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经典阅读专题
专题12:传统文化经典阅读(解析版)-五年(2016-2020)高考语文真题分项详解(浙江)

专题12传统文化经典阅读【2020年】一、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小题。
(6分)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论语·学而》)仲弓问子桑伯子。
子曰:“可也,简。
”仲弓曰:“居①敬而行②简,以临其民,不亦可乎?居简而行简,无乃大③简乎?”子曰:“雍之言然。
”(《论语·雍也》)【注】①居:居心。
②行:做事。
③大:同“太”。
1. 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孔子的政治思想是以________为本。
“敬事”的意思是________。
(2分)2. 孔子认同“居敬而行简”优于“居简而行简”,试作分析。
(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民严肃谨慎地对待政务2. ①“居敬而行简”,“居敬”也就是“敬事”。
凡政事居心于敬,思虑周密;而行事简约,把握重点,不敢烦扰百姓。
这样百姓就能享受和平安宁之福。
②“居敬而行简”,居心简单,处处生怕多事,不肯尽心竭力;而行事也只图简单,敷衍塞责。
这样百姓就会受其苟且草率之弊。
【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考生对传统文化经典《论语》的解读,难度较大。
考生首先要读懂论语选文的意思,还要结合孔子的思想等来对选文加以分析。
考查的方式也有多中,浙江卷主要偏向于对句子本身内容的解读。
依据“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以及孔子对仲弓“居敬而行简,以临其民”的肯定,可看出孔子的政治思想是以“民”为本。
“敬事而信”的意思是:恭敬谨慎地对待政务,并且讲究信用。
所以“敬事”的意思是“严肃谨慎地对待政务”。
【2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人物思想观点的能力。
应对这类问题,首先要读懂文句,再结合对人物的生平、思想的积累进行分析总结。
“居敬而行简”的意思是:态度严肃认真,而办事简约不烦。
其中“居敬”也就是“敬事”。
“居简而行简”的意思是:敷衍塞责,态度马虎,办事简单。
福建省各地区2009届高三期末调研语文卷精编:文化经典阅读专题

(2)庄子在本文为我们描绘了一个“和谐”的理想社会,请用自己的话概括这个社会的特点。(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 还没有问到你,你不知道什么是急躁;已经你的时候,你却不知道什么是隐瞒.
C. 还没有问到你的时候就说话,这是急躁;已经问到你的时候,你却不说,这叫隐瞒.
D. 还没有问到你的时候就说话,这是急躁;已经你问到你的时候,你却不说出隐瞒的事情.
7、天降朕以德,示朕以默;躬身求之,乃今也得( )
【注】①讧:交战。②穆公:即邹穆公。③转:弃尸的意思。④慢:轻慢。⑤残:残
害。⑥尤:责备、归罪。
(1)下列各项中,对上面《孟子》选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穆公感到不解的是,有一批死命报效国家的忠臣,为什么百姓不愿意为国家赴死
尽节。孟子认为这根子上还是君与民、官与民的关系问题。
【注释】
①填填:稳重的样子。 ②颠颠:专一的样子。
(1)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①彼民有常性,织而衣,耕而食,是谓同德。(3分)
译文:
②同乎无知,其德不离;同乎无欲,是谓素朴。(3分)
孟子对日:“凶年饥岁,君之民老弱转@乎沟壑,壮者散而之四方者,几千人矣;而
君之仓廪实,府库充,有司莫以告,是上慢④而残⑤下也。曾子日:‘戒之戒之!出乎尔者,
反乎尔者也。’夫民今而后得反之也。君无尤@焉!君行仁政,斯民亲其上,死其长矣。”
(《梁惠王下》)w.w.w.k.s.5.u.c.o.m
B.在古代,下情想要上达,必须以官员为桥梁,因而问题的症结,就在于有司与百
初中语文记叙文专题阅读 传统文化类文专题训练附答案

初中语文记叙文专题阅读传统文化类文专题训练附答案(一)阅读《时尚之美与传统文化》,回答1-4题。
(11分)时尚之美与传统文化张凡○1近日,河南卫视春晚上的舞蹈节目《唐言夜宴》成功“出圈”、惊艳四方,一时成为网络热议的焦点话题。
(1)②河南卫视将舞蹈《唐宫夜宴》(初名《唐俑》)搬上辛丑牛年河南春晚可谓意义不凡,不仅令亿万观众耳目一新,更重要的是把国人印象中的传统文化在台上给“舞”活。
该节目力求将盛唐的风采和少女的灵动搬上舞台,再现盛唐时期的大国气象和以“唐三彩”为代表符号的唐韵之美,从而为社会、为大众展示出一幅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交相辉映的文化画卷。
无论是舞蹈人物的服饰、表情、妆容、色彩以及手中乐器,还是作品的创意内涵展示及启迪意义,均以新颖的艺术表现方式,完成了古老的艺术在当下社会的时尚化、年轻态展现。
③很大程度上,舞蹈《唐宫夜宴》的爆红并非偶然而是一种必然。
④形式时尚新颖和内容传统厚重并不矛盾。
在文化多样化的今天,现代科技与传统文化的融合创新,以更理想的荧幕呈现实现“1+1>2”的综合效应,是以优秀传统文化为基石,锻造现代文艺的精彩。
当前以弘扬传统文化为宗旨打造的文艺节目已成为一种时尚,文艺创作者体察当代人,尤其是年轻人的多样化观看体验与审美诉求,以一众优质的传统文艺节目回馈社会与大众。
⑤优秀传统文化具备引发共鸣的力量。
中华文化的根脉熔铸于每一位华夏子孙的血脉中,让优秀传统文化“活起来”不仅应和了当代国人日益提高的审美需求,更实现了优秀传统文化之花开在当代中国文化土壤的高光时刻。
尤其在这提笔忘字的时代,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足以让国人在欣赏经典的同时忆起传统之美、拾起传统之味。
让优秀传统文化插上现代科技的翅膀,让更多的年轻人“穿越时空”去体验、触碰传统文化的无限魅力,促使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里越发时尚和年轻化,让优秀传统文化在年青一代的内心深处落地生根、枝繁叶茂。
(2)⑥优秀传统文化节目既要接地气,又要“高大上”。
浙江高考传统文化经典阅读习题汇编(附答案)

浙江高考传统文化经典阅读习题汇编(附答案)一、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2题。
(6分)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
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
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论语·学而》)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论语·里仁》)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论语·子路》)“舜好问而好察迩言,隐恶而扬善,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其斯以为舜乎!”(《中庸》)1.儒家所谓的“礼”是建立在_____的基础之上的,礼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
(2分)2.根据以上文段,概括并理解中庸之道的内涵。
(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3—4题。
(6分)子夏为莒父宰,问政。
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
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13.17)哀公问于有若曰:“年饥,用不足,如之何?”有若对曰:“盍彻乎?”曰:“二,吾犹不足,如之何其彻也?”对曰:“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12.9)3.对于子夏在莒父理政,孔子提出的忠告是:不要____________(请用四字成语概括)。
(2分)4.综合上面两章内容谈谈儒家的为政主张。
(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5—6题。
(6分)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2020版高考语文第六章经典文化阅读专题二群文通练六君子之道(含解析)

群文通练六君子之道主题解说在《论语》中,所谓君子,有时指王孙、士人,是属于人群分野的范畴的概念;但多数情况下,是指德才兼备堪为人生楷模的道德化的人,是属于道德范畴的概念。
孔子论君子,重在强调理想人格追求,教人做一个不平凡的人。
他提出了君子的言行标准及道德修养要求,即“文质彬彬”。
所谓“文质彬彬”,就是有才有德,内则德充,外则文采,文、智、仁、勇、礼、义、信、孝、悌、忠兼备。
一、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的题目。
(1)子曰:“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子贡曰:“夫子自道也。
”(《论语·宪问》)(2)司马牛问君子。
子曰:“君子不忧不惧。
”曰:“不忧不惧,斯谓之君子已乎?”子曰:“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论语·颜渊》)1.孔子告诉学生,不断地________可以帮助自己到达君子的境界。
2.结合材料简析君子“不忧”或“不惧”的内涵,并说说它的现实意义。
答:二、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的题目。
师冕见,及阶,子曰:“阶也。
”及席,子曰:“席也。
”皆坐,子告之曰:“某在斯,某在斯。
”师冕出,子张问曰:“与师言之道与?”子曰:“然,固相师之道也。
”(《论语·卫灵公》) 其未有烛而有后至者,则以在者告。
道瞽亦然。
(《礼记·少仪》)君子贵人而贱己,先人而后己。
(《礼记·坊记》)3.这几段文字讲的是一个“________”字,其核心归之于一个“________”字。
4.有人说,这三则语录的实质是讲为人处世需要遵守的一个原则,扩而大之,就是治理的原则。
你同意吗?为什么?答:三、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的题目。
(1)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论语·雍也》)(2)孟子曰:“君子所以异于人者,以其存心也。
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
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孟子·离娄下》)5.在孔子、孟子看来,怎样的人可以称为君子?如何才能成为君子?请综合上述材料,用自己的话回答。
传统文化与经典阅读专项训练

《传统文化与经典阅读专项训练》(温州中学朱思吴)1、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2)题。
(5分)颜渊死。
子曰:‚噫!天丧予!天丧予!‛(《论语·先进》)颜渊死,颜路①请子之车以为之椁。
子曰:‚才不才,亦各言其子也。
鲤也死,有棺而无椁,吾不徒行以为之椁②。
以吾从大夫之后③,不可徒行也。
‛(《论语·先进》)【注】①颜路:颜渊的父亲。
②吾不徒行以为之椁:我不能(卖掉车子)替他买椁。
③从大夫之后:在大夫行列之后随行的意思。
(1)颜渊身上有哪些品格让孔子非常欣赏?至少写两点。
(2分)答案:(1)为人勤奋好学;非常尊重、拥护孔子,重师道;生活贫困、却以苦为乐,积极乐观;道德高尚、践行仁德;性格谦虚内敛;有君子风范等(大意符合即可)(2)评析孔子不为颜渊做椁的行为。
(3分)答案:(2)析:孔子这样做不是舍不得自己的车,而是因为他自己成为一个大夫之后,他平时坐车出行,这样才符合一个士大夫的身份,而这样做才能维护礼制。
评:在这个两难选择前,孔子选了维护周礼(社会制度),而放弃了自己的情感倾向,可见他不为个人私欲而放弃自己坚守的原则。
(一点2分,两点3分。
)2、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2)题。
(5分)子路问成人,子曰:‚若臧武仲之知、公绰之不欲、卞庄子之勇、冉求之艺,文①之以礼乐,亦可以为成人矣。
‛曰:‚今之成人者何必然?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②,亦可以为成人矣。
‛(《论语·宪问》)程子曰:‚知之眀,信之笃,行之果,天下之达德也。
若孔子所谓‘成人’,亦不出此三者。
……若今之成人,有忠信而不及于礼乐。
则又其次也。
‛(朱熹《<论语>集注》)【注】①文:纹饰,这里作动词,引申为增加。
②久要:长久的穷困生活。
言:诺言。
③程子:即程颐,宋代理学家。
(1)两个材料中多处出现‚成人‛一词,结合两则材料,简要概括说明成人的意思。
(2分)答案:(1)成人指的是德术兼备、内外兼修的全人。
文化经典阅读2

2013~14学年(下)翔安一中高三年语文补充练习文化经典阅读2 班级姓名号数阅读以下《孟子》选段,回答问题1. (孟子曰:)‚设为庠、序、学、校以教之。
庠者,养也;校者,教也;序者,射也。
夏曰校,殷曰序,周曰庠,学则三代共之,皆所以明人伦也。
人伦明于上,小民亲于下。
有王者起,必来取法,是为王者师也。
《诗》云:‘周虽旧邦,其命惟新。
’①文王之谓也。
子②力行之,亦以新子之国。
‛《滕文公》上三【注】①其命惟新:新接受了天命。
②子:指滕文公。
问:本章中,不同的朝代,政府设立学校,名称虽不同,却有其共同的教学内容和目的;其共同的教学内容是什么?对国家起何作用?(3分)答:2.孟子曰:‚中也养①不中,才也养不才,故人乐有贤父兄也。
如中也弃不中,才也弃不才,则贤不肖之相去,其间不能以寸。
‛《离娄》下七【注】①中、养:合于法度;教养,教育。
(1)在孟子看来,有才德的人,哪种情况等于没有才德?(2分)答:(2)此外,孟子还强调了什么问题?(2分)答:3. 徐子曰①:‚仲尼亟称于水,曰‘水哉,水哉!’何取于水也?‛孟子说:‚源泉混混②,不舍昼夜,盈科而后进,放乎四海。
有本者如是,是之取尔。
苟为无本,七八月之间雨集,沟③浍④皆盈,其涸也,可立而待也。
故声闻过情,君子耻之。
‛(《离娄》下一八)【注】①徐子:姓徐,名辟,孟子弟子。
②“混混”即“滚滚”,泉水涌出的样子。
③沟:水渎,深、广各四尺的田间水道。
④浍:深二仞、广而寻的田间水道。
(1) 此章的最后孟子把有本有源的活水同七八月间的大雨相对比,用来启示徐子什么问题?(3分)答:(2)结合文本说说为何为学..要如流水,“盈科而后进”?答:4. 孟子曰:‚羿之教人射,必志于彀①;学者亦必志于彀。
大匠诲人必以规矩,学者亦必以规矩。
‛《告子》上二十孟子曰:‚大匠不为拙工改废绳墨,羿不为拙射变其彀率。
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
中道而立,能者从之。
‛《尽心》上四十一【注】①彀(gòu):把弓拉满。
文化经典阅读 考点提升练

1.阅读下面的《论语》和《孟子》选段, 回答问题。 子贡问曰: “何如斯可谓之士矣? ” 子曰: “行己有耻, 使于四方, 不辱君命, 可谓士矣。 ”曰: “敢问其次? ”曰: “宗 族称孝焉,乡党称弟焉。”曰: “敢问其 ① 次?”曰: “言必信,行必果。 硁硁然 小人哉,抑亦可以为次矣。”曰: “今之 从政者何如? ”子曰: “噫!斗筲之人 ②, 何足算也! (《论语· 子路》) 孟子曰: “大人者,言不必信,行 不必果,惟义所在! (《孟子· 离娄下》) 【注】 ①硁硁然:小石头坚固的样子, 形容人浅薄固执。②斗筲之人:见识短 浅、器量狭小的人。
参考译文
孔子说:“干不义的事得来的富贵,对我来说,就如同浮云 一样。” 孔子说:“如果追求富贵而不违背道义,即使是赶车,我也 干。” 孟子回答说: “大王为什么一定要说到那利呢?只要讲仁义 就行了。”
考点提升练 文化经典阅读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答案 (1)孔子:富贵与义的冲突,以义为先。孟子:选择仁义, 舍弃利欲。 (2)人处社会,追求富贵是人之本性,不谈富贵,是不尊重人 性的客观现实。但追求富贵,不能违背良知,君子爱财,取 之有道。
参考译文 再次一等的呢? ”孔子说: “说话一定守信用, 办事一定 坚决果敢,就算是一个浅薄 固执的小人,也可以称为更 次一等的士了。 ”子贡说: “现 在的执政者如何呢? ”孔子 说:“唉! 这些见识短浅、 器 量狭小的人, 算得了什么! ” 孟子说: “有德行的人说 话不一定句句守信,做事不 一定有结果,只要合乎道义 就行。”
考点提升练 文化经典阅读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6.阅读下面的《论语》和《孟子》选 段,回答问题。 子贡问政。 子曰:“足食, 足兵, 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 去, 于斯三者何先? ”曰: “去兵。 ” 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 于斯二者 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 民无信不立。 ” (《论语· 颜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化经典阅读专题(一)1.阅读下面的《论语》、《孟子》选段,回答问题。
(6分)①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论语》)②公孙丑曰:“道则高矣,美矣,宜若登天然,似不可及也;何不使彼为可几及而日孳孳①也?”孟子曰:“大匠不为拙工改废绳墨,羿不为拙射变其彀率②。
君子引而不发,跃如③也。
中道而立,能者从之。
”(《孟子》)[注]①孳孳:同“孜孜”,勤勉。
②彀率:拉开弓的标准。
③跃如:跃跃欲试的样子。
(1)孟子以“大匠”“羿”为例,是要说明什么问题?(2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从以上两个选段看,孔孟的教育方法怎样体现“中道而立”的思想?(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阅读下面《孟子》选段,回答问题。
(6分)景春①曰:“公孙衍②、张仪③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④。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⑤。
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⑥;得志。
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注]①景春:人名,纵横家的信徒。
②公孙衍:著名的说客。
③张仪:纵横家。
④熄:指战火熄灭,天下太平。
⑤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古代男子到二十岁叫做成年,行加冠礼,父亲训导他。
⑥广居、正位、大道:广居,仁也;正位,礼也;大道,义也。
(1)请简要分析景春心目中的大丈夫形象。
(2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请对比分析孟子所说的“妾妇之道”和“大丈夫之道”的不同。
(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阅读下面的选段,回答问题。
(6分)①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论语·里仁》)②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论语·述而》)(1)孔子为什么将富贵比作“浮云”?请简析。
(3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常言道:“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这与孔子的观点是否一致?为什么?请结合以上语录加以阐述。
(3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阅读下面的选段,回答问题。
(6分)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孝弟也者,其为人之本与?”(《论语·学而》)季康子问:“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子曰:“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
”(《论语·为政》)(1)用原文词语填空。
(4分)民不“犯上”、不“作乱”,即季康子所想要得到的“”、“”的结果;为了避免百姓犯上作乱,有子提出了“务本”的主张,这里的“本”对于所有人而言即“”的修养,对于君王而言,则是“”的态度。
(2)这两章都共同体现了儒家怎样的治国理念?(2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4分)敬忠孝弟孝慈(每处1分,不用原文词语不给分)5.(2012·莆田质检)阅读下面的《孟子》选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6分)孟子曰:“无或①乎王之不智也。
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吾见亦罕矣,吾退而寒之者至矣,吾如有萌焉何哉?”(《孟子·告子上》) 孟子谓高子曰:“山径之蹊,间介然②用之而成路;为间不用,则茅塞之矣。
今茅塞子之心矣。
”(《孟子·尽心下》)[注]①或:同“惑”,奇怪。
②介然:经常。
(1)从选段一来看,“王之不智”体现在“________,________”,孟子认为君王要做到“智”,应该远离“___________”。
(用原文回答)(3分)答案:一日暴之十日寒之寒之者(每格1分,不用原文回答不给分)(2)以上两个选段阐述了一个相同的道理,请简要概括。
(3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阅读下面选段,回答问题。
(6分)①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雍也》)②哀公问:“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
不幸短命死矣。
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
”(《雍也》)③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述而》)④故士穷不失义,达不离道。
穷不失义,故士得己焉;达不离道,故民不失望焉。
古之人,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孟子·尽心上》)(1)填空题(2分)“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是儒家重要的处世原则,用孟子的话来表达,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孔子看来,颜回“舍之则藏”的表现有哪些?请结合上述语段简要概括。
(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阅读下面《孟子》选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6分)(公孙丑曰:)“敢问何谓浩然之气?”(孟子)曰:“难言也。
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
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
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
行有不慊①于心,则馁矣。
我故曰,告子未尝知义,以其外之也。
必有事焉,而勿正②,心勿忘,勿助长也。
”(《孟子·公孙丑上》)[注]①慊:快,痛快。
②正:预期。
(1)孟子认为应该如何培养“浩然之气”?请用自己的话加以概括。
(3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以下两句话都是孟子说的,它们能否体现孟子的浩然之气?请作简要分析。
(3分)①说大人,则藐之,勿视其巍巍然。
②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阅读下面的《论语》、《孟子》选段。
回答问题。
(6分)①颜渊问仁。
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论语·颜渊》)②孟子曰:君子所以异于人者,以其存心也。
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
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孟子·离娄下》)(1)下列对选段的分析概括,不符合选段观点的一项是(3分)()A.孔子以礼来规定仁,认为克制自己、依礼而行就是仁的根本要求。
B.孔子认为修养仁德,既在于自己的态度,也在于别人的帮助。
C.孟子认为君子之所以不同于一般人,是因为他保存在心里的思想不同。
D.孟子认为君子如能践仁存礼,也就是一个懂得爱与敬的人。
(2)结合上面选段,你认为孔子和孟子在“仁”和“礼”的关系上有什么不同的看法?(3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文化经典阅读(二)(时间:40分钟满分:48分)1.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6分)齐人伐燕,胜之。
宣王问曰:“或谓寡人勿取,或谓寡人取之。
以万乘之国伐万乘之国,五旬而举之,人力不至于此。
不取,必有天殃。
取之,何如?”孟子对曰:“取之而燕民悦,则取之。
古之人有行之者,武王是也。
取之而燕民不悦,则勿取。
古之人有行之者,文王是也。
以万乘之国伐万乘之国,箪食壶浆以迎王师,岂有他哉?避水火也。
如水益深,如火益热,亦运①而已矣。
”[注]①运:转。
(1)对战争的目的与成败,齐宣王有哪些认识,请简要概括。
(2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2)孟子以“水火”为喻,说明了什么道理,请简要分析。
(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阅读下面《孟子》选段,回答问题。
(6分)孟子曰:“易①其田畴②,薄其税敛,民可使富也。
食之以时,用之以礼,财不可胜用也。
民非水火不生活,昏暮叩人之门户求水火,无弗与者,至足矣。
圣人治天下,使有菽粟如水火。
菽粟如水火,而民焉有不仁者乎?”(《孟子·尽心上》)[注]①易:修治,耕种。
②田畴:已耕种的田地。
(1)画线处的句子运用了________方法,阐明了______________的道理。
(3分)(2)以上语段阐述了孟子对经济与道德关系的看法,这与他的“以义治国,何必言利”(《孟子·梁惠王上》)的观点矛盾吗?为什么?(3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阅读下面的《论语》选段,回答问题。
(6分)①子曰:“道不行,乘桴①浮于海。
从我者,其由②与?”子路闻之喜。
子曰:“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
”(《论语·公冶长》)②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雍也》)③哀公问:“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③。
不幸短命死矣。
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
”(《雍也》)④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④,惟我与尔有是夫!”(《论语·述而》)⑤子路曰:“子行三军,则谁与?”子曰:“暴虎冯河⑤,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
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
” (《论语·述而》)[注]①桴(fú):小木筏;②由:即仲由,孔子学生,字子路;③贰过:重犯同一过失;④舍之则藏:不被任用就藏身自好;⑤暴虎冯河:暴虎,空手搏虎;冯河,过河不借助工具,即徒步涉水过河。
(1)子路最突出的性格特点是什么,请根据文本简要概括。
(2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孔子为什么称赞颜渊“贤哉”,请简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