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数与单位换算说课稿

合集下载

四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8小数与单位换算》人新课标

四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8小数与单位换算》人新课标

四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8小数与单位换算》人新课标一. 教材分析《8小数与单位换算》是人教新课标四年级下册数学的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小数的认识和单位换算。

教材通过具体的例子和练习,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小数的意义,以及如何进行单位换算。

教材还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能力,使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学习了整数的认识和加减法,对数学有一定的基础。

但学生对小数的概念和单位换算可能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具体的例子和练习来理解和掌握。

此外,学生的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能力也有待提高。

三. 说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小数的意义,能够正确地读写小数。

2.让学生学会进行单位换算,能够熟练地运用单位换算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小数的意义,能够正确地读写小数;让学生学会进行单位换算,能够熟练地运用单位换算解决实际问题。

2.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小数的意义,能够正确地读写小数;让学生学会进行单位换算,能够熟练地运用单位换算解决实际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采用情境教学法,通过具体的例子和练习,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小数的意义和单位换算。

2.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和实践,提高学生的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能力。

3.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PPT、视频等,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具体的问题,如“小明有3.5元,他想买一个2.5元的玩具,他还剩下多少钱?”引导学生思考小数的意义和单位换算。

2.教学小数的概念和读写:通过具体的例子,如3.5元、2.5元等,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小数的意义,能够正确地读写小数。

3.教学单位换算:让学生进行实际的单位换算练习,如将3.5米换算成厘米,将2.5元换算成角等,让学生熟练地掌握单位换算的方法。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小数与单位的换算》说课稿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小数与单位的换算》说课稿

第7课时《小数与单位的换算》说课稿一、说教材小数与单位换算这部分内容是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内容,学习这部分的内容需要综合运用计量单位和单位间的进率、小数的性质、小数点移动位置引起小数大小变化规律等知识。

在改写时,学生先要判断哪个单位大,哪个单位小;单位间的进率是10、100、还是1000;还要确定是该扩大多少倍,还是缩小原来的多少分之一;以及怎么样移动小数点,这部分内容是教学的一个难点。

在前几册书中已经出现过了整数单名数的改写,而这节课中主要内容是学生要掌握小数低级单位向高级单位改写,而且还涉及到复名数的改写,所以对学生来说是不容易掌握的。

所以这节课以学生自己探究、合作讨论、归纳为主。

二、说教学目标根据以上对教材的分析以及对教学现状的分析,我将教学目标设置为:(一)学生掌握小单位数转化成大单位数的方法。

(二)经历单位换算的过程,体验迁移学习的方法和解决问题思路的多样化。

(三)渗透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观点;体会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三、说教学重难点(一)重难点:掌握小单位数转化成大单位数的方法。

(二)突破方法:引导学生用旧知识迁移,掌握学习方法。

四、说教学策略根据新课程所提出的观点,所以这节课我根据课本提出的例一,创设帮小朋友排队的情景,引导学生采用自主探究、小组合作讨论的方法进行学习本节课。

五、说教学过程(一)复习铺垫,通过几道填空题,让学生回忆各个单位之间的进率,再回顾整数的换算方法。

(二)情境导入。

四年级二班选了四名同学去参加舞蹈比赛,进场之前需要根据他们的身高从高到矮排成一队,下面是他们的身高,你能帮他们排排队吗?(课件出示教材第48页主题图)先观察图片,说一说这些小朋友的身高分别是多少?(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80cm, 1m45cm, 1.32m,0.95m)我们现在知道每位同学的身高了,是不是就可以直接帮他们排队了?(组织学生议一议,使学生明白这些数据的单位不一致,要按高矮顺序给小朋友排队的话,必须先把数据的单位改成相同计量单位的数)在实际生活和计算中,有时需要把不同计量单位的数据进行改写,改成相同计量单位。

小数与单位换算教案

小数与单位换算教案

小数与单位换算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小数与单位换算的概念和方法。

2. 掌握小数与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3. 能够熟练进行小数与单位的换算计算。

二、教学内容1. 小数与单位的概念介绍。

2. 小数与单位的换算规则。

3. 小数与单位的实际应用。

三、教学过程1. 了解小数与单位的概念介绍(10分钟)教师简单介绍小数与单位的概念,告诉学生小数可以表示一个数量的部分,单位可以表示这个数量所属的类别或者范围。

2. 小数与单位的换算规则(20分钟)(1)小数转换为单位教师通过例题演示如何将小数转换为单位。

例如:将1.5米转换为厘米,可以利用1米=100厘米的换算关系,计算结果为150厘米。

(2)单位转换为小数教师通过例题演示如何将单位转换为小数。

例如:将360度转换为弧度,可以利用π弧度=180度的换算关系,计算结果为2π弧度。

3. 小组合作练习(20分钟)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取一个小组长,小组长负责监督小组成员的学习进度。

教师提供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在小组内互相讨论和解答。

例如:将0.75千克转换为克、将240分钟转换为小时等。

4. 整体练习和巩固(10分钟)教师提供一些综合性练习题,让学生进行整体练习和巩固。

例如:将3.5米转换为厘米和毫米、将0.6千克转换为克和毫克等。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简单的概念介绍和例题演示,帮助学生理解了小数与单位换算的概念和方法。

通过小组合作练习和整体练习,巩固了学生的学习成果。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多进行思考和解答问题,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四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小数与单位换算》(人教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小数与单位换算》(人教版)
(2)单位换算中的进率:在长度、面积、体积和质量等物理量的单位换算中,进率的理解和运用是学生的一大难点,如1米=100厘米,进率为100。
举例:通过实际测量或计算,让学生感受1米与100厘米的关系,从而理解进率的概念。
(3)实际应用中的单位换算: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如何选择合适的单位进行换算,以便简化计算,是学生需要掌握的难点。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小数的读写方法和单位换算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比如小数与分数的换算,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小数与单位换算相关的实际问题,如购物时重量或长度的换算。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比如使用尺子测量物品长度,并换算成厘米和米。
实践活动环节,学生们的参与度很高,小组讨论和实验操作都进行得比较顺利。但我发现在小组讨论中,有些学生并不是很主动,可能是对讨论主题不够感兴趣,或者是对自己的观点不够自信。针对这一点,我计划在下次的讨论中,提供更多的引导,鼓励每个学生都发表自己的看法,提高他们的参与度和自信心。
在学生小组讨论后,成果分享的环节也让我有所思考。虽然大部分小组能够清晰地表达他们的想法,但也有一些小组的展示不够条理清晰。这可能是因为他们在讨论过程中没有做好记录,或者是整理思路的能力有待提高。未来,我会在讨论前提供一些框架或指导,帮助学生更好地组织和表达自己的思考。
5.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交流表达能力,提高人际沟通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1)小数的定义与性质:理解小数的含义,掌握小数点的位置及其对数值的影响,例如0.1和0.01的区别。

人教版数学四下第四单元《小数与单位换算》说课稿

人教版数学四下第四单元《小数与单位换算》说课稿

人教版数学四下第四单元《小数与单位换算》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小数与单位换算》的内容,主要包括小数与分数的换算、小数与整数的换算、以及长度、面积、体积、重量等单位的换算。

这些内容是对小学生数学知识体系的重要补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单元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相连,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材在内容安排上,由浅入深,逐步引导学生掌握小数与单位换算的方法,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同时,教材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既能掌握知识,又能提高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小数的基本知识,对分数、整数也有一定的了解。

他们在前三单元的学习中,已经接触过一些简单的单位换算,如长度单位的换算。

但是,对于小数与单位换算的规律和方法,还需要进一步引导和培养。

这一学龄阶段的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对于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他们愿意去探究和解决。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将抽象的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掌握小数与单位换算的方法。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小数与单位换算的方法,能够正确进行小数与分数、整数的换算,以及长度、面积、体积、重量等单位的换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的精神,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小数与单位换算的方法,能够正确进行小数与分数、整数的换算,以及长度、面积、体积、重量等单位的换算。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发现并总结小数与单位换算的规律,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情境教学法、讨论法、操作法等教学方法,结合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等教学手段,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从而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年级下册数学《小数与单位换算》教案(三篇)

四年级下册数学《小数与单位换算》教案(三篇)

四年级下册数学《小数与单位换算》教案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低级单位向高级单位进行单名数互化的方法。

2、理解单名数互化的理由。

3、渗透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观点。

教学重点:低级单位向高级单位进行单名数互化的方法。

教学难点:复名数化单名数用小数表示的方法。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标签:小数与单位换算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出示4个小朋友的身高数据,按高矮顺序排排队。

1、你有什么感觉?怎样比较方便呢?2、在实际生活和计算中,有时需要把不同计量单位的数据进行改写,改成相同计量单位。

自主探究:把上面的数据改写成以米为单位的数1、80cm=( )m(1)学生先独立练习,然后总结自己的改写方法。

(2)策划自己的表达方案,小组讨论。

(3)全班交流。

方法一:80cm=80/100m=0、8m方法二:1m=2500px 80cm=80÷100=0、8m方法三:80÷100,可以直接利用小数点移动的规律。

(4)你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呢?2、1米45厘米=( )米(1)尝试(2)交流1米45厘米,1米已经是用米作单位了,只要将45厘米改为米作单位,再将1米作整数部分,45厘米化成米的小数作小数部分就可以了,45厘米=0、45米,因此1米45厘米=1、45米。

(3)理解1米45厘米表达的意义。

(4)小结:低级单位是如何改写成高级单位的名数的?实践应用:第50页“做一做”(1)先引导学生判断是由低级单位换算成高级单位。

(2)想一想:它们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3)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独立练习。

课堂小结:对比总结:我们把低级单位的数改成高级单位的数,要除以进率,把高级单位的数改成低级单位的数,要乘进率。

课后习题:400厘米=( )米6000千克=( )吨3吨500千克=( )千克3600千米=( )千米( )米 1吨-320千克=( )千克480毫米+520毫米=( )毫米=( )米1米-54厘米=( )厘米830克+170克=( )克=( )千克3、001吨=( )吨( )千克3、7平方分米=( )平方毫米5、80元=( )元( )角( )吨( )千克=4、08吨( )分米=1、5米510米=( )千米5米16厘米=( )米板书:0、95米=( )厘米0、95米:9分米加5厘米,合起来就是95厘米0、95×100=95厘米 )四年级下册数学《小数与单位换算》教案(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低级单位向高级单位进行单名数互化的方法。

最新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小数与单位制换算》说课稿

最新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小数与单位制换算》说课稿

最新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小数与单位制换算》说课稿一、说教材内容:本说课是针对最新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材中的《小数与单位制换算》单元进行的。

该单元主要包括小数的认识、小数的读法、小数的大小比较和小数与单位制的换算等内容。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 掌握小数的基本概念和读法。

- 掌握小数的大小比较方法。

- 掌握小数与单位制的换算方法。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激发学生研究小数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计算能力。

- 通过引导讨论、思考和实际操作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利用多媒体和实物教具等辅助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研究效果。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对小数的理解和认识。

- 掌握小数的读法和大小比较方法。

- 掌握小数与单位制的换算方法。

2.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理解小数点的意义和作用。

- 帮助学生掌握小数与单位制的换算方法。

四、教学过程安排:1. 导入(5分钟)- 引入小数的概念和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引起学生的兴趣。

2. 正文(35分钟)- 讲解小数的定义和读法,并通过实例让学生练读写小数。

- 讲解小数的大小比较方法,通过比较大小让学生理解小数的大小关系。

- 讲解小数与单位制的换算方法,通过例题演练加深学生对换算方法的理解。

3. 拓展(10分钟)- 利用实物教具进行实际操作,让学生亲自体验小数与单位制的换算过程。

4. 归纳总结(5分钟)-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和研究方法,并布置相关练任务。

五、教学资源准备:1. 教学用书:最新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材。

2.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等。

3. 实物教具:小数模型、计数器等。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教学观察,了解学生的研究情况,并及时给予指导和反馈。

2. 布置相关练任务,收集学生的作业并进行评价。

3. 结合课堂练和作业情况,进行学生的研究评价,并调整教学策略。

七、课后反思:本节课主要针对最新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材中的《小数与单位制换算》进行说课,通过讲解、实例演练和实物操作等多种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小数的概念和读法,掌握小数的大小比较和与单位制的换算方法。

四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9小数与单位换算》-人教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9小数与单位换算》-人教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9小数与单位换算》-人教版一. 教材分析《9小数与单位换算》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材中的一部分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小数与单位换算的方法,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材内容共分为两个部分:一是小数与单位换算的基本知识;二是小数与单位换算的应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小数与单位换算的概念,熟练运用小数与单位换算的方法,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在四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上,他们已经掌握了整数的加减乘除运算,对数学概念有一定的理解能力。

但学生在单位换算方面还较为薄弱,对小数与单位换算的理解还不够深入。

此外,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有待提高。

针对学生的这些特点,我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提高学生对小数与单位换算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掌握小数与单位换算的基本方法,能够正确进行小数与单位换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小数与单位换算的基本方法,能够正确进行小数与单位换算。

2.教学难点:理解小数与单位换算的本质,能够灵活运用小数与单位换算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合作学习法”和“实践操作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交流、动手操作,提高学生对小数与单位换算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学具等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素材,帮助学生形象直观地理解小数与单位换算的概念和方法。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一个生活实例,引发学生对小数与单位换算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学生先独立练习,然后总结自己的改写方法。
2)学生汇报。
3)全班交流。(可能会有二种方法)
方法一:1m=100cm 80cm=80/100m=0.8m =0.80m=0.8m(根据计量 单位之间的关系改写)
方法二:80+100,可以直接利用小数点移动的规律80+100=0.8m。
4)你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呢?(指名学生回答)
大单位时,其中大单位的书不动,作为小数的整数部分,只将其中小单 位的数改写成大单位的数,作为小数部分,而且也可以通过小数点向左 移动来实现。
3、现在我们把所以同学的身高都换算成以米为单位的数,现在我
们可以按从高到矮的顺序排出来了吗?那么一起排出来吧。
从高到矮依次是:1m45cm>1.32m>0.95m>80cm
、说方法
根据新课程所提出的观点,所以这节课我根据课本提出的例一,创 设帮小朋友排队的情景, 引导学生采用自主探究、 小组合作讨论的方法 进行学习本节课。
三、说过程
一)复习铺垫,通过几道填空题,让学生回忆各个单位之间的进
率,再回顾整数的换算方法。
二)情境导入。
四年级二班选了四名同学去参加舞蹈比赛,进场之前需要根据他们 的身高从高到矮排成一队,下面是他们的身高,你能帮他们排排队吗?
在实际生活和计算中,有时需要把不同计量单位的数据进行改写, 改成相同计量单位。 这就涉及到了单位的换算,而我们今天要想帮光明
数与单位换算(一))。
三)探究新知
刚刚同学们说了,要先把他们的身高单位不一样,我们要把他们改 写成一样的单位,那我们就先把上面的数据全部改写成以米为单位的 数。可以吗?
1、80cm=( )m
四)实践应用
第49页“做一做”
1)先引导学生判断是由低级单位换算成高级单位。
2)想一想:它们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3)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独立练习。
四、教学反思
一)复习300cm=3m时间太长,导致后面课讲完之后没有时间练
习和总结。
二)1m45cm在黑板板书的时候示范错误,计算过程中间带了单
位。
三)学生板演之后,我只关注了学生的答案,而没有关注到学生
2、1米45厘米=( )米
1)自己尝试
2)小组交流3)小组汇报
1米45厘米,1米已经是用米作单位了,只要将45厘米改为米作 单位,再将1米作整数部分,45厘米化成米的小数作小数部分就可以了,
45厘米=0.45米,因此1米45厘米=1.45米.
4)理解1米45厘米表达的意义
小结:像1米45厘米这样,同时含有大单位和小单位的数改写成
定是该扩大多少倍, 还是缩小原来的多少分之一; 以及怎么样移动小数 点,这部分内容是教学的一个难点。
在前几册书中已经出现过了整数单名数的改写,而这节课中主要内 容是学生要掌握小数低级单位向高级单位改写, 而且还涉及到复名数的 改写,所以对学生来说是不容易掌握的。所以这节课以学生自己探究、 合作讨论、归纳为主。
根据以上对教材的分析以及对教学现状的分析,我将教学目标设置 为:
1.学生掌握小单位数转化成大单位数的方法。
2.经历单位换算的过程,体验迁移学习的方法和解决问题思路的
多样化。
3.渗透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观点;体会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
用价值。
教学重难点
重难点:掌握小单位数转化成大单位数的方法。
突破方法:引导学生用旧知识迁移,掌握学习方法。
答案后面没有带单位。
四)练习题应该讲解一个出示一个题的答案,而不是等讲解完之
后再出示答案,浪费时间。
五)课件衔接不太好,略显生硬。
(六)由于时间的原因,没有总结,所以板书缺少了最重要的一点。
低单位高单位
进率
小数与单位换算(一)
我上的课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小数与单位换算例一。接下 来我将从说教材、说方法、说过程、教学反思四个方面来进行说课。
、说教材
小数与单位换算这部分内容是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内容,学习这 部分的内容需要综合运用计量单位和单位间的进率、小数的性质、 小数 点移动位置引起小数大小变化规律等知识。在改写时,学生先要判断哪 个单位大,哪个单位小;单位间的进率是10、100、还是1000;还要确
课件出示教材第48页主题图) 先观察图片, 说一说这些小朋友的身 高分别是多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80cm,1m45cm,1.32m,0.95m)
我们现在知道每位同学的身高了,是不是就可以直接帮他们排队 了?
组织学生议一议,使学生明白这些数据的单位不一致,要按高矮
顺序给小朋友排队的话,必须先把数据的单位改成相同计量单位的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