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碱地治理 技术措施
盐碱地改良标准及方法

盐碱地改造一般分几步进行,首先排盐、洗盐、降低土壤盐分含量;再种植耐盐碱的植物,培肥土壤;最后种植作物;具体的改良措施是:排水,灌溉洗盐,放淤改良,种植植物,培肥改良,平整土地和化学改良;一、挖排水沟,确保排灌畅通开挖排水沟,建立完善的排灌系统,使旱能灌,涝能排,是盐碱地造林的基本要求;在现场我们看到,每隔100米,就有一条深的排水沟,沟深1.5米,沟宽至少3.0米;垄与垄之间,设置小的排水沟,沟深50厘米;二、提前整地,降低盐分盐碱地造林,整地必须提前;冬季2月份前做好整地、开沟工作,如能提前1-2年整地,效果更好;四、采取措施避盐,确保林木成活林木栽植时,在树穴底部放有机肥和砻糠,阻止盐分上升,夏季在树盘覆草,以减少蒸发,防止返盐;五、选择合适的造林树种适地适树是造林的通则,选择合适的造林树种,是盐碱地造林成功的关键;经过试验摸索,技术人员成功筛选出了金丝垂柳、重阳木、女贞、国槐、乌桕、黄连木、墨西哥落羽杉、中山杉、洋白蜡、杞木、海滨木槿等耐盐碱树种,目前在海防林建设中推广的树种主要有夹竹桃、重阳木、女贞、栾树、黄连木、金丝垂柳、金合欢、海滨木槿、墨西哥落羽杉等六、采取特殊养护措施俗话说:“三分种,七分养”,盐碱地造林,养护管理尤为重要;沙壤土养分含量少,必须增施肥料确保林木生长;但沙土保肥力差,养分易被雨水冲刷流失,因而宜采用多次施肥的办法;技术人员结合整地工作,将有机肥施在根系周围,一般每年施肥四—五次;施有机肥时,混合一定量的砻糠,可改良土壤结构排水系统布置1排水沟布置原则沿海滩涂开发整理一般采用明沟排水系统;排水沟一般布置在地面较低部分,或利用天然沟道,以便承泄更多的地面水和地下水;根据土地开发整理工程的建设规模,项目区内一般布置2~3级固定排水明沟,即农沟、斗沟,当项目区面积较大时,可选择布设支沟;各级排水明沟宜相互垂直布置,排水线路宜短而直;滩涂地区排水沟一般通过排水闸排向海洋;外河水位海水位有周期性的涨落,排水沟应根据水位变化,尽量采用自排方式;若不能完全自排,也应充分利用承泄区水位的变化,采用自排与提排相结合的方式;排水沟防护浙江省滩涂土壤以沙质为主,粘性差,边坡不稳定或需要较缓边坡才能维持排水沟稳定;根据灌排工工程设计规范,排水沟的最小边坡系数可参照表5-4选择为维护生态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排水沟坡面应优先考虑生物护坡措施;如采用当地的茅草、互花米草等植物护坡;当生物防护效果不佳,或采用生物护坡措施占地过多的排水沟,应考虑采用衬砌护坡;可选用无砂混凝土、混凝土网格等当地技术成熟的方式;无砂混凝土骨料和配比选择应满足强度和透水性要求;浙江省的盐碱地广泛分布在沿海各地滩涂围垦区内;集中分布在钱塘江河口杭州湾的绍兴市和宁波市的一部分盐碱地地面平坦,土层深厚,适种性广,为开发潜力大的宜农盐碱地,是耕地的后备资源之一;分布在港、湾区的盐碱地,由于土质糊软,有机质含量高,饵料生物丰富等,以发展养殖业为主的宜渔盐碱地;分布在岛屿、半岛区的盐碱地,如岱山岛周围的盐碱地,蒸发量大,海水矿化度高,是浙江省盐业利用最适宜的地段,作为宜盐盐碱地;1水利改良措施对符合土地开发整理条件,但未达到脱盐标准的滩涂,必须通过改良措施使土壤脱盐排碱;适宜采用人工灌水压盐、洗盐的条件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灌溉水源充沛;2土质较轻,水分下渗速率大;3地下水位较深或土壤排水良好;4地面蒸发强度小;浙江省大部分滩涂符合上述条件;至于蒸发强度,可通过加大淋洗量,使得土壤处于淋溶状态,仍可有效淋洗土壤盐分;做好以脱盐排碱为中心的农田基本建设;在地块内如高低相差较大,地势低洼处盐害严重,因此要做好平整土地的工作;统一规划,合理布局排灌沟渠,以沟为主,沟渠配套,做到田成方,沟渠、路成网,林成行的标准农田建设;1冲洗定额为洗掉土壤中多余的盐分,使土壤含盐量降低到设定标准,单位面积所需要的灌溉水量称为冲洗定额,其受冲洗前后土壤含盐量、盐分组成及其分布、土壤水文地质条件、排水条件等多因素的影响,宜根据田间试验资料确定,也可根据数学模型计算;冲洗定额计算公式:212121O -O -n n m m M +++=1式中,M ——冲洗定额m3/hm2;m1——设计冲洗层达到田间持水量所需的水量m3/hm2;m2——洗盐水量m3/hm2;n1——冲洗期间的蒸发损失水量m3/hm2;n2——冲洗时非毛管空隙下渗损失水量m3/hm2;O1——冲洗期间的降水量m3/hm2;O2——冲洗土层中对盐分发生淋溶作用的凝结水量m3/hm2;m1按公式2计算:m1=100H·rβ1-β22式中,H ——计划冲洗深度cm ;r ——H 土层的土壤容重g/cm3;β1——H 土层的田间持水量干土重%;β2——冲洗前H 土层的含量量干土重%;m2按公式3计算:122100()Hr s s m K -=3式中,s1——冲洗前土壤含盐量%;s2——冲洗后土壤含盐量%;K ——排盐系数,即每m3水在设计土层内能排除的盐分总量kg/m3,由试验求得;其他符号同前,但r 单位是kg/m3;在生产实践中,公式1中的n2已包括在K 值中;o2亦可忽略不计,冲洗定额可简化为:M=m1+m2+n2-O14式中各项意义同前;2施用盐碱改良剂中度和重度盐碱土可施用康地宝、德力施等商业盐碱改良剂;不同改良剂可根据产品说明选择用量直接撒施或溶解后喷施,在春茬作物播种前与基肥同期施用;3深翻改良浙江省沿海滩涂一般盐碱地土壤的含盐量多为上重下轻,采用深翻将含盐重的表层土翻埋到底层,将底层含盐量低的甜土土翻至表层;翻耕深度0.4m-0.7m,随土壤含盐量增加而提高;重盐碱地深翻60cm ~70cm ;中盐碱地或100cm ;轻盐碱地;一般深翻30cm ~40cm 为宜;土体没有粘土夹层的盐碱地,一般深翻40cm ~50cm;二、绿化工程类型和主要的施工环节一主要绿化类型;当前滨海盐碱地绿化主要分为两大块:一块是大面积、大范围绿化造林绿化,如建设沿海防护林、生态林、湿地工程建设等;二是滨海盐碱地单位、厂房、、道路、公园、绿地等高档次的较小范围的园林绿化工程建设园林工程,如上虞新区、慈溪杭州湾新区,杭州湾大桥桥头堡公园已经建设或即将建设的绿化工程类型,另外就是在脱盐效果好的地段或局部地区进行的原土种植,如各个试验区块、项目试点、河道治理等;二主要施工工序;滨海盐碱地园林工程由于受到特殊土壤、气候等立地条件的限制,工程的工序复杂,施工的难度大,与一般的园林工程有较大的区别,其一工程措施必须能够解决土壤含盐的问题,第二、如何处理淡水缺乏情况下,保证造林绿化的成活率和生态景观效果;抓住盐碱地绿化工程施工中关键环节与特殊工艺,在施工操作过程中进行重点控制与管理;对工程建设的成败起决定性作用;滨海盐碱地绿化工程以对土壤的处理结果主要分客土种植和原土改良、原土种植;1、原土改良树穴土壤改良:树穴土壤改良工程在改造后的地形上,利用原土与土壤改良基质进行适度的配比,在原土树穴内进行苗木种植,该措施成本低、见效较快、绿化美化效果好,与客土种植相比,只占了其单位造价的40%,是行之有效的绿化好办法,适于大面积大范围工程造林和湿地建设;主要施工工序有:图纸技术会审—现场实地踏勘---方案计划编制---清理平整土地——测量定位放线---排水系统修建一、二、三级--种植地形处理——土壤改良措施——苗木地被种植乔灌草——树盘围捻蓄水—横、立支撑固定——全面养护管理;2、客土种植:客土种植全面换土,造价太高不经济,不能根本上解决返碱问题;如阻隔层铺设,在种植层下,先筑一层20cm的碎石或炉渣层,在阻隔层下每10m铺设40cm的渗水管,最好还需要在阻隔层上铺一层10~15cm的稻草麦秸等物,再上放置种植土进行植树,虽是盐碱土绿化的较佳方案,但工程浩大,造价高,工期长,大规模的盐碱地绿化是不可取,只可用于重点地方,适于开发区、厂区、机关单位、重要景观区的园林工程;原土开挖—铺设隔离层---埋设排水管—客土回填---整地造型—测量放线—苗木种植—围堰浇水—支撑固定—养护管理;三、施工中涉及的主要技术问题与解决的措施一设计方面;1、还未能充分认识滨海盐碱土壤的性质和当地特有立地条件、气候特征等来确定耐盐碱的树种;2、设计时应尽可能进行地形改造,使平缓的地面有高低起伏,从而提高地面高程,相对降低地下水位,使大树可有较高的种植土层,用以减少返碱现象的发生;3、合理配置,地被覆盖,实行乔、灌、草综合配置,用地被植物全面覆盖地表,可以有效抑制土壤返碱;4、尽可能选用较小规格的苗木,尽管较小规格的苗木抗盐碱性较弱,经过施工技术处理,其根系受害程度轻,随着树木长大,抗性也随着增强,可以提高绿化成效;二必须构建完善的排水网络系统;开挖排水沟,建立完善的排灌系统,确保排灌畅通,使旱能灌,涝能排,是盐碱地造林的基本要求;在现场施工,每隔50~100米,设置一条深的主排水沟,直通水利河塘,沟深1.5~1.8米,沟宽至少3.0米;垄与垄之间,设置二级三级相对小的排水沟,宽1.0~1.2米,深50~80厘米;符合设计和现场地形所要求的深度宽度和坡度;做到排水通畅;防止绿地和林地积水,尤其是暴雨过后的炎热天气;存在的问题主要为主排水沟一级排水沟泥沙淤积,尤其堵塞河道主排水口;采取的主要措施:如明沟排水,注意沟底和两侧边坡的合理坡度,过大,则造成粉沙性盐碱土大量流失,边坡塌方,一方面及时清淤,同时种植护坡植物或进行覆盖,保持基本形状,与河道相连的接入口,必须根据工程实际,可用碎石铺设盲管或单独设计,防止流沙淤积河道,防止绿地土壤流失后土层变薄;如暗沟埋管处理:排水截渗沟系统平行或交叉,深度必须低于临界地下水位,使沟沟相连并与城市排水系统相通,在绿化前最好再用大水漫灌不是海水洗盐压碱,这一措施能降低地下水位,又能有效地控制土壤返碱,其成功的关键是保证排水通畅,并将地下水位控制在临界水位以下;三特殊地段的处理;1、一般低洼地段筑垄整地,提高种植点高度,利于排水和淋盐养淡,改善土壤的通气通透性,可根据行距设计要求进行筑垄整地,一般垄的高度为30~50cm.宽度根据行距而定,一般一行筑一垄;2、特别低洼排水不畅的地方或一些对种植深度要就严格的树木,可采取高土墩种植,结合冬季全面整土,线确定种植点按种植点坐高50cm左右底径2m大小的方形或馒头形的种植土墩,种植土墩底部是基肥或做隔离层;3、“盐斑”地块的处理:一般在春秋返盐季节,盐碱地表面常结成盐霜或盐壳,绿化施工或补植苗木前,将这些集中于地表的盐分括除,然后灌水或深翻整地,对生长季减轻盐碱有一定作用;对局部地区盐碱富集区“盐斑”地实施微区垫层处理,利用机械化深挖0.6M,铺垫棉杆,芦苇等秸杆0.3~0.4M,还土作畦,阻隔土壤深层盐上升,加速土体脱盐;4、地面高差太大,对整平土地有影响,则可单独作成小畦整平,实行畦灌;围埝;在整平土地的基础上,于土地四周修筑埝埂;其作用是便于灌溉水均匀布满地面,提高洗盐效果;四土壤改良;林木栽植时,在树穴底部放有机肥和砻糠,阻止盐分上升,夏季在树盘覆草,以减少蒸发,防止返盐;增施有机肥,盐碱地土壤改良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可以增加土壤有机质,达到改良土壤和培肥盐碱土效果,在绿化初期,可先不种草皮,可以先种上草子,重点地段为了景观需要,可在秋冬季,深翻草子后,再播种大麦或黑麦草;五苗木种植:除按照设计图纸和造林、绿化规范施工外,还必须注重以下几点:1、整地时间宜早,种植时间宜适;整地时间:宜早不宜迟,以利于土壤脱盐熟化;如当年盐碱地造林,尽量冬季2月份前做好整地、开沟工作;该项工作如能提前1~2年整地,效果更好;种植施工时间,防护林工程以春季为主,即每年的3月~5月为种植的黄金时间,时间相对很短,种植先乔木后灌木,线落叶后常青,发芽早的先于发芽晚的,而新区绿化工程时间和一般城市绿化工程相似,只要避开7、8、9三个月炎热高温即可;2、栽植深度:除杨树意杨、垂柳等少量品种在土壤含盐量相对较低的土壤可以深栽,原土球覆土5~10cm,其余品种以浅栽为宜,尽量减少地下和周围盐分对新生根系的危害;3、合理密植,尽早郁闭;尽快形成林分小环境,减少阳光对地面的之间辐射,强敌地表温度,减少夏季地面的水分蒸发,促进树木生长发育;适宜的种植密度取决于树种规格、生长特性、培育目的等,一般米径3~5公分的树木以株行距不超过2米为好;4、全面覆盖土地平整完成后,立即用农田桔杆覆盖,然后采用秋播大麦,夏播田菁,包括沟河坡面;这一农业措施有利于保墒抑盐,减少扬尘,固沙防板结,增加大土壤有机质;5、大庙壮苗本地苗:苗木的选择除了要规格高、质量好、土球大外,还尽可能从本地尤其盐碱地苗圃选择,以缩短苗木种植时间,增加苗木生长适应性;六特殊养护措施;盐碱土养分含量少,必须增施肥料确保林木生长;但其土质保肥力差,养分易被雨水冲刷流失,因而宜采用多次施肥的办法,以有机肥为主;专业人员结合松土除草工作,可以将有机肥施在根系周围,一般每年施肥四—五次;施有机肥时,混合一定量的砻糠,可改良土壤结构;。
盐碱地改良方案

盐碱地改良方案盐碱地是指土壤中盐分含量过高,pH值过低,且土壤中存在的盐分对植物生长产生负面影响的土地。
盐碱地广泛分布于全球各个地区,严重制约了土地的农业利用价值。
为了解决盐碱地问题,许多改良方案被提出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盐碱地改良方案,包括土壤改良措施、灌溉方式改进以及植物选择等,旨在帮助人们更好地利用和改善盐碱地。
一、土壤改良措施1. 石灰添加:根据盐碱土壤的具体情况,适量添加石灰可以提高土壤的pH值,中和酸性物质,减少盐分对植物的不利影响。
2. 石膏添加:石膏可以对盐碱土壤中的盐分进行化学反应,形成较不溶于水的沉淀物,从而降低土壤中盐分的含量。
3. 有机质施用:适量添加有机质可以提高盐碱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改善土壤结构,减轻盐分对植物的影响。
4. 淋洗处理:通过大量的淋洗,将土壤中的盐分冲洗下来,有效地降低土壤的盐分含量。
5. 垦殖排除:通过地下排水等方式,将含盐水分排除出土壤,从而减少土壤中的盐分含量。
二、灌溉方式改进1. 清水灌溉:适用于盐碱地区的灌溉方式之一是清水灌溉,即使用没有盐分的水进行灌溉,从而减少土壤中的盐分积累。
2. 浸渍灌溉:浸渍灌溉是通过在浸水灌溉的基础上,降低水位,使土壤中的盐分随水分一同向下渗透,达到清除盐分的目的。
3. 滴灌技术:滴灌是一种有效利用水资源的灌溉方式,通过将水通过滴灌管缓慢滴入植物根部,减少水分流失和盐分积累。
三、植物选择1. 盐碱地适应性植物:一些植物具有较强的盐碱地适应性,可以在盐碱地上生长并发挥农业生产价值。
如碱蓬、红背委陵菜等。
2. 草本牧草:一些草本牧草植物在盐碱地上生长迅速,可用于养殖业的草料供应,如糙隐子草、苦荞、艾草等。
3. 林木树种选择:一些耐盐碱的林木树种可用于盐碱地的林业经营,如海桐、红豆杉、榉树等。
总结:盐碱地改良是解决盐碱地问题、发展农业生产的重要举措。
通过土壤改良措施、灌溉方式改进以及植物选择等多种方案的综合应用,可以有效降低盐碱土地的盐分含量,改善土壤质量,提高土地的农业利用率。
盐碱地治理措施

盐碱地治理措施
盐碱地治理措施包括:
1、植被恢复和疏草。
采用无性繁殖技术,育苗技术和移植技术,选
择高耐盐抗旱植物,促进植物生长,以恢复土壤植被;提高水土保持功能;疏草消除对水土保持有害的杂草,恢复水土良性循环。
2、抗淹抗旱工程治理。
面向盐渍土区建设抗淹抗旱工程,采用洞穴
引水、反射壤技术、水库蓄水等有效的水土保持工程,改变土地的水土环境,减少土壤的盐分,改善土地的质量,改变土地的营养状况。
3、土壤造林技术。
采用掩埋或堆积技术,将植物渣植物碱或其他有
机质混合和覆盖在盐碱地表面,以降低土壤盐分,改善土壤质量,改变土
壤营养状况,为植物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
4、土壤改良技术。
采用翻垦、碾压、疏煤、运煤技术等,改变土壤
的状态,减少土壤盐分,提高土壤坡度,使土壤盐渍化更快地淋洗掉,以
及采用肥料等技术来改良土壤,改变土壤的营养状况。
5、灌溉技术。
采取有效的灌溉技术,提高土壤的水文条件,减少盐
碱的侵蚀作用,加速土壤的水化淋洗,改善土壤质量,改变土壤的营养状况。
我国盐碱地改良技术综述

我国盐碱地改良技术综述随着农作物持续耕种和人口增长,我国的盐碱地问题日益严重。
我国面积巨大的盐碱地在不合理的利用和开发过程中,引起了严重的土地退化和环境污染问题,同时也带来了生产、经济和社会的一系列问题。
因此,盐碱地改良技术的研究和推广十分重要。
本文主要介绍我国盐碱地改良技术的发展现状和主要技术措施。
一、盐碱地改良技术的发展现状1、发展历程盐碱地改良技术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即破坏性控制阶段、绿化和土壤改良阶段和综合治理阶段。
破坏性控制阶段(1960年代至1970年代):主要采用机械翻耕和排水法等物理方法去除盐碱土表层,并利用石灰、硫酸钙等化学方法调节土壤酸碱度,改善土壤肥力。
综合治理阶段(1990年代至今):主要采用生态工程技术、农业资源化利用等综合治理技术,实现了微生态修复、物质循环利用和环境友好型生态农业的综合治理目标。
2、技术特点(1)改良技术综合性强:主要采用综合治理、生态工程和农业资源化利用等多种技术手段相结合的方法,提高了绿化和土壤改良的效果。
(2)技术可持续性强:主要采用了资源化利用、物质循环利用等可持续发展理念,使改良效果更为稳定。
(3)技术生态性强:主要采用了绿色生态、微生态修复等技术手段,保护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
二、盐碱地改良技术的主要技术措施1、化学改良(1)化肥施用:针对盐碱土中缺乏的氮、磷、钾等营养元素,采用有机肥、无机肥、复合肥等化肥施用方法进行改良。
(2)改变土壤酸碱度:利用石灰、石膏等化学方法调节土壤pH值,提高土壤肥力。
(3)化学删除:采用聚丙烯酰胺、硝酸、氯化钙等化学物质去除土壤中的过剩盐分。
2、物理改良(1)土壤疏松:采用砂石掺杂、绿肥改良等方法,增加土壤通气性和持水性。
(2)排水降渍:采用排水沟、泵站、运河等物理手段降低地下水位,减少土壤中盐分和碱性的浓度。
(3)翻耕:采用机械翻耕或人工翻耕等方法,将盐分较高的表土深度翻腾到下层,增加土壤通气性和肥力。
盐碱地治理技术措施

盐碱地治理技术措施盐碱地是指土地中盐分和碱分含量过高,超过作物生长的正常范围,导致土壤性质变差,影响作物的生产。
为了治理盐碱地,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技术措施,以提高土壤质量,减少盐碱含量,恢复土壤的肥力和生产力。
1.水分调控水分是影响盐碱地恢复的重要因素之一、在治理盐碱地时,需采取措施调控水分供应,以保证作物正常生长所需的水分供应。
常见的水分调控技术包括灌溉管理、排水改良和土壤覆盖等。
合理的灌溉管理可以提高土壤湿润度,促进盐分溶解和淋洗;排水改良可以有效排除土壤中的盐分和碱分;土壤覆盖可以减少水分蒸发,减轻土壤盐碱化。
2.土壤改良土壤改良是治理盐碱地的核心措施之一、常用的土壤改良方法有石灰石施用、离子交换树脂施用、硫酸处理、有机质施用等。
石灰石施用可以中和土壤酸碱度,减少酸碱盐的含量;离子交换树脂施用可以吸附土壤中的盐分,减少盐分的含量;硫酸处理可以将土壤中的碱性物质转化为盐分,降低碱性物质的含量;有机质施用可以改善土壤结构,提高保水能力。
3.盐碱地矫正盐碱地矫正是指通过物理、化学和生物等措施降低土壤盐碱含量,提高土壤肥力。
物理矫正包括淋洗和追肥等,通过冲刷和追肥来减少土壤中的盐分;化学矫正包括土壤石灰化和盐分中和等,通过施加化学物质改变土壤的酸碱度和盐分含量;生物矫正主要是指利用盐生植物和耐盐菌等生物修复技术,通过种植适应盐碱环境的植物来降低土壤盐分含量。
4.能源利用能源利用是治理盐碱地的一项重要手段。
常见的能源利用技术包括太阳能利用、生物质能利用和农业废弃物利用等。
太阳能利用可以通过温室管理控制温度和湿度,减少作物对水分和盐分的需求;生物质能利用可以通过将废弃植物、动物粪便等转化为能源,提供作物生长所需的肥料和能源;农业废弃物利用可以将农业废弃物转化为有机肥料,改善土壤质量。
总之,盐碱地治理技术措施包括水分调控、土壤改良、盐碱地矫正和能源利用等方面。
通过综合运用这些措施,可以有效地改善盐碱地土壤的肥力和生产力,为农业生产提供更好的土壤环境。
盐碱地治理 实施方案

盐碱地治理实施方案盐碱地是指土壤中盐分和碱性物质含量过高的土地,严重影响了土地的肥力和农作物的生长。
针对盐碱地的治理,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实施方案,以期达到有效治理和土地的可持续利用。
下面将从土壤改良、植被恢复、水资源管理等方面,提出盐碱地治理的实施方案。
一、土壤改良。
盐碱地的土壤改良是治理的首要任务。
首先,可以采用石灰石粉、磷矿粉等中和土壤酸碱度,减少土壤中的盐分和碱性物质含量。
其次,可以通过施加有机肥、绿肥等方式,提高土壤的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保水保肥能力。
最后,可以利用淋洗、沉淀等技术,将土壤中的盐分冲洗出土层,逐步降低土壤的盐碱度。
二、植被恢复。
植被的恢复是盐碱地治理的关键环节。
可以选择耐盐碱的植物进行种植,如碱蓬、碱蓬草、碱地柳等,这些植物对盐碱地具有较强的耐受性,能够有效地改善土壤环境。
同时,可以采用退耕还林、草畜平衡等措施,逐步恢复盐碱地的植被覆盖,提高土地的生态环境。
三、水资源管理。
盐碱地的治理还需要合理管理水资源。
可以通过引导灌溉、排水排盐等方式,合理利用水资源,降低土壤中盐分的浓度。
此外,可以采用节水灌溉技术,提高灌溉水利用效率,减少土壤中盐分的积累。
同时,加强排水排盐设施的建设,及时将土壤中的盐分排除,保持土壤的适宜湿度。
综上所述,盐碱地治理的实施方案需要从土壤改良、植被恢复、水资源管理等多个方面综合考虑,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逐步改善盐碱地的土壤环境,恢复土地的肥力和生态功能。
希望相关部门和农民朋友们能够共同努力,积极参与盐碱地治理工作,为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贡献力量。
盐碱地治理技术措施

盐碱地治理技术措施盐碱地是指土壤中含有较高盐碱物质,导致土壤质量下降,无法正常耕种的土地。
盐碱地的治理是一项重要的环境工程任务,对于提高农田产量和保护土地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介绍一些盐碱地治理的技术措施。
一、排水治理盐碱地的主要问题是土壤含盐量过高,影响植物正常生长发育。
排水是解决盐碱地问题的基础和前提。
通过建设排水渠、修筑排水沟等措施,将地下水和土壤中的盐分排出,降低土壤盐分含量,恢复土壤肥力。
二、改良土壤质地盐碱土壤的土壤颗粒较细、粘性较大,导致土壤透水性差、通气性差,水分、气体难以透过土壤。
通过深翻、耕作改良等措施,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肥力和保水能力。
三、盐分调节措施盐碱地土壤中的盐分种类繁多,有溶解性盐分和结晶性盐分。
对于溶解性盐分,可以通过冲刷、浸泡、熏蒸等措施进行除盐处理。
对于结晶性盐分,可以通过石膏或硫酸钙等添加剂进行调控,将盐分转化为不易溶解的盐类,减少其对植物的伤害。
四、植物修复措施植物修复是利用植物的生理、生态特性,通过吸收、积累和固定盐分,改善土壤质量的一种方法。
选择适应盐碱环境的植物进行栽培,如盐生植物、耐盐农作物等,通过植物根系的分泌物和根际微生物的作用,降低土壤中的盐分含量,改善土壤环境。
五、有机肥料施用有机肥料具有保水、保肥的特点,可以改善土壤质地和提高土壤肥力。
合理施用有机肥料,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保水能力和保肥能力,降低土壤盐分含量。
六、合理施肥盐碱地由于土壤肥力较差,植物对养分的吸收利用能力较弱。
因此,在盐碱地的治理过程中,要进行合理施肥,根据土壤养分含量和植物需求进行施肥,平衡土壤养分,提高植物的抗盐抗碱能力。
综上所述,盐碱地治理的技术措施包括排水治理、改良土壤质地、盐分调节措施、植物修复措施、有机肥料施用和合理施肥等。
在实际操作中,应根据具体情况综合运用各种技术,采取多种手段相结合的方法,以达到有效治理盐碱地,提高土壤质量,实现可持续利用土地资源的目标。
土地盐碱化的治理措施

土地盐碱化的治理措施土地盐碱化是指毒盐在土壤中的聚集现象,导致土地失去肥力,不适宜农作物生长。
影响到作物的正常生长及产量,严重影响到农业生产的发展。
因此,治理盐碱化是十分必要的。
治理盐碱化主要有以下几种措施:1.土地改良土地改良是治理盐碱化的有效措施之一。
通过深耕、开沟、中深翻耕等方式,将深埋在土壤中的盐渍层挖出,并进行改良。
同时,可以添加有机肥料、石灰等物质改善土壤结构和肥力,减轻盐碱化对土地的破坏。
2.调整农作物种植结构盐碱地往往是比较适合耐盐碱作物的生长,如红花、花椰菜等。
通过合理调整作物种植结构,使盐碱地得到合理利用,既能保证农业生产,又可以放慢盐碱化进程。
3.建设灌溉设施灌溉设施的建设可以保证水分充足,有利于作物生长,有助于稳定土壤的盐碱度。
因此,建设灌溉系统是治理盐碱化的重要措施之一。
4.植树造林盐碱地比较容易形成风沙,植树造林可以有效解决这个问题。
通过种植能够固定沙土的树种,可以防止土壤风化,维持土地的水分含量,减少盐碱化的发生。
5.特殊化肥的使用土地盐碱化形成的原因是土壤中含有大量的盐分。
一些特殊化肥对土壤盐碱化的抑制作用比较大,可以抑制盐碱化的进程,从而提高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6.耐盐碱农业技术的使用耐盐碱农业技术可以提高农作物对盐碱化的适应能力,使作物适应盐碱环境生长,增加了耐盐碱作物的产量和品质,既满足了市场需求,也保证了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
综上所述,治理盐碱化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多种措施结合应用。
通过加强土地改良、调整作物种植结构、建设灌溉设施、植树造林、合理使用特殊化肥等多种有效措施,可以取得良好的治理效果,为保证农业生产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于现场踏勘发现问题提出的具体技术方案
现场踏勘发现:
红海子周围较平坦地带表层土偏沙性,厚度20-30cm不等,以目测颜色和松散度来看,能适合植物生长。
但是,表层土以下均为透水性极差的盐碱土构成,从土块硬度和口感看,盐碱程度很高。
据该地主人介绍,该地盐碱严重,雨后积水不渗透,栽种0.8-1.0m高的桧柏、樟子松,第一年内长势良好,绿色鲜艳,第二年却全部干枯死亡。
现场也确实看到栽种的苗木已经全部死亡。
这种恶劣土质比起其他盐碱(一年绿,二年黄,三年进入灶火膛)的状况要严重的多,这也是导致以前绿化工程失败的主要原因。
依据上述实际情况,我方为保证园林工程质量,为保证苗木成活和植后效果,拟采用以下技术措施:
1、暗管排盐措施
做法是每隔两行树埋设一根暗管,暗管直径20cm,暗管深度1.5m 以下,排水坡度为0.2-0.3%,同时种植穴加大、加深,深度不低于1.4m,树穴底部挖沟与暗管沟相通,并挖出自然排水坡度,树穴底部铺设20cm厚粗砂,并沿排水沟与暗管连通,暗管采用并联方式通向渗水井,渗水井深度最好与地下水相通,以便排入地下。
如果不能达到该深度,则另采用强排水方法解决。
强排水解决方式是,当渗水井内积水达到排水口边缘时候应立即用水泵将水抽出排放,防止盐碱水倒灌。
最后将排水沟及盲管土回填,树穴用客土回填。
如果林内种植
其他植物,应在回填土内掺入50%粗砂,盲管和沙道地表层40cm以下全部填满粗砂,40cm以上,填入土砂混合物(各50%),其余地方至少40cm内掺入1/2-1/3粗砂处理。
这种方法是目前处理盐碱地最先进的办法,沿海地区可节约工程成本40%。
此法可以永远解决盐碱上升问题,如果后期不缺水,苗木成活后可以健壮生长。
绿地内仅种植乔木时:
绿地内种植其他植物时:
2、抬高地势排盐排碱措施
做法是将原地做成一定排水坡度后,上部铺设20cm粗砂(如果种植土呈沙性可以不铺设粗砂),然后再铺设150cm种植土。
如果所植苗木为刺槐、云杉等浅根性苗木,应铺设70cm种植土。
此方法与暗管排盐碱措施一样,具有永久解决盐碱上升的作用。
3、穴内排盐碱措施
做法是种植穴加深加大,种植穴底部中间部位用粗度1.5寸钢管
向下部钉入,穿透不透水层后,将孔内灌注粗砂,再从树穴底部填入厚度为10cm粗砂,最后采取穴内回填客土方法栽植树木,此方法虽然费工,与前两个措施相比还是经济实用的。
缺点是:此法虽然局部解决排盐碱问题,却不知不透水层的具体厚度,如果不能将不透水层穿透,同样很难解决苗木成活问题。
从挖方断层面上来看这种方法有一定的局限性。
4、局部设隔离层处理措施
做法是种植穴加深加大,一般乔木深度必须达到1.5m,穴内回填20cm厚碎石,上铺设无纺布与种植土隔离,碎石内铺设4根透水软管,分别设置在四面,软管长度至少不低于1.5m,粗度不小于直径10cm。
种植土采用客土。
此方法比较费时,而且必须保证随时淘出穴内积水,方能保证树木成活,而且由于冻土层深的原因,极易导致冬季失水吊根问题。
另
一个缺点是不能保持长久性。
5、加大树穴,多施用有机肥措施
做法是加大加深树穴,客土中多施用有机酸性肥。
此法虽然解决局部土壤问题,但是不能解决由于淋溶原因和毛细现象导致土壤同化问题,更不能解决排除盐碱问题,而且由于土壤透水性差,极易造成树木积水性死亡。
此方法优点是:操作简单,节省费用。
缺点是:浇水时只有充分灌足水,才能保证土球充分吸水,由于土壤透水性极差,极易造成苗木积水烂根现象,最后导致苗木死亡。
另外,由于盐碱上升的问题极易造成水与土壤盐碱化,造成树木维管束堵塞,使树木失水死亡。
6、利用浅根性苗木解决盐碱地
考虑到利用抬高地势的成本较高,另外可能与土建工程标高发生冲
突。
因此采取利用浅根性树种方法解决。
解决方法是:首先清除路边开槽盐碱土,再全面铺设10-20cm厚沙子,作为隔离层,上面铺设70cm厚种植土,栽植刺槐,云杉等浅根性苗木。
边缘部位回填30-40cm 厚种植土,以便栽植金银木等灌木或地被,如果考虑品种单一缺乏景观效果,可在中间部位做微地形,上部栽植樟子松等提高景观效果。
这种方法缺点是由于浅根性树种根系浅,苗木长大后易倒伏和土壤盐碱易上升。
优点是可显著降低工程成本并提高景观效果。
对于缺点可采取下列两种方案克服:
(1)利用微地形中间栽植深根性苗木作为屏障,增加阻力,降低风速。
(2)种植穴增施有机酸性肥,树木围堰内利用地膜覆盖减少扬尘的同时控制水分蒸发,并抑制盐碱上升。
分析建议:
植树造林美化和改善人居环境,尤其是改善空气质量,是全国人民普
遍愿望。
现实中用于城镇绿化工程中的树木大多数是建立在破坏山林、防护林等绿化树木基础上。
因此,虽然恢复一部分生态,同时又破坏另一部分生态,从这一点考虑。
如果树木移栽后大量死亡,将是对国家宝贵资源的浪费。
作为伊金霍洛旗乃至鄂尔多斯市重点工程的东红海子湿地公园的建设项目,不仅倾注全旗人民心血,而且是鄂尔多斯地区一大亮点,同时也是政府造福人民的重大工程项目。
如果树木大量死亡,不仅影响政府声誉,也会严重影响景观效果。
作为设计单位与监理单位,同样也是不愿意看到这样的结果。
作为施工单位,我们的宗旨是“做一个精品工程,交一方朋友”,我们公司之所以发展壮大,就是不仅为自己考虑更是要对业主负责。
如果苗木大量死亡,不仅给我方带来巨大经济损失外,还会严重影响公司声誉,同时也辜负了业主对我方的信任与期望。
基于这一点,通过对上述几种措施分析,为了达到栽一片苗木,成一片森林的景观效果,我方建议采用第6种技术方案。
北京正和恒基滨水环境治理股份有限公司 2012年3月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