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核心课程标准

专业核心课程标准
专业核心课程标准

专业核心课程标准

机械常识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

机械常识

【适用专业】

中等职业学校机电技术应用专业

1、前言

1. 1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的第一门理论与实践一体化项目式课程。它的任务是:使学生具备从事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工作所需的机械操作(主要是钳工)的基本技能,具有识读零件图和一般装配图的技能,掌握相应的理论机械知识;具有安全生产与环境保护意识;达到“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人员”职业资格五级标准中的相关模块要求,为学生学习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其它工种课程,提高全面素质,增强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和继续学习的能力打基础。

1. 2设计思路

1、以实践为导向,课程综合化,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由实践整合理论。

2、以学生发展为本,推行研究性学习。

3、以就业为导向,通过社会调研,邀请行业专家对机电技术应用专业进行工作分析,从而确定从事该专业的中级工应具有的各种综合能力及相应专项技能,并将各项专项技能和综合能力划归相关工种,按工种组织课程。

4、本课程按机械操作初级工涉及的职业活动所涵盖的专项技能和综合能力,组成一系列典型的工作项目、课题。

5、课程项目化、课题化,各项目、课题以目前企业机械操作(主要是钳工)的实际为基础,兼顾企业发展需求,按完成工作任务的需要,结合职业资格鉴定初级工标准的相关要求,确定课程内容和要求,着力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综合能力。

本门课程的建议学时数为72学时。

2、课程目标

通过任务引领项目教学,学生树立正确的专业思想、职业观念,树立安全意识,具有一定的创新思维能力和科学的工作方法;逐步推行研究性学习,调动学生学技术、学理论的积极性。

2.1能力结构目标

1、会执行与职业相关的保证工作安全的规章制度;

2、会使用、维护与保养常用机械操作的工具、量具与设备;

3、具有划线、锉削、锯割、钻孔、锪孔、铰孔、攻丝、套丝、锉配、錾削的基本技能;

4、会编制简单零件钳工加工工艺;

5、会识读常见零件图及一般装配图;

6、会装配、维修简单机械;

7、具有研究性学习的初步能力。

2.2知识结构目标

1、掌握机械制图中的投影基础、图样画法、标准件和常用件及其规定画法、零件图、装配图等

基础知识;

2、掌握机械机构、部件、联接、传动等机械基础知识和简单机械原理;

3、掌握互换性与技术测量基本知识;

4、初步掌握材料知识;

5、掌握相关安全技术知识。

3、课程内容和要求

号工作任务课程内容与要求活动设计

参考

课时

1 机械制图1.机械制图的基本规定及几何

作图

(1)图样的概念

(2)图样的基本规定

(3)几何作图

2.正投影与三视图

(1)投影法

(2)三视图的形成

(3)基本几何体的三视图

(4)组合体三视图

3.图样的常用表达方法

(1)视图

(2)剖视图与断面图

(3)其他表达方法

4.常用件的表示法

(1)螺纹的画法

(2)键、销连接画法

(3)齿轮、滚动轴承的画法

5.零件图

(1)零件的几何精度

(2)零件图

6.装配图简介

7. 其他图样

(1)展开图

(2)焊接图

板图作业

1.平面图形

2.组合体三视图

3.零件图测绘

4.连接件装配画法

50

2

常用工程

材料1.材料的性能

(1)物理化学性能

(2)力学性能

(3)加工工艺性能

2.常用的金属材料

(1)铸铁

(2)碳素钢

(3)合金钢

(4)有色金属

(5)磁性材料

3.常用非金属材料

(1)高分子材料

(2)陶瓷材料

(3)复合材料

1.观看录像资料或上

网查资料,了解材料的基

本知识

2.组织一次场景参观

活动,了解材料的形成过

程20

3

常用的机

械传动1.摩擦传动

(1)摩擦轮传动

(2)带传动

2.啮合传动

(1)链传动

(2)齿轮传动

(3)蜗杆传动

3.螺旋传动

4.机械润滑与密封

(1)机械润滑

(2)密封

1、互联网搜索;

2、图书资料查阅

3、折装带传动

4、测量齿轮

40

4

钳工基本

技能1.适应工作环境

(1).学习工作场地规章制度和安

全文明要求;

(2).会使用、保养台虎钳;

(3).认识钳工常用工、量、刃具;

(4).认知场地与设备:钳工车间

及其设备。

2.锯割

(1).识读图纸;

(2).测量划线;

(3).锯割;

(4).质量检验现场整理。

3.锉削

(1).识读零件图;

(2).使用锉刀技术;

(3).锉削姿势和方法;

(4).表面粗糙度、平面度、垂直度、

平行度、尺寸精度检测技术;

(5).刀口尺、百分表、粗糙度模块

的使用与保养技术。

4.孔加工

(1).钻床使用与保养技术;

(2).钻孔、锪孔、铰孔技术;

(3).刃磨钻头技术;

(4).砂轮机使用技术;

(5).孔的尺寸、精度测量技术。

5.加工螺纹

(1).攻丝、套丝技术;

(2).切削液选用技术;

(3).攻丝、套丝工具保养技术。

(4)螺纹质量检测与配合技术。

6. 综合制作

(1).识读零件图;

(2).编制机械产品加工工艺。

基本技能

7.装配简单机械

(1)、读识简单机械的装配图

(2)、读懂简单零件的加工工艺、

简单工艺文件及相关技术标准;

(3)、检验:a.油路b.连接与机件

完整 c.表面涂装质量d.空转试验

e.精度

1.拆装、保养台虎钳;

2.有关钳工具和设备的使

用;

3.棒料、管子、薄板料及

深缝锯削技术。

4.锉削长方体(正方体)

5.钻床保养

6.钻螺纹孔

7、配件制作

8、组装车床尾座;

9、一级齿轮减速器总装。

120 总课时数230

4、实施建议

4.1、教材编写

(1)必须依据本课程标准编写教材。教材应充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项目任务引领、实践导向的课程设计思想。

(2)通过基本功训练、零件制作、简单机械装配与维修,加强实践内容,以系统化实践性操作训练项目为明线,以简明而较系统的专业理论为暗线,在各工作项目中,根据需要编排相应的专业理论知识,理论知识重“是什么”和“怎么做”,轻“为什么”。

(3)教材应体现学生的主体意识,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发展为本,使学生自主、自觉、更快、更好地发展。文字表达以学生能读懂为基准,内容展现应图文并茂,讲究直观性、艺术性和生活性,重视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精心设计学习过程,极力引导学生探究,尽可能编写出研究性教程,着力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时,要渗透德育和创业教育,贯穿职中学生综合素质各项指标的训练,提高全面素质。

(4)编写教材要征求行业、企业的意见,尽量使用新标准、新规范,充分体现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新知识,紧扣企业需求和发展趋势。要进行广泛研讨,在企业需求、培养目标和学生实际间创建“公共面”,要注意和后续课程的连贯性、一致性,各项活动设计要具有可操作性。

(5)教材编写时,在每个项目、课题中一般要有学习目标、工作任务、工作准备、操作步骤(包括活动引导)、质量检测(包括自测)和特别提示(注意点)、知识宫(理论讲解)、小百科(扩展性知识)、体验活动(包括课堂或课后练习、探索等)等,每个项目的开头一般要有一段激发、吸引学生学习这部分内容的文字,最后要有该项目的成绩考核、小结等。

4.2、教学建议

(1)教师应深入研究学生,用各种方式激励学生学技术学理论,不断鼓励学生战胜自己,超越自我;立足于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采用项目式教学,逐项考核,促进学生学习;推行研究性学习、合作学习,创设工作情景,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和实用教具、学具,组织学习比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进行学习方法指导,使学生会学。

(2)教师应依据工作任务中的典型产品为载体安排和组织教学活动。教师既能讲理论更能指导实践,组织现场教学,师生互动,指导学习者完整地完成项目,并将有关知识、技能和职业道德与情感态度有机融合。教师示范操作动作要规范,理论讲解方法要得当,要善于指导学生操作。教师要组织、带领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教师应按照项目的学习目标编制项目任务书。项目任务书应明确教师讲授(或演示)的内容;明确学习者预习的要求;提出该项目整体安排以及各课题训练的时间、内容等。如以小组形式进行学习,对分组安排及小组讨论(或操作)的要求,也应作出明确规定。

(3)教室与实训室合一,必须具备课程标准中所需的设备和条件及足够的供学生网上学习的计算机。

(4)“项目一”教学时,要组织学生到机电企业见习,并请企业技术人员介绍、讲解。教师要和企业保持良好联系,关注本专业领域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的发展趋势,使训练项目、学习内容更贴近生产现场。要将机械制图、机械基础、金属材料等相关理论内容贯穿于各项目、课题中教学。要引导学生一步一个脚印地刻苦训练基本功。逐步加大操作训练强度,结合职业技能考核要求,努力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达到相应工种国家职业标准相应等级。

(5)加强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建立多媒体课程资源库,努力实现多媒体资源共享。除了开发课程常用资源外,还要及时总结课程实施中的经验教训,认真记好教后感、“课改浪花”,使课程改革成为教学中永恒的主题。

4.3教学评价

(1)、改革评价手段和方法。建议从教师评价和学习者互评相结合、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结

合、课内评价和课外评价相结合、理论评价和实践评价相结合、校内评价和校外评价相结合等方面提出要求,用尽可能清晰的行为动词阐述本课程知识、技能和职业道德与情感态度的考核标准。重视过程考核,过程考核以学生实际完成的项目质量为评价依据,结果考核有阶段考核和五级钳工职业技能鉴定。

(2)、应注重学生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考核,对在学习和应用上有创新的学生应特别给予鼓励,如果学生在相关方面有发明创造或参加相关比赛获奖,可取得相应的成绩。

(3)、应加强对学生文明施工、安全施工、合作能力、环保意识等方面的考核评价。

(4)、如果学生利用假期或其它时间,或参加半工半续,已掌握本课程职业技能及相关理论知识,考核成绩在及格以上,可免修本课程,并取得相应学分。

4.4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1)开发适合教学使用的多媒体教学资源库和多媒体教学课件。

(2)充分利用合作办学的企业资源,为学生提供阶段实训,让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磨练自己,提升自身的职业综合素质。

(3)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开放实训中心,将教学与培训合一,满足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

职业素养课程标准

《职业素养提升》课程标准 课程信息 一、课程简介 《职业素养提升》课程针对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特点,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教育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提高学习能力,学会交流沟通和团队协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以“培养就业观念端正,掌握职业发展与就业基本技能,能理性将自身发展与区域经济发展溶为一体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为课程开设宗旨。 二、课程性质与定位 本课程既强调职业在人生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又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帮助学生在完成学校人――职业人――企业人的转变过程中,掌握基本职业能力之外的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为其它专业课程、培养专业素养提供有力支撑,奠定坚实基础,使学生拥有良好的职业态度和持久的职业热情。最大限度地发挥校企合作优势,提高职业教育学生“零距离”就业能力,真正实现高职人文教育的培养目标。 三、课程设计思路

1、基于工作过程的理念确定课程标准及教学目标 以企业职业岗位的素质要求以及学生的个人可持续发展要求为选取课程容的标准,实现理论与实践一体化,使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一致,达成学生学会工作的教育目标。 2、立足于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确定课程容 以教育部《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为依据,立足区域经济发展,以创业与就业要求为基础,通过对岗位行动领域、工作过程、职业行动能力的分析,确定课程容。 3、教学容模块化 结合高职类学生在职业发展与就业过程中的能力培养要求,将课程容整合为职业价值观、职场道德、职场礼仪、职场沟通、职场协作、时间管理、情绪管理等七个主干模块。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重新组合教学容。 4、以“能力本位”为基本价值取向 强调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从职业岗位的需要出发,确定能力目标。着重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同时兼顾态度、知识、技能、情感等基本要素。以“先学做人,后学做事”作为课程容安排和课程教学的一项重要原则,自始至终强调义务意识教育、责任意识教育和道德教育。 5、课程贯彻“体验式教学” 构建“体验-理解-对话-反思”的教学模式,遵循“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促进师生共同发展”的教学原则。 6、教学效果评价过程化 教学效果评价重点在于评价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根据行动的过程和结果具有开放性的特征来制定具有多元项的课程评价标准,重视学生在典型工作情境中的案例学习、学生自我管理式学习及发现、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等方面的评价。 四、课程培养目标 1、总体目标 以高职类学生的培养目标为依据,立足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以创业与就业要求为基

金融基础课程标准

《金融学》课程标准 一、课程概述 (一)制定依据 本标准依据《金融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对《金融学》课程培养目标的要求制定。 (二)课程性质与作用 课程的性质本课程是金融专业的专业核心能力课程;是国家教委规定的院校财经及管理类专业必修课程;是教育部确定的21世纪高等学校经济学、管理学各专业的核心课程。它在整个财经类课程中处于核心地位,为财经类各专业学生准备经济学科方面的基础知识,为以后学习各专业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 课程的作用本课程充分体现了“以就业为导向,以技能为核心,以服务为宗旨”的指导思想。是我院金融专业和会计专业基础理论课程。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涵盖货币、信用、金融机构、金融市场与金融工具、货币供求均衡、货币政策等方面。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要求学生比较全面地掌握金融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系统的掌握货币、信用、金融机构、金融市场、金融宏观调控等基本范畴、内在关系及其运动规律。重点掌握货币的职能、货币制度、货币需求和货币供给、货币政策;信用、信用形式以及信用在经济活动中的作用;利率和利息;金融市场;金融机构体系以及金融机构的构成等问题,掌握存款货币银行的性质、职能和业务经营、掌握中央银行的职能、熟悉我国货币金融政策、金融体制改革的进展等问题;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与解决有关金融工作问题的能力。课程的难点是如何将抽象的金融知识与表象化的经济问题结合、深奥的金融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这一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要求学生掌握金融学的基本知识与基础理论,并能用相关的理论解读现实的经济现象和金融现象,能够运用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分析简单的经济金融问题,进而站在高度分析宏观经济金融形势和微观金融活动,为专业课程学习打好基础。 与其他课程的关系(前导课程、后续课程)

级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课程标准

级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课程标准精选文档 TTMS system office room 【TTMS16H-TTMS2A-TTMS8Q8-

《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课程标准 一、课程信息 课程名称: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课程代码: 学时/学分:64学时/4学分适用专业:会计,财务管理 先修课:无后续课:经济法基础,财务会计等 开课学院或教研室:财经学院执笔:邹林惠 审核:陈桦清日期:2016年9月 审定:李雅玲日期:2016年9月 二、课程性质与作用 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是会计专业学生三年制高等职业教育的专业必修课。是为帮助学生参加会计从业人员资格考试取得会计从业人员资格证书而开设的课程。该课程是培养学生掌握会计岗位知识能力的重要理论教学环节。 三、课程教育教学目标 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是高等职业教育财经学院的一门专业必修基础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和训练,主要使学生具备利用会计法规的理论知识,较快地将理论联系实际,适应社会的需要。促进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的培养。按照课程服务于专业的原则,以及职业岗位能力和职业素养培养的要求,通过课程的学习和训练,使学生具备以下的知识、技能和素养: (一)知识目标 (1)掌握会计法规体系及会计法主要规定,明辨违反财经法规的行为与责任后果;

(2)熟悉的支付结算方式,规范使用不同的支付结算方式; (3)掌握会计职业道德的内涵,明辨违反税收征管的行为及责任后果;(4)掌握会计职业道德的内涵,明辩违背职业道德的财经行为。(二)能力目标 (1)掌握会计法规体系及会计法主要规定; (2)掌握支付结算的主要规定; (3)掌握税收征收管理法的主要规定; (4)掌握会计职业道德的内涵。 (三)素质目标 (1)严守秘密,明辨是非; (2)严守准则,不做假账; (3)严格遵守纪律,不抄袭作业; (4)养成凭事实说话,小心谨慎的工作作风 四、课程教学内容和建议学时。 (一)课程的主要内容及基本要求 第一部分会计法律制度的构成(14学时) 教学内容: 1.会计法律制度的概念与构成;

专业核心课课程标准格式

附件一:专业通识课、专业核心课程(含职业拓展课) 《××××》课程标准写作指南 适用专业修读学期第×学期制订时间 课程代码课程学时课程学分 课程类型课程性质课程类别 对应职业资格证或内容 合作开发企业 执笔人合作者审核人 注:1.课程类型(单一选项):A类(纯理论课)/ B类(理论+实践)/ C类(纯实践课) 2.课程性质(单一选项):必修课/专业选修课/公共选修课 3.课程类别(单一选项):专业通识课/专业核心课程(含职业拓展课) 4.合作者:须是行业企业人员 一、课程定位 明确本课程的性质及在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及作用;明确本课程与其他相关课程在内容上的逻辑关系及相互作用;依据实际工作岗位中的需要,阐述设置该课程的主要目的;预期应达到的学习效果。 如:本课程是XXX专业核心课程、专业必修课程。通过……方式,采取……方法,培养学生……能力、……能力、……能力。 建议该部分用一段整体性的文字描述,也可以附以结构图或表格的方式加以直观展现。 二、课程设计思路 在描述中应体现最新的高职课程开发的理念和课程开发的基础,以及开发这门课程的意义,特别是本课程的创新点要突出表述,如: “本课程根据……需要,在广泛调研和……的基础上,采用……课程开发模式(如:典型工作任务项目化或工作过程系统化),遵循……的职业教育理念,确定本课程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让学生通过……和……,在真实或仿真……的学习情境中学习并掌握……,培养学生……。本课程的创新点在于……”。 (这里的语言和课程定位与课程目标不要重复,尽可能采用概括性的语言) 三、课程学习目标 完成本课程学习后能够获得的能力、经验及知识。能力包括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主要围绕课程所要实现的目标,采用概括的语言来表述“能运用…,完成…”,且这些能力是可测量和可展示的。具体应从下述3个方面展开表述:

职业基本素养课程标准

职业基本素养课程标准 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思政部 2011年12月

职业基本素养课程标准 (一)指导思想 在教高{2006}16号中明确指出:“高等职业教育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要高度重视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与法制教育,重视培养学生的诚信品质、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遵纪守法意识,培养出一批高素质的技能性人才。”这要求高职院校培养出的人才不仅要有高超的技能,而且要有深厚的职业基本素养。因此高职院校要遵循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探索产学结合的办学模式,切切实实把学生的职业基本素养与专业能力紧密结合起来,最终实现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 (二)培养目标 本课程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它具有个体的普适性、专业的普适性、岗位的普适性、时间的普适性,对学生职业人生的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帮助。 通过《职业基本素养》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和提高与职业活动密切相关的学习能力、沟通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培养学生的敬业精神、团队意识、意志品质、创新意识等,并在课程专门的实践活动和各专业的实习、实训中不断内化职业基本素养,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职场环境,拥有核心竞争力。 (三)专职教师任职资格及工作安排 表1专任教师资格 (四)实训装备—校内一体化教学的最低配置要求

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建立专门职业生涯规划实训室,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师以及各专业实习实训环境,塑造了良好的实训培养机制。 (五)特色 该课程建设成为国家精品课程,具有丰富的教学资源和先进的教学理念。 二、课程标准结构 (一) 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1.课程定位 队管理 职业基本 素养 提 高 就 业 竞 争 力 完 成 十 个 学 会 职 道 通 场 图1 课程定位 2.《职业基本素养》课程建设成为三年全过程养成教育体系,与上下游课程实现了四个结合:第一、把思想政治教育、理想教育和职业理想教育结合起来,培养学生既有远大目标又有具体目标,既有理论知识又有现实追求,在社会理想教育中结合市场经济的特点,

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课程标准精编

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课程标准精编 Document number:WTT-LKK-GBB-08921-EIGG-22986

一、课程名称:《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 二、对象:三年制会计专业学生 三、课时:2*17=34 四、学分:2 五、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熟悉会计核算原理,能应用借贷记账法核算企业简单经济业务,知道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的作用和结构内容,达到会计从来人员的相关要求,养成诚实守信,严谨细致、认真求实的工作作风。在此基础上开成以下能力目标。 能力目标 1.掌握会计法规体系及会计法主要规定,明辨违反财经法规的行为与责任后果。 2.熟悉的支付结算方式,规范使用不同的支付结算方式。 3.掌握会计职业道德的内涵,明辨违反税收征管的行为及责任后果。 4.掌握会计职业道德的内涵,明辩违背职业道德的财经行为。 知识目标 1.掌握会计法规体系及会计法主要规定。 2.掌握支付结算的主要规定。 3.掌握税收征收管理法的主要规定。 4.掌握会计职业道德的内涵。 素质目标 1、严守秘密,明辨是非; 2、严守准则,不做假账; 3、严格遵守纪律,不抄袭作业; 4、养成凭事实说话,小心谨慎的工作作风; 六、教学设计思路 《财经法规和会计职业道德》课程是中职会计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是会计从业人员资格考试的必考科目之一。 本课程总体设计思路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会计核算和监督的依据、手段和过程,了解对会计机构与人员的要求、会计从业人员从业资格管理和继续教育管理规定,掌握支付结算法规,税收征收管理的相关规定,会计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强化学生在会计工作中依法处理经济业务,严格遵守会计准则与会计

专业核心课程标准编制基本要求与格式

专业核心课程标准编制基本要求与格式 专业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价和考核的依据,也是教育行政部门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更是加强课程建设、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保障。专业课程标准应体现专业教学的某一方面或某一领域对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并规定专业课程的性质、目标、设计思路、内容框架,提出教学建议和评价建议等。为规范我院各专业职业能力课程的课程标准编制工作,特提出本基本要求。 一、课程标准编制的指导思想 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文件精神,以提高课程教学质量为目标,以创新课程体系和改革教学内容为重点,准确把握课程定位,科学制定课程标准,整体优化教学过程,充分发挥课程标准对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支撑作用,促进高职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课程标准的主要内容 1.前言 1.1课程定位用简练语言对该课程的地位、功能及与其它课程的关系等内容进行总体描述。具体指出本课程在专业中属于哪类课程(职业能力必修课、职业能力选修课);课程设置的目的、在专业中的地位和作用;在能力培养方面与其他课程的分工与联系;本门课程的先修课程与后续课程等。 1.2 设计思路主要包括该门课程设计的总体思路、课程设置的依据、课程内容确定的依据(如工作任务完成需要的知识、能力、态度、学生的认知特点、相应职业资格标准)、项目编排的思路、活动设计的目的、课时安排说明、学习程度用语说明等内容。 2.课程目标

从宏观上描述学生应具有哪些能力、掌握课程哪些知识、形成哪些技能、养成哪些素质,特别是要说明具有哪些能力,突出能力目标。 课程目标的描述要具体明确。要用职业能力表述课程能力目标,重点关注学生能做什么,而不是知道什么。文字表述可分两段,第一段为总体描述,即课程对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学生学习该门课程后应达到的预期结果。第二段用具体、可检验的语言说明学生实际能达到的职业能力目标。 能力目标的文字表述不要使用“知道”、“了解”“懂得”、“熟悉”之类的动词,否则,所描述的课程目标就会非常模糊。建议采用“能或会+程度副词+操作动词+操作对象”的格式,如“能熟练操作×××”。 通常采用的动词有: ●操作类:操作、采集、配置、标定、使用、挑选等 ●程序类:排序、连接、制造、调整、准备、安装等 ●理会类:理会、阅读、摘录、寻找等 ●知识类:了解、理解、应用等 ●解决问题类:计划、设计、排除、估算、计算、选择、布置等 ●管理组织类:组织、管理、指导、协调、监控等 3.课程内容与要求 根据专业课程目标和涵盖的工作任务要求,确定课程内容和要求,按学习领域(指任务或模块化课题或工作项目等)顺序描述课程内容及具体要求,说明学生应获得的知识、培养的能力与态度,突出能力要求。 4.实施建议

就业指导课程标准

《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大学生就业指导 课程性质:公共基础课,必修课 学时:48学时(其中理论32 学时,实践16学时) 学分:2学分 适用专业:全院所有高职专业 一、课程定位和设计思路 (一)课程定位 本课程是职业教育中的一门公共基础课,也是所有高职高专专业学生的一门重要的必修课,它既强调职业在人生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又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根据高职高专的教学目的和要求,其功能在于让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激发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自主意识,树立正确的就业观,促使学生理性地规划自身未来的发展,并努力在学习过程中自觉地提高就业能力和生涯管理能力。结合自己的专业知识,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为今后的毕业就业择业作好准备。 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关系如下:

(二)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是以高等职业院校所有专业的学生就业为导向,在行业专家的指导下,对电子类、管理类、销售类、机械类、信息类等专门化方向所涵盖的岗位进行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以实际工作任务为引领,以创新能力培养为主线,将课程知识体系整合为8个项目,在教学过程中注意体现学生能力培养的循序渐进性。在教学内容和方法上贯彻“技能培养为主,知识够用为度”的教学思想,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岗位实践能力和适应能力。采用理论教学+课程训练+行业实践3层递进相结合的模式来提高教学质量,从而培育学生掌握就业择业的基本职业能力。 《就业指导》作为高职高专所有专业的一门公共必修课程,其实践性很强。本课程的前导课程有《形势与政策》、《法律基础》等,后续有各专业的专业课程等专业技能课,地位十分重要。本课程内容由理论教学、实践教学两大部分组成,建议课程总学时为 48学时(其中理论教学30学时,课内实训16学时,理论和实践教学的比例约为2:1),分别放在一至四学期开设,每学期开设12学时。 本课程教学的设计思想与效果: 1.以就业所需技能为模块组织教学单元 《就业指导》课程根据各专业学生毕业就业所需职业能力的需求,设计了8个项目,其中8个实践模块,这些项目都是围绕学生求职择业应掌握的技能和素质进行设计的。 2.通过开放性训练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思维能力 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本课程设置了开放性训练项目(学生可以自行命题)。每个项目都给出了实验目标和要求,由学生自行选题进行完成,最后以作业形式上交,并评定成绩。 3.行业实习教学,注重培养学生职业素养的养成教育 本课程利用各专业顶岗实习,指派老师随学生深入行业一线,指导学生在“学中做”和“做中学”,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意识和职业习惯。

《财经法规和会计职业道德》课程标准

江苏省中等专业学校 《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课程标准 一、本课程的性质和任务描述 (一)课程性质 《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为会计专业的专业必修课,是会计专业的主干课程,是从事会计工作的必修课程,也是会计从业资格证考试的必考课程。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会计人员和潜在会计人员的会计职业素养和从事财务会计工作的专业实践能力。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是会计工作者从事会计工作必须掌握的法律知识和道德知识。学好这门课,对于促进会计事业的发展,提高会计人员队伍综合素质和会计基础工作水平,全面提升会计信息质量,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课程教学目的和要求 对于会计工作者和潜在会计人员来说,这门课程的学习是特别重要的。作为教师,应该根据国家财政部和湖南省财政厅公布的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大纲的要求,对中职学生重点讲授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的基本知识。通过教学,要使学生掌握好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的基础知识和必要的操作技能和技术,为将来从事会计工作准备坚实的理论基础及实用的操作规程。 二、课程培养目标 (一)课程能力培养目标 会计工作的能力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辨认和确定发生的经济业务是否可以作为会计要素进入会计核算系统的能力(包括会计记录的确认和编制会计报表的确认);确定应予记录的各经济项目金额的能力(计量形式包括历史成本、公允价值、可变现净值、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在凭证和账簿上记录经济业务的能力;编制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等会计报表的能力。《财经法规与会

计职业道德》是为会计人员和潜在会计人员灌输财政、税务和经济法律以及会计职业道德相关知识的,如果会计人员和潜在会计人员能用财经法规和会计职业道德的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懂法、懂道德,并能用法、道德这些社会规范约束自己的行为,这必将大大降低犯罪率,使会计人员提供的会计数据具有更大的实用性和决策性。本课程知识点还有支付结算、税收的计算、缴纳、税务登记、检查、纳税申报、政府采购、国库集中收付等具体操作的内容,教师和学生要重视培养具体操作的能力,我认为让教师和学生到相关单位进行顶岗实习是相当重要的。(二)课程知识培养目标 本专业课程所涉及到的知识领域较多,如:会计法律制度、支付结算制度、税收法律制度、财政法律制度、会计职业道德基本理论等。作为教师应探索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努力使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乐、学有所用。(三)课程态度培养目标 作为本专业教师和学生,在进行该课程的教学和学习时,一定要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这门课程,在会计专业所开设的课程中,它属于主干必修课程,其重要性可以排第一位。只有树立了良好的态度,才会有产生良好效果的可能性。 三、课程内容提纲 第一章财经法规概论 [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法的含义、法的特征。2、了解法的分类及我国的法律体系。3、熟悉财经法律关系的概念及财经法律关系的要素。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介绍有关法、法律、财经法规、会计法律制度的基本知识。

专业核心课程标准

专业核心课程标准 机械常识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 机械常识 【适用专业】 中等职业学校机电技术应用专业 1、前言 1. 1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的第一门理论与实践一体化项目式课程。它的任务是:使学生具备从事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工作所需的机械操作(主要是钳工)的基本技能,具有识读零件图和一般装配图的技能,掌握相应的理论机械知识;具有安全生产与环境保护意识;达到“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人员”职业资格五级标准中的相关模块要求,为学生学习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其它工种课程,提高全面素质,增强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和继续学习的能力打基础。 1. 2设计思路 1、以实践为导向,课程综合化,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由实践整合理论。 2、以学生发展为本,推行研究性学习。 3、以就业为导向,通过社会调研,邀请行业专家对机电技术应用专业进行工作分析,从而确定从事该专业的中级工应具有的各种综合能力及相应专项技能,并将各项专项技能和综合能力划归相关工种,按工种组织课程。 4、本课程按机械操作初级工涉及的职业活动所涵盖的专项技能和综合能力,组成一系列典型的工作项目、课题。 5、课程项目化、课题化,各项目、课题以目前企业机械操作(主要是钳工)的实际为基础,兼顾企业发展需求,按完成工作任务的需要,结合职业资格鉴定初级工标准的相关要求,确定课程内容和要求,着力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综合能力。 本门课程的建议学时数为72学时。 2、课程目标 通过任务引领项目教学,学生树立正确的专业思想、职业观念,树立安全意识,具有一定的创新思维能力和科学的工作方法;逐步推行研究性学习,调动学生学技术、学理论的积极性。 2.1能力结构目标 1、会执行与职业相关的保证工作安全的规章制度; 2、会使用、维护与保养常用机械操作的工具、量具与设备; 3、具有划线、锉削、锯割、钻孔、锪孔、铰孔、攻丝、套丝、锉配、錾削的基本技能; 4、会编制简单零件钳工加工工艺; 5、会识读常见零件图及一般装配图; 6、会装配、维修简单机械; 7、具有研究性学习的初步能力。 2.2知识结构目标 1、掌握机械制图中的投影基础、图样画法、标准件和常用件及其规定画法、零件图、装配图等 基础知识; 2、掌握机械机构、部件、联接、传动等机械基础知识和简单机械原理;

职业素养课程教学大纲.doc

《职业素养提升》课程标准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职业素养提升 课程类型:公共基础课 学时:16学时 学分:1 适用专业:学院所有专业 二、课程性质与任务 《职业素养提升》课程是为了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普遍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和教育部“针对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特点,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教育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提高学习能力,学会交流沟通和团队协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的文件精神,面向高职院校学生开设的一门重要公共基础课。 本课程旨在通过职业人文基础知识的学习,加强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使学生具备良好的职业人文素养和职业通用能力。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说,在完成学校人――职业人――企业人的转变过程中,由于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被忽视,学生被直接从学校人培养成为了企业人,造成学生超过基本职业能力之外的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的缺失和不健全,造成学校就业难和企业的担忧。为了全面培养综合职业能力,在发展学生专业能力培养优势的基础上,针对企业的需求和高职学生的职业能力现状,开发了《职业素养》课程。《职业素养》课程能够为其它专业课程、培养专业素养提供有力支撑,奠定坚实基础,使学生拥有良好的职业态度和持久的职业热情,该课程能够教育学生学会“做人” ,学会做一个“职业人” ,弥补学生社会能力及方法能力培养的缺失和不完善,最大限度地发挥校企合作优势,提高职业教育学生“零距离”就业能力,真正实现高职人文教育的培养目标。 三、教学基本要求 本课程彻底改变传统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以知识为本位、以讲授为途径、以考试为终点的局限,实施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素质为本位、以探究为途径、以综合考评为结果的教学理念和方法,还学生以教育主体的地位,引入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学生根据自己的职业兴趣和专业特色明确自己作为职业人应具备的能力和素质,通过亲身实践去主动验证所

《财务管理》课程标准【最新】

《财务管理》课程标准山东水利职业学院 课程编号: 学分:5 学时:80(其中:讲课学时:50 实验实习学时:30) 先修课程:管理学、统计学、会计学 适用专业:会计电算化 教材:《财务管理学》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 一、概述 (一)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的核心专业课程,是形成学生核心专业能力的重要模块,安排在《基础会计》、《财务会计》之后开设,以《基础会计》、《财务会计》及《财政金融基础》、《统计基础》等课程为基础,介绍财务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实务,培养学生从事财务管理工作应具备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操作能力。帮助学生树立财务管理中的基本理念,并加以运用,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将一般记账人员提升为财务管理人员,充分发挥参与企业经营管理及预测、决策的能力。(二)课程基本理念 本课程教学应遵循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应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教学中应注意理论联系实际,加强对学生基本技能的训练,以符合高职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三)课程设计思路 作为会计类专业核心课程,本课程侧重体现资金角度的综合管理,但从目前高职就业岗位要求看,短期内还不能进入较高层次的财务管理队伍,因此本课程设计上针对一般会计岗位要求,而非直接培养财务经理,目的是让学生能领会财务管理要求,更好的做好会计工作,为企业财务管理提供必要信息,同时考虑学生可持续发展要求,为学生进一步深入做好财务管理工作提供知识平台。 二、课程目标 (一)总目标 按照“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的总体要求,该课程以形成基本财务管理能力为基本目标,努力打破学科课程的设计思路,紧紧围绕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来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突出工作任务与知识的联系,让学生在职业实践活动的基础上掌握知识,增强课程内容与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的相关性,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 (二)具体目标 1、素质。 培养学生严谨的作风和对数字的敏感度,同时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合作配合、综合协调能力,为做好会计工作和财务工作打下基础。 2、知识 (1)系统讲述企业财务管理的基本理论问题,包括财务管理的概念、对象、目标、职能、环境、原则等。通过对本部分内容的学习,要求学生能够从课程、学科、工作等多个方面对财务管理有一贯全面的认识,以便为后续内容的学习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2)详细讲述企业财务管理的基本原理问题,包括货币时间价值计算原理、风险计量原理资金成本计算原理。通过对本部分内容的学习,要求学生能够从方法论的角度全面掌握财务管理的基本原理,以便为后续内容的学习打下坚实的方法基础; (3)重点讲述财务分析和财务预算的有关问题,包括财务分析和财务预算的基本问题、财务分析的内容、财务预算的编制等。通过对本部分内容的学习,要求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各项财务分析的方法和各种财务预算的编制方法,并体会其在财务管理全过程中的意义与作用。 (4)重点讲述资金筹集管理的有关问题,包括资金筹集管理的基本问题、权益资金的筹集、借入资金的筹集、资金成本与筹资决策、筹资成本与资本结构等。通过对本部分内容的学习,要求学生能够系统理解与掌握筹资成本分析、筹资风险分析以及筹资决策与资本结构确定的理论与方法; (5)重点讲述资金投放管理的有关问题,包括资金投放管理的基本问题、固定资产投资、债券投资、股票投资等。通过对本部分内容的学习,要求学生能够系统理解与掌握投资成本分析、投资收益分析、投资风险分析以及投资决策的理论与方法; (6)重点讲述资金营运管理的有关问题,包括资金营运管理的基本问题、流动资产管理、固

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课程标准

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课程标准

《财经法规》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财经法规 课程编号:06010106 适用对象:三年制高职高专会计专业 课程性质:必修课,考试课 总学时数:45学时 学分:3学分 一、本课程的教学任务 1.课程性质:《财经法规和会计职业道德》课程是会计从业人员资格考试的必考科目之一,属于纯理论B类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会计核算和监督的依据、手段和过程,了解对会计机构与人员的要求、会计从业人员从业资格管理和继续教育管理规定,掌握支付结算法规,税收征收管理的相关规定,会计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强化学生在会计工作中依法处理经济业务,严格遵守会计准则与会计法规,养成良好的依法办事、依法经营的意识与习惯,为顺利走上会计工作岗位打下良好的基础。 2.课程的地位: 3.教学目标:课程教学所需达到的目标,帮助学生了解我们会计相关法律 以及职业道德的基础知识。 二、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 教学要求:通过学习财经法规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会计职业道德的基本内容,掌握会计法律制度、支付结算法律制度、税收征收管理法律制度、集中收付制度等在现实经济业务中的处理运用,认识了解会计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并认真在实际工作中遵循。 理论课时:45课时 教学内容: 第一章会计法律法规 第一节会计法律制度的构成 【教学要求】 1.了解会计法律制度的构成 【重点】【难点】: 会计法律制度的构成 【教学内容】 讲授内容(加粗) 1.会计法 ※2. 会计行政法规 3. 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

第二节会计工作的管理体制 【教学要求】 1.了解会计工作的行政管理 2.了解会计工作自律管理 3. 单位会计工作管理 【重点】【难点】:了解会计工作的行政管理 【教学内容】 讲授内容 ※1.会计工作的行政管理 2.会计工作的自律管理 3. 单位会计工作管理 第三节会计核算 【教学要求】 1.掌握会计核算的依据 2.了解相关的会计凭证 3. 了解相关的会计账簿 4. 了解相应的财务会计报表 5. 了解相应的会计档案 【重点】【难点】:会计核算的依据会计,凭证会计、账簿;【教学内容】 讲授内容 1.会计核算的依据 2.会计凭证 3. 会计账簿 4. 财务会计报表 5. 会计档案 第四节会计监督 【教学要求】 1.掌握单位内部的会计监督 2.了解会计工作的政府监督 3. 了解会计工作的社会监督 【重点】【难点】:会计工作的内部、政府以及社会监督;【教学内容】 讲授内容 1.内部监督 2.政府监督 3. 社会监督 第五节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

财经法规与职业道德课程标准

^ 《财经法规和职业道德》课程标准 一、课程简述 (一)课程定位 《财经法规和职业道德》是中等职业财会类学生的专业核心课程,《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是会计专业针对会计岗位(群)职业能力培养设置的专业基础课程。本课程是江苏省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的必考课程,也是会计专业的核心课程。课程培养对象是会计职业的初学者。课程在教学内容的设置上,围绕财经法规和会计职业道德两大领域,其目的是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在较全面了解会计法、支付结算法、税法、财经法规制度,并在此基础上加以持续不断的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和修养,达到提升会计专业学生法律意识和职业道德素养的目的。本课程所培养的法律专业知识为学生今后的会计职业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同时,本课程所培养的法律意识和职业道德修养也为学生从事会计工作提供了长远的引导与规划。本课程在专业教学阶段,也着重注意提高学生通过江苏省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的应试能力,为会计专业学生较早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提供保障。(二)指导思想 ( 《财经法规和职业道德》是中职学校的专业主干课程,教学采用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该课程在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的养成方面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本课程设计系统、全面、准确地阐述会计从业资格中涉及到的会计核算监督的办法及一些行业规定、对会计机构与人员的要求、对会计从业人员从业资格管理和继续教育管理规定。为学生顺利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走上会计工作岗位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总体思路 1.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学生普遍反映本课程内容枯燥、学习兴趣不高;以死记硬背为主,学习效果差等。因此,本课程在总体设计上有较大的改革和突破。 本课程标准设计的总体思路是:打破以教师讲授知识、学生学习记忆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体系;建立以财经法律法规与会计工作实务相结合;课程教学要求与从业资格考试相结合;课程教学与会计职业生涯规划、会计职业素养教育想结合的教学方式。 2.在会计法律制度章节教学中,将会计工作管理体制、会计核算、会计监督、会计机构与会计人员等教学内容与会计工作实务相结合;在支付结算法律制度章节教学中,将现金管理、银行结算账户、票据结算方式等内容与出纳工作实务相结合;在税收法律制度章节教学中,将主要税种的实体法律与初级会计核算教学相联系;通过这些跨课程的结合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学生的学习效果。 3. 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是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的必考科目,为帮助高职同学顺利通过会计从业资格考试,本课程在总体设计上突出了提高学生的考试能力,采取讲练结合、单元测验与综合测验相结合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 4. 将课程教学与会计职业生涯规划、会计职业素养教育想结合;通过视频、案例等教学方式,不断强化学生的会计职业意识与职业素养,强化学生在会计工作中依法处理经济业务,严格遵守会计准则与会计法规,养成良好的依法办事、依法经营的意识与习惯,其作用在于提高准会计人员的思想境界和道德修养,强化准会计人员的职业责任感,为顺利走上会计工作岗位并严格执行会计法律规范和技术规范奠定良好的基础。 5.本学习领域课程建议总学时为42学时,同时依据各项法律法规在该门课程中的地位分配各案例分析的学时数。 》 二、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关键能力 通过对《会计职业基础》学习领域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以下专业能力、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 1.专业能力 ⑴具备会计法律制度的专业知识和专业业务能力; ⑵具备支付结算法律制度的专业知识和专业业务能力; ⑶具备税收法律制度的专业知识和专业业务能力; ⑷具有严格执行会计等相关法律法规的工作态度; } ⑸具有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廉洁自律、客观公正、坚持准则、提高技能、参与管理、强化服务的职业道德。 2.社会能力 ⑴具有较强的语言表达、会计职业沟通和协调能力; ⑵具有团队合作和协作精神; ⑶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礼仪修养、诚信品格和社会责任感; ⑷根据学习目标,具有独立开展社会调查的能力; ⑸具有踏实肯干的工作作风和主动、热情、耐心的服务意识。 3.方法能力

专业核心课程标准制定规范

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 课程标准编制说明及规范 一、格式设置要求 1.页面设置 2.字体要求 标题为四号“黑体”,内容为小四号“宋体”,表格中的文字为五号“宋体”,行距为1.5行。 二、各部分内涵要求 1.课程定位 主要包括本门课程在实现专业培养目标方面的地位和作用及与前、后续课程衔接关系等内容。 2.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的描述要具体明确。文字表述可分两段,第一段为总体描述,即课程对学生在专业能力(知识与技能)、方法能力(过程与方法)、社会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学生学习该门课程后应达到的预期结果。第二段具体说明学生应达到的具体课程目标。 专业能力一般包括:职业业务范围内的能力,包括单项的技能与知识,综合的技能与知识以及工作方式方法、对劳动生产工具的认识及其使用和劳动材料的认识等。 方法能力一般包括:独立学习、获取新知识技能的能力;独立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的能力;制定工作计划、工作过程和产品质量的自我控制和管理以及工作评价(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的能力;信息处理和数字应用能力等,可以理解为学生获取专业能力和

社会能力的途径。

社会能力一般包括:与他人交往、合作、共同生活和工作的能力,包括工作中的人际交流(伙伴式的交流方式、利益冲突的处理等)、公共关系(与同龄人相处的能力、在小组工作中的合作能力、交流与协商的能力、批评与自我批评的能力)、劳动组织能力(企业机构组织和生产作业组织,劳动安全等)、对工作本身的态度(敬业精神、质量意识、服务意识等)、群体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3.教学起点 学生学习本课程时的学习现状简述。包括:年级、前导课程、已经具备的知识、技能的情况。 4.课程内容和要求 学习内容概要:列出教学内容的主题学习单元的名称。即学习情境(或项目或案例或课业等)的名称。 学习内容:学习内容概要的细化。即明确表述相关的知识点、能力点。 学习标准:根据学习内容确定学生应该达到的学习程度,尽量采用程度用语。为学习标准表述清晰明确,并具有可操作性,建议采用“能或会+动作要求+操作动词+操作对象”的格式,如“能熟练操作示波器”。 通常采用的动词有: ●操作类:操作、采集、配置、标定、使用、挑选等 ●程序类:排序、连接、制造、调整、准备、安装等 ●技能类:模仿、独立操作、迁移等 模仿一模拟、重复、再现、例证、临摹、类推、扩展等。 独立操作一完成、制定、解决。绘制、安装、尝试等。 迁移~联系、转换、灵活运用、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等。 ●理会类:理会、阅读、摘录、寻找等 ●知识类:了解、理解、应用等 了解一说出、背诵、辨认、列举、复述、回忆、选出、识别等。 理解一解释、说明、归纳、概述、推断。区别、提供、预测、检索、整理等。 应用一设计、辩护、质疑、撰写。解决、检验、计划、总结、推广、证明等。 ●解决问题类:计划、设计、排除、估算、计算、选择、布置等 ●管理组织类:组织、管理、指导、协调、监控等 评价建议、教学建议:总体说明根据相应学习内容的特点及要求提出评价(如评价的方式、方法)

《幼儿园教师职业素养》课标 (2014.2修订)

《幼儿园教师职业素养》课程标准 课程代码:课程性质:必修开设学期:第六学期 适用专业:学前教育专业编写执笔人及编写日期:张小明2014-2-21 计划学时:36 学分:审定负责人及审定日期:王海青 授课单位:学前教育系教学单位主任及审定日期:胡振明 一、课程定位和设计 1.性质与作用 (1)课程的性质 《幼儿园教师职业素养》课程是面向学前教育专业开设的一门使学生了解自己和本专业的基础上,提高学生将来作为幼儿园教师的职业意识,明确自己应该具备的职业道德修养和专业素养,有目的的继续进行专业的学习和提高。 (2)课程的作用 《幼儿园教师职业素养》课程旨在提高学生的职业意识和职业素质,为继续进行学习做准备。其任务是教育引导学生在认识自我和幼儿园教师职业的基础上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指导学生树立科学的儿童观和教育观;了解国家关于幼儿教育的相关法律政策及法规,提高对幼儿园教师职业的认识;明确成为合格的幼儿园教师应具备的职业道德修养和专业修养,正确的认识幼儿园教育活动、幼儿园生活活动和幼儿园游戏活动和幼儿园家园互动活动等,为以后的职业素养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3)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本门课程是我院对学生进行幼儿园教师职业培养中的重要环节,是建立在学生对幼儿教育专业如《学前教育学》《学前卫生学》《学前心理学》等有一定了解基础上的,通过教学、见习等方式,提高对幼儿园教师职业的意识,明确了解幼儿园教师应具备的职业道德修养和专业修养,为继续学习、提高打下基础的一门课程。 2.课程设计思路 (1)总体思路 通过开设《幼儿园教师职业素养》课程,对学生对幼儿园教师职业的认识实施系统的教学训练,使学生在了解幼儿园教师职业,熟悉幼儿园教师应该具备的职业素养基础上,提高职业意识和明确专业方向;让学生了解社会和职业状况,认识自我个性特点和幼儿园教师职业特点,合理规划职业发展方向,激发学生全面提高自身的职业素质的积极性和自觉性;使学生在了解幼儿园职业素质要求,熟悉职业规范和成长变化规律基础上,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为高质量教育和儿童健康发展提供重要的保障。

《财政与金融》教学大纲

《财政与金融》教学大纲 《财政与金融》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大纲说明 《财政与金融》是国家开放大学为教育部“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注册的学生开设的专业基础课,课内学时72,电视授课9学时,学分4。 一、课程性质 《财政与金融》是高等学校财经类专业核心课程之一,我们将财政和金融两大领域综合为一门课程,在内容和体系上作了压缩。因此,本课程只能反映这两大领域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财政与金融是国家宏观调控经济的两个最重要工具。近几年来,我国财政体制和金融体制作了一系列重大改革,财政与金融的理论和实务有很大的更新和扩展,本课程将尽可能反映学科的最新发展状况。 财政与金融是一门有关财政、金融的基础理论与基本业务课程,与经济生活关系密切。也是财经类专业的专业必修或必选课程。 二、课程任务 开设《财政与金融》课程的目的是为了帮助经济管理人员掌握财政与金融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了解我国财政与金融的改革实践。通过财政与金融课程的教学,使学生较全面地了解财政与金融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熟悉我国现行的财政金融制度,掌握财政预金融的实务技能与方法。为学生将来从事财经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与相关课程的关系 财政与金融课程72课内学时,4学分,一学期授完。一般应具有“经济学”等基础知识,后续课程有“基础会计”,“财务会计”,“税收基础”等其他相关财经类课程。 四、课程的教学基本要求 在财政与金融课程的教学中应系统讲授财政与金融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紧密结合实际,提出和分析理论问题,培育学生认识问题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中应重点讲授有关财政与金融最基础的原理与最基本的实务问题,以理论为主,兼顾业务知识,注重宏观知识的把握,尽可能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五、课程教学要求层次划分建议 财政与金融是一门理论与实务相结合的课程,以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为主,对理论联系实际方面有较高的要求,需要掌握的重点包括基本知识和应用能力两方面,具体内容可划分为识记、理解、应用三个层次。 识记:指学习后应当记住的内容。以财政与金融的基本概念为主。 理解:指在识记的基础上全面理解和把握的内容。主要要求理解掌握有关财政与金融的基本理论与基本原理。 应用:指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一些简单的现实财政金融问题,其中包括简单的

2017年级《财经法规和会计职业道德》课程标准

《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课程标准 一、课程信息 课程名称: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课程代码: 学时/学分:64学时/4学分适用专业:会计,财务管理 先修课:无后续课:经济法基础,财务会计等 开课学院或教研室:财经学院执笔:邹林惠 审核:陈桦清日期:2016年9月 审定:李雅玲日期:2016年9月 二、课程性质与作用 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是会计专业学生三年制高等职业教育的专业必修课。是为帮助学生参加会计从业人员资格考试取得会计从业人员资格证书而开设的课程。该课程是培养学生掌握会计岗位知识能力的重要理论教学环节。 三、课程教育教学目标 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是高等职业教育财经学院的一门专业必修基础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和训练,主要使学生具备利用会计法规的理论知识,较快地将理论联系实际,适应社会的需要。促进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的培养。按照课程服务于专业的原则,以及职业岗位能力和职业素养培养的要求,通过课程的学习和训练,使学生具备以下的知识、技能和素养: (一)知识目标 (1)掌握会计法规体系及会计法主要规定,明辨违反财经法规的行为与责任后果; (2)熟悉的支付结算方式,规范使用不同的支付结算方式; (3)掌握会计职业道德的内涵,明辨违反税收征管的行为及责任后果; (4)掌握会计职业道德的内涵,明辩违背职业道德的财经行为。 (二)能力目标 (1)掌握会计法规体系及会计法主要规定; (2)掌握支付结算的主要规定; (3)掌握税收征收管理法的主要规定; (4)掌握会计职业道德的内涵。 (三)素质目标 (1)严守秘密,明辨是非; (2)严守准则,不做假账; (3)严格遵守纪律,不抄袭作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