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史·汪澈传》文言文原文及全文详细翻译

合集下载

高考文言文阅读模拟训练:《宋史-汪应辰传》(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高考文言文阅读模拟训练:《宋史-汪应辰传》(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高考文言文阅读模拟训练:《宋史·汪应辰传》(附答案解析与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小题。

汪应辰字圣锡,信州玉山人。

家贫无膏油,每拾薪苏以继晷。

从人借书,一经目不忘。

未冠,首贡乡举..,试礼部,居高选。

时赵鼎为相,延之馆塾,奇之。

绍兴五年,进士第一人,年甫十八。

御策以吏道、民力、兵势为问,应辰答以为治之要,以至诚为本,在人主反求而巳。

上览其对,意其为老成之士,及唱第,上甚异之。

应辰少受知于喻樗既擢第知张九成贤问之于樗往从之游所学益进初任赵鼎为帅幕府...正字。

时秦桧力主和议,金人欲以河南地归..事悉谘焉。

召为秘书省我。

应辰上疏,谓:“和议不谐非所患,和议谐矣,而因循无备之可畏。

异议不息非所患,异议息矣,而上下相蒙之可畏。

金虽通和,疆场之上宜各戒严,以备他盗。

”疏奏,秦桧大不悦,出通判建州,遂请祠..以归。

张九成谪邵州,交游皆绝,应辰时通问。

及其丧父。

言者犹攻之,而应辰不远千里往吊,人皆危之。

通判袁州,凡所予夺,人无异词。

始至,或以其书生易之,巳乃知吏师所不能及。

丞相赵鼎死朱崖,应辰为文祭之,吏付之火。

明年,召为吏部郎官,迁右司。

母老乞外,丞相苦留之,应辰曰:“亲老矣,不可缓。

”乃出知婺州。

郡积欠上供十三万缗,朝廷命宪漕究治,应辰谓急则扰民,乃与诸邑蠲宿逋,去苛敛,定期会,窒渗漏,悉为补发。

寻丁内艰去,庐于墓侧。

服阕,除秘书少监,迁权吏部尚书。

李显忠冒具安丰军功赏五千余人,应辰奏驳之。

权户部侍郎兼侍讲。

应辰独员当剧务,节冗费,常奏:“塑显仁神御,半年功未及半,而堂吏食钱巳支三万、银绢六百匹两。

他皆类此。

”。

上惊其费冗,命吏部裁之。

应辰接物温逊,遇事特立不回,流落岭峤十有七年。

桧死,始还朝,刚方正直,敢言不避。

好贤乐善,出于天性,尤笃友爱,尝以先畴逊其兄衢,虽无屋可居不顾也。

(节选自《宋史·汪应辰传》)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应辰少受知/于喻樗既擢第/知张九成贤/问之于樗/往从之游/所学益进初任赵鼎为帅/幕府事悉谘焉B.应辰少受知于喻樗/既擢第/知张九成贤/问之于樗/往从之游/所学益进/初任/赵鼎为帅/幕府事悉谘焉C.应辰少受知于喻樗/既擢第/知张九成贤/问之于樗/往从之游/所学益进/初任赵鼎为帅/幕府事悉谘焉D.应辰少受知于喻樗既擢第/知张九成贤/问之于樗/往从之游/所学益迸初任/赵鼎为帅/幕府事悉谘焉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乡举,即乡试中式。

宋史纪事本末·卷三十七翻译

宋史纪事本末·卷三十七翻译

宋史纪事本末·卷三十七翻译宁宗法天备道纯德茂功仁文哲武圣睿恭孝皇帝,名扩,光宗的第二个儿子,母亲为慈爵皇后李氏。

光宗为恭王,慈爵皇后梦到太阳坠人庭中,她用手托住,不久怀孕。

乾道四年(1168 )十月十九日,宁宗出生在王府。

乾道五年五月,赐给现名。

十一月十三日,授为右千牛卫大将军。

乾道七年,光宗为皇太子。

淳熙五年(1178 )十月二十八日,迁为明州观察使,封为英国公。

淳熙七年二月,开始从师就学。

淳熙九年正月,满十五岁,为成人。

淳熙十年九月初七,开始同大臣一道到朝廷参见皇上。

淳熙十一年,应当出夙两宫都很喜欢他,不想让他搬到宫外居住,于是在东宫侧面建造府第,十月十九日迁居于此。

淳熙十二年三月初二,迁为安庆军节度使,封为平阳郡王。

八月十一日,娶夫人韩氏。

淳熙十六年二月初二,光宗受禅即皇帝位。

三月初九,宁宗被授为少保、武宁军节度使,进封为嘉王。

宁宗从小的时候起,就养成了尊敬老师的习惯,到这时,开始设置诩善,任命沈清臣担任。

绍熙元年(1190 )春,宰相留正请求立宁宗为皇太子。

绍熙五年六月初九,孝宗逝世,光宗因疾病不能出来主丧。

十三日,宰臣请太皇太后垂帘听政,没有应允;请求代行祭奠之礼,采纳了。

十八日,宰臣上奏说:“皇子嘉王,天性仁孝。

应该确立皇位继承人,从而安定人心。

”六天后奏疏三次递上,被采纳。

又过了一天,于是草拟诏旨进呈。

这天晚上,光宗交给宰相的御札说:“历事岁久,念欲退闲。

”七月初二,留正因病辞退离去。

知枢密院事赵汝愚见留正离开了朝廷,于是派遣韩青通过内侍张宗尹,向太皇太后请求让光宗禅位给嘉王,没有成功。

遇到提举重华宫关礼,韩青于是向他询问情况,告诉关礼自己想要办的事。

关礼随即进人宫内,哭着向太皇太后请求,太皇太后才醒悟,命令关礼告诉韩青:“好为之广韩青出来后,告诉了赵汝愚,命令殿帅郭呆夜里分兵把守南北宫。

第二天举行除服祭礼,赵汝愚率领文武百官到孝宗皇帝灵枢前,太皇太后垂帘,赵汝愚率臣僚两拜后,上奏:“光宗皇帝患病,不能主丧,臣等请求立皇子嘉王为太子,从而安定人心。

《宋史·刘勔传》原文阅读及译文(合集五篇)

《宋史·刘勔传》原文阅读及译文(合集五篇)

《宋史·刘勔传》原文阅读及译文(合集五篇)第一篇:《宋史·刘勔传》原文阅读及译文原文:刘勔,字伯猷,彭城人也。

少有志节。

孝建初,遣费沈伐陈檀,不克。

乃除勔龙骧将军,勔既至,率军进讨,随宜翦定。

还,除新安王刘子鸾抚军中兵参军,遭母忧,不拜。

太宗即位,加宁朔将军。

会豫州刺史殷琰反叛,征勔还都,假辅国将军,率众讨琰。

琰婴城固守,勔内攻外御,战无不捷。

善抚将帅,以宽厚为众所依。

将军王广之求勔所自乘马,诸将帅并忿广之叨冒,劝勔以法裁之,勔即时解马与广之。

及琰开门请降,勔约令三军,不得妄动,城内士民,秋毫无所失,百姓感悦,生为立碑。

泰始三年以勔为征虏将军勔使司徒参军孙昙瓘督义阳以西会虏寇义阳昙瓘大破之虏上其北豫州租勔招荒人邀击于许昌虏众奔散淮西人贾元友上书太宗,劝北攻悬瓠①。

上以所陈示勔,勔对曰:“臣窃寻元嘉以来,伧荒远人,多干国议,负担归阙,皆劝讨虏。

鲁爽诞说,实挫国威,徒失兵力,虚费金宝。

界上之人,唯视强弱,王师至境,必壶浆候途,裁见退军,便抄截蜂起。

”太宗纳之,元友议遂寝。

勔以世路纠纷,有怀止足,求东阳郡。

上以勔启遍示朝臣,莫不称赞,咸谓宜许。

勔经始钟岭之南,以为栖息,聚石蓄水,仿佛丘中,朝士爱素者,多往游之。

太宗临崩,顾命以为守尚书右仆射。

元徽初,桂阳王刘休范为乱,奄至京邑,加勔领军,镇扞石头城。

既而,贼众屯朱雀航南,右军王道隆率宿卫向朱雀,闻贼已至,急信召勔。

勔至,命闭航,道隆不听,催勔渡航进战。

率所领于航南战败,临阵死之,时年五十七。

谥曰忠昭公。

(节选自《宋史·刘勔传》)(注)①悬瓠(hu):古城名。

译文:刘勔,字伯猷,彭城人。

刘勔年轻时有志向气节,又喜爱文辞。

孝建初年,派遣费沈攻打陈檀,没有攻下。

于是授予刘勔龙骧将军,刘勔到达后,率领军队进攻讨伐,随即平定。

回朝后,授予新安王刘子鸾抚军中兵参军,遭受母丧,不接受任命。

太宗即位,加封宁朔将军。

适逢豫州刺史殷琰叛乱,(皇上)征召刘勔回京都,代理辅国将军,率领军队讨伐殷琰。

语文文言文翻译-查道字湛然,歙州休宁人

语文文言文翻译-查道字湛然,歙州休宁人

查道字湛然,歙州休宁人查道字湛然,歙州休宁人。

道幼沉嶷不群,罕言笑,喜亲笔砚。

未冠,以词业称。

侍母渡江,奉养以孝闻。

母尝病,思鳜羹,方冬苦寒,市之不获。

道泣祷于河,凿冰取之,得鳜尺许以馈。

母疾寻愈。

端拱初,举进士高第。

寇准荐其才,授著作佐郎。

淳化中,蜀寇叛,命道通判遂州。

有使两川者,得道公正清洁之状以闻,优诏嘉奖。

迁秘书丞,俄徙知果州。

时寇党尚有伏岩谷依险为栅者,其酋何彦忠集其徒二百余,止西充之大木槽,彀弓露刃。

诏书招谕之,未下,咸请发兵殄之。

道曰:“彼愚人也,以惧罪,欲延命须臾尔。

其党岂无诖误邪?”遂微服单马数仆不持尺刃间关林壑百里许直趋贼所初悉惊畏持满外向道神色自若,踞胡床而坐,谕以诏意。

或识之曰:“郡守也,尝闻其仁,是宁害我者?”即相率投兵罗拜,号呼请罪,悉给券归农。

天禧元年,知虢州。

秋,蝗灾民歉,道不候报,出官廪米赈之,又设粥糜以救饥者,给州麦四千斛为种于民,民赖以济,所全活万余人。

二年五月,卒。

讣闻,真宗轸惜之。

诏其子奉礼郎循之乘传往治丧事。

道性淳厚,有犯不较,所至务宽恕,胥吏有过未尝笞罚,民讼逋负者,或出己钱偿之,以是颇不治。

尝出按部,路侧有佳枣,从者摘以献,道即计直挂钱于树而去。

儿时尝戏画地为大第,曰:“此当分赡孤遗。

”及居京师,家甚贫,多聚亲族之茕独者,禄赐所得,散施随尽,不以屑意。

与人交,情分切至,废弃孤露者,待之愈厚,多所周给。

初,赴举,贫不能上,亲族裒钱三万遗之。

道出滑台,过父友吕翁家。

翁丧,贫窭无以葬,其母兄将鬻女以襄事。

道倾褚中钱与之,且为其女择婿,别加资遣。

又故人卒,贫甚,质女婢于人。

道为赎之,嫁士族。

搢绅服其履行。

好学,嗜弈棋。

平居多茹蔬,或止一食,默坐终日,服玩极于卑俭。

享年六十四。

(节选自《宋史·查道传》)查道,字湛然,是安徽歙州休宁人。

查道幼年时沉稳不合群,很少言谈嬉笑,但喜欢亲近纸笔墨砚。

未成年时便以诗词著称于世。

陪侍母亲由长江以北迁到长江以南居住,奉养母亲以孝闻名于天下。

《宋史·汪纲传》原文及翻译译文

《宋史·汪纲传》原文及翻译译文

《宋史·汪纲传》原文及翻译译文《《宋史·汪纲传》原文及翻译译文》这是优秀的文言文翻译译文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宋史·汪纲传》原文及翻译译文《宋史·汪纲传》原文及翻译宋史原文:汪纲字仲举,黟县人,签书枢密院勃之曾孙也。

以祖任入官,淳熙十四年中铨试,调镇江府司户参军。

马大同镇京口,议者欲以两淮铁钱交子行于沿江,廷议令大同倡率行之,纲贻书曰:“边面行铁钱,虑铜宝泄于外耳。

私铸盛行,故钱轻而物重。

”大同始悟。

试湖南转运司,又中,纲笑曰:“此岂足以用世泽物耶?”乃刻意问学,博通古今,精究义理,覃思本原。

调桂阳军平阳县令,县连溪峒,蛮蜑与居,纲一遇以恩信。

科罚之害既三十年,纲下车,首白诸台,罢之。

岁饥,旁邑有曹伍者,群聚恶少入境,强贷发廪,众至千余,挟界头、牛桥二寨兵为援,地盘踞万山间,前后令未尝一涉其境,不虞纲之至也,相率出迎。

纲已夙具酒食,令之曰:“汝何敢乱,顺者得食,乱者就诛。

”夜宿寨中,呼寨官诘责不能防守状,皆皇恐伏地请死,杖其首恶者八人,发粟振粜,民赖以安。

改知金坛县,亲嫌,更弋阳县。

父义和为侍御史主管佑神观。

寻丁父丧,服除,知兰溪县,决擿如神。

移疾乞闲,得直秘阁、知婺州,改提点浙东刑狱,皆屡辞不得请。

虑囚,至婺,有奴挟刃欲戕其主,不遇而杀其子,瞒谰妄牵连,径出斩之。

释衢囚之冤者。

台盗钟百一非共盗,尉觊赏,躐申制司,纲谓:“治盗虽尚严,岂得锻炼傅会以成其罪邪?”于是得减死。

绍定元年,召赴行在,纲入见,言:“臣下先利之心过于徇义,为身之计过于谋国,偷惰退缩,奔竞贪黩,相与为欺,宜有以转移之。

”帝日:“闻卿治行甚美,越中民力如何?”对日:“去岁水潦诸暨为甚今岁幸中熟十年之间千里晏安皆朝廷威德所及臣何力之有”权户部侍郎。

越数月,上章致仕,特畀二秩,守户部侍郎,仍赐金带。

卒,越人闻之多堕泪,有相率哭于寺观者。

纲学有本原,多闻博记,兵农、医卜、阴阳.律历诸书,靡不研究;机神明锐,遇事立决。

高中语文课外古诗文《宋史刘沆传》原文及翻译

高中语文课外古诗文《宋史刘沆传》原文及翻译

《宋史·刘沆传》原文及翻译原文:刘沆,字冲之,吉州永新人。

及长,倜傥任气。

举进士不中,自称“退士”,不复出,父力勉之。

天圣八年,始擢进士第二,为大理评事、通判舒州。

有大狱历岁不决,沆数日决之。

章献太后建资圣浮图,内侍张怀信挟诏命,督役严峻,州将至移疾不敢出,沆奏罢怀信。

再迁太常丞、直集贤院,出知衡州。

大姓尹氏欺邻翁老子幼,欲窃取其田,乃伪作卖券,及邻翁死,遂夺而有之。

其子诉于州县,二十年不得直,沆至,复诉之。

尹氏持积岁税钞为验,沆曰:“若田千顷,岁输岂特此耶?尔始为券时,尝如敕问邻乎?其人固多在,可讯也。

”尹氏遂伏罪。

奉使契丹,馆伴杜防强沆以酒,沆沾醉,拂袖起,因骂之,坐是出知潭州。

又降知和州,改右谏议大夫、知江州。

时湖南蛮猺数出寇,至杀官吏。

以沆为龙图阁直学士、知潭州兼安抚使,许便宜从事。

沆大发兵至桂阳,招降二千余人,而蛮酋降者皆奏命以官。

又募土兵分捕余党,斩馘甚众。

已而贼复出,杀裨将胡元,坐降知鄂州。

还,知审刑院,除知永兴军。

顷之,以龙图阁学士权知开封府,数发隐伏。

皇祐三年,拜参知政事。

文彦博、富弼复入为相。

彦博为昭文馆大学士,弼监修国史,沆迁兵部侍郎,位在弼下。

论者以为非故事,乃帖麻改沆监修国史,弼为集贤殿大学士。

沆既疾言事官,因言:“庆历后,台谏官用事,朝廷命令之出,事无当否悉论之,必胜而后已,专务抉人阴私莫辨之事,以中伤士大夫。

执政畏其言,进擢尤速。

”沆遂举行御史迁次之格,满二岁者与知州。

御史范师道、赵抃岁满求补郡,沆引格出之,中丞张升等言沆挟私出御史。

时枢密使狄青亦因御史言,罢知陈州,沆奏曰:“御史去陛下将相,削陛下爪牙,此曹所谋,臣莫测也。

”升等益论辨不已,罢沆知应天府。

迁刑部尚书,徙陈州。

沆长于吏事性豪率少仪矩然任数善刺探权近过失阴持之以轩轾取事论者以此少之。

(节选自《宋史·刘沆传》)译文:刘沆,字冲之,吉州永新人。

成人后,洒脱任性。

考进士没中选,自称“退士”,不再参与科举,他的父亲尽力鼓励他。

高中语文课外古诗文《宋史刘沆传》原文及翻译

高中语文课外古诗文《宋史刘沆传》原文及翻译

《宋史·刘沆传》原文及翻译原文:刘沆,字冲之,吉州永新人。

及长,倜傥任气。

举进士不中,自称“退士”,不复出,父力勉之。

天圣八年,始擢进士第二,为大理评事、通判舒州。

有大狱历岁不决,沆数日决之。

章献太后建资圣浮图,内侍张怀信挟诏命,督役严峻,州将至移疾不敢出,沆奏罢怀信。

再迁太常丞、直集贤院,出知衡州。

大姓尹氏欺邻翁老子幼,欲窃取其田,乃伪作卖券,及邻翁死,遂夺而有之。

其子诉于州县,二十年不得直,沆至,复诉之。

尹氏持积岁税钞为验,沆曰:“若田千顷,岁输岂特此耶?尔始为券时,尝如敕问邻乎?其人固多在,可讯也。

”尹氏遂伏罪。

奉使契丹,馆伴杜防强沆以酒,沆沾醉,拂袖起,因骂之,坐是出知潭州。

又降知和州,改右谏议大夫、知江州。

时湖南蛮猺数出寇,至杀官吏。

以沆为龙图阁直学士、知潭州兼安抚使,许便宜从事。

沆大发兵至桂阳,招降二千余人,而蛮酋降者皆奏命以官。

又募土兵分捕余党,斩馘甚众。

已而贼复出,杀裨将胡元,坐降知鄂州。

还,知审刑院,除知永兴军。

顷之,以龙图阁学士权知开封府,数发隐伏。

皇祐三年,拜参知政事。

文彦博、富弼复入为相。

彦博为昭文馆大学士,弼监修国史,沆迁兵部侍郎,位在弼下。

论者以为非故事,乃帖麻改沆监修国史,弼为集贤殿大学士。

沆既疾言事官,因言:“庆历后,台谏官用事,朝廷命令之出,事无当否悉论之,必胜而后已,专务抉人阴私莫辨之事,以中伤士大夫。

执政畏其言,进擢尤速。

”沆遂举行御史迁次之格,满二岁者与知州。

御史范师道、赵抃岁满求补郡,沆引格出之,中丞张升等言沆挟私出御史。

时枢密使狄青亦因御史言,罢知陈州,沆奏曰:“御史去陛下将相,削陛下爪牙,此曹所谋,臣莫测也。

”升等益论辨不已,罢沆知应天府。

迁刑部尚书,徙陈州。

沆长于吏事性豪率少仪矩然任数善刺探权近过失阴持之以轩轾取事论者以此少之。

(节选自《宋史·刘沆传》)译文:刘沆,字冲之,吉州永新人。

成人后,洒脱任性。

考进士没中选,自称“退士”,不再参与科举,他的父亲尽力鼓励他。

高考文言文阅读模拟训练:《宋史-汪藻传》(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高考文言文阅读模拟训练:《宋史-汪藻传》(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高考文言文阅读模拟训练:《宋史·汪藻传》(附答案解析与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汪藻,字彦章,饶州德兴人。

幼颖异,入太学..,中进士第。

徽宗亲制《君臣庆会阁诗》,群臣皆赓进,惟藻和篇,众莫能及。

寻除《九域图志》所编修官,再迀著作佐郞。

时王黼与藻同舍,素不成,出通判宣州,提点江州太平观,投闲凡八年,终黼之世不得用。

高宗践祚,召试中书舍人。

帝以所御白团扇,亲书“紫诰..仍兼绾,黄麻似《六经》”十字以赐,缙绅艳之。

属时多事,诏令类出其手。

尝论诸大将拥重兵浸成外重之势且陈所以待将帅者三事后十年卒如其策。

又言:“崇、观以来,赀结权幸,奴事阉宦,与开边误国,得职名自观文殿大学士而下直秘阁、官至银青光禄大夫者,近稍镌褫,而建炎恩宥,又当甄复,盍依国初法,止中大夫。

”绍兴元年,除龙图阁直学士、知湖州,以颜真卿尽忠唐室,尝守是邦,乞表章之,诏赐庙忠烈。

又言:“古者有国必有史,古书榻前议论之辞,则有时政记,录柱下见闻之实,则有起居注,类而次之,谓之日历,修而成之,谓之实录。

今逾三十年,无复日历,何以示来世?乞即臣所领州,许臣访寻故家文书,纂集元符庚辰以来诏旨,为日历之备。

”制可。

史馆既开,修撰綦崇礼言不必别设外局,乃已。

郡人颜经投匦诉其敷籴军食,遂贬秩..停官。

六年,修撰范冲言:“日历,国之大典,比诏藻纂修,事复中止;恐遂散逸,宜令就闲复卒前业。

”诏赐史馆修撰餐钱,听辟属编类。

八年,上所修书,自元.符庚辰...至宣和乙巳诏旨,凡六百六十五卷。

藻再进官,其属鲍延祖、孟处义咸增秩有差。

言者论其为蔡京、王黼之客,夺职居永州,累赦不宥。

秦桧死,复职,官其二子。

二十八年,《徽宗实录》成书,右仆射汤思退言藻尝纂集诏旨,比修实录,所取十盖七八,深有力于斯文。

诏赠端明殿学士。

(节选自《宋史·汪藻传》)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尝论诸大将/拥重兵浸成外重之势/且陈所以待将帅者三事/后十年/卒如其策B. 尝论诸大将拥重兵/浸成外重之势/且陈所以待将帅者三事/后十年/卒如其策C. 尝论诸大将拥重兵/浸成外重之势/且陈所以待将帅者三事/后十年/卒/如其策D. 尝论诸大将/拥重兵浸成外重之势/且陈所以待将帅者三事/后十年/卒/如其策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太学:中国古代的国立最高学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宋史·汪澈传》文言文原文及全文详细翻译
《宋史·汪澈传》原文及翻译
宋史
原文:
汪澈,字明远,自新安徙居饶州浮梁。

第进士,教授衡州、沅州。

用万俟卨荐,为秘书正字、校书郎。

轮对,乞令帅臣、监司、侍从、台谏各举将帅,高宗善之,行其言。

除监察御史,进殿中侍御史,特赐鞍马。

时和戎岁久,边防浸弛,澈陈养民养兵、自治豫备之说,累数千言。

叶义问使金还,颇知犯边谋,澈言:“不素备,事至仓卒,靖康之变可鉴。

今将骄卒惰,宜加搜阅,使有斗心。

文武职事务选实才,不限资格。

“除侍御史。

左相汤思退不协人望,澈同殿中侍御史陈俊卿劾罢,又论镇江大将刘宝十罪,诏夺节予祠。

三十一年,上元前一夕,风雷雨雪交作,澈言《春秋》鲁隐公时大雷震电,继以雨雪,孔子以八日之间再有大变,谨而书之。

今一夕间二异交至,此阴盛之证,殆为金人。

今荆、襄无统督,江海乏备御,因陈修攘十二事。

殿帅杨存中久握兵权,内结阉寺,王十朋、陈俊卿等继论其罪,高宗欲存护使去,澈与俊卿同具奏,存中始罢。

孝宗即位,锐意恢复,首用张浚使江、淮,澈以参豫督军荆、襄,将分道进讨。

赵撙守唐,王宣守邓,招皇甫倜于蔡。

襄、汉沃壤,荆棘弥望,澈请因古长渠筑堰,募闲民、汰冗卒杂耕,为度三十八屯,给种与牛,授庐舍,岁可登谷七十余万斛,民偿种,私其余,官以钱市之,功绪略就。

孝宗访边事,澈奏:“向者我有唐、邓为藩篱,又皇甫倜控扼陈、蔡,敌不敢窥襄。

既失两郡,倜复内徙,敌屯新野,相距百里尔。

臣令赵撙、王宣筑城储粮,分备要害,有以待敌。

至于机会之来,难以豫料。

“孝宗善之。

时议废江州军,澈言不可。

知宁国府,改福州、福建安抚使,复请祠。

寻致仕。

卒,年六十三。

赠金紫光禄大夫,谥号庄敏。

澈为殿中日,荐陈俊卿、王十朋、陈之茂为台官,高宗曰:“名士也,次第用之矣。

”在枢府,孝宗密访人材,荐百有十八人。

尝奏言:“臣起寒远,所以报国惟无私不欺尔。

“其自奉清约,虽贵犹布衣时。

(选自《宋史·列传一百四十三》)
译文:
汪澈字明远,他家从新安迁居饶州浮梁。

汪澈考中进士后,被授职为衡州、沅州教授。

轮到他进宫回答皇上的提问,汪澈请求皇上令帅臣、监司、侍从、台谏各自推举将帅,高宗认为很好,按他的意见办了。

汪澈拜官监察御史,提为殿中侍御史,皇上特别赐给他一匹带鞍的马。

当时与少数民族结盟友好很多年了,边防的警戒慢慢松弛,汪澈向皇上陈述了养民养兵、自我治理、预备战事的意见,其奏章累积达数千字。

叶义问出使金国回朝,对敌人侵边的计谋颇有了解,汪澈说:“平时没有做好准备,事情发生后仓卒应付,靖康之祸可作为借鉴。

今天将骄兵惰,应加强检阅,使他们有战斗的信心。

文武官员务必选出有实际才能的人充任,不必拘限于资格。

”汪澈拜官侍御史。

左相汤思退有负众望,汪澈同殿中侍御史陈俊卿弹劾罢免他,又论述镇江大将刘宝的十条罪状,皇上诏令夺取他的权力,让他主管一祠观。

绍兴三十一年(1161),上元节的前一天,风雷雨雪交替出现,汪澈说《春秋》载鲁隐公时天上雷鸣电闪,又雨雪交加,孔子认为八天内还有大变化,便仔细地记下来了。

今天一夕之间二种异象交替发生,这是阴盛的征兆,大概是指金人要南侵。

现在荆、襄二州没有统督,江海缺乏防备抵御力量,汪澈于是陈述了修明朝政、抵御外敌的十二件事。

殿帅杨存中久握兵权,在宫中勾结宦官,王十朋、陈俊卿等相继论述他的罪行,高宗想庇护他让他离朝,汪澈与陈俊卿一起上奏,杨存中才被罢职。

孝宗即位,锐意恢复国土,首先用张浚出使江、淮,汪澈参与督军荆、襄,将分路进讨敌军。

赵扌尊守唐州,王宣守邓州,招皇甫倜守蔡州。

襄、汉土地肥沃,荆棘丛生,汪澈请求按照过去的长渠修筑堤堰,招募闲民和被淘汰的多余的士兵一起耕种,划分为三十八屯,给种子与牛,给庐舍,每年可收谷子七十万余斛,百姓偿还了种子,私下还有些余粮,官府用钱买来,对襄、汉的经营初见成效。

孝宗问访边境之事,汪澈奏道:“向来我们有唐、邓二州为藩篱,又有皇甫倜控扼陈、蔡二州,敌人不敢窥视襄阳。

现已失去了两郡,皇甫倜又内迁,敌人屯兵新野,与我相距仅百里之遥,我已命赵扌尊、王宣筑城储粮,分别备在要害之处,以便待敌。

至于什么时候金人南侵,难以预料。

”孝宗认为很对。

当时议事者想废去江州的军队,汪澈说不行。

汪澈为宁国府知府,皇上改任他为福州、福建安抚使,汪澈又请求管理一祠观。

不久,汪澈退休,去世,终年六十三岁。

皇上赠给他金紫光禄大夫之职,谥号“庄敏”。

汪澈为殿中侍御史时,推荐陈俊卿、王十朋、陈之茂为台谏官,高宗说“:他们都是名士,依次选用他们。

”汪澈在枢密院府时,孝宗秘求人才,汪澈推荐了一百一十八人。

他曾上奏说“:我出身低微而被提拔重用,所以报效国家只有无私奉献而不欺瞒君主。

”他自己奉行清静、俭约,即使显贵了还像平时一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