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评的一致性课题报告

合集下载

教学评一致性的教研活动(3篇)

教学评一致性的教研活动(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在当前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教学评一致性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教学评一致性强调教学目标、教学过程和教学评价的一致性,旨在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为了进一步提升教师对教学评一致性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我校于2023年3月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教学评一致性教研活动。

二、活动目标1. 提高教师对教学评一致性的认识,理解其内涵和意义。

2. 帮助教师掌握教学评一致性的实施策略和方法。

3. 促进教师将教学评一致性理念融入日常教学实践中。

4. 通过实践探索,形成一套适合我校实际的教学评一致性教学模式。

三、活动内容(一)理论学习阶段1. 专家讲座:邀请教育专家进行教学评一致性的专题讲座,帮助教师理解相关理论。

2. 文献阅读:组织教师阅读教学评一致性的相关文献,了解国内外研究动态。

3.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典型案例,探讨教学评一致性的实施要点。

(二)实践探索阶段1. 教学设计:教师根据教学评一致性原则,重新设计教学方案,确保教学目标明确、教学方法科学、教学评价有效。

2. 课堂实践:教师在课堂上实施教学设计方案,并进行课堂观察和反思。

3. 同伴互助:教师之间相互观摩课堂,进行教学评一致性实践的交流与讨论。

4. 专家指导:邀请专家对教师的教学实践进行点评和指导,帮助教师改进教学方法。

(三)总结反思阶段1. 成果展示:教师展示自己的教学评一致性实践成果,分享经验与心得。

2. 反思总结:教师对教学评一致性实践进行反思,总结经验教训。

3. 形成共识:通过讨论,形成一套适合我校实际的教学评一致性教学模式。

四、活动过程(一)前期准备1. 成立教研活动小组,明确活动目标和分工。

2. 制定活动计划,确定活动时间、地点和内容。

3. 准备教学评一致性的相关资料,包括专家讲座、文献阅读和案例分析材料。

(二)活动实施1. 理论学习阶段:通过专家讲座、文献阅读和案例分析,教师对教学评一致性有了初步的认识。

2. 实践探索阶段:教师根据所学理论,设计教学方案,并在课堂上进行实践。

教学评一致性的实践语文(3篇)

教学评一致性的实践语文(3篇)

第1篇摘要:教学评一致性是当前教育改革的重要理念,强调教学、评价和学生学习之间的紧密联系。

本文以语文教学为例,探讨教学评一致性在实践中的具体应用,分析其重要性和实施策略,以期为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提供参考。

关键词:教学评一致性;语文教学;实践;策略一、引言教学评一致性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使教学、评价和学生学习之间形成良性互动,共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语文教学中,教学评一致性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本文将探讨教学评一致性在语文教学中的实践策略。

二、教学评一致性的重要性1. 提高教学质量教学评一致性有助于教师明确教学目标,合理设计教学内容,科学运用教学方法,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使教学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需求。

2. 促进学生学习教学评一致性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学生在参与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能够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成果,调整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果。

3. 增强教师专业素养教学评一致性要求教师具备全面的教学能力,包括制定教学目标、设计教学内容、运用教学方法、进行评价等。

这有助于教师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三、教学评一致性的实践策略1. 明确教学目标(1)制定具体、可操作的教学目标,使教师和学生都能明确学习方向。

(2)将教学目标与课程标准相结合,确保教学目标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2. 设计教学内容(1)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兴趣爱好和学习需求,选择合适的教材和教学内容。

(2)结合教材内容,设计富有创意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运用教学方法(1)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讨论法、实践法等,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2)注重教学方法的创新,提高教学效果。

4. 进行评价(1)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如课堂观察、作业批改、考试等,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基于“教、学、评”一致性的教学实践研究

基于“教、学、评”一致性的教学实践研究

基于“教、学、评”一致性的教学实践研究《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22 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指出实施“教、学、评”一体化的必要性,要求高中化学教师将评价融于教师教学、学生学习全过程中。

此背景下,教师应认识到传统教学模式中教评分离、教学评不一致的问题,同时从高中化学教学根本需求出发设计评价指标、评价目标、评价内容,优化评价方式,丰富评价主体,发挥评价的促教、促学作用,促进高中化学教学向更优更高发展。

一、“教、学、评”一致性的相关界定“教、学、评”一致性是一种新的教学方式与评价方式,其特征是将评价融于教的过程、学的过程,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明确自身的学习情况,从而促进其更好地发展。

“教、学、评”一致性可分为三部分,其中,“教”指的是教师的教学行为,如教学导入、教学讲解、教学指导等等;“学”指的是学生的学习行为,如预习、学习、练习等等;“评”指的是评价学生学习情况的行为,如即时评价、延时评价、终结评价等等。

“教、学、评”一致性的追求在于“教”“学”“评”三者的协调统一,通过构建“教评一体”“评学一体”“教学一体”的教学课堂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

二、高中化学“教、学、评”一致性的实践策略(一)定位学情设定评价指标,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教、学、评”一致性背景下的教学评价应贴合学生实际发展情况。

然而,高中阶段学生的化学学习水平良莠不齐,如果教师采取一刀切的方式设计评价指标,可能出现教学指标与学生发展情况相背离的情况,影响教学评价效果。

实际教学中,教师应认识到“因材施评”的重要性,不仅要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掌握学生的最近发展情况,还应根据不同类型学生的学习发展需求设计针对性的评价指标,以此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

以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一课教学为例,为了保证教学评价发挥促学作用,教师需要先分析学生的具体学情。

对此,教师可以在教学前发布导学案并布置导学任务,如:物质的量是什么?摩尔质量与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的区别与联系是什么?正式教学前,教师检查学生的导学任务完成情况,并对其进行分类:将能够完成所有导学任务,并就具体化学问题提出独特看法的学生作为A类学生,明确这类学生具有悟性高、学习能力强的学习特征;将可以完成部分导学任务,并能够在教科书中指出答案出处的学生作为B类学生,明确这类学生具有认真、刻苦的学习特征;将导学任务完成情况差、未提前阅读化学教科书的学生作为C类学生,明确这类学生学习基础薄弱、学习态度差的特征。

教学评一致性的实践研究(3篇)

教学评一致性的实践研究(3篇)

第1篇摘要教学评一致性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之间保持一致性的原则。

本文通过对教学评一致性的内涵、实施策略和实践案例的分析,探讨如何在教学中实现教学评一致性,以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效果。

关键词:教学评一致性;实践研究;教学质量;学生学习一、引言教学评一致性是现代教育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强调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统一。

在教学实践中,教学评一致性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本文旨在探讨教学评一致性的实践研究,以期为我国教育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二、教学评一致性的内涵1. 教学目标一致性教学目标一致性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制定的教学目标要明确、具体、可操作,并与课程标准相一致。

教学目标应具有可观察、可测量、可评价的特点。

2. 教学内容一致性教学内容一致性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选用的教学内容要与教学目标相一致,能够有效地支撑教学目标的实现。

教学内容应具有科学性、系统性和实用性。

3. 教学方法一致性教学方法一致性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采用的教学方法要与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相一致,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学习。

教学方法应具有针对性、多样性和创新性。

4. 评价方式一致性评价方式一致性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采用的评价方式要与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相一致,能够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评价方式应具有科学性、多样性和发展性。

三、教学评一致性的实施策略1. 明确教学目标教师应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情况,制定明确、具体、可操作的教学目标。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时刻关注教学目标的实现情况,确保教学活动与教学目标的一致性。

2. 优化教学内容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精选教学内容,确保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的一致性。

同时,教师应关注学科知识之间的联系,构建知识体系,提高教学内容的教学价值。

3. 创新教学方法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如启发式教学、探究式教学、合作学习等。

教学评的一致性课题报告

教学评的一致性课题报告

课堂教学实践中 的问题(调查法)
理据探寻
个人的理论推演与 建构
与一线教师的协 商研讨
实施策略
比较分析案例研究的 成果
选择多所学校进行参 与式的案例研究
(多案例研究法)
理论提升
B
18
18
六、研究设计:研究计划
阶段 任务 序号 主题
任务描述
预期 负责人 截止
成果
日期
一 制定研究 召开课题组会议,商定详细的研 会议纪要 申宣成 2012年9月
❖研究目标
▪ 1. 开发出一套能够体现教学评的一致性的课堂 教学设计程序;
▪ 2. 分析该程序的学理基础并验证其在实践中的 效能;
▪ 3. 探索便于教师理解和掌握的课程标准解析路 径;
▪ 4. 引入多元评价的方式,以评价方式的变革引 领课堂教学的变革。
B
13
13
三、研究框架
❖ 基本研究问题(issue):如何借助教学评的一致 性研究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河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开题报告
基于标准的教学:教学评的一致性研究
课题类别:重点课题 主 持 人:申宣成 单 位: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室 报 告 人:申宣成 电子邮箱:shenxuancheng@ 开题日期:2012年10月9日
B
1
报告提纲
❖选题缘由 ❖核心概念 ❖研究框架 ❖文献析评 ❖研究设计 ❖课题保障
❖1.古诗文的教学重在通过朗读和吟诵来体悟 诗歌的意境,以利于“丰富积累、增强体 验、培养语感”。
❖2.课程标准“附录1”提供了推荐背诵的优秀 诗文篇目,其中苏轼的作品有:《江城子• 老夫聊发少年狂》《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散文《记承天寺夜游》。

“基于高中数学课标的教学评一致性实践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基于高中数学课标的教学评一致性实践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基于高中数学课标的教、学、评一致性实践研究”课题开题报告一、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1.核心概念.课程标准: 国家或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制定并强制施行的一种行业标准, 它是对国家教育方针和教育目的的课程化解释, 它对某个阶段的学生所必须学习的课程性质、理念、内容、目标以及实施建议做出了纲领性规定, 是学校学科教、学、评的基本依据.课程标准都是按照学段、学科进行编写的, 因此课程标准是指所有学科课程标准的总和.本课题中所说的课程标准(简称课标)专指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统一编制的最新版《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课标分解: 是指将课程标准中的内容标准具体细化为学期或模块目标、单元或课时目标. 课表分解的基本特点是将抽象的内容标准分解为具体可操作的教学目标, 将长时段需要达成的大目标分解到短时间如单元或课时可以达成的小目标, 将隐性的素质目标显化为可以观察和评价的行为目标. 如果把课标作为一级目标, 那么学期或模块目标可以叫做二级目标, 单元或课时目标可以称为三级目标.教、学、评的一致性: 指教师的教、学生的学以及对教与学的考核评价统辖在统一的标准之下, 三者具有高度的相关性.具体地讲, 就是教什么、学什么、考什么是一致的;怎么教、怎么学、怎么评是一致的;教到什么程度、学到什么程度、考到什么程度是一致的;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效果是一致的.2.课题总界定.基于高中数学课标的教、学、评一致性实践研究:在现代课程理念的观照下, 从课程的视角观察教、学、评的全过程, 以现代教学理论、学习理论、评价理论为指导, 通过对高中数学课程标准的逐级分解, 形成以教学目标为依据的教学设计方案(包括制定目标、实施路径、实施方法、反馈练习)与教学评价方案, 并以六所高中校学生为研究样本, 对方案进行试点实践和效果评估, 进而指导全市高中数学的教学与研究工作, 全面提高全市高中数学教师的专业素养和课堂教学质量.二、对国内外相关领域研究成果的述评与国内现状的反思1.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1956年, 以美国著名的教育家、心理学家本杰明·布卢姆(1913.2-1999.9.)为代表的团队出版了《教育目标分类学, 第一分册: 认知领域》, 把认知领域的目标分为六个亚领域, 即知识、领会、运用、分析、综合和评价.1964年, 由克拉斯沃尔(D.R.Krathwohl)负责完成的《教育目标分类学, 第二分册: 情感领域》公诸于世. 他们提出情感行为的中心是价值(态度)、兴趣、爱好、欣赏. 依据价值内化的程度, 情感目标从低到高分为五级: 接受、反应、价值化、组织、价值与价值体系的性格化.1972年, 由哈罗(A. J. Harrow)负责完成的《教育目标分类学, 第三分册:动作技能领域》正式出版, 书中提出了以学龄前教育为视角的动作技能教学目标分类. 同年, 辛普森(E.J.Simpson)在《动作技能领域教育目标分类》中提出了以职业技术教育为视角的动作技能教学目标分类. 辛普森的技能目标分七级:知觉、定向(定势)、有指导的反应、机械动作、复杂的外显反应、适应、创新.20XX年, 以安德森(L.W.Anderson)为首的专家团队出版了《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修订版)》, 书中提出了四个基本问题:(1)学习问题:在有限的学校和课堂教学时间内, 什么值得学生学习?(2)教学问题: 如何计划和进行教学才能使大部分学生在高层次上进行学习?(3)测评问题: 如何选择或设计测评工具和程序才能提供学生学习情况的准确信息?(4)一致性问题: 如何确保目标、教学和测评彼此一致。

教学评一致性的实践价值(3篇)

教学评一致性的实践价值(3篇)

第1篇摘要:教学评一致性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目标、教学活动、评价方式和评价结果相互关联、相互支持,形成一种协同效应。

本文从教学评一致性的内涵出发,探讨其在实践中的价值,旨在为我国教育教学改革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一、引言近年来,我国教育改革不断深入,教育质量不断提高。

然而,在教学实践中,教学目标、教学活动、评价方式和评价结果之间往往存在不一致的现象,导致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

教学评一致性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理念,旨在解决这一问题,提高教学质量和教育公平。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教学评一致性的实践价值。

二、教学评一致性的内涵教学评一致性是指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目标、教学活动、评价方式和评价结果相互关联、相互支持,形成一种协同效应。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教学目标一致性:教师制定的教学目标应与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发展水平相一致,确保教学目标的明确性和可实现性。

2. 教学活动一致性:教师的教学活动应围绕教学目标展开,确保教学活动与教学目标的紧密联系。

3. 评价方式一致性:评价方式应与教学目标相匹配,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4. 评价结果一致性:评价结果应与教学目标相一致,为教师改进教学提供依据。

三、教学评一致性的实践价值1. 提高教学效果教学评一致性强调教学目标、教学活动、评价方式和评价结果的相互关联,有助于教师明确教学目标,合理设计教学活动,采用恰当的评价方式,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明确教学目标:教学评一致性要求教师制定明确、具体的教学目标,使教师和学生都能清晰地了解教学目标,为教学活动提供方向。

(2)优化教学活动:教师根据教学目标,设计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和兴趣的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

(3)科学评价学生: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为教师改进教学提供依据。

2.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学评一致性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强调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等方面的培养。

“教学评一致性”在学科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教学评一致性”在学科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教学评一致性”在学科教学中的实践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教学评一致性是指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不受个人主观情绪和偏见影响,按照统一的标准和要求进行评价,确保评价结果客观公正、具有一致性。

在教育教学领域,教学评一致性一直被看作是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成绩的关键因素之一。

由于教师个体经验、专业水平、评价标准等因素的差异,教学评一致性的实现一直面临挑战。

随着教育评价制度的不断完善和高考改革的不断深化,教学评一致性已经成为教师们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重要问题。

尤其是在学科教学中,如何保证教学评价的一致性,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开展关于“教学评一致性”在学科教学中的实践研究,对于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探讨在学科教学中实施“教学评一致性”的实践效果,分析其对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成效的影响,进而提出针对性的改进建议。

通过深入研究教学评一致性的具体概念和影响因素,以及探讨不同实践方法和评估工具的应用效果,旨在揭示“教学评一致性”对教学实践的重要作用,推动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同时,通过本研究的开展,也旨在激发教师对于教学评价的重视,促进教师们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更加注重评价准确性和一致性,以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成绩。

通过对“教学评一致性”在学科教学中的实践研究,旨在为教育改革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借鉴,为教学评价制度的改进提供有益建议,从而全面推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和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1.3 研究意义教学评一致性在学科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能够确保教师们在评价学生学习成果时保持一致性和公正性,从而有效提升教学质量。

教学评一致性的研究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教学评一致性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果。

学生在接受评价时往往会根据评价结果来调整学习策略和目标,如果评价标准不一致,会造成学生困惑和不公平感,从而影响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
1.哪些知识和技能才是学生需要优先掌握的东西?(目标)
2.怎样组织教学内容才能促进高水平的学习?(教学问题)
3.怎样设计评价才能提供学习效果的准确信息?(评价问题)
目 标 教 学 评 价 的 一 致 性 问 题
8
(二)课程发展历史的经验
评价不能与目标相匹配,这是课程领域特 有的情境。只要这种评价存在着,脱离传 统和习惯的活动教学即便在开始实施之前 ,也注定会失败的。 ——坦纳夫妇(Tanner, D. & L.)著,崔
允漷等译.学校课程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 社,2006,168.
9
(三)课程改革政策的设计
国家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 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 的基础。”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基于标准的教学目的在于清除困扰基础教 育界的知识至上、机械训练的应试教育积 弊,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创新精神和实 践能力。
研究目标
1. 开发出一套能够体现教学评的一致性的课堂 教学设计程序; 2. 分析该程序的学理基础并验证其在实践中的 效能; 3. 探索便于教师理解和掌握的课程标准解析路 径; 4. 引入多元评价的方式,以评价方式的变革引 领课堂教学的变革。
13
三、研究框架
基本研究问题(issue):如何借助教学评的一致 性研究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15
四、文献析评
国外相关文献评析
1. 安德森等人编著的《学习、教学和评估的分类学》 2. 伯纳(Daniel M. Perna)和戴维斯(James R. Davis)合著的《标准和课程的一致性:为了课堂的成 功》 3. 安斯沃斯(Larry Ainsworth)的《解析标准:管理 标准的一个简单过程》 5.本森的《基于标准的教学模式——关于科罗拉多州的 教育工作者们如何将基于标准的教育运用于当地学区 、学校以及课堂的实践指南》 4.史密斯(Ian Smith)的“学习性评价丛书”
2012年9月 30日 2012年12 月31日
召开课题组会议,商定详细的研 究计划 整理分析国内外有关本研究领域 的重要文献和经验,如安斯沃斯 的著作以及科罗拉多州的经验; 深入课堂听课调研。 召开课题组成员和一线教师会议 ,研讨教学评的一致性的实施策 略 选择实验的多个学科展开案例研 究,验证策略实施的效果,发现 并纠正出现的问题 根据案例研究的结果,修正之前 建构的实施策略,并从理论的高 度对研究结果进行解释与提升
“教”指的是通过一个课时或一个单元的学习 ,教师想让学生“知道什么”“能做什么”“ 体悟什么”,也就是教学目标; “学”指的是学习活动的组织,即为了达到“ 教”的目标,设计哪些学习任务、组织哪些教 学活动; “评”指的是评价,就是对学习活动,进行反 馈和矫正,以便改进学习。
12
三、研究框架
P3:所建构的一致性策略在课堂教学实践中的效果如 何?(案例)。
14

研究框架
Issue:如何借助教学评的一致性研究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P1:理据探寻
P2:策略程序
P2:案例研究
P1.1:学 理分析
P1.2:既 有研究
P2.1: 目标
P2.2: 评价
P2.3: 任务
P3.1: 案例1
P3.2: 案例2
河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开题报告
基于标准的教学:教学评的一致性研究
课题类别:重点课题 主 持 人:申宣成 单 位: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室 报 告 人:申宣成 电子邮箱:shenxuancheng@ 开题日期:2012年10月9日
报告提纲
选题缘由 核心概念 研究框架 文献析评 研究设计 课题保障
5
问题与启示
问题:
课程内容的选择偏离了课程标准的要求 背诵的篇目不是课程要求的基本篇目
启示:
教学目标就是课堂的“标靶”(target),标 靶不清楚,噼里啪啦乱打一气,结果往往是出 力不讨好,徒然增加学生的负担。 一课时只有四十几分钟,一个学期只有百十个 课时,教师必须要清楚这个学期、这个课时最 需要和学生分享的是哪些东西!
理据探寻
个人的理论推演与 建构
与一线教师的协 商研讨
实施策略
比较分析案例研究的 成果
选择多所学校进行参 与式的案例研究
(多案例研究法)
理论提升
18
六、研究设计:研究计划
阶段 序号
一 二
任务 主题
制定研究 计划 文献分析 与现场调 研 策略建构
任务描述
预期 成果
会议纪要 文献综述 调查报告
负责人
截止 日期
21
感谢倾听,欢迎提问!
申宣成 杨霞 李玉国

论文
申宣成 张琳 高正起 李兰 申宣成 张琳
2013年2月 28日 2013年12 月31日 2014年4月 30日

案例研究
研究报告 、教学课 例 论文

理论提升
19
七、课题保障
专业保障
课题组的主要成员既有省市教研室的研究人员 ,也有大学教师,还有中学的校长和名师,他 们在专业上具有很强的互补性。
6
(一)课堂教学实践的需要:案例二
教学随访(instructional rounds)的经历
《蜀道难》教学中的问题 《将进酒》教学中的改进
范读安排的次序 不一样、评价反 馈的语言不一样, 教学效果和课堂 气氛竟然完全两 样!
7
启示:
在日复一日的教学中,教师必须面对四个 重要的组织性问题:
P1:为什么实施教学评的一致性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 率?(理据);
• P1.1实施教学评的一致性的学理基础是什么? • P1.2已有的研究能否证明它的有效性?
P2:如何做到教学评的一致性?(策略);
• P2.1如何将学科课程标准分解为单元和课时的学习目标? • P2.2如何根据学习目标设计选择教学材料、设计教学活动? • P2.3选择何种评价方法获取学习发生的证据?
16
四、文献析评
国内文献析评
1. 崔允漷的《课程实施的新取向:基于课程标 准的教学》 2. 崔允漷编著的《有效教学》 3. 韦斯林、贾远娥的《美国科学研究新动向及 启示:以“学习进程”促进课程、教学与评价 的一致性》
17
五、研究设计: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国内外的研究成 果(文献分析法) 课堂教学实践中 的问题(调查法)
10
二、核心概念界定
“基于标准的教学”
它是什么?是教师根据课程标准所规定的学习结果来 组织教学活动,具体包括确定教学目标、设计评价、 组织教学内容、实施教学、评价学生学习、改进教学 等。 它不是什么?不是“教学标准化”;不是“唯标准” 。
11
二、核心概念界定(续)
“教学评的一致性”:“基于标准的教学 ”的一种行动策略。
2
一、选题的缘由
课堂教学实践的诉求 课程发展历史的经验
课程改革政策的设计
3
(一)课堂教学实践的诉求:案例一
某教师执教苏轼的《念奴娇· 赤壁怀古》 第一个教学任务:温习词人概况 争论:用12分钟的时间温习文学常识,是否合 适?
4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的要求
1.古诗文的教学重在通过朗读和吟诵来体悟 诗歌的意境,以利于“丰富积累、增强体 验、培养语感”。 2.课程标准“附录1”提供了推荐背诵的优秀 诗文篇目,其中苏轼的作品有:《江城子• 老夫聊发少年狂》《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散文《记承天寺夜游》。
物质保障
支持人所在的单位和学校为本研究提供了足够 的人力和资金支持。
时间保障
课题参与者要么是专职的研究员,要么是一线 的教师,他们有足够的时间用于此课题的研究 。
20
七、课题保障
已有的研究
博士论文《表现性评价在语文综合性学习中的 应用》提出了基于标准的学习评价的四步骤程 序,并以多案例的方式进行实践的验证。该论 文被推荐参评上海市优秀论文及全国优秀博士 论文评选。 2012年,在《河南教育(基础教育版)》主持 了“问诊新课题专栏”,提供了一系列课堂改 进的案例和点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