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第二章国内生产总值:国内所有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之和。
引力模型:两国之间的贸易规模和两国的GDP成正比,与两国的距离成反比。
发展中国家:指经济、社会发展程度较低的国家,与发达国家相比。
贸易协定:指两个或多个国家之间调整他们互相贸易关系的一种书面协议。
服务外包:曾经必须在一国内完成的服务现在可以在国外实现。
第三世界:指经济发展比较落后,在国际政治经济关系中地位比较低的国家和地区,主要为发展中国家。
第三章比较优势:一国生产一种商品的机会成本低于在其他国家生产该商品的机会成本,则这个国家在生产该产品上拥有比较优势。
生产可能性边界:在技术不变和资源充分利用的情况下,社会或单个厂商把全部资源充分有效率地用于生产商品所能获得的最大产量组合。
绝对优势:一国能够以少于其他国家的劳动投入生产同样单位的商品是,这个国家在生产该商品上拥有绝对优势。
相对需求曲线:表示某种产品的相对价格同市场相对需求量之间相互关系的曲线。
相对供给曲线:表示某种产品的相对价格同市场的相对供给量之间的相互关系的曲线。
机会成本:得到某种东西所需要放弃的其他东西的最大价值。
相对工资:该国工人每小时的工资同外国工人每小时工资的比值。
贫民劳动论:在国际贸易中,如果来自外国的竞争使建立在低工资的基础上,那么这种竞争使不公平的,会损害其他参与竞争国家的利益。
(对李嘉图模型的误解,以本国自己的劳动衡量,与外国低工资率无关)派生需求:指因为某种需求的初始增加而引起的其他需求的增加。
贸易所得:一个国家从国际贸易中获得的利益。
一般均衡分析:一般均衡是指在一种价格体系下,整个经济中所有相关市场上的供给和需求同时达到均衡的状态。
研究一般均衡的理论和方法。
局部均衡分析:分析假定其他条件不变时,单独分析某一经济当事人或某一市场的价格和供求变化的经济分析方法和理论。
非贸易品:指不进入国际贸易的商品和服务。
李嘉图模型:以各国之间劳动生产率不同来解释国际贸易现象的贸易理论模型。
名 词 解 释 大 全

名词解释大全爱憎分明:喜爱什么,憎恨什么,界限十分清楚明白。
安然无恙:恙,疾病,也指灾祸.平平安安地没有遭遇任何损害.拔苗助长:比喻违反事物的发展规律,急于求成,只能事与愿违.跋山涉水:形容旅途上艰辛劳苦.百看不厌:班门弄斧:比喻在内行面前卖弄本事.搬弄是非:把别人的话传来传去,从中挑拨,制造纠纷.变本加厉:原意是指变得比原来更深一层.后指变得比原来更严重.变幻莫测:变幻,没有规则地改变.该词指变化奇特,不可预测.别具匠心:匠心,高明而巧妙的构思.该词指具有独特的\与众不同的巧妙构思.不耻下问:不以向学问比自己差或地位\辈分比自己低的人请教为可耻.不可救药:药,治疗.该词比喻人或事物已经坏到无法挽救的地步.不可思议:思议,想象,理解.该词指对事物\情况\言行等难以想象,不能理解.不能自已:已,停止.该词指不能控制住感情.不屈不挠:屈挠,弯曲,比喻屈服.该词指在压迫或困难面前不低头,不屈服.不速之客:速,邀请.该词指没有受到邀请而自己来得客人.不屑置辩:不言而喻:喻,明白.该词指不用说什么就能明白.不约而同:原意是事先没有约定而一齐前来回合.后指没有事先商量约定而彼此的看法或言行相同.不折不扣:折\扣,商品照标价减去十分之几,叫几折或几扣.该词指丝毫未打折扣.形容完全十足,没有减少或走样.畅所欲言:畅,尽情\痛快.该词指痛痛快快地把要说的话都说出来.车水马龙:车像流水,马如游龙.形容车马来来往往的热闹景象.称心如意:称,适合.如,符合.该词指完全合乎心意.承前启后:承,接续.启,开创.该词指承接前代的,开创以后的.多用于事业\学术等领域.诚心诚意:诚,真实\诚恳.该词指真挚诚恳.触景生情:触,触动.该词指被眼前景物所触动而产生了某种感情.触目惊心:触目,目光接触到的.该词指看到的情况,引起内心震惊..穿凿附会:穿凿,勉强进行解释。
附会,将毫无关系的事物生硬地联系在一起。
该词指在论争中勉强解释、生硬联系。
现代汉语名词解释大全

现代汉语名词解释大全现代汉语名词解释大全1. 爱情:指人与人之间互相喜爱、关心、尊重和亲密交往的感情。
2. 安全:指人的生命、财产和身体得到保护,没有受到威胁和危险的状态。
3. 环境:指人类生活和工作的周围条件,包括大气、水、土壤等自然要素以及社会、文化等人为因素。
4. 教育:指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学习,培养人的知识、能力、品德和态度的过程。
5. 人权:指人类共有的、不可分割的自由和权益。
6. 政府:指治理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组织机构,负责管理公共事务,维护社会秩序和提供公共服务。
7. 文化: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的过程中所创造的思想观念、价值观念、艺术作品等的综合体。
8. 健康:指身体和心理的健康状况,即没有疾病和痛苦,身心正常运转的状态。
9. 知识:指人们通过学习和实践所掌握的有关事物的信息和技能。
10. 消费:指人们购买和使用商品和服务的行为。
11. 媒体:指传播信息和传播意见的工具和机构,如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等。
12. 建筑:指为人类活动而建造的房屋、公共设施和工程。
13. 交通:指人和物在不同地点之间流动的方式和工具,如道路、铁路、航空、海运等。
14. 科技:指科学和技术的结合体,包括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应用。
15. 文学:指用语言来表达思想、感情和意境的艺术形式。
16. 历史:指过去发生的事件、人物和事物的纪录和研究。
17. 经济:指社会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的一系列活动。
18. 政治:指社会组织和管理权力的活动和制度。
19. 心理:指人的思维、情感、意识等心理过程和状态。
20. 卫生:指人的健康保健和疾病预防的措施和活动。
21. 军事:指国家用来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的武装力量和战争活动。
22. 农业:指种植农作物和养殖家畜的生产活动。
23. 玩具:指供儿童玩耍和学习的物品。
24. 电影:指用电影摄影技术制作的艺术作品。
25. 社会:指人类的群体组织和关系,以及人们在其中生活和互动的活动。
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一、名词解释1、真种子:植物学上所定义的种子,整个籽粒由胚珠发育而成.2、农业种子:农业种子:在农业生产上,种子泛指播种材料,即凡是由于播种的植物器官,统称为.3、种脐:是种子成熟后从种柄上脱落时留下的疤痕,或说是种子附着在胎座上的部位,是种子发育过程中营养物质从母体流入子体的通道.4、发芽口:又称种孔是胚珠时期珠孔的遗迹5、脐条:又称种脊种脉,是倒生,半倒生胚珠从珠柄通道合点的维管束遗迹.6、内脐:是胚珠时期合点的遗迹,位于脐条的终点部位,稍呈突起状.7、种子寿命:8、外胚乳9、内胚乳10、糊粉层11、种子活力:种子活力:指决定种子和种子批在发芽和出苗期间活性强度及该种子特征的综合表现。
12、盾片13、自由水14、束缚水15、无胚现象16、多胚现象17、无性种子18、临界水分19、安全水分:能够保证种子安全储藏的种子含水量范围。
20、平衡水分21、酸价22、碘价22、碘价23、油质酸败:油质或油质种子保管不当或贮藏过久,会产生一些醛,酮,酸类物质,从而产生不良气味,称~~~~。
24、种子败育25、种子休眠26、硬实27、种子休眠期:从种子收获到发芽率达到80%所经历的时间.29、种子生活力30、种子活力31、种子劣变32、发芽指数(GI)33、活力指数(VI)34、种子寿命35、种子萌发36、种子容重37、种子比重38、种子千粒重39、种子堆孔隙度40、种子堆密度41、静止角42、自流角44、种子干燥曲线45、种子发热46、种子结露47、种子加工48、种子包衣与丸化50、种子自动分级51、扦样52、初次样品53、混合样品54、送验样品55、种子净度56、品种纯度: 本品种粒数占检验总粒数的百分数.57、发芽势58、发芽率59、种子水分60、人工种子:指通过组织培养获得发育完全的植物个体,将其用适当方法加以保护,以代替天然种子传播的结构。
名词解释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即对专业名词的解释。
简单来说,就是解释一个词语。
名词是一个词语,意思是表示人或事物以及时间、方位等的词。
“名词解释”的意思是:对概念的内涵或语词的意义所做的简要而准确的描述。
一、读音:míng cíjiěshì
二、举例:1、学校:教授某一项或一些专门技术的地方。
2、司机:机动车驾驶员。
3、菊花:多年生草本植物,叶子卵形有柄,边缘有缺刻或锯齿,秋季开花。
由于人工培育,增加了很多品种,颜色、形状和大小变化很大。
有的品种可入药。
4、厨师:以烹调为职业的人。
5、袋鼠:哺乳动物的一科,形似鼠而体大。
前肢短小,后肢粗大,善于跳跃,尾巴粗大,能支持身体。
雌的腹部有一育儿袋。
种类多。
如大袋鼠、树袋鼠等。
分布于澳洲各地。
三、名词解释与概念定义区别:名词解释:是对一个名词的分析解说概念:是反映对象的本质属性的思维方式。
是把事物的共同本质特点抽象出来加以概括。
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1.椎孔:椎体与椎弓围成的孔。
2.椎间孔:椎骨迭连时,上位椎骨的椎下切迹和下位椎骨的椎上切迹所围成的孔。
3.胸骨角:胸骨柄于胸骨体相联接处形成的突向前方的横行隆起。
4.椎间盘:连接在相邻的两个椎体之间,由纤维环和髓核构成。
5、咽峡:是由腭垂、左右腭舌弓和舌根围成的狭窄区域,为口腔通向咽腔的门户。
6、肝门:即指肝下面的横沟,有门静脉、肝固有动脉、肝左右管、淋巴管和神经出入。
7.体循环:血液往返于心和身体各器官之间的循环,其途径是,动脉血自左心室经主动脉及其分支流至全身各组织器官的毛细血管,然后静脉血经各级体循环静脉,最后经上、下腔静脉回流至右心房。
8.视神经盘:视网膜后部的圆形隆起,是视神经起始和视网膜中央动、静脉出入处,无感光作用,为生理性盲点。
9.黄斑:是位于视神经盘颞侧,距视神经盘3.5mm处得一黄色区域。
10.肺循环:血液往返于心和肺之间的循环,其途径是,静脉血自右心室经肺动脉及其分支流至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转化为动脉血后,经各级肺静脉回流至左心房。
11.静脉角:是指颈内静脉与锁骨下静脉汇合成头臂静脉的汇合处的夹角。
12.翼点:在颞窝区内,是额、顶、颞、蝶四骨的会合处13.灰质:在中枢神经内,神经元胞体连同其树突集中的地方,因色泽灰暗、称为为质。
14.白质:在中枢神经内,神经元轴突集中的地方,因颜色苍白,称的白质。
15.神经核:指中枢神经内皮质以外的灰质块、内含功能相同的神经细胞体集团16.神经节:在中枢神经以外,神经元细胞体聚集的地方,形状略显膨大。
17..传导束(纤维束):中枢白质内,功能相同的神经纤维聚集在一个区域内行走,称为纤维束18.神经:在中枢神经以外,神经纤维集成大、小不等的集束,由于同数目的集束集合在一起行走,即为神经。
19.中央凹:为黄斑中央的凹陷,是感光最敏锐的地方。
20..膀胱三角:是膀胱底内面的一个三角形区域,位于两个输尿管口和尿道内口三者连线之间。
该区无论膀胱膨胀或空虚时,粘膜经常保持平滑状态。
名词解释

1.阵点:晶体中的质点抽象位规则排列于空间的几何点。
2.空间点阵:阵点在空间呈周期性规则排列,并具有完全相同的周围环境,这种由它们在三维空间规则排列的阵列称为空间点阵。
3.空间格子:用来描述空间点阵的三维几何格架。
4.简单晶胞:只有在平行六面体每个顶角上有一阵点的晶胞。
5.复杂晶胞:除在顶角外,在体心、面心或底心上有阵点。
6等同点:晶体结构中物质环境和几何环境完全相同的点。
7.合金: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金属或金属与非金属经熔炼、烧结或其他方法组合而成,并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
8.组元:组成合金的基本的、独立的物质。
9.相:合金中具有同一聚集状态、同一晶体结构和性质并以界面相互隔开的均匀组成部分。
10.单相合金:有一种相组成的合金。
11.多相合金:由几种不同的相组成的合金。
12.固溶体:以某一组元位溶剂,在其晶体点阵中融入其他组元原子(溶质原子)所形成的均匀混合的固态溶体,它保持着溶剂的晶体结构类型。
13.中间相:两组元A 和B 组成合金时,除了形成以A 为基或以B 为基的固溶体外,还可能形成晶体结构与A,B 两组元均不相同的新相。
由于它们在二元相图上的位置总是位于中间,故通常把这些相称为中间相。
14.中间相的分类:正常价化合物、电子化合物、与原子尺寸因素有关的化合物(间隙相和间隙化合物、拓扑密堆相)固溶体根据溶质原子在溶剂点阵中所处位置,分为置换固溶体和间隙固溶体。
按固溶度分类:有限固溶体和无限固溶体。
按各组元原子分布的规律性分类:无序固溶体和有序固溶体。
15.置换固溶体:溶质原子置换了溶剂点阵的部分溶剂原子的固溶体。
16.极限电子浓度:最大溶解度时的电子浓度数值接近位1.4。
17.间隙固溶体:溶质原子分布于溶剂晶格间隙而形成的固溶体。
18间隙相:当非金属X和金属M原子半径的比值r x/r M<0.59时,形成具有简单的晶体结构的相。
19.间隙化合物:当r x/r M>0.59时,形成具有复杂的晶体结构的相。
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1.符号:根据社会的约定俗成使用某种特定的物质实体来表示某种特定的意义而形成的这种实体和意义的结合体。
2.能指:语言符号的物质实体,能够指称某种意义体的成分。
3.所指:语言符号所指的意义内容。
4.组合关系:一个语言单位和前一个或后一个语言单位,或和前后两个语言单位之间的关系叫组合关系,也叫“句段关系”。
它体现在互相关联的语言单位组成的整体中。
5.聚合关系:在同一个位置上可以互相替换出现的各个语言单位的关系。
6.普通语言学:语言学界把研究人类社会的语言这种哦社会现象的一般理论称为普通语言学。
它以一般语言为研究对象,探索各种语言所共有的特性、共同的规律、结构上的共同特点和一般原理。
7.应用语言学:把语言学的理论和具体成果用来为社会实际生活中的某个领域服务,这是广义的应用语言学:狭义的应用语言学指专门研究语言教学中的理论和方法。
8.传统语言学:一般泛指20世纪以前的语言学,特别是指索绪尔开创的结构主义语言学以前的语言学9.结构主义语言学:由索绪尔创立的语言学,它主要研究语言系统本身的内在规律10.语言学:研究语言的科学11.语音:由人的发音器官发出来的表示一定意义的声音12.音高:就是声音的高低,它主要决定于发音体振动频率的高低13.音强:就是声音的强弱,它主要决定于振幅的大小14.音长:就是声音的长短,它决定于发音振动时间的长短15.音质:是一个声音区别于其他声音的基本特征,它决定于声波的形式16.基音:由发音体发出的一系列频率、振幅各不相同的振动中,有一个振动频率最低,由这个振动发出的声音叫基音17.乐音:当基音的频率和陪音的频率之间存在着整倍数的比例关系时,会形成一种复杂而有规则的、具有周期性重复特征的声波形式,这种声音叫乐音18.口音:当软腭和小舌向后上升并抵住喉壁时,通向鼻腔的通道被堵塞,气流只能从口腔呼出,这样发出的音叫口音19.鼻化音:如果口腔内未形成任何阻碍,则气流同时从口腔和鼻腔呼出,这样发出的音叫鼻化音20.音位:是特定语言或方言里最小的能区别意义的语音代为21.音体变体:属于同一个音位的不同因素,就叫该音位的音位变体22.互补关系:在相同的语音环境里互相排斥,因而不能起区别意义作用的音素,就构成了互补关系23.音质音位:以音素为材料,通过音质的差别起区别意义作用的音位24.音位的区别特征:具有区别音位作用的语音特征就叫做音位的区别特征,也叫区别性特征25.音节:是语流中最小的发音单位,也是听觉上能够自然辨别出来到最小的语音单位26.开音节:以元音收尾的音节27.闭音节:以辅音收尾的音节28.复合音:同一音节里两个或两个以上元音的组合29.二合元音:由两个元音组合而成的音30.三合元音:由三个元音组合而成的音31.复辅音:同一个音节里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辅音的组合32.撮口呼音节:以韵母{y}为韵头或韵腹的音节叫撮口呼音节33.音渡:语音单元在前后过渡、相互连接时,会因为自身性质的不同而采取不同的过渡和连接方式,这些方式叫做“音渡”,也叫“音联”34.语流音变:在连续的语流中,一个可能由于邻近音的影响,或自身所处地位的不同,或说话的快慢、高低、强弱的不同而在发音上产生一些变化,这种现象叫语流音变35.韵律特征:韵律特征又叫做“超音质特征”或“超音段特征”指的是语音中除音质特征之外的音高、音长和音强方面的变化36.时位:长短音也可以像元辅音音位那样区别意义的作用,所以也可以把它们看做是一种音位,这种非音质音位叫做“时位”37.调值:反映声调音高的变化形式和变化幅度的线段或数字38.调类:一种语言或方言中声调的类别39.固定重音:如果不同词里的重音都落在词的同一位置上,这种词重音就叫固定重音40.语调:与全句的意思以及说话人的情感、态度相关的全句的高低、长短、强弱等方面的变化41.语汇:语汇指一种语言中词语的总和,是一个特定的集合概念42.基本语汇:是整个语汇系统的基础核心,它具有产生的历史长,使用的范围广和构词的能力强三大特点43.一般语汇:语汇中除去基本语汇以外的那一部分,它包括古语词、方言词、外来词、新造词等44.惯用语:指表达习惯性比喻含义的固定词组,多为三个字45.成语:是汉语特有的而且最大使用的熟语形式,一般四个字46.谚语:指在民间流传的通俗语句47.歇后语:是汉语的一种特殊熟语形式,指一种短小风趣、生动形象的语句,有两部分组成,一般只说上半句,下半句略去,利用谐音或比喻双关来表达某种意义48.变性成词:指语素转变性而形成另一类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竞技体育:是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体育竞赛为主要特征,
以创造优异成绩和获得比赛胜利为主要目标的社会性体育活动。
2.身体形态:指人体外部与内部的形状特征。
3.运动训练:是竞技体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了提高运动员
的竞技能力和运动成绩,在教练员的指导下,专门组织的有计划的体育活动。
4.运动训练学:是研究运动训练规律以及有效组织运动训练活动的
科学。
(特征:本源性,实践性,综合性)
5.竞技水平:指运动员的所具备的竞技能力在比赛中的表现。
6.竞技能力:指运动员的参赛能力。
7.运动训练方法:是在运动活动中,提高运动员水平和完成运动任
务的方法和途径。
8.力量素质:指人体肌肉工作时克服阻力的能力。
9.速度素质:指人体快速运动的能力。
10.运动训练手段:指在运动训练过程中,为了提高某一项竞技运动
能力,完成某一项训练任务所采用的具体训练。
11.耐力素质:指有机体在较长时间内,保持特定强度负荷或动作质
量的能力,是人体基本的运动素质之一。
12.体能:以人体三大供能为能量代谢活动的基础,通过骨骼肌的做
工所表现出来的运动能力。
13.运动员心理能力定义:运动员与训练竞赛有关的个性心理特征,
以及依训练竞赛的需要把握和调整心理过程的能力,是运动员竞技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14.运动技术:完成体育动作的方法,也是决定运动员竞技能力水平
的重要因素。
15.运动员选材:根据一定的方法和测量评价手段选拔适合从事某项
运动的专门性人才。
16.起始状态诊断:运动成绩诊断,竞技能力诊断,训练负荷诊断
17.目标诊断:运动成绩评定,竞技能力评定,训练负荷评定
18.运动训练管理:训练活动的组织者为实现运动训练的目标,对运
动训练系统及训练过程进行计划,并予实施的组织行为。
19.竞技战术:指在比赛中为战胜对手或者为表现期望的竞技水平而
采取的计谋和行为。
20.运动智能:指运动员以一般智能为基础,运用包括体育运动理论
在内的多学科知识,参加运动训练和运动比赛的能力,是运动员总体竞技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21.高原现象:指运动员在专项提高阶段的训练中达到较高的水平后,
会出现停滞不前,甚至有所下降的现象。
22.最大力量:人体肌肉在随意收缩时所能表现出来的最大用力的能
力。
1.动作发展:研究人一生动作行为的变化,构成这些变化的过程和
影响因素的研究领域。
2.体育与健康理论课:通过讲授,谈论等形式,学习体育文化知识,
体育科学知识,卫生与健康知识及方法的一类课。
3.学校课余体育训练:指利用课余时间,对部分有运动天赋或有某
项运动特长的学生,以运动队、代表队、俱乐部等形式对他们进行系统训练,全面发展他们的体能和身心素质,提高他们某项运动水平,培养竞技后备人才。
4.社会适应能力:指个体与他人及社会环境互相作用,具有良好的
人际关系和实现社会角色的能力。
5.学校体育:以学校教育为主的环境中,运用身体运动,卫生保健
等手段,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的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的教育活动。
6.体育与健康课程:是学校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以身体练习为主
要手段,以学习健康与体育知识,技能,方法为主要内容,以增进学生健康,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为主要目标的课程。
7.健康教育:以传授健康知识,建立卫生行为,改善内外环境为核
心内容的教育。
8.体育教学:是指在学生与体育教师共同参与下的,有目的有计划
的体育认知,情感和交往活动。
9.体育教学的内容:是那些以体育教育为目的,以身体练习,学习
技能和教学比赛为形式,在经过组织加工后,可以在教学环境下进行的内容的总称。
10.体育教学方法:指在体育教育过程中,教师为实现教学目的,组
织学生进行学习活动采取的教与学互相作用的活动方式。
11.体育与健康实践课:是根据学习目标选择安排学习内容,组织学
生在体育馆里进行身体练习和健康保健操作的一类课。
12.体育实践课的结构:一个节课分为几个组成部分以及各个部分的
教学内容,组织工作安排的顺序和实践的分配。
13.课外体育:是在体育课程外的,以健身,保健,娱乐为目的,以
提高运动技术水平的课余体育训练以及为丰富学生文化活动进行的课余体育竞赛。
课余体育竞赛:指充分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以争取优胜为目的,以运动项目,游戏活动,身体练习为内容,根据正规的,简化的或自定的规则所进行的个人或集体的体力,技艺,智力和心理的互相比赛。
14.社会适应:指个人或集体对自身行为做出调整适应所处社会环境
的过程。
1呼吸:人体在进行新陈代谢过程中,不断从外界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这种机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叫做呼吸
2肺活量:指最大吸气后,再尽力呼出,所呼出的气体量
3肺泡通气量:每分钟吸入肺泡能实际与血液进行气体交换的气量
4心动周期:心房与心室舒张和收缩的一次构成机械活动的周期
5血液重新分配:运动时,人体将循环血液中的更多份额分配到活动的肌肉,同时暂时减少活动相对较少的区域血量
6消化:食物在消化道内被分解成可吸收的小分子物质的过程
7能量代谢:人体在与周围环境之间进行不断的物质交换的过程叫做物质代谢。
进行物质代谢的同时伴随着能量的释放,转移和利用
8能源物质:人体的能量来源于食物,食物在消化分解后,其含有的能源以化学能的形式储存在糖,蛋白质,脂肪中
9呼吸商:同一时间内呼出的二氧化碳与摄入的氧量的比值
10氧热价:把不同营养物质在体内氧化分解过程中,每消耗一升氧所产生的热量
11磷酸原能量系统:由三磷酸腺苷和磷酸肌酸构成的能量系统。
由三磷酸腺苷和磷酸肌酸分子中的高能磷酸键断裂释放的能量。
特点是储存量小,维持时间短,输出功率大,不需要氧,不产生乳酸
12糖酵解能量系统:糖原和葡萄糖在细胞浆内分解生成乳酸的过程中,再合成三磷酸腺苷的能量系统。
特点是储存量比磷酸原能量系统多,输出功率次之,维持运动时间比磷酸原系统长,不需要氧,产生乳酸
13有氧氧化系统:是指糖,脂肪,蛋白质在细胞内彻底氧化成水和二氧化碳的过程,再合成三磷酸腺苷的能量系统。
特点是能够持续长时间供能,是长时间耐力运动中占支配地位的能量系统
14能量连续统一体:不同类型的运动项目与不同能量系统的能量输出之间,以
1.运动生理学:是生理学的分支学科,研究人体在运动过程中产生的各种功能活动及变化规律的科学
2.稳态:人体细胞生存需要一个稳定的内环境,而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不是绝对静止不变的,在各种物质不断转化下达到相对平衡,即动态平衡,称为稳态3.神经调节:指在神经活动的直接参与下实现的生理机能的调节过程
4.体液调节:指内分泌腺和某些器官的内分泌细胞分泌出称为激素的化学物质,在通过血液循环,运送到全身某个器官,调节他们的功能活动5.自身调节:在内外环境变化时,不依靠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产生的适应性变化
6.负反馈:反馈信息减弱反射中枢对效应器的影响
7.正反馈:反馈信息增强反射中枢对效应器的影响
8.兴奋:指人体组织受到刺激后产生动作电位的过程或者动作电位本身,叫做兴奋
9.兴奋性:组织这种刺激后产生兴奋的能力
10.反应:指在运动过程中产生的暂时性的身体功能变化,这种变化会随着运动停止短时间内消失
11.适应:指长时间进行同样的运动,造成人体功能和结构持久性变化,这种变化不会因为运动停止立即消失
12.运动单位:一个神经元它的全部神经末梢支配的肌纤维,从功能上来看是肌肉的一个基本功能单位
13.肌原纤维:每一条肌纤维是有上千条肌原纤维,他们呈长纤维状,互相平行排列,纵贯肌纤维全长
14.肌小节:每一个肌原纤维又分为许多连续的片段,叫做肌小节
18准备活动:是指在训练,比赛和体育课的基本部分之前有目的进行身体练习19运动负荷:指人体在练习时所产生的生理负荷
20静力性力量:指肌肉进行等长收缩时产生的力量,保持身体姿势或固定在某一环节一定的位置上,但不产生明显的移动
21动力性力量:指肌肉进行离心或向心收缩时产生的力量,使身体或运动环节有明显的移动
22绝对力量:机体克服和对抗阻力时实际测量到的最大肌肉力量
23相对力量:用单位体重,去脂体重,体表面积,肌肉横断面积表示的肌肉最大力量
24摄氧量:单位时间内从肺泡气中获取的氧量或者组织器官从毛细血管中摄取的氧量
25有氧运动能力:指依靠氧运输系统提供充足的氧,经细胞线粒体的氧化磷酸化,使二磷酸腺苷合成为三磷酸腺苷,支持几分钟直至数小时的运动
26最大摄氧量:指人体在进行全身大肌肉参加的递增负荷运动中,当人体的氧运输系统的供氧能力和肌肉的用氧能力达到本人的极限水平时,单位时间所能吸取的氧量
27无氧运动能力:把不需氧的力量爆发型运动和无氧耐力运动统称为无氧运动28运动型疲劳:指运动而引起的人体运动能力和身体功能的暂时性下降
29超量恢复:运动中消耗的能源物质在运动后一段时间后不仅恢复到了原有水平,还超过了原有水平的,这种现象叫超量恢复
15.肥胖:人体内脂肪组织过量的积聚,称为肥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