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工程材料名词解释--考试重点

合集下载

名词解释 土木工程材料 复习资料 合工大

名词解释  土木工程材料 复习资料 合工大

一、名词解释1.密度、表观密度、体积密度、堆积密度密度:材料在绝对密实状态下单位体积的质量。

表观密度:材料在包含内部闭口孔隙体积在内的单位体积的质量。

体积密度:材料在自然状态下单位体积的质量。

堆积密度:散粒状或粉状材料在堆积状态下单位体积的质量。

2.亲水性材料、憎水性材料亲水性材料:当润湿角θ≤90°时,水分子之间的内聚力小于水分子与材料分子之间的相互吸引力,此种材料称为亲水性材料。

憎水性材料:当润湿边θ<90°时,水分子之间的内聚力大于水分子与材料分子之间的相互吸引力,此种材料称为憎水性材料。

3.吸水率、含水率吸水率:当材料吸水饱和时,材料中所含水的质量与干燥状态下的质量比称为吸水率。

含水率:材料中所含水的质量与干燥状态下的质量之比,称为材料的含水率。

4.耐水性、软化系数耐水性:材料抵抗水破坏作用的性质称为耐水性,用软化系数表示。

软化系数:材料在吸水饱和状态下的抗压强度与材料在干燥状态下的抗压强度之比。

5.抗渗性:材料抵抗压力水渗透的性质称为抗渗透性,用用渗透系数或抗渗等级表示。

6.抗冻性:材料在水饱和状态下,经过多次冻融循环作用,能保持强度和外观完整性的能力。

7.强度等级、比强度强度等级:指按材料强度值的大小划分的若干等级。

比强度:按材料单位质量计算的强度,其值等于材料的强度值与其体积密度之比。

8.弹性、塑性弹性:材料在外力作用下产生变形,当外力取消后,变形能完全消失的性质塑性:材料在外力作用下产生变形,当取消外力后,仍保持变形后的形状,并不产生裂缝的性质。

9.脆性、韧性脆性:材料在外力作用下,当外力达到一定限度后,材料突然破坏,而破坏时无明显的塑性变形的性质。

韧性:材料在冲击、振动荷载作用下,能过吸收较大的能量,同时也能产生一定的变形而不被破坏的性质。

10.热容量、导热性热容量:指材料受热时蓄存热量或冷却时放出热量的性能,其大小等于比热容与质量的乘积。

导热性:反映材料传递热量的能力。

土木工程材料考试知识点

土木工程材料考试知识点

一、名词解释1 、表观密度:材料在自然状态下单位体积的质量。

2、堆积密度:散粒材料在堆积状态下单位体积的重量。

既包含了颗粒自然状态下的体积既又包含了颗粒之间的空隙体积。

3、密度:材料在绝对密实状态下单位体积的质量。

4、抗渗性:材料抵抗压力水渗透的性质称为抗渗透性,用渗透系数或抗渗等级表示。

5、抗冻性:材料在水饱和状态下,经过多次冻融循环作用,能保持强度和外观完整性的能力。

用抗冻等级表示。

3、孔隙率:指材料内部孔隙体积(Vp)占材料总体积(V o)的百分率4、空隙率:散粒材料颗粒间的空隙体积(Vs)占堆积体积的百分比。

6、吸水性:材料在水中能吸收水分的性质。

7、吸湿性:亲水材料在潮湿空气中吸收水分的性质。

8、耐水性:材料长期在饱和水作用下不被破坏,强度也无明显下降的性质。

材料的耐水性用软化系数表示。

10、软化系数:指材料在吸水饱和状态下的抗压强度和干燥状态下的抗压强度的比值。

11、弹性:材料在外力作用下产生变形,当外力取消后恢复到原始形状的性质。

弹性模量是衡量材料抵抗变形能力的一个指标。

12、塑性:材料在外力作用下产生变形,当取消外力后,有一部分变形不能恢复的性质。

13、脆性:材料在外力作用下,当外力达到一定限度后,材料突然破坏,而破坏时无明显的塑性变形的性质。

脆性材料的抗压强度远大于其抗拉强度。

14、韧性:材料在冲击、振动荷载作用下,能过吸收较大的能量,同时也能产生一定的变形而不被破坏的性质。

15、硬度:材料表面抵抗硬物压入或刻画的能力。

测定硬度通常采用:刻划法、压入法、回弹法。

16、耐磨性:材料表面抵抗磨损的能力。

17、伸长率:指钢材拉伸试验中,钢材试样的伸长量占原标距的百分率。

是衡量钢材塑性的重要技术指标,伸长率越大,塑性越好。

18、冲击韧性:钢材抵抗冲击荷载的能力。

19、钢材的时效:随着时间的延长,强度明显提高而塑性、韧性有所降低的现象。

20、时效敏感性:指因时效而导致钢材性能改变的程度的大小。

土木工程材料名词解释

土木工程材料名词解释

土木工程材料名词解释土木工程材料名词解释一、典型名词解释题5、耐久性(P9)材料的耐久性,是指用于建筑物的材料在环境的各种因素影响下,能长久的保持其性能的性质。

6、比强度(P4)比强度是指单位体积质量的材料强度,它等于材料的强度与其表观密度之比。

7、耐水性(P7)材料的耐水性是指材料长期在水作用下不破坏,强度也不明显下降的性质。

8、平衡含水率(P7)材料中所含水分与环境温度所对应的湿度相平衡时的含水率,称为平衡含水率。

9、软化系数(P7)KR=fb / fgKR:材料的软化系数fb:材料饱和状态下的抗压强度fg:材料在干燥状态下的抗压强度13、陈伏(P12)为了消除过火石灰的危害,需将石灰浆置于消化池中2~3周,即所谓的陈伏19、安定性(P24)水泥的体积安定性时指水泥在凝结硬化过查中,体积变化的均匀性。

21、碱-骨料反应(P42)碱-骨料反应,是指混凝土中含有活性二氧化硅的骨料与所用水泥中的碱(Na2O和K2O)在有水的条件下发生反应,形成碱-硅酸凝胶,此凝胶吸水肿胀并导致混凝土胀裂的现象。

23、和易性(P36)混凝土的和易性是一项综合技术性质,包括流动性、粘聚性和保水性等三个方面的含义。

29、抗压强度标准值(fcu,k)P46 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系指按照标准方法制作养护的边长为150mm的立方体试件,在28d龄期用标准试验方法测得的具有95%保证率的抗压强度。

30、混凝土的基准配合比(P30)调整和易性的配合比,即是可供混凝土强度试验用的基准配合比。

31、混凝土的实验室配合比(P30)基准配合比经检验调整后达到强度要求的配合比。

36、混凝土的碳化(P41)混凝土的碳化,是指环境中的CO2和水与混凝土内水泥石中的Ca (OH)2反应,生产碳酸钙和水,从而使混凝土的碱度降低(也称中性化)的现象。

37、徐变(P44)混凝土承受持续荷载时,随时间的延长而增加的变形,称为徐变。

40、时效(P75)时效处理是将冷加工后的钢材于常温下存放15~20d(自然时效);或加热到100~200摄氏度并保持一定时间(人工时效)。

(完整版)土木工程材料名词解释--考试重点

(完整版)土木工程材料名词解释--考试重点

土木匠程资料复习资料一、名词解说密度:资料密度是资料在绝对密实状态下单位体积的质量。

实密度:指资料体积内被固体物质充分的程度。

孔隙率:指资料的体积内,缝隙体积所占的比率。

含水率:资猜中所含水的质量与干燥状态下资料的质量之比;吸水率为饱和状态下含水率。

吸水率:质量吸水率(吸水量占资料干燥下的质量比)、体积吸水率(吸水体积占自然体积之比)耐水性:资料长久在饱和水的作用下不损坏、强度也明显降低的性质。

融化系数:反应资料饱水后强度的程度。

融化系数小的资料耐水性差,大于0.85 为耐水性资料;冷静钢:炼钢时采纳锰铁、硅铁和铝锭等作脱氧剂。

脱氧完整,其组织致密、成分平均、性能稳固。

强屈比:抗拉强度与折服强度之比;屈强比愈小,构造安全性越高。

伸长率:表征钢材的塑性变形的能力。

冲击韧性:指钢材抵挡冲击荷载的能力。

冷加工与时效:时效是随时间的延伸而表现出强度提升、塑性和冲击韧性降落的现象;冷加工变形可促使时效快速发展。

时效办理使折服点进一步提升。

电化学腐化:指钢材与电解质溶液接触而产生电流,形成微电池而惹起锈蚀。

钢号:折服点—Q;折服点数值;质量等级,A、 B 、C、 D 四级;脱氧程度代号;如:Q235— BZ 。

气硬性胶凝资料:石灰、石膏和水玻璃只好在空气中硬化、保持或发展强度的无机胶凝资料;水硬性胶凝资料(如:水泥)则不单能在空气,还可以在水中硬化保持或发展强度。

陈伏:为了除去过分石灰的危害,生石灰熟化形成的石灰浆在储灰坑中搁置两周以上。

体积平定性:水泥浆体硬化后体积变化的平均性;主要指水泥硬化后浆体能保持必定形状。

水泥活性混淆资料:粒化高炉矿渣、火山灰混淆资料、粉煤灰混淆资料、硅灰碱—骨料反响:混凝土中所含的碱与骨猜中的活性成分反响生成复杂的硅酸凝胶,其吸水膨胀,损坏混凝土。

最大粒径:石子各粒级公称上限为该粒级的最大粒径。

和易性:指混凝土拌合物易于施工操作(拌合、运输、灌溉、捣实)并能获取质量平均、成型密实的性质。

土木工程材料名词解释

土木工程材料名词解释

1.材料的孔隙率:指材料中孔隙体积占材料总体积的百分数2.密度:指材料在绝对密实状态下,单位体积的质量3.体积密度:材料在自然状态下,单位体积(包括材料内部所有孔隙体积)的质量4.表观密度:单位体积(包括实体体积和闭口孔体积)的质量5.堆积密度:散粒状材料在堆积状态下,单位体积的质量6.材料的耐久性:材料在长期使用过程中,能保持原有性能而不变质、不破坏的能力。

7.气硬性胶凝材料:只能在空气中硬化,也只能在空气中保持和发展其强度的无机胶凝材料。

常见的有石膏、石灰和水玻璃8.水硬性胶凝材料:既能在空气中硬化,还能更好地在水中硬化、保持并发展其强度的无机胶凝材料。

常见的水硬性胶凝材料包括各种水泥。

9.水泥的命名:(为了便于水泥的命名,按其用途及性能分为三类:通用水泥,专用水泥,特性水泥)A.通用水泥指一般土木工程通常采用的水泥,以水泥的主要水硬性矿物名称冠以混合材料名称或其他适当名称命名。

(如通用硅酸盐水泥)B.专用水泥指具有专门用途的水泥,以其专门用途命名,并冠以不同型号。

(如G级油井水泥,42.5道路硅酸盐水泥)C.特性水泥指某种特性比较突出的水泥,以水泥的主要水硬性矿物名称冠以水泥的主要特性命名,并可冠以不同型号或混合材料名称。

(如快硬硅酸盐水泥,低热矿渣硅酸盐水泥,膨胀硫铝酸盐水泥)10.水泥合格品不合格品废品:国家标准规定,凡氧化镁、三氧化硫、初凝时间、安定性中任一项不符合标准规定时,均为废品。

凡细度模数、终凝时间、不溶物和烧失量中任一项不符合标准规定或混合材料掺合量超过最大限度和强度低于商品强度等级的指标时,均为不合格品。

水泥包装标志中水泥品种、强度等级、生产者名称和出厂编号不全的也属于不合格品。

11.非活性混合材料:指在水泥中主要起填充作用而又不损害水泥性能的矿物质材料。

将其掺入硅酸盐水泥中可提高水泥产量、降低水泥强度等级、减少水化热。

12.活性混合材料:混合材料磨成细粉,与石灰或与石灰和石膏拌合,加水后在常温下能生成具有水硬性的产物,这种混合材料称为活性混合材料。

土木工程材料名词解释及基本知识

土木工程材料名词解释及基本知识

10孔隙率:材料体积内,空隙体积占总体积的比例,密实度+孔隙率=1,它直接反应了材料的密实程度,对材料的性能有较大的影响。

P=其中V0是总体积,V是材料的体积。

11含水率:材料中所含水的质量与干燥状态下材料的质量之比W=×100%,m为干燥时的质量,m1为含水时的质量。

251导热率:在稳定传热的条件下,当材料层单位厚度内的温度升高1℃时,1小时内通过1㎡表面的热量,Q=λ(T1-T2),其中λ为材料导热系数,T1-T2为材料两侧的温度差,A为面积,t为时间,d为材料厚度。

玻璃钢材料:又称玻璃纤维增强塑料,它是以玻璃纤维及其制品(玻璃布、带、毡、纱等)作为增强材料,以合成树脂作基体材料的一种复合材料。

质量轻,硬度高,强度好,耐腐蚀,广泛运用于建筑和机械设计领域,它与钢化玻璃是两种不同的东西。

258隔音:声音传播一般分为两类,对于空气声(由空气直接传播)的隔绝,主要遵循质量定律,选用厚重密实的材料达到隔音效果,对于结构声(通过固体机械振动传播)的隔绝,主要服从间断原则,采用衬垫、缓冲、间隔、吸声材料来隔绝声音。

231腐朽菌:木材是天然的有机材料,在自然状态下极易腐烂,腐朽菌对木材危害严重,它以木质素为养料,通过分泌酶来分解木材细胞壁组织中的纤维素、半纤维素使木材腐烂。

170国家禁实政策:所谓“实”即实心砖,传统实心黏土砖浪费土地、污染环境,目前国家逐渐全面禁止实心黏土砖生产,大力推广新型环保建材生产,建设节能、环保型“低碳”社会。

52水泥熟料特性:硅酸盐水泥熟料主要由硅酸三钙C3S、硅酸二钙C2S、铝酸三钙C3A及铁铝酸四钙C4AF组成,C3S和C2S含量约70%,C3S前期对强度提升贡献较大,C2S后期对强度提升较大,具体见下表:183沥青结构:由不同分子量的碳氢化合物及其非金属衍生物组成的黑褐色复杂混合物,呈液态、半固态或固态,是一种防水防潮和防腐性能好的有机胶凝材料,有毒,对环境有危害,对大气可造成污染。

土木工程名词解释复习

土木工程名词解释复习

土木工程材料名词解释复习1.水硬性胶凝材料:不仅在空气中,而且能更好的在水中硬化并保持,发展其强度的胶凝材料。

2.混凝土徐变: 混凝土在长期荷载作用下,沿着作用力的方向的变形会随着时间不断增长,这种长期荷载作用下的变形就叫徐变。

3.软化系数:材料在吸水饱和状态下的抗压强度与材料在干燥状态下的抗压强度之比4.密度:材料在绝对密实状态下单位体积的质量。

5混凝土拌合物的和易性:又称工作度,是指混凝土拌合物易于施工操作(拌合、运输、浇灌、捣实)并能获得质量均匀,成型密实的性能。

6.材料的憎水性:当润湿边角@>900时,水分子之间的内聚力大于水分子与材料分子之间的相互吸引力,此材料称为憎水性材料。

7.表观密度:材料在自然状态下,单位体积的质量。

8.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以边长为150mm的立方体试件为标准试件,标准养护28d,测定的混凝土抗压强度。

9.钢材的冷加工强化:将钢材在常温下进行冷拉、冷拔或冷轧,使其产生塑性形变,从而提高屈服强度,称为冷加工强化。

10.木材的纤维饱和点:木材干燥时,首先失去自由水,然后失去吸附水,当木材细胞腔和细胞间隙中自由水完全脱去,而细胞壁吸附水并达到饱和时木材的含水率称为“木材的纤维饱和点”。

11.韧性:材料在冲击,振动荷载作用下,能够吸收较大的能量,同时也能产生一定的变形而不破坏的性质。

12.气硬性胶凝材料:只能在空气中硬化,且只能在空气中保持或发展其强度的胶凝材料。

13.吸湿性:材料与水接触吸附水分的性质,用吸水率表示。

14细度模数:是指不同粒径的细骨料混合在一起后的总体的粗细程度。

15.碱-骨料反应:是指当水泥中含碱量(K2O,Na2O)较高,又使用了活性骨料(主要指活性SiO2),水泥中的碱类便可能与骨料中的活性二氧化硅发生反应,在骨料表面生成复杂的碱-硅酸凝胶。

这种凝胶体吸水时,体积会膨胀,从而改变了骨料与水泥浆原来的界面,所生成的凝胶是无限膨胀性的,会把水泥石胀裂。

土材名词解释、问答题 - 考试版

土材名词解释、问答题 - 考试版

21.硅酸盐水泥强度发展的规律是怎样的,影响其强度发展的主要因 素有哪些? 答:强度发展规律:硬化很快,强度高,尤其是早期强度,其后其强 度一般也很高。 强度影响因素:
23.为什么硅酸盐水泥在流动的淡水、矿物水及碳酸水作用下会引起 腐蚀? 答:流动的淡水:当水泥石长期与淡水接触时,最先溶出的是氢氧化 钙,在流水的作用下,氢氧化钙会不断溶解流失,还会引起其他水化 物的分解,使水泥石结构遭受进一步的破坏。 矿物水: 碳酸水:碳酸水中的二氧化碳与水泥石中的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 酸钙, 生成的碳酸钙再与富含二氧化碳的水反应生成易溶的重碳酸钙,
土木工程材料名词解释 2、材料的表观密度 4、材料的密实度 6、材料的填充率 8、材料的含水率 10、材料的软化系数 12、材料的抗冻性 14、材料的憎水性 16、材料的耐水性 18、材料的塑性变形 20、材料的脆性
11.胶凝材料:指土木工程材料中,经过一系列物理,化学作用,能 够散粒状或块状材料粘结成整体材料。 12.水硬性胶凝材料:既能在空气中硬化,还能更好地在水中硬化, 保持并发展其强度的无机胶凝材料。 13. β型半水石膏:β—CaSO4·1/2H2O 14.过火石灰:指石灰生产时局部煅烧温度过高,在表面有熔融物的 石灰。 15.石灰陈伏:陈伏是指石灰膏在储灰坑中放置 14 天以上的过程。 16.普通水泥:凡由硅酸盐水泥熟料 5%~20%的混合材料及适量石膏磨 细制成的水硬性胶凝材料,称为普通水泥。
13.试比较石灰和石膏的硬化速度和强度,并分析其原因。 答:比较:石膏的硬化速度更快,强度更高。 原因:石膏:建筑石膏加水后,首先溶解于水
15.什么是水泥的体积安定性?体检定型不良的原因及危害有哪些? 答:体积安定性:是指水泥在凝结硬化过程中体积变化的均匀性。 原因:(1)熟料中游离氧化钙过多;(2)熟料中游离氧化镁过 多;(3)石膏掺量过多。 危害:若水泥浆体硬化过程中发生不均匀的体积变化,会导致水 泥石膨胀开裂、翘曲,即安定性不良,会降低建筑物质量,甚至引起 严重事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土木工程材料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密度:材料密度是材料在绝对密实状态下单位体积的质量。

实密度:指材料体积内被固体物质充实的程度。

孔隙率:指材料的体积内,空隙体积所占的比例。

含水率:材料中所含水的质量与干燥状态下材料的质量之比;吸水率为饱和状态下含水率。

吸水率:质量吸水率(吸水量占材料干燥下的质量比)、体积吸水率(吸水体积占自然体积之比)耐水性:材料长期在饱和水的作用下不破坏、强度也显著降低的性质。

软化系数:反映材料饱水后强度的程度。

软化系数小的材料耐水性差,大于0.85为耐水性材料;镇静钢:炼钢时采用锰铁、硅铁和铝锭等作脱氧剂。

脱氧完全,其组织致密、成分均匀、性能稳定。

强屈比:抗拉强度与屈服强度之比;屈强比愈小,结构安全性越高。

伸长率:表征钢材的塑性变形的能力。

冲击韧性:指钢材抵抗冲击荷载的能力。

冷加工与时效:时效是随时间的延长而表现出强度提高、塑性和冲击韧性下降的现象;冷加工变形可促进时效迅速发展。

时效处理使屈服点进一步提高。

电化学腐蚀:指钢材与电解质溶液接触而产生电流,形成微电池而引起锈蚀。

钢号:屈服点—Q;屈服点数值;质量等级,A、B、C、D四级;脱氧程度代号;如:Q235—BZ。

气硬性胶凝材料:石灰、石膏和水玻璃只能在空气中硬化、保持或发展强度的无机胶凝材料;水硬性胶凝材料(如:水泥)则不仅能在空气,还能在水中硬化保持或发展强度。

陈伏:为了消除过火石灰的危害,生石灰熟化形成的石灰浆在储灰坑中放置两周以上。

体积安定性:水泥浆体硬化后体积变化的均匀性;主要指水泥硬化后浆体能保持一定形状。

水泥活性混合材料:粒化高炉矿渣、火山灰混合材料、粉煤灰混合材料、硅灰碱—骨料反应:混凝土中所含的碱与骨料中的活性成分反应生成复杂的硅酸凝胶,其吸水膨胀,破坏混凝土。

最大粒径:石子各粒级公称上限为该粒级的最大粒径。

和易性:指混凝土拌合物易于施工操作(拌合、运输、浇灌、捣实)并能获得质量均匀、成型密实的性质。

包括流动性、黏聚性、保水性三方面。

砂率与合理砂率:沙的质量占沙、石总重量的比例;合理砂率指用水量、水泥用量一定时,拌合料保证具有良好的粘聚性和保水性的条件下,使拌合料具有最大流动性的砂率。

或是,坍落度一定时,使拌合料具有最小水泥用量的砂率。

耐久性:混凝土抵抗环境介质作用并长期保持良好的使用性能的能力。

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按国标制成变长为150mm的立方体试件,在标准养护条件下(温度20±3℃,相对湿度90%以上),养护至28天龄期,按标准的测试方法测定的抗压强度值,单位Mpa.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指按标准方法制作和养护变长为150mm的立方体试件,在28天龄期用标准试验方法测得的强度总体分布中具有不低于95%保证率的抗压强度值。

混凝土强度等级:根据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强度值划分的。

采用C与标准强度值表示。

沥青组分:石油沥青是由许多高分子碳氢化合物及非金属衍生物组成的复杂混合物,含油分、树脂、地沥青质,还含有沥青碳和似碳物。

沥青的胶体结构:沥青以地沥青质为核心,周围吸附油份和树脂的互溶物所形成的胶体。

包括:溶胶型、凝胶型、溶凝胶型。

软化点:反映温度敏感性的重要标志。

结构沥青:由于沥青对矿物填充料的湿润和吸附作用,沥青以单分子排列在矿物颗粒或纤维表面,形成结合力牢固的沥青。

沥青的老化:由于沥青随时间发展,流动性和塑性将逐渐减小,硬脆性逐渐增大,直至脆裂。

热塑性:指石油沥青在外力作用下产生形变而不破坏,除去外力后,仍能保持变形后的形状的性质。

热固性:指在高温条件下,沥青混合料承受多次重复荷载作用而不发生过大的累积塑性变形的能力。

针入度:是表示沥青软硬程度和稠度、抵抗剪切破坏的能力,反映在一定条件下沥青的相对黏度的指标。

悬浮密实结构:采用“连续密集配”沥青混合料,材料从大到小连续存在,由于粗骨料的数量少而细骨料数量较多,粗集料被细集料挤开,而以悬浮状态存在于细集料之间。

该结构密实度、强度较高,稳定性较差。

骨架空隙结构:采用“连续升级配”沥青混合料,粗集料较多,细集料较少,形成较多空隙。

该结构热稳定性好,但沥青与矿料粘结力小,空隙率大,耐久性差。

骨架密实结构:采用“间断级配”沥青混合料,取上两种结构之长,既有粗骨料形成骨料,又加入一定细集料,形成较高密实度。

纤维饱和点:当木材细胞腔和细胞间隙中的自由水完全脱去为零,而细胞壁内吸附水尚未饱和时的木材含水率。

徐变:混凝土在恒定荷载长期作用下,随时间增加而沿受力方向增加的非弹性变形。

环箍效应:在荷载作用下,压板的横向应变小于混凝土的横向应变,因而上下压板与试件的上下表面之间产生的摩擦力对试件的横向膨胀起约束作用,这种作用提高强度。

平衡含水率:木材的含水率随周围空气的温度变化,直到木材含水率与周围空气湿度达到平衡为止。

二、解答题1)减水剂的作用机理及技术经济效果当水泥与水拌合,在浆体内形成许多絮状结构。

这些结构中包含许多并没有起作用的水,掺入减水剂后,由于表面活性剂分子在水泥颗粒表面上的定向排列,降低了表面能并使得水泥颗粒表面均带有同种电荷,同时指向水的亲水基团还会吸附多层水分子起到润滑作用。

即絮状结构由于静电斥力和增加的湿润作用破坏,从而释放游离水,包裹或分散在每个水泥颗粒的表面,提高水泥浆流动性。

若保持流动性不变,则可大大减少用水量。

可收到如下结果:1、若用水量不变,坍落度可增加。

即流动性提高。

2、若流动性和水泥用量不变,可减水、提高强度。

3、若流动性和强度不变,可减少、节约水泥。

4、改善粘聚性、保水性;提高耐久性5、减小水化热速度,降低放热峰最高温度2)混凝土开裂原因分析1、水泥水化热大:产生很多热量,在混凝土内部产生较大热膨胀2、水泥体积安定性不良:水泥硬化后产生不均匀体积变化(只能作为废品处理)3、混凝土碳化:空气中二氧化碳与水泥石中碳酸氢钙化合,产生碳酸钙过程,产生碳化收缩。

4、气温变化大:导致混凝土的热胀冷缩5、碱—骨料反应:混凝土中所含的碱与骨料中的活性成分反应生成复杂的硅酸凝胶,其吸水膨胀,破坏混凝土。

6、混凝土早期受冻:早起强度低,水结冰体积膨胀造成开裂7、混凝土养护缺水:影响混凝土的正常水化,使其结构疏松形成裂缝8、混凝土遇硫酸盐腐蚀:生成硫酸钙,进而与水泥中水化铝酸钙作用,生成有膨胀性的高硫型水化硫铝酸钙。

3)影响混凝土性能(强度、和易性、耐久性)的因素,及提高措施一、影响和易性因素:水泥浆的数量、稠度;水灰比;砂率;水泥品种;骨料种类;粒形和级配以及外加剂改善措施:尽可能降低砂率;改善沙石级配;尽量采用较粗的沙石;坍落度小时,维护水灰比不变,增加水泥好水的用量,或加入外加剂;较小时,但粘聚性良好,可保持砂率不变,适当增加沙石。

二、影响强度的主要因素:水泥强度和水灰比是最主要的。

此外,龄期、施工质量、试验条件都能有影响。

改善措施:选用高强度水泥和低水灰比;使用混凝土外加剂;采用机械搅拌和机械振动成型;采用湿热处理。

三、影响耐久性的主要因素:组成材料的质量、混凝土本身密实度,以及空隙特征。

主要措施:合理选用水泥品种;适当控制水灰比和水泥用量;选用质量较好的骨料,并改善粗细骨料的颗粒级配;掺用减水剂或加气剂;改善混凝土施工方法:搅拌均匀、振捣充分、加强养护、严格控制施工质量。

4)沥青混合料高温稳定性及试验评定方法指在夏季高温条件下,沥青混合料承受多次重复荷载作用下而不发生过大的累积塑性变形的能力。

试验方法:马歇尔实验法、无侧限抗压强度实验法、史密斯实验法5)钢的腐蚀与防腐蚀原因:化学锈蚀(氧化作用,使钢材表面形成疏松的氧化物)、电化学锈蚀(钢材与电解质溶液接触而产生电流,形成微电池而引起锈蚀)、应力腐蚀(钢材在应力状态下腐蚀加快的现象)防止措施:表面刷漆;热侵镀锌等措施;保证混凝土的密实度;增加保护层厚度;限制氯盐外加剂的掺合量,保证混凝土一定的碱度;掺用阻锈剂。

6)掺混合材水泥(粒化高炉矿渣、火山灰混合材料、粉煤灰混合材料、硅灰)与普通水泥的性能差异及原因1、早期强度低,后期强度发展快:因掺合料中硅酸盐水泥熟料少,活性混合料的水化速度慢于熟料,故早期强度低。

后期因熟料水化生成氢氧化钙不断增加和活性混合料中活性SiO2和活性氧化铝不断水化,故后期发展快。

2、水化热低、放热速度慢:因混合料中水泥熟料少,且活性材料水化时放热量远低于熟料,故水化热低。

3、适于高温养护、具有较好的耐热性能:因高温下活性混合材料水化反应大大加快,可大大提高早期强度,并提高后期强度。

4、具有较强的抗侵蚀、抗腐蚀能力:混合料中熟料少,故水化易受腐蚀饿成分氢氧化钙较少,且活性混合材进一步降低了氢氧化钙的数量7)木材的腐朽与防护木材的腐朽为真菌(分霉菌、变色菌、腐朽菌)侵害所致。

防腐措施:破坏真菌生存条件(保持通风干燥状态);进行油漆处理;把木材变成有毒物质(将化学防腐剂注入木材中)8)木材含水率对性能的影响:对强度和湿涨干缩性影响最大;1、含水率在纤维饱和点之内时,含水率下降,细胞壁趋于紧密,强度提高;反之,强度降低。

含水率在纤维饱和点以上时,仅是细胞腔内自由水变化,强度不变2、纤维饱和点是木材发生湿胀干缩的转折点:含水率在纤维饱和点之下时,随含水率升高体积膨胀;反之,收缩。

含水率在纤维饱和点之上时,体积不变。

9)大理石:具有吸水率小、耐磨性好以及耐久等特点,但抗分化性较差;花岗岩:坚硬密实、抗压强度高,具有优良的耐磨性及良好的化学稳定性,但耐火性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