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巨细胞病毒性疾病诊断和防治的建议

合集下载

不同年龄阶段儿童巨细胞病毒感染的临床表现差异

不同年龄阶段儿童巨细胞病毒感染的临床表现差异

不同年龄阶段儿童巨细胞病毒感染的临床表现差异摘要:目的:分析不同年龄段儿童巨细胞病毒感染的临床表现差异。

方法:采取方便抽样法抽取120例于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儿童巨细胞病毒感染患儿,其中<6个月的患儿66例,6—12个月的患儿22例,>12个月的患儿32例。

分别对三个年龄段患儿的肝功能损害、黄疸、肺炎、血液系统疾病、合并畸形、腹泻、中枢异常、心肌损害、肾脏损害及营养不良等临床表现进行统计,并对比分析患儿年龄段与临床表现之间的关系。

结果:<6个月、6-12个月及>12个月三个年龄段患儿的肝损害、黄疸、肺炎、血液系统疾病、合并畸形等发生率之间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三个年龄段患儿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心脏损害、肾脏损害、营养不良等发生率之间的比较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6个月年龄段患儿的主要临床表现为肝功能损害、黄疸、肺炎;6-12个月年龄段患儿主要临床表现为肝功能损害、肺炎、血液系统疾病、黄疸,其中以无黄疸型肝炎为主;>12个月年龄段患儿主要临床表现为肝功能损害、血液系统疾病。

结论:各年龄段的儿童巨细胞病毒感染患儿的临床表现均以肝功能损害最为常见,而随着患儿年龄的增大,由巨细胞病毒感染所导致的呼吸系统损害、消化系统损害及神经系统损害的发生率逐渐改善,但血液系统疾病的发生风险却明确增大。

关键词:不同年龄段;儿童巨细胞病毒感染;临床表现差异临床研究表明,巨细胞病毒(CMV)感染的发生与性别、年龄、居住条件、环境等多种因素相关,会给感染者的健康带来较大的危害[1]。

对于儿童来说,一旦感染巨细胞病毒,会引起肝、肺、中枢神经系统等的损害,从而导致其出现肝脾肿大、黄疸、间质性肺炎、中枢神经系统异常等临床表现,甚至与先天性缺陷、血液系统疾病、肿瘤、动脉粥样硬化等具有紧密的关联[2]。

不同年龄段的儿童在感染巨细胞病毒之后,其临床表现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导致临床对儿童巨细胞病毒感染患儿的临床诊治、预防比较困难[3]。

巨细胞病毒感染患儿细胞免疫应答反应及临床意义

巨细胞病毒感染患儿细胞免疫应答反应及临床意义

doi:10.3969/j.issn.1000484X.2021.01.015巨细胞病毒感染患儿细胞免疫应答反应及临床意义①李雪茹徐卫华②范晓晨(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合肥230022)中图分类号R72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484X(2021)01-0083-05[摘要]目的:探讨巨细胞病毒(CMV)感染患儿细胞免疫应答反应及临床意义。

方法:选择2015年6月至2019年5月在本院确诊的97例CMV感染患儿,根据其有无临床症状分为症状组和无症状组,选择同期健康体检婴儿48例为对照组。

采用RT-PCR反应检测所有患儿尿液标本中CMV DNA载量;采用ELISA法检测所有纳入研究对象IL-6、IL-10、TNF-a水平,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与IL鄄6、IL-10、TNF-a水平和CMV DNA载量之间的相关性。

结果:与对照组相比,CMV感染患儿有症状组和无症状组外周血CD3+T、CD3+CD4+T和CD4+/CD8+细胞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血清IL-6、IL-10和TNF-琢水平明显升高(P<0.05),有症状组外周血CD3+CD8+T细胞水平明显升高(P<0.05);与无症状组相比,CMV感染患儿有症状组患儿尿液中CMV DNA载量明显升高(P<0.05),外周血CD3+T、CD3+CD4+T和CD4+/CD8+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IL-6、IL-10和TNF-a、CD3+CD8+T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Pearson 相关性分析显示,CMV感染患儿外周血CD3+T、CD3+CD4+T和CD4+/CD8+细胞水平均与CMV DNA载量、IL-6、IL-10和TNF-琢水平呈显著的负相关(P<0.05),CD3+CD8+T细胞水平均与CMV DNA载量、IL-6、IL-10和TNF-琢水平呈显著的正相关(P< 0.05)o结论:CMV感染患儿的外周血CD3+T、CD3+CD4+T和CD4+/CD8+水平明显下降,且其下降水平与CMV DNA病毒载量显著相关。

小儿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护理查房

小儿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护理查房


现患儿无发热,无咳嗽、喘息、气促、及
关节疼痛等,为求进一步诊治,遂来我院就诊,
门诊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L3型(低危)”
收入院
第13页/共35页
体格检查
• PE:T:36.5 ℃ HR:96次/分 R:24次/分

神志清楚,反应可,浅表淋巴结无明显肿大,咽不红,口唇无发绀,颈软,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明
急性白血病 (Leukmia)
由于造血系统的 恶性增生性 疾病, 其特点为 造血组织 中某一血细胞系统 过度增生、进入 血流并浸润到各组织 和器官,引起的一系列的临床表现
第2页/共35页
病因和发病机制
白血病 病因尚不明确
病毒感染
RNA病毒的 癌基因有关 逆转录病毒
物理化学因素
遗传或体质因素
电离辐射 放射
第25页/共35页
五、潜在并发症 出血、抗肿瘤治疗的副作用
护理措施:
1、观察皮肤、黏膜出血情况,如紫癜、瘀斑、 鼻出血、齿龈出血、消化道出血、和血尿等观 察有无颅内出血症状
2. 血小板低时卧床休息,减少活动,遵医嘱输 入血小板等止血药物。
第26页/共35页
3.观察和处理药物毒性反应。
➢如 长 春 新 碱 ( V C R ) 易 引 周 围 神 经 毒 性 、 脱 发 ➢柔 红 霉 素 ( D N R ) 副 作 用 为 骨 髓 抑 制 、 心 脏 毒 性 、 脱 发 ➢左 旋 门 冬 酰 胺 酶 ( L - A S P ) 有 过 敏 反 应 、 急 性 胰 腺 炎 、 肝 功 受
第22页/共35页
• 5、教会家长指导患儿正确应用激素类药物,告知其可 能引起的各种不良反应;
• 6、为患儿家长提供相互交流的机会,如定期召开家长 座谈会,让家长相互交流配合治疗、护理的经验和教训、 采取积极应对措施,从而提高应对能力,增强治愈的信 心;

2020年出生缺陷防治人才培训项目——课后理论考试

2020年出生缺陷防治人才培训项目——课后理论考试

2020年出生缺陷防治人才培训项目——课后理论考试一、单选题(共20题,每题4分)1.单脐动脉合并( )畸形发生率最高 [单选题] *A.心血管畸形(正确答案)B.泌尿系统C.生殖系统D.消化系统2.一旦超声诊断胎儿FGR,处理正确的是() [单选题] *A.立即给予输液、输脂肪乳治疗B.立即入院治疗C.立即评估母体及胎儿因素,寻找病因(正确答案)D.无需处理,告知患者2周后再诊3.脑或脑膜膨出最常见的部位是() [单选题] *A.枕部(正确答案)B.颞部C.额部D.顶部4.婴儿型多囊肾的遗传方式为() [单选题] *A.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正确答案)B.常染色体显性遗传C.X连锁隐性遗传D.X连锁显性遗传5.羊水过多诊断标准: [单选题] *A. 羊水最大液深≥8cm(正确答案)B. 羊水最大液深≥10cmC. 羊水最大液深≥20cmD. 羊水最大液深≥25cm6.以下描述符合轮状胎盘的是() [单选题] *A.带状回声连接子宫前后壁或左右壁,可不与胎盘及胎儿结构相连B.多个带状回声与胎儿结构相连C.胎盘边缘胎儿面可见环状或片状回声凸向羊膜腔;(正确答案)D.带状低回声自宫底向宫腔中部延伸E.带状低回声越近宫底越厚,越近宫腔越薄7.关于巨细胞病毒感染,正确的是() [单选题] *A. 孕期检查更有意义B. 仅查IgM 抗体即可C. 需要同时IgM IgG抗体检测(正确答案)D. 可以终身免疫8.关于肺动脉狭窄说法不正确的是?() [单选题] *A. 肺动脉狭窄可以是肺动脉瓣狭窄B. 肺动脉狭窄可以是漏斗部狭窄C. 肺动脉瓣狭窄可以是瓣上狭窄D. 肺动脉狭窄不可能发生肺动脉增宽(正确答案)9.双胎输血综合征最常用的诊断标准:() [单选题] *A.一胎羊水池深度(DVP)≥8cmB.一胎羊水池深度(DVP)≤2cmC.一胎羊水池深度(DVP)≥8cm,并且一胎羊水池深度(DVP)≤2cm(正确答案)D.一胎羊水池深度(DVP)≥8cm,并且一胎羊水池深度(DVP)≤3cm10.和核型分析相比,下列哪项不是染色体微阵列分析(CMA)技术的优点() [单选题] *A. 检测平衡的结构异常(如平衡易位、倒位)(正确答案)B. 可以检测相对较小的CNVC. 不必进行羊水细胞培养,耗时短D. 单核苷酸微阵列检测技术(SNP array)可以检测单亲二倍体(UPD)E. 可以增加染色体异常的检出率11.不属于克氏综合症的核型是( )。

实验室2种检测小儿巨细胞病毒方法的比较

实验室2种检测小儿巨细胞病毒方法的比较

实验室2种检测小儿巨细胞病毒方法的比较李娇;马洪刚;单风平【摘要】Sensitivity and accuracy of colloidal gold (CG) and real-time 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PCR (RTFQ-PCR) methods to delect infantile cytomegalovirus-IgM ( CMV-IgM) antibody levels were compared. Peripheral blood specimens of 243 cases collected clinically were detected their CMV-IgM antibody levels respectively using RTFQ-PCR and CG methods, compared and analyzed their positive rate and sensitivity of the method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positive rate of RTFQ-PCR method was 11. 93% , CG was 6. 58% , there was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between both (P< 0.01). In HCMV-DNA positive specimens, IgM antibody positive group HCMV-DNA copy number was much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negative group (P < 0. 01) . Comparison of the sensitivity of two methods, RTFQ-PCR sensitivity was 72.5% , CG was 40% , there was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between both (P <0.01). Therefore, as compared sensitivity and accuracy of RTFQ-PCR with CG to detect CMV-IgM, RTFQ-PCR had fairly higher than CG, and RTFQ-PCR was worth expending its application clinically.%比较胶体金法和实时定量PCR法对小儿巨细胞病毒IgM抗体水平检测的敏感性及准确率.收集临床上243例小儿的血液标本,分别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和胶体金法检测这243例患者外周血巨细胞病毒IgM抗体水平,并对这2种检测方法的阳性率和敏感性进行比较分析.实时荧光定量PCR法阳性率为11.93%,肢体金法为6.58%,2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HCMV-DNA检测阳性患者中,IgM抗体阳性组HCMV-DNA拷贝数显著高于阴性组(P<0.01),比较这2种检测方法的敏感性,实时荧光定量PCR法的敏感性为72.5%,胶体金法的敏感性为40%,两者差距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时荧光定量PCR法与胶体金法相比,对巨细胞病毒IgM抗体检测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准确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期刊名称】《微生物学杂志》【年(卷),期】2013(033)001【总页数】4页(P100-103)【关键词】实时荧光定量PCR法;胶体金法;巨细胞病毒IgM抗体【作者】李娇;马洪刚;单风平【作者单位】中国医科大学免疫教研室,辽宁沈阳110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93-332人巨细胞病毒(human cytomegalovirus,HCMV)是一类在自然界普遍存在,但又具有严格种属特异性的病毒。

儿童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15年版)

儿童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15年版)

史堡』L型苤查!!!!生!!旦筮i!鲞箜!!翅坠i!』堕尘塑:盟!!!里!竺垫!!:y!!:i!:旦!坐儿童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15年版)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血液学组《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syndro-rues,MDS)是起源于造血干、祖细胞的一组恶性髓系克隆性疾病,其特征为外周血细胞减少、骨髓中一系或多系造血细胞发育异常、易演变成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cutemyeloidleukemia,AML)。

目前MDS的临床诊治仍是国际血液学领域的难点之一ul引。

尽管MDS是老年人(中位年龄70岁)中最常见的血液系统恶性疾病之一,但在儿童非常少见,近年国际流行病学资料显示,儿童MDS的年发病率仅约为1.8/100万,约占儿童期恶性血液肿瘤的5%,平均发病年龄约为6.8岁,其中进展期MDS平均年龄约为10.7岁,男女比例为2:1L4-5j。

儿童MDS诊断困难且预后不良,应引起临床的高度关注。

研究表明,无论在发病率、病因学还是骨髓形态学、细胞和分子遗传学乃至治疗策略上,儿童与成人MDS均有巨大的差异"J。

与成人相同的是“造血功能异常”,这也是儿童MDS最基本的特点。

2001年世界卫生组织(WHO)专家组明确提出MDS是源于克隆性造血干、祖细胞发育异常(dysplasia)的疾病,将MDS归人“造血系统肿瘤性疾病”的范畴,国际儿童肿瘤组织也于2005年将儿童骨髓增生异常、骨髓增殖性疾病划人肿瘤类疾病。

2008年WHO—MDS诊断分型修订版中,已为儿童MDS推荐相对独立的诊断分型标准‘1—3|。

为进一步提高我国儿童MDS的诊治水平,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血液学组、《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在参考1999年版“小儿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诊疗建议”的基础上【6j,经归纳与总结近年来国际儿童MDS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及国内专家经验后,达成以下共识。

眼科学(中级)专业实践能力-试卷14

眼科学(中级)专业实践能力-试卷14

眼科学(中级)专业实践能力-试卷14(总分:62.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 A3/A4型题(总题数:1,分数:8.00)患儿男,8岁,右眼睑红肿痛并加重2天,体检:体温39℃,右眼睑高度红、肿、热,有明显触痛和压痛,球结膜充血水肿,眼球轻度突出,眼球运动障碍。

(分数:8.00)(1).本病例首先需要做检查的项目是(分数:2.00)A.UBMB.眼眶穿刺活检C.眼眶X线片D.血化验√E.以上都做解析:(2).本病例最可能的诊断是(分数:2.00)A.眼眶炎性假瘤B.眼眶横纹肌肉瘤C.眼眶绿色瘤D.眼眶蜂窝织炎√E.眼眶内自发性出血解析:(3).本病例最佳的处理方法是(分数:2.00)A.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冲击治疗B.手术活检明确诊断C.大量广谱抗菌药静脉滴注√D.细针穿刺活检或引流E.局部抗菌药滴眼解析:(4).本病例若处理不当,最严重的并发症是(分数:2.00)A.视力完全丧失B.眶尖综合征C.海绵窦血栓形成√D.暴露性角膜溃疡E.眼眶脓肿解析:解析:本病例主要考查对眼眶蜂窝织炎诊断、鉴别诊断以及治疗的了解。

本病例最主要的诊断要点是:发病急,眼睑红、肿、热、痛,且有明显的触痛和压痛,体温升高,因而首先应行血化验检查,故第1道题应选D;本病例从发病过程及,临床表现看最可能诊断是眼眶蜂窝织炎,故第2道题应选D;对严重的眼眶蜂窝织炎早期治疗应首选大量广谱抗菌药静脉滴注,第3道题应选C;本病例若处理不当,最严重的并发症是海绵窦血栓形成,威胁生命,故第4道题应选C。

二、 B1型题(总题数:2,分数:20.00)A.同侧眼全盲B.不对称双侧同侧偏盲,黄斑分裂C.对称性双侧同侧偏盲D.对称性同侧偏盲,黄斑分裂E.对侧对称性同侧偏盲,黄斑回避(分数:10.00)(1).视神经损害属(分数:2.00)A. √B.C.D.E.(2).视放射前部损害属(分数:2.00)A.B.C.D. √E.解析:(3).视束损害属(分数:2.00)A.B. √C.D.E.解析:(4).外侧膝状体损害属(分数:2.00)A.B.C. √D.E.解析:(5).视皮质中枢损害属(分数:2.00)A.B.C.D.E. √解析:A.透见荧光B.视网膜渗漏C.荧光遮蔽D.池样充盈E.组织染色(分数:10.00)(1).荧光素积存在视网膜色素上皮下可见(分数:2.00)A.B.C.D. √E.解析:(2).视网膜色素沉着,可出现(分数:2.00)A.B.C. √D.E.解析:(3).黄斑囊样水肿可出现(分数:2.00)A.B. √C.D.解析:(4).玻璃膜疣可见(分数:2.00)A.B.C.D.E. √解析:(5).视网膜色素上皮萎缩可见(分数:2.00)A. √B.C.D.E.解析:解析:几个不同的异常荧光形态,应注意区别。

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人巨细胞病毒感染的 临床意义分析

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人巨细胞病毒感染的 临床意义分析

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人巨细胞病毒感染的临床意义分析1. 引言1.1 背景介绍人巨细胞病毒(Human Cytomegalovirus,HCMV)是一种广泛存在于人类群体中的病原体,属于疱疹病毒科。

HCMV感染在全球范围内具有高发病率,尤其是在免疫功能受损的个体中,如艾滋病毒感染者、器官移植患者和新生儿等。

HCMV感染对人类健康造成了一定的威胁,容易引起各种严重疾病,包括肺炎、胃肠道炎、感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等。

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是一种高灵敏、高特异、快速、准确的核酸检测技术,已被广泛用于病原体的检测和定量。

在HCMV感染的检测中,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具有极大的优势,能够快速准确地检测出病毒的存在和数量,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了重要依据。

本文将对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进行介绍,探讨HCMV感染及其危害,分析实时荧光定量PCR在HCMV感染检测中的应用,进一步探讨其临床意义,并对检测结果进行解读,以期为临床诊疗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探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在检测人巨细胞病毒感染中的应用及临床意义,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具体目的包括:1.了解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的原理和方法,探讨其在人巨细胞病毒感染检测中的优势和局限性。

2.分析人巨细胞病毒感染的病原学特点及危害,探讨实时荧光定量PCR在早期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潜力。

3.总结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人巨细胞病毒感染的临床意义,探讨其在指导临床决策、评估疗效和预后预测方面的作用。

4.通过对检测结果的解读,分析实时荧光定量PCR在人巨细胞病毒感染监测中的可靠性,并提出进一步研究的展望和建议。

通过本研究,旨在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准确、快速和可靠的人巨细胞病毒感染检测方法,为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更好的支持。

2. 正文2.1 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介绍实时荧光定量PCR是一种高度灵敏和特异性的分子生物学技术,可用于快速、准确地检测目标DNA或RNA序列的数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HCMV肝炎:多见于婴幼儿期原发感染者,可呈黄 疸型或无黄疸型或亚临床型。有轻~中度肝大和质地改变, 常伴脾大;黄疸型常有不同程度胆汁淤积;血清肝酶轻~中 度升高。轻症有自愈性。 (3)HCMV肺炎:多见于6个月以下原发感染的幼婴。 多无发热,可有咳嗽、气促、肋问凹陷,偶闻肺部哕音。影像 学检查多见弥漫性肺问质病变,可有支气管周围浸润伴肺气 肿和结节性浸润。可伴有肝损害。 (4)输血后综合征:多见于新生儿期输血后原发感染 者。临床表现多样,可有发热、黄疸、肝脾大、溶血性贫血、血 小板减少、淋巴细胞和异淋增多。常见皮肤灰白色休克样表 现。可有肺炎征象,甚至呼吸衰竭。在早产儿,特别是极低 体重儿病死率可达20%以上。 (5)单核细胞增多症样综合征(类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 症):多为年长儿原发感染的表现,婴幼儿期也可发生。有不 规则发热、不适、肌痛等,全身淋巴结肿大较少见,渗出性咽 炎极少,多在病程后期(发热1~2周后)出现典型血象改变 (白细胞总数达10×109~20×109/L,淋巴细胞>50%,异淋 >5%);90%以上血清肝酶轻度增高,仅约25%有肝脾大, 黄疸极少见。 (6)免疫抑制儿童的症状性感染:原发感染和再发感染 时都易发生。最常表现为类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但异淋 少见。部分因免疫抑制治疗有白细胞减少伴贫血和血小板 减少。其次为肺炎。肝炎在肝移植受者常与急性排斥反应 同时存在,以持续发热,肝酶升高,高胆红素m症和肝衰竭为 特征。肾移植受者可发生免疫复合物性肾小球肾炎。胃肠 炎常见于艾滋病及骨髓、肾和肝移植受者。还可发生脑膜脑 炎、脊髓炎、周围神经病和多发性神经根炎等神经系统疾病。 3.病毒学证据。2。81 (1)直接证据:在血样本(全血、单个核细胞、血清或血 浆)、尿及其他体液包括肺泡灌洗液(最好取脱落细胞)和病 变组织中获得如下病毒学证据:①病毒分离:是诊断活动性 HCMV感染的“金标准”,采用小瓶培养技术(shell
DOI:10.3760/cma.j.issn.0578-1310.2012.04.013
增多,脑脊液蛋白增高和肝功能异常。常见腹股沟斜疝等畸 形。感音神经性耳聋发生率在症状性感染高达25%~ 50%,无症状性感染可达10%~15%,可呈晚发性或进行性
通信作者:方峰,430030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 剂医院儿科学系(Email:ffang@Oh.tjmu,edu.cn)
mg/kg,1次/d;或②6 mg/kg,每周5 d;或③序贯缬更昔洛
万方数据
292・
主坐』L型苤查!!!!生!旦箜塾鲞箜!塑些i!』£型匦!:垒趔!!!!!!Y!!:!!:盟!:!
至少24 h后室温融解可明显降低病毒滴度,再加短时巴斯
韦口服.以避免病情复发口。5’74“…。 用药期间应监测血常规和肝。肾功能,若肝功能明显恶 化、血小板和粒细胞下降≤25×109/L和0.5×109/L或至用 药前水平的50%应停药。粒细胞减少重者可给予粒细胞集 落刺激因子,若需再次治疗,仍可使用原剂量或减量,或联合 应用集落刺激因子以减轻骨髓毒性。有肾损害者应减量,如 肾透析患者剂量不超过1.25 mg/kg,每周3次,在透析后
infection):于出生后14 d内(含14 d)证实有HCMV感染,为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5,HHV-5),其感染
在我国极其广泛,一般人群HCMV抗体阳性率为86%~ 96%,孕妇95%左右,婴幼儿期为60%~80%,原发感染多 发生于婴幼儿时期。HCMV具有潜伏一活化的生物学特性, 一旦感染,将持续终身。虽然HCMV是弱致病因子,对免疫 功能正常个体并不具有明显致病性,绝大多数表现为无症状 性感染;但是,HCMV是引起病理性和生理性免疫低下人群, 包括发育性免疫缺陷的胎儿和新生儿发生疾病的常见病原, 亦是导致艾滋病和器官、骨髓移植患者严重疾病和t曾;Oo病死 率的重要病因之一。 二十余年来,我国儿科对儿童HCMV疾病进行了大量 研究,取得丰富经验…。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感染消化学 组于1995年拟定《小儿巨细胞病毒感染诊断标准》(试行 稿),1999年修订为《巨细胞病毒感染诊断方案》[2 J,为指导 临床医生正确认识HCMV感染、深入其临床研究和开展防 治工作做出积极贡献。现就儿童HCMV相关性疾病的诊断 与防治提m如下建议。 一、HCMV的致病特性¨。o HCMV感染细胞主要有两种类型:①产毒性感染
万方数据
主堡』L型苤圭垫!!生!旦笙!!鲞箜!塑g!i!』旦鲴匦!:垒P堕!垫!!:!!!:!!:盟!.!
加重。
②抗HCMV IgM和IgG阳性。新生儿期抗HCMV IgM阳性 是原发感染的证据。6个月内婴儿需考虑来自母体的IgG 抗体;严重免疫缺陷者或幼婴可出现特异性IgM抗体假 阴性。 (二)诊断标准 1.临床诊断:具备活动性感染的病毒学证据,临床上又 具有HCMV性疾病相关表现,排除现症疾病的其他常见病 因后可做出临床诊断。 2.确定诊断:从活检病变组织或特殊体液如脑脊液、肺 泡灌洗液内分离到HCMV病毒或检出病毒复制标志物(病 毒抗原和基因转录产物)是HCMV疾病的确诊证据。 特殊部位HCMV DNA检测有临床诊断意义,如艾滋病 患儿脑脊液内检出HCMV DNA可诊断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先天感染新生JLli脊液内检出HCMV DNA提示神经发育不 良预后;眼玻璃体液检出HCMV DNA是HCMV视网膜炎的 证据;新生儿和免疫抑制个体血清或血浆HCMV DNA载量 与HCMV疾病严重程度和病毒播散有正相关性"。J。 羊水中检出病毒或复制性标志物提示宫内感染,但出生 时需再次证实诊断。出生2周后病毒学检测不再能区分先 天和围生期感染,诊断先天感染只能根据临床特征予以推测 或利用出生时新生儿筛查干血点样本回顾性检测病毒 基因门o。 因唾液腺和肾脏是无症状HCMV感染者常见排毒部 位,单从这些组织中分离到病毒或检出病毒复制标志物需谨 慎解释。 当病情严重程度不能完全用HCMV疾病解释时,尤应 注意寻找其基础疾病或伴随疾病。 四、抗HCMV药物疗法 1.抗HCMV药物应用指征:抗病毒治疗对免疫抑制者 是有益的;而免疫正常个体的无症状感染或轻症疾病无需抗 病毒治疗。主要应用指征包括:①符合临床诊断或确定诊断 的标准并有较严重或易致残的HCMV疾病,包括间质性肺 炎、黄疸型或淤胆型肝炎、脑炎和视网膜脉络膜炎(可累及黄 斑而致盲),尤其是免疫抑制者如艾滋病患儿;②移植后预防 性用药;③有中枢神经损伤(包括感音神经性耳聋)的先天 感染者,早期应用可防止听力和中枢神经损伤的恶化。3。7 o。 2.常用抗HCMV药物方案 (1)更昔洛韦(ganciclovir,GCV):为首个获准应用的抗 HCMV药物,目前仍然为首选。需静脉给药,大部分以原药 形式从肾脏排m,脑脊液浓度为血浆浓度的25%~70%。 儿童GCV药物动力学与成人相似,治疗方案参照国夕f'JL科 经验。诱导治疗:5 m∥kg(静滴>1 h),q12 h,共2~3周;维 持治疗:5 mg/kg,1次/d,连续5~7 d,总疗程约3~4周。若 诱导期疾病缓解或病毒血症、病毒尿症清除可提前进入维持 治疗;若诱导治疗3周无效,应考虑原发或继发耐药,或现症 疾病为其他病因所致;若维持期疾病进展,可考虑再次诱导 治疗;若免疫抑制因素未能消除则应延长维持疗程,采用①
DNA。
征,或有病变脏器体征和(或)功能异常。后者又称亚临床 型感染(subclinical infection)。需要强调的是,绝大多数儿童 HCMV感染表现为无症状性感染。 三、儿童HCMV性疾病的诊断 (一)诊断依据 1.疾病高发人群:①母亲孕期有原发感染或再发感染 的新生儿;②1岁以下婴儿;③艾滋病患儿;④接受骨髓、干 细胞或实体器官移植者;⑤接受大剂量或长期免疫抑制剂或 糖皮质激素治疗者;⑥其他免疫抑制的患儿心’8j。 2.临床特征㈦4 (1)先天感染:常有多系统器官受损或以下1种或多种 表现不同组合形式。黄疸(直接胆红素升高为主)和肝脾大 最常见。可有血小板减少性瘀斑,中枢神经系统受累如头小 畸形、脑室扩大伴周边钙化灶、感音神经性耳聋、神经肌肉异 常、惊厥和视网膜脉络膜炎。外周血异形淋巴细胞(异淋)
(asymptomatic infection):有HCMV感染证据但无症状和体
病毒复制,可有核内包涵体,可致细胞病变和溶解破坏;②潜 伏感染(1atent infection):不能分离到病毒和检出病毒复制标 志物(病毒抗原和基因转录产物),仅能检出HCMV 两种类型在机体特定条件下可互相转换。 HCMV的细胞嗜性非常广泛:①上皮细胞、内皮细胞和 成纤维细胞是主要靶细胞;②外周血白细胞是易感细胞;③ 特殊实质细胞如脑和视网膜的神经细胞、胃肠道平滑肌细胞 和肝细胞也能被感染,在某些情况下可导致有致病意义的细 胞病变。唾液腺和l肾脏是最主要的排毒部位。 HCMV的组织嗜性与宿主年龄和免疫状况密切相关。 在胎儿和新生儿期,神经细胞和唾液腺对HCMV最为敏感, 肝脾常受累。在年长儿和成人,免疫正常时,病毒感染多局 限于唾液腺和肾脏,少数累及淋巴细胞;在免疫抑制个体,肺 部最常被侵及,常造成全身性感染。由于血脑屏障和血视屏
(productive infection):临床也称活动性感染。感染细胞内有
先天感染;②围生期感染(perinatal infection):出生后14 d内 证实无感染,而于生后第3~12周内有感染证据,通常经产 道、母乳或输血等途径获得;③生后感染(postnatal infection) 或获得性感染(acquired infection):在出生12周后经密切接 触、输血制品或移植器官等水平传播途径获得。 3.根据临床征象分类:①症状性感染(symptomatic infection):病变累及2个或2个以上器官系统时称全身性感 染(systemic infection),多见于先天感染和免疫缺陷者;或病 变主要集中于某一器官或系统;②无症状性感染
290・
史堡』L型苤查!!!!至!旦笠塑鲞篁!塑垦生!』旦型堕!:皇四!!!!!:!!!.iQ:堕!:!
.标准.方案.指南.
儿童巨细胞病毒性疾病诊断和防治的建议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感染学组 全国儿科临床病毒感染协作组 《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