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力发电厂耐火材料技术条件与检验方法..

合集下载

耐火材料检测标准

耐火材料检测标准

耐火材料检测标准DB21/T 2070-2013硅酸铝质耐火材料化学分析原子吸收光谱法DB21/T 2071-2013镁碳质耐火材料中总碳的测定方法DB21/T 2072-2013硅酸铝质耐火材料化学分析试剂制备试样分解与重量法测定二氧化硅的方法DB41/ 669-2011耐火材料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DL/T 777-2012火力发电厂锅炉耐火材料DL/T 902-2004耐磨耐火材料技术条件与检验方法GB 12441-2005饰面型防火涂料GB 14907-2002钢结构防火涂料GB/T 14983-2008耐火材料抗碱性试验方法GB/T 15545-1995不定形耐火材料包装、标志、运输和储存GB/T 16546-1996定形耐火制品包装、标志、运输和储存GB/T 16555-2008含碳、碳化硅、氮化物耐火材料化学分析方法GB/T 17601-2008耐火材料耐硫酸侵蚀试验方法GB/T 17617-1998耐火原料和不定形耐火材料取样GB/T 17911-2006耐火材料陶瓷纤维制品试验方法GB/T 18257-2000回转窑用耐火砖热面标记GB/T 18301-2012耐火材料常温耐磨性试验方法GB/T 19666-2005阻燃和耐火电线电缆通则GB/T 21114-2007耐火材料X射线荧光光谱化学分析-熔铸玻璃片法GB/T 22588-2008闪光法测量热扩散系数或导热系数GB/T 23293-2009氮化物结合耐火制品及其配套耐火泥浆GB/T 23294-2009耐磨耐火材料GB/T 29650-2013耐火材料抗一氧化碳性试验方法GB/T 2999-2002耐火材料颗粒体积密度试验方法GB/T 3000-1999致密定形耐火制品透气度试验方法GB/T 3001-2007耐火材料常温抗折强度试验方法GB/T 3002-2004耐火材料高温抗折强度试验方法GB/T 3003-2006耐火材料陶瓷纤维及制品GB/T 3007-2006耐火材料含水量试验方法GB/T 30758-2014耐火材料动态杨氏模量试验方法(脉冲激振法)GB/T 30873-2014耐火材料抗热震性试验方法GB/T 32177-2015耐火材料中B2O3的测定GB/T 32178-2015分光法测定含铬耐火材料中六价铬分析方法GB/T 32179-2015耐火材料化学分析湿法、原子吸收光谱法(AAS)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ICP-AES)的一般要求GB/T 4513-2000不定形耐火材料分类GB/T 4513.1-2015不定形耐火材料第1部分:介绍和分类GB/T 4984-2007含锆耐火材料化学分析方法GB/T 5069-2007镁铝系耐火材料化学分析方法GB/T 5069-2015镁铝系耐火材料化学分析方法GB/T 5070-2007含铬耐火材料化学分析方法GB/T 5070-2015含铬耐火材料化学分析方法GB/T 5071-2013耐火材料真密度试验方法GB/T 5072-2008耐火材料常温耐压强度试验方法GB/T 5073-2005耐火材料压蠕变试验方法GB/T 5988-2007耐火材料加热永久线变化试验方法GB/T 5989-2008耐火材料荷重软化温度试验方法示差升温法GB/T 5990-2006耐火材料导热系数试验方法(热线法)GB/T 6900-2006铝硅系耐火材料化学分析方法GB/T 6901-2008硅质耐火材料化学分析方法GB/T 7320-2008耐火材料热膨胀试验方法GB/T 7321-2004定形耐火制品试样制备方法GB/T 7322-2007耐火材料耐火度试验方法GB/T 8931-2007耐火材料抗渣性试验方法GSB 08-3221-2014耐火材料用碳化硅标准样品HG/T 4131-2010工业硅酸钾JC/T 2127-2012建材工业用不定形耐火材料施工及验收规范JC/T 2196-2013水泥回转窑用耐火材料使用规程JC/T 639-2013玻璃熔窑用耐火材料气泡析出率试验方法JC/T 805-2013玻璃熔窑用耐火材料中玻璃相渗出温度试验方法JC/T 806-2013玻璃熔窑用耐火材料静态下抗玻璃液侵蚀试验方法SN/T 3797-2014建筑用耐火材料中氧化锆纤维的筛选方法X射线衍射法YB/T 102-2007耐火材料用电熔刚玉YB/T 118-1997耐火材料气孔孔径分布试验方法YB/T 2429-2009耐火材料用结合粘土可塑性检验方法YB/T 4032-2010蓝晶石红柱石硅线石YB/T 4115-2003功能耐火材料通气量试验方法YB/T 4130-2005耐火材料导热系数试验方法(水流量平板法)YB/T 4131-2014耐火材料用酚醛树脂YB/T 4161-2007耐火材料抗熔融冰晶石电解液侵蚀试验方法YB/T 4239-2010氮化硅铁YB/T 4320-2012炭素焙烧炉用不定形耐火材料YB/T 4449-2014耐火材料用烧结镁橄榄石YB/T 5202.1-2003不定形耐火材料试样制备方法第1部分:耐火浇注料YB/T 5265-2007耐火材料用铬矿石YS/T 63.26-2012铝用炭素材料检测方法第26部分:耐火材料抗冰晶石渗透能力的测定科标橡塑实验室提供化工材料检测服务,专业从事水泥检测、石膏检测、保温材料和耐火材料的检测,检测范围包括性能检测、质量检测、成分鉴定、配方分析等,拥有专业的检测团队,检测设备先进,检测结果精准,出具正规检测报告!。

耐火材料验收标准

耐火材料验收标准

耐火材料验收标准一、耐火材料验收标准1.外观质量:检验材料外观质量,如检查有无明显裂纹、疤痕、气泡等缺陷;2.密度、抗压强度:测试材料的密度、抗压强度是否符合要求;3.尺寸:查验材料尺寸是否标准,要求符合图纸和规格书的要求;4.化学成分:材料化学成分必须符合规定,不能含有对人体有害的成分;5.热稳定性:经过高温稳定性试验,必须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6.抗渣性:经过抗渣试验,必须具有良好的抗渣性;7.抗氧化性:经过抗氧化试验,必须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性。

二、常见的耐火材料有哪些?常见的耐火材料有:高铝质、硅质、镁质、碳质、氧化物质等,不同型号的耐火材料,具有不同的抗高温能力。

二、耐火材料验收标准1.外观质量:检验材料外观质量,如检查有无明显裂纹、疤痕、气泡等缺陷;2.密度、抗压强度:测试材料的密度、抗压强度是否符合要求;3.尺寸:查验材料尺寸是否标准,要求符合图纸和规格书的要求;4.化学成分:材料化学成分必须符合规定,不能含有对人体有害的成分;5.热稳定性:经过高温稳定性试验,必须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6.抗渣性:经过抗渣试验,必须具有良好的抗渣性;7.抗氧化性:经过抗氧化试验,必须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性。

三、耐火材料验收的具体流程1.验收前,制定验收标准,验收前要仔细阅读使用说明书;2.混合不同批次的材料是不允许的,使用同一批次的材料进行验收;3.以抽样和检验相结合的方式检验耐火材料的样品;4.对样品进行外观、尺寸、力学性质、化学成分、微观结构等多方面检测;5.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确定是否合格;6.验收结果如不合格,耐火材料需重新进行生产制造。

四、耐火材料的应用领域耐火材料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包括建筑材料行业、化工行业、陶瓷行业、冶金行业、机械行业等。

在这些领域,耐火材料的性能好坏直接影响到生产效率和设备安全。

耐火材料厂原料检验作业指导书

耐火材料厂原料检验作业指导书

耐火材料厂原料检验作业指导书
一、高铝矾土熟料技术指标
(一)理化指标
(二)外观及拣选
A.外观
1.特级料:组织非常致密、坚硬、烧结特别良好,不带有铁质熔痔、低熔物、熔瘤,外观纯净,断口一般呈蓝黑色或黄色。

2.一级料:组织致密、烧结良好,不带铁钙质熔瘤,低熔物及泡沫状料,外观干净,断口一般呈青蓝色或黄色。

B.拣选
1.拣选人员必须把原料表面的杂质或低熔物以及原料
中夹杂质予拆清除。

2.经拣选的料,表面铁钙杂质熔瘤残余量不得超过0.5≤面积不大于5mm2,料核中Fe203、CaO等杂质直径不得超过5mm。

(三)二级料
A.外观:烧结良好,结构比较致密,呈淡黄色或棕黄色,表面不带铁质及低熔物、熔瘤踏豆粒状块。

B.拣选:对表面集中铁质及低熔物、熔瘤应除掉,料块中的Fe2O3、CaO等杂质直径≤5mm,并且不得超过3处。

注:对欠火料应严格挑选。

(四)三级料
A.外观:烧结良好,结构较致密,断面有烧结收缩裂纹,呈淡黄色或白色,断块以片状较好。

B.拣选:对表面Fe2O3、Ca3O等杂质直径≤5mm,并且不得超过3处。

(五)结合粘土
A.拣选:外观纯正,呈淡灰色或青灰色、灰白色,质软,有滑腻感。

对进公司的粘土,应分级堆放,选除泥团等杂质。

B.理化指标
(六)生料
A.外观:生料呈浅蓝色,质地较致密、片状。

B.理化指标:。

耐火材料技术标准

耐火材料技术标准

耐火材料技术标准
详细,包括
一、通用要求
1、耐火材料通用要求:耐火材料的材料应具备良好的耐火性、耐磨性、耐腐蚀性等特性,并具有一定的韧性,使材料能够在温度变化范围内
保持高强度和低塑性变形量,应具备结构安全性和可靠性要求。

2、耐火材料的表面处理:耐火材料的表面处理应符合有关规定,一
般应经过喷胶抗渗处理,以防止耐火材料表面的水渗透。

3、耐火材料的耐酸碱性:应符合有关规定,耐火材料在低浓度酸碱
中的耐久性要求,应能够抵抗一定时间内的腐蚀,以确保耐火材料可以满
足工作要求。

4、耐火材料的抗拉强度:耐火材料的抗拉强度应符合有关规定,耐
火材料的抗拉强度不应低于一定值,以保证其使用性能的稳定。

二、性能测试
1、耐火材料表面温度试验:耐火材料表面温度试验,以确定耐火材
料在大温差时的热稳定性。

2、耐火材料的抗拉强度测试:通过施加一定的外在力,测试耐火材
料的抗拉强度和抗压强度,以确定耐火材料的使用强度范围。

3、耐火材料导热系数测试:测试耐火材料在恒定温度下的导热系数,以确定耐火材料的热传导能力。

耐火材料检验

耐火材料检验

耐火材料检验耐火材料是一种能够在高温环境下保持稳定性和耐久性的材料,广泛应用于冶金、建筑、化工等领域。

为了确保耐火材料的质量和性能,需要进行严格的检验。

本文将介绍耐火材料检验的相关内容,包括检验方法、检验标准和检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一、检验方法。

1.化学分析法,通过对耐火材料中化学成分的分析,来判断其成分是否符合要求。

常用的化学分析方法包括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原子吸收光谱分析等。

2.物理性能测试,包括耐火材料的密度、抗压强度、导热系数等物理性能的测试。

常用的测试方法有密度计、万能试验机、热导仪等。

3.显微结构分析,通过显微镜观察耐火材料的微观结构,来判断其晶粒大小、孔隙率、断裂模式等情况。

二、检验标准。

耐火材料的检验标准通常由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规定,具体包括化学成分、物理性能、显微结构等方面的要求。

在进行检验时,需要严格按照相关标准进行操作,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三、检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1.样品的采集,样品的采集需要注意代表性,确保所采集的样品能够真实反映整批耐火材料的质量状况。

2.试样的制备,在进行物理性能测试时,需要确保试样的制备符合标准要求,避免制备不当导致测试结果的偏差。

3.仪器的校准,在进行化学分析和物理性能测试时,需要对使用的仪器进行定期校准,确保测试结果的准确性。

4.数据的记录和分析,在检验过程中,需要及时记录测试数据,并进行合理的分析,确保检验结果的可靠性和科学性。

综上所述,耐火材料的检验是确保其质量和性能的重要环节。

通过合理选择检验方法,严格按照标准要求进行操作,以及注意检验过程中的细节问题,可以保证耐火材料的质量稳定和可靠性,从而更好地满足工程应用的需要。

耐火材料工艺及检验相关知识

耐火材料工艺及检验相关知识

耐火材料检验的有关知识重点掌握:气孔率、体积密度、吸水率、真密度的概念,计算公式及定义;热膨胀、热导率、热容等热学性能检测意义;耐火材料的概念;耐火材料的常温及高温力学性能的检测方法及检测意义。

一般掌握:耐火材料的主要原料;耐火材料的种类;化学组成的分类及各类成分的作用;矿物组成的分类及各类的作用;耐火材料性能检验的特点及作用;高温使用性能的分类、检测意义及检测方法。

了解:耐火材料的用途与发展。

耐火材料是耐火度不低于1580℃的无机非金属材料。

尽管各国规定的定义不同,例如,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正式出版的国际标准中规定,“耐火材料四耐火度至少为1500℃的非金属材料或制品(但不排除那些含有一定比例的金属)”,但耐火材料是用作高温窑、炉等热工设备的结构材料,以及工业用高温容器和部件的材料,并能承受相应的物理化学变化及机械作用。

大部分耐火材料是以天然矿石(如耐火粘土、硅石、菱镁矿、白云石等)为原料制造的。

现在,采用某些工业原料和人工合成原料(如工业氧化铝、碳化硅、合成莫来石、合成尖晶石等)也日益增多。

根据耐火度,可分为普通耐火制品(1580-1770℃)、高级耐火制品(1770-2000℃)和特级耐火制品(2000℃以上)。

按照形状和尺寸,可分为标准型砖、异型砖、特异型砖、大异型砖,以及实验室和工业用坩锅、皿、管等特殊制品。

按制造工艺方法可分为泥浆浇注制品、可塑成型制品、半干压型制品、由粉状非可塑泥料捣固成型制品,由熔融料浇注的制品以及由岩石锯成的制品。

表2 耐火材料的外观分类耐火材料的分类方法有多种,其中有按耐火材料的化学矿物组成进行的分类法,它能表征各种耐火材料的基本组成和特性,在生产、使用和科学研究上均有实际意义(见表1)。

此外,耐火材料又按下列指标分类(见表2)。

今后,我国耐火材料工业要由数量型向品种质量型转变,立足于我国的资源条件和使用需要,研究发展优质高效高铝质和碱性制品,发展优质不定形耐火材料和绝热耐火材料。

耐火材料取样检验标准

耐火材料取样检验标准

耐火材料取样检验标准一、外观检查1.样品表面应光滑,无裂纹、气泡、夹渣和杂质。

2.样品表面颜色应均匀,符合设计要求。

3.样品表面应无大于1mm的凸起物。

二、尺寸及精度检验1.样品尺寸应符合设计要求,允许偏差为±5%。

2.样品的精度应符合相应产品标准要求。

三、物理性能检验1.密度:样品的密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2.热膨胀系数:样品的热膨胀系数应符合设计要求。

3.导热系数:样品的导热系数应符合设计要求。

四、化学成分分析1.样品的主要化学成分应符合相应的产品标准要求。

2.对于特定应用,可能需要进一步分析样品的微量元素含量。

五、耐火度测试1.按照相关标准进行耐火度测试,样品应能承受相应的温度和时间要求。

2.耐火度测试后,样品不应有明显变形或损坏。

六、抗压强度测试1.在常温下对样品进行抗压强度测试,抗压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2.测试过程中,样品不应出现裂纹、破碎或明显变形。

七、抗折强度测试1.在常温下对样品进行抗折强度测试,抗折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2.测试过程中,样品不应出现裂纹、破碎或明显变形。

八、耐冲击性测试1.对样品进行冲击试验,样品不应出现裂纹、破碎或明显变形。

2.冲击试验后,样品的性能应无明显下降。

九、耐磨性测试1.对样品进行耐磨性测试,磨损量应符合相应产品标准要求。

2.耐磨性测试后,样品表面应无明显的磨损痕迹。

十、耐腐蚀性测试1.对样品进行耐腐蚀性测试,如酸性、碱性等条件下的耐腐蚀性能。

2.耐腐蚀性测试后,样品的性能应无明显下降。

十一、热膨胀系数测试1.在特定温度范围内对样品进行热膨胀系数测试,热膨胀系数应符合设计要求。

2.热膨胀系数测试过程中,样品应无明显的热变形。

十二、导热系数测试1.在特定温度下对样品进行导热系数测试,导热系数应符合设计要求。

2.导热系数测试过程中,样品表面温度变化应无明显差异。

十三、抗电击穿性能测试1.对样品进行抗电击穿性能测试,抗电击穿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2.抗电击穿性能测试后,样品表面应无明显的电击痕迹。

火电厂耐火材料技术指标

火电厂耐火材料技术指标

一、耐火浇注料:适用于炉内中、低温和烟道炉顶等部位的内衬。

1、密度:≥2000Kg/ M32、耐压强度:≥25Mpa3、抗折强度:≥5Mpa4、热震稳定性:≥15次(900℃*3H,水冷)5、耐火度::≥1650℃二、高强度耐火浇注料:适用于炉内中、高温部位、抗渣侵蚀性能要求较高的区域。

1、密度:≥2200Kg/ M32、耐压强度:≥30Mpa3、抗折强度:≥6Mpa4、热震稳定性:≥20次(900℃*3H,水冷)5、耐火度::≥1710℃三、钢纤维增强耐火浇注料:适用于需要抗拉强度大和抗热震性能高的如折烟角、炉烘等部位。

1、密度:≥2350Kg/ M32、耐压强度:≥60Mpa 110℃*24h≥35Mpa 1000℃*3h3、抗折强度:≥9Mpa 110℃*24h≥5Mpa 1000℃*3h4、1100℃室温水急冷急热循环5次后抗折强度:≥4Mpa5、耐火度::≥1710℃6、烧后线变化率:±0.4%四、耐磨耐火浇注料:适用于旋风炉、燃煤炉卫燃带等煤灰冲击和磨蚀严重、高温部位的内衬。

1、密度:≥2500Kg/ M32、耐压强度:≥90Mpa 110℃*24h≥110Mpa 1000℃*3h3、抗折强度:≥13Mpa 110℃*24h≥15Mpa 1000℃*3h4、热震稳定性:≥25次(900℃*3H,水冷)5、耐火度::≥1780℃6、耐磨性:≤8cm3(GB/T18301-2001)五、碳化硅耐磨耐火浇注料:碳化硅耐磨浇注料是以优质耐磨耐高温材料棕刚玉和耐磨、高导热材料碳化硅为基料,按严格的配方复合而成,具有高温强度好、耐磨抗冲刷、高导热、抗热震、耐腐蚀、密封性好速凝早强等诸多特点,是近年来对耐磨、高导性能要求高的部位最为理想的换代产品。

1、密度:≥2800Kg/ M32、耐压强度:≥90Mpa 110℃干燥后≥140Mpa 1350℃烧后3、抗折强度:≥12Mpa 110℃干燥后≥25Mpa 1350℃烧后4、热震稳定性:≥45次(850℃,水冷)5、耐火度:≥1790℃6、耐磨性:≤6cm3(GB/T18301-2001)7、SiC :≥50%一、微膨胀耐火可塑料:适用于锅炉敷管炉墙内层、烟道和炉顶等部位的内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火力发电厂耐火材料技术条件与检验方法SDJ 66-82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电力部关于颁发《火力发电厂耐火材料技术条件与检验方法》的通知(82)水电基字第54号为了统一火力发电厂耐火材料技术条件与检验方法,电力建设研究所编制了《火力发电厂耐火材料技术条件与检验方法》,现颁发执行,可配合《电力建设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锅炉机组篇)》第九章使用。

希各单位在执行过程中注意总结经验,若发现问题,请随时函告电力建设研究所。

一九八二年十月十五日第一章总则第1条本技术条件与检验方法是为统一火力发电厂用的耐火材料的技术条件与检验方法而编制的。

第2条本技术条件与检验方法是《电力建设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锅炉机组篇)》关于耐火材料的补充规定。

第3条本技术条件与检验方法对火力发电厂用的耐火材料统一分为:粘土质、高铝质、碳化硅耐火材料及其制品,耐火混凝土(又称耐火浇注料),耐火捣打料及绝热混凝土。

第二章耐火材料技术条件第一节粘土质耐火材料及其制品第4条粘土质耐火砖按容重可分为重型和轻型两种,其主要理化性能指标、形状及尺寸允许偏差应分别符合YB 401—63、YB 399—63的规定。

第5条电厂锅炉砌筑用粘土质耐火泥的理化性能应符合下列要求:Al2O3含量≥34%耐火度≥1650℃水分含量≯6%第6条粘土质耐火泥的配料比例及颗粒组成应符合表2-1和表2-2的规定。

表2-1 粘土质耐火泥配料比表2-2 粘土质耐火泥颗粒组成第二节高铝质耐火材料及其制品第7条高铝质系指三氧化二铝的含量不低于48%的硅酸铝质耐火材料及其制品,其主要理化性能指标、形状及尺寸允许偏差应符合YB 398—63的规定。

第8条电厂锅炉砌筑用高铝质耐火泥的理化性能应符合下列要求:Al2O3含量>50%耐火度>1750℃灼烧减量≯5%第9条高铝质耐火泥的颗粒组成应符合表2-3的规定。

表2-3 高铝质耐火泥颗粒组成注:高铝质熟料、粘土熟料及结合粘土可单独购用,其颗粒组成应符合本表规定。

第三节碳化硅制品第10条碳化硅制品系指有人造矿物碳化硅(SiC)为主要原料组份的耐火制品。

其主要理化性能指标应符合表2-4和表2-5的规定。

表2-4 碳化硅制品的性能指标表2-5 碳化硅的主要化学成分(%)第四节耐火混凝土(浇注料)第11条耐火混凝土以烘干抗压强度作为耐火混凝土标号;其使用温度即为长期安全工作温度。

第12条耐火混凝土中配置的钢筋,常用的有耐热钢、渗铝碳钢及碳钢,各种钢筋均应有检验分析合格证件。

钢筋规格详见附录七。

一、高铝水泥耐火混凝土第13条高铝水泥耐火混凝土的主要技术性能指标及常用配合比应符合表2-6 的规定。

表2-6 高铝水泥耐火混凝土技术条件第14条高铝水泥耐火混凝土原材料的技术要求应符合下列规定:1.高铝水泥应符合GB 201—81的规定。

2.骨料性能应符合表2-7的规定。

表2-7 耐火骨料性能指标3.骨料粒度应按设计规定进行筛分,并分类堆放。

如设计无规定时,可按下列级配要求:当混凝土厚度为60~100mm时粗骨料:粒径5~10mm 比例55%~60%10~15mm 40%~45%细骨料:粒径0.15~1.20mm 比例55%~60%1.20~5mm 40%~45%粗、细骨料的比例可按40%~50%与50%~60%配制。

当混凝土厚度在60mm以下时骨料:粒径8~6mm 比例30%6~3mm 20%3~1mm 35%<1mm 15%二、硅酸盐水泥(纯)加掺合料耐火混凝土第15条硅酸盐水泥(纯)加掺合料耐火混凝土的主要技术性能指标及常用配合比应符合表2-8的规定。

表2-8 硅酸盐水泥(纯)加掺合料耐火混凝土技术条件第16条硅酸盐水泥(纯)加掺合料耐火混凝土原材料的技术要求应按下列规定:1.硅酸盐水泥(纯)应符合GB 175—77的规定。

2.骨料性能应符合表2-7的规定。

3.骨料粒度级配要求与第14条第3款相同。

三、铝酸盐耐火水泥耐火混凝土第17条铝酸盐耐火水泥耐火混凝土的主要技术性能指标及常用配合比应符合表2-9的规定。

表2-9 铝酸盐耐火水泥耐火混凝土技术条件第18条铝酸盐耐火水泥耐火混凝土原材料的技术要求应按下列规定:1.铝酸盐耐火水泥应符合JC 236—81的规定。

2.该种耐火水泥是以优质矾土和优质石灰石为原料按比例配合、烧结,而以铝酸钙为主要成分的熟料磨细制成的水硬性耐火胶凝材料,其耐火度不低于1580 ℃;细度4900孔/cm2筛余量小于或等于10%;水泥各龄期抗压强度指标:1天120kgf/cm2kg/cm2,3天230kgf/cm228天525kgf/cm23.骨料性能应符合表2-7的规定。

4.骨料粒度级配要求与第14条第3款相同。

四、磷酸盐耐火混凝土第19条磷酸盐耐火混凝土的主要技术性能指标及常用配合比应符合表2-10 的规定。

表2-10 磷酸盐耐火混凝土技术条件第20条磷酸盐耐火混凝土原材料的技术要求应符合下列规定:1.磷酸:工业用正磷酸,纯度≥85%,在20℃下比重为1.69,其中杂质最高允许含量:Fe——0.02%硫酸盐——0.05%磷酸的浓度测定及调制见附录六与附录二。

2.氢氧化铝:工业用零级(生产工业氧化铝的中间产品),比重2.423~2.510,其杂质含量:SiO2≯0.06%Fe2O3≯0.02%Na2O≯0.5%3.磷酸铝溶液:按氢氧化铝:浓度40%~50%的磷酸溶液=1∶7的比例现场配制而成(见附录三)。

4.熟料及粉料:矾土熟料中Al2O3含量应大于80%;粒径小于或等于0.088mm 的粉料大于80%(4900孔/cm2筛通过量大于80%)。

五、水玻璃耐火混凝土第21条水玻璃耐火混凝土的主要技术性能指标及常用配合比应符合表2-11 的规定。

表2-11 水玻璃耐火混凝土技术条件第22条水玻璃耐火混凝土原材料的技术要求应符合下列规定:1.水玻璃(液体钠水玻璃):模数M采用2.0~3.0,比重不低于1.36,检验方法见附录六。

2.氟硅酸钠:纯度不低于90%,含水率不超过1%,细度全部通过0.15mm的筛孔,检验方法见附录六。

3.骨料性能应符合表2-7的规定。

4.骨料粒度级配要求与第14条第3款相同。

六、矿渣水泥耐火混凝土第23条矿渣水泥耐火混凝土的主要技术性能指标及常用配合比应符合表2- 12的规定。

表2-12 矿渣水泥耐火混凝土技术条件第24条矿渣水泥耐火混凝土原材料的技术要求应符合下列规定:1.矿渣水泥应符合GB1344—77的规定。

2.骨料宜采用粘土熟料或烧粘土砖碎块,其性能应符合表2-7的有关规定。

3.骨料粒度级配要求与第14条第3款相同。

第五节耐火捣打料一、碳化硅捣打料第25条碳化硅捣打料是用碳化硅作耐火骨料加适量的胶结剂,经过拌和后以捣锤成型法施工的耐火材料。

碳化硅捣打料的主要技术性能指标及常用配合比应符合表2-13的规定。

表2-13 碳化硅捣打料技术条件注:现场原料规格不齐全时,可采用骨料∶粉料=50∶50的配合比。

第26条碳化硅捣打料原材料的技术要求应符合下列规定:1.磷酸铝溶液的配制与第20条第3款规定相同(见附录三)。

2.碳化硅(SiC)亦称耐火砂,呈绿色(或黑色)结晶,其中SiC含量97%~98.5%,Fe2O3等含量<1.5%,在还原性气氛中分解温度为2200℃左右。

3.碳化硅的颗粒尺寸要求见附录五。

二、铬质捣打料(涂抹料)第27条铬质捣打料(涂抹料)是用颗粒较小的铬砂、结合粘土和胶结剂,按比例调制成膏状或浆状物以捣打(涂抹)方法施工的耐火材料。

常用作电厂锅炉卫燃带的保护层。

第28条铬质捣打料(涂抹料)的主要技术性能指标及常用配合比应符合表2- 14的规定。

表2-14 铬质捣打料(涂抹料)技术条件第29条铬质捣打料(涂抹料)原材料的技术要求应符合下列规定:1.铬砂:Cr2O3≥35%,颗粒级配要求:粒径7~2mm 比例25%2~0.088mm 40%<0.088mm 35%2.水玻璃:模数2.6~3.0,比重1.32。

第六节绝热混凝土第30条绝热混凝土是用轻质骨料和粉料,以水泥或水玻璃作胶结剂加适量水配制而成。

在电厂锅炉设备上可作为隔热密封层。

第31条绝热混凝土的主要技术性能指标及常用配合比应符合表2-15的规定。

表2-15 绝热混凝土技术条件注:(1)蛭石绝热混凝土的体积比:水泥∶蛭石=1∶6~8;(2)硅藻土绝热混凝土的配料,可用高铝水泥或硅酸盐水泥,但两种水泥不得同时使用;(3)珍珠岩绝热混凝土的体积比:水泥∶珍珠岩=1∶9~11。

第三章耐火材料检验方法第一节体积密度第32条体积密度(俗称干容重)是指耐火材料干燥试样的质量与其总体积之比值。

单位用g/cm3或kg/m3表示。

检验方法如下:1.仪器设备(1)天平:最大称量5000g,分度值0.01g。

(2)电热干燥箱:带自动调温装置。

(3)带溢流管的容器(称量试样表观质量用)。

(4)抽真空装置:保证剩余压力小于20mmHg。

1mmHg=133.322Pa(5)其他器具:温度计、液体密度计、干燥器、毛巾等。

2.试样制备(1)试样每组三件,按附录一的规定分别制备。

(2)试验前应把试样上附着的细碎颗粒及灰尘刷净,并保证外观平整,无肉眼可见裂纹。

(3)将试样放在电热干燥箱中于110±5℃条件下烘干至恒量,然后置于干燥器中自然冷却至室温供检验。

注:恒量——指所检测的试样烘干至连续两次称量(间隔2h)质量差不超过0.1%。

3.检验程序(1)在天平上称量干燥试样的质量,准确至0.01g。

(2)采用真空抽气法排除试样气孔中的空气,即将试样放入抽真空装置容器中,抽真空达剩余压力小于20mmHg。

试样在此真空度下保持5min,然后缓慢地注入供试样吸收的液体(洁净水或工业煤油),直至试样完全淹没。

再保持真空5min,然后取出试样并静置在空气中30min。

对于耐火混凝土试样,应在液体内浸渍15min以上。

(3)将上述浸液饱和后的试样(简称饱和试样)迅速移到带溢流管的容器中,当试样被完全淹没后,吊挂在天平上称其表观质量,准确至0.01g。

注:表观质量——指饱和试样的质量与被排除的液体的质量之差,相当于饱和试样在液体中的悬浮重量。

(4)从液体中取出饱和试样,用浸液饱和的毛巾轻轻地擦去试样表面过剩的液体,再迅速称量饱和试样在空气中的质量,准确至0.01g。

(5)在试验温度条件下测出所用浸液的密度。

4.结果计算(1)体积密度按下列公式计算:Dm D m mb =-123液(3-1)式中:D b——试样的体积密度,g/cm3,当单位取kg/m3时,则将上式结果值×103;m1—干燥试样的质量,g;m2——饱和试样在空气中的质量,g;m3——饱和试样在液体中的表观质量,g;D液——浸液的密度,g/cm3。

(2)各组试样应取平均值,精确至小数点后第二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