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江苏省新高考适应性考试历史试题(答案仅供参考)(解析版)

合集下载

2021高考历史(江苏专用)一轮试题:第七单元 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 含解析

2021高考历史(江苏专用)一轮试题:第七单元 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 含解析

第七单元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时空定位【阶段特征】从辛亥革命到五四运动前夕(1911—1919年),中国社会经历了剧烈的变革,中国近代化进入整体发展的阶段。

政治方面完成了从帝制到共和制的历史转变。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推动了中国的民主化进程经济方面民族资本主义迎来了.........“.短暂的春天.....”.。

.中华民国的建立,极大地鼓舞了民族资产阶级兴办实业的热情。

一战期间,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1912—1919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快速发展,出现了“短暂的春天”的繁荣局面思想文化方面多元思想并存。

.......向西方的学习经历了从器物到制度再到思想的发展阶段。

三民主义思想、民主与科学思想先后成为思想界的主流。

新文化运动后期,马克思主义开始传播,与传统文化一起形成多元思想并存的局面【考情探究】5年考情备考策略考题分布考查角度考情综述2019江苏单科,8,3分辛亥革命本单元是江苏卷考查的重点之一,从考查内容上看,近几年的考题主要集中在对辛亥革命的综合考查上。

从命题形式和方向上看,试题以活泼新颖和内涵丰富的材料创设新情境,从世界史的视野和现代化的角度综合考查辛亥革命的背景、特征和影响,(1)本单元最重要的历史事件是辛亥革命,在其影响下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出现“短暂的春天”,而新文化运动则是辛亥革命在思想领域的继续。

复习时,注意以辛亥革命为主线,把本单元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模块的内容串联起来,形成较为完整的知识体系(2)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产阶级在政治舞台上非常活跃,资产阶级维新派、革命派、激进派和实业派是当时最主要的四个派别,复习过程中注意比较四个派别的政治主张,理解其思想本质的相同点与不同点2019江苏单科,10,3分影响民族工业发展的因素2018江苏单科,8,3分辛亥革命背景2016江苏单科,22,15分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与评价2015江苏单科,8,3分民国初年民族工业的发展必备知识篇固本夯基【考点集训】考点一辛亥革命1.武昌起义爆发后,一个突出的现象是众多的原立宪派人士纷纷参与到各地的起义之中,极大地推动了南北各省的独立。

专题13 开放性试题(解析版)-2021年高考历史三轮冲刺复习热点专题优选优练

专题13  开放性试题(解析版)-2021年高考历史三轮冲刺复习热点专题优选优练

专题13:开放性试题1.(2021广东适应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摘编自(意)乔吉奥·列略《棉的全球史》等从上述材料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

(要求:信息有关联,阐述合理并有史实依据)【答案】示例一:论题:国家战略影响棉纺织业的发展阐述:一个国家经济的发展,与执政者的胆识魄力息息相关。

19世纪中后期,日本为摆脱受压迫奴役的境遇,“求知识于世界”,开启了明治维新,明治维新使日本走向了先进国家的行列,无疑也促进了经济的大发展,日本纺织品和服装出口逐年上升就是明证。

20世纪90年代,中国确立了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战略目标,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迎合世界潮流,积极参与国际竞争,焕发了经济发展的潜力,中国服装出口与日俱增就是就是铁证。

可见,高瞻远瞩的战略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定海神针。

示例二:论题:民族独立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前提保障阐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想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必须发展经济,而经济发展需要有一个强大的国家做后盾。

近代史上,印度一度沦为英国的殖民地,经济发展受东印度公司的掣肘,发展艰难;中国沦为西方列强的半殖民地,经济上成为列强的附庸,受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操控,艰难发展。

但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后,民族独立为经济发展保驾护航,中国经济建设的成就零世界瞩目,1991年以来中国服装出口与日俱增就是就是明证。

总之,经济要发展,民族独立是必不可少的保障。

【详解】示例一:根据材料中图5、图6两条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国家战略影响棉纺织业的发展。

从日本进行明治维新和中国确立市场经济体制战略的角度进行阐述。

示例二:根据材料中图4、图6两条信息,拟定一个论题——民族独立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前提保障。

从近代印度和现代中国两个角度进行阐述。

还可以从材料中提取其他两条或两条以上信息,拟定一个具体论题,结合相关史实阐述即可。

此题为开放试题,言之有理即可。

2.(2021湖北适应考)(电报与近代中国)小楚同学在校园文化节中承担“电报与近代中国”展板的设计任务,通过搜集整理。

2021高考历史(江苏专用)一轮试题:第九单元 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 Word版含解析

2021高考历史(江苏专用)一轮试题:第九单元 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 Word版含解析

第三部分中国现代史第九单元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时空定位【阶段特征】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前(1949—1956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时期。

政治方面民主制度确立、外交成就丰硕。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起步,根据1954年宪法规定,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初步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系。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取得丰硕的外交成果。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标志着我国外交政策的成熟经济方面现代化建设准备与启动。

...........1953年,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开始实施“一五”计划和三大改造,开始改变我国工业落后面貌,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计划经济体制形成思想文化方面毛泽东思想新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毛泽东发表《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等著作,表达了有关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思想,在社会主义建设理论方面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学说【考情探究】5年考情备考策略考题分布考查角度考情综述2019江苏单科,11,3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本单元是江苏卷考查的重点之一,从考查内容上看,近几年考题主要集中在新中国初期的经济建设和外交成就上,对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制度建设考查的较少。

从命题形式和方向上看,试题多采用新史料,设置新情境,注重考查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的学科素养以及对核心价值观的引领(1)注意知识点之间的相互联系、前后延伸,如将新中国的政治体制与中国古代、近代政治体制做纵向比较,与西方近代政治体制做横向比较,认识我国民主政治的特色和影响(2)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一五”计划完成是中国社会的剧烈变革时期。

复习时注意两点:一是从生产力的角度,掌握这一时期中国现代化(工业化)的成就。

2021年高考历史真题和模拟题分类汇编专题17资本主义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含解析

2021年高考历史真题和模拟题分类汇编专题17资本主义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含解析

专题17 资本主义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第Ⅰ部分 2021年高考真题1.(2021·全国乙卷·33)18世纪90年代初,法国国民议会取消监禁专制授权令,否定了家长或家族可不经审讯就将孩子投进监狱的做法;国民议会还规定,由新建立的家事评议庭专司听审父母和20岁以下子女的争讼,21岁的家庭成员不分男女,不再受父权的管辖控制。

上述内容体现了()A.个人意志即个人权利 B.个人与国家间的契约关系C.男女的政治地位平等 D.家族利益凌驾于国家利益【答案】B【解析】题干的大意是在18世纪末,法国国民议会规定由新建立的家事评议庭专门审理父母与子女之间的纠纷来代替家长或者家族直接把孩子投进监狱的做法,同时父母对成年子女的控制权被取消,这意味着国家所指定的专门机构才有权处理家庭中个人之间的纠纷,这等于把个人权利用国家法律来保障,建立了公民个人与国家间的契约关系,而取代了家庭中家长或者家族对子女问题进行处置的关系,故选B项;题干体现的是国家与个人之间的关系,所以题目主旨不是体现个人意志问题,排除A项;题干中只有“21岁的家庭成员不分男女,不再受父权的管辖控制”体现了男女地位问题,属于以偏概全,而且也与题目主旨不一致,排除C项;“新建立的家事评议庭专司听审父母和20岁以下子女的争讼”、“不再受父权的管辖控制”等信息说明国家利益是高于家族利益的,排除D项。

2.(2021·广东高考选考·13)1873年5月,法兰西共和国总统梯也尔对君主派议员说:“你们不要弄错,民众绝大多数都站在共和国一边。

”君主派议员占优势的议会随后通过对政府的不信任案,梯也尔被迫辞职。

这反映了()A.巴黎公社的政治影响 B.主权在民观念的淡化C.代议制度的曲折发展 D.三权分立体制的确立【答案】C【解析】题干材料提及巴黎公社革命被镇压后,法国国民议会中共和派和君主派力量斗争激烈,最终君主派通过了对政府的不信任案,梯也尔被迫辞职,这反映了法国共和政体的确立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过程,故选C项; 1871年5月,法国巴黎公社就已经被镇压了,并且巴黎公社是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政权,而法兰西共和国为资本主义国家,两者没有必然的联系,排除A项;主权在民指的是国家的权力来源于人民,而材料强调的是君主派和共和派的斗争,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是共和派与君主派的斗争,并不能体现三权分立体制的确立,且法国总统受议会影响很大,权力有限,无法对议会形成有效制约,排除D项。

高考历史真题分类训练专题17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解析版)

高考历史真题分类训练专题17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解析版)

专题17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2021年】1. (2021·全国乙卷)土改后,太行山区某农民要买一头驴,谈好价钱后,他表示要回家和妻子商量,理由是“我们村上好多人家都立下了新规矩,男的开支一斗米以上要得到女人的同意,女人开支二升米以上要得到男人的同意”。

这件事可以反映出,当时解放区A. 男尊女卑观念消亡B. 家庭成员经济地位发生变化C. 按劳分配得到实施D. 传统的社会伦理秩序被颠覆【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土改后,太行山区农民买了驴,要和妻子商量,理由是村中规矩,男人开支一斗米以上须经女人同意,并且男人支配粮食的上限高于女人。

女人经过土改分得土地,经济地位有所上升,故而家庭地位有所上升,故B正确。

土改后,男尊女卑观念并没有完全消失,故A错误;在公有制范围内,多老多得少老少得的原则是按劳分配,材料与按劳分配无关,故C错误;传统的社会伦理包括父子、君臣、夫妇、朋友等关系,这些在土改后并没有颠覆,故D错误。

2. (2021年1月浙江选考)下图为光绪三十四年《日新画报》刊登的画作,画中有“大姑娘拿着风筝来回奔跑,实在不好看。

但分人家有点规矩,绝不能让姑娘在满街上疯跑啊!咳!此事不但因女学堂不甚发达,而于警务亦有妨害(其害乃电线电灯等类),岂不是无形的危险吗”等字样。

此画反映A. 近代男子传统服饰的变革B. 女子普遍走出家庭步入社会C. 西方文明成果已经传入中国D. 新文化运动批判旧礼教和旧道德【答案】C【解析】根据“而于警务亦有妨害(其害乃电线电灯等类)”可知当时西方的电线电灯已经传入中国,即西方文明成果已经传入中国,故选C;由图示内容可以看出,图中男子的服饰还是中国传统服饰,排除A;“普遍”的说法过于夸张,排除B;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新文化运动尚未开始,排除D。

3.(2021年6月浙江选考)1910年,上海某刊载:“一车辟易人百千,双轮足值价万钱。

汽声呜呜向前进,按机四顾心雄然。

2021年高考全国乙卷文综历史(解析版)

2021年高考全国乙卷文综历史(解析版)
29.1934年,毛泽东提出:“我们是革命战争的领导者、组织者,我们又是群众生活的领导者、组织者……在这里,工作方法的问题,就严重地摆在我们的面前。我们不但要提出任务,而且要解决完成任务的方法问题。”当时毛泽东强调改进工作方法意在
A.发动群众参加革命战争B.开辟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C.建立广泛革命统一战线D.动员社会各界进行抗战
26.宋代,官府强调“民生性命在农,国家根本在农,天下事莫重于农”,“毋含本逐末”。苏辙说:“凡今农工商贾之家,未有不舍其旧而 士者也。”郑至道说,士农工商“皆百姓之本业,自生民以来未有能易之者也"。从中可以看出宋代
A.商品经济发展受到阻碍B.重农抑商政策瓦解
C.社会群体间流动性增强D.四民社会地位相同
28.1898年,某书商慨叹废八股将使自己损失惨重,后来发现“经学书犹有人买”,其损失并不如以前估计之大,而该书商对新学书籍的投资不久又面临亏损。这可以反映出该时期
A.儒学地位颠覆B.列强侵略加剧
C.政局变化迅速D.西学深入民心
【答案】C
【解析】
【详解】1898年是戊戌变法之时,此时维新派宣扬维新思想,主张废除传统的科举考试,所以书上慨叹废除八股将使自己损失惨重;但戊戌变法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失败,维新思想受到打击,所以书商对新学书籍的投资又面临亏损。因此这种变化可以反映出当时政局的迅速变化,故选C;清末儒学的地位尚未被颠覆,排除A;根据该书商的经历并不足以说明列强的侵略加剧,排除B;清末西学尚未深入人心,D项说法过于夸张,排除。
【答案】C
【解析】
【详解】材料信息是,宋代官府强调重农抑商,而苏辙则强调舍农工商贾而为士、郑至道则强调士农工商皆本业。从中可以看出宋代社会阶层流动较为增强,故C正确;这一情况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故A错误;重农抑商政策是封建国家的国策,故B错误;“四民社会地位相同”的说法错误,故D错误。

2021年江苏省新高考适应性考试历史试题(答案仅供参考)(解析版)

2021年江苏省新高考适应性考试历史试题(答案仅供参考)(解析版)
9.如图是革命艺术家彦涵创作的新门神年画,生动反映了八路军和民兵的英雄气概,受到抗日根据地老百姓的广泛欢迎。该作品重在
A.宣传民众拥护国共合作抗日B.倡导军民广泛开展敌后游击战争
C.激励军民效法古人保家卫国D.动员根据地民兵参加八路军抗战
【答案】C
【解析】
【详解】依据题干和所学知识,革命艺术家彦涵创作的新门神年画将八路军和民兵置换为门神形象,激励军民效法古人保卫家园,C正确;依据题干年画上“抗战胜利”“军民合作”等信息可知该作品宣传军民合作抗日,没有体现国共合作抗日,A排除;倡导军民广泛开展敌后游击战争与材料关系不够紧密,B排除;题干信息没有体现民兵要参加八路军抗战,D排除。故选C。
【答案】B
【解析】
【详解】据“使得英法诸国免除了人力资源匮乏的后顾之忧,极大地巩固了协约国的防线”可知,中国劳工为一战协约国的胜利做出巨大贡献,故B正确;列强放松对中国侵略的原因是忙于战争,无暇它顾,而不是由于华工的缘故,故A错误;华工虽然做出贡献,但是不能够改变欧洲格局,故C错误;巴黎和会上,中国并未收复山东主权,故D错误。
【答案】D
【解析】
【详解】从材料信息可以看出,藏书从周天子的官府行为下移到诸侯,再下移到士大夫甚至私人,这促进了书籍的流动及文化的传播,有利于学术的繁荣,D正确;材料与私人讲学没有必然的联系,排除A;“具体反映”的说法表述有误,排除B;材料与诸侯的富国强兵无关,排除C。
2.汉高祖令诸侯王“皆立太上皇庙于国都”,此后逐渐形成数量庞大、祭祀隆重的郡国庙。武帝时董仲舒提出宗庙居郡国非礼的主张,至元帝时,通过礼制改革正式废除郡国的宗庙。郡国庙制的兴衰,主要反映了西汉
4.如图为宋代文学艺术领域变化的部分情况。对这些变化起直接作用的因素是
A.印刷技术发展B.城市经济繁荣

2021届新高考适应性测试卷历史试题 (含答案)

2021届新高考适应性测试卷历史试题 (含答案)

广东省2021届新高考适应性测试卷历史(一)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周礼・秋官》记载:“小司寇之职,掌外朝之政,以致万民而询焉。

一曰询国危,二曰询国迁,三曰询立君。

”西周时期,每当国家遇到重大问题,小司寇常向万民咨询。

这种制度体现了A.民众对日常政务的广泛参与B.宗法制下贵族对权力的垄断C.分封制下对边疆统治的加强D.氏族部落民主制的残余影响2.表1为春秋战国时期有关农业的一些记述。

据此可知,当时表1A.铁犁牛耕开始出现B.耕作理论比较先进C.人与自然和谐相处D.小农经济不断发展3.汉代,儒学抛弃了战国时期孟子的“君轻”论和荀子的“从道不从君”论,代之以法家的“尊君卑臣”论,开始了“外王”对“内圣”的利用与压制。

这一转变A.表明儒法思想开始融合B.加快了儒学的政治化进程C.根源于佛道思想的冲击D.削弱了儒学伦理的教化作用4.唐前期,科举中制举科目以文辞科和儒学科居多,策问针对性不强;唐中后期则以政事科为主,策问的题材包括藩镇割据、军费开支、财政税收、土地兼并、边疆关系、吏治铨选等重大问题。

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经世致用思潮的推动B.国家政治形势的变动C.门阀士族势力的衰落D.科举考试程序的改革5.明朝为防沿海军阀余党与海盗滋扰,实行“海禁”。

沿海人民生路被断,于是与倭寇勾结为乱。

政府遣戚继光等人平倭,同时逐渐放松对民间海外贸易限制,沿海形势逐渐稳定。

材料表明,A.东南沿海的私商是倭寇主力B.倭患隔断了中外商品贸易C.政府失去对民间贸易的控制D.政策转变促成倭患的解决6.吴敏树《柈湖文集》记载:“茶,巴陵故少种,道光末,江广人贩茶之洋,名红茶。

虑茶伪,专取生叶,高其值,人争共市。

而贸于本地者,名黑茶,乃取山中杂树叶为之,极有无一茶叶者,于是茶值三倍往时,苦难得,始有自种。

”这说明A.巴陵农业生产呈现专业化特征B.鸦片战争改变了巴陵人生活方式C.巴陵茶叶生产受外国市场影响D.茶叶成为巴陵出口西方主要商品7.除了“天父天子”的口号外,太平天国所宣传的思想内涵,与中国历史上传统民间宗教的思想并没有很大的差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