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资源植物的地理分布——引种

合集下载

第三章 我国中药资源种类、分布及区划3

第三章 我国中药资源种类、分布及区划3

2.深入开展适宜区的分析研究,为变野生资源 为家种、家养提供科学依据。 各地区有其特色的中药资源,每一种中药 资源又有其最适宜的生长环境。选择有代表性 的中药资源种类,研究其生长的环境条件和适 宜的生长区域,为中药区划提供依据,科学地 指导引种和野生变家种、家养,根据各地的自 然、社会经济状况及生产力水平,选建中药材 生产基地,对中药生产进行合理布局。
中药区划的原则
1.中药区划的原则。 中药区划主要遵照:中药生产条件的 相对一致性,中药生产特点的相对一致性, 中药生产发展方向、途径和措施的相对一 致性,中药区划与农业区划相协调,不同 等级的中药区划相衔接,保持一定的行政 区划单元的完整性等原则来进行。
2.中药区划的创建依据。 此次中药资源区划的创建研究是以各地的自然生 态指标和对中药资源开发利用与中药生产有直接影响 的社会经济指标为依据,选择了在药材生产中占有重 要地位又具地域特色的103种药材(其中植物药85种、 动物药16种、矿物药2种)为中药区划分区标志种,在 对326种大宗常用中药材全国调查的基础上,对各区代 表品种的资源状况(包括野生资源的数量、质量及分 布与时间上的消长规律,家种、家养药材数量、栽培 面积、饲养规模、产量质量等)、地道性、生产和应 用流通历史、生产布局、资源开发方向及途径措施加 以重点研究,进行合理的分区划片。
《中国中药区划》
中药区划就是以中药资源与中药生产地域系 统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中药资源区域分布与中 药生产规律,从自然、社会经济、技术发展角度, 进行生态环境、地理分布、区域特征、历史成因、 时空变化、区域分异,以及与中药资源数量、质 量等相关因素的综合研究,按区域相似性和区际 差异性,将全国划分成不同等级的中药资源保护 和中药生产区域。中药区划体系的建立有利于中 药资源开发、保护及中药生产分区规划、分类指 导、分级实施,有利于按市场机制调整中药生产 与流通,创造更佳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 效益,促进中药事业的健康发展。

园林植物育种学名词解释

园林植物育种学名词解释

园林植物育种学:利用各种技术手段对各类园林植物进行改良并培育出符合园林建设需求的植物品种的一门综合性学科。

植物品种:是经过人类选择和培育创造的,经济性状和生物学特性符合人类生产和生活需求的,性状相对整齐一致的栽培植物群体。

园林植物品种的基本特性:特异性、一致性、稳定性园林植物观赏品质:花型、花色、叶形、叶色、株型、芳香育种工作的基本程序:订、查、引、选、育、试、登、繁育种系统:是培育优良品种而建立的一种完善的育种资源、信息和技术体系,是品种培育的基础。

种质资源:是具有一定的遗传基础,表现一定的优良性状,并能将特定的遗传信息传递给后代的生物资源的总和。

种质创新:是指对原有种质资源的扩展或改进。

中国种质资源的特点:种类繁多、分布集中、变异丰富、品质优良中国种质资源丰富的成因:地形复杂、气候多样、历史悠久、文化丰富引种驯化:将野生或栽培植物的种子或营养体从其自然分区域或栽培区域引入到新的地区栽培简单引种:原分布区和引入地区的自然条件差异较小或由于引种植物适应范围较广,植物不需改变遗传特性就能适应新的环境条件,使引种植物能正常的生长发育,称为简单引种驯化引种:原分布区和引种地区的自然条件差异较大,或由于引种植物的适应范围较窄,只有通过改变遗传特性才能适应新的环境,称为驯化引种引种驯化的主导生态因子:温度、光照、水分、土壤、其他生态因子选择育种:从现有的种质资源中挑选符合人们需要的群体和个体,通过提纯、比较鉴定和繁殖等手段培育出新品种的育种方法选择育种的一般程序:育种目标的确定、原始材料圃、株系选择圃、品系鉴定圃、品种比较试验、区域试验芽变:是体细胞突变的一种形式,在植物体芽的分生组织细胞中,当变异的芽萌发长成枝条或个体在性状上表现出与原类型不同的现象称为芽变芽变育种:从发生优良芽变的植株上选取变异部分的芽或枝条,将变异进行分离、培养,从而育出新品种的方法周缘嵌合体:层间含有不同的遗传物质扇形嵌合体:层内含有不同的遗传物质杂交:指基因型不同的配子间结合产生杂种的过程杂交育种:指通过两个遗传性不同的个体之间进行有性杂交获得杂种,继而选择培育创造新品种的方法有性杂交育种:通过人工杂交的手段,将分散于不同亲本上的优良性状组合到杂种中,再经选择、鉴定,获得遗传性相对稳定、并具有栽培利用价值的园林植物新材料的育种途径单交:指参加杂交的亲本只有两个回交:杂交子一代F1与其亲本之一再进行杂交称回交远缘杂交:是种间、属间或地理上相隔很远不同生态类型间的杂交。

第10章引种驯化

第10章引种驯化
• 引种驯化前,首先根据育种目标了解种的分布范围和种内 变异类型。根据引种驯化原理迚行分析,筛选出适合引迚 的植物种类。 • 引种中,应把引种植物自然分布不栽培分布范围内的各种 生态类型同时引入新的环境条件下作种源试验,以便比较 它们在新环境中的反应,从中选出最适宜的类型,作为迚 一步引种驯化试验的原始杅料。
(4)土壤
• 土壤的理化性质、含盐量、pH以及地下水位的高低,都 会影响园林植物的生长发育,其中含盐量和pH常成为影 响某些种类和品种分布的限制因子。 • 在生产中人们可以采用某些措斲,对土壤的某些丌利因子 加以改良,但在大面积情况下这种改良常有一定限度而丏 效果难以持丽,所以引种时仍须注意选择不当地土壤性质 相适应的生态型。 • 我国南斱多为酸性土戒微酸性土;而北斱多为碱性土戒微 碱性土,在华北大平原还有较大的盐碱地。大多数植物能 适应从微酸性到微碱性的土壤。
二、引种的生态学原理
1、 气候相似论(theory of climatic analogues) 德国著名林学家Mayr在《欧洲外地园林树木》 (1906)和《在自然历叱基础上的林木培育)(1909) 与著中,阐述了树木引种中必须遯循“气候相似” 的思想和科学依据。 仑认为:木本树种引种成功的最大可能性,要看 原产地气候条件不新地区气候条件的相似性。 地理位置是影响丌同地区气候条件的主要因素, 尤以丌同纬度的影响最为明显。
• 我国国内由南向北戒由北向南的引种驯化,也取得了很大 成就。如北京引种梅花、雪松、银杏,杉木已越过秦岭在 长安县落户等等。另外,对野生植物迚行引种驯化,变野 生植物为栽培植物,已迚行了七八千年。 • 现今丐界上已有的优良栽培品种大都是人类通过野生植物 的丌断驯化而逐渐得到的。野生植物的栽培驯化可为园林 绿化事业丌断地提供新的栽培植物种类,它们既可起到绿 化、美化的效果,又可为国家提供经济财富,如水杉、马 尾松、油松、桧柏等可为国家提供大量木杅。

植物资源开发与利用复习资料

植物资源开发与利用复习资料

植物资源开发与利用复习题一、填空题1、植物资源是生物资源中的一个组成部分,从它的开发利用方面来看,它具有以下一些基本特点:地域性多用性分散性再生性近缘种化学成分相似性采收利用时间性可栽培性2、植物资源按用途进行分类,是目前国内外研究植物资源开发利用的主要方法,吴征镒系统按植物的用途将植物资源分为五大类:食用植物资源药用植物资源工业用植物资源保护和改造植物资源植物种质植物资源3、我国资源植物极为丰富,形成我国丰富多彩的植物资源的重要条件是:辽阔的疆域中纬度和大陆东岸地理位置起伏多山的地形土壤多种人类活动的巨大影响4植物体内的油脂主要属于各种脂肪酸甘油酯的混合物,还有少量的非甘油酯类化合物,如粘蛋白淄醇色素蜡维生素磷脂游离酸等。

5、植物化学成分主要的分离纯化方法:结晶法透析法萃取法分馏法沉淀法盐析法透析法层析法6、植物资源的合理利用是要达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的和谐和统一。

7、引种驯化是植物资源开发利用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在此工作中须注意以下几点:气候相似论、北种南移比南种北移容易、草本比木本容易。

8、植物纤维存在于植物体内的各部分,按其存在的部分不同分为以下类别:韧皮纤维种子纤维果壳纤维木材纤维根纤维叶纤维和茎干纤维。

9、中药的炮制方法有:洗、漂、泡、渍、煅、炒、煨、灸、蒸、煮。

二、名词解释1、芳香油:亦称精油或挥发油,它与植物油不同,主要化学成分有掂烯类化合物、芳香族化合物、脂肪族直链化合物和含硫含氮化合物等,其中掂烯类是最重要的成分,这些挥发性物质大多具有发香团,因而具有香味。

是一类取之于植物原料,不溶解于水,能随水蒸气蒸发的具有芳香气息的油状液体。

2、鞣质:又称植物单宁,它是分子量500~3 000,能与明胶及其他蛋白质产生沉淀的水溶性多元酚的衍生物,是鞣制生皮革的一种化工原料,是一种棕黄色到棕褐色的物体,呈粉状、粒状、块状或浆状,工业称栲胶。

3、中药的炮制:是药物在制成各种剂型之前,对药用植物的清洗、整理和根据医疗需要进行加热处理等的加工过程。

园林地被植物的引种现状及其建议

园林地被植物的引种现状及其建议

园林地被植物的引种现状及其建议作者:任利利来源:《现代园艺·下半月园林版》 2016年第5期任利利(沙河市林业局,河北沙河054100)摘要随着人们对环境恶化的逐渐重视,园林地被植物作为一种新兴的应用科学,在发挥其改善气候,美化环境作用方面,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

各大城市纷纷投入到对地被植物的引种与培育工作中,现就园林地被植物的研究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作简单综述,并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园林地被植物;研究现状;问题;建议地被植物不仅具有净化空气、涵养水源、防止水土流失、防风固沙等显著生态功能,而且也是构建园林植物群落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在提高园林绿化质量和改善城市环境污染中起重要作用。

地被植物覆盖率已成为现代化大都市园林绿化水平的评价标准之一。

1 我国地被植物研究工作存在的问题为全面把握近年来地被植物研究动态,有人查阅了1995~2003 年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Web),对检索到的所有83篇有关文献和相关著作进行了年度与内容分析。

研究发现,我国地被植物研究主要集中于资源利用和习性介绍等方面,并存在许多的不足之处。

1.1 与国外研究接轨欠缺我国对于地被植物的研究还处于故步自封的阶段,翻译国外的文献过少,特别是对于国外学者研究的热点、难点、研究方法知之甚少。

从1995~2003 年,仅发现1篇翻译国外文献。

1.2 定量研究缺乏中国学者对地被植物的研究多处于原始性调查、引种驯化栽培以及在城市与园林设计的简单应用阶段,更多注重优良地被植物的习性介绍,而较少定量性研究,从1995~2003年,仅发现2篇相关文献。

1.3 调查过少,引种不力中国属于植物学的东亚气候类型区,地被植物种类繁多,分布集中、特点突出。

目前,国内学者对于广大华北、西北、西南、东北地区野生植物调查过少,上述地区还有大量地被植物种类未被发现;研究多集中于地被植物在城市园林中景观的应用,其引种、驯化、栽培繁殖没有形成配套体系。

2 对我国地被植物的引种工作的几点建议2.1 加强地被植物种质资源库建立和基础研究我国具有丰富的野生地被植物资源,因此,应进一步加大野生地被植物种质资源收集,在地被植物生物学特性、适应性、抗性和观赏价值等系统研究及综合评价基础上,建立起完整的野生地被植物个体资料。

植物育种学课件-03引种

植物育种学课件-03引种

(三)引种驯化的意义(掌握)
1、可提高产量和品质,促进产业发展。
2、可充实种质资源,为培育新品种提供育种材料
3、是保护和拯救种质资源的重要手段
4、引种驯化是栽培植物起源与演 化的基础;同时为其它生物学 研究奠定基础。
但是,引种也会引起生物灾害,如 生物多样性的减少、生态系统的循环失 调。因此,引种的安全性是当今争论较 多的问题。
有划时代的指导意义,使植物引种逐渐由盲目走向科学。
2、主导生态因子的分析(掌握) 温度 水分(降水和湿度) 光照 土壤 风 地形
植物生态分类
① 地中海气候型 ② 大陆东岸气候型 冬暖亚型 冬凉亚型 ③ 大陆西岸气候型 ④ 热带高原气候型 ⑤ 热带气候型 ⑥ 沙漠气候型 ⑦ 寒带气候型
(1)温度
上述的各种生态因子总是综合地作 用于植物,各生态因子并不是对植物 起同等重要的作用,在一定条件下, 总是某一生态因子起主导的决定作用。 因此,植物的引种更要注意原产地和 引种地综合生态因子和主导生态因子 的比较。
气候对西番莲 引种的影响
湿度及土壤等 对中林美荷杨 引种的影响
3、历史生态条件的分析
•从国外引种:
国外松、桉树、杨树、鹅掌楸、橡胶、 木麻黄、墨西哥落羽杉、雪松,黑松, 赤松,五针松,池杉等。
湿地松自20世纪30年代引入我国,已在 我国南方大面积推广。图为1972年在湖北荆 门营造的湿地松林,目前平均高和胸径为 18.6m , 36.7cm;1992 年产种子近50Kg/hm2。
1962年吉林双阳县发生水灾,林地积水20多天, 小青杨全部死亡,而其他杨树生长正常。
C 土壤微生物
有些植物的根部组织与菌类共生,成为植物 正常生长的必要生物条件。菌根菌、根瘤菌的选 择,能显著促进植物生长。

初中地理教案了解我国主要的农作物种植区域

初中地理教案了解我国主要的农作物种植区域

初中地理教案了解我国主要的农作物种植区域初中地理教案:了解我国主要的农作物种植区域一、引言农业是中国国民经济的基础,而农作物种植区域则是农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了解我国主要的农作物种植区域对于初中生来说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

本教案将介绍我国主要的农作物种植区域,并提供相关信息和实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我国农业发展的特点和内涵。

二、中国主要的农作物种植区域1. 玉米种植区域玉米是中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主要分布在中国的北方地区,包括东北地区、黄淮海地区和长江中下游地区。

其中,东北地区的吉林、黑龙江、辽宁三省是中国主要的玉米生产地,年产量居全国前列。

2. 水稻种植区域水稻是中国人的主食,主要分布在华南地区、长江流域和东北地区的黑龙江省。

其中,湖南、江西、广东等省份是水稻主产区,这些地区的水稻产量较高,供应了全国的大部分需求。

3. 小麦种植区域小麦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分布广泛。

主要的小麦种植区域包括黄淮海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西南地区和东北地区。

其中,河北、山东、河南等省份是中国小麦的主要产区,年产量较高。

4. 大豆种植区域大豆是重要的油料作物和蛋白质来源,主要分布在我国的东北地区、黄河流域和华北地区。

黑龙江、吉林、辽宁等东北三省是中国的大豆主产区,年产量较高。

5. 棉花种植区域棉花是重要的纺织原料,主要分布在长江中下游地区、西南地区和西北地区。

其中,新疆、河南、江苏等省份是我国的主要棉花产区,产量较高。

6. 油菜种植区域油菜是中国重要的油料作物,分布广泛。

主要的油菜种植区域包括长江流域、西南地区和黄淮海地区。

湖北、四川、河南等地是我国的主要油菜生产地,年产量较高。

三、案例分析:湖北省的作物种植区域湖北省是中国的农业大省,拥有广阔的农田和丰富的农产品资源。

在湖北省,主要分布着水稻、油菜、小麦等作物的种植区域。

1. 水稻种植区域湖北省水稻种植区域主要分布在鄂东南地区,包括黄冈、咸宁、孝感等市州。

这些地区拥有充足的水资源和适宜的气候条件,是水稻生长的理想地区。

全国各省、区中药材分布状况

全国各省、区中药材分布状况

全国各省、区中药材分布状况上海主产品种:西红花、地龙、蟾酥、浙贝母、延胡索、西红花、丹参、鹿茸等云南省位于中国西南地区。

东经97°32'~106°12',北纬21°08'~29°15'。

面积39.4万平方主产品种:三七、砂仁、当归、云木香、黄连、茯苓、天麻、石斛、儿茶、胡黄连、半夏... ERP100内蒙古介于北纬37°24'~53°23',东经97°12'~126°04'。

主产品种:枸杞子、防风、赤芍、黄芩、郁李仁、锁阳、银柴胡、远志、款冬花知母、桔梗、秦艽、苍术、白鲜皮.龙胆、党参、柴胡、酸枣仁、苦豆子、鹿茸、龙骨、麦饭石北京工农业发达,传统工艺品生产历史悠久。

北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主产品种:黄芩、柴胡、知母、苍术、酸枣仁、益母草、黄精、玉竹及蟾酥等吉林省农业较发达,是中国著名的余粮省,粮食人均占有量居中国第一位。

吉林林业发达,主产品种:人参、桔梗、平贝母、黄嗥、党参、细辛、黄柏、刺五加、关木通、五味子、关苍术、赤勺、天麻、延胡索、淫羊藿、鹿茸、熊胆、蛤蟆油、小茴香、红花四川省农业发达,素称“天府之国”,水稻产量居中国首位,麦、棉、丝、油菜籽、茶、柑桔、桐油、白蜡(产量居中国首位)、猪棕等的产量都在中国占重要地位。

钢铁、机械、电器、主产品种:冬虫夏草、黄连、大黄、羌活、雪莲花、麝香、鹿茸、熊胆、三七、茯苓、天麻、黄芩、防风、龙胆、半夏、续断、川贝母、云木香、藿香、山柰、穿山甲等天津是华北的一大工业城市,是华北重要商业中心和口岸城市,油、气、海盐资源丰富。

主产品种:益母草、茵陈、槐米、枸杞子、地黄、菊花、薏苡仁、决明子、瓜蒌、鹿茸、蟾酥、桑螵蛸、鸡内金、酸枣仁、知母、远志、丹参、柴胡、山楂、柏子仁、桔梗等安徽省资源丰富。

农产品中的粮食、棉花、油料、硫铁矿、明矾等的储量,均居中国较前位主产品种:牡丹皮、菊花、味甘、宣木瓜、桔梗、板蓝根、紫菀、半夏、皖贝母、前胡、太子参、明党参、南沙参、断血流、霍山石斛、蕲蛇、蜈蚣、龟甲(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防止土壤侵蚀及固沙造林树种:根系发达,耐干旱贫瘠,萌
芽性强的植物.主要是豆科植物.刺槐,银合欢,紫穗槐.
..城市及工矿区绿化树种:抗污染能力强,
..次生林改造及天然林采伐迹地更新树种
..增加林产品种类、观赏园艺植物、稀有濒危和重要科研价值植物、重要经济作物及野生亲缘种、重要资源植物
(二)引种目标
..影响植物自然分布范围的因素:该种的发生历史,适应能力,
传播能力和条件,分布中的障碍以及分布区适宜该物种范围的大小等因素.因此:
1、有些种处于发展阶段,有些种的扩散处于衰退阶段;
2、传播途径障碍(高山,海洋)常常限制一物种向适宜其生活的他地的扩散.如水杉.同样,一个地方物种的丰富度受到物种传播障碍的影响。
..药用植物:资源丰富,约600多种.如人参,升麻等.
..农作物:为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基地.主要有大豆,水稻,小麦,玉米,甜菜,马铃薯,高粱.
..牧草资源:松辽平原,古代是丰茂的牧场,主要是羊草,乌拉草(东北三宝之一).
东北区
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省和大兴安岭以东内蒙古自治区的一部分.
..材用植物:是我国最大的材用植物基地.林地面积占
华北区
..包括河北大部,河南北部,山东,安徽和江苏北部以及燕山,太行山,伏牛山区.为中国第一大平原
..材用植物:落叶阔叶林,主要是栎林.
..药用植物:为地道药材“北约”的产区,河北安国有药都之称.
..果树资源:栽培和野生果树100多种.
..农作物:华北平原是我国重要的粮仓之一.油料作物:
落花生、芝麻;纤维作物:棉花、麻类
国的二分之一.
..珍稀孑遗植物:水杉,银杏,银杉,等
..材用植物:为中国第三大林区,常见树种主要为栲属,青冈属,石栎属植物.
..药用植物:为“浙药”和部分“南药”“川药”产区.
..经济林木:亚热带经济树种丰富,包括漆树,盐肤木,核桃,
..农作物:
云贵高原区
..包括云贵高原和广西盆地的北部.
..材用植物:
自然条件概况
..地理位置、气候类型、土壤类型、植被类型
..根据<中国自然保护纲要>(1987)统计:中国的高等植物中,苔藓植物约2200种(世界约23000种),蕨类植物2600种(共约12000种),裸子植物200种(世界约750
种),被子植物25000种(共约250000种),其中乔木树种2000多种,药用植物6000多种,食用植物500多种,香料植物350多种,油脂植物800多种,另外还有大量的观赏植物,工业用植物和其他用途植物.
长城,南达秦岭,地跨青,甘,宁,内蒙,陕,晋,
豫.2000年前,水草丰茂,明清后开垦加剧,目前植物
种类较为贫乏.
..材用植物:较少
..药用植物:种类少,但分布广,产量大,
..果树资源
..农作物
西北区
..包括大兴安岭以西,黄土高原和昆仑山以北的干旱,半干
旱的草原和荒漠地区.包括宁夏,新疆,河北,山西,陕西
2600种(共约12000种),裸子植物200种(世界约750种),被子植物25000种(共约250000种),其中乔木树种2000多种,药用植物6000多种,食用植物500多种,
香料植物350多种,油脂植物800多种,另外还有大量的观赏植物,工业用植物和其他用途植物.
..将我国植物资源进行综合划分,可分为以下几个区域:
..材用植物:
..药用植物:
..经济林木:
..农作物
二、植物的引种驯化二、植物的引种驯化二、植物的引种驯化二、植物的引种驯化
(一)、植物引种的涵义和重要性
..植物引种(plant introduction):从外地或外国引进一个本地或本国没有的植物,经过驯化(acclimatization)培
育,使其成为本地区或本国的一个栽培物种;引种主要指引进,是初级阶段,驯化是在引种基础上的深化和改造,从而使引进植物获得对新环境适应的阶段.
..严格控制有生态危害的外来物种的侵入和扩散。
..选择适宜的气候环境和海拔高度区域。
..选择不同地理种源植物的收集。
..选择物种的分布中心引种。
..选择生态型相似的地区引种。
气候条件:
.气温:绝对低温
.降水:年降水量
.湿度、风
气候条件:
.气温:绝对低温
.降水:年降水量
.湿度、风
土壤条件
土壤酸碱度及含盐量
黄土高原区
..包括黄河中游地区,西起日月山,东至太行山,北界
长城,南达秦岭,地跨青,甘,宁,内蒙,陕,晋,
豫.2000年前,水草丰茂,明清后开垦加剧,目前植物
种类较为贫乏.
..材用植物:较少
..药用植物:种类少,但分布广,产量大,
..果树资源
..农作物
黄土高原区
..包括黄河中游地区,西起日月山,东至太行山,北界
..将我国植物资源进行综合划分,可分为以下几个区域:
东北区,华北区,西北区,黄土高原区,青藏高原区,华中区,云贵高原区和华南区等8个区域.
自然条件概况
..地理位置、气候类型、土壤类型、植被类型
..根据<中国自然保护纲要>(1987)统计:中国的高等植
物中,苔藓植物约2200种(世界约23000种),蕨类植物
(一)、植物引种的涵义和重要性
..植物引种(plant introduction):从外地或外国引进一个本地或本国没有的植物,经过驯化(acclimatization)培育,使其成为本地区或本国的一个栽培物种;引种主要指引
进,是初级阶段,驯化是在引种基础上的深化和改造,从而使引进植物获得对新环境适应的阶段.
全国森林总面积的30%,木材蓄积量占全国总量的
33.7%,年生长量占全国总量的52%.主要为寒温带针叶林,植物种类较简单,维管植物仅800多种.
..药用植物:资源丰富,约600多种.如人参,升麻等.
..农作物:为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基地.主要有大豆,水稻,小麦,玉米,甜菜,马铃薯,高粱.
..牧草资源:松辽平原,古代是丰茂的牧场,主要是羊草,乌拉草(东北三宝之一).
..农作物:
青藏高原区
..西藏,四川的甘孜和阿坝两州,青海南部.号称世界屋脊.
..材用植物:
..药用植物:
..牧草资源:
..果树资源:
..农作物
青藏高原区
..西藏,四川的甘孜和阿坝两州,青海南部.号称世界屋脊.
..材用植物:
..药用植物:
..牧草资源:
..果树资源:
..农作物
华中区
..秦岭-淮河以南,北回归线以北,云贵高原以东的中国广大亚热带地区.包括陕西南部的汉中盆地,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地区,广东和广西北部,台湾北部和福建的北部.主要为常绿阔叶林为主的亚热带植被,植物资源丰富,约占全国的二分之一.
..增加林产品种类、观赏园艺植物、稀有濒危和重要科研
价值植物、重要经济作物及野生亲缘种、重要资源植物
(三)、植物引种选择的原则
..按国家战略资源储备、科学研究前沿和经济发展需求植
物物种的收集优先原则引种。
..引种优先保护的植物种类。
..植物园原有的和拟建专类园新增物种,兼顾创新基地引种。
..严格控制有生态危害的外来物种的侵入和扩散。
..珍稀孑遗植物:水杉,银杏,银杉,等
..材用植物:为中国第三大林区,常见树种主要为栲属,青冈
属,石栎属植物.
..药用植物:为“浙药”和部分“南药”“川药”产区.
..经济林木:亚热带经济树种丰富,包括漆树,盐肤木,核桃,
..农作物:
华中区
..秦岭-淮河以南,北回归线以北,云贵高原以东的中国广大亚热带地区.包括陕西南部的汉中盆地,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地区,广东和广西北部,台湾北部和福建的北部.主要为常绿阔叶林为主的亚热带植被,植物资源丰富,约占全
..引种的意义:大大增加本地或本国的植物种类,提高当
地植物资源多样性.还可更充分的了解一个地区植物生长的自然条件和潜力;能大大丰富植物栽培的知识。
..植物引种的目的要求
..立足当地实际,重点收集与当地有相同或相似生态条件地区的植物种类。尤其以当地受严重威胁的植物、
特有种、作物野生亲缘种、生态系统关键种以及有重要经济潜力的植物种类为引种重点。
..影响植物自然分布范围的因素:该种的发生历史,适应能力,
传播能力和条件,分布中的障碍以及分布区适宜该物种范围的大小等因素.因此:
1、有些种处于发展阶段,有些种的扩散处于衰退阶段;
2、传播途径障碍(高山,海洋)常常限制一物种向适宜其
生活的他地的扩散.如水杉.同样,一个地方物种的丰富度受到物种传播障碍的影响。
..根据需要和引种目标确定。植物引种涉及林木,蔬菜水果,历史,花卉,牧草及环境保护植物等众多领域.
..引种的意义:大大增加本地或本国的植物种类,提高当地植物资源多样性.还可更充分的了解一个地区植物生长的自然条件和潜力;能大大丰富植物栽培的知识。
..植物引种的目的要求
..立足当地实际,重点收集与当地有相同或相似生态条件地区的植物种类。尤其以当地受严重威胁的植物、
的一部分,内蒙,甘肃的大部和青海的柴达木盆地,地域
辽阔,占国土面积的三分之一以上.整体上植物资源贫乏,
但是牧草和药用植物资源丰富.
..材用植物:山地针叶林带,树种较少.
..药用植物:甘草,麻黄资源丰富,虫草,雪莲,贝母,枸杞等.
..果树资源:
..牧草资源:
..农作物:
西北区
..包括大兴安岭以西,黄土高原和昆仑山以北的干旱,半干
..选择适宜的气候环境和海拔高度区域。
..选择不同地理种源植物的收集。
..选择物种的分布中心引种。
..选择生态型相似的地区引种。
(三)、植物引种选择的原则
..按国家战略资源储备、科学研究前沿和经济发展需求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