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词解释

合集下载

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1.致用:”致用”指人类从实用的、功利的观点看待自然。

2.比德:所谓“比德”,就是以自然景物的某些特征来比附、象征人的道德情操的自然审美观。

3.畅神:所谓“畅神”,指自然景物本身的美可以使欣赏着心旷神怡,精神为之一畅。

4.澄怀观道:就是澄清心中一切已有之见,在心无旁骛的情况下,观照“宇宙里最幽深最炫远却又弥沦万物的生命本体。

”5.移情:所谓“移情”,就是我们把自己的情感移置到外物身上,于是觉得外物也有同样的情感。

6.情感:情感指人们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体验。

7.想象:形象是在原有的表象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表象的分化、重组和运动,创造新形象的心理活动。

8.联想:联想是由知觉的一种事物想起另一种事物,或者由想起的另一种事物再想起第三种事物的心理活动。

9.联想分为:1)接近联想:2)类似联想:3)对比联想。

10.通感:又称联觉,指美感活动中视觉、听觉和其他各种感觉,即触觉、嗅觉、味觉可以相互沟通。

它是美的对象所引起的一种感觉能够和其他感觉相联系,从而产生感觉的转移、转化和渗透的一种心理现象。

11.趣味:直接含义指味觉,由此有机体从饮食中体验到愉快或不愉快,从而在饮食时判定方向。

非生理含以上的趣味概念有时说明人们对某些对象、生活方式和事业不由自主的眷恋和爱好。

12.科学美:是一种反映美,是人类在探索、发现自然规律过程中所创造的成果或形式。

13.科学美表现在对称、和谐、简洁三个性质中。

简答题1.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对美的认识是怎样的?柏:1)美的理式具有永恒性;2)美的理式具有绝对性;美的理式具有先验性和单一性。

亚:1)美产生于大小和秩序;2)美产生于一定的尺度,不能及也不能过。

2.对自然美的欣赏我国经历那三种阶段?1)第一阶段:在人类发展初期,致用的自然审美观不仅适用于我国,而且适用于欧洲。

2)第二阶段:我国比较成熟的比德的作自然审美观,形成于春秋时代。

“比德”是儒家学说的表现,是将儒家思想核心中的“仁政”“礼教”的部分渗透到山水审美中来。

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一:稽留热:指体温恒定维持在39~40摄氏度以上的高水平,达数天或数周。

24小时内体温波动范围不超过1摄氏度。

常见于大叶性肺炎、伤寒等。

二:间歇热:骤起寒战高热39摄氏度以上,持续数小时,又骤降至正常水平,无热期(间歇期)可持续数天,高热期与无热期交替出现,如此反复发作。

常见于疟疾、急性肾盂肾炎等三:回归热:指体温骤升达39摄氏度或以上,持续数天后又骤降至正常水平。

高热期与无热期各持续若干天后规律交替一次。

见于回归热、霍奇金病等。

四:咯血:是指喉及喉以下呼吸道任何部位的出血,经口排出者。

包括大量咯血、血痰或痰中带血。

五:端坐呼吸:急性左心衰时呼吸困难的特点为活动时出现或加重,休息时减轻或缓解;仰卧加重,座位减轻。

病情较重的患者,被迫取半坐位或端坐位呼吸。

主要是因为活动时加重心脏的负荷,机体耗养量增加;坐位时下半身回心血量减少,减轻肺淤血的程度,同时膈肌位置低,膈肌活动增大,肺活量可增加11%~30%六:心源性呼吸困难(心源性哮喘):急性左心衰竭发作时的表现:患者于熟睡中突然胸闷、憋气惊醒、被迫坐起、伴有咳嗽,轻者数分钟至数十分钟后症状逐渐减轻、缓解,重者呈高度气喘、面色青紫、大汗淋漓,呼吸有哮鸣音,咳浆液性粉红色泡沫样痰,两肺底有较多湿性罗音,心率增快、有奔马律。

此种呼吸困难又称“心源性哮喘”,常见于高心病、冠心病、风心病、心肌炎、心肌病。

七:三凹征:见于喉部疾病、气管疾病、外压性狭窄等原因引起的喉、气管、大支气管的狭窄与阻塞。

其特点是吸气费力、显著困难,重者由于呼吸肌极度用力,胸腔负压增大,吸气时胸骨上窝、锁骨上窝和肋间隙明显凹陷,称“三凹征”,常常伴有干咳及高调吸气性喉鸣。

八:发绀:亦称紫绀,主要由于血液中脱氧血红蛋白(还原血红蛋白)增多,或血液中含有异常血红蛋白衍生物所导致的皮肤黏膜弥漫性青紫现象。

发绀在皮肤较薄、色素较少和毛细血管丰富的末梢部位,如舌、口唇、鼻尖、颊部和指甲床处表现较为明显。

名 词 解 释 大 全

名 词 解 释 大 全

名词解释大全爱憎分明:喜爱什么,憎恨什么,界限十分清楚明白。

安然无恙:恙,疾病,也指灾祸.平平安安地没有遭遇任何损害.拔苗助长:比喻违反事物的发展规律,急于求成,只能事与愿违.跋山涉水:形容旅途上艰辛劳苦.百看不厌:班门弄斧:比喻在内行面前卖弄本事.搬弄是非:把别人的话传来传去,从中挑拨,制造纠纷.变本加厉:原意是指变得比原来更深一层.后指变得比原来更严重.变幻莫测:变幻,没有规则地改变.该词指变化奇特,不可预测.别具匠心:匠心,高明而巧妙的构思.该词指具有独特的\与众不同的巧妙构思.不耻下问:不以向学问比自己差或地位\辈分比自己低的人请教为可耻.不可救药:药,治疗.该词比喻人或事物已经坏到无法挽救的地步.不可思议:思议,想象,理解.该词指对事物\情况\言行等难以想象,不能理解.不能自已:已,停止.该词指不能控制住感情.不屈不挠:屈挠,弯曲,比喻屈服.该词指在压迫或困难面前不低头,不屈服.不速之客:速,邀请.该词指没有受到邀请而自己来得客人.不屑置辩:不言而喻:喻,明白.该词指不用说什么就能明白.不约而同:原意是事先没有约定而一齐前来回合.后指没有事先商量约定而彼此的看法或言行相同.不折不扣:折\扣,商品照标价减去十分之几,叫几折或几扣.该词指丝毫未打折扣.形容完全十足,没有减少或走样.畅所欲言:畅,尽情\痛快.该词指痛痛快快地把要说的话都说出来.车水马龙:车像流水,马如游龙.形容车马来来往往的热闹景象.称心如意:称,适合.如,符合.该词指完全合乎心意.承前启后:承,接续.启,开创.该词指承接前代的,开创以后的.多用于事业\学术等领域.诚心诚意:诚,真实\诚恳.该词指真挚诚恳.触景生情:触,触动.该词指被眼前景物所触动而产生了某种感情.触目惊心:触目,目光接触到的.该词指看到的情况,引起内心震惊..穿凿附会:穿凿,勉强进行解释。

附会,将毫无关系的事物生硬地联系在一起。

该词指在论争中勉强解释、生硬联系。

现代汉语名词解释大全

现代汉语名词解释大全

现代汉语名词解释大全现代汉语名词解释大全1. 爱情:指人与人之间互相喜爱、关心、尊重和亲密交往的感情。

2. 安全:指人的生命、财产和身体得到保护,没有受到威胁和危险的状态。

3. 环境:指人类生活和工作的周围条件,包括大气、水、土壤等自然要素以及社会、文化等人为因素。

4. 教育:指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学习,培养人的知识、能力、品德和态度的过程。

5. 人权:指人类共有的、不可分割的自由和权益。

6. 政府:指治理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组织机构,负责管理公共事务,维护社会秩序和提供公共服务。

7. 文化: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的过程中所创造的思想观念、价值观念、艺术作品等的综合体。

8. 健康:指身体和心理的健康状况,即没有疾病和痛苦,身心正常运转的状态。

9. 知识:指人们通过学习和实践所掌握的有关事物的信息和技能。

10. 消费:指人们购买和使用商品和服务的行为。

11. 媒体:指传播信息和传播意见的工具和机构,如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等。

12. 建筑:指为人类活动而建造的房屋、公共设施和工程。

13. 交通:指人和物在不同地点之间流动的方式和工具,如道路、铁路、航空、海运等。

14. 科技:指科学和技术的结合体,包括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应用。

15. 文学:指用语言来表达思想、感情和意境的艺术形式。

16. 历史:指过去发生的事件、人物和事物的纪录和研究。

17. 经济:指社会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的一系列活动。

18. 政治:指社会组织和管理权力的活动和制度。

19. 心理:指人的思维、情感、意识等心理过程和状态。

20. 卫生:指人的健康保健和疾病预防的措施和活动。

21. 军事:指国家用来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的武装力量和战争活动。

22. 农业:指种植农作物和养殖家畜的生产活动。

23. 玩具:指供儿童玩耍和学习的物品。

24. 电影:指用电影摄影技术制作的艺术作品。

25. 社会:指人类的群体组织和关系,以及人们在其中生活和互动的活动。

名词的名词解释

名词的名词解释

名词的名词解释在语言学中,名词是指用来表示人、事物、地方、抽象概念等的词语。

它是一类基本的词汇类别,用于命名、指代和描述。

在日常生活和学术研究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名词,其中不乏一些比较特殊且容易令人困惑的名词。

本文将对一些常见的名词进行解释,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使用这些词语。

一、抱负(Aspiration)抱负是指个人或集体对于自己未来发展的欲望、追求或理想。

它与人们的动机、期望和价值观紧密相关。

抱负不仅指个人对于个人成就的追求,也可以是对社会进步、改变或贡献的渴望。

与目标相似,抱负能够激发人们的积极性和努力,推动他们实现自己的理想和追求。

二、激情(Passion)激情是指对于某个事物或领域的兴趣、热情和投入。

它不同于简单的喜好或爱好,而是一种内在的驱动力,能够激发人们的创造力和动力。

激情使人们投身于自己所热爱的工作、艺术、运动等活动中,追求持续的成长和竞争优势。

三、创新(Innovation)创新是指通过引入新的思想、方法或产品,创造新的价值和改善现有状况。

它是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

创新可以体现在科学技术、商业模式、产品设计等多个领域,具有跨学科和综合性质。

创新不仅需要创造力和创业精神,还需要良好的团队合作和市场适应力。

四、包容(Inclusivity)包容是指在社会、文化和组织中接纳和尊重各种不同的个体和群体。

它包括了尊重多样性、消除歧视和创造公平机会的理念。

包容性社会能够促进社会凝聚力和和谐发展。

包容不仅是个人的心态和行为,也是一种公共政策和社会文明的表现。

五、可持续发展(Sustainable Development)可持续发展是指在满足当前需求的前提下,不破坏自然环境和资源,保障后代子孙的发展需求。

该概念最早在1987年的布鲁特兰特委员会报告中提出,被全球普遍认同。

可持续发展涵盖了经济、社会和环境三个方面,旨在实现经济增长、社会公正和环境保护的统一。

六、创业(Entrepreneurship)创业是指个体或集体通过创造新的商业模式、产品或服务,实现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的过程。

名词解释的意思是

名词解释的意思是

名词解释的意思是名词解释的意思是通过定义和解释来阐明特定名词的含义。

这是一种常见的语言技巧,用于确切地传达特定概念或事物的定义。

名词解释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例如学术研究、教育、语言学等。

在学术研究领域,名词解释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对于任何研究项目,准确定义概念和术语是确保研究结果可靠性和可再复制性的基础。

通过对名词进行解释,研究人员可以清晰地定义其研究范围、目的和结果,从而使得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研究内容。

在教育领域,名词解释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教师通过名词解释来帮助学生理解新概念和术语。

因为学生们通常对新的概念缺乏直观的理解,名词解释使得抽象概念变得更具体和易于理解。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更好地掌握课程内容,提高学习效果。

名词解释在语言学中也占据重要地位。

语言学家通过对名词进行解释来研究和分类不同的语言现象。

他们探索词汇的含义和使用方式,分析一种语言中名词的语法和语义特征,从而深入了解语言的本质和结构。

除了学术领域,名词解释在日常生活中也发挥着极大的作用。

在我们与他人沟通时,确保对特定概念有共同的理解非常重要。

名词解释帮助我们避免误解和歧义,促进有效的交流。

特别是在跨文化交流中,名词解释可以帮助人们跨越语言和文化障碍,建立共同的理解和认知。

然而,名词解释并非没有挑战。

有时候,一个名词的含义可能不够明确或容易引起争议。

这就需要对名词进行更深入的解释和探索。

在某些情况下,一个名词的解释也可能因为不同领域的背景和专业知识而有所不同。

因此,在进行名词解释时,我们必须谨慎行事,确保准确和明确地传达所要表达的含义。

总之,名词解释是一种重要的语言技巧,用于明确传达特定名词的含义。

无论是在学术研究、教育、语言学还是日常生活中,名词解释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通过名词解释,我们可以准确地定义概念和术语,促进有效的沟通和交流,提高对特定目标的理解和认知。

名词解释是什么意思

名词解释是什么意思

名词解释是什么意思
名词,英文是Noun,简称n。

,是词类的一种,属于实词,名词表示人、事物、地点或抽象概念的名称,名词同时也分为专有名词和普通名词。

名词格的种类:英语名词有三个格,即主格、宾格和所有格。

其中个体名词表示某类人或东西中的个体,如girl(女孩)等;集体名词表示若干个个体组成的集合体,如audience(观众,听众)等;物质名词表示无法分为个体的实物,如water水等;抽象名词表示动作、状态、品质、感情等抽象概念,如work(工作),happiness幸福等。

名词根据其可数性,可分为可数名词和不可数名。

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遗传(heredity):指亲代与子代之间相似的现象。

变异(variation):指亲代与子代之间、子代个体之间存在的差异。

染色体(chromosome):指细胞分裂过程中,由染色质聚缩而呈现为一定数目和形态的复合结构。

有丝分裂(mitosis ):又称间接分裂,是高等植物细胞分裂的主要方式,包含细胞核分裂和细胞质分裂两个紧密相连的过程。

减数分裂(meiosis ):又称成熟分裂,是性母细胞成熟时,配子形成过程中发生的一种特殊的有丝分裂方式。

由于形成子细胞内染色体数目比性母细胞减少一半,因此称为减数分裂。

联会(synapsis):减数分裂偶线期开始出现同源染色体配对现象,即联会。

姊妹染色单体(sister chromatid):二价体中一条染色体的两条染色单体,互称为姊妹染色单体。

同源染色体(homologous chromosome):指形态、结构和功能相似的一对染色体,他们一条来自父本,一条来自母本。

性状(character):生物体所表现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的总称。

单位性状(unit character):把生物体所表现的性状总体区分为各个单位,这些分开来的性状称为单位性状。

相对性状(contrasting character)等位基因(allele):位于同源染色体上,位点相同,控制着同一性状的基因。

测交(test cross):是指被测验的个体与隐性纯合体间的杂交。

基因型(genotype):也称遗传型,生物体全部遗传物质的组成,是性状发育的内因。

表现型(phenotype):生物体在基因型的控制下,加上环境条件的影响所表现性状的总和。

染色单体(Chromatid)又称染色分体,是染色体的一部分。

在减数分裂或有丝分裂过程中,复制了的染色体中的两条子染色体。

非姐妹染色单体(non-sister chromatid):两个同源染色体中由不同着丝点相连的染色单体,就叫非姐妹染色单体。

着丝粒(centromere):在细胞分裂时染色体被纺锤丝所附着的位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词解释
1,五四文学革命:五四文学革命是不仅是一次中国文学的革命运动,同时也是中国历史上一次伟大的文化革命运动。

经过晚清文学改良运动以来近20年的孕育,五四时期,中国现代文学终于在文学革命的催生下,以崭新的姿态诞生了。

五四文学革命是中国现代文学的正式发端。

1917年初,胡适,陈独秀在《新青年》上相继发表了《文学改良刍议》和《文学革命论》的文章,标志着文学运动的正式兴起。

二人的文章从理论上拉开了文学革命的序幕。

很快得到了有识之士的响应。

文学革命的实践也迈开了步伐,1918年初以《新青年》为核心形成了新文化的统一战线。

以鲁迅郭沫若为代表创作的新文学作品显示了文学革命的实绩,表明了新文学的实质性进展。

鲁迅的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郭沫若的新诗集《女神》都从形式上改变了中国文学的旧貌。

五四文学革命时期还出现了大量的社团,刊物,并确立了白话文的地位。

这次文学革命是中国历史上亘古未有的大变革,他的成功从形式上根本改变了中国文学的面貌,从此中国文学走上了崭新的道路。

2,革命文学运动:新成立的太阳社和经过整顿的后期创造社于1928年初正式发起了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运动。

他们大力宣扬文学是宣传的武器,要为革命斗争服务,要实现大众化,革命作家要努力改造世界观,获得无产阶级意识,克服小资产阶级思想,为千千万万劳动群众服务。

从文学革命都革命文学,标志着中国现代文学从艺术形式到思想内容的深入发展和变化。

3,抗战文艺运动:抗战的爆发给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带来了根本性的变化。

全国范围的抗战文艺运动充分表明了中共现代文学始终与时代社会相辅相成,同步共进的根本特征。

抗战文学的主要特点是:形成了全国规模的文艺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抗日救亡成为压倒一切的文学主题;出现了大量充满热情,易于宣传和富有鼓动性的艺术表现形式,如街头诗,街头剧,多人合作的大型戏剧和报告文学等;出现了众多的文学中心
4,解放区文艺运动:(缺)
5,延安文艺座谈会:1942年5月由中共中央主持在延安召开。

毛泽东发表了《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从根本上阐述了我们的文艺是“为什么人”(即文艺的方向)和“如何为”(即实现文艺方向的途径)的问题。

《讲话》从生活,思想,艺术三个方面论述了创造人民文艺的必须途径,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深刻总结了新文化运动以来的经验教训,解决了新文学发展的关键性问题,对新文学具有重大深远的指导意义,造成了我死文学革命以来中国新文学发展进程中有一次深刻的变动。

6,象征诗派:以李金发为代表的中国早期象征诗派是“五四”以后出现中国诗坛的。

象征派诗人受法国象征主义诗歌的影响,其作品的特点是注重自我心灵的艺术表现,强调诗的意向暗示性功能和神秘性,追求所谓“观念联络的奇特”。

李金发于1925年至1927年出版的《微雨》,《为幸福而歌》,《食客与凶年》,是中国早期象征诗派的代表作。

此为,后期创作社的王独清,穆木天,冯乃超也是象征主义诗歌的重要作者。

7,九叶诗派:九叶诗派是中国现代文学的末期产生的诗歌流派,他们更直接更深刻地感受到了西方文化的影响,同时有更深刻地感受到民族的灾难。

他们有着共同的追求,这是特别注重诗歌本身价值的一群,如其代表诗人辛迪所说“我的是宁愿让一个读者读一千遍,也不愿让一千个读者只读一遍”他们要求坚持文
学的本身价值和独立传统,在艺术和现实之间求得平衡;他们还追求个人与时代的融合,主张必须以血肉的感情书写思想的探索,首先是思想自己,思想希冀与一切社会历史生活的严肃关联,既要有凝聚的沉潜德育深切的个人投掷,又要有全局的把握和超人的目光。

8,街头诗运动:1938年夏,田间来到延安,与柯仲平一起,积极提倡街头诗运动。

所谓街头诗,就是群众的诗,它是抄写在村庄的门楼,墙壁上或印成传单散发的通俗政治鼓动诗,也叫墙头诗或诗传单。

这种诗歌形式出现后,受到群众的欢迎,起到鼓舞人民,打击敌人的战斗作用。

田间的街头诗最为突出,汹涌着诗人从心底流出来的政治热情,有昂扬激荡的节奏感,语言简练,通俗易懂,在群众中广为流传。

1、中国现代文学史的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重要阶段?各个阶段的主要内容和特点是什么?各个阶段之间有什么内在的联系?
一般把1919前后到1949年之间的大约30年的文学发展称为中国现代文学史。

1)1917-1927年,五四文学运动时期。

文学革命开端时间,开创性的作品:胡适《文学改良刍议》、陈独秀《文学革命论》、鲁迅《狂人日记》、郭沫若《女神》、胡适的白话新诗,戏剧、小品散文的出现,最早的文学社团:文学研究会(为人生、现实主义)、创造社(为艺术、浪漫主义),特点:奠基性,开创性。

2)1928-1937年,开始的标志是革命文学运动的开始。

创造社、太阳社于1928年正式发起革命文学运动,革命文学标志现代文学从艺术形式到思想内容的深刻变化。

重要内容:(1)左翼革命文学的发展,集中出现了一批革命文学的作家作品,左联五烈士、东北作家群、蒋光慈、叶紫、鲁迅后期、茅盾前期的创作,都看作左翼时间的创作。

(2)左翼之外,风格独立、卓有特色的艺术大家有:巴金、老舍、沈从文、曹禺等。

特点:从思想到艺术都进入成熟阶段,整个文学
创作呈现繁荣、复杂、多元的格局。

无产阶级文学:倡导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是创造社和太阳社。

创造社主要人物有郭沫若、成仿吾、冯乃超等;太阳社的成员主要有蒋光慈、钱杏邨等。

左联1、中国左翼作家联盟(以下简称左联)于1930年3月2日在上海成立。

2、主要人物有沈端先、钱杏邨、鲁迅、田汉、茅盾等。

3、鲁迅在成立大会上作了著名的《对于左翼作家联盟的意见》的演讲,是其纲领。

左联的主要成就:1、推动了左翼文艺运动迅猛发展。

2、左翼文学粉碎了国民党的文化“围剿”。

3、左联十分重视理论批评。

开展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传播。

4、开展了文艺大众化运动。

5、文学创作十分繁荣,左联还重视培养青年文学作者。

中国诗歌会1、1932年9月成立,发起人穆木天、杨骚、蒲风、任钧等。

会刊《新诗歌》。

2、诗内容方面提出“歌唱新世界的意识”;形式方面提出“要使我们的诗歌成为大众歌调”。

京派1、是30年代一个独特的文学流派,主要成员有周作人、废名、沈从文、李健吾等。

2、称之为“京派”,是因为其作者在当时的京津两地进行文学活动。

其作品较多在京津刊物上发表,其艺术风格在本质上较为一致之处。

3、主要刊物有《文学杂志》、《文学季刊》、《大公报文艺》。

4、“京派”的基本特征是关
注人生,但和政治斗争保持距离,强调艺术的独特风格。

沈从文是京派作家的第一人。

京派作家多数是现实主义派,对现实主义有所发展变化,发展了抒情小说和讽刺小说。

论语派1、论语派是30年代的一个散文流派。

主要人物是林语堂。

主要刊物有《论语》《人间世》《宇宙风》,以刊登小品文为主,提倡幽默、闲适、性灵。

2、《论语》前期文章尚能触及时弊、幽默中含讽刺。

1934年后,讽刺锋芒日益减弱,幽默也流于说笑话。

文协1、1938年3月,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简称“文协”)在武汉成立。

主要人物有老舍、郭沫若、茅盾等。

2、老舍为总务部主任,主持文协工作。

文协是全国规模的文艺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组织。

3、文协的会刊《抗战文艺》是抗战时期历时最长的文艺刊物。

4、文协的口号是“文章下乡、文章入伍”,这对推动作家参加现实斗争,密切与工农兵群众的联系,起了积极作用。

孤岛文学1、就时间而言,是指1937年11月上海沦陷至1941年12月珍珠港事变日军侵入上海租界止。

2、这期间曾发生过颇有影响的“鲁迅风”的论争(杂文)。

3、戏剧特别活跃:于伶《长夜行》、阿英的《碧血花》。

七月诗派1、因胡风主编的《七月》而得名,以艾青、田间为首,其他有绿原、亦门、曾卓等,2、主要刊物《七月》《希望》,以抗战现实为内容,以自由体为主要形式。

形成贯串抗战和解放战争时期的国统区最重要的现实主义诗歌流派。

(胡风冤案,建国后基本停止创作)
九叶诗派1、是40年代国统区出现的一个具有现代主义倾向的诗歌流派。

2、主要成员有辛笛、陈敬容、杜运燮、杭约赫等。

3、主要刊物有《诗创造》《中国新诗》4、他们既忠于时代和斗争现实,又忠于艺术创造。

吸收了西方象征诗派、现代诗派的表现艺术和手法。

战国策派1、活动于抗战中期,因陈铨、林同济等创办的《战国策》而得名。

主要成员有陈铨、林同济。

2、文艺上主张以“恐怖狂欢虔恪”为创作的“三道母题”。

3、代表作有陈铨的剧本《野玫瑰》,把国民党间谍作为民族英雄歌颂。

(国民党支持的文学派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