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的晋祠
美丽的晋祠

还有水边殿外的 松柏槐柳,无不 显出苍劲的风骨。 有的偃如老妪负 水,有的挺如壮 士托天,不一而 足。
......
预习乐园:
1、用读、画、议的美,感受 祖国大好河山的美。 2、学习课文说明描写相结合的方法,品味 优美生动的语言,体会比喻、对偶、拟人、引 用等修辞手法的作用。
“拥”字用得极妙,既准确地表达出山与晋祠之间的地理关系,又巧 妙地使用了拟人的手法,将山对晋祠的“呵护”写的充满温情。
春 日 黄 花 满 山 , 径 幽 香 远
秋 来 草 木 萧 疏 , 天 高 水 清
树干劲直 树皮皱裂 那周柏,树干劲直,树皮皱裂,顶 挑 上挑着几根青青的疏枝,偃卧躺卧。在石 疏 老干粗大 虬枝盘曲 阶旁。那唐槐,老干粗大,虬枝盘曲,一 柔 盖 簇簇柔条,绿叶如盖。
有两棵老树:一 棵是周柏,另一 棵是唐槐。那周 柏,树干劲直, 树皮皱裂,顶上 挑着几根青青的 疏枝,偃卧在石 阶旁。那唐槐, 老干粗大,虬枝 盘屈,一簇簇柔 条,绿叶如盖。
圣母殿前的左扭柏,拔地而起,直冲 云霄,它的树皮上的纹理一齐向左边 拧去,一圈一圈,丝纹不乱,像地下 旋起了一股烟,又似天上垂下了一根 绳。 圣母殿前的左扭柏,拔地而起,直上 上 云霄,它的树皮上的纹理一齐向左边 转 转去,一圈一圈,丝纹不乱,像地下 冒起了一股烟,又似天上掉下了一根 冒 掉 绳。
17 美丽的晋祠
六指小学
郭汉华
读一读
周柏 偃卧 皱裂 草蔓 精湛 荫护
古老苍劲 老妪负水 草木萧疏 穿亭绕榭 虬枝盘曲 拾级登山
冉冉不绝
心旷神怡
壮士托天
晋祠的美,在山,在树,在水· · · · · ·
排比句:加强语气,读起来朗朗上口
这里的山,巍巍的,有如一 巍巍的 道屏障;长长的,又如伸开的两 长长的 臂,将晋祠拥在怀中。 拥
晋祠公园的景色描写作文

晋祠公园的景色描写作文《美丽的晋祠公园》哇塞!晋祠公园,那可真是个超级美的地方!一走进晋祠公园的大门,我就像一只欢快的小鸟,兴奋得不得了!眼前是一条宽阔的大道,两边种满了郁郁葱葱的大树,就像两排威风凛凛的士兵,在守卫着这个神奇的地方。
沿着大道往前走,一片碧绿的湖水出现在眼前。
湖水清得就像一面大镜子,把蓝天白云都映在了里面。
微风吹过,湖面泛起层层涟漪,那波光粼粼的样子,难道不像仙女撒下的碎金吗?“这湖水咋这么美呀!”我不禁感叹道。
湖边有好多小船,红的、黄的、蓝的,五颜六色的,就像一朵朵盛开的鲜花。
我多想去坐一坐那些小船,在湖面上自由自在地飘荡呀!再往前走,是一个大大的花园。
花园里的花可真多呀!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真是美不胜收!那些花朵一朵挨着一朵,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在争着比美呢!“哎呀,这些花简直太漂亮啦,我眼睛都看不过来啦!”我兴奋地对小伙伴说。
花丛中,还有好多小蜜蜂在忙碌地飞来飞去,它们嗡嗡地叫着,难道是在唱着欢快的歌?走过花园,是一片绿油油的草地。
草地上有好多小朋友在放风筝,他们跑着、笑着,开心极了!天空中飘着各种各样的风筝,有老鹰的,有蝴蝶的,还有金鱼的,它们在蓝天白云下自由自在地飞翔,就像我们快乐的心情一样。
“看呀,那个老鹰风筝飞得好高啊!”我指着天空对爸爸妈妈喊道。
草地上还有好多人在野餐,他们铺开大大的野餐垫,摆上各种各样的美食,有面包、水果、饮料,还有好多我叫不上名字的好吃的。
大家一边吃一边聊天,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哇,他们吃得可真开心,我都馋啦!”我对身边的小伙伴说。
晋祠公园的建筑也很有特色呢!那些古老的亭台楼阁,雕梁画栋,精美极了!有的屋顶像弯弯的月亮,有的柱子上刻着精美的图案,还有的门窗上镶嵌着彩色的玻璃。
“这些建筑简直就像从古代穿越过来的一样!”我忍不住赞叹道。
不知不觉,太阳就要落山了,天边泛起了绚丽的晚霞。
晋祠公园在晚霞的映照下,显得更加美丽动人。
我站在那里,久久不愿离去。
美丽的晋祠

冲 圣母殿前的左扭柏,拔地而起,直冲 拧 云霄,它的树皮上的纹理一齐向左边拧去, 旋 一圈一圈,纹丝不乱,像地下旋起了一股 烟,又似天上垂下了一根绳。 垂
上 圣母殿前的左扭柏,拔地而起,直上 转 云霄,它的树皮上的纹理一齐向左边转去, 冒 一圈一圈,纹丝不乱,像地下冒起了一股 烟,又似天上掉下了一根绳。 掉
那周柏,树干劲直,树皮皱裂,
树顶上挑着几根青青的疏枝,偃卧在 石阶旁。那唐槐,老干粗大,虬枝盘 曲,一簇簇柔条,绿叶如盖。
那周柏,树干劲直,树皮皱裂,
树顶上挑着几根青青的疏枝,偃卧在 石阶旁。那唐槐,老干粗大,虬枝盘
曲,一簇簇柔条,绿叶如盖。
圣母殿前的左扭柏,拔地而起, 直冲云霄,它的树皮上的纹理一齐向 左边拧去,一圈一圈,纹丝不乱,像 地下旋起了一股烟,又似天上垂下了 一根绳。
17 美丽的晋祠
吴三小 万亚军
晋祠 周 柏 草木萧疏 拧紧 草 蔓 虬枝盘曲 石栏 水 滨 名人题咏 古老苍劲 造型奇特 心旷神怡 细流脉脉 穿亭绕榭 冉冉不绝
晋祠的美,在山,在树,在水……
巍巍的 这里的山,巍巍的,有如一 长长的 道屏障;长长的,又如伸开的两 臂,将晋祠拥在怀中。
这里的山,巍巍的,长长的。
圣母殿前的 左扭柏,拔地而 起,直冲云霄, 它的树皮上的纹 理一齐向左边拧 去,一圈一圈, 纹丝不乱,像地 下旋起了一股烟, 又似天上垂下了 一根绳。
)[ ( 这里的树,以古老苍劲见长。有两棵老树:
一棵是周柏,另一棵是唐槐。那周柏,树干劲 直,树皮皱裂,顶上挑着几根青青的疏枝,偃 卧在石阶旁。那唐槐,老干粗大,虬枝盘曲, 一簇簇柔条,绿叶如盖。还有水边殿外的松柏 总 ] 槐柳,无不显出苍劲的风骨。以造型奇特见长 ( 的,有的偃如老妪负水,有的挺如壮士托天, 写 [ 不一而足。圣母殿前的左扭柏,拔地而起,直 ) 冲云霄,它的树皮上的纹理一齐向左边拧去, 分举 例 写子 一圈一圈,纹丝不乱,像地下旋起了一股烟, 又似天上垂下了一根绳。晋祠在古木的荫护下, ] 显得分外幽静、典雅。
美丽的晋祠游记作文二

美丽的晋祠游记作文篇4星期天,爸爸妈妈带我去参观游览了位于我们山西太原市西南25公里的悬瓮山麓,晋水源头的晋祠。
来到晋祠,呵,好多的人啊!男女老少,热闹极了。
有搭台唱戏的,有街头卖艺的……哟,看热闹的还有外国人呢!进入晋祠,山环水绕,古木参天,有近百座的殿、堂、楼、阁、亭、台、榭,它们点缀在树影婆娑、泉流映带之间,是一处历史悠久文物,遗迹丰富的古建林园。
晋祠有三绝。
一为宋代侍女像。
圣母殿内的宋代彩色泥塑是我国雕塑艺术宝库中的珍品,尤其是其中的33尊侍女像各有其特殊形象,身体丰满,脸庞俊俏,姿态自然,恰似一批活生生的现实生活中的典型人物造型。
二为周柏。
为西周所植,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树高18米,树周5.6米,主干直径1.8米,向南倾斜45度,形似卧龙,又称卧龙柏。
难老泉是第三绝。
泉水出自悬瓮山断岩层,清澈见底,长流不息,晋水源头特有的长生萍,浓翠如玉,四季长青。
后来,我们走过水镜台,跨过对月牌坊,越过鱼沼飞梁,观看了晋祠三宝。
第一宝是圣母殿,殿高18米,庄严肃穆,殿内供奉的圣母娘娘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
我们去的时候,圣母刚刚过完生日,殿内的装扮可见那天的庆祝场面热闹非凡。
第二宝是鱼沼飞梁,结构呈十字形,飞梁系沼上柱,斗拱与梁架承托的石桥,南北东西四角伸展,如鸟之双翼,振翅欲飞。
据说它是历史上最早的立交桥,石制的桥墩和木制的桥面历尽千年风雨,依旧岿然不动,许多桥梁专家来此参观学习。
桥下的泉水潺潺而流,水中的金鱼成群结队,悠然自得,游客偶尔撒入的食物引得鱼儿你争我夺,非常可爱!献殿便是第三宝,原为祭祀时陈列供品的场所。
四周我们游览了近两个小时,时已响午,才恋恋不舍的离开晋祠。
看着这座美丽而雄伟的千年古刹,我心里暗暗地说:晋祠,我还会再来看你的!美丽的晋祠游记作文篇5晋祠博物馆的文物十分珍贵,今日有幸参观,真是十分激动。
晋祠公园很大,有许多建筑都历史悠久。
小溪清澈,花草鲜亮。
墙壁上有许多古时候的文字,记载了几千年前的历史,让人看了就惊叹不已。
赞美晋祠的句子

赞美晋祠的句子1. 晋祠啊,那简直就是历史的宝藏库!你看那古老的建筑,难道不像一位智慧的老者在默默诉说着过往吗?就好比一本厚重的史书,让人忍不住去翻阅。
例子:“咱去晋祠看看吧,那可是个好地方呀!”“行啊,听说那可美了!”2. 晋祠的美,真是独一无二啊!它就如同夜空中最璀璨的星星,那般耀眼,那般迷人!谁能不被它吸引呢?例子:“我跟你说,晋祠可漂亮啦!”“真的吗?那一定要去看看。
”3. 哇塞,晋祠真的太震撼了!那精美的雕刻,不就像是艺术家精心雕琢的艺术品吗?让人惊叹不已!例子:“晋祠的雕刻太绝了吧!”“可不是嘛,太厉害了。
”4. 晋祠呀,你怎么可以这么神奇!仿佛是一个魔法世界,充满了无尽的魅力和惊喜,谁能抗拒得了呢?例子:“走,一起去感受晋祠的神奇。
”“好呀,马上就去。
”5. 晋祠,那绝对是人间仙境般的存在!犹如一幅绝美的画卷,展现在世人面前,能不令人陶醉吗?例子:“看,这就是晋祠,美吧!”“哇,真的像仙境一样。
”6. 哎呀呀,晋祠可真是太了不起了!它像一座巍峨的山峰,屹立不倒,见证着岁月的变迁,让人敬畏啊!例子:“晋祠的历史好悠久啊。
”“是啊,太让人佩服了。
”7. 晋祠,你就是一颗璀璨的明珠!类比那华丽的宝石,散发着迷人的光芒,怎能不让人喜爱呢?例子:“晋祠在阳光下闪闪发光呢。
”“真好看。
”8. 晋祠的魅力简直无法阻挡!就像一阵温暖的春风,轻轻拂过人们的心田,让人心情愉悦!例子:“去了晋祠心情都变好了。
”“哈哈,确实呀。
”9. 哇哦,晋祠是如此的特别!好似一个神秘的宝盒,等待着人们去开启,去探索其中的奥秘,你不想去试试吗?例子:“好想知道晋祠还有什么秘密。
”“走,一起去探索。
”10. 晋祠啊晋祠,你真是让人着迷!如同那迷人的音乐,萦绕在人们耳边,让人欲罢不能!例子:“晋祠的美让人难以忘怀。
”“是啊,一直想着呢。
”我的观点结论:晋祠就是一个充满魅力、让人惊叹、值得我们反复去品味和感受的地方。
小学六年级语文《美丽的晋祠》备课教案

小学六年级语文《美丽的晋祠》备课教案《美丽的晋祠》本文采用了说明描写相结合的表达方法,以简练传神的语言,按总—分的顺序,有条理地、详略恰当地介绍了晋祠自然风景“三美”。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小学六年级语文《美丽的晋祠》备课教案,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小学六年级语文《美丽的晋祠》备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能从整体上把握本段的结构,理解本段课文的主要内容。
3、能通过句中关键词语想象、感受、品读体味晋祠的水之美,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4、品味优美生动、精准的语言,体会比喻、拟人、对偶等修辞手法的作用。
5、教给学生批注的方法。
以读促写,并鼓励学生敢于质疑,有自己的见解。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回顾学法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第17课《美丽的晋祠》的第2、3自然段,一起感受了晋祠山和树的美,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板书课题,齐读)还记得上节课我们是用怎样的方法学习的吗?(学生交流,老师板书)二、研读课文,感悟晋祠的水之美(一)、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第四自然段是围绕什么来写的?(板书:水)(二)、快速浏览,找出总写水的特点的句子。
(学生交流,老师相机板书)1、指导体会顿号的作用2、指导朗读(三)文中哪些语句分别表现了水的这些特点呢?默读勾画相关语句,并作出批注。
交流:1、第一个特点——多A、抓住“这里”、“那里”、“桥下”、“亭中”、“路边”等词语体会到睡得数量多,并指导朗读。
B、这里写了几种水?(潭、渠、河、井、溪)什么是“渠”?指导朗读体会水的种类多。
C\、抓住“……细流脉脉”、“如线如缕”、“……碧波闪闪”、“如锦如缎”体会比喻、对偶等修辞手法的妙处,指导朗读体会水的姿态美。
2、第二个特点——静A、抓住“叮叮咚咚”体会“鸟鸣山更幽”,指导朗读。
B、“长流不息”、“日日夜夜”和上文的哪一句话相呼应?3、第三个特点——清A、抓住“历历可见”体会水之清。
B、指导朗读4、第四个特点——柔A、指名读,想象柔和美,从哪些词语体会到?B、出示动词想象画面。
小学语文鄂教版六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美丽的晋祠》公开课优质课教案比赛讲课获奖教案

小学语文鄂教版六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美丽的晋祠》公开课优质
课教案比赛讲课获奖教案
小学语文鄂教版六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美丽的晋祠》公开
班级优质教案竞赛获奖教案
1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情绪化地阅读课文,理解关键词和句子。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感悟作者的写作手法。
3、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2.学术状况分析
本文原被初中选为语文教材,语言优美,词工句丽,值得赏析的内容颇多。
根据学生的
认识水平和理解、表达能力,可以通过多种形式的赏读和感知,让学生在读中想象画面,培
养语感,感受文字的魅力。
3.重点和难点
通过重点词句的感悟,体会作者感情,学习作者的写作手法
4.教学过程
4.1第二学时
4.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美丽的晋祠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过程
(一)创造情境并激发兴趣:
1、师述:同学们,你们以前都去过哪些地方去旅游过?(学生交流)
是啊我们的祖国历史悠久,山川秀美,名胜古迹星罗棋布。
今天,我们来到距山西
省太原市西南郊25公里的水源地。
有一座名为“晋祠”的古代园林,作者梁恒参观了晋
祠后,忍不住拿起笔,写下了美丽的晋祠。
在这节课上,让我们跟随他一起欣赏金祠的美景。
2.谁来读这个话题?你为什么读这个?第2-3点学生在阅读后谈论他们的感受。
通读(二)。
提出问题并提出目标。
《美丽的晋祠》(简案)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鄂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17.美丽的晋祠武汉小学黄翘志一、文本解读:《美丽的晋祠》是一篇以实体事物为说明对象的文艺性说明文。
全文以说明为骨架,从山、树、水以及小品碑刻等方面,糅合细致准确的描写,生动形象地再现了晋祠的美,使人如临其境。
本文不但呈现出风物美、文化美而且作者遣词造句以及描写手法、修辞手法的恰当运用也表现出文字之美。
二、学情分析:本文原被初中选为语文教材,语言优美,词工句丽,值得赏析的内容颇多。
根据学生的认识水平和理解、表达能力,可以通过多种形式的赏读和感知,让学生在读中想象画面,培养语感,感受文字的魅力。
三、教学目标:1、学习生字新词,了解课文内容,理清文章脉络;2、有感情朗读课文,培养学生根据文字想象画面,发展想象力,提高品读语言的能力;3、初步体会作者在介绍晋祠景物之中运用的描写手法、表达效果,感悟文字之美;4、感受晋祠自然风光和建筑文化之美,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晋祠“三绝”,并从中感受中华的历史文化,激发学生对祖国历史古迹的热爱之情。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品味语言,想象画面,感受晋祠的“美”。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精妙,培养学生品读语言的能力。
五、教学准备:课前师生收集有关晋祠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时间: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习生字新词,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清文章脉络;2、品味语言,想象画面,感受晋祠的“山美”、“树美”;3、领悟作者遣词造句方法,发展想象力,提高学生品读语言的能力。
教学内容:初读课文,品读1——3自然段。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走近晋祠。
1、出示“晋祠”,指名读,正音,再齐读。
2、交流晋祠的资料,初步了解晋祠。
3、揭示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感知,理清脉络。
1、生自读课文,把字音读准,课文读顺。
2、检查生字词和短语的认读情况。
CAI出示:径幽香远草木萧疏拾级登山周柏唐槐左扭柏细流脉脉穿亭绕榭冉冉不绝偃如老妪负水挺如壮士托天3、浏览课文,勾画出能概括全文内容的句子,圈出表现各种景物特点的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丽的晋祠《美丽的晋祠》第一课时说课稿一、说教材《美丽的晋祠》是鄂教版义务教材语文第十二册第六单元的第二篇阅读课文。
本单元以“美丽的家园”为话题。
《美丽的晋祠》节选自著名散文家梁衡的文化散文《晋祠》,本文采用了说明描写相结合的表达方法,以简练传神的语言,按总—分的顺序,有条理地、详略恰当地介绍了晋祠自然风景“三美”的特征以及园中小品的独具匠心,名人题咏的词工句丽,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本单元教学课前引导学生搜集相关资料,结合自身生活感受,奠定感悟文章的基础;课上利用语言规律,在学生充分读书,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紧扣重点词语,体会事物特点,结合课后思考题,揣摩文章表达方法,领悟语言文字精妙之处,适度扩展教学资源,加深学生阅读感悟的深度;课后推荐相关作品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激发学生从读一篇文章到读多篇文章的阅读兴趣和求知欲望。
全文共5自然段,可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简练地概括出晋祠美的具体特点。
以“晋祠的美,在山,在树,在水……”一句总起,采用排比的修辞手法,既加强了语气,读起来朗朗上口,又体现出一定的观察顺序,说明作者对晋祠的观察是按由高到低的顺序展开的,从而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第二部分(2—5段):作者采用并列构段的方式,具体说明、描写了晋祠的山、树、水及园中小品、名人题咏的美。
第2自然段的说明对象是晋祠的山,这里的山“巍巍的”如“一道屏障”,“长长的”如“伸开的双臂”,将山的特点具体形象化。
一个“拥”字既准确地表达出与晋祠之间的地理关系---晋祠在群山怀抱之中,又巧妙的使用了拟人的手法,让人感受到了山对晋祠的“呵护”。
山中景色四季宜人,作者从中撷取了春、秋色彩不同的画面。
“春日黄花满山,径幽香远”---山花烂漫,群芳争艳的绚丽风光;“秋来草木萧疏,天高水清”---草木瘦劲秀挺,天空云淡风轻的秋景图,最后用“心旷神怡”来表达登山的感受。
第3自然段的说明对象是晋祠的树,树的特点是“古老苍劲”、“造型奇特”。
作者按先分后总的顺序对树的特点进行了说明,最后一句总写了晋祠在古墓的荫蔽下给人的感受。
文章以“周柏”和“唐槐”为例来说明树“古老苍劲”的特点;以“左扭柏”为例来说明树“造型奇特”的特点。
在举例时,又以说明为骨架,糅合细致、准确的描写,将树的特点展现于文中。
在进行描写时,作者用词精准,如:“那周柏,树干劲直,树皮皱裂,顶上挑着几根青青的疏枝,偃卧在石阶旁。
”一个“挑”字极富表现力地说明树的“古老苍劲”,又准确地表现了“周柏”的疏朗之美;又如:“圣母殿前的左扭柏,拔地而起,直冲云霄,它的树皮上的纹理一齐向左边拧去,一圈一圈的,纹丝不乱,像地下旋起了一股烟,又似天上垂下了一根绳。
”一个“拧”字,突出了“左扭柏”的纹理左扭,比用“转”字更有力度,一个“旋”字表示粗大,并向一个方向旋转,突出其高大而左扭的特点,又和“拧”、“绳”呼应。
第4自然段的说明对象是晋祠的水。
这里的水的特点是“多、清、静、柔”。
全段围绕起句“这里的水,多、清、静、柔”逐层来写。
在写水“多”的特点时,既写出类别多,还连用几个比喻,对仗工整地写出水的姿态各异,美不胜收;在写水“静”的特点时,运用“鸟鸣山更幽”的反衬方法,通过写“叮咚叮咚”的声响突出晋祠水的静;而在写水“柔”的特点时,作者巧妙的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并运用精当准确的动词“拉成”、“铺”、“挂”、“合”、“织成”、“穿”、“绕”传神地表现了水草在静柔的水中的姿态,极具画面感。
第5自然段的说明对象是晋祠的园中小品和名人题咏。
本段主要运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列举石雕小和尚和石雕大虎的例子,说明园中小品极具匠心的特点。
对名人题咏词工句丽,书法精湛的特点描写则显得简介概括,体现了详略得当的行文特点。
根据以上分析,我制定了本课第一课时教学目标如下: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能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结构,理解课文主要内容。
3、能通过句中关键词语想象、感受、品读体味晋祠自然风景的“两美”(山和树),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4、学习说明描写相结合的表达方法,品味优美生动、精准的语言,体会比喻、拟人、对偶、等修辞手法的作用。
教学重点:能通过句中关键词语想象、感受、品读体味晋祠自然风景的“两美”(山和树),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学习说明描写相结合的表达方法,品味优美生动、精准的语言,体会比喻、拟人、对偶、等修辞手法的作用。
二、说教法课前指导学生充分预习,读熟课文,因为本课生词新词较多,作者描写优美细致、用词准确精当,联想丰富,修辞手法运用多样,熟读课文可以扫清阅读上的障碍。
教学时,首先从整体上引导学生把握课文内容,从课题“美丽的晋祠”入手,抓住“美丽”这一关键词,找出文章的中心句即总起句“晋祠的美,在山,在树,在水……”,研读此句,生发出下列三个问题:山、树、水又美在哪里呢?研读文本时,抓住上述主要问题,从文中勾画出相关语句,重点研读下列三句话:“这里的山,巍巍的,有如一道屏障;长长的,又如闪开的两臂,将晋祠拥在怀中。
”“那周柏,树干劲直,树皮皱裂,顶上挑着几根青青的疏枝,偃卧在石阶旁。
”“圣母殿前的左扭柏,拔地而起,直冲云霄,它的树皮上的纹理一齐向左边拧去,一圈一圈,纹丝不乱,像地下旋起了一股烟,又似天上垂下了一根绳。
”抓住句中的关键词语进行感受、理解、通过多种形式的读进行品评;通过句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引导学生联系实际生活进行联想,从而感受山的魅力和树的风姿,体会到作者用词的精准,更深刻地理解在说明事物时使用修辞手法的作用。
在研读基础上,引导学生比较2、3自然段在文本结构上的相同之处,即都是先说明事物的特点,最后一句话写自己的感受;在说明事物特点时,采用分述的结构,运用比喻、拟人、对偶等修辞手法,让说明对象更加形象生动。
老师在此基础上小结:在说明事物特点时,采用引用、比喻、拟人、对偶等修辞手法让说明对象更加生动、形象,这样的说明文,我们叫它“文艺性说明文”。
最后引导学生归纳本节课所学内容,并进行适当的补充,推荐相关书籍给学生课下阅读。
三、说学法指导叶圣陶先生指出:“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与,而在相机诱导,必令学生运其才智,勤苦练习,领悟之源广开,纯熟之功弥深,乃为善教者也。
”教师要成为“善教者”,就必须进行学法指导,因“方法是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
根据本课特点,着重指导学生运用下面两种方法学习课文:1、听听—想想—划划—读读—说说—议议—品品,在扎实的语言训练中理解课文,陶冶情操。
2、因为第2、3自然段结构相似,所以在研读文本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发现2、3自然段结构上都是先分述事物特点,最后写自己的感受。
老师进行归纳,并引导学生在写作上尤其是写说明文时,可以运用到这样的方法。
四、预设教学程序(一)导入1、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新课文,看老师板书课题。
指名读(2名),一读提示“美丽”一词,齐读课题。
2、课前布置大家搜集有关晋祠的资料,下面咱们一起来交流一下(指名2人,内容不同)3、师补充(酌情而定)山西境内有晋水,周武王的儿子叔虞被封到这里作诸侯,他用聪明才智带领人民兴修水利,发展农业,使人民过上了安定富足的日子。
他死了之后,人们在晋水的上游,修建了一座祠庙供奉,以此纪念他,这座祠庙因为在晋水上游,所以叫做“晋祠”。
4、过渡:山西晋祠我们没有去过,它美在何处呢?请跟随梁衡一起去观赏。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大声读文,要求字音读准,句子读通,遇到不好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这篇课文辞藻优美,下面我们一齐来读读看。
周柏偃卧径幽香远古老苍劲一弘深潭唐槐旋起草木萧疏虬枝盘曲细流脉脉劲直荫护天高水清老妪负水穿亭绕榭皱裂草蔓拾级登山壮士托天冉冉不绝题咏精湛心旷神怡不一而足历历可见小结:这篇课文是一篇说明文,由题目可知,作者说明的对象是什么?(晋祠)晋祠怎么样呢?一个词语(美丽)3、快速浏览全文,边读边想:哪句话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勾画下来。
4、交流(1)指名读句(出示:晋祠的美,在山,在树,在水……)引导学生说说为什么找这一句。
(文章2—5自然段分别写了晋祠的山、树、水、园中小品,这句话恰好概括了2—5自然段的内容)(2)自读这句话,你发现这句话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排比)言下之意是说晋祠的山美、树美、水也美)感情齐读。
5、质疑:晋祠的山、树、水究竟如何美呢?走进课文,在字里行间感受美丽,首先一齐来看山。
(三)品读“山” 1、指名读,边听边想:晋祠的山美在哪里?勾画相关语句。
2、将自己勾画的语句读一读,找出关键词语,写写自己的感受。
3、交流预设:A、这里的山,巍巍的,有如一道屏障;长长的,又如伸开的双臂,将晋祠拥在怀中。
(1)这里的山怎样美?用句中的关键词语(巍巍的,长长的)(2)释词巍巍:形容高大长长:很长屏障:像屏风那样遮挡着外界的东西(3)自读,哪个字用得最好?(拥)组词,指名示范动作。
平常生活中,谁会经常拥抱我们?这拥抱中充满了对我们的?(关爱、呵护)这里说“山将晋祠拥入怀中。
”,仿佛这山对晋祠也充满了---关爱、呵护之情。
(4)指名2人读,齐读。
一个“拥”字把山写活了,仿佛那山已然是温情的母亲了。
B 春日黄花满山,径幽香远;秋来草木萧疏,天高水清。
(1)山美在哪里?(春秋的山景)(2)释词黄花满山:满山黄色的菊花径幽香远:小路僻静,花香远飘草木萧疏:草木稀疏天高水清:天空极高,水极清。
(3)春天的山中是一幅怎样的情景呢?(绚丽多彩、五彩缤纷、生机勃勃)秋日的山中是一幅怎样的情景呢?(草木劲瘦、秋高气爽)(4)指名读、分组读(女春,男秋)(5)小练习:仿照书中的形式,填空:春日黄花满山,径幽香远;夏日,,;秋来草木萧疏,天高水清;冬至,,。
4、正因如此,无论什么时候拾级登山-----(引读)都会心旷神怡。
这是作者的真实感受。
5、过渡:晋祠的树又美在哪里呢?(四)品读“树” 1、师范读,学生听,勾画树美的语句。
2、自己勾画的句子,找出关键词语,写写自己的感受(学做批注)3、交流预设 : A那周柏,树干劲直,树皮皱裂,顶上挑着几根青青的疏枝,偃卧在石阶旁。
(1)这句话写的是?(周柏)既然叫它“周柏”,那它是从周朝就有了的,距今已有年历史了,这样的一棵古木,作者是怎样描绘它的呢?(2)释词劲直:坚强有力,挺直,笔直皱裂:破裂出凹凸的纹路,从中看出这棵周柏年岁大,很古老挑着:冒出偃卧:倒着躺下(拟人化)(3)指名2人读。
据说周柏已有年的历史,它历经风风雨雨,依然如此苍劲,那周柏---(引读)生:树干劲直,树皮皱裂,顶上挑着几根青青的疏枝,偃卧在石阶旁。
看到这样的周柏,你像说些什么呢?B 那唐槐,老干粗大,虬枝盘曲,一簇簇柔条,绿叶如盖。
(1)这句话写的是?(唐槐)顾名思义,唐代就有的槐树,距今历史悠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