核心技术是腐蚀速率、剩余强度评价和剩余寿命预测。

C.完整性评价是根据系统状态进行风险评估和危险源辨识,制定相应的控制对策,将系统的风险控制在合理范围内的过程,同时对可能使系统失效的主要模式进行检测检验,据此对系统的运行适宜性进行评估,最终达到减少和预防事故,保证系统安全、经济运行的目的。

8、危险源三要素:潜在危险性、存在条件、触发因素。

危险源分为:第一类危险源(能量或危险物质)和第二类危险源(导致保护措施失效的人、物、环境)

危险源的辨识方法:对照法和系统安全分析法。

危险源的辨识程序与内容:

重大危险源的等级可以分为以下4级:

①一级重大危险源:可能造成死亡30人(含30人)以上的重大危险源;

②二级重大危险源:可能造成死亡10-29人的重大危险源;

③三级重大危险源:可能造成死亡3-9人的重大危险源;

④四级重大危险源:可能造成死亡1-2人的重大危险源。

危险源控制手段:工程技术和管理手段,

9、事故:指人(个人或集体)在为实现某种意图而进行的活动过程中,突然发生的、违

反人的意志的、迫使活动暂时或永久停止的事件。

事故和事故后果互为因果关系。

事故原点不一定是危险源。

事故影响因素:人的行为和状态,环境条件和物的状态,管理上的缺陷。

事故的发生:物的不安全状态(故障)和人的不安全行为(失误)

人的不安全行为:精神状态,动机冲动,过于自负,偶然性与必然性,理论与实际操作,缺乏安全知识,纪律松弛,人体特征,技术与管理

10、事故致因理论:因果论,轨迹交叉论,人—环匹配论,能量转移论,能量意外释放

因果论:3E对策:技术对策,教育对策,管理对策 4E对策:3E+环境对策

第二章储运工程安全设计

1、大型穿越工程应按100一遇洪水设计,中型穿越工程应按50年一遇洪水设计,小型穿越

工程应按20年一遇洪水设计。

中小型站场、油库的设汁洪水频率不应低于25年一遇;大型站场不得低于50年一遇。

2、消防站的设置

第三章系统安全分析与评价

1、系统安全分析方法:(记中文和英文缩写)

2、事件树分析:归纳法

3、故障树:演绎法

教材P49——P52

4、系统安全评价方法(也称危险评价):指数评价、概率评价

5、指数评价:

道七安全措施补偿系数:工艺控制C1、物质隔离C2、防火措施C3

Mond法安全措施补偿系数:容器危险性K1、管理K2、安全态度K3、防火K4、物质隔离K5、消防活动K6

6、概率评价:

A.浴盆曲线:故障率随时间而变化

7、危险控制技术:宏观控制技术(法治手段、经济手段、教育手段)、微观控制技术

8、危险控制的原则:闭环控制原则、动态控制原则、分级控制原则、多层次控制原则

9、决策四要素:决策单元和决策者、决策结构和环境、准则体系、决策规则

10、固有危险源控制技术:化学危险源、电气危险源、机械危险源、辐射学危险源、其

他危险源

固有危险源控制方法:

A.消除危险:布置安全、机械安全

B.控制危险:直接控制、间接控制

C.防护危险:设备防护、人体防护

D.隔离防护:安全距离、固定隔离、禁止入内

E.保留危险

F.转移危险

11、为减少事故,常采取的安全措施:

A.降低事故发生概率

提高设备的可靠性、选用可靠的工艺技术、提高系统抗灾能力、减少人为

失误、加强监督检查

B.降低事故严重程度

限制能量或分散风险的措施、防止能量逸散的措施、加装缓冲能量的装

置、避免人身伤亡的措施

C.加强安全管理

建立健全安全管理机构、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编制安全技术措施计

划,制定安分操作规程、加强安全监督和检查、加强职工安全教育

D.重大危险源的监控

12、

第四章油气站场的安全管理

1、方针:安全第一,预防为主,防消结合

2、油气站场安全管理的内容:安全管理组织体制,安全管理基础工作,生产和检修作

业安全管理,设施、设备的安全管理,劳动保护,作业人员的安全管理,事故管理3、油气站场的安全防范措施:

A.加强明火管理,严防火种进入

B.严格站内动火管理

三不动火:没有批准动火票不动火,防火措施不落实不动火,防火监护人

不到现场不动火

C.做好事故抢先演练,提高处理事故的能力

D.开展安全检查

E.做到“三时,一定期”

三时:及时(及时检修防火堤、通风、仪表灯),按时(按时巡检),随

时(随时检查锅炉压力)

定期:定期检修安全阀、呼吸阀、压力表、静电接地设备、避雷针、报警

系统

F.加强防毒、防噪声及环境的管理

4、油气站场油(气)类火灾的扑救

A.堵塞泄漏,杜绝火种B.控制着火区,扑灭火灾C.冷却降温,防止爆炸D.严密组织,指挥得当

5、油气集输站场安全管理

A.油气分离中最易发生事故的是:分离器跑油

原因:指示液位仪器失效,油水出口阀关闭或损坏,出口管路或过滤器堵

B.加热炉的风险:安全阀失灵,无中间介质干烧

应急措施:安全阀失灵:关闭或控制炉火,打开炉顶泄压阀门泄压

无中间介质干烧:关闭炉火,打开油路旁通并关死加热炉原有进出口

阀门,打开紧急放空阀放掉管内剩余原油,

用蒸汽或干粉灭火机灭火

C.原油储存:一般原油罐:50℃

金属管温度:最高温度不高于70℃,最低温度不低于原油凝点以上3℃以上。

D.原油稳定方法:负压闪蒸,正压闪蒸,分馏稳定法

E.原油脱水:重力沉降法、热化学脱水法、电脱水

6、阻火器:每季至少检查一次

7、输油站场主要危险因素分析

A.输油站场的火灾危险性B.电气伤害危险性

C.雷电危害

D.经典危害E.机械危害

F.管线腐蚀和管线破裂G.毒物危害

H.噪声危害

8、压缩机:

CNG站:往复活塞压缩机

长输站场:往复式、离心式、混合式

9、泵:

输油站:离心泵(大流量、低粘度),往复泵(高粘度、易凝油品管道停输油后再启动)

异常现象(P184 表6.1):泵不出油、泵流量不足、出口压头不足、泵消耗功率过大、泵振动

10、加热炉安全管理(P94 表4.2)

异常现象:烟囱冒黑烟、烟囱冒白烟、燃烧不稳定、出炉温度突然上升、炉墙缝及着火孔冒烟、火嘴打枪、燃料油压力下降快不稳定

11、限制油位高度的原因:油罐储油高度高于泡沫发生器接口位置时,有可能使罐内油

品通过泡沫发生器流出,造成油罐跑油事故,必须确定油罐装油时的上限安全高

度。油罐发油时,在保证泵入口吸头需要的前提下,还要确定罐内油品的下限安全高度。

12、加热油品控制:最高不超过70℃,还必须比该油品的闪点低20℃,以免含水原油

汽化溢出罐外。若是用罐的底部蒸汽盘管加热原油,送蒸汽一定要缓慢,不能猛开猛送,防止盘管因水击而破裂,或因油品局部受热而爆溅。

13、油罐防雷电:当顶板厚度大于或等于4mm时,不应装设避雷针(线),但必须设

防雷接地。

14、密闭输送的关键:解决水击问题

针对水击的保护措施:泄放保护和超前保护

15、清管的目的:

输油管道:清除遗留在管内的机械杂质等堆积物,清除沉积在管道内壁上的石蜡、油砂等凝聚物以及盐类沉积物。

成品油管道:清除管内的铁锈、水及泥沙,保证输送油品的质量。

16、输油站场的安全运行管理:

站内管道试压,各类设备单体试运,站内联合试运

17、输气站场:

压气站功能:除尘、压缩、冷却

18、CNG站分类:根据站区现场或附近是否有管线天然气,将CNG加气站分为:常规

站、母站、子站

常规站:附近有天然气管线,在600-1000m3/h

母站:附近有天然气管线,在2500-4000m3/h

子站:附近无天然气管线

19、CNG加气站的六大系统组成:天然气调压计量系统、天然气净化系统、天然气压

缩系统、天然气储气系统、CNG售气系统和控制系统(自动保护、停机、顺序充

气)

20、压缩天然气的储存方式:

A.每个气瓶容积在500L以上的大气瓶组,每组3~6个

B.气瓶容积为40~80L的小气瓶,每站有40~200个

C.单个高压容器,容积在2m3以上

D.气井储存,每口井可存气500 m3

21、LNG潜在危险性:低温的危险性、BOG的危险性、涡旋的危险性、翻滚的危险性

22、LNG气化站安全管理:卸车系统的安全、储存系统的安全、再气化系统的安全、

BOG处理系统的安全、消防及安全系统

第五章油气管道安全管理

1、根据管道的操作特点不同,将长输管道分为:常温输油管道、加热输油管道、顺序

输送管道

2、输气管道特点:管径大、管线长、工作压力高、连续运行、输气量大

3、输油管道常见故障:管道破裂、管道穿孔、蜡堵、跑油及火灾

输气管道常见故障:管道穿孔爆裂、管道堵塞、通信中断、气源供应中断

4、管道运营安全影响因素:(从人-机-环境角度讲)

人为因素:设计缺陷、操作失误、管理漏洞、第三方破坏

环境因素:自然灾害、地质灾害、腐蚀

系统自身因素:设备本体、工况变化、安全控制系统

5、输油管道投产的安全措施:

A.准备工作(组织准备、技术准备、物质准备、抢修准备)

B.泵站和加热站的试运投产:站内管道试压、单体试运、各系统试运、站内联合试运

C.全线联合运营:管道干管的清扫、站间管道试压(严密性试压取管道最大工作压力,强度性试压取管道工作压力额1.25倍)、管道预热(短距离管

道采取单项预热,长距离管道可采取正反输交替热水预热)、热油管道投

6、输气管道试投运步骤:站内工艺管线试压,单体试运,各系统试压,站内联合试

运,站间管道强度试压、严密性试验,吹扫清管干燥、空气置换,投产

7、输油管道生产运行的安全管理:

A.线路保护:线路标志、一般地段的保护、穿跨越河流管段的保护、特殊地区线路保护、线路巡查

B.管道系统设备的安全:输油泵机组、加热炉、油罐

C.输油管道系统安全运行管理:从生产调度管理、运行安全管理制度和员工模拟操作培训

D.输油管道的清管

含蜡原油管道清管注意事项:

a.对结蜡严重的管线要分次逐步清管、或从末站开始清管,防止管线

内蜡堵而使清管器卡死在管道中

b.对不定期清管的含蜡原油管道,最好在清管前3~5天提高运行油温

并增大输量,利用较高流速的热油冲刷掉关闭沉积的部分凝油层,

可降低清管作业时堵塞的可能性

成品油输油管道注意事项:

a.清管时间选择应避开油品批次交替时间,因为清管器在混有段附近

低速运行会增加混油

b.采用皮碗型和直板型清管器

c.应设有专门处理铁锈、油污的设施

8、输气管道运行的安全管理要求:

A.气质监控:有害杂质包括机械杂质(破坏仪表)、有害气体组分(H2S、CO2、H2O等,可能引起管道腐蚀,降低天然气的使用性能或产生毒害

等)、液态烃(降低输气量)

气质要求:我国管输气质采用以下标准:管道输送天然气必须清除机械杂

质;天然气的水露点在最高输气压力下应低于周围环境最低温

度5℃,烃露点在最高输气压力下应低于周围环境最低温度。硫

化氢含量应低于20mg/m3,有机硫含量小于250 mg/m3。

(对比记忆:CNG中H2S的含量要求:15mg/m3,水露点要求:

应低于-40℃)

B.线路维护

C.站场的安全管理

D.输气管道运行管理

E.输气管道运行清管的安全

清管目的:

a.保护管道,延长使用寿命

b.改善管道内部的光洁度,减少摩阻,提高管道输送效率

c.是天然气气质不受污染

9、中间泵突然停输产生水击:

向上游站传递增压波,向下游站传递减压波

控制方法:改变流速变化过程、使用各种压力保护设备(泄压装置、回流保护系

统、逻辑控制顺序停泵技术)

10、输油管道的泄漏检测技术:观察巡视法、检漏电缆法、光纤检测法、实时模型法、

负压波法、压力点分析法、压力梯度法、流量平衡法、管内检测法

11、长距离、大口径输气管道采用离心式压缩机,原动机采用燃气轮机。

12、长输管道泄漏监测系统

A.直接监测法:人工巡视、探测器沿线检测、管线外壁敷设特殊的线缆检测

B.间接监测法:压力或流量突变法、体积或质量平衡法、实时模型法、憋压法、声学法、压力梯度法、负压力波法

13、长输管道腐蚀监测系统

A.外防腐层监测:

B.内腐蚀监测:变形检测法、漏磁检测法、超声波检测法、智能检测法、涡流检测法、射线检测法、激光检测法、弹性波检测法

14、P213:6

应急措施:

1)迅速通知陕京线输气管道调度中心,通知事故点两侧的输气站,

2)报告神木县的相关部门,包括神木县政府、公安、消防、医院等,做好应急救护准备;

3)关断事故点两侧的紧急切断阀,上下游输气管道停输,务必保证没有新的气源进入事故管段,点燃放空火炬,尽量放空事故段残余的天然气

4)确定天然气泄漏的影响范围,规定危险区域,停止危险区域内的生产作业,切断电源,撤离危险区内群众,通知相邻值守人员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坚守工作

岗位,并禁止与抢救无关的人员进入危险区

5)设立警戒区,在现场情况所涉及的范围内设立警戒标志,警戒区内停止一切正常作业,禁止非抢险车辆、人员通行

6)消防和抢险反应队到达现场后,采用高压水枪稀释驱散天然气,以减轻对环境的影响和保证周围群众的安全

7)抢险队伍进入现场后,开始抢修工作

抢修措施:

放空管段内余气,为了避免吸入空气,管内应留有80——120mm水柱的余压,在更换管段两侧3——5m处开孔放置隔离球,隔离余气或用DN型开孔封堵器开孔,保证操作安全。

15、P213:7

应急措施:

1)迅速通知兰成渝输油管道调度中心,通知事故点两侧输油站

2)报告涪城区的相关部门,包括政府、公安、消防、医院等,做好应急救护准备

3)关断事故点两侧的紧急切断阀,上下游输油管道停运,务必保证没有新的油源进入事故管段

4)确定油气的影响范围,划定危险区域,停止危险区域内生产作业,切断电源,撤离危险区内群众,通知相邻值守人员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坚守工作岗位,并

禁止与抢险无关的人员无关的人员进入危险区

5)设立警戒区,在现场情况所涉及的范围内设立警戒标志,警戒区内停止一切正常作业,禁止非抢险车辆、人员通行

6)消防和带有回收漏油设备的抢修反应队到达现场后,回收漏油以减轻对环境的影响和保证周围群众的安全

7)开挖埋地管道抢修用的工作坑

8)抢修队进入石鼓区,开始抢修工作

抢修措施:

动火管段的隔离措施,利用位差放空管内存油,用水清洗置换,气体扫线,修复的管段应经过焊缝质量检查和试压,合格后才能投入运行,在管道恢复通油后再做绝缘处理和土方回填工作

16、输气管道水合物:

A.输气管道水合物堵塞

a.加强监控,预防水合物堵塞

b.解堵方法:堵塞段泄压、加入抑制剂、提高天然气温度

17、天然气管道干燥一般过程:除水、干燥(干燥剂法:除水干燥一同完成、真空干燥

法:除水干燥分阶段进行、超干空气法:除水干燥分阶段进行)

18、更换大直径输气管段的安全要求:更换直径大于250mm的管段时,应首先关闭该

管段上、下游的截断阀,断绝气源;放空管段内余气,为了避免吸入空气,管内应留有80~120mm水柱的余压。在更换管段两端3~5m处开孔放置隔离球,隔离余气或用DN型开孔封堵器开孔,保证操作安全。

第六章油库安全技术与管理

1、油库分级:

2、油库生产安全要求:安全管理、安全操作、安全检查、维修管理、油气检测

3、油库安全技术管理内容(10环节):设计制造(安装)、竣工验收、立卡建档、培训

教育、精心操作、加强维护、科学检修、事故调查和判废处理。

4、设置储油设备安全设施的目的:预防跑油混油、着火爆炸、设备损坏,以及其他事

故的发生及扩大蔓延

5、油罐破坏的五种形式:

A.吸瘪:油罐的呼吸不畅,管内产生负压

B.翘底或胀裂:管内超压

C.渗漏:裂纹、砂眼、腐蚀穿孔

D.浮盘下沉:

E.溢油:计量失误、油泵工作时间长

F.着火爆炸

6、油罐的安全附件:盘梯、平台、机械呼吸阀、阻火器、油气管路、静电接地装置、

避雷装置、安全阀装置以及消防装置

7、油库中常用泵种类及用途:

A.离心泵:输送轻质燃料油

B.水环式真空泵:引油、抽吸底油

C.齿轮泵:输送润滑油

D.螺杆泵:输送润滑油、专用燃料油、柴油

8、锅炉常见事故及预防措施:锅内缺水、锅炉超压、锅内满水、汽水共腾、炉管爆

破、炉膛爆炸、二次燃烧、锅炉灭火

9、锅炉三大安全附件:压力表、水位计、安全阀

10、防止油料静电引燃引爆

A.减少静电产生的措施:控制流速、控制加油方式、防止不同油料相混或油料含

水含空气

B.加速静电的泄漏,防止或减少静电的积聚:接地和跨接、加入抗静电添加剂、

设置静电缓和器、设置静电消除器、经过过滤时油料要有足够的漏电时间

11、地下储罐防雷设计:凡覆土厚度在0.5m以上的油罐,都可不考虑防雷措施。但其

呼吸阀、阻火器、量油孔、采光孔等附件,一般都没有覆土层保护,所以对这些附件应作好电气连接并接地。

12、人体静电的产生方式:自身活动产生静电带电、人体与带电接触、人体接近带电体

人体静电的危害:人体静电带电的放电可能引起油料的燃烧和爆炸事故,人体静电放电产生的电击可能引起人体的不快感和恐惧感而导致工作效率低下甚至发生故障防止人体静电危害的措施:

设人体排静电体、穿防静电服和防静电鞋、危险场所严谨穿脱衣服

13、避雷针的保护范围均可用折线法或滚球法求得。

14、油库防雷措施:

A.设置避雷装置,将雷电流导入大地

B.采用电气接地,防止放电

C.在雷雨时及雷雨前严格控制油气排放

D.油气呼吸管路装设阻火器

第七章油气储运HSE管理

1、HSE管理体系的7个关键要素

A.领导和承诺:是HSE管理体系的核心

B.方针和战略目标:是体系建立和运行的依据和指南

C.组织机构、资源和文件:是保证HSE表现良好的必要条件

D.评审和风险管理:是达到对风险正确而科学地识别、评价和有效管理目的的关键所在。

E.规划(策划):是落实HSE风险管理的重要内容,是实施HSE计划管理的重要方面

F.实施和监测:是HSE管理体系实施的关键

G.审核和评审:是HSE管理体系的最后一环,是定期对HSE管理体系的表现、有效性和持续使用性所进行的评估,是体系持续改进的必要保证

油气储运安全技术总结

油气储运安全技术 第一章油气产品理化特性及储运事故类型?常见危险品及其标志 ?油气产品的危险特性 闪点、燃点、自燃点大小的判断 ?储运过程中的事故类型 国家标准《火灾分类》火灾分类方法 泄漏及其分类 第二章燃烧与爆炸基本理论?判断什么叫燃烧 ?燃烧条件 燃烧三角形,燃烧四面体 ?燃烧机理 链锁反应 ?灭火方法 ?爆炸分类 按爆炸传播速度 按能量释放的性质 ?化学爆炸的分类 爆炸极限及其影响因素 燃烧和爆炸的关系 第三章火灾及爆炸伤害分析?火灾热辐射伤害准则 ?爆炸伤害准则 ?常见的火灾类型 第四章油气泄露、扩散损失计算?液体泄漏 ?气体泄漏 ?两相流泄漏 两相流泄漏的影响因素分析 ?中等密度云扩散 高斯烟羽模型 高斯烟团模型 ?重气云扩散 盒子模型 平板模型 ?中等密度云扩散与重气云扩散的区别 ?中毒 毒物伤害概率模型 第五章完整性管理及管道腐蚀、泄漏检测?完整性管理定义 ?管线的状态检测技术 加水试压

外检测 内检测(漏磁检测和超声波检测的原理) ?管线泄漏定位技术 直接检漏方法和简介检漏方法 第六章油气储运安全动火及抢修技术?工业动火定义 ?置换的定义 ?动火制度 ?动火级别划分 ?动火审批程序 ?动火申请报告书的时效性 ?油气管线动火特点 ?油气管线动火作业方法 ?油气管线抢修程序 ?储罐动火清洗方法 ?油罐带油动火须满足的条件 第七章油气储运灭火实战技术 ?灭火作战计划及灭火指挥原则 ?灭火作战计划定义 ?制定的原则 ?包含的内容 ?灭火指挥的原则 ?储罐的沸溢和喷溅 ?沸溢和喷溅的条件 ?沸溢和喷溅的区别 ?沸溢和喷溅发生前的征兆 ?油罐火灾灭火的步骤 ?常见油罐火灾的灭火方法 第八章安全评价及事故预测基本方法?风险评价方法分类 ?几种常用风险评价方法 安全检查表 事故树分析 安全指数分析方法 道化学指数 蒙德指数 ?我国面临的石油安全形式 ?战略储备库及作用 我国的战略储备库计划(包括第一批建设的储备库地点) ?应对石油危机我们应该采取的举措

陆上油气田油气集输安全规定

【时效性】有效 【颁布单位】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 【颁布日期】971231 【实施日期】980701 【失效日期】 【内容分类】储运 【名称】陆上油气田油气集输安全规定 【标准号】SY6320-1997 【章名】全文 陆上油气田油气集输安全规定 Safty regulation of petroleum gathering and transportation in land oil and gas field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陆上油气田原油、天然气的采集、输送、处理、储存过程中的基本安全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陆上油气田的油气集输与处理过程中的安全管理。 2 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BJ 1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J 74石油库设计规范

GBJ 140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 GBJ 7231工业管路的基本识别色和识别符号 GBJ 8958缺氧危险作业安全规程 GBJ 50057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GBJ 50058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 GBJ 50151低倍数泡沫灭火系统设计规范 GBJ 50183原油和天然气工程设计防火规范 JGJ 46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 SYJ 4油田油气集输规范 SY/T 001096 气田地面管线和设备涂色标准 SY 0031石油工业用加热炉安全规程 SY 0043油气田地面管线和设备涂色标准 SYJ 45原油电脱水设计规范 SY 0075油罐区防火提设计规范 SY/T 0076天然气脱水设计规范 SY/T 0511石油储罐呼吸阀 SY/T 0512石油储罐阻火器 SY/T 05251石油储罐液压安全阀 SY 5225石油与天然气钻井、开发、储运防火防爆安全生产管理规定SY/T 5537原油输送管道运行技术管理规范 SY 5690石油企业职工个人劳动防护用品管理及配备规定 SY 5719天然气凝液安全管理规定

石油天然气油气储运安全技术实用版

YF-ED-J7621 可按资料类型定义编号 石油天然气油气储运安全 技术实用版 Management Of Personal, Equipment And Product Safety In Daily Work, So The Labor Process Can Be Carried Out Under Material Conditions And Work Order That Meet Safety Requirements. (示范文稿) 二零XX年XX月XX日

石油天然气油气储运安全技术实 用版 提示:该安全管理文档适合使用于日常工作中人身安全、设备和产品安全,以及交通运输安全等方面的管理,使劳动过程在符合安全要求的物质条件和工作秩序下进行,防止伤亡事故、设备事故及各种灾害的发生。下载后可以对文件进行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调整使用。 一、管道线路 1.管道线路的布置及水工保护 输油气管道路由的选择,应结合沿线城 市、村镇、工矿企业、交通、电力、水利等建 设的现状与规划,以及沿线地区的地形、地 貌、地质、水文、气象、地震等自然条件,并 考虑到施工和日后管道管理维护的方便,确定 线路合理走向。输油气管道不得通过城市水源 地、飞机场、军事设施、车站、码头。因条件 限制无法避开时,应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并经

国家有关部门批准。输油气管道管理单位应设专人定期对管道进行巡线检查.及时处理输油气管道沿线的异常情况。 埋地输油气管道与地面建(构)筑物的最小间距应符合GB 50251和GB 50253规定。 埋地输油气管道与高压输电线平行或交叉敷设时,其安全间距应符合GB 50061和GB 50253规定;与高压输电线铁塔避雷接地体安全距离不应小于20 m.因条件限制无法满足要求时,应对管道采取相应的防霄保护措施,且防雷保护措施不应影响管道的阴级保护效果和管道的维修;与高压输电线交叉敷设时,距输电线20 m范围内不应设置阀室及可能发生油气泄露的装置。 埋地输油气管道与通信电缆平行敷设时,

石油天然气油气储运安全技术

编订: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石油天然气油气储运安全 技术 Deploy The Objectives, Requirements And Methods To Make The Personnel In The Organization Operate According To The Established Standards And Reach The Expected Level. Word格式 / 完整 / 可编辑

文件编号:KG-AO-2108-18 石油天然气油气储运安全技术 使用备注:本文档可用在日常工作场景,通过对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进行 具体的部署,从而使得组织内人员按照既定标准、规范的要求进行操作,使日常工作或 活动达到预期的水平。下载后就可自由编辑。 一、管道线路 1.管道线路的布置及水工保护 输油气管道路由的选择,应结合沿线城市、村镇、工矿企业、交通、电力、水利等建设的现状与规划,以及沿线地区的地形、地貌、地质、水文、气象、地震等自然条件,并考虑到施工和日后管道管理维护的方便,确定线路合理走向。输油气管道不得通过城市水源地、飞机场、军事设施、车站、码头。因条件限制无法避开时,应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并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输油气管道管理单位应设专人定期对管道进行巡线检查.及时处理输油气管道沿线的异常情况。 埋地输油气管道与地面建(构)筑物的最小间距应符合GB 50251和GB 50253规定。 埋地输油气管道与高压输电线平行或交叉敷设时,

油气安全技术知识点要点

安全技术知识点 第一章绪论 1、油气安全技术是的研究对象包括人(生产作业人员)、物(石油天然气与储运相关的设备 设施)、环境(内外部环境)等各个对象及其有关的各个环节。 2、在油气安全技术研究中必须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3、油气储运工程的特点及不安全因素 A.生产方式:野外分散作业,劳动繁重,工作条件和自然条件较差。油气集输与初步 加工和储运运输具有自动化、密闭化和连续化的特点,对人与人、人机之间的协调有很高的要求。 B.产品:产品具有易燃、易爆、易蒸发和易于聚集静电等特点,有些产品还带有毒 性。 C.生产工艺:工艺过程技术难度大,输送介质易燃易爆,长输管道输送介质易燃易 爆,油气产品和设备高度集中的油库,施工中人身伤亡率高。 4、判断石油产品的危险性指标: 液体:闪电 气体:爆炸极限 5、A.爆炸的定义:物质由一种状态迅速转变成另一种状态,并在瞬间以声、光、热、机 械功等形式放出大量能量的现象叫做爆炸。 B. 影响爆炸极限的因素温度、压力、含氧量、惰性气体含量、火源强度和消焰距离等 因素的变化而变化。 (1)初始温度:混合气体着火前的初温升高,爆炸范围扩大。即爆炸下限降低,上限提高,增加可燃混合物的爆炸危险性。 (2)初始压力:增加可燃混合物的初始压力,通常会使上限显著提高,爆炸范围扩大。在减压的情况下,爆炸范围会减小。低于临界压力,可燃混合气体则无燃烧爆炸的危险。(3)含氧量:在可燃混合物中增加氧含量使爆炸上限显著增加,爆炸范围扩大,增加了发生火灾爆炸的危险性。 (4)惰性气体含量:在可燃混合物中增加惰性气体的含量,会使爆炸上限显著降低,爆炸范围缩小。 (5)点火源和最小点火能:最小点火能是指能引起一定浓度可燃物燃烧或爆炸的最小能量。点火源的强度高,热表面的面积大,会使爆炸范围扩大,增加燃烧爆炸的危险性。可燃混合物是衡量爆炸危险性的重要参数。 (6)消焰距离:当燃烧在一通道内进行,通道窄到一定程度,燃烧反应的放热速率小于通

油气储运安全技术

第一章绪论 1.1 储运安全技术研究对象及内容: 定义: 油气储运安全技术是为了控制和消除油气储运工程中各种潜在的不安全因素,针对储运行业设计、生产作业环境、设备设施、工艺流程以及作业人员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而采取的一系列技术措施。 研究对象: 油气储运安全技术研究的对象包括人(生产作业人员)、物(石油天然气与储运相关的设备设施)、环境(内外部环境)等各个对象及其有关的各个环节。 安全第一 要求油气储运行业在考虑经营决策、设计施工、计划措施安排、组织指挥生产作业以及在科技成果的应用、技术改造、新建、改建、扩建项目等活动中,应当把安全作为一个重要前提条件考虑进去,落实安全生产的各项措施,保证生产长期、安全地进行,保证职工的安全与健康。 预防为主 应把安全工作的重点放在事故的预测预防上,运用安全科学的基本原理及事故发生和发展的规律,对各种事故和潜在的危险性进行科学的预测,以便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防患于未然,防止事故的发生和扩大,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造成的损失。 油气储运工程的特点 1. 生产方式 储运工程建设等都是野外分散作业,劳动繁重,工作条件和自然环境条件一般也都比较差,经常会受到一些自然灾变的侵扰。油气集输与初步加工和储运运输具有自动化、密闭化和连续化的特点,对人与人及人与机之间的协调都有很高的要求。 2. 产品

石油工业的产品主要是原油、成品油、天然气以及液化石油气。这些产品 具有易燃、易爆、易蒸发和易于聚积静电等特点,液体产品的蒸气或气体产品与空气混合到一定的比例范围之内时,即形成可爆性气体,若遇明火(包括电火 花及闪电)立即爆炸,从而造成极大的破坏。 这些产品还带有一定的毒性,如果大量泄漏或不合理排放,将会造成人、畜及生物中毒,甚至形成公害。 3. 生产工艺 油气集输与初步加工处理不仅是在密闭状态下连续进行的,而且还有天然气压缩、高压储存、低温深冷分离、脱疏及原油电化学处理等工艺过程,技术难度较大,同时也具有较大危险性。 长输管道的生产工艺虽较简单,但由于输送量大、连续性强、线长、站 多,而且输送的又是易燃易爆的原油或天然气,其危险性也是较大的。 不安全因素: 人(思想意识、技术、心理生理)物(产品、原料材料、机器设备、仪器 仪表、电气设施、工具)环境(工作场所、自然环境) 2.1危险源识别方法 2.1.1危险源分类 2.1.2危险源辨识与控制理论 2.1.3危险源辨识的意义 潜在危险性是指一旦触发事故,可能带来的危害程度或损失大小,危险源 可能释放的能量强度或危险物质量的大小。 存在条件是指危险源所处的物理、化学状态和约束条件状态,例如物质的压力、温度、化学稳定性。

油气储运安全技术总结

油气储运安全技术总结 《油气储运安全技术总结》这里给大家。篇一:油气储运安 全技术的研究 关于油气储运安全技术的研究 文淦天柱 能源问题已经成为全球人类所共同关注和热议的话题。我国是一个能源消耗大国,油气作为能源的一种, 在我国能源结构中占有很大的比例。由于油气属于甲类危险品,具有易燃、易发挥等特点,油气在储运和使用方面稍有不慎就可能发生爆炸,从而对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产 生极大的威胁。基于此,本文以《关于油气储运安全技 术的研究》为题,进行了以下几方面的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油气;储运;安当全技术;安全管理 由于油气属于甲类危险品,容易发生安全事故,特别是 在油气的储运方面,一旦油气在储运中发生火灾、爆炸等情况,就将对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产生严重威胁。所以,必须高度重视油气储运安全,并根据实际情况在油气储运中选择最优的安 全技术,范文写作同时加强油气存设备安全管理,从而确保油气储运安全,为人们生命财产安全提供可靠地保障。 1 关于油气储运安全技术的研究 1

1 油气储运的工艺方法油气运输前应做好准备工作,例如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运输方式,仔细规划好运输路线,最为重要的就是做好相关安全检查工作。检查油气运输车辆情况,尤其注意检查安全装置情况,是否配备齐全,灵敏度是否合 理等,以此确保油气运输工具无问题。油气运输车辆上除了运输油气外不得运输其他易燃易爆物品,运输时司机应控制好车速,严禁超速行驶,时刻注意运输途中周边车辆情况,在过弯和上、下坡时应减速,油气运输车辆上坚决不允许抽烟,通常情况 下不得搭乘其他人员。由于油气属于易燃、易爆物品,在高温 天气下运输油气时,还应注意采取遮阳降温措施,在低温和雨 天运输油气时,宜在车辆轮胎上增加防滑链,行驶过程中应严格控制车速。每次进行油气运输,车辆上通常会安排两个 或是以上人员,若是在运输途中需要中途停车,例如去 w c,最全面的运输车辆上必须留一人看车,严禁出现无人看车情况。且停车地点必须远离人口密集的地方。停车前还应熄火并接好地线,以便排除静电。卸车时不论任何原因都不能启动车辆, 这是因为启动车辆时电打火极易引发事故。卸车结束后应对 车辆进行检查,确保无误后才能启动车辆。卸车后的油气应储 放在专门的地方,严禁胡乱摆放,且储放油气的 地方周边严禁出现任何易燃易爆物品ol ] 2 油气安全管理

油气储运安全技术及管理考试复习资料

1. 2. https://www.360docs.net/doc/1212986518.html,G充装分三次进行(首次充装) 首次充装的车用钢瓶必须分三次进行充装: 第一阶段:充装到5MPA,检漏仪进行气瓶检查,有无泄漏异常; 第二阶段:充装到10 MPA,检漏仪进行气瓶检查,有无泄漏异常; 第三阶段:充装到20 MPA,检漏仪进行气瓶检查,确认无泄漏异常后,引导车辆驶离加气站。 4.“七不充装” 车用气瓶充装前,充装单位应当对车用气瓶进行严格检查并且做好记录。凡具有以下情况之一的车用气瓶,严禁充装: 1)未经使用登记或者与使用登记证不一致的; 2)超过检验期限的; 3)定期检验不合格或者报废的; 4)新瓶或者定期检验后的气瓶首次充装,未置换或者抽真空处理的; 5)对气瓶及其燃气系统安全性有怀疑的; 6)使用期限超过设计寿命的; 7)燃气汽车司乘人员尚未离开车辆或者存在其他危及安全情况的。 https://www.360docs.net/doc/1212986518.html,G常见事故应急处理 1)加气中密封圈爆圈 2)拉断阀被加气汽车拉断 3)加气机发生充气管冲掉、爆管,大量气体外泄

4)加气机电磁阀关不严 5)枪阀关不严 6)加气过程中发生火情 7)加气车辆发生爆炸 6.加气中密封圈爆圈 1)迅速关闭应急球阀,切断气源 2)按停止键,关闭电磁阀 3)关闭枪阀 4)关闭加汽车辆进气阀门 5)更换密封圈 6)如产生火苗,及时扑灭 7.液化天然气案例分析(原因分析) 目测:加气站安全管理(最新)PPT 74-82 8.加油站“四懂四会” 9.加油站消防预案的内容 1)加油站的基本情况,包括消防设备、设施配置情况 2)加油站消防组织 3)灭火战斗分工 4)灭火战斗方案 10.灭火器材怎么配

每2台加油机应设置不少于2只4kg手提式干粉灭火器、1只4kg手提式干粉灭火器和1只6L泡沫灭火器;加油机不足2台时按2台计算。 地下储罐设35 kg推车式干粉灭火器1个。当两种介质储罐的间距超过15m时,应分别设置。 一、二级加油站应配置灭火灭毯5块,沙子2m3,三级加油站应配置灭火灭毯2块,沙子2m3。 11.防静电的措施 1)油罐车卸油前必须有效接地 2)经常检查加油枪胶管的静电导线 3)不能向塑料桶直接灌注易燃油品 4)作业人员应穿防静电工作服,以消除人体静电 12.防冒油的措施 为避免冒油事故的发生 一是要准确计量空罐容量,确认是否能接卸完来油的数量。 二是坚持卸油监卸制度,接卸人员和司机都应在现场全程监卸。 三是要定期检查接卸设备设施,发现问题及时修理。 13.加错油处理措施(未离站) 立即停止加油、赔礼道歉,说明情况、汇报站长、站长与顾客进行沟通、告知顾客不能启动发动机、顾客同意抽出混合油、顾客不同意抽出混合油,协商不成应立马上报公司。14.加错油处理措施(离站) 热情接待,登记投诉情况、报告站长、站长了解详细情况,进行处理、防止顾客过激行为对员工造成伤害、检查管控记录,确定是否是员工过错。

使用油气喷灯安全技术措施(标准版)

( 安全技术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使用油气喷灯安全技术措施(标 准版) Technical safety means that the pursuit of technology should also include ensuring that people make mistakes

使用油气喷灯安全技术措施(标准版) 应机电动力科业务联系单要求,队1000m车场临时配电点进行供电改造我队负责缔结电源电缆连接,由于连接工艺热缩需要使用油气喷灯,特编制本措施,参加施工的全体工作人员必须认真学习并严格按本措施执行。 一、施工组织: 1.项目负责人:薛琦 2.施工负责人:杨志民 3.技术负责人:张宝坤 4.参加施工人员:电工班部分人员 5.施工时间:2013年1月2日至5日 6.施工地点:1000m车场临时配电点 二、危险源辨识:

1.作业前未检查作业地点瓦斯浓度。 2.喷灯操作时站位不当。 3.工作地方瓦斯浓度超过0.5%时未停止工作。 4.汽油存放地点距离工作地点安全距离不够。 5.存放汽油的容器密闭性不好。 6.工作地点周围有明火或火花。 7.工作完毕后,未在工作地点用水喷洒。 8.灭火器不完好或失效。 三、喷灯使用安全技术措施 (一).使用喷灯前的准备 1.操作者必须持证上岗,熟悉喷灯的性能结构和使用方法。 2.作业地点配备两台完好的干粉灭火器,施工人员需熟练掌握灭火器的使用方法,同时在作业地点放置一袋沙子以备用,体积不小于0.25m3。 3.清理附近周围20m范围之内浮煤、杂物、底板积煤、顶帮积岩、可燃物和易燃易爆物品。

石油天然气油气储运安全技术(正式版)

文件编号:TP-AR-L7579 In Terms Of Organization Management, It Is Necessary To Form A Certain Guiding And Planning Executable Plan, So As To Help Decision-Makers To Carry Out Better Production And Management From Multiple Perspectives. (示范文本) 编订: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 石油天然气油气储运安全技术(正式版)

石油天然气油气储运安全技术(正式 版) 使用注意:该安全管理资料可用在组织/机构/单位管理上,形成一定的具有指导性,规划性的可执行计划,从而实现多角度地帮助决策人员进行更好的生产与管理。材料内容可根据实际情况作相应修改,请在使用时认真阅读。 一、管道线路 1.管道线路的布置及水工保护 输油气管道路由的选择,应结合沿线城市、村 镇、工矿企业、交通、电力、水利等建设的现状与规 划,以及沿线地区的地形、地貌、地质、水文、气 象、地震等自然条件,并考虑到施工和日后管道管理 维护的方便,确定线路合理走向。输油气管道不得通 过城市水源地、飞机场、军事设施、车站、码头。因 条件限制无法避开时,应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并经国 家有关部门批准。输油气管道管理单位应设专人定期

对管道进行巡线检查.及时处理输油气管道沿线的异常情况。 埋地输油气管道与地面建(构)筑物的最小间距应符合GB 50251和GB 50253规定。 埋地输油气管道与高压输电线平行或交叉敷设时,其安全间距应符合GB 50061和GB 50253规定;与高压输电线铁塔避雷接地体安全距离不应小于20 m.因条件限制无法满足要求时,应对管道采取相应的防霄保护措施,且防雷保护措施不应影响管道的阴级保护效果和管道的维修;与高压输电线交叉敷设时,距输电线20 m范围内不应设置阀室及可能发生油气泄露的装置。 埋地输油气管道与通信电缆平行敷设时,其安全间距不宜小于10 m;特殊地带达不到要求的,应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交叉时,二者净空间距应不小于

油气储运安全技术与管理重点示范文本

文件编号:RHD-QB-K7201 (安全管理范本系列) 编辑:XXXXXX 查核:XXXXXX 时间:XXXXXX 油气储运安全技术与管理重点示范文本

油气储运安全技术与管理重点示范 文本 操作指导:该安全管理文件为日常单位或公司为保证的工作、生产能够安全稳定地有效运转而制定的,并由相关人员在办理业务或操作时进行更好的判断与管理。,其中条款可根据自己现实基础上调整,请仔细浏览后进行编辑与保存。 第一章 1、安全:安全是指在生产活动过程中,能将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控制在可接受水平之下的状态。 2、危险:危险是指在生产活动过程中,人员或财产遭受损失的可能性超出了可接受范围的一种状态。 事故:事故是指在生产活动过程中,由于人们受到科学知识和技术力量的限制,或者由于认识上的局限,当前还不能防止、或能防止但未有效控制而发生的违背人们意愿的事件序列。

3、隐患:隐患是潜藏的祸患。在生产活动过程中,隐患是指由于人们受到科学知识的技术力量的限制,或者由于认识上的局限,未能有效控制的有可能引起事故的行为或状态。 4、危险源辨识:危险源辨识是发现、识别系统中危险源的工作。它是危险源控制的基础。系统安全分析法是危险源辨识的主要方法。 5、危险性评价:危险性评价是评价危险源导致事故、造成人员伤害或财产损失的危险程度的工作。 6、危险源控制:危险源控制是利用工程技术和管理手段消除、控制危险源,防止危险源导致事故、造成人员伤害和财物损失的工作。 7、两类危险源理论: 第一类危险源:根据能量意外释放论,把系统中存在的、可能发生意外释放的能量或危险物质称为第

一类危险源。 常见的:产生、供给能量的装备设备;是人体或物体具有较高时能的装置设备场所;能量载体;一旦失控可能产生巨大能量的装置设备场所;一旦失控可能发生能量蓄积或突然释放的装置设备场所;危险物质;生产加工储存危险物质的装置设备场所;人体一旦与之接触将导致人体能量以外释放的物质 第二类危险源:在许多因素的复杂作用下约束限制能量的控制措施可能失效,能量屏蔽可能被破坏而发生事故。导致约束、限制能量措施失效或破坏的各种不安全因素为第二类危险源。包括人、物、环境三个方面。 第一类危险源在事故时释放出的能量是导致人员伤害或财物损失的能量主体,决定事故后果的严重程度;第二类危险源出现的难易决定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使用油气喷灯安全技术措施正式版

In the schedule of the activity, the time and the progress of the completion of the project content are described in detail to make the progress consistent with the plan.使用油气喷灯安全技术措 施正式版

使用油气喷灯安全技术措施正式版 下载提示:此解决方案资料适用于工作或活动的进度安排中,详细说明各阶段的时间和项目内容完成 的进度,而完成上述需要实施方案的人员对整体有全方位的认识和评估能力,尽力让实施的时间进度 与方案所计划的时间吻合。文档可以直接使用,也可根据实际需要修订后使用。 应机电动力科业务联系单要求,队1000m车场临时配电点进行供电改造我队负责缔结电源电缆连接,由于连接工艺热缩需要使用油气喷灯,特编制本措施,参加施工的全体工作人员必须认真学习并严格按本措施执行。 一、施工组织: 1.项目负责人:薛琦 2.施工负责人:杨志民 3.技术负责人:张宝坤 4.参加施工人员:电工班部分人员 5.施工时间:20xx年1月2日至5日

6.施工地点:1000m车场临时配电点 二、危险源辨识: 1.作业前未检查作业地点瓦斯浓度。 2.喷灯操作时站位不当。 3.工作地方瓦斯浓度超过0.5%时未停止工作。 4.汽油存放地点距离工作地点安全距离不够。 5.存放汽油的容器密闭性不好。 6.工作地点周围有明火或火花。 7.工作完毕后,未在工作地点用水喷洒。 8.灭火器不完好或失效。 三、喷灯使用安全技术措施 (一).使用喷灯前的准备

油气安全

1.波动压力:由于井内钻具或流体上下运动而引起井底压力增加或减少的值。 影响因素:①钻井液静切力②起下钻速度③惯性力 2.H2S腐蚀的影响因素:温度越高,腐蚀越快;压强越大,流体对管道冲击越强,腐蚀越重;所含水分的多少;管道材质;H2S浓度大小。(个人观点) 3.地震勘探的三个工作环节:①野外工作 ②室内资料处理 ③地震资料的解释。 震源队的三工作步骤:地震导线的测量;地震波的激发;地震波的接收。 4.预防触电措施:电器绝缘;保护接零;保护接地;使用安全电压;隔离高压带电物体;穿戴绝缘服,绝缘手套;自动化操作;距离控制。 5.开钻施工的危险因素:触电;高处坠落;井口落物;碰天车;钢丝绳断;井口工作人员碰、撞;井眼垮塌;憋泵;井漏;井喷;高压阀门飞出伤人;卡钻;单吊环起钻。 6.钻井井场布置的注意事项:①井场大小应能容纳所有的钻井设备和库房、工房,且以井架为中心 ②井场布置有利于设备设施的安装运行,节约土地,利于车辆通行,抢险、抗灾 ③考虑风频、风向、井架大门朝向最大风频方向 ④井场边缘距铁路、高压线及其他永久性设施不应小于50m,民房100m ⑤周围应设防火隔离墙、隔离带。 7.钻井工艺对钻机的要求:具有一定的提升能力和提升速度;具有一定的旋转钻井能力,能提供一定的扭矩和钻速;既有一定的洗井能力,提供一定压力的泥浆将岩屑带到地面;具有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封闭井口的能力。 8.井漏的原因:地层多裂缝;钻井液当量密度过大;开钻过猛,下钻过快,达到漏失压力。 预防措施:合理的钻井液密度;使用好的钻井液,使得泥饼达标;在容易漏失地段减小泵的排量;控制下钻速度;地层预报监测;选择好的井位。 9.井喷征兆:泥浆反出量增加,泥浆循环罐液面上升;悬重增加或减小,泵压异常变化;泥浆性能变坏;起下钻时灌入与返出量不等;停泵后仍有泥浆外溢;憋跳钻,钻速加快,或钻进放空。 预防措施:合理的井身结构;准确的预测前方地层压力;合理的钻井液密度;合理设计井控装置;油气层段控制下钻速度;打开油气层后不能减小井内液柱压力;减少空井时间,起下钻后应立即下钻;钻前地震波预测,钻后取岩心分析作对比曲线。 10.核衰变三种形式: α衰变、β衰变、γ衰变。防护三原则:放射实践正当化;放射防护最优化;个人剂量原则。 防护三要素:时间/距离/屏蔽防护。 上报时限:单位或个人在2小时内向卫生行政部门及公

油气设备检修动火安全技术措施

油气设备检修动火安全技术措施 姓名:XXX 部门:XXX 日期:XXX

油气设备检修动火安全技术措施 油气生产涉及到的很多介质具有易燃易爆性,油气设备检修时更涉及到切割、焊接等动火作业,因此,油气设备检修中动火必须十分谨慎,采取周密细致的安全技术措施。 在石化及许多其他行业,油气设备(包括管道)数量多,分布广。油气设备随着使用年限的推移,在高温、化学或电化学腐蚀作用下所存在的材料、 结构、制造上的缺陷,常会发生裂缝、穿孔等问题。油气生产涉及到的很多介质具有易燃易爆性,油气设备检修时更涉及到切割、焊接等动火作业,因此,油气设备检修中动火必须十分谨慎,采取周密细致的安全技术措施。本文重点对油气设备检修中所采用的各种动火安全技术措施进行分析和总结。 动火的风险与危害 油气设备检修中因动火引发的爆炸、人身伤亡事故屡有发生,给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 2005年4月25日,南化公司有关人员检修老合成氨1#电除尘器故障。经采样分析,电除尘器内可燃气含量超标。现场人员擅自决定在除尘器周围动火,并申办动火票。管理人员未到现场核实就签发了动火票。作业过程中电除尘器发生爆炸、顶盖飞出,现场5人受爆炸气浪冲击、摔落至地面及附近平台,4人经抢救无效死亡。 2006年6月29日,杭州炼油厂槽车内壁刷漆作业,没有办理任何票证,且使用了非防爆的电器(对油气场所的临时用电须同时按动火管理)。溶剂油蒸发形成爆炸气体,遇电火花发生闪爆。正在槽车内作业的 第 2 页共 7 页

2人被烧伤致死,另外2人被烧伤。 2006年10月28日,独山子炼油厂的一座油罐在检修时,由于违规用电(易燃易爆油气场所的临时用电须同时按动火管理),发生爆炸,造成13人死亡,12人受伤。 风险消减与危害控制 严格执行在火灾爆炸危险场所内动火办理动火许可证的申请、审核和批准的制度,是确保油气设备安全动火的有效措施。 动火许可证的内容应包括:动火部位、动火方式、动火时间、危险性分析、安全技术措施、具体方案以及项目负责人、操作人员、监护人员等责任人。动火许可证的审批要层层负责、人人把关。项目负责人、生产(技术、设备)管理人员、安全监督、监护人员都要审查并各负其责,重点是检查督促动火许可证制度和内容的落实上,做到没有动火证或动火证手续不全不准动火,超过动火期限、动火内容或地点更改,不准动火。 油气设备、管道虽有阀门控制,但阀门若出现泄漏或关闭不严、误操作等,使易燃、易爆介质进入动火设备或空气中形成爆炸混合物,遇明火就会燃烧或爆炸,因此,局部检修需要动火作业时,必须与生产系统隔绝。应将与动火设备相连的管道、阀门等拆下,然后在法兰上装设盲板,如无法拆卸,则应在动火设备和相连的生产系统的管法兰之间插入盲板进行隔绝。抽、堵盲板前应检查设备和管道内是否有剩液和余压,并防止形成负压吸入空气发生爆炸。此外,应考虑与周围设备、易燃物的安全隔离;在设备内动火时,对较深的容器应分层隔绝,防止工具或物体坠落引发火星;凡可以拆卸迁移的动火设备或管道,均应拆迁到固定动火区或其他安全区域进行动火,尽量减少禁火区内的动火作业。为保证检 第 3 页共 7 页

2021版油气储运安全技术与管理重点

2021版油气储运安全技术与 管理重点 Safety technology is guided by safety technology, based on personnel protection, and an orderly combined safety protection service guarantee system. ( 安全技术)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部门: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档文字可以自由修改

2021版油气储运安全技术与管理重点 第一章 1、安全:安全是指在生产活动过程中,能将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控制在可接受水平之下的状态。 2、危险:危险是指在生产活动过程中,人员或财产遭受损失的可能性超出了可接受范围的一种状态。 事故:事故是指在生产活动过程中,由于人们受到科学知识和技术力量的限制,或者由于认识上的局限,当前还不能防止、或能防止但未有效控制而发生的违背人们意愿的事件序列。 3、隐患:隐患是潜藏的祸患。在生产活动过程中,隐患是指由于人们受到科学知识的技术力量的限制,或者由于认识上的局限,未能有效控制的有可能引起事故的行为或状态。 4、危险源辨识:危险源辨识是发现、识别系统中危险源的

工作。它是危险源控制的基础。系统安全分析法是危险源辨识的主要方法。 5、危险性评价:危险性评价是评价危险源导致事故、造成人员伤害或财产损失的危险程度的工作。 6、危险源控制:危险源控制是利用工程技术和管理手段消除、控制危险源,防止危险源导致事故、造成人员伤害和财物损失的工作。 7、两类危险源理论: 第一类危险源:根据能量意外释放论,把系统中存在的、可能发生意外释放的能量或危险物质称为第一类危险源。 常见的:产生、供给能量的装备设备;是人体或物体具有较高时能的装置设备场所;能量载体;一旦失控可能产生巨大能量的装置设备场所;一旦失控可能发生能量蓄积或突然释放的装置设备场所;危险物质;生产加工储存危险物质的装置设备场所;人体一旦与之接触将导致人体能量以外释放的物质 第二类危险源:在许多因素的复杂作用下约束限制能量的控

安全输送(油气长输管线)防护技术探索示范文本

文件编号:RHD-QB-K6003 (安全管理范本系列) 编辑:XXXXXX 查核:XXXXXX 时间:XXXXXX 安全输送(油气长输管线)防护技术探索示范 文本

安全输送(油气长输管线)防护技 术探索示范文本 操作指导:该安全管理文件为日常单位或公司为保证的工作、生产能够安全稳定地有效运转而制定的,并由相关人员在办理业务或操作时进行更好的判断与管理。,其中条款可根据自己现实基础上调整,请仔细浏览后进行编辑与保存。 石油天然气是易燃、易爆物质,其运输安全问题至关重要。有简要介绍油气长输管线的密闭运行及SCADA系统的基础上,详细讨论了防护油气长输管线安全可靠运行的安全防护技术、规定、措施以及设计中采用科学的安全管理方法和集预警、检测、控制、决策于一体的安全策略。 1引言 作为当今世界的五大运输方式(铁路、公路、水运、航运和管线输送)之一的油气长输管线具有安全性高、能耗低、输送量大、成本低和经济效益好等优

势,是输送油气产品的最佳手段。目前,油气管线已进入了高压输送时代,如我国的西气东输管线送压力为10MPa,国外最高输送压力已达15MPa。但是,油气管线在服役过程中,由于腐蚀、磨损以及意外损伤等因素,不可避免会造成管线的局部减薄、损坏甚至发生泄漏事故,轻则影响油气产品的输送、供应,重则会造成输送系统的瘫痪甚至起火、爆炸等事故。我国现有建成管线2.3万km左右,这些服役中的管线发生泄漏事故的报道屡见不鲜。如20xx年9月25日,胜利油田通往齐鲁石化的一条天然气管线被施工中的一辆铲土机在铲排水沟时铲破,导致天然气溢出。时隔不久的20xx年10月16日,隶属北京燃气集团公司的位于大望桥东北角一街心花园的3处天然气管线由于老化腐蚀突然泄漏并起火。为保证油气管线安全运行,必须掌握管线运行过程中的固有

石油天然气油气储运安全技术措施方案

整体解决方案系列 石油天然气油气储运安全 技术措施 (标准、完整、实用、可修改)

编号:FS-QG-86970石油天然气油气储运安全技术措施 Oil and gas oil and gas storage and transportation safety technical measures 说明:为明确各负责人职责,充分调用工作积极性,使人员队伍与目 标管理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特此制定 一、管道线路 1.管道线路的布置及水工保护 输油气管道路由的选择,应结合沿线城市、村镇、工矿企业、交通、电力、水利等建设的现状与规划,以及沿线地区的地形、地貌、地质、水文、气象、地震等自然条件,并考虑到施工和日后管道管理维护的方便,确定线路合理走向。输油气管道不得通过城市水源地、飞机场、军事设施、车站、码头。因条件限制无法避开时,应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并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输油气管道管理单位应设专人定期对管道进行巡线检查.及时处理输油气管道沿线的异常情况。 埋地输油气管道与地面建(构)筑物的最小间距应符合GB50251和GB50253规定。

埋地输油气管道与高压输电线平行或交叉敷设时,其安全间距应符合GB50061和GB50253规定;与高压输电线铁塔避雷接地体安全距离不应小于20m.因条件限制无法满足要求时,应对管道采取相应的防霄保护措施,且防雷保护措施不应影响管道的阴级保护效果和管道的维修;与高压输电线交叉敷设时,距输电线20m范围内不应设置阀室及可能发生油气泄露的装置。 埋地输油气管道与通信电缆平行敷设时,其安全间距不宜小于10m;特殊地带达不到要求的,应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交叉时,二者净空间距应不小于0.5m。且后建工程应从先建工程下方穿过。 埋地输油气管道与其他管道平行敷设时,其安全间距不宜小于10m;特殊地带达不到要求的,应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且应保持两管道间有足够的维修、抢修间距;交叉时,二者净空间距应不小于O.5m,且后建工程应从先建工程下方穿过。 输油气管道沿线应设置里程桩、转角桩、标志桩。里程桩宜设置在管道的整数里程处,每公里一个.且与阴极保护测试桩合用。输油气管道采用地上敷设时,应在人员活动较

油气安全生产技术知识点

天然气的化学组成甲烷(C H4)、乙烷(C2H6)、丙烷(C3H8) 和丁烷(C4H10) 其中甲烷含量可达80%以上。此外还含有少量的CO2、CO、H2S)及N2、O2、H2。 天然气中,乙烷以上的烃称为重烃,依重烃含量将天然气分为干气和湿气两种。 干气:指甲烷含量﹥90%的天然气。 湿气:指乙烷、丙烷、丁烷等重烃含量﹥10%的天然气。常与油共生,是油田或气田中的气。 天然气的物理性质 天然气无色,有汽油味,可燃。主要性质有: 1)密度天然气密度为0.6~1.0g/m3,湿气含重烃多,密度大于干气。 2)粘度天然气0℃时的粘度为0.012mPa·S。 3)溶解性天然气溶于石油和水,且更容易溶于石油。 天然气的危险性 1)易燃引燃温度482~632 ℃,属第2.1类易燃气体,建规火险分级甲级。 2)爆炸性爆炸极限5~14%,最大爆炸压力680KPa,遇明火、高热极易燃烧爆炸。 3)反应活性与氟、氯等能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其蒸气遇明火会引着回燃。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 4)禁忌物强氧化剂、卤素。 5)健康危害急性中毒时,可有头昏、头痛、呕吐、乏力甚至昏迷。病程中尚可出现精神症状,步态不稳,昏迷过程久者,醒后可有运动性失语及偏瘫。长期接触天然气者,可出现神经衰弱综合征。 )颜色2)密度3)粘度4)凝固点5)溶解性6)荧光性7)导电性石油难溶于水,但易溶于有机溶剂。石油可与天然气互溶,溶有天然气的石油,粘度小,利于开采。石油在紫外线照射下会发出一种特殊的光亮,称为石油的荧光性。借助荧光分析可鉴定岩样中是否含有石油。 石油为非导电体,电阻率很高,这种特性成为电法测井划分油、气、水层的物理基础。 我国石油储量21亿吨,占世界的1.3%,排名第13位;世界人均石油25.6吨,我们只有1.6吨,占世界人均的6%;我国天然气储量3.5万亿m3,占世界的2.5%,排名第20位; 世界人均天然气23200m3,我们只有1080m3,占世界人均的4.6%。 L D50半数致死量,是指能杀死一半试验总体之有害物质、有毒物质或游离辐射的剂量。 L C50表示杀死50% 防治对象的药剂浓度,单位为PP m 。 沥青质:黑色固体,沥青质比胶质含碳氢化合物更少,含氧、硫、氯化合物更多。 胶质和沥青质称为石油的重分子组分,是非碳氢化合物比较集中的部分。含量高时,石油质量变差。 沙特阿拉伯位列世界石油储量之首。 国家石油储备基地,2009年6月已经建成镇海、舟山、黄岛、大连四个基地 确定井位前,设计部门应对距离井位探井井口5km、生产井井口2km以内的居民住宅、学校、厂矿、坑道等地面和地下设施的情况进行调查,并在设计书中标明其位置。 油气井井口距高压线及其他永久性设施应不小于75m;距民宅应不小于100m;距铁路、高速公路应不小于200m;距学校、医院和大型油库等人口密集性、高危性场所应不小于500m。 钻井现场设备、设施的布置应保持一定的防火间距。有关安全间距的要求包括但不限于: a) 钻井现场的生活区与井口的距离应不小于100m b) 值班房、发电房、库房、化验室等井场工作房、油罐区距井口应不小于30m, c) 发电房与油罐区相距应不小于20m,d) 锅炉房距井口应不小于50m,e) 在草原、苇塘、林区钻井时,井场周围应有防火隔离墙或隔离带,宽度应不小于20m。 井控装置的远程控制台应安装在井架大门侧前方、距井口不少于25m的专用活动房内,并在周围保持2m以上的行人通道;放喷管线出口距井口应不小于75m (含硫气井依据SY/T 5087的规定)。 此次吊装作业中存在的隐患有:1. 作业区域没有封闭,许多行人在作业区域内看热闹;2. 吊车没有伸出支脚,导致吊车不水平;3. 吊装角度不合适,角度过小,起吊能力下降;4. 超负荷吊装;5. 未实施作业许可, 没有认真进行作业风险分析;6. 一次吊装失败后未及时总结,导致同一事故重复发生。 欠平衡钻井实质:井底液柱压力< 地层压力;优点:钻速快、有利于保护油气层。 例如:密度为1.1 g/cm3的钻井液在1100m直井井深时,环空循环压降Pc若为1.5MPa时,则钻井液在1100m井深处的循环当量密度为: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