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认识实习报告

合集下载

地质实习报告优秀5篇

地质实习报告优秀5篇

地质实习报告优秀5篇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报告的用途越来越大,多数报告都是在事情做完或发生后撰写的。

那么报告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牛牛范文网为朋友们整理了5篇地质实习报告,在大家参考的同时,也可以分享一下牛牛范文给您的好友哦。

地质实习报告篇一一、实习目的为了加强对《地质学》和《自然地理学》课本基础知识的理解,通过野外实习,进一步加固和加深课堂多学过的理论知识,培养出用地质观点分析实际问题和观察的能力,在实习中,观察分析褶皱、断裂特征,学会辨认分析河流地质作用的能力,从而进一步明确地质的地位以及与自然地理和现实紧密结合的思想。

二、实习内容远在xx亿年前的太古代,xx山地区还是一片汪洋大海,海底沉积了泥砂物质、火山喷出物等,在漫长的地质历史时期,这些物质变成了石英砂岩和火山岩。

在距今xx到xx亿年前,xx山地区发生了一次强烈的地壳运动,地质上称为xx山运动,使海底沉积的石英砂岩和泥质岩石变质,形成了石英岩。

xx山主要由一些坚硬的、不易风华的石英岩组成。

石英岩是由砂岩经变质而成的。

矿物成分主要是石英,所以岩石既坚硬,抵抗风化的能力又强。

强烈的地壳上升运动,把它抬升起来高出中原数百米,形成群山耸立,层峦迭嶂的山势。

《诗经》上称“嵩高为岳,峻极于天”,古有“峻极峰高四望雄,中原颖气弱天下,西连华岳三峰渺,下瞻黄河一线通”的说法,都是对xx山高大雄伟的形容。

第二天,我们参观了xx山地质博物馆。

第三天和第四天,我们去了xx庙和xx水库。

了解了元古界的岩石——砂岩、河流阶地和洪积扇、河漫滩三种流水地貌单面山。

河流阶地由于河流下切,河床加深,河漫滩相对抬升,超出一般洪水期水位,呈阶梯状分布于河流两岸,这种地形就叫做河流阶地。

其形成必须具备两个条件,即先发育一个相当宽广的谷底,后来河流向下侵蚀。

在实习中我们发现,由于人们长期的开矿、挖山铺路,致使当地的许多地质地貌遗迹遭到了严重的破坏,这对研究地史将是一个巨大的损失。

地质实习报告3篇【多篇】

地质实习报告3篇【多篇】

地质实习报告3篇地质实习报告篇120__年7月7日至9日我们矿资班的全体同学在彭老师的带领下进行为期三天的地质实习(两天地面一天地下)。

一、实习目的本次实习是在校内完成了《地质学与矿物学》课程的教学后,到矿山进行一次课程实践教学实习。

其目的是把《地质学与矿物学》课程的理论实与矿山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认识.判别、分析地质现象的能力。

巩固、深化和扩大地质学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并学会使用地质罗盘及地形地质图,为后续课程及今后工作打下基础。

二、概述广西大厂锡多金属矿田位于广西西北部__县境内,交通较为便利。

大厂镇位于__县西南部,东与车河镇相连,南与__市__区交界,西与吾隘镇相邻,北与城关镇、罗富乡接壤,为柳州华锡集团下属企事业单位所在地。

镇政府驻地距县城41公里,全镇辖7个村民委、4个社区居委会,160个自然屯,165个村民小组。

20__年末总人口32862人(含华锡集团驻镇各单位人口),全镇总面积273.3平方公里,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后实有耕地面积9908.46亩,森林覆盖面积2.77万亩。

大厂镇地理位置优越,216国道过境并直达自治区首府__市。

境内已探明锡储量160.5万吨,占全国总量的22.7%、世界总量的6.2%;锑163.5万吨,占全国总量63.3%,世界总量的30.4%;铟6777吨,占世界总量的52.2%,被誉为中国新兴锡都和中国有色金属之乡。

我镇立足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有色金属产业,辖区内有广西华锡集团下属的生产企业铜坑矿、凤凰公司、再生资源公司、水电厂等和广西高峰矿业有限责任公司等区直企业,32家民营选矿企业、5家民营冶炼企业。

20__年财政收入5.1个亿,社会生产总值预计突破40亿元大关,农民人均纯收入预计突破4800元。

三、矿区地层特征矿带内出露的地层主要有泥盆系至三叠系(见图2-5、表2.1),属海相类复理石碳酸盐岩建造,沉积厚度约4325~7851m。

基底地层应属加里东构造层的一套下古生界至前寒武系,可与桂北地区的四堡群、丹州群(板溪群)、震旦系、奥陶系和志留系下统等对比。

地质实习报告(优秀10篇)

地质实习报告(优秀10篇)

地质实习报告(优秀10篇)1、前言实习的目的、意义培养野外地质地理现象的观察能力、深化对自然地理学课程理论知识的理解,培养专业思维能力,培养报告的撰写能力,为今后阅读相关文献奠定基础培养艰苦奋斗、实事求是、团结协作的工作作风。

实习概况实习区位置、交通、经济概况位置:秘归县位于湖北省西部,宜昌市管辖,距湖北省会武汉市1000余公里,县城位于长江南岸的茅坪镇,著名三峡水库坝址所在区。

秘归是楚文化的发源地,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积淀,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诞生于此。

全县境域面积2400 余平方公里,县辖7 镇5 乡, 202 个行政村,总人口39.5万人(20xx 年〉。

交通:水、陆交通比较发达,长江自古以来是黄金交通水路要道,自三峡水库建成后,水路交通更加便捷,容量大幅提升;陆路有江宜高速公路、汉宜铁路、沿江公路干线及通往各乡镇及邻县的公路。

经济状况:全县境内矿产资源丰富,主要有(1)煤z分布于下二叠统的栖霞马鞍山、上二叠统吴家坪、上三叠统沙镇溪和下保罗统香溪组4个层位。

(2)金与金银矿z县内产地有4处,均为合金石英脉型产,富集于断层破碎带,具一定规模,品位较高。

(3)铁矿z主要贮存于上泥盆统写经寺组地层中,属于低磁高磷赤铁矿,有矿床点10处,品位稳定。

1-4个矿层有一定规模,有开采利用价值。

(4)地热z县内有温泉点1处,位于平睦河东,唐家堡对岸,处庙娅温泉(又名五龙温泉),出露于奥陶系灰岩中,泉出露标高46Om,无色无昧无嗅,水温29.5"C0水的总硬度为15.14德国度。

总碱度为5.05,pH值为7工属弱碱性硫酸重碳酸续水,涌水量129.6吨/日。

此外还有锺矿、铜矿、铅钵矿、石膏、磷矿、石灰石等矿产。

(5)水力资源境内水系发育,除长江外,发育多条:可溪,其中8条水系水能蕴藏量17.20万千瓦,可开发量6.06万千瓦,己部分开发,仍有巨大开发潜力。

现已建成水电站多座,己纳入全国农村小水电初级电气化试点县,火电装机容量3万千瓦,年发电量1.8亿度。

地质实习报告范文六篇

地质实习报告范文六篇

地质实习报告范文六篇地质实习报告篇1前言在学校学习地质基础已经有一年的时间了,对一些地质现象和一些岩石与矿物有了一些理论和概念上的了解,并为了对以后工作的需要我们要进行一次野外的地质实习工作。

此次实习,一方面使理论联系实际,加深和巩固课堂知识,提高在野外识别各种地质现象的本领,另一方面,通过学习培养和锻炼学生体质,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成为一个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和格人才。

通过这一实习,熟悉区域地质调查工作的全过程,培养我们独立从事地质调查设计和野外调查研究的能力。

其次,地质实习也是我们专业最为重要的实践环节之一,涉及到很多基础地质知识、技能和方法,是大学阶段的一次比较系统的综合训练过程,在将来的工作中会受益匪浅。

实习纪律要求1.实习期间严格听从实习带队老师的要求和安排。

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在四天野外实习中结合所学知识,识别简单的构造现象,能对一般的工程地质问题进行分析和评价,对理论知识和实际相结合得到初步认识。

2.对实习中所见到的各种现象要现场做好原始记录。

3.每天结束实习后,要及时总结,做好实习日记。

4.实习结束后,按要求认真编写实习报告。

实习内容及要求:学习内容:1、主要以常见的地质现象为主,包括外力地质作用,内力地质作用,岩石及矿物的识别,各种地质构造现象,地层古生物和石油地质方面的知识及野外的基本工作方法。

2、本次实习我们进行了地质测量、踏勘、实测地层剖面、记录、描述观测点、填绘地质图;学会综合分析和解释的能力;通过野外实际材料、图表,自己完成实测地层剖面图、测区综合柱状图。

实习中要求达到:1、能比较正确地辨别观察到的各种地质现象,并能初步进行成因上的分析2、能利用矿物的物理性质鉴定识别常见矿物,特别是造岩矿物。

3、对实习及出露的岩石能够正确的描述和命名。

4、了解实习区侵入岩和喷出岩的产状及时代。

5、了解实习区变质作用类型及引起变质作用的因素。

6、熟悉实习区出露地层的时代、岩性及化石。

7、初步分析实习区中的构造现象及掌握野外识别方法。

地质学地质实习报告(优秀3篇)

地质学地质实习报告(优秀3篇)

地质学地质实习报告(优秀3篇)地质学实习报告篇一地质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因此,学生在完成普通地质室内教学之后,将进行为期三周的野外认识实习。

以达到理论联系实际、巩固和加深(!)课堂所学知识的'目的。

提高学生的地质综合思维能力以及实际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使学生具备初步的野外地质调查能力。

(一)实习任务1、使学生初步学会观察常见的地质现象,分析其相关的地质作用和形成机制,这是本次实习的主要任务。

2、认识实习区内常见的矿物、岩石、古生物、地层、构造及矿产,分析它们形成的作用。

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3、掌握地质罗盘和手持GPS的使用以及岩层产状的测量方法;初步掌握野外地质现象的观察记录方法;编写地质实习报告。

(二)实习内容及要求实习的主要内容(重点)是观察和分析内、外力地质作用及其现象,在实习中必须学习并初步掌握野外基本工作方法和工作技能。

难点是有关地质作用与地质现象的因果分析。

具体内容及要求1、观察认识外力地质作用及其现象(1)xx市湖边石灰山地质观察路线通过石炭系地层剖面的参观,初步了解实习区内的主要地层层序、接触关系,地层单位名称、地层厚度、主要岩性特征及构造变动。

初步掌握沉积作用、成岩作用的类型,沉积岩野外识别描述方法,以及岩层产状的测量方法,同时能初步辨认几种常见的古生物化石。

学习绘制信手剖面图。

通过参观煤矿、石灰岩矿,了解外生矿床的一般特征及沼泽的生物沉积与成矿作用。

普通地质实验室实习实习一、矿物(一)认识矿物的形态及主要物理性质,学习肉眼识别矿物物理性质的方法。

实习二、矿物(二)观察认识常见矿物的特征,初步掌握矿物的鉴定描述方法。

实习三、风化作用在校园后山观察、认识风化作用产生的地质现象,观察风化壳剖面特征并画素描图;初步掌握野外观察分析地质现象及地质素描的方法。

实习四、地面流水的地质作用通过教师提供的图片、录像,观察认识地面流水的种类及产生的地质现象;初步掌握冲沟、河谷的特征及河床、河漫滩的沉积物特征;观察分析河流阶地的形成和类型。

地质实习报告模板六篇

地质实习报告模板六篇

【导语】⼤学⽣选择实习单位,应该根据⾃⼰的专业选择。

专业毕竟是⾃⼰在⼤学所学的知识,⾃⼰有⼀定的基础。

依据⾃⼰的专业来选择实习单位,这样对所学的专业也有⼀定的帮助。

毕业以后找专业对⼝的⼯作会⽐较容易。

以下是⽆忧考为⼤家整理的《地质实习报告模板六篇》,供⼤家参考学习。

地质实习报告模板篇⼀ ⼀、实习⽬的: 本次实习是地质课程的野外认识实习,其⽬的旨在通过短期的野外实践是同学们对地质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特点有⼀个⽐较全⾯的、概括性的了解,巩固和掌握地质科的基本内容和⽅法,初步具备分析、解决在实际⼯程中出现的简单条件下的地址问题的能⼒,为以后的⼯作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

主要⽬的有三: (1)认识各类地质现象,了解华北地台基本地层层序。

(2)了解各种内外⼒地质作⽤。

(3)初步掌握⼀般的野外地质技能,从野外观察、记录、描述罗盘仪的使⽤。

此外,通过实习是同学们充分认识到地质实践对于地质学科的重要性及其在国民经济建设中的重要作⽤,从⽽逐步树⽴艰苦奋⽃的思想作风和勇于探索的科学求实精神。

⼆、实习时间:20xx年5⽉16⽇到20xx年5⽉20⽇ 三、实习地点:xx地质实习基地 四、⼈员组成: 五、实习路线:亮甲⼭—潮⽔峪—⼭⽺寨—⽯门寨—上庄坨—⼤⽯河—⼩傍⽔崖村—吴庄—花场峪 六、实习简介: 1、实习区位置及交通 这次我们的实习区域在我国北⽅的不冻港所在的美丽的海滨城市—秦皇岛市及抚宁县、青龙县境内,南起北戴河海滨秦皇岛,北⾄花场峪、义院⼝,东起⼭海关,张崖⼦,西⾄⽡家⼭等地,总⾯积约为120K㎡。

秦皇岛市⽯门寨北⽅地质实习基地位于秦皇岛市北28KM。

该区⾃然地理位于燕⼭⼭脉东段,南临华北平原和渤海湾,⾏政属河北省秦皇岛市抚宁县⽯门寨乡管辖。

实习区交通⼗分⽅便,(北)京——沈(阳)铁路贯穿实习区南部,并有地⽅铁路秦(皇岛)——青(龙)线,能通往⼭区。

公路以秦皇岛市为中⼼,四通⼋达,客运可通省内的青龙、承德、平泉、滦县、迁安、抚宁、兴隆、昌黎、卢龙等地,省外可达辽宁绥中、建昌、咯左、凌源朝阳和天津等地。

地质实习报告模板(5篇)

地质实习报告模板(5篇)

地质实习报告模板(5篇)地点:__市__县东汤峪一、实习目的:1).使理论联系实际,加深和巩固课堂知识,提高在野外识别各种地质现象的能力同时增加感性认识,扩大视野,培养提高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鉴别和观察常见的岩石,矿物特征及工程性质。

3).学习运用罗盘仪器测岩石的走向、倾向和倾角。

4).了解三大岩石的形成过程,产生年代、结构、产状、形成原因及现象以及流水的地质作用对岩石的影响和冲刷成河谷的过程。

5).了解地质构造的内容,实践其现场的判断方法。

二、实习内容:地质概况:区内出露的地层主要有下元古界宽坪群和从中更新统到全新统的第四系。

另外,还有少量第三系出露。

该区出露的侵入岩包括酸性、基性和超基性岩,主要有花岗岩、辉长岩和辉石岩。

该区位于北秦岭加里东褶皱带的北缘(黄邦强等,1984),宽坪群具多期变形特征。

早期褶皱近东西向,呈同斜紧闭褶皱,局部出现平卧褶皱,发生轴面片理s1及肠状褶皱、勾状褶皱等,伴随早期中基性脉岩侵入,为前寒武纪变形。

中期褶皱也为近东西向,与早期褶皱枢纽交角不大。

一、实习地点佛山市高明区西坑水库佛山市南海区丹灶镇建设泵站工程二、实习目的及要求1、培养学生吃苦耐劳、艰苦努力、遵守纪律、等优良品质和增强集体观念,总结此次实习与我们所学专业的相关联系。

2、认识了解水工建筑物中的工程地质条件和要求。

主要包括以下六个方面:a.地形地貌条件 b. 岩石与土的类型及其工程地质性质 c.地质构造 d.水文地质条件 e.物理地质作用 f.天然建筑材料等方面。

3、通过实习巩固课堂所学的基本理论,联系现场实际,验证和拓宽视野,培养和实际工作能力。

4、通过实际考察,了解各种地质现象,增加感性认识。

三、实习内容1. 西坑水库及其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简介西坑水库(中型)位于高明区杨梅河上游,水库集雨面积为10.5km2,库容为1030万m3,兴利库容为798万m3,大坝为均质土坝,坝顶设计高程为114.2m,顶宽5.0m,最大坝高29.5m。

关于地质实习报告范文6篇

关于地质实习报告范文6篇

关于地质实习报告范文6篇地质实习报告篇1砂岩、夹粉砂岩;在西江南岸侵蚀低山、侵蚀台地和冲积平原上也有部分出露。

在断层线附近还有老虎坳组(D2l)的砂砾岩、石英砂岩夹砂质页岩、泥质页岩,估计是上覆新地层被侵蚀掉而出露表层的。

另有两组为晚泥盆世地层,分别为帽子峰组(D3m)的页岩、粉砂岩、砂岩互层、夹灰岩和天子岭组(D3t)的灰岩和泥质灰岩、夹钨质页岩。

4.石炭系(C)石炭系的地层广泛出露于西江北面的冲积平原上,由西江北岸出发,向北岭方向分别从岩关阶(孟公坳组)(C1y)砂页岩过渡到测水段(C1dc)石英砂岩、泥质页岩夹煤层。

七星岩地区也主要为石炭系的地层,石牌附近为石磴子段(C1ds)微粒灰岩夹泥质页岩,阿波岩为壶天群(C2+3ht)白云石化灰岩、微粒灰岩、夹角砾状灰岩。

5.二叠系(P)龙潭组上部(P2lb)石英砂岩、页岩与粉砂质页岩互层、夹煤层只在图中西江东南的冲积平原上找到一处,位于高要市东北部。

6.三叠系(T)这一时代的岩石出露得不多,可以看到只在高要市西北的山地有分布。

为砾岩、砂砾岩、石英砂岩、粉砂岩与泥质页岩互层、夹灰质页岩及煤层(T3r-J1a)三叠纪时期比较重要的地层是晚侏罗世燕山三期黑云母花岗岩(〥32(3)),这是在发生在三叠纪的燕山运动中形成的,主要分布于西江南岸,形成黑云母花岗岩群;另外在羚羊峡附近的西江沿岸和鼎湖山区也有较多出露。

7.第四系(Q)主要分布于西江沿岸的冲积平原上,为现代河床沉积。

其中南岸主要是砾石、砂夹红黄色粘性土,北岸主要为砂、砂砾、夹粉砂质粘土;另外在市区北部公路附近还有砂、砂砾、砂质粘土、夹泥炭及淤泥层的第四系地层。

(二)构造1.褶皱肇庆地区的褶皱是在构造运动中岩层受力弯曲变形所形成的,几乎整个肇庆地区都处于这一大型褶皱构造之上。

北岭、栏柯山是桂头群为主的背斜山,中部平原是石炭系灰岩为主的复式向斜谷。

肇庆平原的沉积主要来自西江对凸岸的沉积,大约距今三至四亿年前,在肇庆地区首先沉积了砂岩和页岩,后来又沉积了一层厚达百多米深的石灰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质认识实习报告专业:地质人才年(班) 级: 10—1姓名:徐真真学号:331030060114指导老师:陈江峰、宁超编写时间:2011年6月26日前言一、实习交通位置(附图):实习区南部有焦(作)柳(州)铁路、焦太(原)铁路,铁路专用线等,构成该矿运输动脉。

公路:有焦辉、焦新、焦洛、焦济与焦郑公路,此外,已建成的焦郑、焦晋、焦济与焦温高速分别与京珠、晋太及连霍高速连通,基本实现了以焦作市为中心通往周边市县及国道的高速公路网络,交通十分便利.二、实习路线:1、路线一:市区→辉县2、路线二:市区→常平3、路线三:市区→龙洞乡(刘庄后沟)4、路线四:市区→济源5、路线五:市区→青天河三、实习任务要求、人员组成、实习时间及任务的完成情况(一)实习任务要求:1、认识实习区常见的矿物和岩石,学会区分三大类岩石。

2、认识实习区地层剖面,了解地层划分,对比方法,熟悉地层时代。

3、认识实习区地质构造(褶皱、节理、断层)学会识别方法。

4、认识实习区的内、外力地质作用的结果。

5、学会使用地质罗盘,测量岩层(断层)产状。

6、学会做标准的野外地质记录。

7、编写实习报告。

(二)人员组成:地质人才10—1(三)实习时间:2011年6月14日──2011年6月22日(四)任务完成情况:2011年6月22日完成野外实习,2011年6月26日完成实习报告编写一、寒武系(∈)寒武系是寒武纪形成的地层,分下、中、上三个统。

中国寒武系共有九个阶,分属三个统。

下寒武统(以滇东为例)包括梅树村阶、筇竹寺阶、沦浪铺阶和龙王庙阶;中寒武统(以华北为例)包括徐庄阶和张夏阶;上寒武统(以华北为例)包括崮山阶、长山阶和风山阶。

中国寒武系全为海相沉积,分布几乎遍及全国各地。

二、奥陶系(O)中统马家沟组(02m):主要为青色、青灰色的石灰岩,以方解石(主要矿物成分为碳酸钙)为主,质纯、性脆,呈厚层状。

层面上能够看到白色的方解石脉的充填,其风化面上由于受到风化,故颜色较浅,新鲜面的颜色较深。

其表面节理发育,这与岩石的脆性有关。

三、石炭系(C)1、中统:本溪组(C2b):本溪组的岩性组成,主要是黏土岩、石灰岩、铁质岩、铝质岩、砂质岩,下部为紫红色的、褐红色的铁矿层,称为山西式铁矿,是褐铁矿,其特征为外表呈蜂窝状结构,含铁量相对较低,比重为1-5;中部或中上部为灰色或青灰色的铝土质泥岩或铝土矿。

当铝的含量大于40%,铝硅比大于2比1时为铝土矿,否则为铝土质粘土;上部为灰白色薄层状的粘土层,高岭石的含量高时可以作为耐火材料的原料。

本溪组的厚度为0-20m左右,一般为8-10m,沉积时基底不平行,成鸡窝状或串珠状的赋存状。

2、上统:太原组(C3t):为灰黑色的中厚层状、厚层状的石灰岩,单厚比较薄(与寒武纪的相比),有8层左右,从下往上依次为L1-L8,中间含有黑色的燧石结核或燧石层,石灰岩中有化石(珊瑚化石、腕足化石),太原组中含有煤层,是薄煤层。

焦作仅有两层可采煤层一2和一5煤,其顶板是由灰白色的细质中粒砂岩,含有深灰色的或黑色的薄层状泥岩组成的。

泥岩和砂岩组成煤层的底板。

四、二叠系(P)1、下统:山西组(P11s)山西组的岩层性质为灰色的砂质岩、泥岩和深黑色、灰黑色的薄层泥岩,主要煤层为二1煤,又称为大煤,平均厚度在6m左右,以中厚煤层为主,是焦作地区的主要开采煤层。

2、下统:下石盒子组(P12x)其岩性特征为:呈黄绿色的泥岩,风化面呈灰黄色的中粒结构,矿物成分主要为石英,其次为长石,有少量云母。

山西组和石盒子组的分层有一层砂岩,被称为砂锅窑砂岩,主要成分是石英,硅质胶结。

此地层在焦作地区不含煤或煤层为不可开采煤层。

3、上统:上石盒子组(P21sh)其岩性特征为:呈黄色的泥岩,风化面呈白色的中粒结构,矿物成分主要为石英,其次为长石,少量云母。

此地层在焦作地区不含煤或煤层为不可开采煤层。

第四节中生界(Mz)中生界、=是指距今230至65百万年间中生代地史时期所形成的地层,自下而上分为三叠系、侏罗系、白垩系3个地层单位。

中生界地层中,陆相以裸子植物化石和恐龙为代表的爬行动物化石为主;海相以菊石化石最多,同时有海生爬行动物(鱼龙、蛇颈龙)等的化石。

第五节新生界(Kz)在我国,新生界后期的海陆分布大致与现代接近,仅在东部沿海边缘地区曾发生过海侵,故我国在新生界以陆相地层为主。

新生界的陆相地层,由于经历的时间较短,受地壳运动的影响甚微,不少地层尚保留着原始的近水平状态,尤其是第四系的沉积物(黄土、亚砂土、亚粘土、砾石、坡积物和洪积物等),大多呈松散状,尚未受到褶皱和断裂。

但在地壳活动强烈的地区,则受到了褶皱和断裂,并伴有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

第二章地质构造焦作位于太行山隆起带的东南缘,新华夏构造体系与秦岭纬向构造体系的复合部位、晋东南山字型构造体系的前弧东翼。

地层走向NE~SW,倾向SE,倾角6~25°,一般为12°。

由于受太行山隆起和武陟隆起控制,区内以断裂构造为主,褶皱构造不甚发育,总体为一倾向南东的单斜构造,仅在矿区南部见有小型宽缓向斜(墙南向斜)。

断裂构造主要以高角度正断层为主,按走向主要发育有北东、近东西、北西向三组,尤以北东向最发育。

由于断裂构造的切割,使整个矿区被划分为多个大小不等的块段,剖面上呈阶梯状或地堑、地垒。

断裂构造的发育,不仅控制着煤层的分布与赋存特征,而且形成了矿区或井田的自然边界。

地质构造是地壳运动的产物,原生沉积岩层在地壳运动引起的应力作用下发生变形或变位,形成节理、褶曲或断层等,地质构造在层状岩层中表现最为明显,在块状岩体中也有存在。

地质构造在地壳中常见的地质现象,是影响煤矿生产的主要地质因素。

一、褶皱在地壳运动的影响下,岩层受水平方向挤压力的长期作用发生塑性变形,形成波状弯曲,这种构造形态称为褶皱。

焦晋高速公路南侧看到的褶曲的描述:核部为太原组C3t的石灰岩和泥岩,两翼为太原组C3t的石灰岩,转折端的张节理发育,与岩层面垂直。

在岩层内部,其张节理与背斜轴平行,为纵张节理。

但是节理只在相同的同一岩层中存在,不穿过其它岩层。

东侧的一端被风化剥蚀,该褶曲为复合式的向斜和背斜,为直立褶曲。

二、节理破裂面两侧的岩块未发生显著位移的断裂构造。

张节理的描述:张节理指岩石受张应力作用产生的节理,它的张口开裂,节理面粗糙不平,延伸不远,当穿过砾岩时,常绕开砾石,张节理常发生于脆性岩石中,并多被石英、方解石等充填。

剪节理的描述:剪节理指岩石受剪应力作用产生的节理,它的张口紧闭,节理面光滑平直,节理面延伸较远,常有两组相互交叉同时出现,组成X共轭节理系。

三、断层地壳运动产生的地应力作用于岩层,当应力超过岩层的强度极限时,岩层便会发生断裂,断裂后若破裂面两侧的岩块发生明显的相对位移,这种断裂构造称为断层。

四、沁阳地堑F1断层:上盘为二叠纪上统上石盒子组P21sh的砂岩和泥岩,下盘为奥陶纪马家沟组02m的石灰岩,上盘下降,下盘上升,为正断层。

走向近东西方向,倾向1700,倾角600。

F2断层:上盘为二叠纪上统上石盒子组P21sh的砂岩和泥岩,下盘为奥陶纪马家沟组02m的石灰岩,上盘下降,下盘上升,为正断层。

走向为630,倾向3340,倾角610。

F3断层:类同于F2断层,也为正断层,但地层的接触关系为:奥陶纪中统马家沟组02m与二叠纪下石盒子组P12x接触,缺失了石炭系本溪组C2b、石炭系太原组C3t、二叠纪山西组P11s地层。

断层面附近的构造较为复杂。

在断层面附近的岩层向上弯曲,说明该上盘向下运动,向下弯曲即为下盘向上、运动。

可以通过此种性质来判断在煤矿开采中遇到的断层的性质。

并以此来寻找断失的煤层。

F1、F2和F3断层组成了沁阳地堑,示意图如下:解释:沁阳地堑内部煤层开采难度大以及煤炭质量不好的原因。

本地区的含煤层为二叠纪上统的山西组煤层,但是由于岩层的断层结构,F1断层为正断层,其下盘上升,其含煤层高出地表,被风化剥蚀掉,上盘下降,保留了含煤层系没有被剥蚀掉,F2断层为正断层,其上盘下降,与F1断层的上盘形成了沁阳地堑,保留了含煤层系,下盘上升,使煤层高出地表面,被风化剥蚀。

由此可知该地区的煤层范围小,F1和F2断层之间的沁阳地堑间的煤层沟通了奥陶系中统马家沟组02m的石灰岩强含水层,故该煤层的矿井涌水量比较大,开采条件差。

F2和F3断层之间的煤层,离地表较近,为风化一氧化带,煤炭的质量不好,该煤层的深部煤由于断层的作用被抬升,被风化剥蚀掉,故该煤层的煤炭质量不好。

第三章地质作用在自然动力的作用下,使地壳内部的物质成分、内部构造和地表形态等方面发生变化的作用,成为地质作用,根据其作用的能量来源不同,可以将地质作用分为内力地质作用和外力地质作用。

一、地壳运动地壳运动是指由地球内力引起的地壳内部物质缓慢变化的机械运动。

它使地球表面海陆发生变化,并使岩层发生变形和变位形成各种的形态。

地壳运动分为水平运动和升降(垂直)运动。

水平运动是指组成地壳的物质沿平行于地球表面方向的运动,这种运动使地壳受到挤压、拉伸或平移甚至旋转。

升降运动是指组成地壳的物质沿垂直于地球表面方向的运动,即地壳上升或下降。

主要引起海洋和陆地的变化,地势高低的改变。

二、岩浆作用岩浆作用是指地球内部的能量使地球内部物质发生局部融熔形成以碳酸盐为主并含有大量的挥发分的熔融体,并且促使其向地表薄弱的部分移动的作用。

包括岩浆形成、运移、演化和固结的过程。

岩浆形成于地下深处,在温度和压力变化时,开始向压力较小的方向运移。

在运移过程中不断演化,改变其成分、物理和化学状态。

当上升到地壳的中﹑上部或地表时凝固,形成火成岩。

岩浆作用包括侵入作用和喷出作用。

侵入作用是岩浆由深处上升到浅处的过程;喷出作用是岩浆喷出或溢出地表的过程。

在岩浆作用中,原来岩石成分常发生变化,最重要、最普遍的演化机理是岩浆分异作用和岩浆同化作用。

太古界片麻岩就属于此现象,侵入体中的辉长岩、石英、长英质岩与基岩混合,形成含有石英脉和长石英脉的混合岩。

三、太古界变质岩是由变质作用形成的:地壳中原有的岩石,由于经受构造运动、岩浆活动或地壳内的热量变化等内动力的影响,使其矿物成分和结构、构造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统称为变质作用。

由变质作用形成的岩石称为变质岩。

太古界是地壳历史中较古老的一个阶段,在这一阶段,地壳经历了多次强烈的运动,经受很深的变质作用和多次的岩浆活动,形成了厚度很大,强烈褶皱、变质很深的一套古老的变质岩系。

由其裸露出来的岩层可以证明这一点,其形成的大多为片麻岩、结晶片岩、大理岩机薄层磁铁石石英岩,混合岩化变质作用强烈。

与其上伏岩层呈角度不整合接触。

该地区太古界的岩石多为花冈片麻岩,该岩石属于中度变质的变质岩。

古书与变质作用形成的地层。

四、外力地质作用:沉积岩的形成过程:一般可以分为先成岩石的破坏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和固结成岩作用等几个互相衔接的阶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