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2寓言四则练习新人教版(含答案)

合集下载

统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22课寓言四则课后练习题(含答案)

统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22课寓言四则课后练习题(含答案)

第22课寓言四则一、积累与运用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和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校.量(jiào)喇.叭(lǎ)粘.住(zhān)B.雕.像(diāo) 遵.重(zūn) 虚荣.(róng)C.庇.护(bì) 爱慕.(mù) 适.用(sì)D.凯.歌(kǎi) 宙.斯(zhòu) 赫.赫(hè)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及.其家穿井()(2)吾穿井得一人()(3)国人道.之()(4)不若..无闻也()(5)有闻.而传之者()(6)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3. 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闻之.于宋君得一人之.使B.及.其家穿井及.其日中如探汤C.闻.之于宋君有闻.而传之者D.非得一人于.井中也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4. 下列句子中,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常一人居外B.吾穿井得一人C.奈何忧其坏D.其人舍然大喜5.下列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常一人居外/居功自傲B.奈何忧其坏/杞人忧天C.身亡所寄/亡羊补牢D.得一人之使/晏子使楚6. 根据解释,在括号中写出相对应的词语。

(1)因喜爱而向往表面上的光彩。

()(2)指买东西时商家为促销而额外赠送给顾客的东西。

()(3)用竞赛或斗争的方式比本领、实力的高低。

()(4)借指为不必要忧虑的事情而忧虑。

()7.根据语境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这故事适用于那些爱慕虚荣而不被人重视的人。

爱慕:(2)自己同最强大的动物都较量过,不料被这小小的蜘蛛消灭了。

较量:8.说说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或短语各有什么表达作用。

(1)赫耳墨斯又笑.着问道:“赫拉的雕像值多少钱?”(2)蚊子战胜了狮子,又吹起喇叭,唱着凯歌.........飞走。

9.辨析下列“得”字的用法。

吾穿井得一人( )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今日有,明日去,吾不得而见之矣! ( )10.翻译下列句子(1)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2022-2022年七年级上册第6单元第22课《寓言四则》 语文同步练习(人教部编版)

2022-2022年七年级上册第6单元第22课《寓言四则》 语文同步练习(人教部编版)

2022-2022年七年级上册第6单元第22课《寓言四则》语文同步练习(人教部编版)选择题下列加粗字注音全对的一组是(______)A. 庇护(pì)爱慕(mù)B. 俯视(fǔ)乏味(fàn)C. 惭愧(cán)妒忌(dù)D. 囱(cōng)矗立(chù)【答案】C【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掌握情况,这就要求在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音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多音字,这样才能轻松应对该种题型。

A. 应为庇护(bì);B. 应为乏味(fá);C.正确;D. 应为矗立(chù)。

语言表达根据解释,写出成语。

①傲慢自大、得意或满不在乎的样子。

(______)②原指野兽的凶猛模样。

现常用于形容坏人凶相毕露的样子。

? (______)③形容称心如意而自得其乐。

(______)④目空一切,认为世界上无人能与之相比。

形容狂妄自大到了极点。

? (______)【答案】? ①大模大样? ②张牙舞爪? ③洋洋自得? ④不可一世【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学生对成语的积累与理解能力,要求学生在日常读书与写作中,注意多积累,多思考,正确使用成语,拿不准的,多查字典。

根据意思写出成语即可。

注意不要写错别字,“洋洋自得”不能写成“扬扬自得”。

选择题赫耳墨斯化作凡人来到雕像者店里的目的是()A. 他想知道自己在人间受不受尊重。

B. 他想知道人对神是否尊重。

C. 他想知道他在人间受到多大的尊重。

D. 他想知道自己在人间是否受到极大的尊重。

【答案】C【解析】此题考查梳理文章故事情节。

首先要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并从前向后精读各部分文章,根据故事情节概括出切题的答案,原文中有词语(句子)的,可首选原文中的词语(句子)。

赫耳墨斯想知道他在人间受到多大的尊重,所以化作凡人来到雕像者店里。

故选C。

选择题蚊子第二次吹喇叭的原因是()A. 有意气一气狮子,再一次从精神上征服狮子。

2023-2024学年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课时练第22课《寓言四则》02(含答案)

2023-2024学年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课时练第22课《寓言四则》02(含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22.寓言四则》课时练一、单选题1.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 《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都选自《伊索寓言》。

伊索是古希腊作家。

B. 《穿井得一人》节选自《吕氏春秋·慎行论·察传》。

《吕氏春秋》又称《吕览》,是先秦杂家代表著作。

C. 《杞人忧天》节选自《列子·汤问》。

据后人考证,《列子》可能是晋代人的作品。

D. 古希腊寓言家伊索、17世纪法国寓言家拉·封丹、18世纪德国寓言家莱辛、19世纪俄国寓言家克雷洛夫并称“世界四大寓言家”2.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 家无井/而出溉汲。

B. 有/闻而传之者。

C. 奈何忧/崩坠乎?D. 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3.《赫耳墨斯和雕像者》的寓意是()A. 赞颂雕像者是一个很有眼力的人。

B. 告诉人们:不能信神,神不值得尊重。

C. 讽刺那些缺乏自知之明的人。

D. 讽刺那些爱慕虚荣,自高自大的人。

4.下面各句朗读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A. 及/其家穿井B. 非得/一人于/井中也C. 又有/忧彼之所忧者D. 晓之者/亦舍然/大喜5.下列有关《赫耳墨斯和雕像者》和《蚊子和狮子》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赫耳墨斯和雕像者》是以神喻人,《蚊子和狮子》是以动物喻人。

B. 两则寓言都采用对话形式推进故事发展。

C. 两则寓言结构相同,都是先叙述故事,篇末点明寓意。

D. 《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讽刺了那些爱慕虚荣、妄自尊大的人,《蚊子和狮子》则告诉我们即使取得较大胜利也不能骄傲,要谨慎行事,否则可能在小处受挫。

6.下列划线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 爱慕(mù)溉汲(jí)躇(chú)步跐蹈B. 庇(bì)护喇(lǎ)叭舍(shě)然大喜C. 中(zhóng)伤强(qiáng)大身亡(wú)所寄D. 较(jiào)量崩坠(zhuì)闻而传(chuán)之7.赫耳墨斯化作凡人来到雕像者店里的目的是( )A. 他想知道自己在人间受不受尊重。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2寓言四则杞人忧天过关练习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2寓言四则杞人忧天过关练习新人教版

《杞人忧天》过关练习一、文学常识列御寇:家,郑国人,有《》,内容多为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如《愚公移山》、《纪昌学射》《薛谭学讴》等。

二、词语解释1.天地崩坠崩坠:2.身亡所寄亡:寄:3.又有忧①彼之所忧者之:忧①:4.因往晓之因:晓:5.积气耳耳:6.若屈伸呼吸若:屈伸:7.终日在天中行止行止:8.奈何忧崩坠乎奈何:9.天果积气果:10.不当坠耶耶:11.只使坠只使:12.亦不能有所中伤中(zhòng)伤:13.奈地坏何奈……何:14.积块耳积块:15.充塞四虚四虚:16.躇(chú)步跐蹈:17.其人舍然大喜舍然:舍:三、句子翻译1.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译:2.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译:3.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译:四、文意理解1.杞人为什么忧天?这则寓言嘲讽了什么样的人?(寓意)2.从这则故事中你了解到“杞人忧天”这个成语是什么意思?杞人忧天:五、课外延伸(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习题。

沈屯子多忧沈屯子入市,听唱书,至杨文广①被围柳城,内乏粮,外阻救,蹙然兴叹不已。

友拽之归,日夜忧念不置,曰:“文广围困至此,何由得解?”自此悒悒②成疾。

家人因劝出游,以纾③其意。

忽见负竹入市者,则又念曰:“竹末甚锐道上行人必有受其刺者。

”归忧益重。

家人为之请巫。

巫曰:“稽冥籍④,若来世当轮回作女人。

所适⑤夫麻哈也,貌甚陋。

”沈忧病转剧。

亲友来省者慰曰:“善自宽,病乃愈耳。

”沈曰:“若欲吾宽,须杨文广围解,负竹者归家,麻哈回作休书见付乃得也。

”(选自明代刘元卿《贤奕编》) 【注】①杨文广:北宋名将。

②悒悒yì:闷闷不乐。

③纾:解除④冥籍:阴间的书簿。

⑤适:侍奉,这里是“嫁”的意思。

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1)蹙然兴叹不已.已:(2)忽见负.竹入市者负:(3)归忧益.重益:(4)则又念.曰念:2.选出下列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A.竹末甚锐道上/行人必有/受其刺者B.竹末甚锐/道上行人/必有受其刺者C.竹末甚锐/道上行人必有受/其刺者D.竹末甚锐/道上行人必有/受其刺者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22寓言四则 伊索寓言名篇原文及寓意素材 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22寓言四则 伊索寓言名篇原文及寓意素材 新人教版

伊索寓言名篇原文及寓意1、狐狸和葡萄在一个炎热的夏日,一只狐狸走过一个果园,它停在了一大串熟透而多汁的葡萄前。

它从早上到现在一点儿东西也没吃呢!狐狸想:“我正口渴呢。

”于是他后退了几步,向前一冲,跳起来,却无法够到葡萄。

狐狸后退了几步继续试着够葡萄。

一次,两次,三次,但是都没有得到葡萄。

狐狸试了又试,都没有成功。

最后,它决定放弃,它昂起头,边走边说:“我敢肯定它是酸的。

”正要摘葡萄的孔雀说:“既然是酸的那就不吃了。

”孔雀又告诉了准备摘葡萄的长颈鹿,长颈鹿没有摘,长颈鹿告诉了树上的猴子,猴子说:“我才不信呢,我种的葡萄我不知道吗?肯定是甜的。

”猴子说着便摘了一串吃了起来。

这就是说,有些人能力小,做不成事,就借口说时机未成熟。

2、狼与鹭鸶狼误吞下了一块骨头,十分难受,四处奔走,寻访医生。

他遇见了鹭鸶,谈定酬金请他取出骨头,鹭鸶把自己的头伸进狼的喉咙里,叼出了骨头,便向狼要定好的酬金。

狼回答说:“喂,朋友,你能从狼嘴里平安无事地收回头来,难道还不满足,怎么还要讲报酬?”寓意这寓言说明,帮助坏人,并向坏人索取应得的报酬,就是没有认识到坏人不讲信用的本质。

这故事说明,对坏人行善的报酬,就是认识坏人不讲信用的本质。

3、小男孩与蝎子有个小孩在城墙前捉蚱蜢,一会儿就捉了许多。

忽然看见一只蝎子,他以为也是蚱蜢,便着两手去捕捉他。

蝎子举起他的毒刺,说道:“来吧,如果你真敢这样做,就连你捉的蚱蜢也会统统失掉。

”小孩听罢就跑了,蝎子很得意。

过了一会儿小孩又回来了,拿出一个长长的夹子,轻佻的夹住蝎子的尾巴,小孩蹦蹦跳跳的跑回家给妈妈看他今天的收获,妈妈很高兴,中午弄了一盘油炸蝎子给孩子吃。

寓意:这故事本来是告诫人们,要分辨清好人和坏人,区别对待他们。

可也要看谁势力大,小蝎子跟人较劲这不是找死呢吗。

4、掉在井里的狐狸和公山羊一只狐狸失足掉到了井里,他如何挣扎仍没法爬上去,只好呆在那里。

公山羊觉得口渴极了,来到这井边,看见狐狸在井下,便问他井水好不好喝,狐狸觉得机会来了,心中暗喜,马上镇静下来,极力赞美井水好喝,说这水是天下第一泉,清甜爽口,并劝山羊赶快下来,与他痛饮。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十二课《寓言四则》同步练习(二)及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十二课《寓言四则》同步练习(二)及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十二课《寓言四则》同步练习(二)及答案22 寓言四则一、积累运用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赫.拉(hè)爱慕.(mù)舍.然(shě)B.庇.护(pì)躇.步(chú)雕.像(diāo)C.凯.歌(kǎi)溉汲.(jí)粘.住(nián)D.中.伤(zhònɡ)蜘.蛛(zhī)喇.叭(lǎ)2.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身亡.所寄(死亡)凯.歌(胜利)B.庇.护(遮蔽,掩护)及.其家穿井(待,等到)C.国人道.之(讲述)终日在天中行止..(行动,活动)D.亦不能有所中伤..(伤害)若.屈伸呼吸(你)3.写出下列句子运用的描写方法。

(1)赫耳墨斯又笑着问道:“赫拉的雕像值多少钱?”()(2)心想他身为神使,又是商人的庇护神,人们对他会更尊重些。

()4.判断正误,对的画“√”,错的画“×”。

(1)寓言是将生活哲理寄托在一个假想的、具体形象的、具有劝喻或讽刺性的故事里的一种文学体裁。

()(2)寓言中的人物都是人格化了的动物、植物或自然界的其他东西和现象。

()(3)寓言主题的表现都是借此喻彼,借远喻近,借古喻今,借小喻大,把较深刻的道理寓于简短的故事之中。

()(4)寓言在艺术手法上的重要特点是夸张,此外,还运用拟人、比喻等手法。

()5.综合运用。

(1)请给下列成语各配上另一个成语,结成对子。

(只填选项)守株待兔——()杞人忧天——()亡羊补牢——()狐假虎威——()愚公移山——()雪中送炭——()(备选:A.叶公好龙 B.缘木求鱼 C.狗仗人势 D.画龙点睛 E.精卫填海 F.锦上添花)(2)寓言都含有深刻的哲理,给人以生活的启示。

阅读下面这则寓言,你会得到什么启示?普罗米修斯造人,给每个人挂上两只口袋,一只装别人的恶行,另一只装自己的。

他把那只装有别人恶行的口袋挂在前面,把另一只挂在后面。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22课 寓言四则 练习(含答案和解析)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22课 寓言四则 练习(含答案和解析)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22课 寓言四则》2021年同步练习卷(2)一、积累与运用1.给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字注音。

(1)那个在电影院门口恶意中伤别人的小伙子,受到大家的谴责后低头认错了。

(2)蚕儿先用吐出的丝粘住纸,然后不停地移动自己的头,不辞辛劳地日夜工作,终于结成茧子。

[知识点]字音[解答过程]答案:(1)zhòng shāng(2)zhān[答案]见解答过程[思路启发]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识记能力。

需要学生在平时读课文时,养成仔细观察的习惯,注意读音、字形,并注意在具体语境中体会读音及书写。

2.下列文学常识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寓言中的“寓”是寄托的意思,即以比喻性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

B.寓言这种体裁往往篇幅短小,语言精练,故事中的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拟人化的动植物或其他事物。

C.伊索是古罗马寓言家,人们习惯于把古罗马寓言都归到他的名下,统称“伊索寓言”。

D.童话和寓言有很多相近的地方,如故事情节都是虚构的,常采用拟人化手法,都有劝诫、歌颂或讽刺的作用等,但两者也有区别。

[知识点]文学文化常识[解答过程]A.正确。

B.正确。

C.有误,伊索是古希腊寓言家。

D.正确。

故选:C。

[答案]C[思路启发]本题考查学生文学常识的把握,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

回顾所读文章的相关情节,根据问题作答即可。

3.《蚊子和狮子》中写狮子与蚊子的“战斗”时主要运用了和。

(只填序号)A.对话描写B.语言描写C.动作描写D.神态描写E.心理描写[知识点]描写手法[解答过程]通过文章可以看出,全文只有蚊子在说话,狮子并没有说话,所以运用的是语言描写;对二者之间的“战斗”的描绘运用了很多动作描写。

故选:B C[答案]见解答过程[思路启发]本题考查描写方法的判断与作用分析。

解答此题要了解人物描写的常用方法,结合前后文内容来分析其具体作用。

(河北专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2寓言四则练习新人教版(含答案)

(河北专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2寓言四则练习新人教版(含答案)

寓言四则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01积累运用1.根据注音写出相应的词语,给加着重号的词语注音。

(1)赫.(hè)耳墨斯想知道他在人间受到多大的尊重,就化作凡人,来到一个雕.(diāo)像者的店里。

(2)(蚊子)唱着凯歌飞走,却被蜘蛛网粘.(zhān)住了。

(3)心想他身为神使,又是商人的庇护(bì hù)神,人们对他会更尊重些。

(4)蚊子吹着喇叭(lǎ ba)冲过去,专咬狮子鼻子周围没有毛的地方。

2.解释下列加着重号的词语。

(1)这故事适用于那些爱慕虚荣..而不被人重视的人。

爱慕:因喜爱而向往。

(2)蚊子将要被吃掉时,叹息说,自己同最强大的动物都较量..过,不料被这小小的蜘蛛消灭了。

较量:用竞赛或斗争的方式比本领、实力的高低。

3.文学常识填空。

(1)《伊索寓言》大多是动物寓言,其中的一部分,如《狼与小羊》《狮子与野驴》等用豺狼、狮子等凶恶的动物比喻人间的权贵,揭露他们专横、残暴、虐害弱小的本性,反映平民和奴隶的思想感情;也有的,如《乌龟与兔》《牧人与野山羊》等总结了人们的生活经验,教人们处世和做人的道理。

(2)《赫耳墨斯和雕像者》通过赫耳墨斯与雕像者的对话,以及赫耳墨斯的心理活动,生动形象地刻画了一个盲目自高自大者的形象,讽刺了爱慕虚荣而不被人重视的人。

(3)《蚊子和狮子》通过戏剧化的结尾,引起人们深思,也告诉我们:再强大的人,也会有弱点;以己之长,攻敌之短,这样才能战胜对方;不要被一时的胜利冲昏头脑,得意忘形,要时刻保持清醒等。

4.下列文学常识说法有误的一项是(C)A.寓言中的“寓”是寄托的意思,寓言常常用假设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

B.寓言这种体裁往往篇幅短小,语言精练,故事中的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拟人化的动植物或其他事物。

C.伊索是古罗马寓言家,人们习惯于把古罗马寓言都归到他的名下,统称“伊索寓言”。

D.童话和寓言有很多相近的地方,如故事情节都是虚构的,常采用拟人化手法,都有劝诫、歌颂或讽刺的作用等,但两者也有区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2 寓言四则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1.文学常识寓言寓言,是一种用比喻性的故事来寄托意味深长的道理,给人以启示的文学体裁。

一般较短小,语言精辟简练,故事情节虚构,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物。

多用借喻手法,使富有教育意义的主题或深刻的道理在简单的故事中体现,具有鲜明的讽刺性和教育性。

2.走近作品《伊索寓言》是以古希腊作家伊索的名义流传的古希腊寓言集,所编寓言经后人加工,以诗或散文的形式结集。

《吕氏春秋》,又名《吕览》,是战国末秦相吕不韦集合门客共同编写而成。

全书二十六卷,分为十二纪、八览、六论,共一百六十篇,内容涵盖政治、经济、军事、农业、外交等各个方面,既有指导实践之用,又有知识教育之功,且蕴含着耐人寻味的哲学意味。

《列子》,相传为战国列御寇所著,今本八篇,内容多为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是道家典籍之一。

3.文言考点链接“之”的用法“之”是文言文中常用、中考常考的虚词之一,用法灵活多样:(1)作代词,代指人、物、事,相当于“他(们)”“它(们)等”。

(2)作助词,有结构助词和语气助词两种。

结构助词:①用于定语和中心语之间,相当于“的”。

如“君子之行”。

②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使之成为一个主谓短语,做整个句子的某个成分。

③宾语前置的标志。

④定语后置的标志。

语气助词:用来凑足音节,起舒缓语气的作用。

如“久之,目似暝”。

(3)作动词。

后面一般跟地点名词,译为“去”“往”“到”等。

如“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习题链接】见“穿井得一人杞人忧天”“拓展阅读”T12。

01 积累与运用◆课前预习◆1.汉字积累——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雕.像(diāo) 赫.拉(hè) 庇.护(bì)爱mù(慕) xū(虚)荣较量.(liànɡ)2.文化积累——文学常识填空。

本文两篇寓言均选自《伊索寓言》,它是一部寓言故事集,故事大多数是动物故事,其中的一部分,如《狼与小羊》《狮子与野驴》等用豺狼、狮子等凶恶的动物比喻人间的权贵,揭露他们专横、残暴、虐害弱小的本性,反映平民和奴隶的思想感情;也有的,如《乌龟与兔》《牧人与野山羊》等总结了人们的生活经验,教人们处世和做人的道理。

3.阅读《伊索寓言》这则故事,写出寓意。

农夫与他的儿子们有个农夫生命垂危,他把儿子们叫到跟前说:“我的孩子们,我就快死了,所以,我想让你们知道,在我的葡萄园里埋藏着珍宝,你们自己去把它挖出来吧!”儿子们认定财宝埋在地下,为了找到它们,就用铁铲和钉耙反反复复地翻遍了整片葡萄园,然而什么都没有找到。

但是,经过了彻底的挖掘,当年葡萄却有了前所未有的好收成。

寓意是:勤劳致富;生活不要依赖别人,要用自己的双手去耕耘。

◆基础提升◆4.语言运用——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B)A.遵义新蒲新区湿地公园的春天已成为人们游玩的好去处,公园里,水泊点点,碧水云影,柳枝摇曳。

B.通过初中三年的学习,我掌握了许多知识,学会了许多做人的道理。

C.《国家宝藏》是中央电视台在2017年第四季度重磅推出的一档大型文博探索。

D.十几年来,遵义人民送别红军的感人情景还常常浮现在我的耳畔。

(解析:A.搭配不当,删去“的春天”;C.成分残缺,句末加上“节目”;D.搭配不当,“耳畔”改为“眼前”。

)5.语言运用——下面是四种不同情境的讲话,且都与“笑”有关。

根据情境推断,表达不得体的一句是(C)A.初次见面时的讲话:我不会讲话,让您见笑了。

B.再次遇到朋友时的讲话:去岁路过贵地,本要登堂求教;但愧知识短浅,诚恐贻笑大方。

C.接受别人礼物时的讲话:恭敬不如从命,我就笑纳了。

D.在追悼大会上的讲话:凶手被抓捕,正气得弘扬,愿我们的英雄含笑九泉。

6.文化积累——下列对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C)A.寓言中的“寓”是寄托的意思,寓言常常用假设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

B.寓言这种体裁往往篇幅短小,语言精练,故事中的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拟人化的动植物或其他事物。

C.伊索是古罗马寓言家,人们习惯于把古罗马寓言都归到他的名下,统称“伊索寓言”。

D.童话和寓言有很多相近的地方,如故事情节都是虚构的,常采用拟人化手法,都有劝诫、歌颂或讽刺的作用等,但两者也有区别。

(解析:C.“古罗马”错误,应为古希腊。

)02 拓展阅读罗圈腿的小猎狗曹文轩一条小猎狗,走在大街上,它为它的罗圈腿感到害羞。

它的主人,也就是那个猎人,一共有十一条猎狗。

但猎人在清点狗数时,却总是只数到十。

小猎狗以为猎人没看到它,于是总挤到前面去,可是猎人把目光越过它,还是数后面十条狗。

主人的忽视,很让小猎狗伤心。

它决定要让自己跑得最快,终于有一天,它跑着跑着,竟然发现自己的影子越来越短了。

此时,它又突发奇想,要成为世界上跳得最高的猎狗,尽管那十条猎狗一个劲儿地笑话它是个傻瓜。

终于,有一天,它跳过一堵高墙,不料,高墙那面是养鸡场。

当鸡的主人找到猎人时,它自然受到了惩罚。

猎人罚它去看守潭底的石头,不要让石头浮上来。

他带着其他十条猎狗打猎去了。

当然,每次捕猎回来,它也分得一块肉。

但小猎狗并不满足,看到小河,它竟然说要成为一条这个世界上跳得最远的猎狗。

它开始起跑……跃起,“扑通”,掉进了河里,激起一大片水花。

河岸上,猎狗们笑成了一团:“哇,我们看到了世界上头号大傻瓜!”小猎狗不为所动,一如既往地跳进河里。

一次,正在飞跃河面的它,吓到了正准备上岸下蛋的母鸭,结果蛋全部下到了水里。

放鸭的老头非常恼火,一把揪住正在往岸边逃的小猎狗,将它扔在了猎人面前:“好好管教管教你们家的罗圈腿!”猎人没辙了,让它去看葵花田,说要看住这些葵花,不许它们跟着太阳转。

所有葵花都跟着太阳转动。

小猎狗来回跑动着,向它们“汪汪”叫个不停,但是它们根本不理睬它。

小猎狗累坏了,不过,等它疲倦回家时,还是能吃上肉。

又到了给村民表演的时刻了。

猎人另外的十条猎狗皮毛光滑,神气十足。

突然,一条毛发发红的公狼,愣是在十条猎狗的眼皮底下,满不在乎地跑掉了!众人发出“嘘——”声,这太丢人了!猎人觉得颜面尽扫。

这时,小猎狗突然蹿出去,穿过狗群,直向山冈上的狼扑去。

它快得像一团光,人们甚至都没看清楚它的样子。

等反应过来的时候,才发现小猎狗正在一棵大树下休息,它的身边躺着的那只雄壮的公狼,早已停止了呼吸。

从此,猎人最喜欢的一条狗,就是小猎狗。

他特地做了一个漂亮的皮圈,套在它的脖子上,无论去哪里,都带着小猎狗。

人们见了,都会“啧啧啧”地赞叹:“瞧啊,那四条罗圈腿,弯曲得多美啊!”一条小猎狗,走在大街上,它为它的罗圈腿感到骄傲。

后面跟着那十条猎狗,学着小猎狗,一律走成罗圈腿。

7.简要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小猎狗在被别人瞧不起的情况下通过自身的努力获得了别人的尊重。

8.联系上下文,体会下面语句中加点文字的表达效果。

小猎狗以为猎人没看到它,于是总挤.到前面去,可是猎人把目光越过它,还是..数后面十条狗。

“挤”的动作描写,表现出小猎狗希望猎人关注自己的迫切心理。

“还是”则强调了猎人对小猎狗的忽视,凸显了小猎狗被忽视后的伤心失落。

9.猎人另外的十只猎狗对小猎狗的态度有怎样的变化?最初他们嘲笑小猎狗,说它是傻瓜,最后它们都竞相模仿小猎狗走成罗圈腿。

10.公狼的出现在这篇文章中起到什么作用?公狼的出现使小猎狗有了展示自己能力的机会,使故事情节发生逆转,达到高潮。

11.阅读本文之后,你获得了哪些人生启示?请具体阐述。

[示例一]从小猎狗的角度看:①面对自己的缺陷,面对他人的嘲笑,内心必须强大。

②不能满足于现状,要有自己的追求。

③不要怕挫折,要坚持不懈地努力。

④要敢于在关键时刻亮出自己的本领。

⑤相信只要努力,就会赢得别人的尊重。

[示例二]从猎人和人们的角度看:①不可以貌取人,不要随意轻视一个人。

②要看到别人的努力。

③要客观地评价一个人。

[示例三]从十条猎狗的角度看:①不要嘲笑别人。

②不要去轻视一个看似比你弱小的人。

③不要盲从。

穿井得一人杞人忧天01 积累与运用◆课前预习◆1.汉字积累——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溉.汲(gài) 崩坠.(zhuì) 寝.食(qǐn)中.伤(zhònɡ) 躇.步跐.蹈(chú)(cǐ)2.文化积累——文学常识填空。

(1)《穿井得一人》节选自《吕氏春秋·慎行论·察传》。

《吕氏春秋》,又称《吕览》,是先秦杂家代表著作。

战国末秦相吕不韦集合门客共同编写而成。

(2)《杞人忧天》选自《列子·天瑞》。

列子,本名列御寇,相传是战国(朝代)时期的道家(流派)人物。

《列子》一书保存了神话传说、音乐史、杂技史等众多珍贵的先秦史料,是先秦散文的代表作之一。

◆基础提升◆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家无井而出溉汲..溉:浇灌、灌溉汲:从井里取水(2)及.其家穿.井及:待,等到穿:挖掘、开凿(3)国人道.之道:讲述(4)闻.之于宋君闻:使知道(5)丁氏对.曰对:应答,回答(6)身亡.所寄亡:无,没有(7)因往晓.之晓:告知,开导(8)若.屈伸呼吸若:你(9)终日在天中行止..行止:行动,活动(10)奈何..忧崩坠乎奈何:为何,为什么(11)只使..坠只使:纵使,即使(12)亦不能有所中伤..中伤:伤害(13)充塞四虚..四虚:四方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

家里没有井,要到外面去打水浇田,经常有一个人在外面(专门做这件事)。

(2)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得到一个人的劳力,并非在井中得到了一个人。

(3)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杞国有个人担忧天会崩塌地会陷落,自己无处容身,以至于整天睡不好觉,吃不下饭。

(4)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你一举一动,一呼一吸,整天都在天空里活动,为什么还担心天会塌下来呢?(5)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即使掉下来,也不会有什么伤害。

(6)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那个杞国人消除疑虑了,非常高兴;开导他的人也消除疑虑了,非常高兴。

02 课内精读(一)阅读《穿井得一人》,回答问题。

5.宋君为什么要派人向丁氏询问那件事?因为宋君不太相信“穿井得一人”的事情。

6.宋君所听说的事和丁氏所言之事有何不同?宋君听说丁氏家里打水井挖出了一个人,而丁氏的意思是说因为打出水井后省出了一个劳动力。

7.这个故事给你怎样的启示?这篇寓言告诉我们,对于传闻,要以审慎的态度进行分析、甄别,不要轻易相信传闻,也不要轻易传播未经证实的传闻。

(二)阅读《杞人忧天》,回答问题。

8.这则寓言讽刺了什么样的人?“杞人”担心天崩地陷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讽刺了那种为本来不用担忧的事而担心发愁的人。

主要原因是缺乏起码常识和经验或对事物的认识了解不够(或不善于学习思考和探究)。

9.这则故事揭示的道理是什么?告诉我们不要庸人自扰,不要为毫无根据的事情担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