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通市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2023年江苏省南通市中考真题语文

南通市2023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试卷语文注意事项考生在答题前请认真阅读本注意事项本试卷共6页,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旳姓名、考试证号用0.5毫米黑色字迹旳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指定旳位置。
3.请认真查对监考员在答题卡上所粘贴旳条形码上旳姓名、考试证号与你本人旳与否相符。
4.答案必须按规定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一律无效。
一(25分)1.——狄更斯▲▲▲▲2.用古诗文原句填空。
(①-④题必做,⑤⑥两题选做一题)(6分)①问君何能尔?▲。
(陶渊明《饮酒》)②潮平两岸阔, ▲。
(王湾《次北固山下》)③忽如一夜春风来, ▲。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④稻花香里说丰年,▲。
(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⑤刘禹锡《陋室铭》一文中描写陋室自然环境优美旳句子是:“▲ ,▲。
”⑥陆游《游山西村》一诗中“▲,▲”两句目前常用来形容进入一种别有天地旳境界,富有哲理,给人启迪。
3.下面语段中有两个病句,请把它们找出来并加以改正。
(4分)①今年7月,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将会迎来一次日全食。
②本次日全食持续时间长达两个多小时左右。
③日全食这一天文奇观,将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生活产生一定旳影响。
④为此,江苏正在系列开展日全食科普宣传活动。
第▲句,修改意见:▲第▲句,修改意见:▲4.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3分)竹石郑燮①▲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②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注】①郑燮:号板桥。
清代著名书画家、诗人,为“扬州八怪”之一。
②破岩:破裂旳岩石缝隙。
①请从“认、咬”两词中选择一种填入原诗空白处。
应填▲。
(1分)②这首诗表面写竹,其实写人。
诗人在赞美竹旳▲品格旳同步,寄寓了自己决不向任何邪恶势力低头旳傲慢风骨。
(2分)5.某中学举行“走进文学百花园”语文实践活动。
请你按照活动规定,凭借自身旳语文素养,打开“三重门”,进入“百花园”。
江苏省南通市2021年中考:语文考试真题与答案解析

江苏省南通市2021年中考:语文考试真题与答案解析一(25分)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3题。
百年征程bōlán壮阔,百年初心 A (历久弥坚天长地久)。
中华民族不屈不挠,成就了千秋伟业 B 中国共产党人wán qiáng拼搏,铸就了伟大精神。
征途漫漫,唯有奋斗;凝心聚力,再启征程。
新时代的青少年更应传承先贤的精神血脉,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奏响时代的最强音!1.根据拼音楷写出相应的汉字。
2.从括号内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在A处。
A处的词语是。
3.请在B处填上恰当的标点符号。
B处的标点符号是。
4.通城中学组织“重走謇翁路”综合性学习活动。
请你参加并完成以下任务。
(1)同学们围绕“南通博物苑是南通城市名片”主题搜集了以下资料。
你认为不符合主题的一项是()A.南通博物苑馆藏丰富,其中反映南通地方风土民情的藏品最具特色。
B.南通博物苑是中国人独立创办的第一所公共博物馆,已有一百多年历史。
C.南通博物苑位于南通市崇川区,有多条公交线路可到达。
D.南通博物苑由张謇先生创办,多处景观建筑上有张謇亲笔书写的题名、楹联。
(2)老师请你整理一段采访录音。
请结合语境,补上采访问题及关联词。
采访者:受访者甲:我觉得张謇精神里最感人的是为国担当、为国分忧的精神。
受访者乙:我印象最深的是张謇的开拓创新精神。
他兴办众多学校,在推动教育改革上作出了巨大贡献。
5.通城中学组织“重走红色路”名著阅读活动。
请你参加并完成以下任务。
(1)阅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选段,回答问题。
保尔和达雅来到莫斯科,借住在一个机关的档案室里。
这个单位的领导帮助保尔住进了一家专科医院。
从保尔住进档案室那个晚上算起,已经一年半过去了。
这十八个月里,保尔遭受的痛苦是难以用语言表达的。
保尔“遭受的痛苦”具体指什么?在这之后他选择了一条怎样的道路重返新生活?(2)结合作品,说说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中为什么称徐海东为“红色窑工”。
2024-2025学年江苏省南通市语文初三上学期试卷及答案解析

2024-2025学年江苏省南通市语文初三上学期试卷及答案解析一、积累与运用(本大题有7小题,每小题3分,共21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恪守(kè)诘难(jié)拮据(jū)恪尽职守(kè)B. 诓骗(kuāng)狡黠(xiá)诘责(jié)怏怏不乐(yàng)C. 襁褓(qiǎng)枘凿(ruì)谀词(yú)锲而不舍(qì)D. 亵渎(xiè)陨落(yǔn)嗤笑(chī)吹毛求疵(cī)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掌握情况。
A项中“拮据”的“据”应读“jū”,但在此处作为“经济境况不好,钱不够用”的意思时,应读“jū”,故A项错误;C 项中“锲而不舍”的“锲”应读“qiè”,表示雕刻不停的意思,故C项错误;D项中“陨落”的“陨”应读“yǔn”,但此处“陨落”指星体或其他在高空运动的物体从高空掉下,多用于比喻伟人或巨星的去世,读音无误,但考虑到题目要求完全正确,而A、C两项均有误,故D项虽部分正确但非最佳选项;B项中所有加点字的注音均完全正确,故B项为正确答案。
2、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 同学们在操场上踢足球,个个精神抖擞,跑动积极,配合默契,表现出良好的竞技状态。
B. 这位老艺术家对待工作一丝不苟,他的表演总是那么惟妙惟肖,深受观众喜爱。
C. 我们要善于从失败中汲取教训,做到吃一堑,长一智,这样才能不断进步。
D. 春天到了,公园里百花齐放,争奇斗艳,真是美不胜收。
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成语的正确使用。
A项中“精神抖擞”形容精神振奋,饱满,与句意相符,使用恰当;B项中“惟妙惟肖”形容描写或模仿得非常逼真,生动形象,但此处用于形容老艺术家的表演,与句意不符,因为表演并非模仿,而是创造,故使用不恰当;C项中“吃一堑,长一智”指受一次挫折,增长一分见识,与句意相符,使用恰当;D项中“美不胜收”形容美好的事物很多,看不过来,与句意相符,使用恰当。
2023年江苏省南通市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南通市2023年中考语文试卷〔总分值:150 分考试时间:150 分钟〕〔一〕〔23 分〕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 1-4 题。
〔14 分〕敬畏经典,我们以丰厚的素养zīrùn灵魂;敬畏传统,我们以独特的文化yìlì东方;敬畏科技,我们以创的姿势yōng bào将来;敬畏自然,我们以深刻的感悟积淀人生……通过心怀敬畏,使才智的品质得以提升。
心怀敬畏,不能只是 A 〔高谈阔论/谈笑风生〕;心怀敬畏,梦想才能飞得更加高远。
1.依据拼音在田字格内用正楷写出相应的汉字。
〔3 分〕2.从括号内选择恰当的短语填在A 处横线上。
〔1 分〕A 处的短语是3.画线句子有语病,请写出修改意见。
〔2 分〕4.文华中学九〔1〕班开展“阅读者•走进《水浒传》”专题学习活动。
〔8 分〕活动一:合作沟通〔3 分〕小文同学在小组内介绍故事情节时说:当宋江等人上山遭到王伦拒绝时,林冲忍无可忍,奋起火并王伦,扶宋江坐了第一把交椅。
你在倾听后,委婉指出小文同学的错误:活动二:组内辩论〔3 分〕针对林冲这一人物形象,正方观点:林冲是《水浒传》中抵抗精神最彻底的人。
反方观点:林冲不是抵抗精神最彻底的人。
你赞同哪方观点?请结合具体情节阐述理由。
活动三:成果呈现〔2 分〕编辑一份“水浒人物谈”专题手抄报,请分别用四字短语写出两个栏目名称。
5.用课文原句填空。
〔9 分〕〔1〕天时不如地利,。
〔《孟子》〕〔2〕老骥伏枥,。
〔曹操《龟虽寿》〕〔3〕采菊东篱下,。
〔陶渊明《饮酒》〕〔4〕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5〕,万水千山只等闲。
〔毛泽东《七律•长征》〕〔6〕王维《使至塞上》中“,”描绘了古丝绸之路上大漠雄奇壮丽的风光。
〔7〕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表达了对天下离别之人的惊奇祝福。
二〔62 分〕〔一〕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 6-7 题。
〔6 分〕减字木兰花竞渡[宋]黄裳红旗高举,飞出深深杨柳渚。
江苏省南通市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Word版)

江苏省南通市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Word版)试题预览:2021年江苏省南通市中考语文试题1.依据拼音在田字格内用正楷写出相应的汉字。
(4分)喜欢书吧,她是zhì huì的锦囊,力掌的yuán quán,肉体的家园!2.用古诗文原句填空。
(①一④题必做,⑤⑥两题选做一题)(6分)①老骥伏枥,。
(曹操«龟虽寿»)②晴空一鹤排云上,。
(刘禹锡«秋词»)③心甘情愿花落去,。
(晏殊«浣溪沙»)④ ,直挂云帆济沧海。
(李白«行路难»)⑤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一诗中〝,〞两句,成为远隔千山万水的冤家之间表达深情厚谊的不朽名句。
⑥上海世博会以广博的胸怀喜迎八方宾客,正所谓〝,?〞(«(论语)八那么»)3.选出以下各句中加点的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3分) ( ) A.如今的滨江新城,交通四通八达,高楼鳞次栉比,人民安居乐业。
B.青年人要多读书,勤思索,并以积极的姿态投身沸沸扬扬的重生活。
C.季羡林先生学富五车,著作等身,是世人敬仰的〝学界泰斗〞。
D.南通拥有红木雕琢、板鹞风筝等一大批令人蔚为大观的传统工艺品。
4.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以下效果。
(4分)书湖阴先生①壁王安石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②送青来。
【注释】①湖阴先生:王安石寓居金陵紫金山下时的邻居。
②排闼:推开门。
①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答:②请你展开合理想像,用生动笼统的言语把〝两山排闼送青来〞所表现的画面详细地描画出来。
(2分)答:5.某班级兴办了一个〝文学泡泡〞网站,其中〝泡泡拍〞和〝泡泡问〞两个栏目的点击率很高。
假设你是版主,请你做以下两件事。
(8分)①〝泡泡拍〞将拍卖著名文学作品中的三样物件,请你选择其中一件,写一段广告词。
人教版江苏南通中考专题语文中考真卷试卷及解析

人教版江苏南通中考专题语文中考真卷1.综合读写第1题.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亲情没有珑重的形式,没有华丽的包装,它逶迤在生活的长卷中,如空气一样浸满每一个空隙,无色无味,无形无影,于是也常常让我们在拥有时习以为常,在享受时无动于zhōng。
亲情是饭桌前的晏晏谈笑,是柴米油盐间的琐碎细腻;是满怀爱意的一个眼神,是求全责备的一声抱怨;是离别后辗转反侧的牵挂,是重逢时相对无言的感慨。
(1)给画线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逶迤()琐碎()无动于zhōng()(2)选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____________,这个词的正确写法是____________。
(3)习在《现代汉语词典》中主要有下面三个义项。
文中习以为常的习意思应为()A: 学习;复习;练习B: 对某事物常常接触而熟悉C: 习惯(4)选文主要运用了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
【答案】'(1)yí', 'suǒ', '衷(2)珑重', '隆重'B'(4)比喻', '排比'【解答】(1)逶迤读作wēi yí;琐碎读作suǒ suì;无动于zhōng写作无动于衷。
(2)珑重应写作隆重。
(3)习以为常:常做某种事情或常见某种现象,成了习惯,就觉得很平常了。
其中习的意思是:对某事物常常接触而熟悉。
故选B。
(4)选文中如空气一样浸满每一个空隙将亲情比喻成空气,无处不在,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亲情是……,是……;是……,是……;是……,是……一句将亲情在生活中的细节一一展现,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
第2题.近年来,我区经典诗文诵读活动渐渐融入校园文化中,很多学生还爱上用为你读诗AAP 软件来朗读并分享,董卿的《朗读者》节目更是受到爱好朗读的学生追捧。
第一中学七年级(1)班准备开展以天下国家为主题的诗歌诵读活动,邀请你做一位朗读者来参与并完成下面的任务。
2024年江苏省南通市中考语文真题

⑤为了实现中国卫星网络集团发射包含1.3万颗近地轨道卫星巨大星座,提供覆盖全球的互联网连接的宏伟目标,中国人将在探索之路上不断向前。
问题一:___________________
问题二:____________________
(2)同学们围绕阅读“红色经典”的意义展开讨论。请发表你的意见。
(3)“红色驿站”计划拍摄“灯塔人物”微电影。请你从以下几部作品中选择一个人物作为主角,联系具体情节说说选择的理由。
备选作品:《朝花夕拾》《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红星照耀中国》
材料一:
2019—2022年中国运载火箭发射情况统计表
年份
运载火箭发射情况
运载低轨通信卫星的火箭发射次数
运载火箭发射总次数
运载低轨通信卫星的火箭发射次数占当年运载火箭发射总次数的比例
2019
21
34
61.76%
2020
28
39
71.79%
2021
41
55
74.55%
2022
59
64
92.19%
(数据来源:2019—2022年《中国航天科技活动蓝皮书》)
刘表虽贡献而与袁绍相结
9.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1)羲尝为刘表治中_______________
(2)治中何怪之乎________________
(3)既平成都________________
(4)悉以咨之________________
2024年江苏省南通市中考语文真题(解析版)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25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各题。
涓涓细流汇大海,丝丝希冀凝宏愿。轻嗅经典fēn fānɡ,濡养精神力量;静听诗人轻吟,领悟交友之道。赞医者仁心,道德信义A(潜滋暗长/络绎不绝);观板鹞曼舞,文化自信油然而生B参草木萌芽,生命意识悄然觉醒……激起一股劲儿,汇聚成ánɡ yánɡ奋进的洪流,向上向善,在矢志奋斗中谱写新时代的青春篇章。
示例二:选乙,《走向复兴》表达了中国人民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理想和心愿,给人以勇往直前的力量,表达了我们把祖国变得更加富强的决心和信心。符合本次演讲活动的主题“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
整本书阅读。(7分)
5.《艾青诗选》中有“活着就要斗争,在斗争中前进”的诗句。请从《西游记》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任选一部,结合相关内容来验证这句话。
(3)示例1:选甲,理由:这段歌词表现了作为一名青少年乐于为国家、为社会奉献一切的精神。并且,这是歌唱中国共青团的,与“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的活动主题更接近。
示例2:选乙,这段歌词唱出了作为中华儿女谱写新时代篇章的豪迈,符合本次演讲活动的主题“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
1.根据拼音在田字格内用正楷写出相应的汉字。
2.从括号内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在A处。
A处的词语是____。
3.请在B处填上恰当的标点符号。
B处的标点符号是_____。
【答案】1.芬芳 昂扬
2.潜滋暗长3.分号(或者“;”)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读作fēn fānɡ;
(2)围绕主题给演讲稿写开头(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60字以内)。
(3)为调动现场氛围,你准备在演讲时带领大家唱一首歌。下列两首歌曲你会选择哪一首?请说明理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0年江苏省南通市中考语文试题1.根据拼音在田字格内用正楷写出相应的汉字。
(4分)喜欢书吧,她是zhì huì的锦囊,力掌的yuán quán,精神的家园!2.用古诗文原句填空。
(①一④题必做,⑤⑥两题选做一题)(6分)①老骥伏枥,。
(曹操《龟虽寿》)②晴空一鹤排云上,。
(刘禹锡《秋词》)③无可奈何花落去,。
(晏殊《浣溪沙》)④,直挂云帆济沧海。
(李白《行路难》)⑤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一诗中“,”两句,成为远隔千山万水的朋友之间表达深情厚谊的不朽名句。
⑥上海世博会以博大的胸怀喜迎八方宾客,正所谓“,?”(《(论语)八则》)3.选出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3分) ( )A.如今的滨江新城,交通四通八达,高楼鳞次栉比....,人民安居乐业。
B.青年人要多读书,勤思考,并以积极的姿态投身沸沸扬扬....的新生活。
C.季羡林先生学富五车,著作等身....,是世人敬仰的“学界泰斗”。
D.南通拥有红木雕刻、板鹞风筝等一大批令人叹为观止....的传统工艺品。
4.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4分)书湖阴先生①壁王安石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②送青来。
【注释】①湖阴先生:王安石寓居金陵紫金山下时的邻居。
②排闼:推开门。
①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答:②请你展开合理想像,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两山排闼送青来”所表现的画面具体地描述出来。
(2分)答:5.某班级创办了一个“文学泡泡”网站,其中“泡泡拍”和“泡泡问”两个栏目的点击率很高。
如果你是版主,请你做以下两件事。
(8分)①“泡泡拍”将拍卖著名文学作品中的三样物件,请你选择其中一件,写一段广告词。
(要求:紧扣原作,明确物件与人物的关系及作用)(4分)金箍棒(《西游记》) 人力车(《骆驼祥子》) 绿色礼服(《最后一课》) ‘示例:鹅毛扇(《水浒传》)——人称“小诸葛”的吴用,轻摇着这把鹅毛扇,为晁盖献计,智取生辰纲。
②“泡泡问”里有两个主题帖,请你选择其中一个帖子回复。
(要求:观点明确,并简述理由)(4分)主题帖一:能否说《水浒传》中的鲁智深是个粗人?主题帖二:如何看待《汤姆·索亚历险记》中汤姆离家出走的行为?回帖:二(60分)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6~8题。
(12分)改造火星①我们能把火星变成地球吗?能将火星凛冽寒冷、空气稀薄的地表转化为适宜人类居住的地球环境吗?如果能,我们应该怎样做?②有证据表明,火星形成初期,大量的二氧化碳曾经使火星的气候变得温和,有一段时间曾有河流流入汪洋大海。
目前,在火星上仍然可能..存在着二氧化碳,在冻结的泥土和极地冰盖中还可能存在着水。
③爹美国宇航局的行星科学家克里斯·麦凯表示,将火星地球化的大部分工作需要火星自身完成。
④麦凯说:“人类所做的工作只是将火星的气候变暖,然后撒下孕育生命的种子。
”在地球上生活的我们,已经知道让行星变暖的方法,那就是向大气层中添加一些温室气体。
全氟化碳是一种强效的温室气体,可以用火星的泥土和空气中的成分合成获得,然后将它释放到大气中。
这会使整个行星变暖,接着它们就会释放出冷冻的二氧化碳气体。
二氧化碳会促使温度升高,从而将大气压力增加到能让液态水流动的程度。
⑤与此同时,威斯康星大学的植物学家詹姆斯·格雷厄姆说,通过这种方法,人类就可以在这颗红色星球上建设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
首先在火星的南极地区会生长出细菌和地衣类植物,之后会出现苔藓类植物,一千年或更长时间后会长出红杉树,再经过几千年的时间,长成的森林会逐渐释放出更多的氧气。
⑥当前,实现该计划的时间尚待商榷。
美国一个由白宫指定的讨论组最近建议首先在月球或小行星上尝试一下,而现在,我们还无法估算出,要将一颗死气沉沉的行星变成地球一样的绿色星球到底需要多少费用。
(选自《科学之友》,有删改) 6.阅读全文回答:人类改造火星的目的和方法是什么?(4分)目的:方法:7.第②段中,“目前,在火星上仍然可能存在着二氧化碳”一句中的“可能”能否删去?为什么?(4分)8.近年来,人类加快了探测火星的步伐,然而对改造火星计划的可行性,还存在着争议。
你认为改造火星的计划是否可行?请依据文中内容,说说你的看法。
(4分)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9—11题。
(14分)敬重“里子”张峰①爱因斯坦尚未成名时,在纽约大街上碰到一位熟人。
那人见他衣着寒碜,便不解地问道:“你怎么穿得这样破旧?”爱因斯坦笑了笑,说:“反正这里没有人认识我。
”几年后,爱因斯坦成了科学界的大名人,他又遇见了那位熟人。
对方上下打量了一下这位大名鼎鼎的科学家,惊讶地问道:“你怎么还穿得这么破旧?”爱因斯坦依然笑了笑,说:“反正这里的人都认识我。
”②好一个“反正这里的人都认识我”!没有谁比20世纪的科学泰斗爱因斯坦更有资格说这句话了。
这句话的潜台词是:这里的人都知道我了,他们不会以衣帽取人,绝不会因我穿得寒碜而小看我。
爱因斯坦无疑是一个深知“里子”重要性的人。
③世间万事万物都有“里子”和“面子”。
对一个人来说,长相服饰是“面子”,精神品格是“里子”;名誉地位是“面子”,学问水平和对社会的贡献是“里子”。
爱因斯坦的确没有光鲜的“面子”,可正是因为他把打造光鲜“面子”的时间和精力全都投入到了“里子”的塑造上,他才得以成为一个让全世界都敬仰的科学巨人。
正是尊贵无比的“里子”,使他穿越苍茫时空,成为后世楷模。
④然而,在当今这个越来越看重包装的时代,许多人把“面子”当成了第一追求。
他们渴望的是展现在人前的一身光彩和荣耀,他们企求的是他人艳羡的目光和狂热的喝彩。
为此,他们不惜耗费自己几乎全部的时间和精力。
他们有光鲜的衣履,有奢华的享受,有令人炫目的身份和地位……总之,他们的“面子”可能十分荣耀,但是,他们的精神世界一片空虚,他们的学问领域一派荒芜,他们的心眼里除了自己还是自己。
这种表里不一的人,只是包装时代泛起的泡沫,绝不会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精英。
⑤苦心谋求“面子”的光鲜,不如下苦功去培育过硬的“里子”。
因为,对于个体来说,过硬的“里子”是他屹立人间的支柱;对于社会来说,过硬的“里子”是人类进步的基石。
⑥朋友,学会敬重他人和自己的“里子”吧!(选自《现代青年》,有删改) 9.文章从爱因斯坦的故事写起,有什么作用?(4分)答:10.作者在第③段中说,尊贵的“里子”能使人穿越苍茫时空,成为后世楷模。
请你再举一个例子,证明这个观点。
(4分)答:11.某班晓光同学最近一味追求名牌,把很多精力花在对自己的“包装”上,认为这样才够“酷”。
请你结合本文内容,对他进行劝告。
(要求:称谓明确,观点正确,语言得体,50字左右)(6分)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12~15题。
(16分)好雨随风乔忠延①画家说,春雨是春天的颜色。
②诗人说,春雨是春天的歌声。
③小时候我则认为,春雨是春天的奶水。
春雨比奶水更甜美,更养人。
它飘落到哪儿,哪儿就滋润了,鲜嫩了,翠生了,就活活泛泛显出了生机。
④春节过后,人们就眼巴巴地盼望春雨,春雨却总是不来。
天不再像年前那样灰蒙蒙的,变得蓝蓝的,空空的,那么高,那么远,不见一线云丝丝。
看看风,还是西北风,虽然稀少了,劲小了,却仍然硬硬的,干干的。
⑤太阳暖暖地照着,照得地上也暖了。
冬日僵硬的地皮早软了,踩上去面团似的,河边、泉边更是软得淌水,水渍渍的,走过去会粘住鞋子。
⑥没几日,地皮不再软了,像往常一样瓷实,不粘鞋子,不陷车子了。
风依然吹着,太阳依然晒着。
暖和多了。
又过了几日,路上裂开些小缝缝,人来车往,表面上的那层土就离了地皮,土越积越厚,越碾越细,踩上去和冒烟的一样,裤腿上溅得花花点点的,都是尘土。
⑦田里的麦苗早渴了,泛黄了,没有了先前的精神头。
浇地的人多了,水流进田里,“滋——滋——”地响,还咕咕咚咚地冒泡。
(A)看着溪里的水不少,淙淙地流着,进了田却慢慢地爬,比旦头爬得还要慢。
田浇过了,人们仍然盼着落雨。
说是浇过的地,土会变硬,下些雨土才会酥些,麦苗长得才起劲。
⑧雨来了,突然‘间就下起来了。
是夜里来的。
待人们知道下雨的时候,雨早淅淅沥沥的了,唱小曲似的。
有人从被窝里撑起身子,趴在窗台上,掀起窗帘的一角,朝外瞅瞅,院里的地上白白地泛亮。
于是,忽然想起昨目后晌太阳落在了云里,风也是东南风,还潮潮的。
接着又倒头睡下,梦里也就多了几分甜蜜,不睡到吃早饭不会起来。
⑨雨来得快,天晴得也快。
一大早,天上还满是乌黑的云团。
端上碗吃早饭,云变得丝丝蔓蔓的,天有些亮了。
吃完饭擦嘴时,云就散了,太阳露了脸,鲜亮鲜亮的。
(B)天空如刚擦过的塑童二没有一点尘色;地上如刚落笔的图画,到处洇①着水色。
人们的心里也像刚冲洗过的一样清爽,脸上笑成了花。
⑩田里泥了,无法干活,仍有人踩着泥到田头去,看看嫩嫩的禾苗,心更喜了,喜滋滋地唱出声来。
(选自《中国散文选》,有删改) 【注释】①涸(yīn):向四处散开或渗透。
12.作者写“雨来了”之前,为什么要花那么多的笔墨写人们“眼巴巴地”盼望春雨?(4分) 答:13.作者笔下的春雨有什么特点?(4分)答:14.请从文中画线的A、B两句中任选一句进行赏析,写出它的语言特点和表达效果。
(4分) 我选( )句,赏析:15.阅读下面的链接材料,结合《好雨随风》一文筒摹阐率:三位作家在描写春雨时,表达了怎样一种基回睁博卡不?(4分)①(春雨)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披着蓑戴着笠。
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朱自清《春》)②有如天降甘露。
在大大小小高高低低,有的方正有的歪斜的麦田里,每一个叶片都仿佛张开了小嘴,尽情地吮吸着甜甜的雨滴,本来有点黄萎的,现在变青了。
本来是青的,现在更青了。
宇宙间凭空添了一片温馨,一片祥和。
(季羡林《听雨》)答:阅读下面的文言文(《严母教读》),完成16—20题。
(18分)记母教铨①时,组绣纺绩之具,毕陈.左右;膝置书,令铨坐膝下读之。
母手任操作,口授句读,咿唔之声,与轧轧相间。
儿怠.,则少加夏楚②,旋复持儿而泣曰:“儿及此不学,我何以见汝父!”至.夜分,寒甚,母坐于床,拥被覆双足,解衣以胸温儿背,共铨朗诵之;读倦,睡母怀,俄而母摇铨曰:“可以醒矣! ”铨张目视母面,泪方纵横落,铨亦泣。
少间,复令读;鸡鸣,卧焉。
诸姨尝.谓母曰:“妹一儿也,何苦乃尔?”对曰:“子众,可矣;儿一,不肖,妹何托焉!”(选自《鸣机夜课图记》) 【注释】①铨:蒋士铨,清代诗人。
②夏楚:这里是责打的意思。
16.用斜线(/)给下面文言句子标出朗读停顿(每句标一处)。
(4分)(1)拥被覆双足(2)妹何托焉17.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