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汽车电磁兼容问题研究
纯电动汽车电磁兼容分析与电磁干扰抑制

纯电动汽车电磁兼容分析与电磁干扰抑制随着环保意识的逐渐增强,纯电动汽车已经成为未来汽车发展的趋势。
与传统燃油车相比,在能源效率和环保方面,纯电动汽车有着明显的优势。
但是,作为一种新兴的技术,纯电动汽车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其中电磁兼容性和电磁干扰抑制是非常重要的问题。
电磁兼容性是指在电磁工作环境下,各种电气和电子设备之间都能够协调和共存。
纯电动汽车内部有着大量的电气和电子设备,这些设备之间的电磁干扰会影响彼此的正常工作,甚至影响车辆的整体稳定性和安全性。
因此,为了保证纯电动汽车的正常工作,必须对其电磁兼容性进行分析和测试。
电磁干扰抑制是指对电磁干扰源发出的电磁波进行有效的抑制,以减小对周围电子设备的干扰。
在纯电动汽车中,电机是电磁干扰的主要源头。
电机产生的高频电磁波会对车载电子设备产生干扰,从而导致设备功能失效或工作异常。
因此,需要采取有效的电磁干扰抑制措施,对电机发出的干扰进行有效的限制。
为了保证纯电动汽车具有良好的电磁兼容性和电磁干扰抑制能力,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采用屏蔽技术:纯电动汽车内部的电子设备应该采用屏蔽技术,以减小设备之间的电磁干扰,保证设备正常工作。
2、采用滤波器:在电磁干扰源处增加合适的滤波器,可以有效地过滤电磁波,降低其对周围设备的干扰。
3、增加隔离手段:使用光耦、磁耦等隔离手段,在电路之间增加一定的隔离,可以有效地抑制电磁干扰的传播。
4、优化布线:优化纯电动汽车内部的布线,减少电路之间的交叉和相邻,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小电磁干扰的产生和传播。
综上所述,纯电动汽车的电磁兼容性和电磁干扰抑制是一项重要且复杂的工作。
需要对车辆内部的电气和电子设备进行合理的布置和设计,采取有效的兼容性和抑制措施,以保证车辆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随着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在未来,纯电动汽车的电磁兼容性和电磁干扰抑制能力也将得到不断的提高和完善。
要列出相关数据,需要先确定研究的对象和目的。
在纯电动汽车电磁兼容性和电磁干扰抑制方面,可以收集以下数据:1、电磁兼容性测试数据:对纯电动汽车内部的电气和电子设备进行电磁兼容性测试,分析不同设备之间的干扰程度和兼容性。
试析电动汽车电磁兼容性

试析电动汽车电磁兼容性为进一步提升电动汽车抗干扰能力,实现电动汽车各个系统组件的有效兼容,有效增强电动汽车运行的稳定性与安全性。
文章以电磁兼容性为研究对象,从多个层面出发,探讨电动汽车电磁兼容方案,有效抑制电磁干扰。
标签:电动汽车;电磁兼容;电磁抑制;抑制措施前言电动汽车与常规燃油动力汽车不同,其在行驶过程中,需要交流异步电机、逆变器以及车载电子设备的共同参与,为驾车者提供更为舒适的体验。
电子元器件在运行环节,产生严重的电磁干扰,对电动汽行驶的安全性产生不利影响。
1.电动汽车动力系统分析对电动汽车动力系统的全面梳理以及科学分析,引导汽车生产厂商和相关技术人员从整体上,明确电动汽车动力系统的构成,梳理电磁干扰产生机理,进而为后续电磁干扰的排除以及电子元器件兼容性的提升提供了方向性引导。
电动汽车在动力系统规划设计环节,对传统燃油动力汽车的离合器、变速器进行优化,通过设置减速器以及交流异步电机等方式,形成电力驱动系统的构建,以期满足正常的驾乘需求。
电动汽车动力系统除了进行上述驱动系统调整之外,为增强交流异步电机的动力管控能力,动力系统还需要进行各类电机控制器、电池管理系统、监控标定终端、传感器、动力控制器以及仪表板等相关配套组件的设置,实现对电动汽车动力的合理控制,实现电动汽车的合理有效运行。
这种动力系统设置方式,固然提升了电动汽车动力效能,但是使用过多的电子组件,一旦没有采取必要的措施进行电磁干扰处理,势必影响电动汽车动力系统运行的流畅性,甚至在电磁干扰的影响下,电动汽车相关组件极易出现失灵的情况,引发安全事故。
2.电动汽车电磁干扰问题概述电动汽车电磁干扰形式的系统梳理,明确差模干扰、共模干扰、辐射干扰等相关电磁干扰问题的具体表现,旨在电磁兼容方案设置的针对性,形成科学高效的电磁干扰抑制体系,从而有效提升电磁兼容性。
对于电磁干扰的来源以及干扰方式的分析是解决电动汽车电磁干扰,提升电磁兼容的重要方式。
新能源汽车电磁兼容性技术研究

新能源汽车电磁兼容性技术研究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 they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对环境保护的日益重视,新能源汽车作为一种清洁、高效的交通工具,正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国内外电动汽车电磁兼容测试标准体系比对与研究

常可 以按项 目分 为 : 无 线 电骚 扰 特 性 测试 、 传 导骚 扰特性 测试 以及 传 导 瞬 态 发 射 测 试 ; 在 电磁 抗 干
辆 的行驶 安 全 。 由此 可 见 , 电动 汽 车 的 电磁 兼 容
在 汽 车零 部 件 测 试 方 面 , 常 用 的测 试 方 法 通
的 电磁 兼 容 问题 的严 重性 和复 杂 性也 远 高 于 传 统
汽车。 电动 汽 车 的 电磁兼 容性 问题 不 仅 会影 响 车 辆
周 围的无 线 电 设 备 , 还 会 通 过 传 导 或 辐 射 方 式 影
电动汽 车 是 指 以车 载 电 源 为 动 力 , 用 电 机 驱 动 车轮 行驶 的车辆 , 包 括燃 料 电池 汽 车 ( F C V) 、 混 合 动力 汽 车 ( HE V) 和 纯 电动 汽 车 ( E V) 三 大类。
决该 问题 的方 法和 途径 。
1 国 内外 电动汽 车 的 电磁 兼容 测 试 标 准
【 关键词 】 电磁兼容
电动汽车
整车
汽车零部件
标准体 系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0 0 7 - 4 5 5 4 . 2 0 1 4 . 0 2 . 1 5
动汽 车 的电磁兼 容 性测 试 和 标 准体 系 的研 究 是解
0 引 言
统、 控 制 系统 等 方 面 具 有 很 大 差 异 。 电动 汽 车 上 所 配备 的 电力 电子变 换 装 置 无论 数 量 还 是功 率 都
远 远超 过传 统 汽车 。 由于 电动 汽 车采 用 了更 多 的
电动汽车行业的电动车辆电磁兼容测试技术研究

电动汽车行业的电动车辆电磁兼容测试技术研究随着全球的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电动汽车作为一种绿色、低碳的交通工具,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
然而,电动车辆的电磁兼容性问题也成为了一个不容忽视的难题。
电磁兼容性测试是电动车辆研发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本文将对电动车辆电磁兼容测试技术进行探讨。
一、电动汽车电磁兼容性问题随着电动汽车的普及,车辆电子系统所产生的电磁辐射和抗干扰能力也成为了一个相当重要的问题。
目前,电磁辐射和抗干扰问题已经成为电磁兼容性的研究重点。
电磁辐射主要指电器设备工作时所产生的电磁场,这种辐射会对车辆本身及周围环境产生影响。
例如,电气设备的辐射会导致车载无线电、语音设备和GPS系统的性能下降,干扰周围的移动通信系统,还可能对机动车辆的雷达设备和飞机的导航系统等产生影响。
抗干扰性主要指电器设备对其他电器设备辐射所产生的干扰信号的抵抗能力,包括车辆内部和周围环境的干扰。
而车辆的操作系统和驾驶员的驾驶状态安全问题也与电磁辐射和抗干扰性息息相关。
二、电动汽车电磁兼容性测试技术电磁兼容性测试是电动车辆研发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主要是通过对车辆所涉及电子系统的电磁场进行测试和分析,评估车辆电磁辐射和抗干扰性能。
电动汽车电磁兼容性测试技术可以分为两类:实验室测试和车辆测试。
1. 实验室测试实验室测试主要是对电动车辆各种设备进行抗干扰性能测试,主要包括电子元器件、线路板、电机、电池等等。
这些设备需要按照标准测试方法进行电磁兼容性测试,例如美国和欧盟制定了许多技术标准,如MIL-STD、CISPR等等。
电磁兼容性测试通常会通过对电器元器件进行辐射和传导的电磁场测试等方法实现。
2. 车辆测试车辆测试指的是对整个车辆进行电磁兼容性测试,这是真正意义上的实际应用测试。
车辆测试的目的是评估车辆系统的电磁辐射和抗干扰性能,并确定是否符合国家和地区的法规标准。
车辆测试通常分为三个大类:试验室环境测试、车辆外部辐射测试、车辆内部干扰测试。
新能源汽车的车辆电磁兼容性

新能源汽车的车辆电磁兼容性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和对传统燃油车辆的不断挑战,新能源汽车正逐渐成为一种趋势和选择。
然而,在新能源汽车的应用过程中,我们需要重视并解决的一个问题就是车辆电磁兼容性。
本文将针对新能源汽车的车辆电磁兼容性问题展开探讨,并提出相关的解决方案。
一、新能源汽车与车辆电磁兼容性的关系新能源汽车与传统内燃机驱动的汽车相比,具有更多的电子系统和设备,例如电动驱动系统、充电系统、能量管理系统等。
这些电子系统的工作频率和功率较高,会产生较强的电磁辐射。
同时,新能源汽车也容易受到来自外部电磁场的影响。
这些特点使得新能源汽车与车辆电磁兼容性密切相关。
二、新能源汽车的电磁兼容性问题1. 电磁辐射问题:新能源汽车中的电子设备和系统工作时会产生电磁辐射,如果不加以克服,可能会对其他电子设备和系统造成干扰,影响正常工作。
2. 电磁耐受性问题:新能源汽车由于电子装置的大量使用,会对来自外部电磁场的辐射和干扰更为敏感,因此需要具备一定的电磁耐受性,以确保系统的正常工作。
3. 地面回路问题:新能源汽车的电路结构复杂,包括车载电池、电机、电控系统等,这些电子设备之间通过地面回路连接。
然而,地面回路的不良连接或干扰可能导致电磁噪声的产生,妨碍车辆的正常运行。
三、解决新能源汽车的车辆电磁兼容性问题的方案为了解决新能源汽车的车辆电磁兼容性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方案:1. 电磁辐射抑制技术:通过合理设计和优化电子系统的布局和结构,采用屏蔽和隔离措施,减少电磁辐射的产生,降低对其他电子设备和系统的干扰。
2. 电磁屏蔽技术:在设计和制造新能源汽车时,应考虑采用电磁屏蔽技术,对敏感的电子设备进行屏蔽,减少外部电磁场对其的干扰。
3. 地面回路设计优化:通过优化地面回路的设计,加强地面回路各部件之间的连接和接地,保证地面回路的良好导电性和电磁兼容性。
4. 电磁兼容性测试和认证:制定相应的测试标准和认证机制,对新能源汽车进行电磁兼容性测试和认证,确保其符合相关的电磁兼容性要求和标准。
新能源汽车功率电子系统的电磁兼容性设计

新能源汽车功率电子系统的电磁兼容性设计随着对环境保护和能源效率要求的提高,新能源汽车成为汽车行业的重要发展方向。
而新能源汽车中的功率电子系统作为核心部件之一,扮演着转换能源、控制电机以及储能系统的重要角色。
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过程中,功率电子系统的电磁兼容性设计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围绕新能源汽车功率电子系统的电磁兼容性设计进行探讨。
一、电磁兼容性简介电磁兼容性(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简称EMC)是指各种电子设备能够在共同工作的环境中同时正常工作,不互相产生干扰与影响。
对于新能源汽车功率电子系统来说,电磁兼容性问题极为突出,需要通过设计和测试来解决。
主要包括电磁辐射和电磁感应两方面。
1. 电磁辐射:使用高频开关器件和高频传输线等技术手段时,新能源汽车功率电子系统会产生高频电磁波辐射。
这些辐射会对周围的电子设备和系统产生干扰,并可能引起电磁污染。
2. 电磁感应:新能源汽车功率电子系统中的高功率电路和电机系统会引起电磁感应现象。
这些感应会导致系统的自激振荡、电流共振等问题,从而对系统工作稳定性产生不利影响。
二、新能源汽车功率电子系统电磁兼容性设计原则在新能源汽车功率电子系统的电磁兼容性设计中,以下几个原则需要被遵循:1. 电磁辐射控制:采用合适的滤波器设计和屏蔽措施,减小功率电子系统产生的电磁辐射。
合理布局和组织电路结构,降低互相干扰的可能性。
2. 电磁感应抑制:通过电感、电容等元件的选择和布局,减小功率电子系统中的电流共振现象。
优化系统的接地设计,降低系统的串扰和感应电流。
3. 合理布局:通过合理的电路板布局和线路设计,减小电磁波辐射和互感对系统的影响。
合理选择散热材料,保证系统工作稳定。
4. 规范设计:遵循相关的电磁兼容性设计标准和规范,确保新能源汽车功率电子系统的设计符合技术要求和市场需求。
三、新能源汽车功率电子系统电磁兼容性设计方法针对新能源汽车功率电子系统的电磁兼容性设计,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来提高系统的抗干扰性和排放性:1. 电磁兼容性仿真:采用电磁仿真软件,对功率电子系统进行辐射和感应分析,找出系统的问题所在,并进行相应的优化。
新能源汽车功率电子系统的电磁兼容性分析及改进

新能源汽车功率电子系统的电磁兼容性分析及改进随着全球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和对传统燃油能源的依赖度降低,新能源汽车已经成为未来汽车行业的发展趋势。
在新能源汽车中,功率电子系统是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在电能转换过程中扮演着关键角色。
然而,由于功率电子设备的高频开关操作,以及系统中存在的高压高电流等因素,电磁兼容性问题常常引发信号干扰、噪声和故障,严重影响了系统的可靠性和性能。
因此,对于新能源汽车功率电子系统的电磁兼容性分析和改进变得尤为重要。
一、电磁兼容性分析1. 电磁辐射分析在新能源汽车中,功率电子设备的高频开关操作会产生电磁波辐射,可能干扰到其他电子设备的正常工作。
因此,需要对系统中的辐射源进行定位和评估。
可以通过电磁波在系统中的传播路径、辐射源的强度和频谱分析等方法,对电磁辐射进行评估,并采取相应的屏蔽措施。
2. 电磁耦合分析功率电子系统中存在相互耦合的电磁场,例如,电感和电容之间的耦合,电流回路之间的相互感应等。
这些电磁耦合可能导致电压干扰和电流漂移,进而影响系统的稳定性和效率。
因此,需要通过电磁耦合分析,了解各个元件之间的相互作用,并采取隔离和优化设计等措施来降低电磁耦合效应。
3. 电磁感应分析功率电子系统中存在高电压高电流的工作环境,电磁感应现象常常引发电流回路间的相互感应,导致电压峰值增加和波形失真,从而影响系统的性能和可靠性。
通过电磁感应分析,可以评估系统中的感应效应,并采取合适的设计和布线措施来减轻影响。
二、电磁兼容性改进1. 优化系统设计通过对功率电子系统的整体设计进行优化,将不同模块和元件进行分隔,减少电磁耦合效应。
例如,可以将高频元器件和低频元器件分离,降低电磁波辐射和电磁耦合的风险。
2. 优化布线和接地合理的电磁屏蔽和接地设计是提高功率电子系统电磁兼容性的重要手段。
通过合理布线、减少回路长度、采用屏蔽罩等措施,可以有效降低电磁干扰和噪声。
同时,优化接地设计,确保接地电阻小且连续,能够防止接地回路的高频电流流动,减少电磁耦合效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献【3】据此建立了电容器的传输线模型。
辐射电磁干扰建模。文献【4】提出了一种开关 电源近场干扰的建模思路,首先建立开关电源传 输线模型,通过电路仿真软件获得干扰电流和干 扰电压,之后再用电偶极子和磁偶极子模拟PCB 导线,根据磁偶极子中流过的干扰电流或电偶极
子上的干扰电压计算开关电源的近场干扰。文献 【5】根据偶极子预测了开关电源的远场干扰。文献 【6】利用Ansoft Maxwell软件计算了电感器周嗣场 的分布特性,据此可合理安排控制电路的位置。 2.2功率变换器的电磁干扰抑制 传导干扰反相抵消技术及低共模干扰变流 器。文献【7】通过增加一个补偿变压器绕组和一个 电容器,实现了Buck、Boost、FIyback、 Forward、Buck-Boost等基本变流器中共模干扰 的部分抵消。文献【8】提出了系统动态节点平衡的 思想,如图l所示,在系统中人为地构造两个电 位变化幅度相同、相位相反的动态节点,从而使 共模干扰得剑极大的抑制。
电动汽车电磁兼容问题研究
安宗裕杨永明彭河蒙
(重庆大学电气工程学院,重庆,400044)
摘要:电动汽车车载电子电气设备产生的干扰不仅严重影响外界电子设备和系统的正常工作,而且在相互之间也产生 干扰,因此汽车电磁兼容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首先介绍了电动汽车电磁兼容国内外最新研究状况,其次根据车载 主要干扰源Boost变换器的特点,仿真分析了其理想状态和考虑高频寄生参数情况下的传导差模和共模噪声干扰。最后 提出相应的电磁干扰抑制措施,其结果可以为电动汽车电磁兼容问题的解决提供指导。 关键词:电动汽车;电磁干扰;传导仿真:抑制措施
使得共模噪声更加明显。此处省略其仿真原理图。
由图10中共模噪声电压波形可以看出,功率 器件开通和关断瞬间会产生较大的du/dt,形成尖 干扰峰脉冲。 综上所述,无论差模噪声还是共模噪声都是 由于功率开关器件高速通断而产生的方波电压序 列形成的。因此合理的设置功率器件的占空比能
3.2考虑高频寄生参数时的噪声分析
换器为例分析其差模噪声和共模噪声干扰。
由图8可以看出考虑寄生参数的影响,负载
电压波形中有显著的尖峰干扰噪声,幅值达70dB 左右,产生原因是由于功率开关器件的高速开通 和关断所造成的。
3.1理想器件时的噪声分析
建立理想器件的Boost变换器仿真电路,输入 电压17.2V,开关频率100kHz,负载电阻100欧, 储能电感70uH,电路图如4所示。
D
Chert
圉10
LISN端共模唾声电压波形厦额莆
common mode noi se in power IEEETr
a|】s off
el∞t roaic
ci叫iu[Jl
PE
2003.I 8(3)756-763 Suppression technique
r
[8]Yuan
Yi sheng
QlⅫZhao rmng
出或使之在内部循环。根据不同的干扰源采取相 应的抑制措施。一般原则是:先提供局部通路,后 增加高频阻抗。差模EMI的抑制在直流母线上, 介于整流器、直流电容间的位置,设置低通滤波 器如图2,以阻止差模电流流入整流器、交流电源。 共模EMI的抑制在直流环节:设置Cfl、Cf2、
k,如图3所示。给共模电流提供内部通路。同
㈣5
e删ss]oflg model[Jl
IEEE
Trans。n
EMC,1 GarrettC Prediction ofmdiatedEMI
con,ene
highfrequency…r
M
rsiC]In:Pr∽of
Speed
IEE Powcr ElectroniEs and Variable
高频寄生参数下Boost差模等效电路如图7
肯效的碱小干扰噪声。文献【14】攫出了“系统共模
ch㈣nnI】onor
38(31:300 309
SMPS devices:ci rcuit and
radial“
甲衡”的观点,发展了“批模干扰反相消除技术”,
并在小功率Boost、Buck电路上进行了验证.其 设计原理如图11所示。
Cinv。
机理尚未完全搞清,需要进一步研究。由于EMI
现象的复杂性,适于电机传动器EMI噪声建模、
预测和抑制的系统方法还尚未形成。所以今后关
于电机EMC的工作目标应该是在设计电机传动
2.4电机传动器的电磁干扰抑制
电机传动系统产生的电磁干扰主要包括共模 干扰和差模干扰,抑制方法是阻断EMI电流的流
器的其他功能时就能建立准确和实用的EMI模
I 1{《罨忑=
图4 Boost变换器原理图
、
I■-
《
图7
Boost差模噪声等效电路
为测量方便电路中引入LISN,要求输出电压 为31V,分析扫描PM的占空比使之达到输出电压 要求。图5为负载上的电压波形及频谱,输出电压 波形平滑,受干扰影响非常小。
图8考虑寄生参数的负载电压波形及频谱
图9是经LISN引出的差模噪声电压,干扰电 压幅值可达40V左右,而且频谱范围很宽(O~ 200kHz)。
[10】Trz)nadlowski A
M,Bla枷c rge
IcchnNue
Random
pulm dnve
width舶dulation
for convcHcr-fed
载Boost变换器的差模和共模噪声干扰做了仿真
分析。比较分析了理想器柙也路和考虐寄生参数 U路之司产生的差模峨,{・和]#栏喙,i一的异同。仆 析结果可以为车载人功率电源变换器的建模和仿 真提供指导。此外,往解决实际系统的【n砒兼容 问题,还需要建立巫准确的行关器什高频樘型。 参考文献:
驱动电机及其控制器及干扰滤波器等方面。涉及 1.引言 20世纪70年代以来石油危机有唤起了人类 对有限资源的关注,电动汽车的研究开发又重新 受到重视。世界各主要发达国家政府和主要汽车 制造商以及电力、环保、交通、机电等部门都投 入巨大的人力物力来研究、试验、试用电动汽车, 现在正在转入小批量商业化生产和实际探索阶 段。我国纯电动汽车国家标准正在紧锣密鼓地制 定当中,相关标准将于2010年年内出台。2009 年12月出台的七项相关的国家标准,其中《纯电 动乘用车技术条件》国家标准规定了对纯电动乘 用车的要求和试验方法,对电池箱重量及安装, 整车动力性能、续驶里程、能耗和可靠性等方面 提出了具体技术指标; 《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 规格尺寸》规定了电动汽车用金属氢化物镍动力 蓄电池和锂离子动力蓄电池单体及模块的规格及 外形尺寸。此外。影响电动车步入产业化的电动 车充电接口国家标准有望于2010年6月出台。 但是与电动汽车电磁兼容相关的标准仍然没 有出台,国际上也没有统一的标准,这对电动汽 车的长远发展不利。加之汽车电子技术的迅猛发 展,车载电子设备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改善 和解决其电磁兼容问题就成为世界各大汽车生产 商和相关组织的首要任务。因此,现代汽车电磁 兼容问题已经成为各国研究人员的主要研究课 题。 2.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内外一些学者在电动汽车电磁兼容方面做 了一些研究,主要集中在车载电力电子变换器、 内容包括功率变换器的电磁干扰建模及抑制技 术、电机传动的电磁干扰建模及抑制技术、EMI 滤波器的寄生效应、PCB优化布局以及EMI的电磁 计算技术等。 2.1功率变换器的电磁干扰建模 开关器件的建模。功率变流器EMI主要由开 关器件瞬时切换引起,因此开关器件建模必须精 确模拟其瞬态特性,如功率二极管的反向恢复电 流以及MOSFET或IGBT开通、关断时的电压、 电流变化。建模方法主要是子电路模型和基于半 导体物理建立的模型。文献【l】建立了用于传导 EMl分析的功率MOSH’T子电路模型,在Saber 仿真器中,以LDMOS的模型为核心,用子电路 来模拟各极间电容,从而构建用于瞬态分析的 VDMOS模型,能够依据开关管数据手册获得模 型参数。IGBT模型也是器件建模的重要内容,文 献【2】根据IGBT的行为特性模型,分阶段研究了 IGBT开通和关断的动态过程,用分段线性化的方 法模拟电压和电流的暂态波形,将非线性的开通 和关断特征用多段的du/dt和di/dt组合描述,这 种方法提高了电磁干扰预测频谱在高频段的准确 度。 无源元件建模。无源元件包括导线、电缆、 母线排、电感器、变压器、电容器和电阻器等。
时,阻止共模电流流入整流器。
工
整漉器侧
流电容侧
图2直流环节中的差模EMI滤波器
图3直流环节中的共模EMI溏波器 图1采用动态节点电位平衡技术抑制共模干扰
2.5存在问题及发展趋势 上述研究工作所带来的成果大部分尚处于实 验室阶段,还没有被工业界所广泛采用。最近几 年对功率变换器EMI建模的研究工作主要集中在 传导EMI建模,关于辐射EMI建模的研究工作开展 的不多。而且功率变换器EMI建模方面还存在很 多不足,传导干扰的近场耦合建模有待深入研究。 特别是这些模型没有涉及电路中元器件的辐射, 而多数情况下元器件的辐射能力强于PCB布线的 辐射能力。 大多数电机产品设计过程中只评估电机在工 频和低频下的电感,对电机在相对较高频率时的 特性知之甚少。高频干扰(如整流子电机中的换 向、电弧放电、调制现象、流经电机轴的杂散电 流等)及其对电机辐射的影响是一个较新的内容,
al
Cnmp“tson
of
conduc州RFI
1996:
c||ljssion from
different unity power factor AC/DC In:P r“Of[EEE PESC’96
囤11
B00st变流#)£模干扰反向精除电路
convenerstCl
】979 1985
4.总结与展望
率文首先对Ln动汽下车找主璎,12气设备la姓 兼容蛔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做丁简介。其次埘车
调制策略。文献【9】对单相PFC电路的同步 PWM、异步PWM、正弦误差滞环PWM、直流误 差滞环PWM、PFM工作方式进行分析和实测比 较,得出变频的PWM方式有利于减小传导EMI 发射的结论。文献【10】还提出一种称为随机PWM (RPwM)的干扰抑制技术,采用RPWM技术能 够将集中在某些频率点的能量分配到整个频谱, 以达到减小EMI的目的。 2.3电机传动器的电磁干扰建模 电机传动系统的EMI发射建模和特征研究也 涉及了EMI噪声源和EMI噪声传播途径的建模。 系统各个环节要采用准确的高频模型【1l~13】: 三相变压器肌肤效应的短路阻抗、直流滤波器的 电感和电容、逆变器的杂散电感电容、逆变器及 电机电缆的电容电感。在模型中考虑容性耦合: 电机绕组、机壳间绝缘的杂散电容Cg(对地): IGBT开关、逆变器外壳(接地)问的杂散电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