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急救与护理

合集下载

急性心肌梗死的急诊抢救与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的急诊抢救与护理

罩 吸入氧气 , 吸氧对 心肌梗死 患者尤为重要 , 早期 足量 吸氧能
改善心肌缺血缺氧状态 , 提高血氧饱和度 , 减轻心脏负担 , 控制
心肌梗死范 围扩大 , 缓解心绞痛 , 减少心律失常。 吸氧速度和流
死患者 4 5 例, 均在 急诊科经 过镇痛 , 吸氧 , 溶栓等抢救后 经监
护送人心内科病房 , 在救治过程 中没有病例发生意外 。所 以急 诊 的镇痛 , 吸氧 , 溶 栓等抢救是救 治急性心肌梗死 患者的关键
沟通 , 提高患者护理的主观配合 。 本研究显示 , 观察组不 良反应 发 生情况低 于对 照组 , 差异有 统计学意 义( P < O . 0 5 ) ; 观察组 临
急 性 心肌梗 死 的 急诊抢 救 与护 理
庄 巨花
( 朔州市朔城 区人 民医院 , 山西 朔州 0 3 6 0 0 2 )
速或者立 即停药 , 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 , 及 时通知医师 , 配合 医师采取相应抢救措施并进行处理。 最后护士在护理过程中要 注重患者心理上的护理 ,讲解药物输注过 程中可能 出现 的不
适, 消除患者 紧张 、 焦虑和恐惧 等不 良心理状态 , 加强 和患者 的
[ 3 ] 彭桂芝 , 谭强 . l f , J L 静脉滴注双黄连不 良反应的观察与护理 [ J ] . 中国
量根据病情 而定 ,一般用鼻 导管持续 高流量 吸氧 3 d 一 5 d , 流
量为 4 ~ 6 I J m i n , 以后可 间歇 吸氧 , 流量为 1  ̄ 2 Umi n , 保持吸氧 管通畅 , 观察 吸氧效 果 , 纠 正肺 淤血和肺通气 和血流 比例失调
因素 , 而积极有效护理 为其提供保障 , 现在对作如下总结。

急性心肌梗死的急救和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的急救和护理

酸甘油 ) 、再灌 注心肌 ( 入治疗 、溶栓 治疗 ) 介 、纠正 心律 失常 、控制休克和心衰等综合性治疗措施 。
2 结 果
导致冠脉灌 注减 少 ,诱发休 克 。根据病 情每 l 5—3 i 0 mn测 量并记 录血 压 1次。监测 每小时 尿量 ,准确记 录 。并 根 据
血压 、尿量监测结果 ,采用静脉输 液泵 动态调整输液速度 。 32 3 心力衰竭 .. 立 即报告 医生 ,协助患 者取半 坐卧位 或
3 3 用药 护 理 .
监护 ,测量血压 、心 率 、呼 吸 、血 氧饱 和度 ,观 察患 者精 神状态 、心前 区症状 、出汗 情况 等 ,评估 危 险程 度 ;抽血
测心肌酶谱 、D I — I聚体 、电解质 、血 常规 等 ,及 时送 检 ,
随 时追 踪 ,送 至 医 生 ;用 静 脉 留 置 针 快 速 建 立 两 条 有 效 的
给予 多功能除 颤心 电监 护仪
动态观察并记 录心率 、心 律 、脉搏 、呼 吸 、血 压 、血 氧饱
平均年龄 ( 74 4 . 5±1. 8 05 )岁。前壁心肌梗 死 4 0例 ,前间 壁心肌梗死 2 例 ,前 壁合并下 壁 2 8 2例 ,下壁 心肌梗 死 1 0
例 ,高侧壁心肌梗死 9例 ,广泛 前壁心肌梗 死 5例 。其 中 , 经急救 中心 “ 2 ”院前 抢救 的 6 10 O例 ,家属 直接 送患 者人
患 者多进富含粗纤 维 的蔬 果 ,并 根据 排便 需要予 以缓 泻剂 应 用。排便 过 程 中护 士需 在床 旁 协助 并 严密 观 察其 面 色 、
性 。向患者及 家属解 释清楚所 用药物 的药名 、剂量 、作 用 、 危 险性及使用 注意事 项 等 ,以 防患者 或家属 不配 合 时擅 自

急性心肌梗死的抢救护理流程预案与流程

急性心肌梗死的抢救护理流程预案与流程

急性心肌梗死的抢救护理流程预案与流程
【应急预案】
1.绝对卧床休息,保持病房安静,备好急救药物和器材。

2.给氧及监测:持续低流量给氧;行心电监护,持续监测心率、心律、血压和血氧饱和度。

3.急查心电图及心肌坏死标记物。

4.迅速建立静脉通道,根据医嘱合理用药。

5.镇静、止痛:对持续性、剧烈胸痛的病人,可根据医嘱肌内注射杜冷丁或静脉注射吗啡针。

6.再灌注治疗的护理
(1)若为溶栓治疗,及时准确执行溶栓治疗给药方案,用药前后注意观察出血倾向。

(2)若为介入手术治疗,按医嘱充分落实术前准备,如碘过敏试验、静脉留置针穿刺、口服抗血小板聚集药物等。

(3)再灌注治疗后的观察:严密观察再通指标,定期复查心电图及心肌坏死标记物,观察其动态变化。

7.严密观察病人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早期发现心律失常、心功能不全、休克,防止病情恶化。

发生心脏骤停时,按心肺复苏处理。

8.做好心理护理,健康宣教及家属的安抚工作。

9.做好抢救后物品的清理、消毒、补充,急救药品及设备还原成备用状态。

【流程】。

急性心梗患者院前急救的护理

急性心梗患者院前急救的护理

急性心梗患者院前急救的护理急性心梗是指当冠状动脉或其分支因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血小板集聚、痉挛等原因引起急性心肌缺血,导致心肌细胞坏死坏死时,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

急性心梗发生时,需要在最短时间内进行院前急救,才能获得最好的治疗效果。

护士需了解急性心梗患者的特殊情况和具体的护理措施,在院前急救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临床表现急性心梗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常见症状包括:1.剧烈胸痛:心梗病人的胸痛很强烈,会感觉有一块重物压在胸口。

2.呼吸困难:患者会感到呼吸困难,呼吸急促,甚至有窒息感。

3.出汗和情绪激动:在疼痛发作时,患者浑身出汗,有时情绪激动。

4.嘔吐或恶心:心梗患者还可能出现嘔吐、恶心等消化系统症状。

二、急救护理1.及时呼救:一旦怀疑病人患有心梗,需第一时间呼救拨打急救电话,通知医院相关部门。

2.保持患者活动:对于意识清醒、自主呼吸、无大出血、血压正常的患者,有意识下令患者进行“微笑节气”、手脚摆动,让患者坐起或半坐的姿势,有助于维持血流循环,帮助患者舒缓情绪。

3.氧疗:有条件时可以给予氧疗,以维持患者的氧供需要,减少心肌缺氧。

但注意患者有哮喘史或肺功能异常时,应调整氧疗量和速度,避免过度通气。

4.静脉通路:建立动脉导管或静脉导管,使患者迅速补充药物和液体,特别是给予鹰嘴豆素和肝素等抗血小板药物、抗凝药物等。

5.疼痛缓解:可给予硝酸甘油等缓解剂和阿片类镇痛药,以减缓或消除患者的疼痛。

6.心电监护和定时测血压:对患者进行心电监护,能够及时发现心律失常和心肌缺血情况;定时测量血压,有助于对病情的及时掌握和评估。

7.情绪安抚:心理因素对于心梗病人是很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在护理过程中,应该及时安抚病人的情绪并提供思想支持。

三、注意事项1.在急救过程中,精心护理,保障病人的舒适和生命安全;2.应无条件执行医学命令和医嘱;3.心梗病人需要注意休息和心态调节,避免紧张情绪和剧烈运动;4.护理结束后,给予病情告知和案例讲解,帮助患者理解和掌握相关的护理知识。

急性心肌梗死的急救流程及护理PPT课件

急性心肌梗死的急救流程及护理PPT课件
• 将患者安排在抢救室; • 抢救室护士: • 给予鼻导管吸氧3L/min; • 予心电血压检测; • 立即建立静脉通道,同时抽取血化验,遵医嘱予药物治
疗。 • 备好除颤器,备好急救车。
大家好
12
AMI的急救与护理
• 急救治疗原则 • 1、吸氧、镇痛、心电监测 • 2、及时发现和处理致命性心律失常 • 3、维持血液动力学稳定 • 4、尽早开始冠状动脉再灌注治疗 • 5、抗血小板药物、抗凝药物治疗 • 6、抗心肌缺血治疗
10
心梗三项化验指标
• 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 • 【正常参考值】:0-24nmol/L • 血清(浆)肌红蛋白(MYOG) • 【正常参考值】::50nmol/L • 肌钙蛋白(TNI) • 【正常参考值】:0-0.02nmol/L • (试剂不一样正常参考值范围不一样)
大家好
11
我们该怎么做
室性心律失常可能性大,注意利尿、维持水电酸碱平衡; • 定位在右冠:发生右心衰可能性大,须补液维持前负荷,
慎重利尿,且警惕缓慢性心律失常(病态窦房结综合症、 高度房室传导阻滞)发生。
大家好
8
临床症状评估
判断患者是否发生AMI,主要依靠三个方面: • 临床表现 • 心电图特征性改变
血清心肌酶显著增高
• 4.肝素剂量调整:6小时查一次APTT,若APTT不符合标准 按下表调整:
大家好
17
肝素静脉维持48小时后停用。复查血凝后,应用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 5天。监测患者血常规及血凝等,均无肝素相关性血小板减低症发生。 注意事项:
• 1.普佑克加入生理盐水后轻轻翻倒1-2次,不可剧烈摇荡,以免配 置的溶液产生泡沫、降低疗效。
大家好
1
急性心梗表现

急性心肌梗塞抢救与护理论文

急性心肌梗塞抢救与护理论文

急性心肌梗塞的抢救与护理【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塞的抢救与护理。

方法对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塞患者进行抢救护理、心理护理、临床观察、药物护理、饮食护理、生活护理及出院指导。

结果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经积极合理的治疗,患者及家属对治疗效果及预后均较满意。

结论医护人员对于急性心肌梗塞除及时正确的诊断治疗外,还要仔细观察病情和认真做好护理工作也是十分重要的。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塞;急救;护理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6546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3258-01急性心肌梗塞(ami)是心肌缺血性坏死。

为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导致心肌坏死。

临床表现为持久性的胸骨后剧烈疼痛、发热、白细胞计数和血清心肌酶增高以及心电图进行性改变;可发生心律失常、休克或心力衰竭。

ami是一种严重威胁着个体生命的急重症。

急性心肌梗塞发病突然,是心脏猝死的主要原因。

医护人员对于急性心肌梗塞除及时正确的诊断治疗外,还要仔细观察病情和认真做好护理工作也是十分重要的,现将抢救急性心肌梗塞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抢救护理11 绝对卧床休息患者到急诊科确诊为急性心肌梗塞时,立即原地平卧休息,绝对禁止来回搬动病人,因为急性心肌梗塞早期很容易出现室性心律失常转为心室纤颤,心脏骤停而突然死亡。

所以要安静平卧使心脏肌负荷降低,心肌耗氧量也降低。

12 吸氧根据病情选用鼻塞或面罩给氧,提高血氧饱和度,减轻心肌缺氧,缩小梗塞范围,一般鼻塞法给氧浓度为33-55%,氧流量为3-6l/min。

13 心电监护死亡病例的半数是死于室颤或心脏停搏等,心律失常。

若发现室颤的先兆,应立即报告医生,静注利多卡因50mg配合医师迅速进行电除颤,一旦心脏停跳,立即心前叩击,胸外心脏按压。

14 做好急救药品和器械的准备急诊患者一旦确诊为急性心肌梗塞,医护人员要争分夺秒,备好急救药品和器材,如止痛药,升压药,强心药,溶栓药物等,利尿药和抗心律失常药品及氧气,血压计,气管导管,吸痰器,呼吸机,心电监护除颤起搏器的备用。

急性心梗的急救护理

急性心梗的急救护理

急性心梗的急救护理急性心梗是一种严重的心血管疾病,发生时心肌供血不足,导致心肌缺血甚至坏死。

及时的急救护理对于患者的生命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急性心梗的急救护理标准,包括病情评估、紧急措施和转运过程。

一、病情评估1. 观察病情:注意患者的意识状态、呼吸、脉搏、血压、皮肤颜色等指标,以判断病情的严重程度。

2. 询问症状:向患者询问是否出现胸痛、胸闷、呼吸困难、恶心、呕吐等症状,并了解症状的发生时间和持续时间。

二、紧急措施1. 呼叫急救车:立即拨打当地急救电话,告知病情并请求紧急救援。

2. 让患者保持安静:安抚患者情绪,让其保持平静,避免剧烈活动和激动情绪。

3. 给予氧气:为患者提供纯氧气吸入,可缓解缺氧症状,提高心肌供氧。

4. 心电监测:对患者进行心电图监测,以了解心脏的电生理情况,判断是否存在心电图改变。

5. 给予阿司匹林:让患者咀嚼一片阿司匹林,以抑制血小板聚集,减少血栓形成。

6. 静脉通路建立:尽快建立静脉通路,以备急救药物的输注。

三、转运过程1. 保持监测:在转运过程中,持续监测患者的心电图、血压、脉搏和呼吸等生命体征。

2. 给予硝酸甘油:根据患者的血压情况,可以给予硝酸甘油舌下含服或静脉滴注,以扩张冠状动脉,改善心肌供血。

3. 心肌梗死导管介入治疗:如果条件允许,可将患者转运至有介入治疗条件的医院进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4. 紧急心肺复苏:如果患者发生心脏骤停,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包括按压胸骨和进行人工呼吸等操作。

5. 安抚患者家属:在转运过程中,要及时与患者家属沟通,安抚他们的情绪,提供必要的支持。

急性心梗的急救护理过程中,需要专业的医护人员进行操作,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

在急救过程中,要始终保持冷静,严格按照标准操作,以提高抢救成功率。

同时,也要加强对公众的心肺复苏和急救知识的普及,提高大众的急救意识,以便在紧急情况下能够及时采取正确的急救措施。

心梗休克急救护理措施

心梗休克急救护理措施

心梗休克急救护理措施心梗(即心肌梗死)和休克(即循环性休克)是两种常见的心脏病症状。

如果患者出现这两种症状,需要立即进行急救护理,以便尽快恢复患者身体健康。

以下是心梗和休克急救护理措施。

心梗急救护理措施第一步:紧急呼叫急救人员心梗时,时间就是生命。

如果有任何心脏病症状,立即拨打急救电话。

尽管看起来很多人经常忽略最初的征兆,但及早的急救将会大大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第二步:卧床休息在等待急救人员到达的时候,患者需要在床上平躺,并放松身体。

这有助于减轻心脏负担,并减少心悸、气喘等症状。

第三步:口服阿司匹林如果患者无对于阿司匹林过敏或其他疾病禁忌症状的话,可以通过口服阿司匹林来减轻心绞痛的症状。

阿司匹林能够使血液变稀,从而使血栓变得更加容易破裂。

第四步:穿着松紧适当的衣物穿着宽松的衣服可以帮助呼吸和减少心脏负担,避免因紧身衣服压迫导致心肺加重症状加重。

休克急救护理措施第一步:立即拨打急救电话休克是一种非常危险的生命状态,患者需要立即采取紧急措施。

寻求专业急救人员的援助,以获得适当的支持和治疗。

第二步:令患者平躺向后仰平躺患者身体,头朝下,双手放在体侧,尽可能地放松身体。

这有助于防止血压进一步下降。

第三步:松开患者的牙套或眼镜等需要尽快松开患者的紧身物品,如鞋子、裤子、领带、牙套或眼镜等。

保持呼吸通畅,让患者呼吸更顺畅。

第四步:维持患者的血液循环通过为患者提供氧气、给予液体补给,以及提供心血管系统支持,以保持患者的血液循环,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总之,心梗和休克是非常严重的心脏症状,需要立即采取行动。

通过紧急呼叫急救,并保持病人的体位、给予适当的药物治疗,我们可以帮助患者尽早恢复健康,远离疾病的威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急救与护理
急性心机梗死具有意外性、积累性,是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的一种重大疾病[1],往往由于长时间同时又比较严重的心机缺血而造成心肌某些部位急速坏死。

一般的表现是伴随胸闷胸痛、体内循环功能不畅,心电图反映出的心肌损坏、缺血等明显症状。

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和人们生活习惯的改变,心血管疾病已成为了21世纪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头号杀手”;而急性心肌梗死是冠心病中危险性最大,夺取人生命最多的一种疾病[2]。

那么,面对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我们该如何急救和护理呢?
1 急救
通过早期诊断、急诊血运重建、早期气管插管辅助通气、联合使用主动脉球囊反搏进行循环支持等技术成功挽救了患者生命[3]。

2 护理措施
2.1 一般护理
2.1.1 对于此类患者,因病情特殊、危害性大,因此保证及时救治和病情跟踪是十分必要的。

同时应该给患者提供较为安静的环境,不能将病人安排在吵闹、拥挤的地方,容易引起患者心情烦躁,心率波动较大。

最好保证他们可以卧床疗养,在护理治疗期间杜绝探视,对于行动不便者应有专业护理人员负责患者的饮食起居,对于情况特别严重者,护理人员应承担一切患者起身、大小便等活动。

同时,缓解心肌梗死患者的焦虑情绪,使患者放松心情,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工作[4]。

2.1.2 保护大便通畅
大便用力可引起病情突变而出现并发症,甚至可导致心脏破裂,除劝告患者不宜屏气用力外,还应该多食用杂粮、水果以及易消化等食品,促进肠胃排泄,一定切忌辛辣食物,保证治疗期间排便通顺,每天饮用适量蜂蜜具有良好的效果。

2.1.3 保证充足的睡眠
保证每日睡眠 6~8h,对于急性期的患者,应保持室内安静,护士动作要轻柔,语言温和,避免患者情绪激动,晚餐不宜过饱,必要时遵医嘱服用镇静、安神药。

2.2 心理护理
2.2.1 患者一般情况下,对于疾病并不了解,容易产生焦躁不安、自暴自弃等行为,甚至具有恐惧、轻生等心理。

老年患者的身体各项技能都开始退化,在病情种类方面也表现出多样性[5]。

因此,护士应加强与该患者的沟通,在积极治愈患者的同时让他们心胸开阔,减少焦急抑郁心理,对自己的病情有所认识,并通过初步疗效为他们建立起信心。

2.2.2 患者角色的调整
健康人与患者有着角色的差别,因此在健康与疾病的相互转化时,存在着角色的转化。

这就要求护士要帮助患者适应患者的角色,在病情发展过程中要注意角色行为异常,在患者康复的时候,帮助患者角色向健康方面转换[6]。

2.2.3 心理应激的缓解
在清醒状态下,帮助患者学会自制、自慰和自我解脱,充分发挥家庭的力量,让家庭共同参与,让亲属、朋友、病友等共同关心、帮助患者,对患者家属进行健康教育指导,保持良好的心态,以免不良心态影响患者,帮助患者度过危险期。

2.3 饮食护理
对于此类严重疾病患者的饮食应当特别注意,除了护理治疗、心理辅导之外,在饮食方面要给与足够的重视,本着清淡易吸收消化的原则进行。

绝对忌讳烟酒、辛辣等食品以及肥肉肝脏等。

应食用瘦
肉、鸡鸭、鱼肉、豆制品,多食新藓蔬菜、瓜果等富含纤维素的食物。

3 总结
让患者了解心肌梗死是可以控制的,只要注意调养,遵循医护人员的指导可以避免再次梗死。

按医嘱坚持服药,定期复查。

合理安排工作与生活,保持充分的睡眠、适量运动,避免劳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