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造地质学金山镇实习作业及纲要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构造地质学金山镇实习作业及纲要图

前言

《构造地质学》这门课程是地质学最基础的支柱性的学科,熟练掌握构造地质的基础知识是学习地质学的必备工具。我们地下水科学与工程专业是在大三上学期开这门课程,任课教师是张宏远和温长顺两位老师。

地质学是一门以地球物质组成、结构及其演化历史为研究对象的学科。地质学研究内容十分广泛,涉及的领域广阔,是关于地球物质组成、内部结构、外部特征、各层圈的相互作用和其演变历史的知识体系。根据研究内容和任务不同,以及生产要求和科学的不断发展,地质学又分为许多相互联系,又各自独立的学科。构造地质学主要从组成地壳的岩石、岩层和岩体在岩石圈中沥的作用下变形形成的各种构造。研究这些构造的几何形态、组合型式、形成机制和演化进程,探讨产生这些构造的作用力的方向、方式和性质。

本次金山镇地质剖面图和纲要图的绘制,是在第一次水平岩层、第二次倾斜岩层、第三次极射赤平投影、第四次褶皱和第五次断层实习的基础上的综合实习,它要求我们比较全面地掌握构造地质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从而提高我们分析并解决地质构造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它是十分重要的教学实习。综合作业是使学生比较全面的掌握构造地质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从而提高学生分析并解决地质构造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这种类型作业是重要的教学环节。综合性作业可以采用多种方式,一种方式是综合分析一幅内容广泛的地质图。这种方式对培养学生的读图、作图以及提高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分析构造问题的能力都具有较好的效果。本次读图作业采用的就是这种方法,即综合分析一幅内容广泛的地质图,——金山镇地区地质图。要求在选定的图幅内进行全面的分析之后,编出一幅构造纲要图,一幅地质剖面图以及说明地质构造和构造发展史的文字概述。

由于金山镇地质图的比例尺是1:100000,而且没有等高线,这就加大了此次综合作业的难度,我们只能先找出河流和峡谷,对照各个标高点高度,粗略地确定剖面图对应的高度,因而此剖面图要求我们从海平面以下1000米开始,这样才能使剖面图更完整些。从地质图的图例上我们可以了解图区初露的地层的时代、层序和接触关系,然后浏览一下地质图,概略地认识图区新老地层的分布和延展情况,了解其地貌特征,并结合比例尺分析地形对地层露头分布形态和出露宽度的影响。结合地层新老关系和地层产状,分辨不背斜和向斜、断层,进而分析其特征。

按要求应该绘制金山镇地区A-B剖面图、河北村正断层系剖面图和陵庄岩体剖面图,可由于时间有限我只绘制了金山镇地区A-B剖面图。为了配合剖面图,我们编制了构造纲要图(金山镇地区构造纲要图),对图进行了用符号标志,把其构造层也进行了标注,不整合,岩体及岩脉明显标出。图区有3条较大的逆断层4条平滑断层4条正断层及7个向斜背斜,并且有一个明显的角度不整合,有一小块花岗岩和斑岩。在图的东南方向有条较大的河。

第一章地层

由图例可以知道,该地区由早到晚依次沉积了D2、D3、C1、C2、P1、P2、P3、T2、K1、K2共十个时代的地层,他们分别为:

D2:中泥盆统砂岩、砾岩,为河流沉积,该时代地层分布于图区东南角的河北村背斜的核部,与上覆地层为整合接触。

D3: 上泥盆统页岩、泥岩,为滨—浅海沉积,该时代地层分布于图区东南角的河北村背斜的翼部,与上覆地层为整合接触。

C1:下石炭统砂岩、砂砾岩,为滨海沉积,该时代地层呈北东—南西方向条带状分布于图区的东南部、中部和西北部,与上覆岩层为整合接触。

C2:上石炭统粉砂岩、页岩,为滨—浅海沉积,该时代地层呈北东—南西条带状分布于图区的东南部、中部和西北部,与上覆岩层为整合接触..

P1: 下二叠统灰岩、泥岩,为浅海沉积,该时代地层沿北东—南西向成条带状广泛分布于图区范围内,与上覆岩层为整合接触。

P2:中二叠统砂岩,为滨—浅海沉积,该时代地层沿北东—南西方向分布于图区的中部,与上覆岩层为整合接触。

P3:上二叠统灰岩、页岩,为浅海沉积,该时代地层仅呈一长条状沿北东—南西方向分布于图区中部,与上覆岩层T2为平行不整合接触。

T2:中三叠统泥灰岩、灰岩,为浅海沉积,该时代地层沿桑园—三岔河断裂呈长条状分布于图区中部,与上覆底层T2为角度不整合接触。

K1:下白垩统砂岩、砾岩,为滨海或者湖相沉积,该时代地层仅呈一条带状分布于图区的西北角,与上覆岩层K2为整合接触关系,与下伏地层P3的接触关系为角度不整合接触。

K2:上白垩统粉砂岩、页岩,为滨—浅海或者湖相沉积,该时代地层分布于图区的西北角和北部,该时期的沉积范围增大,导致与下伏岩层存在超覆现象,

由于该区内存在K1—T2角度不整合,所以该地区地层可以划分为两个构造层:D2—T2构造层和K1—K2构造层构造层

D2—T2构造层:

这套地层遍布图区,其为遭受断层和褶皱改造地区,总体走向为北东—南西向,在北西—南东方向上成条带状分布,对称式或者不对称式重复出现,地层走向大多为北东—南西向,倾向北西或南东,倾角<50度,西部岩层倾角较小,南部岩层产状较陡,倾角达到了70度。该构造层内存在一个缺失面—T1时代的地层,即T2与P3之间存在一个平行不整合面。故又可以把这个构造层分为两个亚构造层:D2—P3亚构造层和P3亚构造层。

K1—K2构造层:

这套地层分布于图区的西北部和北部,产状近水平,且地层产状变化较小,在这套地层中发育有①花岗斑岩脉的侵入②超覆现象两种构造地质现象,超覆现象说明该地区在K 时代曾发生大规模的海进运动,导致新形成的大规模岩层覆盖在了先形成的较老地层之上。

第二章岩浆岩

该地区发育有两种岩浆岩,位于陵庄周围的花岗岩和位于李家西侧以及陵庄东侧的斑岩脉。花岗岩:

分布于图区的东北角,在陵庄周围大面积分布,面积约为4.6k㎡,规模属于岩株,与围岩为角度不整合接触关系。该花岗岩体侵入P3—T2地层及其所形成的褶皱构造,又由于它被陵庄—三岔河逆掩断层所切穿,所以它的形成时期晚于褶皱形成时期而早于逆掩断层的形成时期。

斑岩脉:

二者均呈长条状分别分布于图区的西侧和东北角,分别位于李家西侧和陵庄东侧。前者走向为北东—南西向,面积约为1.8k㎡,与威严的接触关系为角度不整合,根据它与围岩的截切关系,可以判断其形成时期晚于E;后者走向为南北走向,面积约为2.0 k㎡,与围岩的接触关系为角度不整合。根据它与围岩的截切关系,可以判断其亦形成于E之后。故二者为同期形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