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高中化学 2.8 溴碘的提取(1)同步练习 苏教版必修1
苏教版高一化学必修1_《溴、碘的提取》同步练习1

第一单元氯、溴、碘及其化合物第四课时溴、碘的提取1.下列溶剂能溶解单质碘和溴,但不.能把碘和溴从碘水和溴水中提取出来的是()A.苯B.汽油C.酒精D.四氯化碳2.将适量的Cl2通入溴化钠溶液中,等反应停止后,实验室从该溶液中提取溴通常所需的主要仪器和方法是()A.蒸发皿;蒸发后灼烧B.烧杯;冷却、结晶、过滤C.分液漏斗;分液D.分液漏斗;加萃取剂,振荡静置后分液3.在a、b、c、d四个集气瓶中分别盛有H2、Cl2、HCl、HBr中的任一种气体,若将a和d两瓶气体混合后见光爆炸;若将a和b两瓶气体混合后,瓶壁上出现暗红色液滴,则a、b、c、d四个集气瓶中分别盛放的气体是()A.Cl2、H2、HCl、HBr B.Cl2、HCl、HBr、H2C.Cl2、HBr、H2、HCl D.Cl2、HBr、HCl、H24.(2011年启东中学高一检测)已知常温下氯酸钾与浓盐酸反应放出氯气,现按下图进行卤素的性质实验。
玻璃管内装有分别滴有不同溶液的白色棉球,反应一段时间后,对图中指定部位颜色描述正确的是()①②③④A 黄绿色橙色蓝色白色B 无色橙色紫色白色C 黄绿色橙色蓝色无色5.(2011Cl-、Br-、I-的个数比为1∶2∶3,欲使这些离子个数比变为3∶2∶1,需要通入的氯分子与原溶液中I-的个数比应为()A.1∶2 B.2∶1C.1∶3 D.3∶16.有不纯的氯化铜粉末13.5 g(内含一种杂质),当与足量的AgNO3溶液反应时,生成29 g AgCl沉淀,则粉末中的杂质可能是()A.FeCl3B.KClC.ZnCl2D.BaCl27.用作麻醉剂的氯仿(CHCl3)常因保存不慎而被空气氧化,产生剧毒的光气(COCl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HCl3+O2===2HCl+2COCl2。
为了防止事故,使用前可用于检验氯仿是否变质的试剂是(注:CHCl3不与AgNO3溶液反应产生沉淀)()A.酚酞试液B.用硝酸酸化后的AgNO3溶液C.NaOH溶液D.用硝酸酸化后的Ba(NO3)2溶液8.(2010年扬州高一期中测试)溴化碘(IBr)是一种卤素互化物,它的化学性质活泼,能与大多数金属反应,也能与某些非金属单质反应,并能与水发生反应:IBr +H2O===HBr+HIO。
高中化学课时训练(十一)氧化还原反应溴、碘的提取苏教版必修1(2021学年)

2017-2018学年高中化学课时跟踪检测(十一)氧化还原反应溴、碘的提取苏教版必修1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7-2018学年高中化学课时跟踪检测(十一)氧化还原反应溴、碘的提取苏教版必修1)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7-2018学年高中化学课时跟踪检测(十一)氧化还原反应溴、碘的提取苏教版必修1的全部内容。
课时跟踪检测(十一) 氧化还原反应溴、碘的提取1.下列反应不属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但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A.Fe+CuSO4===FeSO4+CuB.AgNO3+NaCl===AgCl↓+NaNO3C.Fe2O3+3CO错误!2Fe+3CO2D.MgCl2(熔融)错误!Mg+Cl2↑解析:选C A项属于置换反应;B项属于复分解反应;D项属于分解反应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C项,不属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但有元素化合价的升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金属单质在反应中只能作还原剂,非金属单质在反应中只能作氧化剂B.氧化剂在反应中失去电子,还原剂在反应中得到电子C.氧化剂具有氧化性,还原剂具有还原性D.阳离子只有氧化性,阴离子只有还原性解析:选C A项,非金属单质在反应中可以做氧化剂也可做还原剂,例如氢气和氧气反应时,氢气做还原剂,氧气做氧化剂,错误;B项,氧化剂得到电子,还原剂失去电子,错误;D项,阳离子可能有还原性,例如亚铁离子,错误。
3.在反应中,X元素的原子将电子转移给Y元素的原子,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元素X被氧化②元素Y被氧化③元素X发生还原反应④元素Y发生还原反应A.①②ﻩB.③④C.②③ﻩ D.①④解析:选D 根据题意知,X元素的原子失去电子,X元素化合价升高,发生氧化反应;而Y 元素的原子获得电子,Y元素化合价降低,发生还原反应。
高中化学课时达标训练12专题2第一单元第四课时溴、碘的提取(含解析)苏教版必修1

高中化学课时达标训练12专题2第一单元第四课时溴、碘的提取(含解析)苏教版必修1溴、碘的提取1.制得的碘单质中常含有砂子等杂质,将碘和砂子分离开的最好方法是( )A.升华B.溶解C.过滤 D.萃取2.[双选]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溴水中加入CCl4,振荡后溴水褪色B.氯水久置后变为无色C.碘受热后升华D.漂白粉用于环境消毒杀菌3.把碘从碘水里分离出来,有下列基本操作:①静置后分液,②充分振荡,③把碘水倒入分液漏斗,再加入萃取剂四氯化碳;其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A.①②③ B.③②①C.②③① D.③①②4.[双选]下列物质中分别加入少量溴水,振荡静置,溶液无色的是( )A.NaOH溶液 B.NaCl溶液C.KI溶液 D.Zn粉5.(2015·新课标全国卷Ⅱ)海水开发利用的部分过程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向苦卤中通入Cl2是为了提取溴B.粗盐可采用除杂和重结晶等过程提纯C.工业生产中常选用NaOH作为沉淀剂D.富集溴一般先用空气和水蒸气吹出单质溴,再用SO2将其还原吸收6.已知常温下氯酸钾与浓盐酸反应放出氯气,现按如图进行卤素的性质实验。
玻璃管内装有分别滴有不同溶液的白色棉球,反应一段时间后,对图中指定部位颜色描述正确的是( )①②③④A 黄绿色橙色蓝色白色B 无色橙色紫色白色C 黄绿色橙色蓝色无色D 黄绿色无色紫色白色7.全球海水中溴的储藏量丰富,约占地球溴总储藏量的99%,故溴有“海洋元素”之称,海水中溴含量为65 mg·L-1。
其工业提取方法有:(1)空气吹出纯碱吸收法。
方法是将氯气通入到富含溴离子(NaBr)的海水中,把溴置换出来,再用空气将溴吹出,用纯碱溶液吸收,最后用硫酸酸化,即可得到溴单质,该方法涉及的反应有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化学方程式):②3Br2+3Na2CO3===NaBrO3+5NaBr+3CO2↑;③NaBrO3+5NaBr+3H2SO4===3Br2+3Na2SO4+3HO2。
高中化学2.1.3溴、碘的提取课时作业苏教版必修1

溴、碘的提取一、选择题1.卤族元素及其化合物与社会、生活关系密切。
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加碘食盐中加入的是碘酸钾B.常用于杀菌消毒的84消毒液的成分是液氯C.可用硝酸银溶液来鉴别纯净水和自来水D.变色眼镜和照相器材的生产都要用到溴化银答案: B2.制得的碘单质中常含有砂子等杂质,将碘和砂子分离开的最好方法是 ( ) A.升华B.溶解C.过滤D.萃取解析:碘单质受热容易升华,而砂子受热时不发生变化,所以可以用加热法先将碘单质变成碘蒸气,然后再冷凝成碘晶体。
答案: A3.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液溴易挥发,在存放液溴的试剂瓶中应加水封B.能使湿润的淀粉KI试纸变成蓝色的物质一定是Cl2C.某溶液加入CCl4,CCl4层显紫色,证明原溶液中存在I-D.某溶液加入BaCl2溶液,产生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该溶液一定含有Ag+解析:能把I-氧化为I2的氧化剂很多,如HNO3、Fe3+等,B选项错误;碘的四氯化碳溶液显紫色,是因CCl4中溶解了I2,C选项错误;D选项不能排除SO2-4、SO2-3的干扰,错误。
答案: A4.下列实验中,颜色的变化与氧化还原反应有关的是( )A.往紫色石蕊试液中加入盐酸,溶液变红B.饱和FeCl3溶液在沸水中变成红褐色胶体C.向FeSO4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生成的沉淀由白色变成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D.SO2使滴有酚酞的NaOH溶液褪色解析:向FeSO4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首先得到白色沉淀Fe(OH)2,Fe(OH)2迅速与空气中的O2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得到红褐色的Fe(OH)3。
答案: C5.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碘水中加入少量汽油振荡,静置后上层颜色变浅,下层颜色变为紫红色B.红热的铜丝在氯气中燃烧,产生了棕黄色的雾C.电解氯化钠饱和溶液,将阴极气体产物通入淀粉碘化钾溶液中,溶液变蓝D.溴化钠溶液中加入少量新制的氯水振荡,再加入少量四氯化碳振荡,静置后上层颜色变浅,下层颜色变为橙色解析:汽油的密度比水小,碘易溶于有机溶剂,故上层颜色应变为紫红色,下层颜色变浅,A项错;CuCl2是固体,故应为烟而不是雾,B项错;电解NaCl饱和溶液,阳极产生的Cl2能使淀粉碘化钾溶液变蓝,阴极产生的是H2,C项错。
苏教版化学必修1同步练习 溴、碘的提取

第三课时溴、碘的提取基础梳理①氯、溴、碘的活泼性顺序(活泼性是指得电子能力的强弱,即氧化性)Cl2﹥Br2﹥I2。
②Br2 、I2都不易溶于水,但都易溶于CCl4、苯等有机溶剂,常用CCl4和苯等有机溶剂来萃取溴水与碘水中的溴、碘。
③溴、碘的性质比较④AgCl(白色沉淀)AgBr(淡黄色沉淀)AgI(黄色沉淀)三者都为既不溶于水也不溶于酸的沉淀,可以通过生成沉淀的颜色来判断产物,其中AgBr的淡黄色与AgI的黄色可以通过观察区别开。
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聚集状态有关,通常要指明反应时的温度和压强。
⑤AgBr是一种重要的感光材料,AgI可用于人工降雨,它们具有光敏性,见光易发生分解。
⑥Br-、I- 离子的检验方法:方法一:Br-、I-中滴加氯水和四氯化碳,变橙色为Br-,变紫色为I-。
方法二:Br-、I-中滴加氯水和淀粉溶液,变蓝色为I-,另一个为Br-。
方法三:Br-、I-中滴加硝酸银溶液,有淡黄色沉淀(AgBr)生成的为Br-,有黄色沉淀(AgI)生成的为I—。
例题解析例1.某固体混合物可能由KNO3、KI、NaCl、CuCl2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依次进行下列实验,观察到的现象记录如下:①混合物加水得无色透明溶液②将一份溶液滴加氯水并加入CCl4,振荡后静置,CCl4层呈紫色③将另一份溶液加入硝酸银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该沉淀不溶于稀硝酸。
(1)混合物中肯定含有,但不能判断出是否含有。
(2)②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3)③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思路分析:根据①可知溶液中无Cu2+存在;据②可知有I-存在;据③则有Cl-存在,故有上述结果。
本题是根据实验现象的推断题,注意碘的四氯化碳溶液是紫色,抓住特征反应较易推出答案来。
解题: (1)KI、NaCl,KNO3;(2)Cl2+2I2Cl-+I2(3)Ag++Cl AgCl↓。
基础训练1、⑴如今人们把食品分为绿色食品、蓝色食品、白色食品等类型。
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转化的食品叫绿色食品;而直接从海洋获取的食品叫蓝色食品;通过微生物发酵制得的食品叫白色食品。
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高一训练:专题二第一单元氧化还原反应及溴、碘的提取训练.docx

高中化学学习材料唐玲出品2012新课标高一化学同步训练专题二第一单元氧化还原反应及溴、碘的提取训练一、选择题1.医生建议患甲状腺肿大的病人多食海带,这是由于海带中含有较丰富的( )A.碘元素B.铁元素C.钾元素D.锌元素2.人体正常的血红蛋白中应含Fe2+,人若食用亚硝酸盐,则导致血红蛋白中Fe2+转化为高铁血红蛋白(含Fe3+)而中毒,服用维生素C可解除亚硝酸盐中毒。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亚硝酸盐是还原剂B.维生素C是还原剂C.维生素C将Fe3+还原为Fe2+D.亚硝酸盐被氧化3.目前新一代高效、无污染的消毒剂二氧化氯(ClO2)已被许多国家广泛应用在饮用水的处理上。
已知工业上制备二氧化氯的方法之一是用甲醇在酸性介质中与氯酸钠反应,其反应关系为CH3OH+NaClO3+H2SO4―→ClO2+CO2+Na2SO4+H2O,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氧化剂是甲醇B.氧化产物是二氧化氯C.还原产物与氧化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6∶1D.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4.下列氧化还原反应中,水作为氧化剂的是( )A.CO+H2O(g)高温,CO2+H2B.3NO2+H2O===2HNO3+NOC.2Na2O2+2H2O===4NaOH+O2↑D.2F2+2H2O===4HF+O25.碘是原子半径较大的卤族元素,可能呈现金属性,下列事实能够说明这个结论的是( )A.已经制得ICl、IBr等卤素互化物B.已经制得I2O5等碘的氧化物C.已经制得了I(NO3)3、I(ClO4)3·2H2O等含I3+的化合物D.碘易溶于KI等碘化物溶液中形成I-36.已知Br2跟NaOH溶液的反应类似于Cl2跟NaOH溶液的反应。
用溴水作试剂可以将下列各选项中的溶液鉴别出来的是( )A.水、汽油、酒精B.AgNO3、NaOH、KIC.NaCl、NaBr、NaI D.汽油、酒精、NaOH7.(2009年杭州高一期末)下列变化需要加入还原剂才能实现的转化是( )A .浓H 2SO 4→SO 2B .Fe 2+→Fe 3+C .H 2S →SO 2D .HCO -3→CO 28.(2010年苏州高三质检)下列反应中属于氧化还原反应,但水既不作氧化剂又不作还原剂的是( )A .SO 3+H 2O===H 2SO 4B .3NO 2+H 2O===2HNO 3+NOC .2F 2+2H 2O===4HF +O 2D .2Na +2H 2O===2NaOH +H 2↑ 二、非选择题9.用双线桥分析下列氧化还原反应化合价的变化,并填空。
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2.1.4 溴、碘的提取-随堂练习(含答案)

1.(对应考点一)只用一种试剂就能区别NaCl、NaBr、NaI三种溶液,该试剂可用( )①AgNO3溶液②氯水③溴水④碘水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解析:加入AgNO3溶液,三种溶液分别产生AgCl白色沉淀、AgBr浅黄色沉淀、AgI黄色沉淀。
加入氯水时,NaBr、NaI分别与氯水反应生成Br2、I2,三种溶液的颜色不同,①②符合题意。
答案:A2.(对应考点一)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碘易升华,所以碘要保存在用铁盖旋紧的试剂瓶中B.液溴应保存在磨口玻璃塞试剂瓶中,并加少量水进行水封C.能使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的气体一定是氯气D.碘易溶于酒精,所以用酒精从碘水中萃取碘解析:由保存方法可知道,液溴按B项所述保存是对的,因液溴易挥发,水封可减缓挥发。
碘易与铁反应(Fe+I2===FeI2),可知A不正确。
所有能与I-反应生成I2的物质都有此现象,如溴蒸气等,不一定是Cl2,C不正确。
酒精与水互溶,不符合萃取剂要求,D不正确。
答案:B3.(对应考点一)已知溴易挥发,碘易升华,向含有NaBr和KI的混合溶液中通入过量氯气充分反应后将溶液蒸干,并灼烧所得物质,最后剩余的固体是( )A.NaCl和KI B.NaCl、KCl和I2C.KCl和NaBr D.KCl和NaCl解析:过量的Cl2将Br-、I-从它们的溶液中完全置换出来,在蒸干、灼烧的过程中溴挥发、碘升华,所以剩余固体为NaCl和KCl。
答案:D4.(对应考点二)从海洋中提取溴的方法之一是:①在海水里通入氯气;②用热空气把溴吹出;③用碳酸钠溶液吸收溴生成NaBr、NaBrO3和CO2;④在上述溶液中加入稀硫酸使溴析出;⑤加汽油、振荡;⑥静置,分液。
根据以上叙述,回答下列问题。
(1)①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⑤中不能使用酒精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⑥中必须使用的化学仪器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中化学 16 溴、碘的提取训练题 苏教版必修1

溴、碘的提取训练目标1.了解从海水或海产品中提取溴、碘单质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知道溴、碘单质的性质及其差异。
3.认识溴、碘及其化合物在生产和生活中的重要应用。
(10分钟)1.盛放液溴的试剂瓶中要加入一定量的水,其目的是( )A.制得溴水B.比较水和液溴的密度C.隔绝空气D.防止液溴挥发答案:D解析:溴在水中的溶解度较小,且密度比水大,易挥发,所以盛放液溴的试剂瓶中加入一定量的水可以有效减少溴的挥发。
2.在甲、乙、丙、丁4只集气瓶中分别装有Cl2、H2、HCl、HBr中的一种气体,丁瓶中的气体点燃后能够在甲瓶中安静燃烧,甲、乙两瓶气体混合后,瓶壁上可见暗红色小液滴,则乙瓶中的气体是( )A.HBr B.HClC.H2D.Cl2答案:A解析:由四种气体的性质可知,丁瓶中的气体点燃后能够在甲瓶中安静燃烧,则甲、丁瓶中所装的气体可能分别为Cl2、H2中的一种,又甲、乙两瓶气体混合后,瓶壁上可见暗红色小液滴,即发生的反应为Cl2+2HBr===Br2+2HCl,则可推出甲瓶中的气体为Cl2,丁瓶中的气体为H2,乙瓶中的气体为HBr。
3.向NaBr和NaI的混合溶液中通入足量Cl2,然后加热将溶液蒸干并灼烧,最后残留的物质是( )A.NaCl B.NaCl、NaBr、NaIC.NaBr、NaI D.NaCl、I2答案:A解析:由于氯气会和NaBr、NaI反应置换出溴单质和碘单质,但溴单质易挥发,碘单质受热后易升华,所以最后残留的物质只有NaCl。
4.甲、乙、丙三种溶液中各含有一种X-(X-为Cl-、Br-或I-),向甲溶液中加入淀粉溶液和氯水,溶液变为橙色,再向所得溶液中加入丙溶液,溶液颜色无明显变化,则甲、乙、丙三种溶液中所含的X-依次是( )A.Br-、I-、Cl-B.Br-、Cl-、I-C.I-、Br-、Cl-D.Cl-、I-、Br-答案:A解析:向甲溶液中加入淀粉溶液和氯水,溶液变为橙色,说明甲溶液中不含有I-,而含有Br-,因而生成了Br2;再向所得溶液中加入丙溶液,溶液颜色无明显变化,说明丙溶液中也不含有I-,而含有Cl-,所以I-在乙溶液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年高中化学 2.8 溴碘的提取(1)同步练习苏教版必修1
一、单选题
1.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萃取溴水中的溴
A.碘的升华 B.用CCl
4
C.AgBr感光 D.浓盐酸的挥发
2.国家卫生组织宣布,到xx年要消除碘缺乏病,为此,食盐必须是国家统一标准的加碘盐,你认为加碘盐的指在食盐(NaCl)中添加适量的:()
A.碘单质 B.碘化钠 C.碘酸钾 D.次碘酸钾
3.将单质碘和砂子食盐分离的操作顺序是:()A.溶解过滤萃取 B.加热溶解过滤 C.升华萃取蒸馏 D.分液结晶再分液4.光照条件下不发生化学变化的是()A.H2和Cl2的混合气体 B.AgBr和AgI C.新制的氯水 D.久置的氯水
5.在盛有碘水的试管中,加入少量四氯化碳后振荡,静置片刻后:()A.整个溶液变紫色 B.整个溶液变棕色
C.上层无色,下层紫红色 D.下层无色,上层紫红色
6.实验室里保存下列试剂的方法,有错误的是:()A.新制氯水盛放在棕色试剂瓶中,存放于低温避光的地方
B.液溴易挥发,盛放在用水液封的棕色试剂瓶中
C.碘易升华,盛放在有水的棕色广口试剂瓶中
D.浓盐酸易挥发,盛装在无色密封的细口玻璃试剂瓶中
7.只用一种试剂就能区别NaCl、NaBr、NaI三种溶液,该试剂可用:()① AgNO3溶液② 氯水③ 溴水④ 碘水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8.有不纯的CuCl2 1.35 g,与足量的AgNO3溶液反应,可生成2.9 g沉淀,则该氯化铜中所含的杂质可能是下列中的()
A.ZnCl2 B.KCl C.NaCl D.BaCl2
9.把Cl2通入含22 g NaBr的溶液中,反应后加热,烘干得到固体13.1g,则此固体成分为()
A.NaCl B.NaCl和NaBr C.NaBr D.无法确定
10.已知常温下氯酸钾与浓盐酸反应放出氯气,现按下图进行卤素的性质实验。
玻璃管内装有分别滴有不同溶液的白色棉球,反应一段时间后,对图中指定部位颜色描述正确的是()
11.a、b、c、d四个集气瓶中装有Cl2、H2、HCl、HBr中任一
种气体,若a、d两瓶气体混合见光爆炸,a、b两瓶气体混合瓶
壁出现棕红色小液滴,则c瓶装的气体是()
A.HBr B.HCl C.Cl2 D.H2
12.海带中含碘元素。
从海带中提取碘有如下步骤:①通入足量Cl2;②将海带焙烧成灰后加水搅拌;③加CCl4振荡;④用分液漏斗分液;⑤过滤。
合理的操作顺序是() A.①②③④⑤ B.②⑤①③④ C.①③⑤②④ D.②①③⑤④
13.舍勒在研究一种白色盐时发现,在黑暗中这种盐并无气味,而在光照条件下变黑,并产生一种刺激性气味(无液体)。
这种盐是()
A.AgBr B.AgI C.AgCl D. KClO3
14.向NaBr ,NaI的混合液中通入足量的氯气,加热,再将溶液蒸干灼烧,最后得到残留物()
A. NaCl B.NaBr、NaI、NaCl C.NaBr、NaI D.NaCl、I2
二、填空题
15.上课了,老师展示了三瓶无色溶液,并告诉同学们它们分别是NaCl溶液、NaBr溶液和NaI溶液,下面就和老师一起去研究这些溶液。
(1)老师取溶液少许分别加入试管中,然后分别通入氯气。
同学们看到的现象是NaCl溶液无变化,NaBr溶液、NaI溶液分别变为橙色和褐色。
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别是
、。
这一现象说明的问题是。
(2)老师又取溶液少许分别加入试管中,然后分别滴加溴水。
同学们看到的现象是NaCl 溶液、NaBr溶液无变化,NaI溶液褐色。
化学方程式是。
这一现象说明的问题是。
综合分析(1)和(2)得出的结论是。
16.有A、B、C、D、E五种无色溶液,它们分别是Na2CO3、KI、HCl、CaBr2和AgNO3中的一种。
将它们两两混合,发生如下反应:
A+B→黄色沉淀;A+E→白色沉淀;A+C→浅黄色沉淀;
C+D→白色沉淀;A+D→白色沉淀;D+E→无色气体。
试推断:A ;B ;C ;D ;E 。
19.将32 g KBr溶于水制成溶液,向其中通人一段时间的C12,再将溶液蒸干灼烧,得到固体物质23.1 g,计算有多少克溴化钾转化成其他物质。
30013 753D 甽=32692 7FB4 羴27611 6BDB 毛21083 525B 剛37434 923A 鈺36988 907C 遼^ 29566 737E 獾35733 8B95 讕O24124 5E3C 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