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意六合拳鸡腿练法
心意六合拳之金鸡上架

心意六合拳之金鸡上架作者:买西山买威来源:《少林与太极》2012年第04期金鸡上架的拳势来源于金鸡夜晚投宿飞向架子上的腾飞动作。
金鸡上架之说来源于斗鸡爱好者训鸡的一种方式,为了使斗鸡飞得高、出腿重,训练者让其反复上架。
歌曰:缩身屈腿腾前飞,双手拨云头欲低;阴阳脚法伤左右,落地卷风躲不及。
一、金鸡上架的练法金鸡上架的收势有两种练法:1.大鹏展翅式(按手形),2.卷地风式(按步形)。
这里只介绍卷地风势。
由轻步站右势起步,前(左)脚向前进一步,双手同时向上起,掌心由向下转为相对,双手行至胸前,在距胸约30厘米处交叉,右上左下,在面前环行一周,高不超过头,左右不超过肩,低不过胸口,环行时两拳心相对,回环后左上右下交叉于胸口上,掌心相背。
再右脚向前进一步,双掌同时向上高举,行至与头平时同时向左右展开,如大鹏展翅向前飞翔。
与此同时,左脚向前弹出,右脚随左脚腾空弹出的同时也随即腾空弹出,左脚尖与膝平,右脚尖与大腿平,左脚落地同时右脚也落地,左脚随即向前卷地风步法奔出,右腿稳站,膝部弯曲。
双手由两侧弧形向面前交会,两掌变成拳,拳心向内,距胸约40厘米,两拳由下往上合拢同时向前崩出。
左臂沉肩坠肘,拳面朝内;右拳贴于左拳小臂右中侧,右肘贴于胸前。
此时头属阴,眼属阳,两眼平视前方。
接着左脚向前进一步,右脚随之也向前进一步,上肢动作同前,以下动作同前,如此反复练习。
二、金鸡上架的眼法学习金鸡上架首先要学习眼法。
一般说眼要走在动作的前边约50厘米,如动作是在面前眼就朝前看,如动作稍有偏向眼光就要先动作而行动,当一个动作行至将近结束时要放眼下一个动作,如此变换眼神直到动作结束。
在训练的过程中眼睛要始终向前看,但是在实战时眼光要随势调整,放眼以观全局,抬眼以看招法,平视以看击打位置,用余光观察敌之变化。
总之,眼要处处领先,动动先行。
歌曰:眼观周边行四方,手脚快猛亦逞强;对方行行我有数,百战之中称为王。
三、金鸡上架的手法金鸡上架手法上防时,有直进之意。
《心意六合拳谱》

《心意六合拳谱》备注:此谱(由浙江上虞启蒙恩师刘雪炎师傅根据其师:李青山,汪百盛师傅的手抄拳谱整理!李青山,汪百盛皆是卢嵩高弟子)(宋玉喜2018年3月根据2010年刘雪炎师傅赠送打印稿谱整理)如有误,请校正!题词心意六合勿乱传,无穷奥妙在其间;若教狂徒无知汉,惹祸招灾保身难。
--岳武穆题精养灵根气养神原武艺从来不轻传,无穷奥妙在其间;果如岳公师有道,真传自会对我言;武艺从来是黄金,师长跟前要殷勤;果如武诚忠目敬,哪怕师长不用心。
--姬隆丰题《心意六合拳》内名《守洞尘技》心意拳中的心是指人的大脑而言,所以说:人根朝上,树根朝下,意就是意识,唯心有所感想,意必至,动则心与意合,二者不能分离。
六合者:即内三合与外三合也;内三合是指: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外三合是指:手与脚合,肘与膝合,肩与胯合。
再具体地讲,就是部位相合,左右皆同,气力一致。
例如:左手与右脚合,右手与左脚合;左肘与右膝合,前与后合,六合互相联系,结为一体,以心意支配六合,以六合贯穿心意。
锻炼要则:三练三不练三练:冷冬!三伏天!精神愉悦!三不练:刚吃饱饭!肚子饿!睡眠不足!无论何时锻炼要理解人体之三节,四稍,五藏,六腑,奇经八脉,六经,三焦,营卫气血,脉络和身法。
理解这些项目的意义,功夫才能练好,又能健身治病救人。
分述如下:(一)所谓三节,是指人体各部位关节而言;这三节总的从全身来说分为:稍节,中节,根节。
这三节之中,又分为稍三节,中三节,根三节,三三分为九节。
头为稍节,胸为中节,腹部丹田为根节,这是身躯的三节,也就是总节的三节;手为稍节,肘为中节,肩为根节,这是臂三节,也是稍三节;足为稍节,膝为中节,胯为根节,这是腿三节,也就是根三节。
这九节必须合而为一与六合的精神完全一致。
这九节合而为一叫作相合一气,也就是练功时必须气贯全身,各节一贯的精神。
除去三节中的九节之外,还必须理解这九节之窍。
在练功时,运动哪节,以意想窍,既可以使骨节松开,而气涌过九节之窍。
河南心意六合拳实战技四势

河南心意六合拳实战技四势赖庆新 张笃新鸡步盘肘为心意六合拳的重要筑基功法,它有效地锻炼了梢、中、根三节的协调能力,使人体各器官充分地调动起来,达到全身灵变、劲力顺达,“合”字自然显现。
一、熊出洞(起势)1.左侧在前,右侧在后,身向右转,整体下蹲。
左脚向前迈一步,脚跟着地,脚尖微上跷,两肘尖向下,两手相抱至胸前,掌心向下,两腿弯屈,成虚步(图1)。
要义:沉肩坠肘,势如背锅,谷道上提,舌顶上腭,身成六式。
熊有竖颈之力,防御之能,以顾上下冲击,两眼平视前方。
谱曰:“鹰形望地不见地,熊形望天不见天。
”二、鸡步盘肘1.后脚蹬地,左脚向前迈一步。
在左脚着地的同时,以腰带动左臂向左后划弧拉拽,肘尖向后。
左臂向左前方划弧盘肘,肘尖朝前。
两臂于胸前平行,两掌掌心向下,掌指分开,左肘尖与左膝、左脚尖上下相照,两肘尖至肩成一直线。
身腰尽力向左拧转,对称协调,合裆提谷,两眼平视前方(图2)。
2.紧接上动,向前迈右脚,同时蹬左腿,右臂向右后划弧拉拽,肘尖向后,左臂肘由后向前盘肘,全身发劲,两臂于胸前平行,掌指分开,掌心向下,左肘尖与右膝、右脚尖上下相照,两肘尖成一直线,腰尽力向右拧转,目视前方,一左一右直线盘练(图3)。
三、回身式盘到尽头,如左脚在前,右脚在后,可身体向右后转(如拧紧的弹簧猛然崩开),同时右肘向后猛扫,左肘向右后侧盘肘,变为左肘、右脚在前,然后向前迈左脚、盘右肘,继续一左一右盘练,至收势。
要义:鸡步盘肘要以腰的左右拧转带动两肘、两手、两脚的运动,脚一蹬,手、肘、身、脚、胯一起运动,如离弦之箭,疾速,迅猛,劲整,两肘则如滚动之利刃。
用意:此势意在肘,与敌交战抓住时机,迅疾攻击,手护,脚踏,膝撞,肘击,对准要害瞬间抖发,身整步活,力贯肘尖。
心意六合拳每一式皆是“练为功,用为技”,意在用功、用心,切莫把它当简单的招式。
拳谚云:“手为规,脚为矩,规矩成则百法具备”。
实战技——大劈裹横歌曰:裹横之艺势真急,戒告犯者礼字先;若成宝剑抽出鞘,裹者横击变肘尖。
心意六合拳图文教学

心意六合拳图文教学把者,拳也;拳者,势(式)也,山西、河南等地也有称作把势(式)和势(式)口。
四把即四种拳势(式)的打法。
姬龙峰祖师老年得道,方创的早期心意六合拳“十二大势,前后各六势”和“上四把捶”。
上四把捶,只是“头肩肘手”上四把打法,没有编人下三把(胯膝脚)意(气)。
故《姬氏墨本拳经》曰:“四把捶明练上四把,暗寓下三拳。
”经典上四把捶系根据《易》、《道》之“刚柔相摩,八卦相荡,日月运行,一寒一暑,一阴一阳……阴阳相推而变化顺矣”之理,从简从易,不逐花架招式。
不过上四把捶说来说去,练来练去也就是“横拳、挑领、鹰捉、斩拳”阴阳二式,故“易则易知,简则易从……易简而天下之理得矣”。
(一)熊出洞(侵扑站)震右脚出左脚。
右腿屈膝半蹲支撑身体重量,左腿屈置身前,脚尖上翘,脚跟点地;腰背一屈一伸,抖膀晃肩(二次),尔后两臂屈肘夹肋,两手自然下垂耷拉,一手在前护胸,一手在后护脘;头脸略上抬,眼睛下吊,谱曰:“熊似观天不看天”。
(如图1)劲意:熊出洞要体现熊的沉稳之态。
(二)虎扑右腿一蹬,提左膝上左脚,向前纵身猛一蹿,带动双掌向前推捉并寓以向下扑按之意。
左脚落定,左弓步,手心内含,掌根着力,拇指紧扣。
眼睛圆睁上翻,逼视前方,有虎视耽耽之意。
(如图2)上动不停,双掌推捉出去,立即收回,置于腹前。
两肘用力夹胁。
(如图3)劲意要点及说明:(1)推捉(扑)出手,先快速吸气下沉丹田,当推捉到极点,用鼻喷气,顿发雷声“嗯——”,声随势落,声势俱厉。
(2)推捉(扑)出击立即回收:第一,体现心意拳“打中有顾,顾中有打,打顾不分”。
第二,体现心意拳“不合不打”,即手足、肘膝、肩胯之合(后人所创“十字把”是也);第三,体现“虎不现爪”之意。
(3)《姬氏墨本拳经》记载着练秘传十二把“虎扑双把”和“雷声鹰捉把”,皆有“三心要实,三尖要照”之说。
即手心足心背心要实,和鼻尖肩尖膝尖脚尖要照(垂)直。
谱曰:心一颤,气贯四梢,五行封闭……可见心意拳出手定势,内(真)气充盈,方达坚实。
山西车氏心意鸡腿步

山西车氏心意鸡腿步山西车氏心意鸡腿步是心意拳基本功法,也是入门功法。
人们有时候将心意拳当作行意拳来理解,古文字中行即是现在的走,是有一定道理的。
老辈们常讲,心意拳的功夫出在两条腿上,拳谱中讲到“步步不离鸡腿”,充分说明鸡腿功是心意拳中的重要一环。
步是一身之根基,步法、身法练出来了,技击时才能做到“打人如走路”、“打法定要先上身,手脚齐到方为真”。
而求得步法、身法的较好途径就是练习心意鸡腿步。
历代心意名家都很重视此功法的修炼。
但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变迁,现代人在习心意拳时,往往舍本求末,只注重动作外形的美观,而忽视了对基本功的修炼,导致目前传承中对此功法知者甚少,能专心练者更是微乎其微。
心意大师吕学隆是车永宏(毅斋)宗师的早期弟子之一,他的这一支传承中较好地保持了车氏心意拳的原始古朴风貌。
吕学隆传技于孟立纲,孟立纲人称“二铁”师傅,曾受其师爷车永宏的指点,是太谷有名的拳师。
孟立纲传王步青,王步青再传王太晨。
王太晨先生在继承前辈功法的基础上,结合自己几十年来的练功体会,较好地保留、发扬了车氏心意拳的风格和特点。
本人有幸拜在王太晨先生门下习车氏心意拳,现习鸡腿步已半年有余,通过练习,我觉得车氏心意鸡腿步动作虽然简单、易学,但却内涵丰富,拳理极其深奥,不经自身体悟,难窥其中奥秘。
它是一种内外兼修的功法,动中求静,不像桩功是静中求动。
在当今信息化高速发展的时代,受各种社会环境的影响,人们头脑中杂念丛生,练静功时往往难以入静,而练动功同样能起到修身养性、益寿延年的作用,甚至上功更快,不会出偏差,久练自会感觉到步法灵活平稳、身法变换自如,劲力和顺乖巧,直至达到心意拳“手与足合、肘与膝合、肩与胯合”的外三合以及“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的内三合,为下一步开步打拳打下坚实的基础。
车氏心意鸡腿步的练习分三个步骤,每步动作各异,目的也不同,但三步练习是一个连贯的整体,特别是初学者,应按步就序,循次进行。
第一步,上身稳固不动,专练下盘行走功夫。
心意六合拳谱

心意六合拳谱凌汉兴先生早年曾就上海圣约翰大学,文化层面很高。
这首盘法总诀写的非常深入、细腻、全面,对心意六合拳的修炼起到了提纲挈领的作用。
这是真正的拳诀!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是凌汉兴先生对心意六合拳的巨大贡献。
现在奉献给广大爱好者,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
现代武术爱好者的通病是说多于练不肯下苦功夫,浅尝则止。
练了没几天就自以为是,到处评论,谁都敢骂。
所以,我认为请大家多在技术上追求,对拳术技术之外的东西少关心一些,不知大家觉得我说的对不对?反正说出来与大家共勉吧!这里附录了马胜利老师对这首歌诀的简单注释,虽然简单却依然透露出马老师心意六合拳的深厚修养。
其中讲了一些心意六合拳修炼的关窍,比如内肩内胯相合一线劲发如牵烈马等等,请大家仔细研习,必然有所获益!两来风凌汉兴心意六合拳艺传真盘法总诀凌汉兴心与意合谓之神,意与气合谓之精;气与力合谓之劲,肩与胯合龙折身;(注释一)肘与膝合势乃正,手与足合顾打全。
(注释二)“形如”始得外三合,脚手齐到才为真;“神似”方符六合艺,周身合一势无伦。
(注释三)势势侧身膀领前,手足鼻尖照一线;头若顶天足践地,目视前方意无边。
(注释四)舌舔上腭谷道提,精气贯顶津液咽;含胸拔背左右分,气沉丹田稳重心;(注释五)搨肩垂肘护中线,松腰坠胯攒翻灵。
肩要摧肘肘摧手,胯要摧膝膝摧足;(注释六)虽然手足有前后,但须手足齐起落。
出手处处成弧形,迈步在在扣裆际;(注释七)手足运行身前驱,身动务必意在先。
(注释八)着点之顷刚呼息,运转之时柔吸气;柔非软弱攻不破,刚非生硬乃为坚。
虚运实发一言罄,呼吸束长即拳经;(注释九)学者欲知其中理,要在揣摩习艺勤!一九五三年十二月一日马胜利先生的注释——注释一:内肩内胯相合一线是“龙折身”,也就是螺旋拧裹。
肩胯相合才能打出猛烈的折叠闪劲。
注释二:劲分整与正,整固然重要正比整更重要,这是很多人忽略的。
注释三:形骸不似不是心意六合拳;神意不真形骸再似也是枉然。
心意六合拳养生桩功练习方法

心意六合拳养生桩功练习方法心意六合拳的养生桩练习能够达到强身健体,放松心情之效,是学练心意六合拳的基本功,同时,是为以后技击桩的训练打下良好基础的保障。
心意六合拳的养生桩桩功分很多种,包括平步撑抱桩、平步托抱桩、平步提插桩等桩功,下面店铺为大家介绍的是心意六合拳养生桩功练习方法,欢迎阅读学习。
心意六合拳养生桩功(1)平步撑抱桩双足分开与肩同宽,足心涵虚,足趾似有扒地之意周身自然真立,不偏不倚,舒展大方:头顶似有小线上提,头似顶非顶,肩要平,不可耸;臀部略向后,似坐一高凳。
假想后背、腰部、大腿、小腿后部似有树微微挤靠,双手慢慢抬至胞前,掌高肘低,掌心向内,五指相对。
意想五指缝中各夹一棉球,两手之间相距二至三拳!双手距胸尺许远,双手似抱一气球,球与胸部、腹部及手臂内侧、手掌、手指轻轻接触,用力抱;球若瘪,无意抱,否则球要飘。
总之,要以双手、双臂、胸部、腹部细心体会气球的存在即可。
姿势站好后,煮念假想周身站在齐腰深的水中,双手、双臂放松地搭在漂浮在水中的球上,仅用能撑起双臂的劲力即可。
站桩时,面部表情似笑非笑,两唇稍露缝隙,面部、颈部肌肉要轻松舒适,呼吸要匀细自然,双目平视微向前上方,远望前面景物似为轻雾所遮,隐约可见,朦朦胧胧。
心平气和,凝视静息,细心胎听微雨落在树枝或地面上所发出的极细微的声音;或意想站在风景优美的世外桃源中,苍松翠柏,鲜花盛开,乌语花香。
使我们感到遍体通泰,胸意大开;或意想站在温泉水中,温暖的泉水从身后缓缓荡漾而来,着意体会泉水与身体有微微的摩擦和微微推动,身体有向前之感,身体的正面仿佛有水微微的阻挡反之泉水从前面缓缓荡漾,身体的后部仿佛有水微微的阻挡。
以上所提的这些要求不可一味去刻意追求,最好是在自然状态中逐步形成。
心意六合拳养生桩功(2)平步托抱桩托抱桩站立的步法与撑抱桩相同,将双手抬起,前伸距自己腹部30公分左右,两手相距约二至三拳,掌心向上,手指微曲,手臂内侧要似有非有、朦朦胧胧的如抱一汽球,两肘意有外撑的感觉,肘部、手臂下侧、腕部似搭在水中漂浮的木板上,意念假借将肢体放松下来。
《心意六合拳拳谱》

《心意六合拳拳谱》心意六合拳拳谱姬夫子曰:鸡腿,龙身,熊膀,鹰爪,虎抱头,雷声以此作身法,此拳名曰七拳,揝捷括胯挑领,去势虎扑,把把鹰捉。
又曰:但遇人者,手摧搐不止,多出变化,三存者不上,心里所昧,原来是本身不明,四稍上中下,三节分明,四稍具齐,无不取胜。
又曰:头打乐意随身起,去而未去召中央,踏动中门去夺位,就是神仙也难防。
又曰:肩打意合并阴阳,两手只在动内藏,出动入动紧随身,脚手齐到绝为真。
又曰:脚打七分手打三,五行四稍要和全,气孚心意随时用,硬打硬进无遮拦。
能教不是莫教停,蛰应未起雷先行,风吹大树百枝摇,心要动,内要提,外要随,起要横,落要顺,站身平,进中间,手起似虎扑,脚起不落空,遇敌方耐战,放胆尽成功。
又曰:六合,五行,四稍,三节,三心,三意,三尖。
六合要合,五行要顺,四稍要齐,三节要明,三弯要对,三心要实,三意要连,三尖要照,原来是本身去处。
又曰:六合:外形,手与足合,肘与腠合,肩与胯合;内形,心与意合,气与力合,乃为六合。
又曰:五行,心动如火焰,肝动如飞剑,肺动阵雷吼,脾动肋加功,肾动快如风,五行顺一气,放胆即成功。
又曰:四稍,舌为肉稍,手指、脚指为筋稍,牙为骨稍,浑身毛孔为血稍,乃四稍分明。
又曰:三节,上节不分明,多出七千十二般神拿,中节不明,浑身是空,下节不明,多出七二盘跌,乃三节也。
诗曰:出手横拳势难招,展开中平前后稍,转身挑领阴阳势,莺捉四平足下抛。
三节分明,手起横拳势,势难招展,展开四平前后稍,望眉攒,加反背,如虎搜山,斩手炮,掉形如风,鹰捉四平,足下存身,进步踩打莫容情,抢了起字立,剪子股势,如擒拿,进不能胜,必有寒势之心,打人如走路,看人如蒿草,胆上如风响,起落如践鼠战壕,遇着要取胜,四稍俱要齐,手起脚不起是枉然,脚落手不下扑是狂然,未起是占子,未落是墜子,三心不连,必定学艺浅,拳出莫空回,空回总不奇,兵行论道,抢夺如射箭,兵战杀气,拳上一气,无不取胜,君与臣,将与兵,共合为一气,盖乾坤,并无反意,远近一丈步为捷,两头回转一寸为先,早知回转这条路,尽在眼前一寸中,守住一心行正道,小路虽好事难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起膝,其后下踩敌之踝关节或足背,人腿胫骨很脆弱, 运用的好,打一合劲,可将胫骨踢断,轻则皮踢烂。双 踝是要害,踩上轻则扭伤跌柮,重则致残,帮不可轻用 , 谱云:“根节打人如足路”,是讲“鸡腿”练好,交手 打人犹如平常足路一样自然、 顺便, 其中另一技击之意 , 练就双腿稳、扎实、 进退有度,踩步之间已将对方击败 。 双膝的裹为敛裆、防被击中,双腿成一线,双能踢我前 腿,我后腿随时上步即可封住,只有平时痛下苦功,练 好“鸡腿”才能打出心意六合拳近身发敌的特色。
抵上腭,呼吸自然,全身松沉、自然,此为“鸡形”中 桩功,也是入门必练之功,经常习练,桩坚实,则功自 深。 动式: 前动均用静式,蹲好后身姿不变,先动左脚往前踩出, 抬时脚尖上翘,落步后,右脚随人抬腿往前迈过左脚往 前踩出,如此左右两腿循环向前踩出,身体保持正直, 不可左右摇晃,也不可有起伏,三尖要始终相对前方。 转身为,若左腿在前,身右转前腿变后腿,右手回抽, 左手往前斩出,仍同原样然后再向前行,双足间距不可 过开,成一线为佳。 劲意: 全身要有裹、拧、撑之劲,双手一前一后劲力对拔,有 助身体平衡,脚下犹如踩毒物,双膝,双胫相裹、磨, 可使谷道上提又能增强腿的攻击力,且又有护已裆之好 处,能锻炼双腿进击之速,且稳实、有力。脚拉起要有 将泥土掘起之劲,可练趾功。 技意: 此式锻炼的技击之意,主要是以足踩、踢之打法,此为 暗藏于行步之中,与敌交手,在运步进身之时,可以视 距离不同,运用足之打法,远则足踢对方胫骨,近则可
心意六合拳鸡腿练法
心意六合拳以“把把不离鹰捉,式式不离虎扑 ”为其 要,又有“步步不离鸡腿”之说,“鸡腿”是心意合拳 中主要步型、步法。谱中有“打遍天下老鸡形 ”之 谓 , 实指“鸡腿”的功用。步法是拳之根本,没有良好扎实 的真功夫,没有好的步法,再高明的技法也难以发挥, 历代先辈均强调要练好此功,今将其练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写出,供同门 前辈及武友指证。 练法:此功是其拳主要步型、步法,一切的时攻步法, 防守步法皆由其变化而来,主要有两种单式练此 功 , 今只将“踩鸡步”写出,分静、动两种方法练习。 静式: 侧身站立,左脚在前,右脚在后,身体下蹲,左脚为弓 , 右脚为跪式,左脚脚踩实,右脚脚尖点地,脚跟抬起, 右膝里裹和左脚后跟对齐,间距一拳,后左手抬起五指 向上拇指向已,掌心向右外,于鼻尖,同时右手向左后 插至胯外(拧腰顺肩向前),然后右手从后往前经左肘 下斩出,左手曲肘往后顺肋回抽掌护于肋部,右手掌在 左膝外侧,掌心向膝,五指向下,小拇指向外,三尖要 对前方(鼻尖、膀尖、足尖),头要上顶,牙要咬,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