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语9.古诗三首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合集下载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课《古诗三首》同步练习(含答案)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课《古诗三首》同步练习(含答案)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课《古诗三首》同步练习一、单选题1.给下列加点的字词选择正确的解释。

(填序号)(1)昼出耘田..夜绩麻()A.在田间除草。

B.收割庄稼。

C.耕地。

(2)稚子金盆脱晓.冰()A.使人知道。

B.早晨。

C.知道。

(3)短笛无腔信口..吹()A.说胡话。

B.随口。

C.有信心地说。

2.下列诗句中与乡村田园景色无关的一项是()。

A.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B.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C.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D.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3.与“山衔落日浸寒漪”使用了相同的修辞方法的诗句是()。

A.飞流直下三千尺B.露似真珠月似弓C.梅雪争春未肯降D.横看成岭侧成峰4.对人物的描写和其他诗句不同的一项是()。

A.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B.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C.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D.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5.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写出了农村生活的繁忙景象,从诗句中我们能体会到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B.稚子用彩丝穿冰当银钲的做法新颖有趣,充满智慧。

C.“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体现出一种晚归的悠然闲适。

D.范成大、杨万里、雷震都是宋代的诗人。

6.“敲成玉馨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以描写声音为主,表现出“玉磐穿林响”的高亢,忽又转作“玻璃碎地声”的清脆。

B.这两句诗表现出儿童以冰为磬、自得其乐的盎然意趣。

C.这两句诗描绘了孩子从金色的盆子里取出冰,用彩色的丝线穿上,用手提着,颜色艳丽,充满情趣的情景。

D.让我们仿佛看到了诗人远远地看着孩子们戏耍、听着孩子们呼喊,脸上露出开心的笑容的景象。

7.下列说法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描写的是农村夏日里的一个场景,表现了农村儿童的天真可爱。

B.《村晚》是一首描写农村早晨景色的诗,这首诗达到了“诗中有画”的境界。

第9课《古诗三首》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第9课《古诗三首》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第9课《古诗三首》同步练习题(含答案)第9课《古诗三首》同步练习题班级: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一、书写1.看拼音,写词语。

gūchéng yáo wàng shān yuè____________ wàn rén shānjìběi____________lèi tì____________ yīcháng____________ xiāng yáng二、选择题2.下列诗句,朗读停顿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孤城/遥望/玉门关B.五千/仞/岳上摩天C.漫卷诗书/喜欲狂D.白日放歌/须纵酒3.下面对《古诗三首》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A.本部分三首古诗都是描写边塞的诗。

B.《从军行》中第一句诗既描绘出了边塞防线的景色,也渲染了战争将至的紧张气氛。

C.《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这首诗前两句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写祖国山河的雄阔壮丽,饱含热爱之情,并为后两句抒情做了铺垫。

D.《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抒发了诗人听到安史之乱结束的消息时无比欣喜的心情。

给下列诗句中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填序号)4.不破楼兰终不还。

()A.还有B.物归原主C.归来5.南望王师又一年()A.拜访B.向远处看C.盼望6.却看妻子愁何在。

()A.妻子和孩子B.男子的配偶C.孩子7.青春作伴好还乡。

()A.青年时期B.指春天C.美好的时代三、填空题8.查字典填空。

1.“巫”字按部首查字法应查_______部,再查_______画,可以组词为_______。

2.“摩”字按音序查字法应查_______,它在课文中的读音是_______,可以组词为_______,它的另一个读音是_______,可以组词为_______。

3.“遗”字按音序查字法应查_______,它在字典中的解释有:①遗失;②遗失的东西;③遗漏;④留下;⑤专指死者留下的。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课后作业第9课《古诗三首》(含答案)试卷及答案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课后作业第9课《古诗三首》(含答案)试卷及答案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9.古诗三首课后作业一、填空题1.读拼音,写生字。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rèn()yuè()上mó()天。

yí()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2.形近字组词。

岳()遗()楼()凉()摩()兵()遣()搂()掠()磨()3.写出下列句子各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写在括号里。

(1)这场决赛,难道能让祖国再次蒙受屈辱吗?()(2)山风梳理着他那蓬乱的头发。

()(3)葛洲坝好像一位仙女脖子上戴着项链,镶嵌着无数珍珠和宝石。

() 4.积累名句。

(1)博学之,__________,慎思之。

__________,笃行之。

《礼记》(2)不识庐山真面目,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西林壁》(3)可怜九月初三夜,____________________。

诗中“可怜”的意思是_________。

《暮江吟》二、连线题5.请把相对应的诗句及题目连接起来。

露重飞难进乾坤日夜浮《迎燕》翅湿活微雨落日满秋山《咏蝉》谈笑有鸿儒风多响易沉《陋室铭》荒城临古渡往来无白丁《归嵩山作》吴楚东南拆泥香带落花《登岳阳楼》三、语言表达6.口语交际。

你不小心伤害了一位知心朋友,想向他真诚道歉,最得体的说法是:______________综合实践。

《中国诗词大会》以“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为宗旨,通过演播室比赛的形式,重温经典诗词。

节目中诗词几乎全部出自中小学课本,涵盖豪放、婉约、田园、边塞等各个诗歌类别聚焦忠孝、仁义、爱国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题。

7.《中国诗词大会》的徽标设计很巧妙,你认为巧妙在哪里?(答出一点即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边塞诗又称“出塞诗”,是以边疆地区汉族军民生活和自然风光为题材的诗。

马腾同学想研究一下唐代的边塞诗他先搜集了一些边塞诗,然后写了一篇研究报告。

下面的诗歌中,()(多选)可能是他搜集的对象,他的研究报告的名字可能叫()(单选)。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9课_古诗三首》小学语文-有答案-同步练习卷(7)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9课_古诗三首》小学语文-有答案-同步练习卷(7)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小学语文-有答案-同步练习卷(7)一、解答题(共4小题,满分12分)1. 用“√”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并根据拼音写词语。

渭(wēi wèi)________水之南的华山绝壁千仞(rěn rèn)________,高耸mótiān________,被称为xī yuè________。

华山东峰上有些景观因年代久远或天灾人祸而荒废,现仅存yí zhǐ________。

2. 下列诗句,朗读停顿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孤城/遥望/玉门关B.五千/仞/岳上摩天C.渭城/朝雨/浥轻尘D.劝君/更尽/一杯酒3. 按要求完成练习。

(1)“劝君更尽一杯酒”中“更”读________。

(2)下列诗句中,加点的“更”字与(1)中“更”字意思相同的是()A.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登鹳雀楼》)B.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

(《长相思》)C.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渡汉江》)4. 解释下列加点字词的意思。

(1)渭城朝雨浥轻尘浥:________(2)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将晓:________(3)三万里河东入海三万里河:________五、读诗句,按要求完成练习.“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这两句诗描绘了这样的画面:________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1)“尽”的意思是________,“故人”的意思是________。

(2)请发挥想象,写一写诗人和朋友离别时的情景(注意从外在环境以及人物神态、动作和语言方面进行描述)。

________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从军行》是一首________(选填:送别诗边塞诗),作者是________代诗人________。

(2)《送元二使安西》的作者是唐代诗人________。

诗的前两句中,点明送别的地点是________,景物________和________为送别营造了伤感的氛围,一个“________”字委婉地表达了对朋友的依依惜别之情。

2020年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课堂同步作业答案(全册)

2020年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课堂同步作业答案(全册)

1、古诗三首参考答案一、耘田桑树破晓二、1.zhòu zhì 2.yī三、1.B 2.C 3.B四、Gōng gòng gòng五、1.C 2.D六、1.耘田绩麻种瓜 2.C 3.ABC 4.夏日,农民们在田间劳作。

桑树下,小孩子正拿着小铲子在挖土。

虽然孩子还不会耕种,也在桑树荫下学着种瓜呢。

七、1.牧童 2.C 3.C 4.自由自在无牵无挂 5.绿草长满了池塘,池塘里的水几乎溢出了池岸。

远远的青山衔着红红的落日挂在山间,影子倒映在水中,水面闪动着粼粼的波光。

6.提示:可结合诗中情境和诗人表达的情感来写,合理即可。

7.(1)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2)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答案不唯一)八、清晨,幼小的孩子从金属盆里把冰块取出来,用五彩的丝线穿起来提在手中敲打,冰块发出玉磬穿林般的响声。

当欣赏者正醉心于那响声时,冰块忽然落地,发出了如玉石碎裂的声音。

2、祖父的园子参考答案一、zhà kěn wō yīng luo bàng二、蝴蝶承认拔草分割瓢虫闲逛三、1.huǎng 2.huàng四、1.② 2.①五、1.比喻蜜蜂小毛球蜜蜂可爱的外形对蜜蜂的喜爱 2.牵牛花开了,就像一个紫色的小喇叭。

六、1.B 2.排比、拟人的修辞方法。

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园子里的动物、植物的生活的悠闲自在,使文章富有情趣。

3.园子的喜爱4.月亮隐在云里月亮害羞了河里的冰融化小河睡醒了(答案不唯一)七、1.主要写玫瑰花茂盛。

为下文写“我”戏弄祖父做铺垫。

2.调皮、可爱祖父笑,没有生气3. A4.表达了“我”童年的幸福快乐之情。

八、示例:看着园子里长的狗尾草,想出了新的游戏。

我拔了许多狗尾草,让祖父用狗尾草给我编小狗、兔子……我拿着这些草编的小动物高兴地在园子里跑来跑去。

(答案不唯一,体现出“我”自由快乐的生活即可)3、月是故乡明参考答案一、C二、①天地②不可③大悟④成趣⑤乡井⑥碧波⑦妙伦⑧良辰 1.shǔ bèi 2.③三、1.故乡的月亮 A 2.C四、1.借指故乡。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学期语文课文第四单元第9课《古诗三首》同步练习A卷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学期语文课文第四单元第9课《古诗三首》同步练习A卷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学期语文课文第四单元第9课《古诗三首》同步练习A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亲爱的同学,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你们一定学到不少知识,今天就让我们大显身手吧!一、积累运用 (共9题;共34分)1. (6分)我会给多音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子弹________(dàn tán)天空________(kōng kòng)钻出去________(zuān zuàn)弹琴________(dàn tán)空地________(kōng kòng)钻石________(zuān zuàn)转身________(zhuǎn zhuàn)战斗________(dǒu dòu)扇子________(shān shàn)转椅________(zhuǎn zhuàn)斗笠________(dǒu dòu)扇风________(s hān shàn)行走________(xíng háng)卷心菜________(juǎn juàn)教书________(jiāo jiào)行业________(xíng háng)试卷________(juǎn juàn)教室________(jiāo jiào)【考点】2. (6分) (2020四上·郎溪期末) 经典积累。

(1) ________,还来就菊花。

(2)山重水复疑无路,________。

“疑”的意思是________。

(3)盛年________,一日________。

________,岁月不待人。

(4)故人西辞________,烟花三月________。

________碧空尽,________天际流。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课后练习题(附答案)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课后练习题(附答案)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课后练习题(附答案)第一课时一、将诗句补充完整,并完成后面练习。

从军行【唐】王昌龄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

1.一、二句中的“暗”、“孤”二字,形象地展现了边塞__________的景象,突出了将士们戍边生活的孤寂、艰苦。

2.最后一句写出了将士们的心声,表现了他们_______________的意志和豪情。

【答案】一、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1.荒凉、严寒、空旷、阴沉2立誓破敌,决战决胜第二课时一、对于《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赏析不确切的一项是()A.这首诗集中表现出了诗人忽闻捷报后一瞬间的感情,突出地写了一“喜”字。

B.一个“满”字,表露了诗人高兴的眼泪如泉涌的状貌,逼真地展示了一个饱经沧桑,在战乱中苦苦挣扎的人此时此地喜不自禁的感情。

C.“青春作伴好还乡”一句,诗人用拟人手法写出了自己在欢庆之时急于还乡的心情。

D.一个“下”字说明“巫峡”到“襄阳”是逆流而上,一个“向”字表明从“洛阳”到“襄阳”已改换了陆路。

二、表现诗人一家欣喜欲狂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中的“忽传”二字表现出_____________,诗人“涕泪”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之句,营造了一幅__________的画面,表达了诗人_____________的心境。

【答案】一、D二、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三、消息来得突然听到胜利的消息喜极而泣,又有对自己长期颠沛流离生活的感慨疾速飞驰迫不及待、归心似箭第三课时一、默写古诗《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二、把词语和相应的意思用线连起来。

将晓出门感到一阵凉风。

篱门快要天亮。

迎凉篱笆的门。

三万里河指华山。

五千仞岳指黄河。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 第9课《古诗三首》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 第9课《古诗三首》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同步练习题(含答案)9古诗三首一、读拼音,写词语。

XXX、天、一、流、替、泪、屡、舞、侠二、下列诗句中加点字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孤城遥望玉门关(远远的)B.青春作伴好还乡(春天)C.五千仞岳上摩天(一种旅游玩具项目)D.不破楼兰终不还(回来)正确解释:不被攻破的楼兰就不会失去,不会离开。

)三、对课文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A.本课三首古诗全部都是描写边塞的诗。

B.《从军行》的第一句既描绘出了边塞防线的景色,也渲染了战争将至的紧张气氛。

C.《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这首诗前两句用夸张手法写祖国山河的雄阔壮丽,饱含热爱之情,并为后两句抒情做了铺垫。

D.《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抒发了诗人听到XXX结束的消息时无比欣喜的心情。

四、根据课文内容和你的理解填空。

1.《从军行》这首诗的作者是唐朝边塞诗人XXX,这首诗中的“黄沙”、“百战”、“穿金甲”写的是当时西北戍边将土生活、战斗的典型环境。

它是对整个西北边陲的一个鸟瞰,一个概括。

全诗表明了将士们驻守边关的宏伟壮志。

2.XXX《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这首诗,前两句用夸张手法写祖国山河的雄阔壮丽,饱含热爱之情,并为进一步抒情作了铺垫;第三句“云露”二字将亡国之恨宣泄无遗;第四句一个“又”字写出遗民对南宋军队收复失地的企盼,一个“又”字则曲折地表达出对苟且偷安的南宋朝廷迟迟没有收复失地的失望与埋怨。

3.《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唐朝著名诗人XXX写的,XXX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

这首诗中的“狂喜”,“长安”紧承上联从生活细节上细致地刻画了诗人的狂喜,上句写“狂”态,下句则写“狂”想。

本诗抒发了诗人无法抑制的胜利喜悦与还乡快意,表现了诗人真挚的爱国情怀,表达了诗人博大的爱国胸怀和高尚的精神境界。

五、品析句子,完成练。

1.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1)“穿”是“穿戴”的意思,“金甲”是指金属盔甲,“穿金甲”的意思是穿上金属盔甲,从中感受到战争的艰苦、危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语9.古诗三首同步练习题含答案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根据语境,看拼音,写汉字。

西yuè()华山有千rèn()高。

山中有许多古代的mó()崖石刻,是非常宝贵的历史文化yí()产。

二、给带点的字或词语选择正确的读音或解释。

剑外忽传收蓟.(jíjì)北,初闻.(①听说。

②闻到)涕.(tì dì)(①鼻涕②眼泪)泪满衣裳。

三、火眼金睛(辨字组词)。

仰()聘()楷()
抑()骋()谐()
遵()堆()
尊()锥()
四、根据句子内容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1.却:A.后退; B.推辞,拒绝; C.再。

(1)却.看妻子愁何在。

()
(2)我见他诚意相邀,就没有推却.。

()
(3)山高路险,令人望而却.步。

()
2.漫:A.到处都是,遍; B.广阔,长; C.不受约束,随便。

(1)漫.卷诗书喜欲狂。

()
(2)漫.山遍野开放着映山红。

()
(3)我们度过了一个漫.长的暑假。

()
五、下列对《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集中表现出了诗人忽闻捷报后一瞬间的感情,突出了一个“喜”字。

B.“满”描摹了诗人眼泪犹如泉涌的状貌,逼真地展示诗人喜不自禁的感情。

C.“青春作伴好还乡”用拟的手法写出了诗人欢庆之时急于还乡的心情。

D.“白日放歌须纵酒”写出了诗人听到好消息后的狂态,体现了诗人不良的生活习惯。

六、下列爱国诗不属于陆游的诗的一项是()
A.《春望》 B.《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C.《示儿》七、“却看妻子愁何在”中的“妻子”指的是()
A.妻子B.妻子和儿子
C.妻子和女儿D.妻子和儿女
八、根据意思写诗句。

(1)满怀希望地望着江南,盼望南宋军队收复失地,如此又一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三万里长的大河向东流入大海,五千仞高华山高耸接青天。

北宋的遗民对着这样的河山也只能伤心欲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填空。

(1)《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中写金统治地区的原宋朝百姓翘首南望。

却又年年失望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2)李白被称为___________。

杜甫被称为___________。

本单元中。

杜甫写的表达听闻收复失地后的心情的诗是________________。

抒发了诗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课内阅读。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宋)陆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
五千仞岳上摩天。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1.把古诗补充完整。

2.“三万里河”指的是()
A.黄河B.长江
3.“五千仞”形容山()
A.很高B.很大
4.“王师”指的是()
A.南宋朝廷的军队B.金兵
5.前两句正确的朗读节奏是()
A.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B.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C.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6.根据古诗内容判断下面说法的对错。

(1)陆游是南宋著名的爱国诗人。

()
(2)“三万里河”中的数字是实指,写出了黄河之长。

()(3)这首诗以“望”字为诗眼,表现了诗人希望、失望而终不绝望的千回百转的心情。

()
(3)后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朝廷强烈的控诉。

()
7.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后两句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岳仞摩遗
二、jì ① tì ②
三、仰望聘用楷书尊重锥子抑制驰骋和谐遵守一堆
四、C B A C A B
五、D
六、A
七、D
八、(1)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2)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九、(1)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2)诗仙诗圣《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对收复山河的喜悦之情
十、1.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2.A
3.A
4.A
5.A
6.√×√√
7.中原人民在胡人压迫下眼泪已流尽,他们盼望王师北伐,盼了一年又一年。

本卷由系统自动生成,请仔细校对后使用,答案仅供参考。

8.表达了诗人渴望统一、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

本卷由系统自动生成,请仔细校对后使用,答案仅供参考。

猛虎雄风
人们一提到虎,就会想到它那健壮的身体、锋利的爪牙和威风的样子。

的确,虎被称为“百兽之王”,它是胜利和力量的象征。

在生活中,虎的数量很少。

在九种虎中,有四种已经灭绝了。

在仅剩的五种虎中,也有几种数量仅剩两位数了。

但美洲虎、东北虎的踪迹,还是可以在森林中找到,它们还是一样的威风。

东北虎的毛色非常美丽,额前有一个“王”字形的斑纹,一身淡黄色的长毛上夹杂着黑色条纹,显得十分漂亮;它那强健、粗壮的四肢和一对炯炯有神的眼睛,又使它显得威风凛凛。

东北虎是肉食性动物,它身上最厉害的武器就是锋利的爪和犬齿。

它的爪长达十多厘米,伸缩自如,比钢刀还利,就是牛皮也禁不住它一抓;犬齿长6厘米,是撕碎猎物不可缺少的“餐刀”;虎的舌头上有很多尖锐的刺,适于撕咬;趾垫和掌心的肉垫,像海绵似的柔软,使东北虎走起路来像猫一样,无声无息。

老虎几乎都有这些特点,这是它们身体条件上的优势,而它们的捕食本领也比狮子高明,常采取静伏、潜行,好搞突然袭击,它的一声长啸,会吓得许多动物伏地不动,然后使用扑、掀和剪等方法来捕捉。

虎的一扑很厉害,能远扑7米之外,跃高2米,一掌可以击倒一只鹿。

它的尾巴就像一条铁棍,“一剪”可以打断动物的腰和腿。

它还有尖牙利爪,遇上牛这样的大家伙,就从后面跃上牛背,抓住头颈,前顶后扯;如果从正面袭击,就会抓住咽喉,连咬带撕,再壮的牛也
只能任它宰割了。

它耐寒超过耐热,喜欢洗澡,常常出没在离水较近的草丛之间,在饱餐之后,它们一般都比较喜欢在安静的地方休息。

虎与狮不同,一般都在晨昏时才出来觅食,但是行动却十分隐蔽。

除母虎带仔外,绝大多数的虎都是单独栖居,并有明显的巢域。

母虎一般两三年一胎,一胎一般二仔。

由于森林日趋减少,素有“森林的保护者”美誉的老虎不但保护不了被人类不断吞噬的森林,连自身的生存也受到环境问题的严重威胁。

目前,我国虎类总共只有3000多只。

由于虎的价值大,数量又少,这“森林之王”的雄姿已很难见到。

目前东北虎和华南虎均已被列为我们国家的一类保护动物,相信经过社会各界人士不懈的努力,一定会使子孙后代们可以永远见到这“百兽之王”的雄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