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038_红楼梦研究__论述题

合集下载

红楼梦研究

红楼梦研究

红楼梦研究一、论述题1、试析薛宝钗的形象答:(1)注重现实的功利是宝钗性格的重要特征。

他写螃蟹是“眼前道路无经纬,皮里春秋空黑黄”,在讽刺世人的同时恰恰暴露了自己的人世春秋。

宝钗性格中有商人的气质,在人际关系中注重交换,她劝宝玉上进,挣得一个前途,表明她人生目标的功利取向。

在人际关系中,她注重以笼络的手段广施恩惠,是为了获取更大利益。

(2)宝钗的性格另一特征是世故而虚伪。

所谓世故,是指通晓人世的各种表面的社会价值规范下潜在的规则,在处理事情时善于趋利避害。

(3)宝钗性格中存在着冷静甚至冷酷的高度理性特征。

这种冷自然与她功利世故有关,由于洞悉了人世间的一切关系都随着利益的改变而改变,所以宝钗就冷却了对他人乃至对生命地情感,而让冷冰冰的理性算计来支配自己的行为。

例如:宝玉被打时她也流露出自己的情感,但一涉及自己的哥哥薛蟠,她立刻就冷静下来。

2、《红楼梦》是怎样借助爱情笔墨掩盖政治描写的?答:(1)故意强调“擅风情,秉月貌,便是败家的根本”,借以隐蔽四大家族败落的真正原因。

一言以蔽之,就是用“天下古今第一淫人”来掩盖贾宝玉的叛逆性格,用“情”来掩盖贾府衰败的真正原因。

(2)作者故意用爱情和两性关系的描写来隐蔽某些重大事件的政治性质。

比如四大家族的内部斗争以及其他护官符集团的倾轧,无不具有鲜明的政治色彩。

(3)小说玩玩利用爱情纠葛,夹枪带棒抨击时政。

第十六回宝玉将“圣山亲赐”给北静王,北静王又转赠给他的香珠串郑重的送给林黛玉,可黛玉却说:“什么臭男人拿过的,我不要这东西!”这个臭男人不仅骂了宝玉,连北静王甚至当今皇帝也一并骂了。

3、试析《红楼梦》中真实性与必然性。

答:(1)在相当广泛的范围内,把被封建统治阶级颠倒了的“真”与“假”重新颠倒过来。

比如书中说至高无上的当朝天子“体天地生生之大德,垂古今未有之旷恩”,而元妃省亲时却在合家垂泪的“天伦之乐”中说出一番悲悲戚戚的言辞:“当日送我到不得见人的去处,好容易今日到家,娘儿们不说不笑,反到哭个不了,一会子我去了,又不知多早晚才能一见!”(2)打破“团圆主义”指出红楼梦的结局是“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江苏自考真题】2017年10月红楼梦研究27038试题

【江苏自考真题】2017年10月红楼梦研究27038试题

2017年10月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红楼梦研究(课程代码27038)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选择题,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

2.应考者必修按试题顺序在答题卡(纸)指定位置上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

3.涂写部分、画图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书写部分必须使用黑色字迹签字笔。

第一部分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 甲戍本又称脂残本,现存A. 12回B. 15回C. 16回D. 28回2. 程甲本问世以后出现了多个据以底本的评本,其中影响最大的评本出自A. 王希廉B. 张新之C. 姚燮D. 哈斯宝3. “将真事隐去”、“用假语村言”的艺术方法是A. 艺术夸张B. 艺术变形C. 艺术真实D. 艺术虚构4. 第三十三回宝玉挨打的导火线是A. 贾环告状B. 金钏之死C. 两个护官符集团之间的矛盾D. 雨村来访5. 《芙蓉女儿诔》直接抒发爱憎之情,对现实生活中迫害生命的丑恶制度进行了抨击,所仿效的对象是A.《思旧赋》B.《秋浦歌》C.《长恨歌》D.《离骚》6. 评价《红楼梦》是“开天辟地,从古到今第一部好小说,当与日月争光,万古不磨者”的是A. 鲁迅B. 黄遵宪C. 梁启超D. 龚自珍7. 在《红楼梦》的影响下诞生的朝鲜语著名古典小说是《玉楼梦》和A.《青楼梦》B.《九云记》C.《九尾龟》D.《金玉缘》8. 王国维《红楼梦评论》的最大贡献在于研究《红楼梦》运用了A. 索隐的方法B. 考证的方法C. 历史的方法D. 美学的方法9. 秦可卿的丈夫是宁国府的A. 贾珍B. 贾瑞C. 贾蔷D. 贾蓉10. 曹家最早出任江宁织造的是A. 曹玺B. 曹鼎C. 曹寅D. 曹颙11. 在《红楼梦》中以诗性的想象构建的另一种情感天地是A. 石头B. 红楼C. 太虚幻境D. 木石前盟12. 宝玉挨打之后,林黛玉看望宝玉说了一句“你可都改了吧”,其潜台词是A. 要他痛改前非B. 生怕宝玉顶不住压力C. 要慢慢地改D. 就知道你不可能改13. 称《红楼梦》“引人入邪径”的是A. 润东漱石主人B. 陈其元C. 梁恭辰D. 丁雨生14. 早期红学的索隐研究影响最大的是A. 张侯家事说B. 明珠家事说C. 明清政治说D. 自叙传说15. 贾府纨绔习气的集大成者,“引诱的薛蟠比当日更坏了十倍”的是A. 贾琏B. 贾珍C. 贾赦D. 贾环第二部分非选择题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5空,每空1分,共15分。

27038--红楼梦研究--江苏自考

27038--红楼梦研究--江苏自考

1.开卷第一回作者自云:因曾历过一番梦幻之后,故将真事隐去;虽我未学,下笔无文,又何妨用假语村言。

2.“太虚幻境”两边的对联是: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

3.“冷子兴演说荣国府”中的冷子兴是大观园中周瑞家的女婿。

4. 林黛玉进贾府时,“肌肤微丰,合中身材,腮凝新荔,鼻腻鹅脂,温柔沉默,观之可亲”描写的是贾迎春。

“削肩细腰,长挑身材,鸭蛋脸面,俊眼修眉,顾盼神飞,文彩精华,见之忘俗”描写的是贾探春。

“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描写的是王熙凤。

5.“荣喜堂”两边的对联是:座上珠玑昭日月,堂前焕烟霞。

6.“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鬓若刀裁,眉如墨画,面如桃瓣,目若秋波。

虽怒时而若笑,即瞋视而有情”描写的是贾宝玉。

7.林黛玉进贾府时随身带的丫鬟是雪燕。

元春、迎春、探春、惜春的贴身丫鬟分别是:抱琴、司棋、侍书、入画。

8.《燃藜图》旁边的对联是: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9. 《海棠春睡图》旁边的对联是:嫩寒锁梦因春冷,芳气笼人是酒香。

10.贾宝玉在太虚幻境薄命司中翻看的“金陵十二钗又副册”中看到的是晴雯、袭人的判词,在“金陵十二钗副册”中看到的是香菱的判词。

11.太虚幻境所焚的香是:群芳髓,宝玉喝的茶名叫千红一窟,喝的酒名叫万艳同悲。

12.警幻仙姑所说的乳名“兼美”的是秦可卿。

贾家义学的老师是:贾代儒,其孙是贾瑞。

13.人物判词:14.与贾宝玉初试云雨的丫鬟是袭人。

15.刘姥姥一进荣国府在第六回。

16.“唇不点而红,眉不画而翠,脸若银盆,眼如水杏。

罕言寡语,人谓藏愚,安分随时,自云守拙”描写的是薛宝钗。

17.贾宝玉的宝玉上的文字是:莫失莫忘、仙寿恒昌,薛宝钗金锁上的文字是:不离不弃、芳龄永继。

18.红楼梦在写法上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草蛇灰线、伏脉千里”,比如元妃省亲时点的四出戏《豪宴》、《乞巧》、《仙缘》、《离魂》分别代表着贾家之败、元妃之死、甄宝玉送玉、黛玉之死。

红楼梦研究三大题总复习完全篇(B)

红楼梦研究三大题总复习完全篇(B)

红楼梦研究三大题总复习完全篇第一章绪论1 、解释“红学”2 、论述:为什么人们常常感叹“说不尽的《红楼梦》?第二章《红楼梦》的时代(无)第三章《红楼梦》的作者简答:曹雪芹一生可分为哪三个阶段?第四章《红楼梦》的版本1 、解释:脂评本、2 、解释:甲戊本3 、解释:已卯本4 、解释:庚辰本5 、解释:甲辰本6 、解释:程刻本7 、解释:王瀣评本第五章《红楼梦》的思想内容1 、论述《红楼梦》的思想内容。

2 、论述《红楼梦》每一回至第五回的作用。

3 、简答:小说第一回的《好了歌》与《好了歌注》有何作用?4 、简答《红楼梦》借助爱情笔墨掩盖政治描写的特点。

5 、解释:《石头记》《情憎录》《风月宝鉴》《金陵十二钗》6 、简答:《红楼梦》中为什么首先出场的是刘姥姥?7 、简答:第九回“闹学堂”的描写意义?8 、简答:描写秦可卿之死的意义?9 、论述:元春省亲是贾府的大喜事,为什么元春却以泪洗面,泣不成声?这样描写有什么作用?10、简答:关于贾府败落的描写特点。

11、宝玉挨打的原因及意义?12、宝玉挨打后,如何理解林黛玉的话语?13、红楼二尤的描写意义?14、抄捡大观园的经过及情节意义。

15、《芙蓉女儿诔》的寓意。

16、高鄂续写《红楼梦》的成功与不足之处。

17、贾府衰败的原因是什么?18、贾府权势丧失的原因有哪几个方面。

19、论述贾宝玉的叛逆性格特征。

20、宝玉在婚姻爱情问题上表现其性格的三点局限性。

21、为什么《红楼梦》重点写爱情婚姻问题?22、《红楼梦》关于爱情描写的作用?23、《红楼梦》描写贾府衰败的典型意义。

第六章《红楼梦》人物论1 、解释“情不情”或“情情”2 、简答《红楼梦》人物序列的几个特点。

3 、简答为什么说宝玉身上放射着“童心”的灵光?4 、宝玉“弱的天才”的性格特征。

5 、《红楼梦》中各种“贾宝玉”之间的关系主要有哪些表现形式?即贾宝玉的性格作为矛盾的统一体是如何构成如何表现的。

6 、论述分析林黛玉的性格特征。

【江苏自考真题】2016年10月红楼梦研究27038试题

【江苏自考真题】2016年10月红楼梦研究27038试题

2016年10月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红楼梦研究试卷(课程代码27038)本试卷分为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一部分为选择题,1页至2页,共2页。

应考者必须按试题顺序在“答题卡”上按要求填涂,答在试卷上无效.......。

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3页至4页,共2页。

应考者必须按试题顺序在“答题卡”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15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

涂错、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 《红楼梦》诞生时间应在A. 顺治的前期B. 康熙的前期C. 雍正的前期D. 乾隆的前期2. 刊于乾隆五十六年的《红楼梦》程甲本为A. 抄本B. 木活字本C. 铜活字本D. 石印本3. 第三十四回的中是宝玉与黛玉旗帜鲜明地结合起来,共同走向叛逆道路的标志是A. 抄检大观园B. 金钏之死C. 题帕定情D. 宝玉挨打4. 最早查禁《红楼梦》的是嘉庆年间的A. 玉麟B. 陈其元C. 梁恭辰D. 丁雨生5. 蔡元培在《石头记索隐》提出《红楼梦》A. 隐射明珠家事B. 写清世祖与董小宛的爱情故事C. 为康熙朝政治小说D. 是一部“明清兴亡史”6. 吴宓的《红楼梦新谈》解释《红楼梦》悲剧所用的悲剧理论源自A. 亚里士多德B. 柏拉图C. 莎士比亚D. 尼采7 抄检大观园导致的结果是晴雯被逐、入画遭撵以及A. 金钏的自杀B. 司琪的自杀C. 鸳鸯的自杀D. 傻大姐的自杀8 当元妃晋封的喜讯传来时,书中突然出了宝玉对秦钟的思念,透露了秦钟被打、老父气死的不幸消息。

这种艺术手法称之为A. 切入B. 辐射C. 流动D. 复现9 护花主人王希廉认为《红楼梦》一书,全部关键是A. 红楼B. 空幻C.真假D. 情情10. 第三十三回中宝玉挨打的催化剂是A. 贾环告状B. 金钏之死C. 两个护官符集团之间的矛盾D. 雨村来访11. 《红楼梦》的作者是曹雪芹的说法,出自清代诗人袁枚的A.《红楼梦考证》B.《小仓山房文集》C.《随园诗话》D.《红楼梦辨》12 宝玉“富贵闲人”的称号起自A. 林黛玉B. 薛宝钗C. 史湘云D. 王熙凤13 “有几百株杏花,如喷火蒸霞一般,里面数楹茅屋。

自学考试红楼梦研究2011年1月红楼梦试题及答案

自学考试红楼梦研究2011年1月红楼梦试题及答案

2011年1月江苏省高等自学考试27038红楼梦研究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曹雪芹的祖父是康熙放在江南的代言人,同时也是优秀的文人,他的名字是(B)A.曹玺B.曹寅C.曹颙D.曹頫2.张新之的《红楼梦》评本题为(C)A.《金玉缘》B.《新评绣像红楼梦全传》C.《妙复轩评石头记》D.《国初抄本原本红楼》3.宝玉与黛玉旗帜鲜明地结合起来、共同走向叛逆道路的标志是第三十回中的(C)A.抄检大观园B.金钏之死C.题帕定情D.宝玉挨打4.最早查禁《红楼梦》的是嘉庆年间的(A)A.玉麟B.陈其元C.梁恭辰D.丁雨生5.“黛玉一味痴情,心地偏窄,德固不美,只有文墨之才;宝钗却是有德有才”一句语出(D)A.脂砚斋B.张新之C.姚燮D.王希廉6.如何料理秦可卿的后事成为小说浓墨重彩的一段,她的丈夫是(D)A.贾珍B.贾瑞C.贾蔷D.贾蓉7.《红楼梦》描绘了一张大而复杂的人物关系网,共写了人物(C)A.280个B.380个C.480个D.580个8.”愿侬此日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一句语出(C)A.《芙蓉女儿诔》B.《姽婳词》C.《葬花词》D.《落花诗》9.早期红学的索隐研究影响最大的是(B)A.张侯家事说B.明珠家事说C.明清政治说D.自叙传说10.贾宝玉穿的孔雀裘产自(D)A.西域B.西洋C.日本D.俄罗斯11.清代诗人袁枚在一本书明确提出《红楼梦》的作者是曹雪芹,这部书是(C)A.《红楼梦考证》B.《小仓山房文集》C.《随园诗话》D.《红楼梦辩》12.“院中点衬几块山石,一边种着数本芭蕉,那一边乃是一树西府海棠,其势若伞……”这是在描绘(C)A.潇湘馆B.稻香村C.怡红院D.秋爽斋13.贾雨村经贾政举荐,补了金陵应天府知府,上任后第一件事便是审理一桩杀人案,涉案的是(C)A.贾蔷B.焦大C.薛蟠D.柳湘莲14.《红楼梦》开篇不久,曹雪芹就让贾宝玉在梦中看到了金陵一省许多女子平生遭际的“档案”,梦境发生的地点是(D)A.玉石B.红楼C.大观园D.太虚幻境15.第四十八回,通过平儿与宝钗的对话,交代了通过贾雨村讹诈夺石呆子古扇的经过,此事的幕后主使是(A)A.贾赦B.贾敬C.贾政D.贾珍二.填空题16.“脂砚斋”其实是一个集体笔名,给《红楼梦》写评语的不止脂砚斋一个,其中以脂砚斋的评语最多,亦最重要,其次是畸笏叟17.第七回刻画了一个居功自傲而敢说敢骂的老奴焦大的形象18.1832年,帕维尔.库尔梁德采夫将一部早期脂评本《红楼梦》带回俄国,此本被研究者定名为列宁格勒藏本19.《红楼梦》被誉为“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是一部浓缩的二十四史。

2007年10月江苏自考27038红楼梦研究试卷及答案

2007年10月江苏自考27038红楼梦研究试卷及答案

2007 年 10 月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27038 红楼梦研究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5 CBCDA6-10 CBCDC11-15 CBCCB二、填空题16.甄士隐 17.阊门 18.霑 19.绣春囊 20.李贽21.九牛一毛 22.柳絮 23.王熙凤 24.薛蟠 25.焦大26.司棋 27.程伟元 28.长崎 29.海上花列传 30.红楼梦考证三、名词解释32.“情情”:指林黛玉用情专一,只对那些有情于自己的人表示眷恋和关怀。

33.“木石前盟”:“木石”宝玉是石性,黛玉属木性,前世便有特殊姻缘。

“前盟”指前世神石以沐水之恩,绛珠今世要报他的恩情。

所谓“木石前盟”前世之盟,今世来报。

34.“无事忙”:本指不务正事却异常忙碌。

红楼梦第三十七回,宝钗等姐妹给宝玉起的别号,指宝玉整日闲来无事。

35.探轶学:根据脂批或其他一些材料,对后四十回“佚稿”情节的探索。

这一类研究被称为“探佚学”。

四、简答题36.《红楼梦》借助爱情笔墨掩盖政治的描写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答:作为“序幕”,《红楼梦》前五回仅为全书的缩影,其借助爱情笔墨掩盖政治描写的特点,以及利用“风月笔墨”隐藏叛逆者爱情的特点,也在正文的各个方面相应地表现出来。

(1)故意强调“擅风情、秉月貌,便是败家的根本”,借以隐蔽四大家族的败落的真正原因。

(2)作者故意用爱情和两性关系的描写来隐蔽某些重大事件的政治性质。

(3)小说往往利用爱情纠葛,夹枪带棒的抨击时政。

37.《红楼梦》中的真实性与必然性,体现在哪些方面?(1)在相当广泛的范围内,把被封建统治阶级颠倒了的“真”和“假”,重新颠倒过来。

比如书上谈,至高无上的当朝天子“体天地生生之大德,垂古今未有之旷恩”么?请看元妃省亲时合家垂泪的“天伦之乐”,请听元妃强忍悲痛的一番言辞:“当日既送我到那不得见人的去处,好容易今日回家,娘儿们这时不说不笑,反倒哭个不了。

一会子我去了,又不知多早晚才能一见。

”(2)打破“团圆主义”,指出《红楼梦》的结局是“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2008年10月江苏自考27038红楼梦研究试卷

2008年10月江苏自考27038红楼梦研究试卷

2008 年10 月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27038 红楼梦研究一、单项选择题1-5 CBDBA6-10 DBAAD11-15 DBDBA二、填空题16.红楼梦学刊 17.北静王 18.贾珍 19.柳湘莲 20.薛宝钗21.贾珠(李纨) 22.混世魔王 23.秦可卿 24.嘉庆 25.花月痕26.王希廉 27.顾颉刚 28.周汝昌 29.李希凡 30.悼红轩三、名词解释31.甲戌本:甲戌本,又称脂残本,脂铨本。

书名《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现存十六回,由清代同志年间大兴刘铨福收藏。

甲戌本脂评最多,十六回共有脂批1631 条。

32.“情不情”:指贾宝玉不但用情于对自己有情的人,还用于对自己无情的人和无知者。

“情情”:指林黛玉用情专一,只对那些有情于自己的人表示眷恋和关怀。

33.《芙蓉女儿诔》是曹雪芹和脂砚斋认真“对清”、认为可以定稿的前八十回文字中的“最强音”,也是他对晴雯这一个有着完整生命的历程的悲剧人物的最后赞礼。

34.《石头记索引》:蔡元培的《石头记索引》,以“索引法”来论证《红楼梦》属于清康熙朝的政治小说。

蔡元培认为,这部书是在“吊明之亡,揭清之失,而尤于汉族名士仕清者寓痛惜之意。

”35.凡鸟偏从末世来:指凤姐这么一个能干的女强人生于末世的不幸,“凡鸟”是繁体里的的“凤”字,也就暗指王熙凤。

从凤字拆出来的“凡鸟”二字,比喻庸才,借用吕安对喜的典故,点出“凤”,自然是种讥讽。

四、简答题36.在红楼梦中,荣国府主要存在着哪几种矛盾?答:(1)以贾宝玉、林黛玉为代表的具有初步民主思想的封建叛逆者,同以贾政、薛宝钗为代表的具有初步民主思想的封建叛逆者;(2)以晴雯、鸳鸯等人为代表的被压迫的奴隶,同以贾母、贾政、王夫人、王熙凤等人为代表的封建统治阶级之间的矛盾;(3)封建阶级内部的尔虞我诈、勾心斗角、争权夺利的矛盾。

37.《红楼梦》关于爱情的描写有哪些作用?答:①直接表现了反对封建主题,歌颂了叛逆爱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红楼梦研究》[论述题]提示:1、所有论述试题、答案要点均来源于教材《红楼梦研究》(何永康主编);2、所有论述题都要在通读并记忆原文的基础上作答,便于论述要点的展开。

1、论述《红楼梦》前五回的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

①首先,通过甄士隐、贾雨村荣枯浮沉的故事作为前奏,揭示了小说的主题。

甄士隐是一个由荣到枯的典型人物,《红楼梦》由盛而衰的主题可以从甄士隐的经历中预示出来,甄士隐的大彻大悟也预示着小说主人公贾宝玉的结局;②其次,通过甄士隐、贾雨村的牵引,介绍了小说中的重要人物。

小说写贾雨村被革职,游至维扬听到林如海任盐政的信息,推出了核心人物林黛玉;再由冷子兴演说荣国府,交代了贾府的谱系血脉;由林黛玉进贾府继而基本交代了书中的主要人物;③复次,通过甄士隐、贾雨村把天上的爱情故事搬到人间。

第一回交代了情鬼前缘,即贾宝玉是补天石,林黛玉是绛珠仙草;第二回交代了林黛玉年幼丧母之不幸;第三回林黛玉进贾府开始了木石前盟;第四回薛宝钗投奔贾府开始了金玉良缘;第五回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交代了情鬼的性格、经历和结局;④最后,交代了特殊的艺术手法。

小说人物“甄士隐”、“贾雨村”用谐音的方法交代了“将真事隐去”“用假语村言”的艺术虚构手法。

2、论述“宝玉挨打”的主要原因及其矛盾冲突。

宝玉挨打是贾府内外各种矛盾激化的结果。

①根本原因:两条道路的矛盾,即正统与叛逆的矛盾,表现为贾政与贾宝玉父子矛盾;②远因:金钏之死,主奴矛盾;③近因:雨村来访,两条道路的矛盾;④导火线:忠顺亲王府派人到贾府寻找琪官,两个护官符之间的矛盾;⑤催化剂:贾环告状,嫡庶之间的矛盾。

3、论述高鹗续书哪些方面违背了曹雪芹的原意。

①“家道复初,兰桂齐芳”,抄没的家产被发还,革去的世职被恢复,逮捕的贾赦、贾政被放还,贾兰和贾桂均飞黄腾达;②宝玉中举,宝玉平生最讨厌仕途经济,写他中举有违人物性格逻辑;③有些任务结局描写不符合曹雪芹原意。

例如王熙凤,其判词是“一丛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绝大多数人认为王熙凤被休,哭向金陵娘家一说,可见“王熙凤历幻返金陵”的结局不合原意。

4、论述《红楼梦》描写爱情的作用有哪几个方面。

①直接表现了反对封建主题,歌颂了叛逆爱情。

例如小说着力描写了贾宝玉、林黛玉建立在反封建基础上的爱情发展的全过程,字里行间充满了对封建势力、封建礼教和封建婚姻的批判;而对于宝黛爱情悲剧表示出同情和歌颂;②用爱情描写来烘托贵族家庭衰败的情况。

例如贾元春加封贵妃的高攀、贾迎春误嫁中山狼的低就、出于某种政治目的的远嫁、尤二姐等人的私情苟合等,这样的爱情描写对于贾府的衰败产生了烘托作用;③用爱情描写掩盖某些政治斗争描写。

例如康熙皇帝临终前将鹡鸰香珠串授与雍亲王,后有赠与北静王,后转赠给贾宝玉,而宝玉赠与黛玉时,黛玉却说“什么臭男人拿过的”。

雍正皇帝又恰恰是在残杀诸王兄弟的基础上登基的,林黛玉的一句话揭开了清代王室内的尔虞我诈。

5、论述贾宝玉叛逆思想表现在哪些方面。

①反对封建礼教,对封建礼教有所反抗和批判。

例如《芙蓉女儿诔》中矛头直指迫害晴雯致死的封建家长。

他不尊重自己的地位,专在内帏厮混,是对礼教的违拗和亵渎;最终出价是对孝道的背叛。

②反对仕途经济。

例如史湘云劝他委身于经济之道,而宝玉大觉逆耳,并说林黛玉从不说这样的“混帐话”,显然反对仕途经济是宝黛爱情的基础;③反对封建婚姻制度。

例如面对“金玉良缘”和“木石前盟”的选择,宝玉始终坚持自己的价值取向,而不向封建家长屈服。

6、论述《红楼梦》人物序列有哪些特点。

①两头小,中间大。

像贾宝玉、林黛玉、晴雯这些向往自由,追求个性解放的人物是少数;像贾母、薛宝钗、花袭人这些奴性十足的人也是少数;而介于两者之间,人性和奴性都不太自觉的是多数,像焦大、刘姥姥;②阶级界限模糊。

在趋向人性的一端,有身为下贱的女奴,也有养尊处优的贵族公子和小姐;在趋于奴性的一端,有封建贵族的当权者,也有身世凄凉的奴隶。

③相互制约,均为“逆水行舟”。

在这个逆向流动的人物序列中,每个人都同时受到人性和奴性的牵引,而且越趋向一“极”,就越受到另一“极”的制约。

7、论述脂砚斋评贾宝玉为“古今未有之一人”该如何理解。

①首先,贾宝玉丰富的个性因素中积淀着人类的某些普遍人性特征,是人类追求纯洁的爱及自由、平等精神的艺术表现。

例如贾宝玉那些令人瞠目的“偏僻”和“乖张”总是直接活着间接的体现普通人的主要特征,其思想遵循着人们通常的思维规律,其行为与人们社会实践方式一致,其性感表现出普通人的喜怒哀乐;②其次,从宝玉性格的内部结构来看,他那些惊世骇俗的个性因素并不是孤立存在的,总是同许多极普遍的个性因素纠缠在一起。

例如贾宝玉对待女仆的“随俗之举”甚至是“媚俗之举”,它可以由着贵族公子哥的脾气踢袭人、骂晴雯、逐茜雪;③最后,其性格特征表现从中国文化中汲取了众多的精神要素,又以独特的感受力和创造力为中国文化人格提供了全新的内容。

例如宝玉无故寻愁觅恨,与中国古典诗词中那些忧郁的诗人对凄情苦雨做出的反应相似,但有分明带有迥然不同的色彩,那就是宝玉基于青春、生命如花一样被葬送而产生的哀愁。

8、论述贾宝玉所体现“童心”的灵光。

①首先,贾宝玉是以对女性的“清净洁白”美好世界的维护体现出他的“童心”的。

例如,宝玉所说的“女孩儿未出嫁,是颗无价之宝珠;出了嫁,不知怎么就变出许多的不好的毛病出来,虽是颗珠子,却没有光彩宝色,是颗死珠了”。

②其次,还表现在他与世俗社会扼杀人性中最美好感情的各种礼法的抵触与对抗上。

例如他主张“使人各得其情,各遂其志”,孤立晴雯撕扇以维护一个奴隶的人格和尊严;③最后,还表现在他对于被社会所污染、摧残与毁灭的挽救与挚爱上。

例如宝黛二人共同葬花时,宝玉要水葬,黛玉要土葬,其实正是以极大的专诚,在努力挽救被污掉了的“童心”。

9、论述贾宝玉“弱的天才”性格特征。

①首先同宝玉情感深沉性有关。

例如他听了黛玉吟诵的《葬花词》后,顿时“一而二,二而三,反复推求”,不但联想到宝钗、袭人等人“无可寻觅”的将来,而且联想到“斯处、斯园、斯花、斯柳”不知当属谁。

②其次还蕴藏在他那复杂的情感世界中。

例如他常常下意识中被薛宝钗“杨妃”式的风采以及温文尔雅的气派所吸引,忘形的如同“呆雁”;③最后体现在其内在情感焦点—“痴”上。

例如宝玉祭奠金钏,这位多情公子用一种特殊的方式哀悼金钏的冤情,不了情暂撮土为香。

以一种心事浩茫的痴情强烈的感染者读者。

10、论述林黛玉性格特征。

①首先,黛玉性格的一个主导方面是她的叛逆精神和高尚境界。

例如她斥责李嬷嬷,是因为他用贾政的权威和仕途经济来制约宝玉;他揭露花袭人,是因为这个效忠主子的奴才显得那么庸俗、缺乏人性等;②其次,具有敏感、多疑和伤感的性格素质。

敏感,是指对周围人与事具有超乎寻常的感受力;多疑,则是由于身世而形成的自卑感所建立起来的一种本能的防御机制,时刻的防备意外伤害;伤感,是因为这种伤害无法逃避,甚至难以反抗;③再次,显得娇贵、清高,带有浓重的贵族气息。

例如刘姥姥被贾府上下捉弄得手舞足蹈的时候,林黛玉把她嘲讽为牛、母蝗虫。

因为林黛玉的叛逆精神不可能超脱她那贵族本性的牵绊;④最后,充满着诗性的芬芳,使她的叛逆精神带有诗意的激情和意蕴。

例如林黛玉给香菱讲评诗歌创作的奥秘,她襟怀舒朗地在大观园中结社吟诗,她生活在诗情雅趣的潇湘馆。

11、从“赠绢”“忆绢”“焚绢”论述黛玉的性格的演变。

①“赠绢”使她惊喜痴迷。

林黛玉在受绢时是神痴心醉,往日的疑虑、焦躁、猜度一下子烟消云散,此后黛玉表现出高兴、自恃、松懈的情绪,林黛玉待人接物也产生了微妙的变化;②“忆绢”使她沉吟思索。

在这一阶段,黛玉的性格中出现了对既有社会秩序的幽怨、怀疑和愤恨的因子。

③“焚绢”使她使她对整个贵族家庭加倍仇恨。

两条浸透着爱情、洒满了泪水的旧绢被黛玉投入火盆,显示了林黛玉决绝之情,林黛玉在反叛的道路上决定用自己的生命来做最后的抗议。

12、论述薛宝钗的性格特征。

①注重现实的功利。

宝钗的性格中存在这某种商人的气质,把金钱看的比较重,在人际关系中注重交换,他更注重的是以笼络的手段、广施恩惠而获得最大的利益;②世故而虚伪。

宝钗在处理事情的时候善于趋利避害,利用人心、人性中潜在的东西达到自己的目的,例如“滴翠亭杨妃戏彩蝶”嫁祸黛玉;③冷静甚至冷酷的高度理性。

由于洞悉了人世间的一切关系都随着利益的改变而改变,所以宝钗冷却了对他人生命的情感,而让冷冰冰的理性计算来支配自己的行为。

13、论述王熙凤的才干表现在那些方面。

①经世济国之才。

例如“协理宁国府”,在牛刀小试中表现了她的才能具有何等超出群伦的特质,凤姐的天才在经世济国上可谓得到了充分的展示。

②语言天才。

例如在芦雪庵联诗中脱口而出的“一夜北风紧”的著名开场诗句。

凤姐在逗贾母开心时是站在她们之上的某个位置冷眼旁观的,故能在语言中发挥出非同寻常的智慧;③生存智慧。

凤姐是靠无赖与撒泼的智慧,来求的生存的安乐的,这种智慧一方面是对上的一方面是对下的。

对上需要特殊的恩宠与宽容,对下恩威并重而多用权威和辣手来征服。

14、论述如何理解“机关算尽太聪明”。

凤姐的聪明才智在根本上与社会主流价值观处于一种相悖的状态。

聪明太过而,使这种聪明与算计都超出了道德的底线,在扩张其个人的欲望过程中摧毁着别人的利益乃至生命。

首先,凤姐“太聪明”就“聪明”在对别人生命的漠视。

凤姐初显才干是在毒设相思局的计谋中让贾瑞正照风月鉴而枉送了性命,红楼梦中的首次死亡事件就是由王熙凤造成的。

凤姐又是贪婪和自私的,她的“机关算尽”相当重要的内容就是权与利。

凤姐尽管深谙权利的秘密,但是她掌握权利的最终目地却不是挽大厦于将倾,相反她的行为助波推澜的使大厦彻底的倾覆。

15、论述该如何理解《红楼梦》作为一部诗体小说的特质。

①首先,曹雪芹是以诗人式的创作冲动投入创作的。

作者是把这部作品当作诗来写的,《红楼梦》从某种意义上说乃是小说面貌出现的《离骚》。

②其次,曹雪芹在《红楼梦》中着意的经营了诸多诗的意象。

例如著名的葬花吟之于黛玉,芙蓉花神之于晴雯都是以诗的意象连接而成的生命境界,其主体便是由这些精妙的意象有机结合自然而成的。

③第三,还体现在曹雪芹诗性的高雅和小说的俗性进行的融合与升华,是中国古典小说获得了真正的诗魂。

从生活画面上来看,曹雪芹并不满足于形式上的雅俗纷呈;从诗情的抒发来看,曹雪芹很少在书中直接抒怀,更多的情况下他把自己的感情寄寓在人物形象和自然形象之中。

16、论述《红楼梦》体现着曹雪芹深厚的历史意识表现在那些方面。

①首先,曹雪芹在《红楼梦》中运用了错乱历史时空的手法,来表现其对历史形而上的思索。

②其次,曹雪芹在《红楼梦》的艺术表现中将四大家族的衰亡史和封建社会整体的衰亡史联系起来了,揭示了封建社会内部存在的不可调和的矛盾冲突。

还揭示了家国同构关系中封建社会内囊的衰败和沦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