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际关系社交距离

合集下载

人际交往关系中的距离 保持适当的距离

人际交往关系中的距离 保持适当的距离

人际交往关系中的距离保持适当的距离下面为大家整理了人际交往关系中的距离,一起来看看吧!希望可以帮助到你。

人际交往关系中的距离1、亲密距离0-0.5米为亲密距离。

这是恋人之间、夫妻之间、父母子女之间以及至爱亲朋之间的交往距离。

亲密距离又可分为近位和远位两种。

近位亲密距离在0-15厘米之间。

这是一个“亲密无间”的距离空间,在这个空间内,人们可以尽情地表现爱抚、安慰、保护等多种亲密情感。

在这个空间内,人们可以彼此肌肤相触,能直接感受到对方的体温和气息。

恋人之间极希望处于这样的空间,在这样的空间里,双方都会感到幸福和快慰。

远位亲密距离大约在15-50厘米之间。

这是一个可以肩并肩、手挽手的空间,在这个空间里,人们可以谈论私事,说悄悄话。

在公众场合,只有至爱亲朋才能进入亲密距离这一空间。

在大庭广众面前,除了客观上十分拥挤的场合以外,一般异性之间是绝不应进入这一空间的,否则就是对对方的不尊重。

即使因拥挤而被迫进入这一空间,也应尽量避免身体的任何部位触及对方,更不能将目光死盯在对方的身上。

2、个人距离这是人际间隔上稍有分寸感的距离,已较少直接的身体接触。

个人距离的近范围为1.5~2.5英尺(46~76厘米)之间,正好能相互亲切握手,友好交谈。

这是与熟人交往的空间。

陌生人进入这个距离会构成对别人的侵犯。

个人距离的远范围是2.5~4英尺(76~122厘米)。

任何朋友和熟人都可以自由地进入这个空间,不过,在通常情况下,较为融洽的熟人之间交往时保持的距离更靠近远范围的近距离(2.5英尺)一端,而陌生人之间谈话则更靠近远范围的远距离(4 英尺)端。

人际交往中,亲密距离与个人距离通常都是在非正式社交情境中使用,在正式社交场合则使用社交距离。

3、社交距离这已超出了亲密或熟人的人际关系,而是体现出一种社交性或礼节上的较正式关系。

其近范围为4~7英尺(1.2~2.1米),一般在工作环境和社交聚会上,人们都保持这种程度的距离。

一次,一个外交会谈座位的安排出现了疏忽,在两个并列的单人沙发中间没有放增加距离的茶几。

社交距离的概念

社交距离的概念

社交距离的概念社交距离是指个体之间在社会交往中所保持的距离。

这一概念最早由美国人类学家爱德华·霍尔,于1966年首次提出,并在随后的几十年里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和讨论。

社交距离不仅涉及个体之间在空间上的距离,还包括情感上的距离、心理上的距离以及行为上的距离等多个方面。

首先,从空间距离的角度来看,社交距离可以分为四个不同的范畴。

最近的距离被称为“亲密距离”,通常在0到0.5米之间,这是亲密关系、家庭关系和朋友关系中常见的距离。

第二个范畴是“个人距离”,一般在0.5到1.5米之间。

个人距离适用于普通的社交互动,如职场交往、同学之间的交流等。

第三个距离范畴是“社交距离”,通常在1.5到4米之间,适用于商业社交、陌生人之间的相遇等场合。

最后,最远的范畴是“公共距离”,大于4米,并且适用于公开场所的交往,如演讲、演出等。

除了空间上的距离外,社交距离还包括情感上的距离。

人际关系中的情感距离可以分为亲近和冷漠两种类型。

亲近的情感距离意味着人与人之间关系亲密,情感投入较多,而冷漠的情感距离则意味着关系疏离,情感关注度较低。

情感距离的大小取决于人们对彼此的情感投入以及情感表达的方式。

此外,社交距离还涉及到个体之间的心理距离。

心理距离是指个体所感受到的他人与自己之间的心理接近程度。

心理距离的大小取决于个体对他人的感知和态度。

当个体感到他人与自己的心理距离较近时,他们更容易与对方产生情感共鸣和情感连接。

最后,社交距离还涉及行为上的距离。

行为距离是指个体之间在行为上的距离和接触的程度。

行为距离的大小可以通过个体的动作、肢体语言和社交行为来体现。

行为距离的大小不仅取决于个体之间的关系,还与文化、社会背景和个体的性格特征有关。

社交距离的概念在社会学、心理学、人类学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研究。

它对于理解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交往模式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社会交往中,恰当的社交距离可以促进有效的沟通和相互理解,避免冲突和误解。

人际交往的空间距离效应

人际交往的空间距离效应

人际交往的空间距离效应第一篇范文:人际交往中的各种空间距离人际交往中的各种空间距离人与人之间有着看不见但实际存在的界限,这就是个人领域的意识。

因此根据空间距离不同,也可以推断出人们之间的交往关系。

一般说来,交际中的空间距离可以分为以下四种:1.亲密距离亲密距离在45厘米以内,属于私下情境。

多用于情侣,也可以用于父母与子女之间或知心朋友间。

两位成年男子一般不采用此距离,但两位女性知己间往往喜欢以这种距离交往。

亲密距离属于很敏感的领域,交往时要特别注意不能轻易采用这种距离。

2.私人距离私人距离一般在45~120厘米之间,表现为伸手可以握到对方的手,但不易接触到对方身体,这一距离对讨论个人问题是很合适的,一般的朋友交谈多采用这一距离。

3.社交距离社交距离大约在120~360厘米之间,属于礼节上较为正式的交往关系。

一般工作场合人们多采用这种距离交谈,在小型招待会上,与没有过多交往的人打招呼可采用此距离。

4.公共距离公共距离指大于360厘米的空间距离,一般适用于演讲者与听众、彼此极为生硬的交谈及非正式的场合。

在商务活动中,根据其活动的对象和目的,选择和保持合适的距离是极为重要的。

第二篇范文:人际距离人际“气泡”的拥挤06021914何新芳本次说课的内容主要是针对高中生人际交往中的人际距离处理问题,从说教材、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四个方面展开。

一、说教材1.说教学理念人际交往,就是在社会活动中,人们运用一定的符号系统与他人交流信息、沟通情感、建立一定关系的过程。

在交往的基础上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心理关系称为人际关系。

高中阶段是个体社会化的重要时期,而社会化的顺利完成离不开人与人之间的交往。

高中生通过与朋友、同学、老师及父母的交往,特别是与同龄同伴的交往,从而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

但是,人们一方面需要与他人建立密切的关系,另一方面又需要心理上的自由,需要一定的独享的心理空间。

因此,很有必要对高中生进行这方面的辅导,从这方面来促进他们的人际交往。

人际交往的四种距离

人际交往的四种距离

人际交往的四种距离
百度最近发表了一篇名为《人际交往的四种距离》的范文,感觉很有用处,
美国人类学家爱德华·霍尔博士为人际交往划分了四种距离,每种距离都与对方的关系相称。

()亲密距离:英寸~英寸之间(厘米~厘米)厘米以内,是最亲密区间,彼此能感受到对方的体温、最全面的范文写作网站气息。

厘米~厘米之间,身体上的接触可能表现为挽臂执手,或促膝谈心。

厘米以内,在异性,只限于恋人、夫妻等之间,在同性别的人之间,往往只限于贴心朋友。

人们熟悉的办公室性骚扰就发生在这一人际空间。

()个人距离:英尺~英尺之间(厘米~厘米)这是人际间隔上稍有分寸感的距离,百度已较少直接的身体接触。

()社交距离:英尺~英尺(米~米)这已超出了亲密或熟人的人际关系,而是体现出一种公事上或礼节上的较正式关系。

()公众距离:英尺~英尺(米~米这是篇好范文内容,讲的是关于距离、之间、厘米、亲密、关系、身体、接触、对方等方面的内容,希望对网友有用。

人际关系心理学知识点

人际关系心理学知识点

人际关系心理学知识点美国学者(霍尔)提出四种人际距离(考题):(一)公众距离:3、6m以上,在正式场合、演说或公共事务中得人际距离(二)社交距离:1、2m~3、6m商业交往发生在那个距离上.特点算是开放性、公众性、语言性、正式性.(三)个人距离:0、5m~1、2m 算是朋友之间交往得距离.其特点算是半封闭性、私人性、语言性、非正式性(四)亲热距离:0~0、5m这算是亲人、夫妻之间沟通与交往得距离。

其特点算是:封闭性、私人性、非语言性、非正式性、传递情感信息。

妨碍人际距离得因素有文化、民族、社会地位、性不等需要:自我实现得需要尊重(自尊与受尊重,产生信心)归属与爱得需要(与她人建立感情得要求)安全需要(免除恐怖、焦虑)(保险、福利)生理需要(最重要,惟独它得到满脚才谈得上其她需要)人际交往原则:1、诚信得原则2、平等、尊重得原则3、交换得原则4、自我价值爱护得原则5、情境操纵得原则6、宽容得原则7、适度得原则1)交往得范围要适度2)交往得时刻要适度3)交往得程度要适度群体:为了实现某个特定目标,两个或两个以上在情感上相互依靠、在思想上互相妨碍,且遵守共同行为规范得个体得组合。

群体三要素:拥有一定规范,行为互相制约;互相妨碍,互相依靠,联系成整体;有共同目标或利益。

为啥加入群体:因为,人们在群体中能够获得如下需要得满脚:(1)安全需要(2)情感需要(3)尊重与认同需要(如地位权力等)(4)完成任务得需要正式群体:由组织结构确定得、职务分配非常明确得群体(命令型、任务型)非正式群体:即没有正式结构,也别算是由组织确定,以个人之间得好感、喜欢或共同兴趣为基础而构成得群体。

(利益型、友谊型)命令型群体与任务型群体:由组织结构确定得并直截了当向某个上级主管报告工作得下属组成得群体. 由组织结构确定得为完成特定工作任务在一起工作得人构成得群体。

通常事情下,所有命令型群体都算是任务型群体,但任务型群体别一定算是命令型群体。

交往空间距离

交往空间距离

交往空间距离篇一:人际交往中的各种空间距离人际交往中的各种空间距离人与人之间有着看不见但实际存在的界限,这就是个人领域的意识。

因此根据空间距离不同,也可以推断出人们之间的交往关系。

一般说来,交际中的空间距离可以分为以下四种:1.亲密距离亲密距离在45厘米以内,属于私下情境。

多用于情侣,也可以用于父母与子女之间或知心朋友间。

两位成年男子一般不采用此距离,但两位女性知己间往往喜欢以这种距离交往。

亲密距离属于很敏感的领域,交往时要特别注意不能轻易采用这种距离。

2.私人距离私人距离一般在45~120厘米之间,表现为伸手可以握到对方的手,但不易接触到对方身体,这一距离对讨论个人问题是很合适的,一般的朋友交谈多采用这一距离。

3.社交距离社交距离大约在120~360厘米之间,属于礼节上较为正式的交往关系。

一般工作场合人们多采用这种距离交谈,在小型招待会上,与没有过多交往的人打招呼可采用此距离。

4.公共距离公共距离指大于360厘米的空间距离,一般适用于演讲者与听众、彼此极为生硬的交谈及非正式的场合。

在商务活动中,根据其活动的对象和目的,选择和保持合适的距离是极为重要的。

篇二:人际交往中的各种空间距离人际交往中的各种空间距离人与人之间有着看不见但实际存在的界限,这就是个人领域的意识。

因此根据空间距离不同,也可以推断出人们之间的交往关系。

一般说来,交际中的空间距离可以分为以下四种:1.亲密距离亲密距离在45厘米以内,属于私下情境。

多用于情侣,也可以用于父母与子女之间或知心朋友间。

两位成年男子一般不采用此距离,但两位女性知己间往往喜欢以这种距离交往。

亲密距离属于很敏感的领域,交往时要特别注意不能轻易采用这种距离。

2.私人距离私人距离一般在45~120厘米之间,表现为伸手可以握到对方的手,但不易接触到对方身体,这一距离对讨论个人问题是很合适的,一般的朋友交谈多采用这一距离。

3.社交距离社交距离大约在120~360厘米之间,属于礼节上较为正式的交往关系。

交际中的空间距离有哪些?

交际中的空间距离有哪些?

交际中的空间距离有哪些?交际中的空间距离有哪些?1、私人距离私人距离一般在45~120厘米之间,表现为伸手可以握到对方的手,但不易接触到对方身体,这一距离对争论个人问题是很合适的,一般的伴侣交谈多采纳这一距离。

2、亲热距离亲热距离在45厘米以内,属于私下情境。

多用于情侣,也可以用于父母与子女之间或知心伴侣间。

两位成年男子一般不采纳此距离,但两位女性知己间往往喜爱以这种距离交往。

亲热距离属于很敏感的领域,交往时要特殊留意不能轻易采纳这种距离。

3、公共距离公共距离指大于360厘米的空间距离,一般适用于演讲者与听众、彼此极为生硬的交谈及非正式的场合。

在商务活动中,依据其活动的对象和目的,选择和保持合适的距离是极为重要的。

4、社交距离社交距离大约在120~360厘米之间,属于礼节上较为正式的交往关系。

一般工作场合人们多采纳这种距离交谈,在小型款待会上,与没有过多交往的人打招呼可采纳此距离。

同事方面,特殊是异性也要当心。

若贸然送黄玫瑰给对方,或者在对方生日时送他洋水仙,就不礼貌了。

由于黄玫瑰代表嫉妒,包括工作上和感情方面;后者指对方自大、虚假。

躁动挑衅型:你一说自己的看法,对方立刻就一副备战状态,把球又抛还给主动沟通者,以此躲避问题。

这时需要见招拆招,把问题更清晰地摆在他们面前。

假如你轻松自然,布满自信,人们和你在一起也会感到轻松;假如你紧急担心,他们也有同样的反应。

因此,走路,讲话的方式是很重要的。

现在的小孩都是独生子女,在人际交往上有时就会不懂得处理,特殊是刚上高校的新生们,把握好一些交往法则才能让高校生活开心。

记得有本女性杂志说过,一个女人假如不幸一无才,二无貌,三又不想乖乖当厨娘时,就肯定要会嗲会风骚。

风骚这个词语原本具有很大的贬义。

提起风骚就好比提起了放荡风流与魅惑狐媚。

时间久了,这种“对不起”会变得廉价,也会让别人反感自己以及那句看似礼貌的“对不起”。

其实,口头上说的“对不起”倒在其次,在行为上不再做出对不起别人的事情,才是真正的赔礼。

职场礼仪之距离

职场礼仪之距离

职场礼仪之距离我们常说在人际交往中要与人保持一个礼貌距离,所谓的距离,是与双方的关系互相对称的,美国人爱德华· 霍尔博士划分了四种区域或称距离,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吧。

第一,亲密距离。

这是人际交往中的最小间隔或几无间隔,即通常所说的“亲密无间” 。

其近段在15cm 以内,彼此可能肌肤相触,耳鬓厮磨,以至相互能感受到对方的体温、气味和气息,如拥抱、接吻等。

其远段在15cm ~44cm 之间,表现为挽臂执手,促膝谈心等。

这一距离有非常特定的场境和对象,一般属于私下情境,说悄悄话,或在贴心朋友、夫妻和情人之间。

在社交场合,大庭广众面前或一般的异性之间是绝对禁止的,否则不仅不雅观,还会因为不行“礼”而引起另一方的反感甚至冲突。

第二,个人距离。

这在人际间隔上稍有分寸感,表现为较少的直接身体接触。

一般近段在46cm ~ 76cm 之间,正好能相互亲切握手,友好交谈。

远段在76cm ~ 122cm 之间,已有一臂之隔,恰恰可能的身体接触之外。

这一距离通常为人们在交往场合所接受,它有较大的开放性,任何朋友和熟人都可以自由地进入这个空间。

第三,社交距离。

这已超出了亲密或熟悉的人际关系,而是体现出一种社交性的或礼节性的较正式关系。

近段在1畅2m ~ 2畅1m之间,一般出现在工作环境和社交聚会上的交往。

远段在2畅1m ~3畅7m 之间,往往表现为更加正式交往的关系。

一些有较高身份和地位的人往往通过一个特大办公桌的相隔与下属交谈。

这一距离大都是考虑到交往的正式性和庄重性。

如企业或国家领导人之间的谈判,教授与学生间的论文答辩等,以增加一种庄重的气氛。

第四,公众距离。

在这个空间中,人际间的直接沟通大大减少了。

其近段在3畅7m ~ 7畅6m 间,远段则在7畅6m 以外。

这是一个几乎能容纳一切人的“门户开放”的空间。

人们完全可以对处于这个空间内的其他人“视而不见” ,不予交往,因为相互间未必发生一定联系。

在这个空间的交往,大多是当众演讲之类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随处可见的矛盾
学习上的
相互“参考”作业的问题 三好学生、优秀学生等的评定促成矛盾 班干部工作而导致的矛盾 打扫卫生、分工的问题
生活上的
宿舍里早睡和晚睡产生的矛盾 宿舍扣分的问题
性格上的
性格或价值观不同无法接受对方的观点
对方言语过激而产生冲突
如何与同学交往
1.真心相待、诚心与共。 2.学会理解与宽容。 3.交往要有“度”。 4.要大胆说“不”。 只要我们正确地把握同学朋友之间的交
克服交往中的不良心理 ⊙自我中心
“ 他们太讨厌了,没有人认真听 我说话。”
“我说的这些真正是有哲理的, 你们就听着好了。”
“你们不要再去说那些无聊的话 题了,听我讲讲这个问题的最新 的动态吧。”
“闭嘴,当我说话的时候。” “

⊙孤僻心理
克服交往中的不良心理
“我才不与哪些地位比我低的人 说话。”
测一下
项目
选择
你能在陌生人面前轻松自如地谈论自己的情况
你对别人寄予深厚的情感
别人对你寄予深厚的情感
你能与观念不同的人交流感情
不同观念的人愿意与你交流情感
别人愿意向你诉说不幸
你不轻率地对别人做出评价
你明白自己在与人交往中的一些短处
你和别人要发生争执时,能克制自己
当别人向你请教问题时,你会告诉他该怎么做
体验与感悟
1.讨论:从两次剪纸游戏中,你是否 发现了“有效沟通”要比“闭门造车” 更能让结果更完美?谈谈你的想法和 打算。
2.如果你遇到了上面的情况,你会如 何处理?你觉得在人际交往中,怎样 才能避免这些问题的出现?
总结提升
通过本节课,你觉得你对自 己的人际关系满意吗? 请通 过小组讨论,找出人际交往 的关键词,并写在下面。在 以后的生活和学习中努力践 行。
遇到困难时,总有人来关心你
当你不同意一件事时,会恰当说出不同意的原因
计分:从不— 1 分;偶尔— 2 分;不确定— 3 分;经常— 4 分;总是— 5 分。 得分:3 5 分以上交往能力比较好;3 5 分以下交往能力有待提高。
影响人际吸引的因素 内心 外貌 说话艺术 待人接物 能力和才华 亲和力 ……
给人留下良好第一印象 的六条途径
对别人真诚地感兴趣 给人以真心的微笑 记住别人的名字 做一个耐心的听者,鼓励别人谈他们自己 谈论别人感兴趣的事情 以真诚的方式让别人感到他很重要
如何与周围的人和谐相处
1.你与父母的关系如何?有没有什么矛盾? 在以后的生活中,你觉得自己应该怎么做, 才能更好的与父母交往?
如何与老师交往
1.尊重老师,尊重老师的劳动。上课认真听讲, 不破坏纪律,保质保量完成作业。
2.勤学好问,虚心求教。勤学好问不仅直接使 学习受益,还会增多、加深和老师的交流, 向老师请教问题是师生间交往的第一步。
3.正确对待老师的过失,委婉地提意见。 4.犯了错误要勇于承认,及时改正。相信老师
是会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 5.有担当意识,做老师的小助手。
2.你有没有遇见过类似小王的情况?在以 后的学习和生活中,你打算如何与老师好 好相处,把握住这份美好的师生情谊呢?
3.反思一下,你觉得自己与同学们的关系 如何,发生过什么矛盾吗?马上就要高三 了,你应该怎样处理好与同学们的关系呢?
如何与பைடு நூலகம்母交往
1.坚定地相信父母是世界上最爱我们的人,这种爱 是最无私的。
人际吸引的规律
1.相似律:兴趣、爱好等相似的人彼此吸引 2.互补律:需要、性格等互补的人彼此吸引 3.对等律:人喜欢同样喜欢自己的人 4.接近律:感情来自于接触 5.黄金定律:你希望别人怎样对待你,你就
怎样对待别人 6.白金法则:别人希望你怎样对待他,你就
怎样对待他 7.钻石定理:真心地欣赏、称赞、激励别人
人际交往秘笈:
●学会表达自己 ●学会换位思考,站在 对方的角度看问题 ●学会赞美别人 ●学会宽容别人 ●学会尊重 ●学会感恩
……
交友的黄金原则
人际距离
亲密距离为0.5米以内 朋友距离为0.5—1.2米; 社会距离为1.2—3.7米; 公众距离为3.7米以上
人际关系
学习目标
1.明确人际交往的原则,在体 验中学习交往技巧。
2.结合自己的实际,感悟理解、 合作、认同的重要性,学会和 谐交往。
活动设计
一、问卷调查:高中生人际交往情况调查
通过问卷调查,请你总结出你在交往 中的优点与不足,谈一谈你最成功的一次 交往经历和最遗憾的一次交往经历?尝试 提出你心目中的人际交往原则。
往,友谊就会长久;反之,友谊则如昙 花一现,稍纵即逝。

•一句“对不起”,足以见真诚;
•一声“请原谅”,不会掉身份;

•一封“谢罪信”,婉转表真意;

•一个“第三者”,铺就沟通桥; •一场“欢乐会”,冲淡不愉快;

•一颗“赤诚心”,顽石变成金。
温馨提示:时机、方法因人而异,可以从 同学的发言中寻找适合自己的方法。
2.如果现在让你与老师对话,你会对他说 些什么?你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打算 如何与老师相处呢?
3.相信大家心里都有一个科比式的榜样, 请用表达一下他(她)对你的精神启示。 你觉得和同学交往,最重要的是什么?
人际效应
首因效应
首因效应,是人与人第一次交往中给人 留下的印象,在对方的头脑中形成并占 据着主导地位的效应。首因效应也叫首 次效应、优先效应或第一印象效应。第 一印象作用最强,持续的时间也长,比 以后得到的信息对于事物整个印象产生 的作用更强。
2.要理解父母,不计较父母的言语声调语气态度, 即使内心有委屈也不硬顶撞,好言解释。说明原 因和自己的想法。或者等父母气消了,高兴的时 候再提出自己的要求。
3.好好学习,好好生活,不要父母担心。 4.多跟父母谈自己生活学习中的事情,尤其是些有
趣的事情,让他们了解自己,解除他们的担忧。 5.教给父母新潮的东西。 6.用父母感兴趣的方式和他们交流沟通。
“我讨厌别人来打扰我,我宁愿 一个待在一个清净的地方。”
“要是世界上有一个地方只有我 一个人就好了。”
克服交往中的不良心理
⊙多疑心理
“你们这么热情是不是对我有所企图?” “现在的坏人多得很,我还是小心为妙。” “这些人一看就像坏人。” “

活动设计
二、如何与周围的人和谐相处
1.结合材料,谈谈你是如何正确认识代沟 并化解它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