颐和园 世界文化遗产论文
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颐和园作文800字最新10篇

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颐和园作文800字最新10篇颐和园是国家5A级景区,它原名叫清漪园。
占地面积为二百九十公顷,是乾隆皇帝为庆祝母亲六十大寿所建,后来被八国联军焚烧,光绪十四年又重建。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颐和园作文800字最新10篇,欢迎大家阅读借鉴,希望大家喜欢!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颐和园作文800字1“不到长城非好汉,不去颐和真遗憾!”我在参观完颐和园后不禁发出感叹!颐和园原清朝帝王的行宫和花园,前身清漪园,为三山五园中兴建的一座园林,建于1750年,1764年成,面积290公顷,水面占四分之三。
我们先在慈禧水道坐船前往第一个景点:十七孔桥,顾名思义,便是有十七个桥洞了。
远望去,十七孔桥仿佛是一块巨大的银砖,横立在清澈的湖水里。
在近些,她仿佛是岛屿之间一舟银白色的画舫。
我们上了岛,近距离的观赏着她:坐落在昆明湖上,飞跨于东堤和南湖岛之间,用以连接堤岛,为园中最大石桥。
石桥宽8米,长150米,由17个桥洞组成。
石桥两边栏杆上雕有大小不同、形态各的石狮500多只。
听导游说,有一只铜牛在昆明湖东岸,十七孔桥东桥头北侧。
1755年用铜铸造,称为“金牛”。
据说此铜牛是为镇压水患而设。
随即,我们便前往文昌阁。
文昌阁原是清漪园的一座城关,现已不再对外免费开放。
但仅从外观仍能看出昔日的辉煌。
之后,我们来到了乐守堂,据说这雕像的排列位置还有一段典故呢:一次,光绪皇帝要娶皇后,慈禧要自己的侄女隆裕当皇后,而慈安太后要香妃当皇后,两人僵持不下,慈禧变说:“你让我不痛快一时,我让你不痛快一世!”一个月后慈安太后离奇死亡。
而这件事光绪却毫不知情,所以乐守堂的雕像是凤前龙后,代表光绪的软弱无能。
走完了乐守堂,我们便来到了听骊馆,听鹂馆原是乾隆皇帝为其母看戏所建,内有两层的戏台,因古人常借黄鹂鸟的叫声比喻音乐的优美动听,故名之为“听鹂馆”。
在德和园大戏楼建成前,慈禧经常在这里看戏,宴饮。
现在听鹂馆已成为专营宫廷菜式的餐厅,先后接待服务过上百位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听鹂馆饭庄是著名的宫廷菜系饭庄。
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颐和园作文450字十篇

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颐和园作文450字十篇在平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里,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作文吧,作文是一种言语活动,具有高度的综合性和创造性。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颐和园作文450字,仅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大家喜欢!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颐和园作文450字一颐和园,是北京市的古代皇家园林,以前名为清漪园。
1884年至1885年清漪园改名为颐和园。
知春亭建于昆明湖东岸边、玉澜堂前的小岛上,北有山为屏,南面朝阳,得春较早,因此为名。
此处是饱览万寿山、昆明湖全景和玉泉山、西山借景最好的观景点。
西堤是仿杭州西湖苏堤而建,从北向南依次筑有界湖桥、豳风桥、玉带桥、镜桥、练桥、柳桥六座式样各异的桥亭;在柳桥和练桥之间为取范仲淹《岳阳楼记》中“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之句命名的景明楼。
沿堤遍植桃柳,春来柳绿桃红,有“北国江南”之称。
西堤六桥——玉带桥建造于乾隆年间,拱高而薄,桥身、桥栏用青白石和汉白玉石雕砌,呈曲线型,宛若玉带,故得此名。
桥下为昆明湖的入水口,西通玉河,当年帝后乘船由清漪园至玉泉山,往返均过此桥。
改革开放后,颐和园文物得到了较为妥善的保护。
目前,颐和园园藏文物计有四万余件,品类涉及铜器、玉器、瓷器、木器、漆器、书画、古籍、珐琅、钟表、竹器、乐器、根雕、杂项等,几乎涵盖了中国传世文物的所有门类,并有不少外国文物;从价值上看,国家级文物有二万余件,其中包括虢宣公子白鼎、三牺尊、缂丝长轴佛像图等国宝级珍品。
颐和园真不愧是世界遗产!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颐和园作文450字二颐和园在我国的首都北京,颐和园美的地方数不胜数,正因为这样,所以我只能给你们介绍其中的几个地方,还是给你们介绍两个最有名的地方吧!就是长廊和昆明湖。
长廊真不愧是“长”廊呀!俗话,一眼望不到头,可这长廊就是十眼也望不头呀!长廊还很美:绿漆的柱子,红漆的栏杆,这条长廊有七百多米长,分成273间,每一间的横槛上都有五彩的画,上面画着人物、花草、风景等,有几千幅画呢,却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
世界文化遗产之颐和园优秀作文十篇

世界文化遗产之颐和园作文十篇世界文化遗产之颐和园优秀作文十篇颐和园位于北京西北部海淀区境内,旧称“清漪园”,它的规模宏大,内外华丽,是世界闻名的皇家园林,也是世界文明化遗产。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世界文化遗产之颐和园作文,仅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大家喜欢!世界文化遗产之颐和园作文一颐和园是我国之瑰宝,也是世界文化遗产之一,它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智慧和汗水,接下来让我带你去拿美丽的颐和园看看吧!首先我们来到了仁寿殿前,看到了那由青铜所造的“四不像”,它俗称麒麟,据说它由龙首、鹿角、马蹄、蛇麟组成,是当时人民心中的瑞兽,乃神仙之坐骑,看上去真的那么古朴新颖、祥瑞顺眼。
图片接着来到了鼎鼎有名的17孔桥,17孔桥建于清乾隆15年,东接东堤,西接南湖岛,长150米。
远远望去,夕阳西下,落日的余晖透过那17个孔铺在水面上,波光粼粼,美得耀眼;桥下游船如梭,真是美不胜收。
昆明湖的湖水碧绿碧绿的,如一大块碧绿的手帕。
夏天一到,湖里便长满了青青的荷叶,时不时有一两朵荷花露出头来,用眼睛打量着这个世界,有的半遮半掩的,偷偷的看着,不愿抛头露面。
再看颐和园中的长廊,一间间的直通的小房子,很美丽华贵,据说这条长廊有几里长,座落在湖边与山边的山水之处,每间都有一幅极美的中国画,每一幅都不重样,而且都有一个小故事。
颐和园真不愧是我国之瑰宝。
要么读书,要么旅行,身体和心灵必须有一个在路上,欢迎大家常来颐和园旅游。
世界文化遗产之颐和园作文二颐和园是清朝皇家园林,全园占地面积约3平方千米,水面约占四分之三。
它被称为“皇家园林博物馆”,与拙政园、避暑山庄和留园并称为“中国四大名园”,1998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从南如意门出发,向北走上一会儿,就能看见十七孔桥。
十七孔桥西连南湖岛,东接廓如亭,不仅是前往南湖岛的必经之路,还是湖区的一个重要景点。
十七孔桥桥身长一百五十米,宽八十米,由十七个桥洞组成,是颐和园内最大的一座桥梁。
远远望去,十七孔桥像一道长虹飞跨在碧波之上。
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500字作文颐和园范文(十篇)

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500字作文颐和园范文(十篇)颐和园,山清水秀,景色秀丽。
它坐落在北京的西北郊,是一座名副其实的“风水宝地”。
自古以来,这片土地集帝王将相万千宠爱一生。
颐和园规模宏大,以杭州西湖风景为蓝本,水的面积占3/4.陆地面积占1/4,远远望去,像一幅栩栩如生的山水画。
无愧于其“皇家园林博物馆”。
未进颐和园,就以经被它雄伟的气势所感染。
大门两侧傲然挺立的两座大狮子,公狮右爪握球,象征着一统江山;母狮左爪扶幼,象征母仪天下。
走入第二道门,万寿山映入眼帘。
万寿山下是一个波光粼粼的昆明湖,昆明湖上架着两座石桥——十七孔桥和拱桥。
最具有特色的是十七孔桥。
十七孔桥为园内最大的石桥。
桥由17个孔券组成,长150米,状若长虹卧波。
其造型兼有北京卢沟桥、苏州宝带桥的特点。
桥上石雕极其精美,大小共544个。
两桥头还有神态自若的石雕异兽,十分生动。
西边的那座石桥取名清宴舫,有“河清海晏”之意。
在整个颐和园中,它是唯一一个带有西洋风格的一处建筑。
之前作为明朝圆静寺的放生台。
彩画长廊是中国园林中长廊的代表。
它像一条飘带将分布在湖山之间的楼、台、亭、阁、轩、馆、舫、榭有机地联缀成为整体。
长廊共有273间,全长728米。
长廊随山势起伏,依湖岸变化,气势恢宏,精巧绝伦。
每当人们踏出颐和园的门槛,总是会不由得回眸。
世事无常,风雨变幻,虽然历经百年沧桑,颐和园依旧屹立在青山翠谷之中,历久弥新。
颐和园的景色美不胜收,我每次来到这里都能让我流连忘返、回味无穷!颐和园的前身是清漪园。
清漪园始建于1750年,是乾隆皇帝为母亲祝寿的时候修建的皇家园林。
走进颐和园,首先映入我眼帘的是水气氤氲的昆明湖,几只小船在湖中荡漾。
在昆明湖的中央是一座建筑独特的十七孔桥,十七孔桥是用汉白玉雕刻而成的。
桥上有许多石狮子桥,石狮子形态各异。
它们有的在玩绣球;有的依偎在妈妈怀里;还有的张开爪,仿佛在欢迎五湖四海的朋友……桥上的狮子和卢沟桥的狮子一样,数也数不清!我们又向前走,到了乐寿堂,乐寿堂的左边就是长廊了。
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作文颐和园10篇

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作文颐和园10篇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作文颐和园(10篇最新)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作文颐和园如何写?在中国文化历史的长河中,我们的祖先给我们留下了很多珍贵的文化遗产。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作文颐和园10篇,供大家参考,快来一起看看吧!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作文颐和园【篇1】在北京市海淀区里,有一座雄伟的园林。
在那里,有数不胜数的建筑,还有有美丽的自然景观,更有许多高耸入云的山峰,这就是美丽的颐和园。
它的美,在山、在树、在水和许多的建筑。
这里的山高高的、宽宽的,好像一个灰色的城墙。
长长的,犹如母亲张开双臂,把颐和园抱在怀里。
夏季时,这里百花盛开,好像花的海洋;冬季时,这里又白雪茫茫,一片雪白色。
颐和园的水静静的、长长的、清清的、还很多。
在颐和园里,随处可见水井和救火用的大水缸,在颐和园前后还有长长的河。
在水边散步,可以清晰的见到水里生长的水草。
偶尔刮来一样风,水也只泛起层层的波纹,水草随着波纹扭动着身子。
小河长长的,一眼望不到尽头。
说起水的清,那可真令人叫绝。
无论多深的水,只要光线充足,水下游着的鱼和那许许多多的小石头,都历历可见。
你看,这条小鱼橙橙的,胖胖的,好像正在睡觉呢,真是可爱。
所以当你也去参观时,一定要多欣赏水的风景呀!再看看这里的树,这里的树高高的,它们大都是白桦和杨树,高得真是一眼望不到尽头。
这里的树不仅高也很粗壮,它们可是2个人合抱都抱不过来。
这些树在山里,组成了森林。
走在森林里,两旁的树笔直地站在那,就像护卫一样,保护着你。
颐和园的建筑也各种各样。
你看这个,屋顶上布满了花纹。
你再看这个,屋顶上有龙的纹样。
颐和园就是这样,把它优美的身躯展现给我们,让我们去参观。
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作文颐和园【篇2】去年五月一日,我在首都北京游览了驰名中外的颐和园。
从我们住的白石桥走大约五公里就到了颐和园。
这时的颐和园正值春季,像个美丽的大公园。
在一座座布满琉璃瓦,金碧辉煌的宫室旁,不时嗲温暖追着奇花异草俊俏的身影。
中国文化遗产颐和园主题作文(8篇)

中国文化遗产颐和园主题作文(8篇)中国文化遗产颐和园主题作文(篇1)颐和园,是北京市的古代皇家园林,以前名为清漪园。
1884年至1885年清漪园改名为颐和园。
知春亭建于昆明湖东岸边玉澜堂前的小岛上,北有山为屏,南面朝阳,得春较早,因此为名。
此处是饱览万寿山昆明湖全景和玉泉山西山借景最好的观景点。
西堤是仿杭州西湖苏堤而建,从北向南依次筑有界湖桥豳风桥玉带桥镜桥练桥柳桥六座式样各异的桥亭;在柳桥和练桥之间为取范仲淹《岳阳楼记》中“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之句命名的景明楼。
沿堤遍植桃柳,春来柳绿桃红,有“北国江南”之称。
西堤六桥——玉带桥建造于乾隆年间,拱高而薄,桥身桥栏用青白石和汉白玉石雕砌,呈曲线型,宛若玉带,故得此名。
桥下为昆明湖的入水口,西通玉河,当年帝后乘船由清漪园至玉泉山,往返均过此桥。
改革开放后,颐和园文物得到了较为妥善的保护。
目前,颐和园园藏文物计有四万余件,品类涉及铜器玉器瓷器木器漆器书画古籍珐琅钟表竹器乐器根雕杂项等,几乎涵盖了中国传世文物的所有门类,并有不少外国文物;从价值上看,国家级文物有二万余件,其中包括虢宣公子白鼎三牺尊缂丝长轴佛像图等国宝级珍品。
颐和园真不愧是世界遗产!中国文化遗产颐和园主题作文(篇2)在我国,保存最完整且被称为“皇家园林博物馆”的,当数颐和园。
颐和园前身为清漪园,坐落在北京西郊,距成区十五公里,占地约290公顷,原来是帝王的行宮和花园。
据史料记载,颐和园也是命运多舛。
公元1750年,乾隆皇帝在这里建造了清漪园,1860年,清漪园被入侵的英法联军焚毁。
1888年,慈禧太后挪用海军经费3000万两白银重建清漪园,改称“颐和园”。
后来又遭受破坏,经过对它的不断修缮,才使它又焕发了青春与活力。
颐和园主要由昆明湖和万寿山组成。
昆明湖原为北京西北郊的天然湖泊,风暴秀美,湖中碧波荡漾,光滑如镜。
时有微风拂过,湖面便会由内及外泛起一圈圈波纹。
应该说,颐和园的秀丽多半是拜昆明湖所赐。
2024年颐和园的作文600字参考7篇

颐和园是世界文化遗产,是著名的皇家园林,是一个令人流连忘返的地方。这也是中国园林的代表,向我们展示了中国皇家园林的传统风貌,被誉为“中国园林博物馆。”
颐和园的作文600字篇2
北京的秋天是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丽的。碧蓝的天空、温暖的阳光、凉爽的天气、令人心情舒畅。
周六一早,我满心欢喜的来到颐和园。刚一进大门,阵阵的微风送来扑鼻的花香。这里简直就是一个百花园,多种颜色的菊花竞相开放,我看到每种菊花边上插着简介,粉色的富贵、黄色的金丝菊、长的像向日葵的日光菊、还有绿色的多头菊,品种真是太多了,还有很多凋谢的月季花,像做错事的孩子一般探出脑袋,好像是告诉人们,我们也很漂亮,别忘了我们,花香使人神清气爽、心旷神怡。
颐和园到处有美丽的景色,说也说不尽,只有自己亲自来观赏才会知道他的美。
还有最吸引我的是长廊了,长廊全长达600多米,每一节长廊的廊柱上和梁上都刻画着一个故事,总计120多幅画。吸引着我进去乘凉、休息。廊柱上的壁画真是应有尽有,在我坐的长廊廊柱上刻着二龙戏珠,那两条龙张牙舞爪两眼睁得滴溜圆,气势磅礴地抢着那颗珠子。那股雄劲就不用提了。外面的横梁上还又刻了八仙过海,这个故事是这样的:传说中有八位神仙,都去参加王母娘娘的蟠桃大会,但在去的路上被一条银河拦住了去路,八位聪明的神仙就
进入颐和园园区,便看到十七孔桥,它有十七个桥洞,这座桥是用汉白玉筑成的。桥的两边栏杆上有500多只石狮子,它们站在栏杆上,形态各异,大小不一,惟妙惟肖,有的威猛雄大,虎视眈眈地盯着前方;有的身材矮小,戏耍着石球,栩栩如生;还有的弓着身体,好像随时都要捕抓猎物,鲜活而灵动。
中国文化遗产议论文素材(优选3篇)

中国文化遗产议论文素材(优选3篇)【中国文化遗产议论文素材第1篇】颐和园位于北京市西北郊,占地约290公顷,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园林,被誉为“皇家园林博物馆”。
颐和园素以人工建筑与自然山水巧妙结合的造园手法著称于世,1998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颐和园的建筑风格融合了是中国各地建筑风格的精华。
东部的宫殿区和内廷区是典型的北方四合院风格,南部的湖泊区是典型杭州西湖风格,万寿山的北面是典型的西藏喇嘛庙宇风格,北部的苏州街是典型的水乡风格。
颐和园最著名的景点当属长廊了,长廊位于万寿山南路。
面向昆仑湖,长700多米。
是中国古典园林中最长的游廊。
长廊分为273间,每一间的横槛上都有五彩的画,画着人物、花草、风景,几千幅画中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
我们都知道圆明园被英法联军烧毁,但你可能不知道如今开放的颐和园也曾多次遭到破坏。
清漪园位于1860年被英法联军烧毁,1888年重建,被称为颐和园,用作消夏游乐地。
1900年颐和园又不幸遭到八国联军的破坏。
1902年大体修复。
之后,颐和园又多次遭毁坏,多次被修复,它就如同一位饱经沧桑的老人,见证了他所在时期下中国的成长。
现在我们在感受颐和园独特魅力的同时,更应该好好保护它。
【中国文化遗产议论文素材第2篇】说起中国的文化遗产实在是数不胜数。
就让我们“走进”北京的几个著名的文化遗产吧!我来当你们的导游。
最主要的,我要给你们介绍颐和园。
这些文化遗产分别是:长城、圆明园、颐和园、故宫、明十三陵、天坛。
课文中的长城是明代修筑的,明代为了防御异族的侵扰,前后修筑长城达18次。
明长城东起河北山海关,西至甘肃嘉峪关,全长6700千米。
八达岭、居庸关一带的长城,城墙高8.5米,厚6.5米,顶部厚5.7米,墙高1米,气魄十分雄伟。
北京故宫是古代帝王居住之地。
总共21位皇帝在这里住过。
故宫原名叫紫禁城。
里面分了许多宫殿,有太和殿、慈宁宫等等,里面布置得金碧辉煌,金银玉器有几千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在中国古代园林中,皇家园林无疑是集大成之作,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具有很高的艺术和文化价值。
颐和园是中国现存最大的皇家园林之一。
颐和园的湖光山色之美、规划设计之精无愧为中国古代造园艺术的杰作和世界著名园林的瑰宝。
关键词: 皇家园林谐趣园长廊耕织图一、公园简介颐和园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园林,中国四大名园之一。
颐和园位于北京西北郊海淀区内。
用昆明湖为基址,以杭州西湖风景为蓝本,汲取江南园林的某些设计手法和意境而建成的一座大型天然山水园,被誉为皇家园林博物馆。
颐和园整个园林以万寿山上高达41米的佛香阁为中心,根据不同地点和地形,配置了殿、堂、楼、阁、廊、亭等精致的建筑。
山脚下一条长达728米的长廊,犹如一条彩虹把多种多样的建筑物以及青山、碧波连缀在一起。
构思巧妙,在世界园林艺术史上堪称罕见。
1998年12月2日,颐和园以其丰厚的历史文化积淀,优美的自然环境景观,卓越的保护管理工作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誉为世界几大文明之一的有力象征。
二、设计初稿过去皇家所建造的东西,施工前必须先设计图样,而这种图样必须是平面而立体效果的,有基本的透视和明暗,看上去能一目了然,而负责设计描绘的人又必须是一流的宫廷画师,然后再制作“烫样”核算等。
这张“设计图”,是颐和园建造之初的设计图,是清代难得的一幅颐和园总体建筑规划布局图。
此图对中国早期的皇家建筑设计、研究、地理环境学等各学科有着很重要的史料价值。
三、传说故事在颐和园昆明湖东岸有一个被喻为牛郎化身的镇水铜牛,在西岸有一处被喻为织女化身的耕织图,它们隔着昆明湖遥遥相望,这两个景观的来历也缘于牛郎织女的故事。
清乾隆十五年,初建清漪园时,乾隆皇帝也自比天上的玉皇大帝,并传下御旨,要把御园修成“天上人间”,那佛香阁要建得雄伟华丽,象征着天宫里的凌霄殿,昆明湖要宽阔,好比天河,并在湖的东西两侧修了一个铜牛和一个耕织图。
铜牛的身子朝东,头朝西,正好对着织女图,这样一来就更像天河了,天上有织女,地上有牛郎,遥遥相望。
1860年英法联军焚毁“三山五园”,颐和园里的耕织图也遭到毁灭性破坏,只留下乾隆皇帝御题的“耕织图”石碑。
解放后耕织图被划出了颐和园大墙之外,成为生产与生活混杂的大杂院。
1998年底才被颐和园收回,并逐步按照原貌恢复建设,突出了“耕”与“织”的景题寓意。
这里景色优美,如仙境一般,已对外开放。
三、园内环境及景观1、园内环境颐和园集传统造园艺术之大成,借景周围的山水环境,饱含中国皇家园林的恢弘富丽气势,又充满自然之趣,高度体现了“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造园准则。
万寿山、昆明湖构成其基本框架,占地300.59公顷,水面约占四分之三,园中有点景建筑物百余座、大小院落20余处,3000余间古建筑,面积7000多平方米,古树名木1600余株。
其中佛香阁、长廊、石舫、苏州街、十七孔桥、谐趣园、大戏台等都已成为家喻户晓的代表性建筑。
园中主要景点大致分为三个区域:以庄重威严的仁寿殿为代表的政治活动区,是清朝末期慈禧与光绪从事内政、外交政治活动的主要场所。
以乐寿堂、玉澜堂、宜芸馆等庭院为代表的生活区,是慈禧、光绪及后妃居住的地方。
以长廊沿线、后山、西区组成的广大区域,是供帝后们澄怀散志、休闲娱乐的苑园游览区。
万寿山南麓的中轴线上,金碧辉煌的佛香阁、排云殿建筑群起自湖岸边的云辉玉宇牌楼,经排云门、二宫门、排云殿、德辉殿、佛香阁,终至山颠的智慧海,重廊复殿,层叠上升,贯穿青琐,气势磅礴。
巍峨高耸的佛香阁八面三层,踞山面湖,统领全园。
蜿蜒曲折的西堤犹如一条翠绿的飘带,萦带南北,横绝天汉,堤上六桥,婀娜多姿,形态互异。
烟波浩淼的昆明湖中,宏大的十七孔桥如长虹偃月倒映水面,涵虚堂、藻鉴堂、治镜阁三座岛屿鼎足而立,寓意着神话传说中的“海上仙山”。
阅看耕织图画柔桑拂面,豳风如画,乾隆皇帝曾在此阅看耕织活画,极具水乡村野情趣。
与前湖一水相通的苏州街,酒幌临风,店肆熙攘,仿佛置身于二百多年前的皇家买卖街,谐趣园则曲水复廊,足谐其趣。
在昆明湖湖畔岸边,还有著名的石舫,惟妙惟肖的铜牛,赏春观景的知春亭等点景建筑。
2、主要景观万寿山属燕山余脉,高58.59米。
建筑群依山而筑,万寿山前山,以八面三层四重檐的佛香阁为中心,组成巨大的主体建筑群。
从山脚的“云辉玉宇”牌楼,经排云门、二宫门、排云殿、德辉殿、佛香阁,直至山顶的智慧海,形成了一条层层上升的中轴线。
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下望,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
葱郁的树丛,掩映着黄的绿的琉璃瓦屋顶和朱红的宫墙。
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
后湖的河道蜿蜒于万寿山北坡,造园匠师巧妙地利用河道北岸与宫墙的局促环境,在北岸堆筑假山障隔宫墙,并与南岸的真山脉络相配合而造成两山夹一水的地貌。
河道的水面有宽有窄,时收时放,泛舟后湖给人以山复水回、柳暗花明之趣,成为园内一处出色的幽静水景。
后山的景观与前山迥然不同,是富有山林野趣的自然环境,林木蓊郁,山道弯曲,景色幽邃。
昆明湖是颐和园的主要湖泊,占全园面积的四分之三,约220顷。
南部的前湖区碧波荡漾,烟波淼淼,西望起伏、北望楼阁成群;湖中有一道西堤,堤上桃柳成行;十七孔桥横卧湖上,湖中3岛上也有形式各异的古典建筑。
湖岸和湖堤绿树荫浓,掩映潋滟水光,呈现一派富于江南情调的近湖远山的自然美。
东宫门区在颐和园最东边。
这一带原是清朝皇帝从事政治活动和生活起居的地方,包括朝见大臣的仁寿殿和南北朝房、寝宫、大戏台、庭院。
乐寿堂是颐和园居住生活区中的主建筑,乐寿堂面临昆明湖,背倚万寿山,东达仁寿殿,西接长廊,是园内位置最好的居住和游乐的地方。
堂前有慈禧乘船的码头“乐寿堂”黑底金字横匾为光绪手书。
玉澜堂在仁寿殿西南临昆明湖畔而建,是一座三合院式的建筑。
正殿玉澜堂坐北朝南,东配殿霞芬室,西配殿藕香榭。
东殿可到仁寿殿,西殿可到湖畔码头,正殿后门直对宜芸馆。
后檐及两配殿均砌砖墙与外界隔绝,是颐和园中一处重要的历史遗迹。
光绪二十四年,慈禧发动宫廷政变后,曾把主张变法的光绪皇帝囚禁于此。
是光绪皇帝的寝宫。
排云殿在万寿山前建筑的中心部位,原是乾隆为他母亲60寿辰而建的大报恩延寿寺,慈禧重建时改为排云殿,是慈禧在园内居住和过生日时接受朝拜的地方。
“排云”二字取自郭璞诗神仙排云山,但见金银台”,比喻似在云雾缭绕的仙山琼阁中,神仙即将露面。
从远处望去,排云殿与牌楼、排云门、金水桥、二宫门连成了层层升高的一条直线。
排云殿这组建筑是颐和园最为壮观的建筑群体。
长廊位于万寿山南麓,面向昆明湖,北依万寿山,东起邀月门,西止石丈亭,全长728米,共273间,是中国园林中最长的游廊,1992年被认定为世界上最长的长廊,列入“吉尼斯世界纪录”。
廊上的每根枋梁上都有彩绘,共有图画14000余幅,内容包括山水风景、花鸟鱼虫、人物典故等。
画中的人物画均取材于中国古典名著。
画中游是万寿山西部一组重要景点建筑。
它依山而建,正面有一座两层的楼阁,左右各有一楼,名“爱山”、“借秋”。
阁后立有一座石牌坊,牌坊后边的是“澄晖阁”。
建筑之间有爬山廊。
由于地处半山腰,建筑形式丰富多彩,楼、阁、廊分别建在不同的等高线上,青山翠柏中簇拥着一组由红、黄、蓝、绿琉璃瓦覆盖着的建筑群体,酷似一幅中国山水画。
十七孔桥坐落在昆明湖上,飞跨于东堤和南湖岛之间,用以连接堤岛,为园中最大石桥。
石桥宽8米,长150米,由17个桥洞组成。
石桥两边栏杆上雕有大小不同、形态各异的石狮500多只。
铜牛在昆明湖东岸,十七孔桥东桥头北侧。
1755年用铜铸造,称为“金牛”。
铜牛是为镇压水患而设。
谐趣园在万寿山东麓,是一个独立成区、具有南方园林风格的园中之园。
清漪园时名叫惠山园”,是仿无锡惠山寄畅园而建。
嘉庆十六年重修后,改名为“谐趣园”。
园内共有亭、台、堂、榭十三处,并用百间游廊和五座形式不同的桥相沟通。
三、历史渊源颐和园,原名清漪园,始建于清乾隆帝十五年,历时15年竣工,是清代北京著名的“三山五园”中最后建成的一座。
咸丰十年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时同遭严重破坏,佛香阁、排云殿、石舫洋楼等建筑被焚毁,长廊被烧得只剩11间半,智慧海等耐火建筑内的珍宝佛像也被劫掠一空。
光绪十二年开始重建,光绪十四年慈禧挪用海军军费修复此园,改名为“颐和园”,其名为“颐养冲和”之义。
关于挪用的海军军费,经专家考证,一共挪用了7年,每年30万两,占全部修复费用的1/3以上。
光绪二十一年工程结束。
颐和园尽管大体上全面恢复了清漪园的景观,但很多质量上有所下降。
许多高层建筑由于经费的关系被迫减矮,尺度也有所缩小。
如文昌阁城楼从三层减为两层,乐寿堂从重檐改为单檐,不过也有加高的建筑,如大戏楼。
苏州街被焚毁后再也没有恢复。
由于慈禧偏爱苏式彩画,许多房屋亭廊的彩画也由和玺彩画变为苏式彩画,在细节上改变了清漪园的原貌。
颐和园此后成为晚清最高统治者在紫禁城之外最重要的政治和外交活动中心,是中国近代历史的重要见证与诸多重大历史事件的发生地。
1898 年,光绪帝曾在颐和园仁寿殿接见维新思想家康有为,询问变法事宜;戊戌变法失败后,光绪被长期幽禁在园中的玉澜堂;颐和园被后人称为最豪华的监狱。
光绪二十六年,颐和园又遭八国联军洗劫,翌年,慈禧从西安回到北京后,再次动用巨款修复此园。
1924年,颐和园辟为对外开放公园。
1998年12月2日,颐和园以其丰厚的历史文化积淀,优美的自然环境景观,卓越的保护管理工作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誉为世界几大文明之一的有力象征。
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北京颐和园,始建于1750年,1860年在战火中严重损毁,1886年在原址上重新进行了修缮。
其亭台、长廊、殿堂、庙宇和小桥等人工景观与自然山峦和开阔的湖面相互和谐、艺术地融为一体,堪称中国风景园林设计中的杰作。
多年以来,颐和园管理处以“文化建园”为宗旨,深入挖掘文化内涵,大力推进颐和园的保护、管理和研究工作,以借景环境、山形水系、文物古建、植被景观为颐和园的核心保护内容,建立了完整的颐和园保护管理体系。
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颐和园加快了建设和保护的步伐,先后投入巨资恢复了四大部洲、苏州街、景明楼、澹宁堂、耕织图等景区,积极参与周边环境改造,延续颐和园的历史人文环境,恢复了文化遗产的完整性和原真性,建设了国内园林系统内最先进的文昌院博物馆。
参考文献[1]周维权.中国古典园林史[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2]彭凤.颐和园的造园艺术赏析[J].湖北农学院学报,2003(2)[3]靳莹.中国古典园林的和谐美[D].广西师范大学.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