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数与单位换算(例2)》教学课件.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小数与单位换算(2)》教学设计

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集体备课小数的意义和性质【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小数的意义,认识小数的计数单位,会读、写小数,会比较小数的大小。
2.使学生掌握小数的性质和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3.使学生会利用小数进行名数的相互改写。
4.使学生能够根据要求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一定的小数数位,求出小数的近似数,并能把较大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小数。
【重点难点】1.理解和掌握小数的性质,会正确比较小数的大小。
2.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会对一个数进行不同单位的改写。
3.掌握求一个数近似数的方法,会按要求正确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
【教学指导】1.抓住整数与小数的联系。
将学生已经学过的一些整数知识、规律迁移到小数中来,进行抽象、概括、理解并掌握小数的计数单位、进率以及读法、写法等。
学习小数的性质时,可先让学生复习整数的末尾如果添上零或去掉零,整数的大小会有什么变化,然后让学生进行猜想,小数的末尾如果添上零或去掉零,又会怎样?让学生主动地发现问题,积极地解决问题,验证自己的猜想,同时有效地理解整数与小数的不同之处。
2.注意给学生创设自主探索的空间。
教师要让学生发挥主导作用,给他们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独立思考,相互交流。
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学习小数知识,运用小数知识解决生活中具体的实际问题。
3.加强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小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为了让学生体会这一点,教材单设一小节“生活中的小数”将生活中的小数、人民币的兑换,科普知识中的计数方法并在一起进行教学,使学生体会到小数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
【课时安排】建议共分13课时1.小数的意义和读写法第1课时小数的意义………………………………………………1课时第2课时小数的读法………………………………………………1课时第3课时小数的写法………………………………………………1课时2.小数的性质和大小比较第1课时小数的性质(1)…………………………………………1课时第2课时小数的性质(2)…………………………………………1课时第3课时小数的大小比较…………………………………………1课时3.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第1课时小数点的移动(1)………………………………………1课时第2课时小数点的移动(2)………………………………………1课时第3课时解决问题……………………………………………………1课时4.小数与单位换算第1课时小数与单位换算(1)………………………………………1课时第2课时小数与单位换算(2)………………………………………1课时5.小数的近似数第1课时小数的近似数(1)………………………………………1课时第2课时小数的近似数(2)………………………………………1课时【知识结构】4.小数与单位换算第2课时小数与单位换算(2)知识与技能:在明确各种计量单位和单位间进率的基础上,将高级单位名数化为低级单位名数。
小数与单位换算

0.0285
一位 两位 , 小数点向 左 右 移动了 两位 即: 0.285÷ ×100=0.00285 100=28.5 10=0.0285
缩小 扩大 到原来的
0.00285 1
1 100 100 倍 10
7米
3分米2厘米
67元
3元2角 28千克 6吨32千克 像上面这样—— 我们把数和单位名称合起来叫做名数。 单名数 7米 67元 28千克
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小数与单位换算 (例1)
一、你会填吗? 10)分米=(100 )厘米=(1000 1米=( )毫米 1吨=(1000 )千克 5千克=( 5000 )克
50分米=( 5 )米 6元8角=(6.8)元 二、下面这些数与0.285比较,扩大到原来的 几倍或缩小到原来的几分之一?
28.5
三、巩固练习
1. 24dm=( 2.4 )m 1450g=( 1.45 )kg 6km350m=( 6.35 )km 8t40kg=( 8.04 )t
三、巩固练习
2. 13cm=( 1.3 )dm
109dm=( 10.9 )m
86g=(0.086 )kg
5350m=( 5.35 )km
3.
800 0.8
×进率 低 高
÷进率
三、巩固练习
1. 0.3kg=( 300 )g
2.63km=( 2630)m 0.86m2=( 86 )dm2 3.7t=( 3700)kg
三、巩固练习
2.
问题:(1)你能把它们按照体重由大到小排排队吗? 1.35t>0.75t>0.35t>228kg>35kg (2)你还能提出其他数学问题并解答吗? 先统一单位 228kg=0.228t 35kg=0.035t
《小数与单位换算》教学设计(安徽省县级优课)

《小数与单位换算》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中48、49页的例1、2和练习十二的内容。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学生熟练运用小数点位置移动的规律进行单位换算,能正确、迅速地进行改写。
2.掌握单名数和复名数,高级单位和低级单位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在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单位换算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有条理的分析能力和推理能力,提高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生活中各种数据的换算,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意义和作用。
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相互改写的方法。
难点:能综合运用计量单位间的进率、小数的性质、小数点移位的规律等知识进行单位换算。
教学方法:利用“观察、思考、讨论、探究”的方法,引导学生完成学习任务,让学生体会改写成相同计量单位的数的必要性。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铺垫,夯实基础。
1.课前准备1千米=()米 1千克=()克 1米=()厘米1吨=()千克 1平方米=()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平方厘米2、你能举出一些单名数和复名数的例子吗?二、创设情景,谈话导入。
1.课件出示(48页情景图)2.你们能按高矮顺序,给他们排排队吗?3.观察数据,教师提出问题:(1)观察数据你有什么感觉?预设:这些数据太乱了,既有单名数又有复名数,既有单位“米”又有“厘米”。
从直观上,不能直接做出判断。
(2)怎样比较方便呢?预设:我们可以把它们改写成相同计量单位后,在排队。
导语:在实际生活和计算中,有时需要把不同计量单位的数据进行改写,改成相同计量单位。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小数与单位换算》。
(板书课题)三、自主探究,层层推进。
导语:通过情景创设“给小朋友排排队”的数据观察和判断,同学们说要把上面的数据改写成相同的计量单位后再排队。
4个数据中有那些名数?(“米”和“厘米”)怎么统一计量单位呢?(小组讨论问题。
)预设:(1)4个数据中,后两个数据是以“米”为单位的,我们可以把前两个“厘米”数据改写成以“米”为单位的数据,就可以排队了。
教学设计_小数与单位换算

4.8 《小数与单位换算》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掌握将小单位的数与大单位的数的互化。
2.过程与方法经历单位换算的过程,体验迁移学习的方法和解决问题思路的多样化。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大单位与小单位之间的互化方法。
【教学难点】运用该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教法:创设情境,质疑引导。
学法:小组合作探究。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课件第2张)教师:同学们,四年一班选了4名同学参加学校的舞蹈比赛,他们需要根据身高排成一队,你们能给他们排排队吗?教师:请观察图画,说一说这些小朋友的身高各是多少?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80cm 1m45cm 1.32m 0.95m组织学生试着排一排,然后说一说是怎么排的,有什么感受。
生:单位不一致,数据太乱。
要按高矮顺序给小朋友们排队。
教师:在实际生活和计算中,有时需要把不同计量单位的数据进行改写。
(板书课题:小数与单位换算)(二)探究新知1、教学例1,低级单位的数改写成高级单位的数(课件第3张)把上面的数据改成以“米”为单位的数。
板书:80cm= m(1)教师:80cm 改成以“米”为单位的数是多少米?你是怎样想的?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再在小组中互相交流自己的想法。
学生通过交流可能会有一下几种方法:(课件第4张)①用计量单位间的关系进行改写。
80cm=10080m =0.80m=0.8m改写后的小数应写成最简形式。
(课件第5张)②用除以进率的方法进行改写。
1m=100cm80cm=(80÷100)m=0.80m=0.8m可以直接把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
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
(课件第6 张)复名数改写单名数(2)想一想:1m45cm 是多少米?组织学生独立思考,独立联系,再在小组中互相交流。
像1m45cm 这样,将同时含有大单位和小单位的数改写成大单位的数时,其中大单位的数不动,作为小单位的整数部分,将其中小单位的数改写成大单位的数。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小数与单位换算》教学设计含学习单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小数与单位换算》教学设计含学习单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并掌握低级单位的数和高级单位的数相互转化的方法。
2.会进行小数和十进复名数的相互改写,。
3.渗透事物具有普遍联系性,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主动探究的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低级单位的数和高级单位的数相互转化的方法。
教学难点:会进行小数和十进复名数的相互改写。
教学过程:一、旧知唤醒1. 我们学习过哪些量的单位?它们之间的进率是多少?长度单位、面积单位、质量单位(货币单位、时间单位)2. 填一填4吨=()千克 600厘米=()米4吨等于多少千克,是把高级单位的数改写成低级单位的数,用4乘1000等于4000千克,600厘米等于多少米,是把低级单位的数改写成高级单位的数,用600除以100是6米。
方法小结:一看单位、二想进率、三定方法、四算结果。
二、新知探究1.认识单名数和复名数。
像80厘米、1.32米、0.95米这样的,只有一个单位名称的叫单名数,还有像1米45厘米,这样的带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单位名称的叫复名数。
2.情境引入星期天,4个小朋友在一起做游戏,需要排队。
请你按照高矮顺序,给他们排排队。
我们快来帮他们排排队吧。
有的同学说,这些数据太乱了,怎么比呢?有的同学说改成相同计量单位的数。
爱思考的孩子,是的,这些数据确实有些乱,在实际生活和计算中,有时需要把不同计量单位的数据进行改成。
3.探究活动一:低级单位的数改写用小数高级单位的数。
学习例1 把上面的数据改写成用米作单位的数。
先来看:80cm=()m预设:(1)直接利用计量单位的关系,通过分数的形式直接改写成小数。
(2)1m=100cm80cm =(80÷100)m =0.8m80÷100,可以直接利用小数点移动的规律。
小结:把80厘米改写成以米作单位的数,是把什么单位改写成什么单位,确定了改写的层级才能明确改写的方法。
厘米改成米是把低级单位的数改写成高级单位的数。
《认识小数》ppt课件完整版

金融和投资
03
在金融和投资领域,小数也广泛应用于利率、汇率、股票价格
等的计算和分析中。
06
小数的拓展知识
循环小数的认识
循环小数的定义
从小数部分的某一位起,一个数字或几个数字依次不断地重复出现 的小数叫做循环小数。
循环小数的分类
纯循环小数和混循环小数。纯循环小数是从十分位开始循环的小数 ,而混循环小数按照分节来读,如 0.123456可以读作“零点一二 三四五六”。
小数的写法
小数点前的数字按照整数的写法来写 。
在表示小数时,小数点后的数字可以 根据需要保留一定的位数,如保留两 位小数、三位小数等。同时,要注意 四舍五入的原则。
小数点后的数字则依次写出每个数字 ,如0.123写作0.123。
折扣计算
打折时,折扣后的价格往 往也是小数,如“7.5折” 表示原价的75%,即0.75 倍。
汇率换算
不同货币之间的汇率换算 也涉及小数,如1美元 =6.49人民币。
长度、重量等单位中的小数
1 2
长度单位
在测量长度时,经常使用小数来表示精确值,如 1.5米、0.8厘米等。
重量单位
在称重或计算重量时,也经常使用小数,如0.5 千克、2.3吨等。
感谢观看
循环小数的表示方法
用循环节表示,写出第一个循环节,并在这个循环节的首位和末位上 面各记一个圆点。
无限不循环小数的认识
无限不循环小数的定义
小数点后有无数位数字,且这些数字不呈周期性重复的小数叫做 无限不循环小数。
无限不循环小数的特性
不能表示为两个整数的比,即不能化为分数形式。
常见的无限不循环小数
如圆周率π、自然对数的底数e等。
小数的减法运算
小数与单位换算 教案

小数与单位换算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48--49页例1、例2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单名数和复名数,会进行简单的名数的改写。
2.培养学生进行知识迁移、类推的能力。
3.提高归纳概括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名数改写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单名数与复名数的换算方法。
教学方法: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导、学、议、练教学过程:一、导1.情境导入学校要选4名同学参加舞蹈比赛,下面是他们的身高:小红 80cm 小兰 1m45cm 小明1.32m 小刚 0.95m(1)请你按高矮顺序给下面的小朋友排排队。
(学生试排,但比较乱,排着困难)师:同学们,为什么排着困难呢?(单位不统一)那么,今天我们学习单位换算,统一单位名称(板书课题:小数和单位换算)(2)认识名数、单名数、复名数师:像这几个数据都是带有单位名称的数,它们合起来叫做名数。
带有一个单位名称的数叫做单名数,带有两个或以上单位名称的数叫做复名数。
让学生分别举出单名数和复名数的例子。
2.出示学习目标(1)认识单名数和复名数(2)会进行名数的改写二、学1.出示自学提示(一):自学课本48页例1,思考下面的问题:(1)80cm=( )m中,哪个是高级单位的名数?哪个是低级单位的名数?(2)80cm=( )m,说说你是怎样想的?你喜欢哪种方法?(3)想一想:1m45cm是多少米?学生自学后,小组讨论交流计算结果及想法。
2.议(1)学习低级单位换算成高级单位,汇报交流,展示不同的方法(板书)①80cm=80/100m=0.80m=0.8m②1m=100cm80cm=(80÷100)m=0.80m=0.8m80cm=0.8m哪种方法简单一些,为什么?(生:80÷100可以直接利用小数点移动的规律)(2)将45厘米以米为单位的数,再加上1米。
45÷100+1=1.451m45cm=1.45m师强调:先换算某一部分后再相加的道理。
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小数与单位换算》教案

小数与单位换算第一课时教课目的1.使学生掌握初级单位向高级单位进行单名数互化的方法.2.理解单名数互化的原因.3.浸透事物是广泛联系的看法.教课要点:初级单位向高级单位进行单名数互化的方法.教课难点:复名数化单名数用小数表示的方法.教课方案一、创建情境出示 4 个小朋友的身高数据,按高矮次序排排队。
1、你有什么感觉?如何比较方便呢?2、在实质生活和计算中,有时需要把不一样计量单位的数据进行改写,改成同样计量单位。
二、自主研究把上边的数据改写成以米为单位的数1、80cm=()m(1)学生先独立练习,而后总结自己的改写方法.(2)策划自己的表达方案,小组议论.(3)全班沟通.方法一:方法二: 1m=100cm80cm=80÷方法三: 80÷ 100, 能够直接利用小数点挪动的规律。
(4)你喜爱哪一种方法?为何呢?2、1 米 45 厘米 =()米(1)试试(2)沟通1 米 45 厘米, 1 米已经是用米作单位了,只需将 45 厘米改为米作单位,再将 1 米作整数部分, 45 厘米化成米的小数作小数部分就能够了,45 厘米= 0.45 米,所以 1 米 45 厘米= 1.45 米.(3)理解 1 米 45 厘米表达的意义(4)小结:初级单位是如何改写成高级单位的名数的?三、实践应用第 49 页“做一做”(1)先指引学生判断是由初级单位换算成高级单位.(2)想想:它们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3)用自己喜爱的方法独立练习.四、讲堂总结沟通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五、部署作业练习十二 1、3 题。
板书设计小数与单位换算( 1)方法一:方法二: 1m=100cm80cm=80÷方法三: 80÷ 100, 能够直接利用小数点挪动的规律。
第二课时教课目的1.掌握把高级单位的数改写成初级单位的数的方法.2.进行单位改写的对照,学会划分.3.形成一种程序性的思想方法.教课要点:掌握把高级单位的数改写成初级单位的数的方法.教课难点:使学生形成一种程序性思想方法.教课过程一、生成情境我们能够将初级单位的数改写成高级单位的数,那么也应当能够将高级单位的数换算成初级单位的数.我们先复习一下昨天的内容:80 厘米= 80÷100=0.80 米= 0.8 米或许: 80 厘米= 80/100 米= 0.80 米= 0.8 米二、自主研究1、请说一说你是如何将初级单位的数改写成高级单位的数的.2、揭露课题:把高级单位的数改写成初级单位的数.3、从左至右是初级化高级,那么从右至左呢? 90 厘米= 0.9 米,米=90 厘米.4、0.9 米= 90 厘米是如何换算出来的呢?(1)学生独立思虑.(2)沟通.米化成多少厘米,是高级单位换算成初级单位,应当是乘以进率 100,由于 1 米= 100 厘米,也就是说 1 米相当于 100 厘米,那么 0.9 米是 100 厘米的 90/100 ,所以, 0.9 米= 90 厘米.5、学习例 2.(1)学生独立阅读.(2)0.95 米=()厘米,你能够从几个不一样的角度去思虑?(3)0.95 米的意义能够理解为 9 分米加 5 厘米,合起来就是 95 厘米.也能够用 0.95 ×100=95 厘米.计算时直接挪动小数点.6、想想: 1.32 米=()厘米.(1)学生独立思虑,策划自己的表现方案.(2)全班沟通.(3)1.32 米= 132 厘米,你能用几种方法去理解?7、对照总结:对单位的改写,我感觉第一判断两个单位名称相对而言,谁是高级单位,谁是初级单位,而后掌握初级单位改写成高级单位要除以进率,高级单位换算成初级单位要乘以进率.是经过挪动小数点来实现的.三、实践应用:第49页“做一做”.四、讲堂总结五、作业:练习十二4、5、8、9 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