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中医学院研究所、研究室人员名单 - 218.195.64.30

合集下载

陕西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个人简介

陕西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个人简介

陕西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个人简介于远望,男,1965年2月21日出生,本科学历,学士学位,教授,陕西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

现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西医结合基础重点学科生理学方向学术带头人职务,兼任中国生理学会中医院校专业委员会委员、陕西省生理科学会常务理事。

1989年7月本科毕业于陕西中医学院,从事生理学教学科研与教学管理29年,先后主编、副主编教材和学术专著10部,发表论文60余篇,参与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主持完成省部级课题3项,厅局级课题6项。

张琪,男,1977年2月生,研究生学历,博士,教授,陕西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

陕西中医药大学“百名人才工程”学术带头人,陕西省中医脑病学重点实验室副主任,陕西省中医体质与疾病防治研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二级实验室血管神经生理学实验室主任,中国生理学会、中国神经科学会和美国AHA会员。

Journal of Geriatric Cardiology杂志编委。

2007年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获生理学博士学位。

2007年至2010年在美国North Dakota State University药学院进行博士后研究。

2010年10月回国后,在我校进行科研和教学工作,目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主持教育部重点项目1项。

已在Circulation Research,Hypertension等期刊发表研究论文35篇。

研究成果获陕西省科学技术奖3项,陕西省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奖二等奖1项、咸阳市科技成果二等奖1项。

张红,女,1971年12月出生,医学博士学位,三级教授,陕西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

现任陕西中医学院基础医学院院长、医学科研实验中心主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西医结合基础重点学科带头人,2016年获批陕西省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

兼任中国病理生理学会消化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实验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胰腺病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病理生理学》等杂志编委。

昝强,男,1982年12月出生,本科学历,学士学位,主任医师

昝强,男,1982年12月出生,本科学历,学士学位,主任医师

陕西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简介昝强,男,1962年12月出生,本科学历,学士学位,主任医师,陕西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

现任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副院长,第一临床医学院副院长,第一临床医学院中医系党总支书记;兼任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骨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中医学会骨科学会委员,陕西省医学会骨科分会委员;陕西省脊柱外科学会常务委员;陕西省中医骨伤学会副主任委员。

1986年本科毕业于陕西中医学院医疗系,毕业即工作于陕中附院,从事骨科临床、教学工作30余年,曾任骨关节科主任,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尤擅长于骨关节疾病及骨肿瘤的诊治,完成膝、髋、肩关节置换手术上百例。

开展骨肿瘤的大段异体骨移植术等多项保肢手术。

撰写学术论文数十篇,参与编著《中医骨病学》、《实用中医正骨手册》等著作5本,参与科研项目5项,获市科技局科技成果2项。

史传道,男,1965年12月出生,本科学历,学士学位,教授,陕西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现任陕西中医药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院长,中华中医药学会陕西省中医、中西医结分会委员,咸阳市跨世纪优秀青年科技人才。

1989年毕业于陕西中医学院中医学专业,主要从事《中医伤科学》、《中医正骨学》等专业课程的教学工作20余年,具备坚实而全面的中医基础理论知识,对伤科疼痛的辩证和靶向用药具有深入的研究,积累了比较丰富的教学经验。

在中医伤科临床工作,擅长诊治老年退行性骨关节疾病,在所从事的专业领域取得一定的成就。

近5年来公开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编写出版学术著作共3部,主持完成各级科研项目7项,现在研的各级各类课题4项。

获得陕西省政府优秀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

殷继超,男,1977年1月出生,研究生学历,硕士学位,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流行病与统计学专业在读博士,副主任医师职称,陕西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

现任西安市中医医院副院长职务,兼任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冲击波治疗学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国医师协会康复医师分会骨骼肌肉专业委员会委员、陕西省医学会骨科分会第七届委员兼秘书、陕西省康复医学会理事、陕西省康复医学会治疗专业委员会常委、陕西省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康复医学工程分会委员、陕西省康复学会脊柱脊髓损伤专业委员会委员、陕西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第七届理事会理事、西安市医学会骨科分会第八届委员兼秘书,西安医学会针法微型外科学分会委员。

陕西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简介

陕西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简介

陕西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简介柏本健,男,1964年3月3日出生,本科学历,学士学位,正高职称,陕西中医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

曾荣获陕西省“辉煌‘十·五’有突出贡献人物”和中国医师协会颁发的第四届“中国医师奖”,及陕西省卫生厅颁发的“陕西省医德标兵”和“白求恩精神奖”等荣誉称号。

现任陕西中医学院心血管病研究室主任,陕西中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心胸外科主任等职务,兼任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外科分会及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外科分会心衰和心脏瓣膜委员会委员。

1987年7月本科毕业于湖南医学院,先后在湖南永州市人民医院、温州浙南心血管病医院、山东青岛思达国际心脏(中心)工作,主要从事心脏外科的临床与科研工作,在心脏外科疾病的临床诊治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2001年10月至2003年7月,在职就读于山东大学医学院,获硕士结业证。

已发表学术论文13篇,研究成果获咸阳市三等奖1项。

代引海,男,1967年10月出生,研究生学历,学士学位,主任医师,硕导。

现任陕中二附院外六科主任、外科教研室主任。

1992年7月本科毕业于西安医科大学医学系后一直从事普外、肿瘤、血管外科的临床、科研与教学工作,在胃肠道肿瘤、乳腺肿瘤、甲状腺疾病、血管疾病的临床诊治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目前主持陕西省教育厅等课题3项,已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

研究成果获咸阳市市科技成果二等奖1项。

2005-2006年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肝胆科进修,陕西省抗癌协会腹膜后肿瘤与转移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陕西省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陕西省保健协会乳腺疾病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陕西省医师协会腹腔镜专业委员会委员。

在乳腺癌、老年性胃癌在腹腔镜治疗胆囊结石、胆源性胰腺炎等专业有一定的研究。

曾获咸阳市第六届优秀青年科技人才奖,2004年度咸阳市青年突击手号。

董明,男,1973年01月24日出生,研究生学历,硕士学位,主任医师,陕西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

陕西中医学院中医临床基础专业导师简介

陕西中医学院中医临床基础专业导师简介

中医临床基础专业导师简介100502 中医临床基础董正华,男,1955年8月12日生,研究生学历,硕士学位,教授,内科副主任医师。

现任陕西中医学院中医临床医学院院长,中华中医药学会陕西省分会理事;中华中医药学会仲景分会委员。

1979年毕业于陕西中医学院中医学专业,留校任教。

1981年考取陕西中医学院伤寒论专业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1985年1月毕业。

主要从事《伤寒论》、《金匮要略》《方剂学》《中医学》等专业课程的教学工作近30年,具备坚实而全面的中医基础理论知识,对仲景学术具有深入的研究,积累了比较丰富的教学经验。

在中医内科临床工作,擅长诊治肾脏泌尿系及肝胆、脾胃消化系疾病。

在所从事的专业领域取得一定的成就。

近5年来公开发表学术论文近30篇,编写出版学术著作及教材共7部,参与及主持完成各级科研项目5项,现在研的各级各类课题4项。

先后获得陕西省政府优秀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陕西省中医药管理局科技成果三等奖3项。

主要研究方向:经方辨治肾病的临床与实验研究李小会,女,1972年10月生,博士研究生学历,副教授,副主任医师。

1995年毕业于陕西中医学院医疗系中医专业,同年考取陕西中医学院伤寒论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师从国内知名伤寒大家、肾病专家杜雨茂教授,1998年7月毕业留校在伤寒金匮教研室任教,并在附属医院肾病科从事临床工作。

2010年毕业于广州中医药大学,获中医内科肾病专业博士研究生学位。

具有坚实的中医理论功底,长期坚持中医药基础、临床研究工作。

现主要从事中医临床基础(伤寒论)的教学、临床及科研工作,主要从事经方辨治难治性肾病综合征、慢性肾功能衰竭、糖尿病肾病等的科研及临床工作。

在临床方面,先后师从当代名医杜雨茂、谢桂权教授,以诊治肾脏疾病疾患见长,擅用经方,组方简练平稳,重视中西医诊治方法的综合运用,临床疗效确切。

公开发现学术论文30篇,参与著书2部,现主持省级科研课题3项,参与省级课题多项。

主要研究方向:经方治疗肾脏病的研究赵天才,男,1955年3月4日生,研究生学历,硕士学位,教授,内科副主任医师;现任陕西中医学院公共卫生系党总支书记、中华中医药学会仲景学说分会委员。

陕西中医学院临床检验诊断学专业导师简介

陕西中医学院临床检验诊断学专业导师简介

权志博,男,1962年9月出生,大学本科,医学学士,在职研究生,访问学者,主任技师、教授。

现任陕西中医学院医学技术系党总支书记,陕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综合实验室主任。

兼任《现代检验医学杂志》等杂志编委。

为陕西省检验医学质量管理专家,陕西省检验医学会常委,省、咸阳市医疗技术鉴定专家库成员。

1985年检验专业毕业后一直从事检验专业工作,1988年担任检验科主任,掌握临检、生化、免疫及微生物学检验,尤以免疫学检验为特长。

开展HLA-B27、尿红细胞形态、心肌标志物、β2-微球蛋白、ESBLS、NT-proBNP等检测项目,解决了许多检验难题。

目前主持科研项目2项。

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课题5项。

获陕西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陕西省高校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咸阳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

已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编写专著3部。

主要研究方向:临床免疫诊断及其质量保证。

周雪宁,女,1962年1月8日生,大学本科,医学学士,主任技师、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华现代中医学杂志》等杂志常务编委,陕西省、咸阳市医疗技术鉴定专家库成员。

1985年检验专业毕业后一直从事检验专业工作,掌握临检、生化、免疫及微生物学检验,尤以临床微生物学检验为特长。

开展支原体培养鉴定和药敏试验、多种临床标本的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最低抑菌浓度检测,多种细菌特殊耐药类型检测,如细菌β-内酰胺酶检测、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检测、MRS 检测、VRE检测、D试验、Hodge试验等,解决了临床微生物检验存在的许多难题,为临床治疗提供了可靠有力的科学依据。

近十年,作为课题负责人承担陕西省教育厅、咸阳市科研项目2项,并参与其它基金课题3项,撰写论文30余篇,专著2部。

主要研究方向:检验诊断研究。

郭瑞林,男,1964年6月生,本科学历,副主任技师,现任陕西中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检验科主任。

兼任中华医学会咸阳市检验分会副主任委员,咸阳市医疗事故鉴定专家库成员,咸阳市科学技术"三五"人才,中国误诊学杂志特约编委等职务。

陕西中医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个人简介

陕西中医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个人简介

陕西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简介邢玉瑞,男,1959年5月诞生,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九三学社社员。

现任陕西中医药大学图书馆长,国家中医药治理局及陕西省重点学科中医基础理论学科带头人,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经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信息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基础理论分会常委、中华中医药学会医史文献分会常委、中国中医药信息研究会中医药信息数字化专业委员会常委,陕西省中医理论与医史文献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陕西省医学史学会常委。

1982年末毕业于陕西中医学院医疗系,同年考入陕西中医学院攻读中医基础理论专业硕士学位,1986年毕业留校任教,一直从事《内经》、《中医基础理论》、《中医思维方式》、《中西医学比较》等教学和科研工作,在中医方式论研究方面有较深的造诣,其代表作《黄帝内领导论与方式论》一书,受到了国内闻名中医学专家邓铁涛、任继学等人的好评。

1993年破格晋升为副教授,1997年在北京大学哲学系做访问学者,1998年晋升为教授。

前后主编、参编学术高作及本科和研究生教材33部,发表学术论文140余篇,主持“973”项目1项,国家级课题1项、省局级科研课题10余项、参与科研课题4项,主持学院教学改革项目1项。

前后取得国家与陕西省中医药治理局科技功效奖5项,陕西中医学院优秀教学功效奖4项、优秀教材奖1项,陕西省优秀教材二等奖2项,和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高作优秀奖、第十三届中国西部地域优秀科技图书奖、陕西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功效二等奖等。

孙理军,女, 1961年3月10日诞生,研究生学历,教授,陕西中医药大学硕士生导师。

现任国家中医药治理局重点学科内经学学科带头人、中医基础理论学科后备学科带头人,国家中医药治理局中医治未病中心中医综合预防保健重点专科学术带头人,陕西省中医体质与疾病防治研究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基础理论分会常务委员、中医体质分会常务委员,世界中医药联合会体质研究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陕西中医药大学特聘教授。

陕西中医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个人简介

陕西中医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个人简介

陕西中医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个人简介杜菊梅,女,1963年10月29日出生,大学学历,学士学位,主任医师,陕西中医学院研究生导师。

咸阳市“三、五”人才,“跨世纪学科带头人”。

现任陕中二附院神经内科主任职务,兼任咸阳市医疗事故鉴定专家;咸阳市神经内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陕西省心脑同治协会副主任委员。

1987年7月毕业于西安医科大学,多年来一直在陕中二附院从事医疗、教学和临床科研工作。

曾多次外出进修学习,并参加短期培训班。

经过30年的实践和学习,极大丰富了自己的医学知识,同时也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医疗水平有了长足的提高。

目前主持课题2项,发表论文10余篇,获得陕西省科技成果三等奖二项,咸阳市科技成果一等奖一项二等奖一项。

张润宁,女,1973年2月28日出生,研究生学历,神经内科副主任医师,陕西省神经病学委员会咸阳分会常委,委员,陕西中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内科教研室教研室副主任,陕西中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临床第一党支部书记。

1998年毕业于延安大学医学院,2002年于西京医院神经内科进修学习,2003年9月至2006年7月就读于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神经内科,完成研究生学历,2006年9月至今一直从事神经病学的临床及教学工作,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擅长脑血管疾病、重症肌无力、癫痫、帕金森及神经系统变性遗传性疾病的临床诊治,主持咸阳市课题1项,核心期刊发表论文8篇,独著1部。

杨金锁,男,1963年12月28日出生,大学学历,学士学位,主任医师职称,陕西中医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

曾荣获宝鸡市“五一”劳动奖章、宝鸡市“有突出贡献的拔尖人才”称号。

现任宝鸡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宝鸡市高新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主任职务,兼任中华医学会陕西省分会神经病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宝鸡市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主任委员、陕西省康复医学会常务理事、陕西省康复医学会社区分会副主任委员、陕西省康复医学会脑血管病专业委员会、神经病学专业委员会、老年病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陕西十大名老中医简介

陕西十大名老中医简介

陕西十大名老中医简介
1. 李叔同:被誉为现代中医学的奠基人之一,主要研究中医养生学,致力于中医临床和教育工作。

2. 杨禄成:研究方向主要为中医妇科、儿科、内科等,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是中医药学界的知名专家。

3. 王明心:擅长中医诊断与治疗学,主要从事中医内科疾病的临床研究和教学工作。

4. 王大珩:被誉为现代中医文化交流的使者,是当代名老中医之一,擅长中医针灸和推拿手法。

5. 赵心竞:擅长中医儿科和妇科,是中国中医药学会儿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拥有广泛的临床经验。

6. 王琦:以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肝病等为主要研究方向,多次荣获国家级科技成果奖。

7. 张维良:是中华中医药学会名誉会长,擅长中医外科、中医养生学,为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8. 宋齐:是中国中医科学院原研究员,中医内科专家,擅长中医体质学和中医养生学。

9. 张庆兰:是中国中医科学院药物研究所原副所长,擅长中医药治疗肿瘤和心脑血管疾病。

10. 郑君儿:是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原所长,被誉为中国现代针灸学的奠基人之一,对针灸理论和临床应用做出了重要贡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药文化研究室 中西医结合妇科病 研究室
19
朱丽红
杨晓凤
临床医学院
20
中医诊断研究室
严惠芳
杨徐杭 殷 鑫 王相东 郭小青 韩丽萍 于远望 全建峰
杨天成 席孝贤
魏敏慧 黄文华
中西医临床医学 院
21
中医基础理论研究室
李翠娟
张登本 孙理军 乔文彪 张养生 邢玉瑞 张 琪 张喜德 黄广平 刘 艳 党 琳 张 琪 丁延平 王孟琳 于远望 魏敏恵 姬军风王礼凤 黄 颖 王宗柱 赵明君 张翠英 陈 玲 张治祥 刘建荣 李希玲 汶医宁 杨晓颀 严妮子 茹 亚 史 颖 李 勤 刘亚红 雷根平 潘 龙 刘春莹 严恵芳 朱海慧 董 盛 苏衍进 阴智敏 薛素琴 应小萍 董昌虎 何春玲 苏 仁 王 宏 王 刚 李永军 孟凡超 张云志 田亚宁 张晓雪 张云志 刘初春
恒 李 孟 贺太平
7
骨创伤研究室
刘继华 李引刚 张根印 杨 锋 张书贵 窦群立(副) 杨 宁 杨 进 程天立 彭轶霞 王克穷 李仁廷 王希胜(兼) 徐鹏飞 王会仓 孙 杰 吴洁琼(副) 方 瑜 卫 华 王晓红 陈 葳 应小平 郭兰生 范 妤 张宏方 吴民权 贺新怀 权志博 马振亚 周雪宁 李 军 张丽君 魏敏恵 王 萍 刘亚荣 董 静 王秦安 安县朝 贺 朝 张 林 魏维强 张 顺 杜菊梅 田千庆 邱 张润宁 贺 娅 朝
2
中药药理学研究室
张恩户
刘继平 张宏方 胡 悦 张恩户 张宏方
张晓双 郭 洁 焦晨莉 郭耀武 王继涛
王昌利 卫 昊
1
药物研究所
王昌利
3
秦巴山区中草药资源开发 及质量评估研究室
胡本祥
程虎印 雷金铃
药学院
4
中药制剂设计研究室
李景丽 范少敏 庞来祥 王昌利 郭东艳 史亚军 孙 静 杨 波 辛玲歌(副) 吴建华 辛玲歌 房 薇 李彩侠 王 洁 苏 卓
马宽玉 张家墉 王 旗 田 博 周振国 周 峰 王 洋 金 媛 陈亚龙 张向阳 陆 健 刘 娟 丁 雯 贾成文 艾 霞 屈红艳 张晓琴 孙耀光 张咏梅 炎继明 吕金娥 牛 李 锐 楠
张娟莉 王幼黎 张育军 雷 霆 柯尊华
罗艳玲 杨 屹 张健康 魏 辉 柏鲁宁 中医临床医学院 附属医院
5
中西医结合外科 研究所
崔宏冒 王 敏
第二附属医院
缺血性脑血管病防治 研究室
郑 刚(兼)
张文青 郑斌鹏
戴 王
楠 军
第二附属医院
13
皮肤病研究室
吴晓霞 王用峰 孙丽萍 李治牢 马栓全(副) 蔡国良 许鹏光 连莉阳 侯俊明 王建华 张玉勤 孙建飞 周 军 任小朋 董 明 杨兴武 雒向宁 王更新 胡珍渊 周雄波 畅 涛 范小璇 方永军 张 毅 屈金莉 袁武会 陈金文 来 艳 韩志武 穆晓红 郭 影 王兴海 许宣林 边敏佳 杜 旭 刘智斌 王瑞辉 李 娜 牛文民 李永峰 王孟林 郑 洁 赵锦梅
张景明 张 勇 傅培生 韩洛川 关建军 吴世卫 吕庆丽 史海龙 宋 亮 牛 锐 张玉英 岳黎明 高维华 孟凡峰 孙 蓓 张效科 何春玲 党 林 韩洛川 李汉章 王旭庚 李 宏 孟凡超 闫煜江
田丙坤 刘东平 黄文华 赵引玲 陈 瑜 安 荣 赵延红 赵天才 李长秦 畅 辉
陈震霖 辛 宝 张亚琴 杨 勇 韩 曼 刘小会 郑旭瑞 孙守才 杨 磊
中西医肾脏病研究室
马居里
27
血液病临床研究室
姚松夏
史 捷 席孝贤 王 璐 田正良 刘 芳 王 伟 王 宏 张利娟
第二附属医院
28
身心健康研究室
李巧兰
孙理军 辛 宝 马 娟 程海燕 李 宁 倪 娜 王 莉 胡灵芝
刘 姬
艳 菁
齐宝宁 杨 卉
刘启玲 吴 恺
公共卫生系
陕西中医学院科技处 2008年6月30日
郝阳泉 袁普卫 屈

楚向东


姬军风 附属医院 中医临床医学院
张玉勤 吕正茂 桑小文
聂爱迪 李小群 朱 宏 张鹏天 文汉英 支江平 魏鹏飞 张锋利 赵延红 刘 芳 史迎莉 张 瑛 白吉庆 石小玲 李 洁 解洪涛 刘德军 梁凤俊 樊凤云
种 陈明光 张恩户 关建军 张亚蜜 郭 明 齐志成 张 伟 李 李 涛 晟
基础医学院
22
体质与疾病遗传基础 研究室
李 军
基础医学院
23
经方研究室
张建荣
中医临床医学院
24
中西结合心病研究室
李联社
附属医院
25
妇科微创研究室
朱水莉
邱育红 朱振宁 符小航 林 源
洪玉锋 程喜峰 李小会 黄文华 马晓军 王瑞莉 王越月 杜 静 辛玲歌 张 妮 刘雪荣
第二附属医院 中西医临床医学 院
26
王建华
14
普通外科研究室
15
中西医结合神经外科 研究室
赵晓平
6
中药开发研究所
曹林林
裴彩琴 马 茹 刘泽峰 王运盟 何 玲 牛文民 郭新荣 王 莉 王亚渭 雷正权 马晓军 卫 华 年 玮 王中文 张 黎 杜冬青 肖 艳 王郁金 马晓军
王 娟 韩益敏 任宏峰 马党会 康亚国 李 媛 赵宗辽 焦俊英 陈 军 王 渊 宇文亚 许永攀 于莉莉 张建莉
制药厂
16
针灸推拿学研究室
张卫华
针灸系
17
中医消化病研究室
沈舒文 唐尚有 刘晓勤 汶明琦 刘 力 杜晓泉 李 涛 张 红(副) 王捷虹 李守朝 袁敏惠 李亚军 屈榆生 徐 化 侯冠辉 于仪农 焦振廉 王 妮 贺丰杰 朱丽红 郑 赵西侠 景茹草 徐 田晓飞 郝玉凤 敏 翠
附属医院 基础医学院 人文系
18
崔春利 蒙跃龙 刑黎明 刘初春 刘 欣 李 艳 吴 瑛 谢 伟 郝建萍
宋 逍 崔九成 张丽华 周晓俊 罗亚妮 唐志书 杜 娟 金 良 强选萍
王 喆 赵海峰 赵 鹏 郭瑞林 齐 金 韦焕丽 张沛烨 朱 玲
5 6
骨关节病研究室
昝强
2
骨伤研究所
刘德玉
颈腰椎病研究室
杨利学
李智斌 关建军 朱 超 谭龙旺 孙智平 董 博
陕西中医学院研究所、研究室人员名单
研究所
编号 研究所 负责人 编号 所辖研究室 负责人
研究室
研究骨干 成员 赵海峰 全建峰 徐 虹 崔九成 吕 娟 侯淑珍 王希胜 冯改利 马晓军 张晓双 张化为 唐志书 白 甫 陈丹丹 郭五保 所在部门
1
胡锡琴 王 薇 邓 翀 赵 勤 太白中药药效物质基础与 宋小妹 王小平 李 敏 白吉庆 毒性研究室 卫培峰(副) 苗彦霞 唐俊峰 欧 莉 刘海静 郭恵玲 侯建平 赵 勤 徐小平 胡 锐 胡本祥 张 娟 王国全 王西芳 雷国莲 王昌利 周莉英 刘阿萍 赵玉珍 张 琳 白吉庆 孙 涛
8
中西医结合肿瘤研究室
赵艳莉 黄 辉 相 祎 李一鸣 方 艳 方改英
附属医院 第二附属医院
3
中西医结合肿瘤 研究所
王希胜
9
分子病理学研究室
王小平
基础医学院
10
中西医结合免疫学研究室
席孝贤
吴晓康 叶峥嵘
杨晓航 胥 冰
医学技术系
11 4 心脑血管病 研究所 郑 刚 12
心血管病研究室
柏本健
牛 铁 韩宝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