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井防治水方案设计
矿井防治水的措施

矿井防治水的措施矿井防治水的措施随着我国煤炭工业的发展,矿井的开采数量不断增加,矿井防治水变得越来越重要。
矿井防治水的目的是保证矿井的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有效地降低煤矿生产中的返水和灾害事故风险,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一、预防措施1. 防汛准备即在矿山降雨季节来临前,对矿井进行仔细检查,确保矿井排水系统正常运行。
对汛期防洪物资进行补充,对洪水灾害点进行加固,加强预防和应急措施,做好应变准备。
2. 矿井出水量控制在矿井开采初期,为了达到预制采煤和封闭采煤,应该及时采取矿井出水量控制措施,以早期有效地控制矿井水毁矿采场的发生。
3. 采取及时措施缓解矿井内水压力。
采取增加矿井大小和深度,减轻矿井内水压力的措施,可以减少矿井水灾害的发生。
二、善后处理措施1. 雨水渗透和喷水措施在雨季和水灾发生时,利用大喷水装置或喷淋装置迅速清洗矿井排水系统,避免管道堵塞,及时清理和疏通排水渠道,保持矿井排水正常运行。
2. 将矿井水利用起来。
煤炭资源的有效利用一直是我国煤炭工业必须重视的问题。
矿井水利用方案应该既考虑利益的最大化,也考虑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矿井水可以用于生产和生活用水,一些矿井水统一收集处理后可以供给周边农村及工业、生活用水。
3. 有效地阻止矿井水进入地表水我们应该采取措施来保护地表水的成本尽可能低,并且在可控条件下将成本控制在允许范围内。
可以采用泵站、拦截坝等方法有效地阻止矿井水进入地表水。
当然,矿井防治水的措施并不是一劳永逸的,它需要持续不断地改进和完善,需要公司负责人的注意和协助。
我们需要不断的加强科技创新,发展新型的矿井排水技术,为矿山的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做出更大的贡献。
煤矿防治水专项检查工作方案(二篇)

煤矿防治水专项检查工作方案____霍州力拓煤业有限公司防汛和防治水专项整治行动检查总结为深刻汲取近年来的水害事故教训,充分认清当前煤矿防治水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艰巨性,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强化红线意识和底线思维,进一步夯实防治水工作基础,有效防范和遏制煤矿水害事故,促进煤矿安全生产形势持续好转,按照临汾市煤炭工业局____(临煤工发[____]____号)文件《____开展煤矿防汛和防治水专项整治行动____》的要求,结合我公司____年度《雨季三防实施方案》,开展了以“钻孔和小煤窑管理、排水系统、地质灾害”为重点内容,开展了防治水专项整治行动,按照方案阶段工作安排,现就工作开展排查及整改和防治水工作各项的落实情况总结汇报如下:一、定方案、严贯彻、分阶段、稳步推进。
我公司以煤字[____]____号制定并下发了《____霍州力拓煤业有限公司矿井防汛防治水专项整治行动方案》,同时制定方案,成立了领导组,明确了专人完成整改落实检查工作。
对矿井防治水排查整改情况,采取了集中检查、业务部门针对检查内容分项目分重点进行全面督查的方式,在矿井范围内开展了煤矿防治水专项整治行动。
本次专项整治行动,共分了三个阶段进行,阶段的工作推进情况为:第一阶段:部署阶段1对此次专项整治行动进行动员部署。
结合实际迅速制定了本矿井的煤矿防治水专项整治行动方案,成立了领导小组,全面开展了防治水专项整治各项工作。
第二阶段:排查整治阶段自查自整环节,对照此次专项整治行动的重点内容,开展了“排查、整治、落实”,同时公司领导组进行了全面检查。
通过跟踪督促、服务指导,对查出的隐患登记造册,逐项制定了整改方案,确保整改措施、责任、资金、时限和预案“五落实”,及时整改并彻底消除安全隐患。
进一步夯实了防治水基础,提升了安全生产保障能力。
第三阶段:巩固提升阶段公司按照《方案》要求,对存在隐患的煤矿进行了“回头看”,通过滚动排查和落实隐患持续整改,对存在的隐患及时整改到位。
矿井防治水专项治理实施方案

矿井防治水专项治理实施方案矿井防治水专项治理实施方案随着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矿山开采量的增加,矿山废水排放成为一个严重的环境问题,不仅对矿山周边水体造成污染,而且对生态系统及人体健康也造成严重危害。
矿井水的治理对于保护地下水资源和生态系统、保障人民健康、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详细介绍一份矿井防治水专项治理实施方案。
一、背景和意义近年来,随着矿山开采量的增加、矿产价格的上涨,矿山废水的排放量和排放浓度不断增加,产生的环境问题越来越严重。
矿山废水中含有大量的重金属、化学药品等有害物质,对地下水和地表水造成了污染。
同时,废水对土壤和大气的污染也具有一定的危害。
因此,必须对矿井防治水进行专项治理,减轻其对人类生态环境的影响,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目标矿井防治水专项治理的目标是:控制矿山废水的排放、提高水质,保障地下水和地表水的质量,提高矿产资源的有效利用率,实现经济、社会、环境、资源的协调发展。
三、治理范围矿井防治水专项治理的范围包括:开展矿区水质监测,保证地下水和地表水的水质符合国家环保标准;尽量减少矿区废水的排放,加强废水处理和回收设施建设,提高石灰、硫酸、钙氢石灰等废水处理技术的应用;对矿山电站锅炉、化肥、药品等生产过程中可能产生的污水进行管控,减少矿井排放的废水对周边地区水环境的影响。
四、治理措施(一)加强矿井水源保护1.加强地下水环境保护,监测地下水的水质状况,加强矿井废水对地下水的影响评估。
2.加强地表水环境保护,对矿区周边河流和湖泊进行监测,按照国家环保标准进行保护。
(二)加强矿井废水处理1.加强废水处理设施建设,实现全流程废水无害化处理、资源化利用。
2.加强污水处理技术研究,提高废水处理效率,减少矿井废水对环境的影响。
3.加大对水污染治理设施的投资力度,督促企业科学管理,切实保证废水处理工艺的实施。
(三)加强环境监测1.建立矿井废水排放监测系统,加强对矿井废水的日常监测和管理。
矿山排水与防治水工程设计

矿山排水与防治水工程设计矿山排水是指对矿井地下水位进行控制和排除的工程活动,其重要性在于保障矿井的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
防治水工程设计则是指通过科学合理的工程手段,预防和治理矿山排水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确保矿山工作环境的安全性和可持续性。
矿山排水工程设计的基本原则是全面、合理、经济、安全和可持续。
设计师应根据矿井地质条件、地下水位、矿井生产工艺和矿山规模等因素,合理选择排水方式和工程规模。
排水方式通常包括井筒排水、排水巷道和水封排水等,需要综合考虑矿井地质、排水量和排水距离等因素进行选择。
工程规模主要包括设计井深、井径大小、装备性能等,应满足矿井的排水需求,并具备良好的可操作性和可维护性。
在矿山排水工程设计过程中,还应考虑水质处理和环境保护问题。
矿井地下水往往受到矿石中固有的化学物质和重金属污染,排放出的废水对环境造成潜在风险。
因此,设计师需要结合矿井水质特点,选择适当的水质处理工艺,确保排水废水达到国家环保标准,减少对周边生态环境的影响。
设计师还需考虑矿井的降水措施和应急处理。
在矿井地下开采过程中,由于地质条件、采矿工艺和水理特点的不同,可能会出现突水、泥石流等灾害性降水现象。
因此,在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一系列的降水措施,如埋变流量、加装蓄水设施、布水帘等,以应对突发事件并减少矿山事故的发生。
此外,矿山排水工程设计还需综合考虑地表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
在矿山排水过程中,通常会产生大量的地表水,如果不予以合理利用,不仅会浪费水资源,还可能对周边环境造成污染。
因此,设计师可以考虑设计降水收集系统,将降水水源引导至合适的水源储存设施或地下水循环再利用系统中,达到节约用水的目的。
最后,矿山排水与防治水工程设计的实施还需要合理安排工期和预算。
设计师应根据矿山的具体需求和施工条件,制定详细的施工计划,并进行施工周期的合理预测。
同时,在设计过程中要注重合理配置资源,控制工程成本,确保设计的经济效益和施工质量。
地下矿山防治水工作计划

地下矿山防治水工作计划1. 引言地下矿山是矿山开采的一种方式,然而地下矿山通常面临着水患的威胁。
因此,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防治水工作,确保矿山的安全性和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提出一份地下矿山防治水工作计划,以应对矿山水患带来的风险。
2. 水患分析在制定防治水工作计划之前,首先需要对地下矿山的水患进行全面分析。
这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地质条件分析:分析地层构造、地下水位、地下水流动方向等因素,以了解地下水的运动规律。
- 水文气象分析:分析降雨量、地表径流情况和气象变化等,以预测水患发生的可能性。
- 矿井排水系统分析:分析矿井排水系统的设计和运行情况,找出存在的问题和隐患。
3. 防治水工作目标基于水患分析的结果,我们可以制定以下防治水工作的目标:- 减少矿山水患的发生频率和程度,提高矿山的防洪能力。
- 提高矿山排水系统的运行效率和可靠性,确保矿山的正常生产。
- 保护环境,防止矿山水患对周边地区造成的污染和破坏。
4. 防治水工作措施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我们将采取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来进行防治水工作:4.1 加强地质勘察在矿山建设前和运营期间,加强对矿山地质条件的勘察工作。
包括地质剖面的绘制与分析、地下水位的监测与测量等。
这将为后续的防治水工作提供重要的依据。
4.2 完善矿井排水系统优化和完善矿山的排水系统,实现快速、高效地排水和管理地下水资源。
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 检修和改善抽水设备,确保其正常运行。
- 合理设置排水井和管网,确保水流畅通,避免积水和堵塞。
- 加强排水系统的监测和管理,做好水位和流量的实时监控。
4.3 做好防渗漏工作减少地下水与矿井之间的渗漏,防止因渗漏引起的水患。
主要措施包括:- 加强矿井壁面的防水处理,阻隔地下水的渗入。
- 注浆修复矿井漏水点,提高矿井的密闭性。
4.4 做好雨洪管理有效应对降雨引起的洪水,防止矿山被洪水淹没,主要措施包括:- 做好降雨监测和预警工作,及时采取紧急排水措施。
矿井防治水重大风险管控方案范本(二篇)

矿井防治水重大风险管控方案范本1 人员___负责人:矿长分管负责人:总工责任单位:生产科、地测科、防治水办公室责任人:生产科科长、地测科科长、防治水副科长2 管控时间3104运输顺槽、3104回风顺槽掘进工作面作业期间,该重大风险始终存在,故管控时间为掘进工作面作业期间,所有工作人员必须严格按照此管控方案要求执行。
3 风险区域内最大人数上限单个掘进工作面作业人数最多___人;其中:跟班队长___人,带班长___人,打眼___工___人,支护工___人,验收员___人,瓦斯员___人,安检员___人,机电工___人。
在3103掘进工作面作业过程中,应严格控制掘进迎头作业人数,无关人员严禁长时间逗留。
4 管控措施4.1 风险成因分析1)3104掘进工作面东面临近断层,F1断层东为本矿老采空区,北面为矿界保安煤柱。
2)3104运、回两顺槽掘进期间,可能存在未严格按照《探放水设计》执行“物探先行、钻探验证、化探跟进”防治措施或落实不到位的情况,容易导致3104掘进工作面透水事故的发生。
4.2 风险管控措施1)编制探放水设计,在探放水设计中明确探水眼的布置和超前距离(1)地测科应根据《煤矿安全规程》以及《煤矿防治水规定》的要求,结合煤矿实际生产需求,制定专门的3104运输顺槽、3104回风顺槽探放水设计以及安全措施;(2)制定的《探放水设计》应严格按照“物探先行、钻探验证、化探跟进”的防治原则,确定物探、钻探、化探的各项措施实施参数;(3)矿井超前物探应根据矿井超前物探仪器的性能、掘进需求,合理确定探测距离、超前距离;探测范围应包含掘进前方、两帮、上___向;(4)矿井超前钻探钻孔设计应符合《煤矿防治水规定》的要求;除正常超前钻探孔设计外,应根据矿井物探异常结果,布置物探异常验证钻孔;(5)《探放水设计》中应包含:钻探到水源后,由地测科派专人取水样进行化探分析,根据水情分析及出水情况,制定相应的放水单孔设计等。
煤矿矿井防治水专项治理工作方案

煤矿矿井防治水专项治理工作方案一、前言煤矿矿井水害防治工作,是保障生产安全和环境保护的重要工作内容。
在我国,由于煤矿分布面广、井下条件复杂,致使煤矿水害防治面临巨大挑战。
针对这一情况,制定煤矿矿井防治水专项治理工作方案,具有现实意义。
本工作方案,主要是针对煤矿矿井发生水害的原因和现状,结合当前技术和管理经验,提出了一系列的措施和建议,以进一步加强煤矿矿井的水害防治工作。
二、工作目标根据煤矿矿井发生水害的原因和特点,制定煤矿矿井防治水专项治理工作方案,重点解决以下目标:1.提高煤矿矿井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降低事故发生率。
2.减少煤矸石、废弃物和有害物质的污染和排放。
3.推进煤炭资源高效利用,降低生产成本。
4.增强管理能力,提高员工素质。
三、工作重点为达成上述工作目标,我们将重点进行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3.1 加强煤矿矿井水文地质调查和监测对煤矿矿井周边的水文地质环境进行详细的调查和监测,分析其特点和变化规律,为针对性的制定水害防治方案提供科学依据。
3.2 着力解决流量、水质和水位等问题制定综合控制方案,着力从煤矿矿井流量、水质和水位等多个方面,采取有效措施进行综合治理,以提高煤矿矿井水害防治效果。
3.3 加强煤矿矿井排水系统建设建立规范的煤矿矿井排水系统,并对其进行适度升级,以满足日益增长的产能和不断变化的生产需求,有效防止煤矿矿井发生水害。
3.4 推进管理、技术、装备和人才四个方面的提升加强对管理、技术、装备和人才的培训和提升,提高煤矿矿井管理水平,提升技术装备水平,增强人员素质。
四、工作方案4.1 完善管理体系制定煤矿矿井水害防治的标准、规范、指南和技术方案,并建立健全相应制度,为全面实行煤矿矿井水害防治提供法律和制度支撑。
同时,加强监督管理,确保各项工作严格执行。
4.2 加强煤矿矿井水文地质调查和监测对煤矿矿井周边的水文地质环境进行详细的调查和监测,分析其特点和变化规律,为针对性的制定水害防治方案提供科学依据。
矿井防治水专项治理实施方案

矿井防治水专项治理实施方案一、前言随着井田矿井采矿的不断深入,地下水的运动方向、速度和流量发生了改变,从而对井田和井下地质环境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根据矿井采掘的实际情况,本文建议采取以下措施,进行矿井防治水专项治理。
二、治理目标1. 稳定水文地质环境,防止地层变形,确保正常生产。
2. 控制井下水体的开采和排放,保证地表水环境的安全。
3. 整治井下堆积杂物和垃圾,消除地下水污染源。
三、治理措施1. 井下回灌在采矿过程中,利用井下的空腔为收集水体而进行截汇回灌,通过回灌将井下积水送回地表以达到控制井下水体的开采和排放的目的。
2. 地下渗流管渠利用地下渗流管渠作为横通道路,将井下收集的积水和采煤工作面涌出的浆水、泥浆等污水送往地面集中处理,避免地下水体的混乱交汇。
3. 局部排水孔在开采煤柱时,可以设置局部排水孔实现水流的拦截,避免水流过快导致地层松动,减少水体的污染程度。
4. 地下压力防治在煤矿的开采过程中,会释放大量的地下水,使地下水体压力增大,导致地质环境变形。
因此,必须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压力防治措施。
5. 卫生清理井下的堆积杂物和垃圾不仅影响通风、提高灾害风险,还会成为地下水污染的源头,必须采取技术手段对井下的杂物和垃圾进行彻底清理。
四、治理效果1. 稳定了地下水流动,减少了地下水污染。
2. 使地质环境变得更加稳定,减少了地质灾害发生的风险。
3. 保证了煤矿采掘的连续性和安全性,提高了煤炭市场的竞争能力。
五、结论通过以上措施,可以达到矿井防治水专项治理的目标,使井下地质环境变得更加稳定,减少地下水污染和地质灾害的风险,提高了煤炭市场的竞争能力。
本方案可以为类似煤矿的治理提供参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矿井防治水方案设计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矿井防治水方案设计为加强煤矿的防治水工作,防止和减少水害事故,保障煤矿职工的生命安全,保证井下在正常生产过程中严格遵守“预测预报、有疑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的原则,采取“防、堵、疏、排、截”的综合治理措施,着力构建“探测超前、预报准确、防治科学、管理到位”的煤矿防治水工作体系,确保煤矿安全生产,发生透水事故或出现透水征兆后进行探放水作业以及探放已知的积水时,有科学的理论指导而不造成损失,结合我矿实际情况本矿井防治水设计。
一、建立健全防治水领导机构成立矿井防治水领导小组组长:李晓林副组长:吴相勇成员:唐国铭梁世军周宗盛幸煜高魏俊良罗长健李彪闫尚德祝相才娄恒双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于调度室,由唐国铭任办公室主任。
成员:李彪罗长健闫尚德领导小组职责:矿井防治水工作是一项涉及多个专业和多个部门的综合性系统工作。
矿长是矿井防治水工作的第一责任人,总工程师负责防治水技术管理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布置和督促矿防治水工作、组织编制防治水年度计划、技术方案及措施等,平衡解决所需人、财、物,定期研究解决矿井重大水害隐患问题。
办公室职责:负责矿井防治水日常管理工作,制定防治水工作计划和防治水方案,进行水文地质资料的收集、整理,搞好水情预测预报,编制防治水措施并组织贯彻和实施。
安全科职责:负责矿井防治水工作的安全监督检查、参与矿井防治水设计、方案及措施的审查,督促措施现场落实和实施,参与矿井防治水工作检查机电科职责:负责机运系统防治水工作的安排、检查,保证供电系统、排水系统的完好、稳定可靠,负责排水设备备用数量的核查,负责疏、排水设施、设备的检查、维护、检修等工作,参与矿井防治水工作检查;组织“雨季三防”工作安排、检查、监督、整改等工作。
通防科职责:负责安排对突(涌)水点及排水点的瓦斯,防探水地点电话的安装调试工作,有毒有害气体的检查,负责施工地点监测探头等安全设施、设备的安装调试工作;组织探放水按钻孔设计要求施工,参与矿井防治水工作检查。
二、水文地质(一)区域水文地质区域上属中高山侵蚀、剥蚀高原中高山山地地貌。
煤层的出露标高为+700~+1500m,狮溪河流经矿区东边,切割煤系地层底部的茅口组、栖霞组和韩家店组,河谷海拔高度最高+665m。
最低为+。
矿区地形陡峻和较陡斜坡,有利于地表水的排泄,矿区内含煤地层之上有长兴组含水层,底部有茅口组含水层。
井田范围内老窑有一定量的积水,开采中应引起足够的注意。
(二)矿井水文地质条件1.含水层水文地质分布规律和特征(1)第四系(Q)孔隙含水层分布于矿区内的各斜坡、山间洼地及各沟的沟底地段,岩性主要为耕植土及粘土,局部地段混灰岩的风化碎块,陡崖脚见大量崩积块体。
出露厚度极不均一。
11个钻孔揭露了该层。
厚度为0~50m,分布差异性大。
该层地形条件有利于排泄,具弱透水性,季节性含水,且富水性弱。
(2)三叠系下统茅草铺组(T1m)岩溶裂隙含水层出露于矿区外围西部,北部见部分出露。
主要为浅灰色~灰色中~厚层状细晶灰岩,夹薄层泥灰岩及泥质灰岩,厚度大于350m。
见泉水点3个。
其中38号泉出露于矿区外围以南下沟冲沟的中下部,为代表性排泄点,出露标高,调查时流量为s。
其余泉水流量为~s,出露标高1546~1555m。
前者赋存于饱水带中,后者于浅表岩溶带中,地下水类型为上层滞水。
地下水化学类型HCO3—Ca,矿化度为l,PH值。
调查地表岩溶现象点,共计26个,这一区域为补给区,出露标高1451~1729m。
总体上讲,地表岩溶发育,补给面积大,大气降水以集中注入或灌入方式补给地下水,补给条件好。
地下水接受补给后,由北向南运移,最后于南部冲沟内排泄,38号泉即为代表性排泄点,富水性强。
(3)三叠系下统夜郎组九级滩段(T1y3)该段岩性为碎屑岩夹碳酸盐盐岩。
该段主要含水层为第二亚段(T1y3-2)岩溶裂隙含水层。
大面积出露于矿区内,但不完整。
灰色薄至中厚层状微~细晶灰岩及泥质灰岩。
厚145~158m。
调查泉水点12个,流量为~s,出露标高~1758m。
其38号泉为其代表性排泄点,与茅草铺组相同,主要成因为受F1断裂将两含水层贯通所致。
调查时流量为s,出露标高。
其余泉流量为~s,出露标高1374~1758m。
调查岩溶现象点18个,岩溶形态为落水洞、漏斗及溶洞等。
标高为1475~1689m。
揭露钻孔有10个,其中有9个见溶蚀,全层溶蚀现象岩溶率为3%。
总体上讲,矿区及其附近区域地面岩溶发育,处于补给区。
大气降水主要以集中补给为主,补给方式为注入或灌入。
地下水存在两种类型,一为上层滞水,具当地补给当地排泄,泉流量小,富水性弱至中等;另一类为潜水,主要以集中排泄为其特点,如38号泉为其代表性排泄点。
泉流量大,富水性强。
(4)三叠系下统夜郎组玉龙山段(T1y2)及二叠系上统长兴组(P3c)岩溶裂隙含水层玉龙山段和长兴组岩性和富水性相近,且二层之间仅有11~19m厚的沙堡湾段(T1y1)隔水层相隔,岩性为浅绿色钙质泥岩。
T1y1受外力的作用下易发生变形和破坏,并失去隔水性。
故将玉龙山段和长兴组视为同一含水层来进行研究,统称“T1y2+P3c”岩溶裂隙含水层。
玉龙山段(T1y2):在矿区内出露完全,呈长条形展布。
地表地形为斜坡,其间发育东西向的一些小规模冲沟。
岩性主要为浅灰~灰色灰岩,中部偶夹薄层泥灰岩及泥质灰岩,厚度为132~154m。
见泉水点4个,涌水量为~s,出露标高~1587m。
其中出露于矿区外围以南桃子坡46号泉为其代表性排泄点,流量s,出露标高。
地表岩溶点7个,出露标高1341~1419m。
地表未见岩溶现象发育,补给条件较差。
钻孔中11个均遇溶蚀现象,全层溶蚀现象岩溶率为%。
其中1孔中遇溶洞,洞高,有全层有效岩溶率为%。
地下水位标高为~。
据ZK705、ZK2102中玉龙山段(T1y2)和长兴组(P3c)混合抽水试验,单位涌水量为~s·m,抽水资料无代表性。
地下水化学类型为HCO3—Ca、HCO3·SO4—Ca,矿化度为~l,PH值~。
根据区域水文地质普查、地表调查及钻孔简易水文地质观测资料可知,地面岩溶发育较差,地下岩溶较发育,代表性排泄点流量中等,总体上富水性弱至中等。
长兴组(P3c):在地表形成陡坡、陡崖,岩性主要为灰~深灰色灰岩、含燧石结核灰岩,厚度为78~88m。
调查泉水点2个,流量~s,出露标高为~1175m。
其中37号泉为其集中排泄点,流量s,标高。
地面岩溶发育较差;钻孔中有5个遇溶蚀现象,全层溶蚀现象岩溶率为%。
地下水位标高为~。
据ZK705、ZK2102中玉龙山段(T1y2)和长兴组(P3c)混合抽水试验,单位涌水量为~s·m,未揭露该层富水地段。
地下水化学类型为HCO3—Ca,矿化度为l,PH值。
综合上述资料分析认为,“T1y2+P3c”层地下岩溶较发育,地表发育较差,地形条件不利于大气降水的入渗补给,补给条件总体差。
矿区范围为地下水补给区,富水性弱至中等。
(5)二叠系上统龙潭组(P3l)裂隙含水层于矿区内完整出露。
主要为浅灰色泥岩夹细砂岩、粉砂岩、粘土岩;深灰、灰黑色泥岩、灰岩、泥灰岩、煤层及煤线等,底为粘土质硫铁矿层,厚度78~88m。
含稳定可采煤层C1,厚度为。
调查泉水点2个,流量~s,标高为~1170m。
地下水化学类型SO4—Ca,矿化度为l,PH值。
矿区内所有钻孔均有揭露,其中有5孔中冲洗液消耗量较大,回次水位发生了异常。
其余钻孔中冲洗液均正常,回次水位同样无变化。
地下水位标高~。
据ZK2102、ZK705中与上覆地层的混合抽水试验,单位涌水量为~s·m。
抽水孔所反映出弱富水性,与该层富水性相吻合,分析认为抽水所取得参数可作为代表必性资料。
根据钻孔简易水文观测、地表测绘及钻孔抽水试验资料,该层露头区为斜坡,具自然排水条件,补给条件差,含水空隙不发育,含裂隙水,富水性弱。
由于可采煤层赋存于其中,故构成了矿床顶板直接充水含水层。
(6)二叠系中统茅口组(P2m)岩溶裂隙含水层出露于矿区外围以东,主要为浅灰色、深灰色中厚层状细晶灰岩、沥青质细晶灰岩,中上部间夹燧石团块,厚度>250m。
调查泉水点1个,流量为80l/s,标高,为代表性排泄点,出露于矿区外围以南下沟底部与羊磴河相交叉的地带。
于2006年2月~6月长期观测,平均流量为s。
地下水化学类型为HCO3·SO4—Ca,矿化度为l,PH值。
地面岩溶发育较差。
据ZK2102孔抽水单位涌水量,抽水资料不具代表性。
钻孔中有5个见溶蚀现象,占揭露该层钻孔的比率为36%。
全层溶蚀现象岩溶率为%。
矿区内有5孔遇溶蚀,揭露厚度~。
2.隔水层水文地质分布规律和特征矿区内赋存于龙潭组底部的深灰色泥岩、瓦灰色硫铁矿粘土岩厚3~5m,比较稳定,连续性好,对下部茅口组灰岩含水层和其上覆含水层有良好的阻隔作用,除此之外,出露的地层有三叠系下统夜郎组九级滩段(T1y3-3、T1y3-1)为相对隔水层,它们对各含水层也有一定的阻隔作用,在无断裂贯通的情况下,各含水层不会发生水力联系。
(1)第三亚段(T1y3-3)隔水层矿区北部见部分出露。
紫红、灰绿色泥岩、泥质粉砂岩夹钙质泥岩及少量薄至中厚层泥灰岩。
厚大于28m。
该层地形为斜坡,具自然排水条件,补给条件差,富水性弱,相较而言,可视为隔水层。
(2)第三亚段(T1y3-1)隔水层矿区内出露完全。
紫红、紫灰色泥岩、泥质粉砂岩夹钙质泥岩及少量泥灰岩、泥质灰岩。
厚96~132m。
钻孔中冲洗液消耗量弱,回次水位不显异常。
总体上讲,补给条件差,地形有利于排泄,富水性弱,可视为一相对隔水层。
由于厚度较大,隔水性能良好。
三、矿井充水因素根据矿区内地质环境条件、含(隔)水层空间分布、矿床赋存状态及构造特征等条件综合分析,认为本矿区可能的矿床充水因素有五个方面:1、地下水;2、地表水、3、老窑积水;4、构造导水或富水;5、大气降水。
1、地下水(1)、龙潭组(P3l):将来矿山的开采过程中,主要可采煤层以上层段虽然富水性弱,但其内的地下水将直接进入矿坑,而成为矿床充水的直接因素;(2)、“T1y2+P3c”:以上计算出的导水裂隙带高度小于C1煤层以上隔水厚度,采空塌陷影范围未触及“T1y2+P3c”间接顶板充水含水层,故其内地下水对矿床的充水的影响可能性小;(3)、茅口组(P2m):根据资源量估算图可知,矿床均未于当地最低侵蚀基面及本层代表性排泄点之上,未来开采中出现底板突水的可能性小。
2、地表水区内地表水体分布E2~E4线之间一些季节性冲沟。
补给源主要为泉水,每一条溪沟上部均出露一个或一个以上的由上层滞水形成的泉点,泉水流量动态变化大;其次补给源为大气降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