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海西家园》教案
海西家园全册教案六年级上册

绿色海西美丽的蝴蝶皇后教学目标1、了解福建武夷山的蝴蝶——金斑喙凤蝶。
2、对福建武夷山的自然保护区有所了解。
3、感受家乡的丰富的自然资源,激发热爱生活的情感。
课前准备:搜集武夷山的资料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提起话题,导入情境。
1、交流家乡风景,学生说说对身边这些风景的了解。
2、在生活中,同学们有的已经到过不少地方旅游,能不能说出一些印象深刻的地方呢?3、咱们福建地理位置独特,有山有海,独特的山海生态环境,使得家乡的风景也别具一格,特别是被称为“昆虫的世界”的武夷山,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分享游览武夷山的美景。
二、阅读资料,感受武夷山。
1、阅读书本资料“美丽的蝴蝶皇后”。
2、自古以来,中国就是一个旅游大国,今天我们班级要进行一个“旅游论坛”,来谈谈以下话题:(1)、在文本中,什么给你的印象最深。
(反馈书本学习的内容)(2)对于“美丽的蝴蝶皇后”你有什么看法,想法。
(梦幻中的蝴蝶,世界动物活化石等)(3)人们花费很多的时间精力去寻找这种蝴蝶,你对这样做的看法能发表一些见解吗?(了解家乡的文化,感悟家乡人民的智慧,知道发稀有动物也是人类智慧和劳动的结晶。
)三、了解昆虫,分享体验。
1、阅读书本中的“相关链接”。
2、分享交流课后题“说一说”:武夷山有哪些神奇的动物:3、你的家乡也有许多的山很出名,分享一下你拍到或搜集到的图片资料向同学们介绍介绍。
四、总结课题,课后延伸。
1、学习了今天的内容,你知道了什么?2、调查家乡有哪些野生动物,了解哪些属于国家级保护动物,我们应该怎样保护他们?珍稀植物活化石教学目标:1、说出我国珍稀植物的种类和分布及多样性的原因;2、分析我国珍稀植物濒危的原因;3、阐明我国珍稀植物保护法的重要意义。
4、关注我国珍稀濒危植物的现状;确立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意识;课前准备:搜集“植物活化石”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
福建省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土壤肥沃,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蕴藏着4000多种高等野生植物资源,其中被列入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植物就有60多种。
六年级上册海西家园教案

六年级上册海西家园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海西家园的自然环境、地理位置、历史文化等特点。
(2)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分析资料的能力。
(3)提高学生运用地图、图表等工具解决问题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调查、访问、查阅资料等方法,了解海西家园的基本情况。
(2)运用观察、比较、分析等方法,探讨海西家园的自然环境、地理位置、历史文化等特点。
(3)利用地图、图表等工具,展示海西家园的风貌,提高学生运用地图、图表等工具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保护环境的情感。
(2)培养学生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的精神。
二、教学内容第一课时:海西家园概述1. 导入:介绍海西家园的地理位置、范围。
2. 学习海西家园的自然环境、气候特点。
3. 了解海西家园的历史文化、民俗风情。
第二课时:海西家园的自然景观1. 学习海西家园的主要山脉、河流、湖泊等自然景观。
2. 分析海西家园自然景观的形成原因及其特点。
第三课时:海西家园的农业生产1. 了解海西家园的农业生产条件。
2. 学习海西家园的主要农作物、农业技术。
3. 探讨海西家园农业生产的发展趋势。
第四课时:海西家园的工业发展1. 了解海西家园的工业现状、产业结构。
2. 学习海西家园的主要工业部门及其特点。
3. 分析海西家园工业发展的优势与不足。
第五课时:海西家园的城市建设1. 学习海西家园的城市布局、主要城市。
2. 了解海西家园的城市建设成就及规划。
3. 讨论海西家园城市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三、教学资源1. 地图、图表、图片等教学资料。
2. 调查、访问、查阅资料等实践活动。
3. 多媒体课件、网络资源。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海西家园的自然环境、地理位置、历史文化等特点的掌握程度。
2. 学生收集、整理、分析资料的能力。
3. 学生运用地图、图表等工具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建议1. 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通过调查、访问、查阅资料等实践活动,了解海西家园的基本情况。
六年级海西家园教案

六年级海西家园教案教案标题:六年级海西家园教案教案目标:1. 理解并运用英语单词和短语,包括家庭成员、家居环境等;2. 能够描述自己的家庭成员和家居环境;3. 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提高他们的听说能力;4.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教学重点:1. 学习家庭成员的英文表达;2. 学习描述家居环境的英文表达;3. 听力和口语训练。
教学难点:1. 运用所学知识描述自己的家庭成员和家居环境;2. 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听力和口语训练。
教学准备:1. 多媒体设备;2. 学生教材和练习册;3. 家庭成员和家居环境的图片或实物。
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5分钟)- 使用多媒体设备展示一些家庭成员的图片,并询问学生他们认识的家庭成员的英文表达。
- 引导学生回忆并复习之前学过的家庭成员的单词。
Step 2: 学习家庭成员的英文表达(10分钟)- 使用多媒体设备展示家庭成员的图片,并教授相关的英文表达,如father, mother, brother, sister, etc.- 跟读和模仿练习,确保学生正确掌握这些单词的发音和拼写。
Step 3: 学习描述家居环境的英文表达(15分钟)- 使用多媒体设备展示家居环境的图片,并教授相关的英文表达,如living room, bedroom, kitchen, bathroom, etc.- 跟读和模仿练习,确保学生正确掌握这些单词的发音和拼写。
Step 4: 描述自己的家庭成员和家居环境(15分钟)- 学生分组,每组派出一名代表描述自己的家庭成员和家居环境,其他组员进行评价和提问。
- 鼓励学生使用所学的单词和短语进行描述,并给予积极的反馈和指导。
Step 5: 听力和口语训练(15分钟)- 使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一段关于家庭成员和家居环境的对话或短文,要求学生听并回答相关问题。
- 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仿对话中的情景,练习口语表达和听力理解能力。
Step 6: 小结和延伸(5分钟)- 总结所学内容,并强调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应用英语的重要性。
六年级上册海西家园教案

六年级上册海西家园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海西家园的自然环境、地理特点、历史文化等。
(2)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关注家乡发展的情感。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调查、访问、收集资料等方法,了解海西家园的特点。
(2)运用观察、分析、比较等方法,研究海西家园的发展变化。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关注家乡、热爱家乡的情感,增强对家乡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教学内容:第一课时:海西家园的自然环境1. 导入:引导学生关注家乡的自然环境,了解海西家园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等。
2. 教学活动:(1)介绍海西家园的自然环境特点。
(2)分析海西家园自然环境对生活、经济发展的影响。
3. 实践与拓展:让学生收集有关海西家园自然环境的资料,进行交流分享。
第二课时:海西家园的地理特点1. 导入:引导学生了解海西家园的地理特点,如地形、地貌、水系等。
2. 教学活动:(1)介绍海西家园的地理特点。
(2)分析海西家园地理特点对生活、经济发展的影响。
第三课时:海西家园的历史文化1. 导入:引导学生了解海西家园的历史文化底蕴,如历史人物、文化遗产等。
2. 教学活动:(1)介绍海西家园的历史文化特点。
(2)分析海西家园历史文化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3. 实践与拓展:让学生收集有关海西家园历史文化的资料,进行交流分享。
第四课时:海西家园的经济发展1. 导入:引导学生关注海西家园的经济发展状况,如产业结构、重点项目等。
2. 教学活动:(1)介绍海西家园的经济发展特点。
(2)分析海西家园经济发展对居民生活、区域合作的影响。
3. 实践与拓展:让学生调查海西家园的产业发展情况,了解重点项目的建设情况。
第五课时:海西家园的社会事业1. 导入:引导学生关注海西家园的社会事业建设,如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
2. 教学活动:(1)介绍海西家园的社会事业特点。
(2)分析海西家园社会事业对居民生活质量的提升作用。
3. 实践与拓展:让学生了解海西家园社会事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提出改进建议。
六年级上册海西家园教学计划

六年级上册《海西家园》教学计划一、学生基本情况:六年级大部分学生通过海西家园的学习,已得到很多知识,了解了我们家乡的天空和大地、山水和草木、风景和人物,都是我们成长的伙伴。
而先辈们对待生活的态度,建设家园的热情,深深地感染着我们,成为我们的精神营养。
让学生感受他们坚定地信念,体验他们美妙的情怀,学习他们的卓越的品质,了解福建,爱我“海西”,继续建设我们美丽的家园。
学生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和较高的学习积极性,大部分同学上课都争着发言,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体验等因素用于学习。
二、教学措施1、依据课程标准,把握学习目标。
在准确把握各个内容模块的要求基础上,制定适合本校、本班学生实际的学习目标。
绝大部分学习内容都是作为实施课程标准的“话题”或“引子”,不必将其作为识记的“知识”,更不必要求“掌握”,要把课程内容的学习视作达成课程目标的过程。
2、运用多种手段,突出学习效果。
活动中要成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了解学生的已有知识与经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地方课程的内容看似多而杂,要求较高,但许多内容都是学生日常生活中所触及的,或是通过其他信息渠道已有所了解的。
因此,不能认为学生基础是“白纸一张”,而是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体验等因素服务于活动。
要根据学习内容的特点,将找资料、实地调查、参观访问、出板报、组织辩论赛、课本剧表演、实地体验等活动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的始终,以强化教学效果。
3、挖掘课程资源,拓展教育功能。
充分利用对地方课程事实具有支持性的人力、物力资源,如师资、活动场所、自然环境、社区文化生活设施、各种公益活动、网络资源等,根据学校的地域文化特点和学生实际对地方课程的内容进行增删,发挥教师的专业特长,突出地方特色。
六年级上册《海西家园》教案

六年级上册《海西家园》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海西家园的基本情况,提高学生对海西家园的认识。
2.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海西家园的自然环境、人文景观、经济发展等方面的特点。
3.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保护环境的意识,增强学生的地域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第一课时:海西家园概述1. 让学生了解海西家园的地理位置、面积、人口等基本信息。
2. 介绍海西家园的行政区划,让学生熟悉家乡的各个乡镇。
第二课时:海西家园的自然环境1. 让学生了解海西家园的气候特点,包括温度、湿度、降水等。
2. 介绍海西家园的地理特点,如地形、地貌、植被等。
第三课时:海西家园的人文景观1. 让学生了解海西家园的历史文化,包括传统节日、民间习俗等。
2. 介绍海西家园的旅游景点,让学生熟悉家乡的著名景点。
第四课时:海西家园的经济发展1. 让学生了解海西家园的主要产业,如农业、工业、旅游业等。
2. 介绍海西家园的经济发展状况,让学生了解家乡的发展趋势。
第五课时:保护环境,热爱家乡1. 让学生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认识到保护环境就是保护家乡。
2. 引导学生树立环保意识,从自己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为家乡的美丽贡献自己的力量。
三、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教学,展示海西家园的图片、视频等资料,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2. 采用小组讨论、探究式学习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3. 进行实地考察,让学生亲身感受海西家园的自然环境、人文景观等,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能熟练掌握海西家园的基本情况,对海西家园有一定的认识。
2. 学生能了解海西家园的自然环境、人文景观、经济发展等方面的特点,具备一定的地域文化素养。
3. 学生能够树立环保意识,热爱家乡,为家乡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五、教学资源1. 海西家园的相关资料,包括图片、视频、文字等。
2. 实地考察所需器材,如地图、调查表等。
3. 环保宣传资料,如海报、宣传册等。
六年级上册《海西家园》教案

六年级上册《海西家园》教案第一章:了解海西家园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海西家园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和生态环境。
2.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教学重点:海西家园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和生态环境。
教学难点:如何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出示海西家园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发表自己的看法。
2. 讲解:教师简要介绍海西家园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和生态环境,让学生了解家乡的基本情况。
3. 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如何热爱家乡,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
4. 总结:教师总结学生讨论的结果,强调热爱家乡的重要性。
第二章:探索海西家园的自然资源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海西家园的自然资源,如土地、水资源、植被等。
2. 培养学生珍惜和保护自然资源的意识。
教学重点:海西家园的自然资源。
教学难点:如何培养学生珍惜和保护自然资源的意识。
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出示海西家园的自然资源图片,引导学生关注。
2. 讲解:教师详细介绍海西家园的自然资源,如土地、水资源、植被等,让学生了解家乡的自然资源状况。
3. 小组活动:学生分组讨论如何珍惜和保护家乡的自然资源,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
4. 总结:教师总结学生讨论的结果,强调珍惜和保护自然资源的重要性。
第三章:感受海西家园的风土人情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海西家园的风土人情,如民俗、传统节日等。
2. 培养学生传承和弘扬家乡文化的意识。
教学重点:海西家园的风土人情。
教学难点:如何培养学生传承和弘扬家乡文化的意识。
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出示海西家园的风土人情图片,引导学生关注。
2. 讲解:教师详细介绍海西家园的风土人情,如民俗、传统节日等,让学生了解家乡的文化特点。
3. 小组活动:学生分组讨论如何传承和弘扬家乡文化,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
4. 总结:教师总结学生讨论的结果,强调传承和弘扬家乡文化的重要性。
第四章:探索海西家园的发展变化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海西家园的发展变化,如经济、社会、科技等方面。
海西家园教案

海西家园教案
一、导入
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海西家园的美丽景色,引起学生的兴趣。
提问:你们知道海西家园在哪里吗?它有什么特点?
二、知识讲解
介绍海西家园的地理位置和特点,包括它的自然环境、历史文化和经济发展等方面。
让学生了解海西家园的生态环境和保护措施,强调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通过展示海西家园的特色产业和旅游资源,让学生了解海西家园的经济发展方向和优势。
三、实践活动
分组进行实践活动,让学生扮演导游或游客等角色,介绍海西家园的旅游景点和特色美食等。
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或参观,了解海西家园的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和实际情况。
开展环保主题的手工制作或绘画比赛等活动,强化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实践能力。
四、课堂小结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实践活动成果。
强调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鼓励学生为海西家园的发展做出贡献。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继续了解海西家园的相关知识和实践活动成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年级上册《海西家园》教案(总13页)本页仅作为文档页封面,使用时可以删除This document is for reference only-rar21year.March人教版新课标六年级第十一册《海西家园》教案珍稀植物活化石教学目标:1、说出我国珍稀植物的种类和分布及多样性的原因;2、分析我国珍稀植物濒危的原因;3、阐明我国珍稀植物保护法的重要意义。
4、关注我国珍稀濒危植物的现状;确立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意识;课前准备:搜集“植物活化石”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
福建省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土壤肥沃,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蕴藏着4000多种高等野生植物资源,其中被列入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植物就有60多种。
设问:同学们知道有哪些值得我们骄傲的珍稀植物吗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来认识和了解我国的珍稀植物。
二、阅读资料,感受珍稀植物。
1、阅读书本资料“珍稀植物活化石”。
2、文中介绍了挱椤、银杏、南方红豆杉这三种植物活化石,你认识哪一种你能向大家介绍一下吗3、南方红豆杉,还有着美丽的传说呢。
指名介绍《南方红豆杉》。
4、大家有何感想?三、了解植物,分享体验。
1、阅读书本中的“相关链接”,了解南方。
2、你的家乡有哪些有名的植物?请写出它们的名称。
四、总结课题,课后延伸。
1、学习了今天的内容,你知道了什么2、回家后可以向亲戚朋友们介绍你所了解的植物活化石,让更多的人了解珍稀植物。
华南虎踪梅花山教学目标:1、了解梅花山自然保护区。
2、分析我国珍稀动物华南虎濒危的原因;3、阐明我国珍稀动物保护法的重要意义。
4、关注我国珍稀濒危动物的现状;确立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意识课前准备:搜集“华南虎”的资料。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
梅花山虎园觅虎踪:由于独特的地理位置与生态环境,世界A级国家重点自然保护区梅花山被中外!专家认定为"华南虎最理想的栖息地"。
1992年,世界野生动物基金会加里·科勒博士夫妇从美国来到梅花山安营扎寨,研究、寻觅华南虎。
他们在梅花山两年的时间里,发现了多处华南虎的踪迹,如树挂、地挂、粪便、毛发等,但遗憾的是未见华南虎的真容。
二、阅读资料,感受珍稀动物。
1、阅读书本资料“华南虎踪梅花山”。
2、文中介绍了梅花山自然保护区,你能向大家介绍一下吗3、对于濒临灭绝的华南虎,大家有何感想三、了解华南虎,分享体验。
1、阅读书本中的“相关链接”,了解中国虎文化。
2、你的家乡有哪些有名的动物?请写出它们的名称。
四、总结课题,课后延伸。
1、学习了今天的内容,你知道了什么2、回家后可以向亲戚朋友们介绍你所了解的梅花山自然保护区和华南虎,让更多的人了解珍稀动物。
基因宝库万木林教学目标:1、了解万木林自然保护区。
2、分析万木林形成的原因;3、阐明我国森林保护法的重要意义。
4、关注我国森林资源的现状;确立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意识。
课前准备:搜集“万木林”的资料。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
万木林自然保护区1973年建立,1980年成为省级自然保护区。
保护区位于福建省北部顺昌、建阳、建瓯三县交界处,地处闽江支流高阳溪上游。
保护区从元末1354年营造,1425年封禁,至今已有500年的历史。
原为当地杨家卿营造的一片以杉林为主的人工林,约367公顷。
后来明朝有位皇帝赞赏他的这种精神,把这片林称为“万木林”。
从此,万木林名扬于世。
由于长期封禁保护和自然演替发展,已成为组成复杂、林龄不一、郁闭度高、林相整齐的常绿阔野林。
二、阅读资料,感受万木林。
1、阅读书本资料“基因宝库万木林”。
2、文中介绍了基因宝库万木林,你能向大家介绍一下吗3、对于万木林的由来的美丽传说,大家有何感想4、阅读加油站《魂系万木林》三、了解万木林,分享体验。
1、阅读书本中的“相关链接”,了解茫荡山。
2、你的家乡有哪些有名的自然保护区?请写出它们的名称。
3、书本试一试,为树木标上有趣的名称四、总结课题,课后延伸。
1、学习了今天的内容,你知道了什么2、回家后可以向亲戚朋友们介绍你所了解的万木林自然保护区,让更多的人了解珍稀植物。
绿岛丰碑谷文昌教学目标:1 了解谷文昌的先进事迹2、了解谷文昌对东山的环境改造所做的贡献。
3、学习谷文昌关心百姓、无私奉献的精神。
课前准备:搜集“谷文昌”的资料。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
在福建省东山县,到处传颂着老书记谷文昌的动人事迹。
他虽然去世22年了,但他的名字一直铭刻在人民心中,他和全县人民共同创造的业绩,至今在东山大地上闪耀着熠熠光辉。
二、阅读资料,了解的谷文昌先进事迹1、阅读书本资料“谷文昌和东山岛”。
2、文中介绍了东山岛旧貌,你能向大家介绍一下吗千百年来,东山人民被风、沙、旱、涝压得抬不起头、喘不过气昔日东山,风沙肆虐,旱涝为害,一片荒凉。
有田无法种,种了不收成。
许多人扶老携幼,拿着空篮破碗外出讨饭,乘船过海到大陆上割草砍柴。
东山还是一个易涝的地方,特别是遇到海潮,“一次水淹,三年绝收”。
谷文昌请水利部门统一规划,建水库、修水渠,挖沟排洪,筑堤建闸防海潮,使抗旱、排涝、防潮三全齐美。
3、现在的东山岛是什么样子的4、阅读加油站《“精神丰碑”谷文昌》三、了解木麻黄,分享体验。
1、阅读书本中的“相关链接”,了解木麻盆景。
2、为什么谷文昌会被称为“绿色丰碑”3、你从谷文昌身上学到了什么四、总结课题,课后延伸。
1、学习了今天的内容,你知道了什么2、回家后可以向亲戚朋友们介绍你所了解的东山岛,让更多的人了解谷文昌的精神。
海岸护卫红树林教学目标:1、了解漳州江口国家级湿地自然保护区。
2、了解人们为什么要保护红树林及红树林对海洋生态环境的意义。
3、树立学生热爱自然、关注海洋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开发;课前准备:搜集“漳州江口国家级湿地自然保护区”和“红树林”的资料。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
红树林自然保护区位于云霄县东厦镇,漳江口南北两岸潮间宽2-3公里、长8-10公里的泥涂中,是由红树科木榄属的木榄树种,秋茄属的秋茄树种,紫金牛科桐花树属的桐花树种,马鞭草科海榄雌属的白骨壤树种和爵床科老鼠勒树种以及蝶形花科鱼藤属的三叶鱼藤,合计5科6属6种组成。
在这些红树林下,潮间带滩涂中,养息着弹涂鱼、蛏、青锯蟹、招潮蟹、泥蚶、泥螺、鳗鱼等多种珍稀海产品,树上栖息着多种鸭科、鹭科鸟类,如绿头鸭、斑面海番鸭、灰雁、豆雁、黑尾鸥、白鹭、苍鹭等,林下还滋生着多种藻类和浮游海生物,构成了独特优美的自然生态。
二、阅读资料,感受海岸护卫红树林的风景1、阅读书本资料“海岸护卫红树林”。
2、文中介绍了海岸“保护神”红树林,你能向大家介绍一下吗红树林是指生长在泥滩地、潮间带的常绿灌木和小乔木群落的树种,其特点具有呼吸根和支柱根,种子藏在树上的结果中,由果实萌芽成苗(又叫胎生苗),下落于泥涂中发育成新株而组成的群落之总称。
3、阅读加油站《漳江口红树林湿地》4、保护区内除了红树林还有那些动物和鸟类三、了解红树林湿地,分享体验。
1、阅读书本中的“相关链接”,了解漳江口红树林湿地。
2、人们为什么把红树林称为“保护神”3、我们能为保护红树林做一些什么事情四、总结课题,课后延伸。
1、学习了今天的内容,你知道了什么2、回家后可以向亲戚朋友们介绍你所了解的红树林,让更多的人了解海洋,保护海洋。
闽台古文明摇篮教学目标:1、了解闽台古文化摇篮昙石山遗址。
2、了解昙石山遗址的出土及意义;3、了解闽台古代民族渊源,从而更加热爱祖国文化。
课前准备:搜集“昙石山遗址”的资料。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
位于福建省闽侯县闽江北岸昙石村旁,为典型的海洋性贝丘遗址。
昙石山遗址自1954年发现以来经过8次考古发掘,发掘面积达2000平方米,几乎是由当时人们丢弃的蛤蜊壳、贝壳、螺壳堆积起来的,有的地方厚3米左右,所以又称“贝丘遗址”。
昙石山文化遗址目前仍有三分之二尚未挖掘,待全部建成后,其规模将超过半坡遗址、河姆渡遗址。
昙石山遗址博物馆位于福州城西24公里处的闽侯县甘蔗镇,距省会福州仅20公里,占地亩,是福建省第一座大型考古遗址博物苑,它将昙石山第八次考古遗址现场保护并直接展示给观众,真实生动地反映出原始社会晚期闽人先祖生产、生活和墓葬的状况。
博物馆内展出1954年以来昙石山遗址八次考古发掘的珍贵文物和图片资料,是福建省原始社会昙石山人劳动生息的缩影;黄土文化展览厅,展现奴隶社会先秦闽族精美的仿铜印纹陶器和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考古遗址厅,第八次发掘的30余座墓葬、陶窑和壕沟等考古遗迹和文物按原貌展出,让观众有亲临考古现场之感。
昙石山文化遗址有六样堪称“中华之最”的宝贝。
中华第一灯,在125号墓葬中,出土时,陶灯放在墓主人头顶,类似北京十三陵定陵中的“长明灯”,四五千年前的昙石山人使用如此精美的陶灯,堪称“中华第一灯”。
昙石山人颧骨,137号墓主人为25岁左右的年轻女性,其中左侧颧骨分为上下两部分,下方颧骨块被称为“日本人骨”,现在日本人大部分有这块颧骨。
可以证明,日本文化不仅受到中国文化的影响,连日本人种也有可能要追溯到昙石山人。
中国最早的上釉技术,在遗址殉狗坑旁的夯土祭祀台上,出土了一件原始瓷罐和四件原始瓷器。
这些原始瓷器距今3000多年,都施有青绿色釉,是中国最早的上釉技术。
提线陶簋,在131号夫妻合葬墓中出土了11件陶簋,其中一件陶簋口沿造型为全国罕见。
竖立坑中的殉葬男奴,在奴隶陪葬坑中,殉葬的男奴竖立坑中,粗壮的大腿骨和脚趾清晰可辨,显然是活埋时挣扎所致,反映了3000年前奴隶殉葬的残酷。
18件陶釜,陶釜相当于现代的砂锅。
在131号夫妇合葬墓底下,发现了大小陶釜18件,在这全国新石器时代墓葬中绝无仅有,以此追溯沿江靠海的福州人有爱喝汤的饮食文化。
二、阅读资料,感受昙石山遗址文化。
1、阅读书本资料“闽台古文明摇篮”。
2、文中介绍了昙石山,你能向大家介绍一下吗3、对于昙石山文化,大家有何感想?4、播放视频:昙石山文化遗址5、阅读加油站《福建古文明与台湾史前文明》三、了解闽台古陆桥,分享体验。
1、阅读书本中的“相关链接”,了解福建与台湾历史上的渊源。
2、完成连一连四、总结课题,课后延伸。
1、学习了今天的内容,你知道了什么2、回家后查阅相关资料,对比海峡两岸考古发现,想想闽台两地存在什么样的渊源关系。
闽台茶缘同根生教学目标:1、了解闽台茶缘是同根的。
2、了解闽台茶缘同根生的意义;3、了解闽台古代民族渊源,从而更加热爱祖国文化。
课前准备:搜集“闽台茶缘”的资料。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
福建安溪县是台胞重要的祖籍地,也是中国乌龙茶之乡、名茶铁观音的发源地,具有千年的产茶历史。
早在明万历年间(1573—1620年),福建安溪乡民就开始入垦台湾,选择有山有水,地形与安溪相似的地方拓荒种茶;清嘉庆三年(1798年),大量的安溪人移民台湾,并带去茶苗,也带去了安溪的茶俗;清咸丰五年(1855年),安溪人林凤池率先把乌龙茶引入台湾,种植在台湾冻顶山,相传这就是台湾名茶冻顶乌龙茶的起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