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造地质学试验-构造地质综合实习

合集下载

构造地质学实习报告

构造地质学实习报告

构造地质学实习报告一、实习目的与任务本次构造地质学实习的主要目的是让实习生掌握地质填图技巧,巩固地质罗盘的运用,运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对实习点上的岩层进行分层,测量产状,岩性描述等。

此外,实习还旨在培养学生的野外综合观察能力、地质思维能力和野外地质工作基本能力,提高野外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习任务包括:1. 掌握地质填图技巧并完成实习地区的地质填图。

2. 巩固地质罗盘的运用。

3. 对实习点上的岩层进行分层,测量产状,岩性描述。

4. 初步掌握野外地质工作的基本方法与技能、地质思维能力以及编写地质实习报告的方法。

5. 培养野外综合观察能力、地质思维能力和野外地质工作基本能力。

6. 提高野外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7. 练习定点及进行野外观察、记录作地质素描的方法。

二、实习地区概况实习地区位于某地,地理坐标为东经XX度XX分,北纬XX度XX分。

该地区属于典型的山区,地形复杂,地貌多样。

实习地区的主要地质构造现象包括褶皱和断层。

三、实习过程与成果1. 地质填图:在实习过程中,实习生按照老师的要求,学会了如何使用地质罗盘、测量工具等,对实习地区的地层进行了详细的地质填图。

通过填图,实习生掌握了地层的分布规律、岩性变化等,为后续的地质分析奠定了基础。

2. 岩层分层与产状测量:实习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对实习点上的岩层进行了详细分层,测量了产状,并记录了岩性的变化。

这些数据为分析地质构造现象提供了重要依据。

3. 地质构造分析:实习生结合地质填图和岩层数据,分析了实习地区的地质构造现象。

通过对褶皱和断层的识别,实习生了解了实习地区的地质演化历史。

4. 地质素描:实习生在实习过程中,学会了如何进行地质素描。

通过对地质现象的观察和记录,实习生提高了野外观察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 实习报告编写:在实习结束后,实习生根据实习过程中的观察和数据,编写了一份详细的实习报告。

报告内容包括实习目的、实习地区概况、实习过程与成果、实习收获等。

构造地质学野外实习报告

构造地质学野外实习报告

构造地质学野外实习报告一、实习目的和意义构造地质学是研究地球表层构造样式、形成机制和演化历史的学科。

野外实习是构造地质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通过实地观察和研究,使学生巩固和深化理论知识,提高观察、分析和解决实际地质问题的能力。

本次实习旨在达到以下目的:1. 熟悉构造地质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

2. 掌握野外地质观察的基本技能,如罗盘仪使用、地质剖面测量、地层划分等。

3. 认识各类地质构造现象,了解构造地质学的实际应用。

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艰苦奋斗的思想作风和科学求实的精神。

二、实习时间和地点实习时间:xxxx年xx月xx日至xxxx年xx月xx日实习地点:xxxx构造地质实习基地三、实习内容和过程1. 实习前期准备:学习构造地质学基本理论,了解实习区地质背景,查阅相关资料,为实习做好充分准备。

2. 实习过程:(1)实地观察各类地质构造现象,如断层、褶皱、岩层接触关系等,并记录、描述。

(2)进行地质剖面测量,掌握地层划分和构造解析方法。

(3)学习罗盘仪的使用,进行方位和角度的测量。

(4)分析实习区地质构造的形成机制和演化历史。

四、实习成果和收获1. 掌握了构造地质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

2. 提高了野外地质观察和分析能力,学会了地质剖面测量和地层划分方法。

3. 认识了大量地质构造现象,了解了构造地质学的实际应用。

4. 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艰苦奋斗的思想作风和科学求实的精神。

五、实习体会和总结通过本次实习,我对构造地质学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提高了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

在实习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的密切结合的重要性。

同时,实习过程中的团队合作和艰苦奋斗的经历,使我更加珍惜团结协作、共同进步的团队精神。

总之,本次实习使我受益匪浅,为今后的学习和研究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将继续努力,将所学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为地质学科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最新构造地质学实训报告 构造地质学报告优质

最新构造地质学实训报告 构造地质学报告优质

最新构造地质学实训报告构造地质学报告优质在当下这个社会中,报告的使用成为日常生活的常态,报告具有成文事后性的特点。

写报告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优秀的报告文章怎么写,我们一起来理解一下吧。

构造地质学实训报告构造地质学报告篇一通过此次教学实习,我们不仅稳固了自己的理论知识,而且极大的锻炼了我们的理论操作才能。

实习中有许多知识课本上是没有的,我们学到了更加明确可行的操作技术和应用理论。

如何充分灵敏利用自己课堂知识进展实际操作,锻炼自己的理论操作才能,这次教学实习给了我们一个充分锻炼的自己的时机。

通过着此次教学实习,我们不仅稳固了自己的理论知识,而且极大的锻炼了我们的理论操作才能。

走出校园,走进大自然的怀抱,感受大自然的魅力。

这次野外实习我们不但欣赏了--秀美的自然风光,调查理解马地质地貌的类型和地质变化,而且学习并掌握了野外地质地貌实习的一些调查研究方法,进步了我们的知识应用与理论才能。

在野外实习的过程中,虽然非常的劳累,但看到如此的美丽的自然风光,实习后的成果心里还是非常愉悦。

这次教学实习让我们受益匪浅。

但同时在调查过程中我们也发现--旅游开发一些不合理现象,存在着不少问题。

例如北部的大山,南部的、宝安山、团山,由于长期垦殖,过度放牧及人类经济活动综合影响,水土流失严重,土壤干旱贫瘠,岩石裸露,原生植被破坏殆尽,只有赤松、栎类稀疏分布,河流及山沟两侧有零星枫杨、槐树等等。

因此如何充分利用--天然的资优势,实现经济、社会、生态的大丰收是开发者应慎重考虑的。

目前花江大峡谷旅游开发刚刚拉开了序幕,我们相信开发者会充分合理利用花江大峡谷的天然自然资和人类的智慧,让自然保护区焕发出新的乐章,实现经济、社会、生态三方面和谐开展,造福人类。

洪水吞没,形成一级半埋藏阶地。

构造地质学实训报告构造地质学报告篇二为了适应人才需求,即理论、实际结合型人才,我系组织了一次工程地质实习。

构造地质学的实习报告

构造地质学的实习报告

构造地质学实习报告一、实习目的本次构造地质学实习的主要目的是让我们在实地操作中应用和巩固所学的地质知识,提高对地质构造的认识和理解,掌握地质填图、岩层分层、产状测量等基本技能,培养野外综合观察能力、地质思维能力和野外地质工作基本能力。

二、实习概况本次实习时间为两周,实习地点位于南京城东的湖山地区。

实习期间,我们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了地层分析、褶皱分析和断层分析等方面的实习内容。

三、实习内容1. 地层分析:我们通过观察和分析地层的展布特征、排列关系和接触关系,划分了构造层序和构造发育阶段。

实习地区地层由古到新依次为中泥盆统、上泥盆统、下石炭统、中石炭统、上石炭统、下二叠统、上二叠统、中三叠统、上三叠统、下白垩统和上白垩统。

2. 褶皱分析:我们观察了单个褶皱的形态特征,包括核部和翼部的地层分布情况、褶皱的延伸方向、褶皱的类型及形态特征。

实习地区发育有多种褶皱类型,如背斜、向斜和穹窿等。

3. 断层分析:我们对单条断层的分布和特征进行了观察和分析,包括断层的走向、倾向、断距和断层两侧的地层关系等。

实习地区发育有多条断层,它们对地层的分布和构造格局产生了重要影响。

四、实习成果通过本次实习,我们对地质构造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提高了野外地质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我们学会了如何阅读和分析地质图,掌握了地质填图的基本技巧。

同时,我们通过实际操作,巩固了地质罗盘的运用、岩层分层、产状测量等基本技能。

五、实习体会通过本次实习,我们不仅学到了地质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还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和吃苦耐劳的品质。

在实习过程中,我们深刻体会到了地质工作的艰辛和重要性,认识到了地质构造对地貌和工程建设的影响。

总之,本次构造地质学实习是一次富有成效的学习和实践过程,我们对地质构造的认识得到了进一步提高,为今后的学习和研究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构造地质实训报告

构造地质实训报告

一、前言为了提高地质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加深对地质构造理论的理解,我们于2023年8月27日至9月2日在地区进行了为期一周的构造地质实训。

本次实训旨在通过野外实地考察,使学生掌握地质构造的基本知识,培养野外观察、分析、记录和报告撰写的能力。

二、实训目的与内容1. 实训目的- 熟悉区域地质构造背景。

- 掌握野外地质观察、记录和描述的方法。

- 提高对地质构造现象的分析能力。

- 学会运用地质构造理论解释野外观察到的现象。

2. 实训内容- 地质构造基本概念及类型。

- 野外地质观察技巧。

- 地质构造现象的识别与分析。

- 地质构造图的绘制。

三、实训过程1. 地质构造背景本次实训区域位于地区,地处构造活动带,地质构造复杂。

区域内主要出露的地层有:太古宙变质岩、元古宙沉积岩、古生代碳酸盐岩和火山岩、中生代火山岩和沉积岩等。

区域构造以褶皱和断裂为主,发育有大型复式褶皱、断层和火山机构。

2. 野外地质观察在实训期间,我们分组对区域内的地质构造进行了详细的观察和记录。

主要观察内容包括:- 地层岩性、产状、接触关系。

- 褶皱和断裂的形态、规模、产状。

- 火山机构的特征。

3. 地质构造现象分析通过对野外观察到的地质构造现象进行分析,我们得出以下结论:- 区域内主要发育有大型复式褶皱,其核部为太古宙变质岩,两翼分别为元古宙沉积岩和古生代碳酸盐岩。

- 断裂发育广泛,以逆断层为主,切割了不同时代和不同岩性的地层。

- 火山机构发育于中生代火山岩中,呈北东向展布。

4. 地质构造图绘制根据野外观察和地质构造现象分析,我们绘制了区域地质构造图,展示了区域内的地质构造特征。

四、实训成果通过本次构造地质实训,我们取得了以下成果:- 掌握了地质构造的基本概念和类型。

- 提高了野外地质观察、记录和描述的能力。

- 学会了运用地质构造理论解释野外观察到的现象。

- 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和野外工作能力。

五、总结本次构造地质实训是一次宝贵的学习机会,使我们深入了解了地质构造的奥秘,提高了实践能力。

构造地质学实习报告

构造地质学实习报告

一、前言实习时间:2023年7月15日至2023年7月30日实习地点:XX省地质实习基地实习目的:通过本次实习,进一步巩固和深化构造地质学理论知识,提高野外实际操作能力,培养地质思维和团队协作精神。

二、实习内容1. 实习目的及任务(1)掌握构造地质学的基本原理和构造分析方法;(2)了解实习区域的地质构造特征及成因;(3)学会野外地质调查、观测、记录和描述方法;(4)提高地质绘图、剖面图绘制和地质报告撰写能力。

2. 实习过程(1)实习初期,我们首先进行了地质基础知识复习,包括构造地质学的基本概念、构造分析方法等;(2)随后,我们进行了野外地质调查,观察实习区域的地质构造现象,包括褶皱、断层、节理等;(3)在老师的指导下,我们学习了野外地质罗盘的使用方法,进行了岩层产状测量和地质素描;(4)实习中期,我们对实习区域的地质构造进行了初步分析,绘制了地质剖面图;(5)实习后期,我们结合实习成果,撰写了实习报告。

三、实习成果1. 地质构造现象观察在实习过程中,我们观察到了以下地质构造现象:(1)褶皱:实习区域主要发育有轴向为北东方向的褶皱,包括背斜和向斜;(2)断层:实习区域发育有北东向和北西向的断层,断层带宽窄不一,部分断层带有明显的位移现象;(3)节理:实习区域发育有北东向和北西向的节理,部分节理与断层相伴生。

2. 地质剖面图绘制根据野外地质调查和观测结果,我们绘制了实习区域的地质剖面图,包括褶皱、断层、节理等地质构造要素。

3. 实习报告撰写结合实习成果,我们撰写了实习报告,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实习目的及任务;(2)实习区域地质概况;(3)实习过程及成果;(4)实习心得与体会。

四、实习心得与体会1. 通过本次实习,我对构造地质学的基本原理和构造分析方法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提高了野外实际操作能力;2. 野外地质调查和观测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运用地质罗盘测量岩层产状,如何进行地质素描和描述;3. 实习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团队协作的重要性,学会了与他人沟通交流,共同完成任务;4. 通过本次实习,我对我国地质构造有了更全面的了解,增强了专业兴趣和责任感。

构造地质学实习报告答案

构造地质学实习报告答案

一、绪言实习时间:2023年6月15日至2023年6月30日实习地点:XX省XX县实习目的:通过本次实习,加深对构造地质学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野外实际操作能力,培养地质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习任务:1. 熟悉野外地质调查的基本方法和流程;2. 识别和描述地质构造现象,如褶皱、断层等;3. 分析地质构造的形成机制和演化过程;4. 编写实习报告。

实习人员:共10人,分为两组,每组5人。

二、实习地区概况XX县位于XX省中部,属于山地丘陵地貌。

该地区地质构造复杂,地层发育齐全,是进行构造地质学实习的理想场所。

三、实习内容(一)地层实习期间,我们对实习地区的主要地层进行了详细观察和描述,包括:1. 老第三系火山岩:主要分布在山区,岩性以安山岩、玄武岩为主,呈岩流状构造。

2. 中新统碎屑岩:主要分布在山前平原,岩性以砂岩、泥岩为主,具有明显的河流相沉积特征。

3. 新近系红层:主要分布在河谷平原,岩性以泥岩、砂岩为主,具有明显的河湖相沉积特征。

(二)构造1. 褶皱:实习地区存在多条褶皱,其中以XX向斜和XX背斜最为典型。

XX向斜核部为老第三系火山岩,两翼为中新统碎屑岩;XX背斜核部为新近系红层,两翼为中新统碎屑岩。

2. 断层:实习地区存在多条断层,其中以XX断层最为典型。

该断层呈北东向展布,断层线长数十公里,宽数十米,具有明显的逆冲特征。

(三)地质构造演化根据地层和构造特征,我们认为该地区地质构造演化过程如下:1. 老第三纪,火山活动强烈,形成火山岩地层;2. 中新世,区域构造运动使地层发生褶皱,形成向斜和背斜;3. 新近纪,断层活动使地层发生逆冲,形成断层;4. 第四纪,河流冲刷、沉积,形成河湖相沉积地层。

四、实习成果1. 完成实习地区地质构造图的编制;2. 编写实习报告,总结实习成果;3. 提高野外实际操作能力,培养地质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实习体会通过本次实习,我深刻认识到构造地质学的重要性。

以下是我的一些体会:1. 构造地质学是地质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地质构造现象及其形成机制,对于理解地球演化历史具有重要意义;2. 野外实习是学习构造地质学的重要途径,通过实地观察和操作,可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实践能力;3. 地质构造现象复杂多样,需要我们运用所学知识,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和判断。

构造地质学的实习报告

构造地质学的实习报告

一、实习背景与目的随着我国地质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构造地质学在矿产资源勘探、工程建设、环境保护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为了加深对构造地质学基本理论和方法的理解,提高野外实践能力,我们于20xx年xx月xx日至xx月xx日进行了构造地质学实习。

本次实习的主要目的是:1. 通过野外实地考察,了解地质构造的基本类型、形成机制和分布规律。

2. 学习和掌握野外地质填图、地质素描、断层鉴定等基本技能。

3. 培养学生的野外观察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综合素质。

二、实习地点与内容本次实习地点选在我国某地,该地区地质构造复杂,具有丰富的构造地质现象。

实习内容包括:1. 地质填图:学习野外地质填图的方法和技巧,掌握地层划分、断层鉴定、地质构造分析等基本技能。

2. 地质素描:学习地质素描的技巧,掌握地质现象的描述和记录方法。

3. 断层鉴定:学习断层的基本特征和鉴定方法,了解断层的形成机制和分布规律。

4. 地质构造分析:分析实习区域的地质构造特征,探讨其形成机制和发展演化过程。

三、实习过程与收获1. 地质填图在实习过程中,我们首先学习了地质填图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在导师的指导下,我们分组进行了野外实地考察,按照一定的比例尺和精度要求,对实习区域的地质构造进行了详细的填图。

通过填图,我们掌握了以下技能:(1)地层划分:根据岩性、颜色、结构等特征,将地层划分为不同的层位。

(2)断层鉴定:观察断层面特征,如断层面、断距、断块运动方向等,判断断层类型。

(3)地质构造分析:分析地层产状、断层分布规律等,了解地质构造特征。

2. 地质素描在实习过程中,我们学习了地质素描的基本技巧,包括笔法、构图、标注等。

通过实地观察和记录,我们对实习区域的地质现象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和记录。

通过地质素描,我们提高了以下能力:(1)观察能力:学会观察地质现象,发现地质构造特征。

(2)描述能力:学会用文字和图示描述地质现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5 C2
C2 C1
40
35
40 D1
85
800 8
王家庄 D3 D2
河北村
20
30
D1
S3
S3
S
1000
2
80
S3
S2
8S5 3124000
D1 D2
C2
S3
47 D3
45
D2
K2 上白垩统灰岩 K1 下白垩统砂岩 P3 上二叠统灰岩 P2 中二叠统 C2 上石炭统灰岩 C1 下石炭统灰岩 D3 上泥盆统灰岩 D2 中泥盆统灰岩 D1 下泥盆统灰岩 S3 上志留统页岩 S2 中志留统砂岩
T 三叠系灰岩
P
二叠系 砂页岩和灰岩
C
石炭系 页岩泥灰岩和灰岩
地质界线
断层
1、综合读图过程中应注意的五个方面
(2)褶皱方面 首先要着眼于全区最发育的最有代表性的褶皱,或
从单个褶皱概括总体褶皱,或从大褶皱入手依次分析 次级褶皱。
查明褶皱在平面上和剖面上的形态、组合特点和叠 加关系,进而分析与相邻或相关构造层中褶皱的关系
造幕影响的范围。
C P
C P
600
望洋岗地形地质图
1 : 50000
900
T
800
T
400
500 600
700
800
P CK
E
900
望 洋岗
700
C
800
900
K
E
1000 1100 1200
技术负责:……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1992 年
N
700 600
资料来源:实测
图例
N
新近系 粉砂岩和页岩
E
古近系 砾岩和砂岩
K
白垩系 砂砾岩和页岩
700
800
T
P CK
E
700 600
K
白垩系 砂砾岩和页岩
T 三叠系灰岩
400
900
500
望 洋岗
P
二叠系 砂页岩和灰岩
600
700
C
800
900
K
E
1000
1100 1200
C
石炭系 页岩泥灰岩和灰岩
地质界线
断层
技术负责:……
资料来源:实测
1、综合读图过程中应注意的五个方面
(1)地层方面
构造层在时间上代表一定构造旋回和构造幕,空间上代表该构
断层
技术负责:……
资料来源:实测
1、综合读图过程中应注意的五个方面
(1)地层方面
构造层常由角度不整合 限定,它在地层组合、沉积岩相、构
造、岩浆活动等方面具有一定特色而区别于其他的构造层。
望洋岗地形地质图
图例
1 : 50000
1992 年
C P
C P
T
600
900 800
N
新近系 粉砂岩和页岩
N
E
古近系 砾岩和砂岩
实验十五 构造地质综合实习
主要内容
1 综合读图的一般步骤 2 编制金山镇地区构造纲要图和
A-B地质剖面图 3 金山镇地区地质报告编写提纲
一、综合读图的一般步骤
(1)初步认识地质图及其全貌,如图名、图 幅号、比例尺、图例和责任表;
(2)分析地形总的特点及其与地层和构造的 关系;
(3)分析认识地质构造总的特点(地层展布 方向、主导构造、构造层及其特点)
1、综合读图过程中应注意的五个方面
金山镇地质图
1 :100000
K2 5
7
C2
D3
C1
K2
K2 8
C2 25
K1
1700
1500
D3
D2
D3 C1
P2
陵庄
8
D C D2
3
1
60
D2 D3
1200
奇峰

20
45
D3
1800
D1
22
P3
P3
P2
45 D2
65 D1 30
45 D1 1600 C1
30
D3
进行分组; 第三,断层与褶皱在空间展布和成因方面往往具有密切
关系,因而在分析断层时,要结合褶皱等其它有关构造
1、综合读图过程中应注意的五个方面 (3)断层方面
剖面图上表示断层性质的符号
表示正断层, 单箭头指示上盘运动方向
断 面
断面
表示逆断层, 单箭头指示上盘运动方 向
表示平移断层,圆点表示运动方向指
E
1000
1100 1200
C
石炭系 页岩泥灰岩和灰岩
地质界线
断层
技术负责:……
资料来源:实测
1、综合读图过程中应注意的五个方面
(1)地层方面
所谓构造层,就是指一定构造单元内一定构造发展阶段中形成
的一套地层(建造)的组合及其组成的构造,其中常包含一定
的岩浆岩组合。
C P
C P
600
望洋岗地形地质图
80
70
75 C1
岭 D2
20
P2
C1
C2
1500
30
D3 D2
C1
30
C1
D2 雨峰
25
D3 20
5
1500
D1
1100 40
C1
800 80
P3
C2
P2 80 80
70
C2
45
70
D
55
1
D
60
2D
3
C1
1200
P2
45
C1
D3
D1
35
C1
金山镇
D3
D2
S3
85
S3
D3 D2
17
C D3 1 75 P2
斑岩 花岗岩 平移断层 正断层 逆冲断层 47 岩层产状 75 倒转岩层产状
从单个褶皱入手,分析褶皱组合、叠加关系
1、综合读图过程中应注意的五个方面
(3)断层方面 断层,尤其是大断层控制着一个地区地质构造的格架。 第一,要分析区域性大断裂对全区地质构造的控制性; 第二,可按断层的规模、方向和性质及其与褶皱的关系
E
1100 1200
C
石炭系 页岩泥灰岩和灰岩
地质界线
断层
技术负责:……
资料来源:实测
图名→比例尺→图例→责任表→综合地层柱状图、图切剖面图 →地形特点(等高线、水系、山峰等)→图的正文
1、综合读图过程中应注意的五个方面
(1)地层方面
分析地层和地层组合的展布与排列特点,分析并确定地层之间
的接触关系,尤其注意角度不整合,这是划分构造层和分析构
1 : 50000
900
T
800
T
400
700
800
P CK
E
900
1992 年
N
700 600
图例
N
新近系 粉砂岩和页岩
E
古近系 砾岩和砂岩
K
白垩系 砂砾岩和页岩
T 三叠系灰岩
500
望 洋岗
P
二叠系 砂页岩和灰岩
600
700
C
800
900
K
E
1000
1100 1200
C
石炭系 页岩泥灰岩和灰岩
地质界线

向观测者,叉表示运动方向背离观测


1、综合读图过程中应注意的五个方面 (3)断层方面
地质图上表示断层性质的符号 35 表示逆断层,箭头指示断面倾向,
数字表示断面倾角
60 表示正断层,箭头指示断面倾向, 数字表示断面倾角
一、综合读图的一般步骤
C P
400
C P
600
望洋岗地形地质图
1 : 50000
900
T
800
700
800
T
P CK
E
900
1992年
N
700 600
图例
N
新近系 粉砂岩和页岩
E
古近系 砾岩和砂岩
K
白垩系 砂砾岩和页岩
T 三叠系灰岩
500
望 洋岗
P
二叠系 砂页岩和灰岩
600
700
C
800
K
900
1000
造发展史的基本依据。望洋岗地形地质图 1 : 50000
C P
C P
T
600
900 800
T
400
700
800
P CK
E
900
1992 年
N
700 600
图例
N
新近系 粉砂岩和页岩
E
古近系 砾岩和砂岩
K
白垩系 砂砾岩和页岩
T 三叠系灰岩
500
望 洋岗
P
二叠系 砂页岩和灰岩
600
700
C
800
900
K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