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度美丽青田建设(生态文明示范创建行动实施方案)文件
全力争创“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建设行动计划(2023—2025年)

全力争创“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建设行动计划(2023—2025年)2022年,我市成功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为持续深化生态文明建设,全力争创“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特制定如下行动计划。
一、建设背景与意义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按照省委赋予XX“率先走出人文为魂、生态塑韵的城市发展之路”要求,积极开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建设(以下简称“实践创新基地建设”),重点聚焦“金山银山”转化路径,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加快培育绿色低碳生活方式,厚植美丽XX建设的绿色发展底色,高水平开启新时代美丽XX建设新征程,在“重要窗口”中全面展示XX山水的颜值之美和气质之美。
面对新时代新任务,抢抓深入谋划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契机,打造“融杭联甬接沪"、XX湾南岸一体化绿色高质量发展格局。
以碳达峰目标和碳中和愿景为引领,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推动发展方式转变,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在高水平保护中实现高质量发展,形成资源节约、绿色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从根本上改善人民生活环境品质,增进民生福祉。
二、区域概况(一)区位概况。
XX市位于XX省中北部,钱塘江口以南,介于北纬29o13,36〃至30°16'17",东经119°53,02〃至121。
13,38〃之间。
东连宁波市,南接XX市和XX市,西临XX市,北隔钱塘江与嘉兴市相望。
东西长XX公里,南北宽116.86公里,海岸线长XX公里,总面积XX平方公里。
(二)自然状况。
XX市全境处于浙西山地丘陵、浙东丘陵山地和浙北平原三大地貌单元的交接地带,地貌可概括为“四山三盆二江一平原”。
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季风显著,四季分明,湿润多雨。
境内河道密布,湖泊众多,自古有“鱼米之乡”之称,主要有汇入钱塘江的XX江、浦阳江和鉴湖水系。
(三)资源状况。
丽水市区位分析图

第一章背景与意义 (1)1.1项目背景 (1)1.2项目意义 (2)第二章基本情况 (3)2.1自然地理情况 (3)2.2社会经济状况 (4)2.3生态环境状况 (4)2.4城区绿化现状 (4)2.5丽水市创建森林城市优劣势分析 (5)2.5.1优势分析 (5)2.5.2劣势分析 (6)第三章规划总则 (7)3.1规划依据 (7)3.2指导思想 (7)3.3规划定位 (7)3.4规划原则 (8)3.5规划原理 (8)3.6规划期限 (10)3.7规划范围 (10)3.8指标体系 (10)3.8.1浙江省森林城市创建指标体系 (10)3.8.2国家森林城市创建指标体系 (11)3.8.3森林生态网络 (11)3.9规划目标 (12)3.9.1第一层次(中心城区)规划目标 (12)3.9.2第二层(市域)次规划目标 (12)第四章总体布局 (14)4.1丽水中心城市森林建设总体布局 (14)4.2市域城市森林建设总体布局............................................................................................................... 14第五章分项规划. (15)5.1丽水中心城市(一核)森林建设分项规划 (15)5.1.1“一环”绿地规划 (15)5.1.2“一轴”绿地规划 (15)5.1.3“一心”绿地规划 (16)5.1.4“五带”绿地规划 (16)5.1.5“五园”绿地规划 (20)5.2丽水市八县(市)城区(八团)森林建设分项规划 (21)5.2.1基本情况 (21)5.2.2存在问题 (22)5.2.3规划目标 (22)5.2.4规划布局 (22)5.3“二网”森林建设规划 (25)5.3.1道路森林网络规划 (25)5.3.2水系森林网络规划 (25)5.3.3规划目标 (26)5.3.4建设内容 (26)5.4“三屏”森林建设规划 (26)5.4.1一级生态屏障建设规划 (26)5.4.2二级生态屏障建设规划 (30)5.4.3三级生态屏障建设规划 (31)5.5“百镇”森林建设规划 (32)5.5.1规划范围 (32)5.5.2总体目标 (32)5.5.3规划布局 (32)5.6“千村”森林建设规划 (32)5.6.1规划范围 (33)5.6.2规划目标 (33)5.6.3规划布局 (33)目录第一部分文本5.6.4建设内容及要求 (33)第六章树种规划 (34)6.1规划原则 (34)6.2主要树种 (34)6.3一般树种 (35)6.4藤蔓及竹类植物 (36)第七章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建设规划 (37)7.1规划目标 (37)7.1.1总目标 (37)7.1.2分期目标 (37)7.2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 (37)7.2.1保护生物群体的完整性 (37)7.2.2保护典型植被 (37)7.2.3防治有害生物的入侵 (37)7.2.4生物多样性的动态监测与数据库建设 (38)7.2.5引种驯化与良种繁育基地的建设 (38)第八章生态文化建设规划 (39)8.1规划目标 (39)8.2生态文化的法制化建设 (39)8.3生态文化的知识普及教育 (39)8.3.1生态文化教育基地建设 (39)8.3.2生态文化知识的普及 (39)8.3.3生态消费观念建设 (39)8.3.4生态文化品牌建设 (40)8.4生态文化长效机制建设 (40)第九章近期重点建设工程 (41)9.1丽水市核心区森林绿地系统建设重点工程 (41)9.1.1城市森林公园与风景名胜区建设工程 (41)9.1.2核心城区其他绿地建设 (41)9.1.3核心城区市郊生态景观林建设 (42)9.1.4核心城区现状绿地改造提升工程 ................................................................................................... 429.2“八团”重点绿地建设工程 .. (43)9.2.1常规绿化重点工程 (43)9.2.2城市森林公园建设工程 (43)9.3市域生态廊道建设工程 (43)9.3.1生态通道建设工程 (43)9.3.2生态河道保护与修复工程 (44)9.4村镇绿化工程 (45)9.5生态屏障建设工程 (46)9.5.1一级生态屏障建设工程 (46)9.5.2二级生态屏障建设工程 (46)9.5.3三级生态屏障建设工程 (47)9.6生态安全建设工程 (48)9.6.1生物多样性保护工程 (48)9.6.2森林资源动态监测管理系统建设 (48)9.6.3森林病虫害控制 (48)9.6.4森林火灾预防 (49)9.6.5林业行政管理建设 (49)9.6.6古树名木的保护 (50)第十章投资估算 (51)第十一章效益评价 (52)11.1城市森林的经济效益 (52)11.1.1森林产品带来直接经济效益 (52)11.1.2森林旅游收入 (52)11.2城市森林的生态效益 (52)11.3城市森林的社会效益 (52)第十二章保障措施 (54)12.1组织保障 (54)12.2政策保障 (54)12.3资金保障 (54)12.4技术保障 (54)12.5宣传保障 (54)1、丽水市区位分析图2、总体规划图3、“一核八团规划图”4、“二网规划图”5、“三屏规划图”6、“百镇规划图”7、“千村规划图”8、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分布图9、丽水市城区森林系统规划总图10、丽水市城区森林系统结构图11、丽水市近斯绿地建设规划图12、丽水城区已建绿地现状图13、丽水城区主要道路绿化现状图14、丽水市城区内河景观规划图15、青田县城区森林系统规划图16、缙云县城区森林系统规划图17、景宁县城区森林系统规划图18、云和县城区森林系统规划图19、龙泉县城区森林系统规划图20、遂昌县城区森林系统规划图21、松阳县城区森林系统规划图22、庆元县城区森林系统规划图目录第一部分图集第一章背景与意义“森林城市”是具有良好森林生态环境城市的简称,是指城市生态系统以森林植被为主体,体现了城市与环境协调发展的现代城市建设模式,其功能和效益远远大于城市与森林的功能和效益相加之和。
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三篇

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三篇篇一: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美丽乡村建设是改善人居环境、加速城乡一体化进程、促进经济全面发展、提升我村整体形象的重要举措。
根据镇党委、镇政府关于实施美丽乡村建设的部署和要求,结合本村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和基本原则指导思想: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全面落实镇党委、镇政府关于美丽乡村建设的工作部署,把美丽乡村建设作为践行群众路线、加快经济发展的有力抓手,按照“实现干净整洁、完善基础设施、保持田园风光、绿化村落庭院、突出特色文化”的要求,全力做好“环境治理、民居改造、设施配套、服务提升”四项重点工作,提升环境质量,加快推动城乡一体化建设,促进村级经济全面快速发展。
总体目标:通过美丽乡村建设,使天星村村卫生设施得到完善,卫生管理水平不断提升,房前屋后常年保持干净整洁,形成长效保洁及垃圾处理机制,彻底解决“脏、乱、差”问题。
建设绿色天星村,进村路和主巷道有绿化景观,道路、房前屋后、渠道两旁全部绿化,庭院建花坛,实现环境优美、生态文明、公共服务完善、城乡协调发展的美丽新农村。
基本原则:坚持以民为本,有效改善村民生产生活环境;坚持示范带动,用先进典型带动整体工作开展;坚持长效管理,推动村级环境卫生规范化、制度化、常态化;坚持全民参与,形成政府主抓、村干部包组、群众参与、上下联动的良好氛围。
二、主要任务天星村美丽乡村建设主要做好以下四项重点工作:(一)环境治理1、切实抓好卫生整治工作。
按照“清运垃圾、铲除杂草、挪走柴堆、清扫路面、拆除临建”的要求,彻底清理各类积存垃圾、门前屋后“三堆”,拆除乱搭乱建、临时建筑、消灭所有卫生死角,使村环境面貌明显改善。
2、建立健全长效保洁机制。
按照网格化管理模式,进一步落实保洁责任路段,落实工作责任,做到“日产日清”。
建筑垃圾由建房户自行清运到指定填埋场,不得和生活垃圾混倒。
3、建立完善各项制度。
完善环境卫生长效管理机制,制定环境卫生村规民约、落实保洁及垃圾处理制度、切实提升村级卫生规范化管理水平。
衢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衢州市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规划(2018—2025年)的通知

衢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衢州市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规划(2018—2025年)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衢州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0.01.16•【字号】衢政发〔2020〕9号•【施行日期】2020.01.16•【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发展规划正文衢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衢州市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规划(2018—2025年)的通知衢政发〔2020〕9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直属各单位:现将《衢州市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规划(2018—2025年)》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衢州市人民政府2020年1月16日衢州市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规划(2018—2025年)为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落实《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浙江省生态文明示范创建行动计划的通知》(浙政发〔2018〕18号)的要求,深入推进我市生态文明建设工作,争创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制定本规划。
一、规划目标以建设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为目标,充分发挥区域生态环境和经济特色优势,推动市委“1433”发展战略体系重重落地,使全市经济结构更为合理,物质和资源得到高效循环利用,生态经济得到快速发展;生态空间安全格局不断优化,生态环境优良,人和自然的关系更为和谐;现代生态文化得以弘扬,建成具有衢州特色的生态文化体系;城乡统筹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将衢州建设成为环境优美、经济繁荣、社会文明的全国生态文明建设标杆。
(一)近期目标(2018—2021年)。
空间发展布局总体合理,生态保护格局基本确立,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经济发展迈入良性循环提升轨道,环境质量进一步稳固提升,环保基础设施基本建立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基本确立,生态文明成为全社会的共同意识,人民群众生态环境获得感大幅提升。
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建设考核指标全部达标,基本完成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创建。
加强新时代水土保持工作实施方案

加强新时代水土保持工作实施方案为贯彻落实《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水土保持工作的意见〉的通知》,全面统筹推进新时代水土保持工作,结合实际,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全面贯彻生态文明思想,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深刻认识水土保持是江河保护治理的根本措施,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水土保持工作,坚持生态优先、保护为要,坚持问题导向、保障民生,坚持系统治理、综合施策,坚持改革创新、激发活力,加快构建政府负责、部门协同、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水土保持工作格局,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全面提升水土保持功能和生态产品供给能力,筑牢生态安全屏障。
二、总体目标到2025年,水土保持体制机制更加健全,工作体系更加完善,监管效能进一步提升,重点区域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治理,新增人为水土流失得到有效遏制,水土流失状况得到有效改善,水土保持率达到86%o到2035年,系统完备、协同高效的水土保持体制机制全面形成,重点地区水土流失得到全面治理,人为水土流失得到全面控制,生态系统水土保持功能显著增强,水土保持率达到90%o三、加强水土流失预防保护工作(-)实行水土保持空间管控。
落实水土保持空间管控制度。
科学划定划定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重点治理区和水土流失严重、生态脆弱区域,实行差别化预防保护治理措施。
将水土保持生态功能重要区域和水土流失敏感脆弱区域,适时纳入生态保护红线,严格禁止开发性、生产性建设活动,在符合现行法规前提下,除重大战略项目外,仅允许对生态功能不造成破坏的有限人为活动,严格水土保持监督。
(二)抓好人为水土流失源头管控。
加强对崩塌、滑坡危险区和泥石流易发区的监管,禁止在以上区域从事取土、挖砂、采石等可能造成水土流失的活动。
在公路雨雪天气应急处置工作中大力提倡使用环保型融雪剂,精准撒布、严格控量;积极推进融雪新技术、新材料应用。
811美丽青田建设行动方案

“811”美丽青田建设行动方案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明建设的意见》(中发…2015‟12号)和《中共浙江省委关建设美丽浙江创造美好生活的决定》(浙委发…2014‟14号)、《中共浙江省委关于制定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浙委发…2015‟23号)、《中共浙江省委关于补短板的若干意见》(浙委发…2016‟12号)精冲,按照《“811”美丽浙江建设行动》(浙委办发…2016‟40号)和《“811”美丽丽水建设行动》(丽委办发…2016‟84号)文件要求,结合我县实际,现就2016-2020年开展“811”美丽青田建设行动制定如下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一)指导思想。
以马克思列宁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定不移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之路,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以健全生态文明体制机制为重点,持续精准推进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加强资源节约集约高效利用,弘扬生态文化,倡导绿色生活,补齐生态环境短板,绝不把违法建筑、污泥浊水和脏乱差环境带入全面小康社会,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加快建成“富饶秀美、和谐安康”的幸福侨乡。
(二)基本原则坚持全面推进、突出重点。
既统筹兼顾,全面推进生产、生活、生态协调发展,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又突出重点,强化源头治理,全面消除违建现象,全面消除污泥浊水现象,全面消除脏乱差现象,努力改善空气质量,着力在突出环境问题治理、推进经济转型升级、改善城乡面貌、构建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等重点工作上取得突破,从根本上遏制环境污染。
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
针对不同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及各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环境资源承载能力,科学制定差异化的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实施分类分层指导,把全县各地打造成各有侧重、各具特色的美丽青田建设典范。
助推乡村振兴战略 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浙江省全面实施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工程

国土资源GUANLIYUANDILAND&RESOURCES27管理园地为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助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浙江省通过广泛深入调研,结合浙江自然资源禀赋,部署实施乡村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通过乡村空间形态的有机更新,着眼于破解耕地保护碎片化、村庄用地无序化、农村发展低散弱问题,重点对农村山水林田湖草进行全要素综合整治,全域优化农村生态、生产、生活空间布局,实现空间形态、产业发展、生态环境、人居环境、基础设施、乡风文明、乡村治理的系统重塑和综合集成创新,努力探索一条利用土地要素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拓展高质量发展新空间、建设“诗画浙江”大花园的新路子。
2018年,全省已启动实施150个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工程,涉及148个乡镇(街道)、657个行政村,土地面积408万亩,计划总投资339亿元。
到2020年,全省计划实施500个以上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工程,覆盖300个乡镇、2000个行政村,其中建成100个示范工程。
一、统筹谋划,为乡村振兴开出土地良方2017年以来,围绕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重大任务,浙江自然资源部门一直在思考如何发挥资源要素作用,助力乡村振兴,通过多次深入基层调研,了解农村发展、基层发展土地需求。
通过调研发现,浙江美丽乡村建设成效显著,但农村用地客观上还是存在一些问题。
比如,从村庄布局来看,农村用地结构散乱和土地利用粗放的现实困局尚未扭转,耕地保护碎片化、空间布局散乱化、土地利用低效化问题进一步凸显。
从农村用地需求来看,农村建房的意愿还是很强,农村新产业新业态用地需求旺盛,同时农村各类落后产业、产能零散化发展问题较为突出,土地产出相对低效。
从农村土地管理制度和政策层面来看,对农村土地管理缺乏完善的政策体系。
在深入调研和综合研判的基础上,浙江省提出继承和发展“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实施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充分发挥土地在农业农村发展中的基础性、引导性、控制性作用,实现由土地整治向规划管控和空间治理转变,激活土地这个农村最大资源,唤醒沉睡的土地,促进土地要素在城乡之间高效配置,拓展发展新空间,打通绿水青山转变为金山银山的通道,助推乡村振兴。
生态文明示范创建实施方案

生态文明示范创建实施方案一、背景介绍近年来,生态环境问题愈发凸显,保护生态环境、推动绿色发展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
为了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提高生态环境质量,各地纷纷探索生态文明示范创建实施方案。
二、目标与原则1. 目标:通过生态文明示范创建,建立起一批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区域,推动全社会形成绿色发展的理念和行动。
2. 原则:(1) 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坚持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2) 以科学规划、系统治理为基础,注重生态系统健康与经济社会协同发展;(3) 以法治保障、政策引导为手段,构建全社会参与的生态文明治理体系;(4) 以创新驱动、开放合作为支撑,推动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相结合。
三、关键任务1.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1) 完善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体系,加强环境执法力度;(2) 提升污染防治能力,加大对重点污染源的监管力度;(3) 加强对生态系统的保护和修复,推动生态系统建设与保护工程;(4) 增加绿化覆盖率,提高城市空气质量和生态环境品质。
2. 推动绿色发展:(1) 加强节能减排,推动清洁能源的利用和发展;(2) 提升资源利用效率,推动循环经济发展;(3) 建设绿色交通体系,推广新能源汽车和公共交通;(4) 发展绿色产业,推动绿色技术和绿色产品的创新和应用。
3. 构建生态文明治理体系:(1) 加强环境监测和信息公开,提高全社会对生态环境的认知和参与度;(2) 强化生态文明教育和宣传,提高公众环保意识;(3) 建立健全生态环境监管机制,加强环境监测和执法能力;(4) 推动生态补偿机制的建立,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的经济可持续性。
四、实施步骤1. 制定生态文明示范创建规划:(1) 基于区域环境特点和发展需求,制定生态文明示范创建规划;(2) 确定示范创建的区域范围、目标任务和重点项目。
2. 加强组织领导和政策支持:(1) 成立生态文明示范创建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各部门工作;(2) 制定支持政策,提供财政、土地、税收等优惠政策支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年度美丽青田建设(生态文明示范创建行动实施方案)考核评价指标及评分细则
考核评价指标(总分1000分)
可编辑修改
可编辑修改
可编辑修改
可编辑修改
可编辑修改
可编辑修改
可编辑修改
可编辑修改
可编辑修改
可编辑修改
可编辑修改
可编辑修改
可编辑修改
可编辑修改
可编辑修改
可编辑修改
可编辑修改
可编辑修改
可编辑修改
可编辑修改
可编辑修改
可编辑修改
可编辑修改
可编辑修改
可编辑修改
可编辑修改
可编辑修改
可编辑修改
可编辑修改
可编辑修改
可编辑修改
可编辑修改
可编辑修改
可编辑修改
可编辑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