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_三聚氰胺_事件看企业品牌危机公关
危机公关案例分析(1)

危机公关案例分析(1)危机公关是指企业在面对危机时采取一系列的公关行动,从而减小企业受到的负面影响,保护企业的品牌形象和利益。
下面分析几个经典的危机公关案例,展示危机公关的重要性和有效性。
1.三鹿奶粉事件在2008年,中国爆发了三鹿奶粉事件,该品牌婴幼儿奶粉中被检出高含量的三聚氰胺,导致158个国家超过五万名婴儿受到了影响,其中,6名婴儿死亡。
在这个事件发生之初,三鹿奶粉进行了迟缓的反应并避而不谈,引起了巨大的负面影响。
此后,三鹿奶粉启动了大规模公关活动,他们与媒体合作发布了严肃的声明,承认错误并向受害者家庭赔偿,召回了所有问题奶粉并暂停了生产。
虽然三鹿奶粉公司的形象受到了极大的损害,但他们最终通过积极的公关活动,赢回了公众的信任。
2.马航MH370事件在2014年,马来西亚航空公司的MH370航班从吉隆坡飞往北京,然而在途中失联。
此事件在媒体上引发了全球性的关注,所有的报道都围绕着MH370航班的踪迹、乘客安全等话题。
不幸的是,马航公司未能及时的应对场面,他们缺乏有效的各方沟通,导致与媒体和家属的联系出现了问题。
这进一步加剧了公众对该公司处理事件能力的质疑和不信任感。
此时,马来西亚航空公司开始了大规模的危机公关,组织内部协作,简化决策流程,与媒体和家属保持密切的联系,并及时公布措施和信息。
这一完成,公司赢回了公众的信任和媒体的好评。
3.田纳西钢琴公司的危机管理田纳西钢琴公司是美国一家规模较小的钢琴制造商,他们在2010年美国发布的钢琴厂商最具可信度评估中排名第一。
然而在2011年,一位网友发布了一篇报道,揭示公司可能存在品质作假的问题。
这引起了公众的强烈反响,并导致公司在短时间内失去了很多客户和市场份额。
田纳西钢琴公司随即展开了公关战略,与媒体和消费者积极沟通,表达反对质疑的态度,确定公司的钢琴确实符合标准。
此外,他们还采取了措施改进产品品质,并积极向公众传达这些改进措施。
如今,田纳西钢琴公司已赢回了消费者的信任,商品销售量也比此前有了大幅跨越。
从三鹿奶粉事件看危机公关处理

从三鹿奶粉事件看危机公关处理2008-09-16 18:57:38| 分类:个人观点|字号订阅危机公关危机公关,指的是由于企业的管理不善、同行竞争甚至遭遇恶意破坏或者是外界特殊事件的影响,而给企业或者品牌带来的危机,企业针对危机所采取的一系列自救行动,包括消除影响、恢复形象等,就是危机公关。
什么是危机公关?由于企业的管理不善、同行竞争甚至遭遇恶意破坏或者是外界特殊事件的影响,而给企业或品牌带来危机,企业针对危机所采取的一系列自救行动,包括消除影响、恢复形象,就是危机公关。
危机公关属于危机管理系统的危机处理部分。
另外定义:又称危机管理.它是组织在自身运作中对发生的具有重大破坏性影响,造成组织形象受到损伤的意外事件进行全面处理,并使其转危为安的一整套工作过程.特点:意外性:危机爆发的具体时间、实际规模、具体态势和影响深度,是始料未及的。
聚焦性: 进入信息时代后,危机的信息传播比危机本身发展要快得多。
媒体对危机来说,就象大火借了东风一样。
破坏性:由于危机常具有“出其不意,攻其不备”的特点,不论什么性质和规模的危机,都必然不同程度地给企业造成破坏,造成混乱和恐慌,而且由于决策的时间以及信息有限,往往会导致决策失误,从而带来无可估量的损失。
紧迫性:对企业来说,危机一旦爆发,其破坏性的能量就会被迅速释放,并呈快速蔓延之势,如果不能及时控制,危机会急剧恶化,使企业遭受更大损失。
如果将企业比作一个人,那么,企业的危机就是围在脖子上的围巾:有的企业被这个围巾勒伤、甚至勒死,但是也有企业将它作为服饰的点缀或者用来取暖。
公关的最高境界无疑是:行云流水、任意所至。
但是如此的挥洒自如背后是公关的基本功:沟通。
上述观点取自/question/48147166.html ,下面我们来看看三鹿奶粉事件中,三鹿奶粉厂的处理:新华社消息,三鹿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张振岭,9月15日下午在河北省政府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宣读了致社会各界人士和广大消费者的一封公开信,向因食用三鹿婴幼儿配方奶粉导致的患儿及家属道歉。
从三鹿“毒奶粉”事件看企业的危机管理

2008年12月上(总第62期)从三鹿“毒奶粉”事件看企业的危机管理◎陈文宇(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广东广州510006)【摘要】:随着现代市场经济和新闻传播技术的迅速发展,企业所处的生存环境更加复杂,企业面临的危机越来越多,如何在危机中进行有效地危机管理对于现代企业至关重要。
本文以三鹿“毒奶粉”事件为例,首先回顾了事件的发生发展过程,其次分析了三鹿公司在整个危机事件处理中的缺陷,最后提出了企业处理危机的措施。
【关键词】:危机管理;危机;危机预防;企业责任“危机管理是指专业管理人员在危机意识或危机观念的指导下,依据企业预先制定的危机管理计划,对可能发生或已经发生的危机事件进行预测、预防、确认、处理和转化的全过程。
”7企业面临的危机是普遍存在的,并且危机常常威胁着企业的健康发展,因此企业的经营者有必要具备未雨绸缪的危机意识,充分考虑和重视企业的危机管理。
一、三鹿“毒奶粉”事件回顾2008年6月28日,兰州市解放军第一医院收治了患“肾结石”病症的婴幼儿,根据患儿家长说,孩子从出生后只服用过三鹿婴幼儿奶粉。
2008年9月11日,除甘肃省外,陕西、宁夏、湖南、湖北、山东、安徽、江西、江苏等地都发生了患结石病例的婴幼儿案例。
9月13日,卫生部领导在“三鹿牌婴幼儿配方奶粉”重大安全事故情况发布会上把“三鹿牌婴幼儿配方奶粉”事故定性为一起重大的食品安全事故。
9月15日,石家庄三鹿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张振岭在河北省政府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宣读了致社会各界人士和广大消费者的一封公开信,向因食用三鹿婴幼儿配方奶粉导致的患儿及家属道歉。
二、三鹿集团在处理“毒奶粉”事件中的不足三鹿奶粉含有三聚氰胺事件,给三鹿集团带来了灾难性的损失。
三鹿集团不仅被责令停产、取消国家免检品牌,而且还要召回问题产品、赔偿患儿的医疗费以及对三鹿公司整个品牌的形象的损害等。
三鹿集团公司之所以在此事件中产生如此大的损失,主要是三鹿集团没有制定适当的危机管理措施导致的。
三鹿奶粉事件的危机公关分析

三鹿奶粉事件的危机公关分析1.三鹿集团2009年石家庄市中级人民法院2月12日上午召集三鹿集团债权人举行第一次债权人会议,法院合议庭当场宣读了三鹿集团破产的有关法律文书,发出三鹿集团破产民事裁定书,被申请人三鹿集团因不能清偿到期债务,并且资产不足以清偿全部债务,符合法定破产条件,被依法宣布破产。
2.案例概要:?三鹿奶粉污染事件是指2008年中国乳品制造商三鹿集团生产的一批婴幼儿奶粉受化工原料三聚氰胺污染,导致食用受污染奶粉的婴儿患上肾结石的事件。
截至2008年9月17日,临床确诊的泌尿系统结石患儿达6,244人,死亡3人。
事件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和对奶制品安全的担忧。
中国国家质检总局公布对国内的奶制品厂家生产的婴幼儿奶粉的三聚氰胺检验报告后,事件迅速恶化三聚氰胺介绍三聚氰胺,C3H6N6,又称密胺,常见塑料化工原料,也可作为灭鼠药。
其特点为氮原子很多。
事件过程2008年5月医院爆发幼儿结石。
2008年6月南京媒体报道幼儿批量发病,亦可见质检总局网站投诉。
2008年7月,长沙株洲衡阳,患者家属投诉质量问题,长沙食品质量安全监督检测中心检测合格。
2008年9月11日,三鹿宣布召回8月6日前的部分批次产品,总量700吨。
2008年9月12日,三鹿确认为此事件是由于不法奶农为获取更多的利润向鲜牛奶中掺入三聚氰胺。
2008年9月11日甘肃:甘肃上报59例,死亡1例公关措施(事实+分析):?1、?据新浪网从有关方面获得的“三鹿内部邮件”显示:“2008年3月以来,三鹿集团先后接到消费者反映称婴幼儿食用三鹿婴幼儿奶粉后,出现尿液变色或尿液中有颗粒现象。
”由此邮件显示,自2008年年初,三鹿即可能就开始销售有争议的问题奶粉。
?在媒体曝光前,三鹿集团并没有重视这次的危机事件,也没有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地去消除隐患与加强管理。
同时也并没有建立突发事件管理的审查和监测,预警机制与制度,当企业出现问题时,必须第一时间向受害者道歉,承认自己的错误。
从“三鹿奶粉事件”透析企业危机管理

从“三鹿奶粉事件”透析企业危机管理2010年6月摘要“三鹿奶粉事件”犹如中国乳业的一场暴风雪。
该事件摧垮了三鹿集团,也使国内众多乳业企业受到了重大的影响。
国内乳业遭受重创,陷入奔溃边缘。
中国乳业该怎么走过暴风雪,科学合理解决此次危机事件值得人们思索。
而透过此次事件分析企业危机管理的机制、方法。
在此基础上构建出一个科学合理、有效以及较为完整的企业危机管理体系,对于中国乳业的进一步长远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危机管理能力已经成为企业发展的救命良药。
关键词三鹿奶粉;危机管理;企业发展正文一、背景2008年3月以来,先后有多例婴幼儿食用三鹿婴儿奶粉后,出现“肾结石”的情况。
患儿多出现尿液变色或尿液中有颗粒现象。
同年六月份,公家质检总局网站接到问题奶粉投诉。
7月中旬,甘肃省卫生厅接到医院婴儿泌尿结石病例报告后,随后展开了调查,并报告卫生部。
9月11日,甘肃有59名婴儿患病,一人死亡。
随后卫生部门发布消息称,调查发现患儿多有食用三鹿牌婴幼儿配方奶粉的历史,经相关部门调查,怀疑三鹿牌婴幼儿配方奶粉受到三聚氰胺污染。
问题奶粉时间以其极大的破坏力量和广泛的公众影响,成为2008年中国卫生十大新闻。
我国乳业企业正处于快速成长期,此次问题奶粉事件,让很多人对国产乳制品信心大减,国产乳业企业绝大部分受到较大打击。
二、问题引发在无冕之王媒体的全方位报道下,使得这次危机迅速蔓延。
本次事件引发了大范围的民众集体恐慌,进而发展为对整个乳业的信任危机。
中国乳业该何去何从,被波及企业应该怎样科学合理渡过危机,做到重新树立品牌形象,化危机为机遇。
中国政府应该如何从这次大范围危机中汲取经验。
在今后的危急中发挥好管理者的角色,帮助危机尽快解决。
是笔者跟每一个读者所要深思的问题。
三、危机管理的概念危机管理是由美国学者于20世纪60年代提出来的。
该课题由于成立较晚,较为年轻,对于相关事项的研究目前仍旧处于发展阶段。
有学者认为,危机管理是一种应急性的公共关系,它是由于意外事件的发生使组织陷于困境或者是面临强大的公众压力之时,紧急启动应急程序,调动各种应急资源,迅速运用各种传播沟通媒介,应对以及处理危机事件,帮助组织渡过难关,其目的在于消除或降低危机所带来的威胁和损失。
从三鹿奶粉事件看企业的危机公关与危机管理

从三鹿奶粉事件看企业的危机公关与危机管理(一)“三鹿事件”回顾2008年3月初:南京率先出现肾结石病例,疑为食“三鹿”奶粉所致。
2008年3月中旬:三鹿集团接到消费者投诉。
自称送检未发现问题。
2008年6月30日:国家质检总局网站接到问题奶粉投诉。
2008年7月16日:甘肃省卫生厅接到了多起病患报告,三鹿就在此时开始“动作”,自称送检产品合格。
2008年9月9日:甘肃省《兰州晨报》披露14名婴儿同患肾结石,甘肃省质监局获知此事后,当即展开调查。
并对“三鹿”奶粉进行抽样检验,结果为:发现该产品的钾、钙磷比、脂肪等指标不符合国家标准规定,而且感染三聚氰胺的可能性较大。
2008年9月10日:甘肃省质监局向河北省质监局提出请求协助调查,重点调查该乳粉配方的合法性、原材料来源及品质等情况。
2008年9月11日:凌晨3时,7名患儿的家长联名写下申请书上书甘肃卫生厅要求彻查病因。
10时,三鹿集团通过人民网回应称严格按国家标准生产,13时三鹿集团合作公司董事长周浩义,19时三鹿集团传媒部部长崔彦锋强调三鹿奶粉没有问题。
21时30分,三鹿集团发布声明称2008年8月6日前出厂的部分批次三鹿婴幼儿奶粉受到三聚氰胺的污染,市场上大约有700吨,并决定全部召回8月6日以前生产的批次。
2008年9月12日:14时,三鹿集团称在8月1号已经查出是不法奶农向鲜牛奶中掺入三聚氰胺造成婴儿患肾结石,不法奶农才是真凶。
2008年9月15日:全国医疗机构共接诊、筛查食用三鹿婴幼儿奶粉的婴幼儿近万名,临床诊断患儿1253名(2名已死亡)。
三鹿集团向患儿及其家属道歉。
2008年9月16日:国家质检总局通报全国婴幼儿奶粉三聚氰胺含量抽检结果,三鹿、伊利、蒙牛、雅士利等22个厂家的产品中检出。
2008年9月17日:国家质检总局发布公告停止所有食品类生产企业获得的国家免检产品资格,伊利、蒙牛等纷纷公告致歉消费者。
(二)“三鹿”的危机公关的三大失策四年前,阜阳奶粉事件爆发三鹿集团艰难地打了一场危机公关战,但还是受到牵连并蒙受了数千万元人民币的金钱损失和难以估量的信誉损失。
良知责任问责_从_三鹿奶粉事件_看企业的社会责任与危机公关策略

相关链接— —— 1、《我为什么要公布问题奶粉“三
鹿”的名字》 http://blog.tianya.cn/blog- ger/post_show.asp?idWriter=0&Key= 0&BlogID=87956&PostID=15141092
2、《甘肃 14 婴儿同患肾病 疑因喝 “ 三 鹿 ” 奶 粉 所 致》(东 方 早 报)http:
5、简光洲的博客 http://blog.tianya. cn/blogger/view_blog.asp?BlogName=is- tilldream
6、《3 个婴儿同一种病 婴儿奶粉 是 元 凶 ?》(长 江 商 报) http://www. changjiangtimes.com/htm/2008-8-28/ 104099.htm
在采访过程中,我看到家长们哭着 把不到一岁的孩子送进手术室,医生冒 着被指责手术不当的风险为婴儿实施 全身麻醉,尿道扩张器从婴儿的尿道里 塞进去,然后又是 5 毫米的导管插进其 膀胱甚至肾脏,我无法抑制我的眼泪和 愤怒,对于报道让企业垮掉我少了一些 负罪感。
有些孩子这样的手术得做三次,医 生告诉我,因为孩子太小全身麻醉完全 可能让他们随时死在手术台上。问题是 没有第二种选择,当这些孩子送到医院 的时候,很多已经是双肾结石,几天不 能排尿,不治就得死,治还可能有一条 活路。
三鹿的网站上介绍自己时说,经中 国品牌资产评价中心评定,三鹿品牌价 值达 149.07 亿元。149.07 亿元,用了半 个世纪的积累。149.07 亿元变成零甚至 负数,只用了半年时间。
写至此处时,我心中没有丝毫的窃 喜,而是有种莫名的悲哀。同时对于这 家企业的垮塌还感觉有一点负疚:如果 不点名,其是否可以逃过这场劫难?
近零时,抵达兰州机场,一开手机 就接到同事的短信:三鹿决定召回 8 月 6 日前生产的婴幼儿奶粉。从早上到晚 上,经过 10 多个小时的挣扎后,心虚的 三鹿终于低下了高昂的头。
从三鹿看公关危机

“三鹿奶粉事件”中的危机公关一、三鹿企业存在的问题1. 三鹿在3 月就得知产品问题,却一直隐瞒不报,甚至欺骗消费者,同时未采取有效措施避免问题扩大,坐视大量患儿继续被伤害;甚至于在问题曝光后仍然进行诡辩,推卸责任,表现出对于消费者、对于生命的极端不负责任和漠视。
2. 三鹿事件整个过程引发大众强烈关注,也引发大众对于国产品牌产品品质的不信任。
3. 在整个事件过程中,消费者、尤其是大量患儿及其家庭无论从身体上还是精神上都受到很大的伤害,却并没有得到真正的弥补。
民众不满情绪正处于高峰期。
4. 整个事件中,民众的知情权未得到丝毫的尊重,从3月首例消费者投诉,直到9 月11 日消费者才得到相关信息,也引发民众的强烈不满。
根据游昌乔先生危机公关5S 原则,三鹿在这次危机中的公关可以说是彻底的失败。
第一,承担责任原则。
三鹿在第一时间就完全否认自己的责任,甚至将责任推给家长没有科学哺育。
危机发生后,公众和媒体往往在心目中已经有了一杆秆,对企业有了心理上的预期,即企业应该怎样处理我才会感到满意。
因此企业绝对不能选择对抗,态度至关重要。
而三鹿的态度却恰恰相反。
第二,真诚沟通原则。
三鹿第一时间否认自己奶粉质量有问题,几个小时后又承认自检发现部分批次三鹿婴幼儿奶粉受三聚氰胺污染。
企业处于危机漩涡中时,是公众和媒介的焦点。
你的一举一动都将接受质疑,因此千万不要有侥幸心理,企图蒙混过关。
第三,速度第一原则。
兰州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医院泌尿科自6 月28 日以来收治的第14 名患有相同疾病的不满周岁的婴儿,而且有一名医生7 月30 号在国家质监局网站上举报三鹿奶粉的质量问题。
如果是一家机构健全的企业,三鹿公司不可能在媒体曝光前没有发现问题,关键是重视不重视。
媒体曝光后,倒急急忙忙的,前后矛盾的发布回应。
第四,系统运行原则。
三鹿对媒体的回应观点不统一,前后矛盾,漏洞摆出。
第五,权威证实原则。
二、危机公关的方法(一) 弄清问题、设定目标最重要的是弄清真正的问题所在,并设定可实现的目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件进行危机管理的?在奶粉事件已经暴露的几个月时间里,三鹿一直 在瞒报。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置公众利益于不顾;当医生怀疑导致 婴儿患病的是三鹿奶粉时,三鹿保持静默;媒体大肆报道“某品牌”奶 粉导致婴儿肾结石时,此时已经心照不宣直指三鹿,但三鹿还是在静 默中观望;直到 2008 年 9 月 11 日,三鹿还辩称质量无问题,随后三鹿 自检发现问题,到 2008 年 9 月 11 日晚才有了正式回应,并决定召回 产品。由于三鹿放弃了积极主动应对危机的机会,采取对媒体隐瞒和 否认的强势危机公关做法,从坚决否认到遮遮掩掩,从推卸责任到被 迫道歉,三鹿历经了数月。当该事件到无法隐瞒时候才全面开始做产 品召回。三鹿错误的危机公关管理无法挽救和改善品牌和企业的形 象,人们对三鹿品牌的信任跌至冰点。
关键词 品牌 危机公关 “三聚氰胺”事件
中图分类号:D920.5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0592(2008)11-108-01
2008 年在中国爆发的“三聚氰胺”事件起因于婴幼儿因食用含有 化工原料三聚氰胺的三鹿牌婴幼儿奶粉而患上肾结石导致死亡的恶 性事实被披露,震惊全国乃至世界。随着事件范围的扩大和恶化,包 括伊利、蒙牛及雅士利在内的 22 个厂家 69 批次产品中均被检出三聚 氰胺。这一事件重创了中国民族制造商品品牌的信誉,消费者谈“奶” 色变。
品牌危机实质上是品牌及其所代表的企业和消费者之间信任、感 情和利益关系的危机。品牌危机公关则是当品牌危机事件发生后,品 牌企业和媒体、政府有关部门或权威机构等相关公众积极合作,并采 取实际行动挽回危机事件给消费者带来的损失,保护消费者和公众的 利益,维护和加强品牌和消费者之间的信任关系。如果能够严格达到 有效的品牌危机公关,不但能有效地化解危机、转危为“安”,甚至还能 转危为“机”,使之成为塑造组织形象的最佳契机。成功的品牌危机公 关有五大原则:(1)公众至上原则。这是品牌危机公关的核心原则。因 为“公众”是品牌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不要企图推卸责任才能 获得长久的信任与支持;(2)积极主动原则。危机处理时,品牌企业应 牢牢掌握信息发布的主动权,避免发生信息真空、传言四起、消息混乱 的情况;(3)迅速及时原则。危机发生后,品牌企业应在最短的时间内 迅速做出反应,以防止损失扩大和事态的进一步恶化;(4)真实准确原 则。强调信息发布应全面、真实。有意的哄骗或不诚实,将影响到公 众对品牌一直以来的正直、真诚、信誉等重要无形资产的评判;(5) 维 护声誉原则。这是品牌危机公关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品牌应视声誉 为生命,在品牌危机公关的过程中,必须时刻牢记挽救、改善、促进或 重塑品牌和企业的形象。
与三鹿危机公关方法截然相反的是美国强生公司处理泰诺药片 中毒事件的危机公关。1982 年,美国芝加哥地区发生有人服用含氰 化物的泰诺药片中毒死亡的严重事故,其影响迅速扩散到全国各地。 事发后,强生公司迅速抽调大批人马对所有药片进行检验,发现所有 受污染的药片只源于一批药,总计不超过 75 片,并且全部在芝加哥地 区,而最终的死亡人数也确定为 7 人,但强生公司仍然按照公司最高 危机方案原则,即“在遇到危机时,公司应首先考虑公众和消费者利 益”,不惜花巨资收回了所有的数百万瓶这种药,并花 50 万美元向有 关的医生、医院和经销商发出警报。”泰诺案例成功的关键是因为该计 划的重点是遵循了公众利益至上原则,首先考虑公众和消费者利益, 主动及时的面对危机解决问题,从而成功地向公众传达了企业的社会 责任感,受到了消费者的欢迎和认可,最终拯救了强生公司的信誉,两 年后其市场份额比出事前不降反增。
作者简介:刘颖,武汉大学东湖分校助教,主要从事国际贸易教学工作。
108
通过对比,我们发现强生公司之所以通过危机抓住机遇,而三鹿 集团则陷入险境的原因在于两者危机公关的处理方法不同,体现了对 危机公关五原则的把握程度不同。中国奶制品企业能否进行适当的 危机公关管理是能否度过此次危机的关键之一,希望民族品牌能通过 这次危机反省,重生。
参考文献: [1]张金成,岳淑捷,胡永红.浅谈知名品牌的危机公关.商场现代化.2007(6). [2]刘怀宇,韩福荣.品牌危机公关策略分析.商场现代化.2005(10).
法律经纬
Legal System And Society
从“三聚氰胺”事件
20 08. 11(上)
看企业品牌危机公关
刘颖
摘 要 2008 年在中国爆发的“三聚氰胺”事件使得三鹿、蒙牛、伊利等民族名牌处于生死存亡的危机中。在此背景下本文
着重运用危机公关的原则分析了三鹿集团危机公关的问题,与强生泰诺中毒事件危机公关对比,指出危机公的重要性。
随着中国入世,大量国际品牌奶产品进入我国市场,“三聚氰胺” 事件发生后,国外奶品加强了对民族奶品的替代,民族奶业面临重新 洗牌。如果中国奶品行业因此一蹶不振,那最终损害的还是国家利 益。若国外奶品在中国市场占据了垄断地位,对于中国的广大消费者 会产生诸多不利影响。因此,作为“民族脊梁”的中国奶品企业如何在 困境中自省、重生、发展,如何对品牌进行危机管理,是我们要关注的 主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