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性教育缺失问题浅析_孙红旗
现阶段我国青少年性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现阶段我国青少年性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摘要】现阶段我国青少年性健康教育存在诸多问题,包括性知识匮乏、性观念保守、性教育渠道不畅、性教育内容单一以及性教育评价机制不完善等。
为解决这些问题,应加强性健康教育课程设置,提倡多元化性教育方式,建立完善的性健康教育评估体系。
通过这些措施,可以帮助青少年建立正确的性观念、提升性知识水平,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从而更好地应对现代社会中复杂多变的性健康问题。
加强性健康教育,不仅有助于保护青少年的身心健康,也有利于推动社会文明进步和青少年健康成长。
【关键词】性健康教育、青少年、问题、对策、知识匮乏、观念保守、教育渠道、内容单一、评价机制、课程设置、多元化教育方式、评估体系。
1. 引言1.1 现阶段我国青少年性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现阶段我国青少年性健康教育存在着诸多问题,这些问题包括性知识匮乏、性观念保守、性教育渠道不畅、性教育内容单一以及性教育评价机制不完善等。
这些问题影响着青少年的性健康,导致他们缺乏正确的性知识、无法正确理解性问题、难以获取全面的性教育信息,使得他们的性观念和性行为存在不少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应该加强性健康教育课程设置,让性教育内容更加全面、科学、实用,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性观念和价值观;提倡多元化性教育方式,通过各种渠道传播性知识,包括家庭、学校、社会、媒体等;建立完善的性健康教育评估体系,定期对性教育工作进行评估和调整,确保性健康教育的有效性和持续性。
只有通过这些措施的全面实施,才能有效地提升我国青少年的性健康水平,促进他们健康成长。
2. 正文2.1 问题一:性知识匮乏性知识匮乏是当前我国青少年性健康教育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
许多青少年对于性知识缺乏正确的认识和理解,导致他们在性生活中容易出现一些不良后果。
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学校性健康教育课程的覆盖面有限,内容单一。
目前我国的性健康教育课程往往只涉及基本的生理知识,而在性心理、性道德、性法律等方面的内容较少。
当代中国青少年性教育缺失现象分析

当代中国青少年性教育缺失现象分析作者:温舒炜来源:《青年与社会》2020年第09期摘要:性教育是每个人一生都要接受的教育,但是由于各种复杂原因我国在性教育方面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尤其是青少年性教育缺失问题日益凸显。
受多种因素影响,对于青少年的性教育我们始终坚持着无师自通、放任自流的观念,正是这样才出现了我国青少年性教育严重落后的情形。
近年来,发生在青少年身上的悲剧让我们不禁思考青少年性教育缺失带来的负面影响。
因此我们应当给予高度的关注,找准源头,对症下药,为青少年性教育的发展开辟更光明的前景。
关键词:青少年;性教育;缺失现象近年来,少年儿童受到性侵害的案件频频发生,无不让人痛心和匪夷所思,究其根本原因是我国的性教育太过于匮乏。
在我国性教育中最为薄弱的一个环节,当属青少年性教育发展缓慢且阻力重重,这导致时下青少年由于性教育缺失而出现更多的问题,已然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
一、当前我国性教育发展状况现阶段,虽然我國的性教育刚刚起步,但是国家教育部尚未制定出性教育课程的教学大纲,国内很多学校还未开设性保健课程。
许多中小学缺乏教育资源和教学设备,使得学生缺乏对性教育的认识,这一现象,在农村的中小学更为严重。
同时,社会和家庭以及学校三方缺少对青少年性教育的正确引导,致使开展性教育工作阻力重重。
在当今社会,性侵儿童的事件频频发生,且受害儿童的年龄呈现出低龄化的趋势,在幼儿阶段,常常被爆出儿童遭到侵害的案件。
在小学阶段,女孩子普遍发育较早,但却没有人告诉孩子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对于孩子生理期心态的转变也没有具体的引导。
在初中阶段,孩子逆反心理逐渐增强,对于异性开始产生一定的好感,但却没有任何生理和心理方面的指导,家长和老师只是单纯的反对和制止,更不利于平复孩子的叛逆心。
在高中阶段,孩子们的身体日渐成熟,但家长和老师却以课业为由压制孩子性心理的发展,容易造成孩子心理问题的出现。
在大学阶段,虽然已经允许学生进行正常的恋爱交往,却没有老师告知有关安全和健康方面的生理知识。
当代中国青少年性教育缺失现象分析

当代中国青少年性教育缺失现象分析【摘要】当代中国青少年性教育缺失现象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
本文从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来探讨这一问题。
在通过背景介绍、研究意义和研究目的,为读者提供了对这一问题的认识和理解。
在通过性教育现状分析、原因分析、影响分析、解决方案探讨和建议和展望,深入分析了当代中国青少年性教育缺失现象的原因和影响,并提出了解决方案和建议。
在通过总结、未来发展方向和意义和启示,对本文的研究进行了总结,并展望了未来青少年性教育的发展方向,强调了对青少年性教育重要性的意义和启示。
本文旨在引起社会对当代青少年性教育问题的关注,促进相关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为青少年健康成长提供更好的保障。
【关键词】当代中国、青少年、性教育、缺失现象、引言、背景介绍、研究意义、研究目的、正文、性教育现状分析、原因分析、影响分析、解决方案探讨、建议和展望、结论、总结、未来发展方向、意义和启示。
1. 引言1.1 背景介绍在当代中国,青少年性教育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社会问题。
随着社会风气的开放和信息化的快速发展,青少年的性观念和性行为受到了更多的影响,性教育的重要性也愈发凸显。
由于多种原因,包括家庭教育的缺失、学校教育内容的不足以及社会环境的影响等,当前中国青少年性教育仍存在诸多问题和挑战。
青少年性教育的重要性在于引导青少年正确认识自己的身体和性别、树立正确的性观念、养成健康的性行为习惯,从而预防性问题和性疾病的发生。
目前中国青少年性教育的课程设置与内容较为简单和单一,往往无法满足青少年日益增长的需求和好奇心。
而家庭对于性教育的重视程度参差不齐,有些家庭甚至对青少年的性教育避而不谈,导致青少年性观念形成的空白和错误。
在这样的背景下,对当代中国青少年性教育缺失现象进行深入探讨,探讨其中的原因和影响,提出解决方案和建议,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社会价值。
通过加强青少年性教育,有助于提升青少年的性知识水平,培养青少年正确的性观念和行为习惯,维护青少年群体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
当代中国青少年性教育缺失现象分析

当代中国青少年性教育缺失现象分析随着中国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社会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尤其是在性方面,人们的观念和行为方式已经发生了重大的转变。
不过,各种性问题不断涌现,如未成年人婚前性行为、青春期自慰等问题。
这些问题的出现,表明当代中国青少年性教育存在重大缺失,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
首先,当代中国青少年性知识普及率不高,不少学生对性话题知识持有错误的认识。
例如,有的青少年认为性行为只是锻炼身体的一种方式,而不是生命中的重要部分。
由此,他们对安全措施和卫生保健缺乏足够的重视,导致未来可能发生疾病传播、意外怀孕等问题。
其次,当前青少年性观念逐渐开放,但社会道德规范缺失。
由于这种观念开放,青少年大胆地进行婚前性行为、同性恋和交友软件的使用等行为呈逐年增加趋势。
但在伦理道德上的标准并没有随之变化,导致性行为出现了道德上的困扰。
因此,我们必须纠正这种问题,引导青少年树立健康、阳光的价值观念,强调性行为合法、道德上负责、安全卫生的要求。
再次,当代中国青少年的性心理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学生面临着巨大的学习压力、职业规划、人际关系等各种问题,导致他们更容易受到情感上的刺激而导致性行为的出现。
在这种情况下,教育者需要加强对学生的心理辅导,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性原则,避免性行为对他们的身心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最后,现代传媒的普及在一定程度上对当前的性教育问题进行了推动,但是许多内容缺乏可信度和深度。
由于传媒的深度和广度,青少年经常接受到一些虚假的性教育信息。
例如,网络色情文化的普及将弱化青少年的认知能力,可能会导致学生盲目的追逐成人的色情内容,甚至可能导致其身陷困境。
因此,当代中国青少年的性教育需要得到更好的保障,这需要全社会的努力,包括教育机构、家长和社会各界。
总的来说,当代中国青少年性教育缺失现象比较严重,带来许多不良影响。
教育者应给与学生正确的性教育引导,帮助学生树立健康、阳光的性价值观念,重视科学性知识的普及和安全卫生的要求。
当代中国青少年性教育缺失现象分析

当代中国青少年性教育缺失现象分析作者:温舒炜来源:《青年与社会》2020年第09期摘要:性教育是每个人一生都要接受的教育,但是由于各种复杂原因我国在性教育方面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尤其是青少年性教育缺失问题日益凸显。
受多种因素影响,对于青少年的性教育我们始终坚持着无师自通、放任自流的观念,正是这样才出现了我国青少年性教育严重落后的情形。
近年来,发生在青少年身上的悲剧让我们不禁思考青少年性教育缺失带来的负面影响。
因此我们应当给予高度的关注,找准源头,对症下药,为青少年性教育的发展开辟更光明的前景。
关键词:青少年;性教育;缺失现象近年来,少年儿童受到性侵害的案件频频发生,无不让人痛心和匪夷所思,究其根本原因是我国的性教育太过于匮乏。
在我国性教育中最为薄弱的一个环节,当属青少年性教育发展缓慢且阻力重重,这导致时下青少年由于性教育缺失而出现更多的问题,已然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
一、当前我国性教育发展状况现阶段,虽然我國的性教育刚刚起步,但是国家教育部尚未制定出性教育课程的教学大纲,国内很多学校还未开设性保健课程。
许多中小学缺乏教育资源和教学设备,使得学生缺乏对性教育的认识,这一现象,在农村的中小学更为严重。
同时,社会和家庭以及学校三方缺少对青少年性教育的正确引导,致使开展性教育工作阻力重重。
在当今社会,性侵儿童的事件频频发生,且受害儿童的年龄呈现出低龄化的趋势,在幼儿阶段,常常被爆出儿童遭到侵害的案件。
在小学阶段,女孩子普遍发育较早,但却没有人告诉孩子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对于孩子生理期心态的转变也没有具体的引导。
在初中阶段,孩子逆反心理逐渐增强,对于异性开始产生一定的好感,但却没有任何生理和心理方面的指导,家长和老师只是单纯的反对和制止,更不利于平复孩子的叛逆心。
在高中阶段,孩子们的身体日渐成熟,但家长和老师却以课业为由压制孩子性心理的发展,容易造成孩子心理问题的出现。
在大学阶段,虽然已经允许学生进行正常的恋爱交往,却没有老师告知有关安全和健康方面的生理知识。
当代中国青少年性教育缺失现象分析

当代中国青少年性教育缺失现象分析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变化,当代中国青少年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困惑和挑战,其中性教育问题尤为突出。
在现代社会中,青少年的性观念受到了来自多方面的影响,而传统的性教育方式已经不再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需求。
这一问题迫切需要得到关注和解决。
我们需要了解当代中国青少年性教育所存在的一些普遍问题。
目前,中国大部分学校的性教育课程内容单一、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导致学生对性知识的了解不够全面和准确。
家庭、社会和媒体上的性信息也给青少年带来了许多干扰和误导,而他们却缺乏正确的指导和引导。
这些问题使得当代中国青少年的性观念混乱,性认知水平不够成熟,性心理问题和性行为不当的情况屡屡发生。
青少年性教育缺失所引发的一系列问题也应引起我们的关注。
首先是青少年的性心理问题。
由于受到了来自家庭、学校和社会的不良性信息,许多青少年对性产生了好奇心和困惑感,但却找不到正规的途径去获取正确的性知识和认知。
这种心理状态往往会给他们的健康成长带来困扰和障碍。
其次是青少年的性行为问题。
缺乏正确的性知识和指导,许多青少年在性行为上鲁莽和不慎,导致了未成年怀孕、性传播疾病等问题的发生。
还有一些青少年因为受到性侵害而产生心理创伤,导致心理健康问题的发生。
我们需要分析当代中国青少年性教育缺失的成因。
首先是传统观念的束缚。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性是一个较为封闭的话题,家长和老师通常会回避与孩子谈论这个问题,导致了孩子对性知识的认知较为模糊和畸形。
其次是社会环境的影响。
如今社会上的淫秽、暴力、低俗信息泛滥,大量的有害信息对青少年的性认知产生了消极的影响。
再次是学校教育的不足。
目前大部分学校的性教育课程设置不合理,教学内容单一、老师水平参差不齐,导致了学生对性知识的认知并不全面和准确。
解决当代中国青少年性教育缺失问题的对策也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是建立健全青少年性教育的法律法规。
政府应出台相关法律法规,明确青少年性教育的内容、范围和要求,保障青少年接受科学、全面、健康的性教育。
当代中国青少年性教育缺失现象分析

当代中国青少年性教育缺失现象分析当前,中国青少年性教育存在一定的缺失现象,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教育资源不足。
性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较低,很多学校缺乏性教育课程,甚至存在理念保守、忌讳谈论性的现象。
家庭也缺乏性教育的意识和资源,家长对于性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无法为孩子提供准确、科学的性知识。
社会环境不利于性教育。
中国传统社会注重道德规范和社会约束,有较强的封建礼教观念,对于性话题往往持保守态度,存在谈性色变的现象。
网络、电视等媒体对于性的误导也较为普遍,很多青少年对性有误解和依附。
性知识传播不畅。
由于相关法律法规的限制,青少年性知识的传播渠道受到限制。
很多青少年无法获得准确、全面的性知识,容易陷入不良误区。
相关机构和个人对于性教育的投入较少,导致专业性教育资源匮乏。
性教育观念不断改变。
过去,中国青少年性教育更加注重道德和防范意识的灌输,缺乏关注性健康、性平等等方面的内容。
但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青少年对于性问题的需求也发生了变化,有必要从积极、健康的角度进行性教育。
针对以上问题,应采取以下措施来改善青少年性教育。
提高学校性教育的地位和质量。
学校应将性教育纳入课程体系,并提供科学、全面的教材和教学资源。
加强师资力量培养,提高教师的性教育专业能力。
加强家庭性教育。
家长应提高性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主动与孩子沟通,为他们提供准确、科学的性知识。
家长也需要树立正确的性观念,给予孩子正确的性价值观。
加强社会环境的积极引导。
媒体应加强对青少年性教育的关注,提供准确的知识和信息。
社会各界应鼓励公开讨论性话题,促进性教育的理解和接受。
完善性教育政策和法律法规。
相关机构和个人应加大对性教育的投入和支持,提供专业、权威的性教育资源。
完善法律法规,为青少年提供更好的性教育保护和支持。
当代中国青少年性教育存在一定的缺失现象,需要社会各界的关注和共同努力来改善。
只有通过全方位、多渠道的性教育,才能使青少年在性方面拥有正确的认识和健康的态度,从而保护他们的身心健康。
青少年的心理危机之性教育缺失

青少年的心理危机之性教育缺失性是什么?性对人的心身健康有什么样的重要影响?孩子需要性教育吗?需要什么样的性教育?怎样对孩子进行科学的性教育呢?之所以提出上述一系列关于性的问题,实在是因为这个问题太重要,涉及面也很广泛,处理不好会引起一系列的人生悲剧。
一、性教育缺失引发各种心理困扰与心理问题案例1:秀秀(化名),初中女生,因童年的性游戏经历,自从明白了性是什么,就开始内疚自责,认为自己不纯洁了,不是个好女孩。
案例2:内向漂亮的晓晓(化名),上初二时,忽然一夜她做了个性梦,在梦中她和数学老师发生了性关系,早晨醒来,觉得大家都知道她做梦和老师发生的性关系。
他们都在背后议论她,甚至说她怀孕了。
就连父母也这样说她,她无脸见人了,于是她退了学,把自己关在屋子里谁也不想见,和谁都不说话。
案例3:子乐(化名),12岁男孩,多次浏览色情网站,自我缺乏足够的知识进行辨析,也缺乏引导,怀疑自己是不是同性恋。
案例4:凯乐(化名),17岁,高二男生,因强迫症休学。
母亲带其来求助,凯乐自述,小学和初中阶段自己一直学习很好,初二开始手淫,感觉很舒服,虽然羞于说出口,但也并没认为自己有什么大的不好,初三的时候,有一次因为感冒在家休息,闲来无事上网聊天,一网友告知手淫有很多危害,而且过多手淫可以导致感冒,从此,开始自责自己,开始强制控制自己不再手淫,但是越控制越控制不住,凯乐自述“床上如火焰山,痴热难忍,我翻来覆去睡不着。
”由此,学习成绩开始下滑,怎么补课都无济于事。
案例5:中学女生薇薇(化名),因突然来月经,没有准备卫生巾,经血湿透裤子,被同学嘲笑,她感觉很耻辱。
此次事件后,她走在校园,总感觉同学们在对自己指指点点。
父母和老师没有很好的化解这件意外事故对孩子带来的心灵创伤。
后来孩子恐惧学校,不愿意去上学,认为同学都对自己充满着敌意,总感觉有人在耳边说自己坏话。
父母带着去医院,以有“妄想”和“幻觉”被“诊断”为精神分裂症。
案例6:岳岳(化名),高一男生,他内心很自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内外的研究者都注意到这样一个事实, 即因为性知识教育缺失使得青少年对许多性问 题不能正确理解,造成的性困惑、性失误、不 安全性行为、未婚少女非意愿妊娠等现象普遍 存在。笔者长期从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接触 过一些少女乃至女大学生竟然有意外受孕后很 长时间尚不自知者,我们且先不从性道德高度 去评判未婚女生意外怀孕事件,首先应当检讨 的是该事件背后隐藏着的性教育缺乏。不少青 少年由于对性的认识模糊、好奇、无知,甚至 把性行为视为儿戏,不知道怎样对自己实施保 护,更对未婚少女非意愿怀孕、及非意愿性中 止妊娠所带来的身心伤害认识不清,这是性教 育滞后造成的悲剧。
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关乎国家与民族发展
① 2012 年 11 月 3 日 , 福建泉州市安溪县一名 17 岁的男孩在家中挥刀自宫 , 阴茎几乎全部离断 , 该男生随即被送往安溪铭选医院 , 因伤势严重 , 又转院到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就诊 . 铭选医院医生介绍说 , 男孩是因为自己的阴茎经常勃起 , 有时在白天公开场合 也会 , 这让他感觉很羞耻、很讨厌 , 苦闷了很久才选择这样做 .
② 王旭红 . 性教育缺失与青少年犯罪 [J]. 湖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7,(2).
预防青少年犯罪研究 2015 5
JUVENILE DELINQUENCY PREVENTION RESEARCH
101
教育保护
EDUCATION AND PROTECTION
的百年大计,青少年性教育缺失所带来的负面 影响与缺憾已无法回避,青少年性教育缺失问 题也因此成为近几年社会关注的焦点。2011 年 发生的性学女硕士彭露露求职碰壁事件以及北 京首部小学性教材遭遇责难事件足以说明,① 思想观念问题仍是我国推行性教育的最大障 碍 , 人们在性教育问题上存在的认识误区和禁 锢思想成为解决青少年性教育缺失症的拦路 虎。毋庸讳言,20 世纪 60 年代伴随美国性教 育出现的“性革命”,虽有打破旧观念、开启 新 风 气 的 作 用, 但 一 度 引 发 了 美 国 社 会 的 性 泛滥,这股思潮也曾经波及很多国家,迫不得 已,与性道德相结合的新“禁欲”主义教育也 再次繁兴。过犹不及,这也应当属于性教育缺 失的一种症状。
102
预防青少年犯罪研究 2015 5
JUVENILE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DELINQUENCY PREVENTION RESEARCH
收稿日期:2015-08-15 作者简介:孙红旗,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法学博士,主要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 ①《中小学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2008 年 12 月 1 日印发 [ 教体艺〔2008〕12 号 ]《, 纲要》分三部分:指导思想、 目标和基本原则 ; 健康教育具体目标和基本内容 ; 实施途径及保障机制 . ② 首都师范大学于 1996 年起开设性健康教育副修专业 , 为期两年半 ,1998 年暑期第一期学生毕业 ,2002 年性健康教育晋升为大专 学历教育 . ③ 2011 年 8 月 , 北京首部小学生性教材《成长的脚步》出炉,随即引发一片争议 , 有网友认为该教材所配图文“尺度过大”,甚 至有部分家长质疑其系黄色漫画 .
学开启端绪。② 受传统思想的禁锢,在青少年性教育方面
我们一直坚持“无师自通”的理念,更有极少 数人群甚至认为对青少年进行性教育是一种教 唆犯罪,2011 年北京首部小学性教材出炉后 面临的种种责难即可见证。③青少年身体发展 到一定阶段,因体内荷尔蒙的刺激,必然会产 生性冲动之类的生理反应,如果我们的性教育 不能同步跟进,反而会对他们的身心发展带来 负面影响与缺憾。20 世纪 70 年代,周恩来总 理即有过呼吁:“青年的生理知识不多,有些 东西不懂,搞得很神秘,结果反而把身体搞坏 了。”正是由于我们的性教育缺失,时至今日 有的少男、少女在第一次面对诸如遗精、初潮 等问题时,仍然会不知所措,如临大敌;还有
关键词:青少年;性教育;缺失
囿于传统,“性”话题在东西方都曾经历 过“禁欲主义”桎梏,只不过欧美等国家的性 教育破冰之旅比中国要早很多,世界上第一个 推行青春期性教育的国家是瑞典,起始于 1942 年,美国、日本则始于 20 世纪 60 年代,90 年 代前后,性教育在我们国家才慢慢浮出水面。 1988 年 8 月原国家教委和计生委联合颁发《关 于在中学开展青春期性教育的通知》,倡导在 中学生群体开展性教育,但没有统一的教学大 纲,也没有统编的教材,迟至 2008 年 12 月, 国 家 教 育 部 颁 发《 中 小 学 健 康 教 育 指 导 纲 要》,①明确把性教育列为健康教育序列,且规 定了从小学一年级到高中三年级各阶段应该进 行的性健康教育的具体内容,中国高校的性教 育始于 20 世纪 90 年代中期,北京首都师范大
100
预防青少年犯罪研究 2015 5
JUVENILE DELINQUENCY PREVENTION RESEARCH
教育保护
EDUCATION AND PROTECTION
的青少年对于阴茎勃起、手淫等正常的生理反 映缺乏正确认识,羞耻感和罪恶感在头脑中会 莫名而生,2012 年安溪某 17 岁男生羞于阴茎 时常勃起挥刀自宫事件极能说明问题。①
青少年发育到一定年龄,第二性特征的出 现使得男女生性别上的差异越来越明显,有的
青少年出于对异性的好奇,加之不能正确体认 性别差异,会对异性产生一种神秘感,性心理 不正常者会发生偷窥。时常见诸媒体报端的偷 窥 癖、 恋 物 癖、 摸 乳 门 等 现 象 足 以 让 我 们 警 醒。性生理成熟反而因为性教育的缺失,导致 为数众多的青少年性心理扭曲与变异,甚至会 影响到他们与异性的正常交往和交友。交往滞 涨不仅影响其人际关系和谐程度,严重者还会 导致他们出现个性孤僻、抑郁等心理疾病,更 有甚者还会出现性侵害、性犯罪等。有资料显 示:我国青少年犯罪总量中有近二分之一涉及 性犯罪,性犯罪在青少年犯罪诸形态中占据第 一位,而女性参与的犯罪案件中性犯罪则高达 90% 以上。②
检人员就是驾车人,车的结构质量决定马车 能否跑得快、跑得长远,而人的驾驭能力决 定马车能否跑得稳、跑得方向准。“车”和“人” 共同影响和决定了未检工作的发展。而这架
马车是否能在预设的路线上奔驰,实现“保 护未成年人”的最终目标,则取决于《组织法》 能够从法律层面给予认可和肯定,唯此,“未 检工作”才能在法制化轨道上快马加鞭,顺 畅通行。
① 彭露露 , 女 , 安徽马鞍山人 , 华中师范大学人类性学专业 2008 级研究生 , 全国第三个性学硕士 .2011 年 3 月,彭露露在毕业求职 时四处碰壁引起公众高度关注,后被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教育学院接纳 . 光明网以《从彭露露求职碰壁看性教育举步维艰》予以报道 .
(上接第 38 页) 如果把未检机构比作一架马车,那么未
教育保护
EDUCATION AND PROTECTION
青少年性教育缺失问题浅析
孙红旗
(邢台职业技术学院,邢台 054035)
摘要:受传统思想的束缚,在青少年性教育方面我们一直坚持“无师自通”的理念,由此造成
广大青少年性实践与性教育的严重脱节。青少年因为性知识缺乏、性心理扭曲、性道德滑坡引发的种 种社会问题足以让我们警醒,它们对青少年身心健康带来的负面影响更值得全社会予以关注。
性道德是用来约束男女两性关系及性行为 的道德准则,主要集中体现在恋爱、婚姻、家 庭等两性关系的日常生活领域。受传统禁欲道 德的束缚,国人长期处于性压抑的状态,改革 开放以后,我们的社会生活环境发生很大的变 化,西方各种思潮随之涌入,传统道德中的许 多禁忌被打破,新型道德标准又没有完全被人 们所吸纳,人本能中的性冲动在社会约束力降 低的过程中反而被放大,广大青少年性道德出 现 大 面 积 滑 坡。 主 要 表 现 为 青 少 年 在 异 性 交 友、恋爱乃至两性关系中的责任意识淡薄,车 震门、激情门时常见诸报道,破坏正常婚姻家 庭的小三现象日益猖獗,性侵犯、性暴力等悲 剧令人痛心,在女大学生中屡屡出现三陪、卖 淫等现象,更反映了其金钱价值观念的扭曲和 性道德观念的堕落。
性教育缺失问题不能够单纯依靠“头疼医 头、脚疼医脚”的方式来解决,它是一项复杂 的系统工程,从教育层面上讲,应当集学校、 家庭、社会各界力量群策群力,就理论研究而 言,需要伦理学、社会学、心理学、教育学等 多学科齐头并进。
解决青少年性教育缺失问题第一层面应当
先从改变旧有的社会观念以及解放传统思想桎 梏入手,第二层面才是从技术角度切入。性知 识教育是基础,性心理建设是关键,性道德养 成是根本。科学的系统的性知识教育要解决的 是教材、人员、管道等几方面的问题,学校教 育是主阵地,辅助的性知识教育则涉及全民素 质、社会环境以及合理的、顺畅的传输管道。 性知识的传授不能采取硬性灌输,要树立正确 的性观念,性观念的养成与青少年不同年龄段 性心理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性心理建设要以 科学的性知识做后盾,辅之以心理学、教育学、 伦理学等多学科综合应用。性心理培养应当从 性知识传授入手,以心理建设为主,着力打造 青少年健康的、阳光的性心理。教育者与受教 育者交朋友,这样既能够与之和谐相处,又可 以良性互动,有助于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性 道德教育强调与个人修养相结合,以科学的性 知识为先导,以健康的性心理为基石,通过思 想教育与疏导,不断提升青少年的自我修养以 及道德水平,使其养成符合社会伦理的、负责 任的性道德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