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篮球思维教学现状比较分析
国内外对篮球研究现状综述

国内外对篮球研究现状综述
篮球是一项全球性的运动,国内外对于篮球的研究十分广泛和深入。
其中,国内外的研究重点和方向有所不同。
国内篮球研究的重点主要包括篮球战术、篮球裁判、篮球体能、篮球教育等方面。
在篮球战术方面,国内的研究主要注重战术组合、战术变化、战术实施等方面。
在篮球裁判方面,国内的研究主要注重裁判规则、裁判技巧、裁判素养等方面。
在篮球体能方面,国内的研究主要注重体能训练、体能管理等方面。
在篮球教育方面,国内的研究主要注重教育理论、教学方法、教育评价等方面。
国外篮球研究的重点主要包括篮球战术、篮球技术、篮球体能、篮球心理等方面。
在篮球战术方面,国外的研究主要注重战术组合、战术变化、战术实施等方面。
在篮球技术方面,国外的研究主要注重技术动作、技术运用、技术改进等方面。
在篮球体能方面,国外的研究主要注重体能训练、体能管理等方面。
在篮球心理方面,国外的研究主要注重心理调节、心理训练等方面。
总的来说,国内外对于篮球的研究已经十分深入和全面,并且在各个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但是,还需要进一步探索和创新,以提高篮球运动的水平和魅力。
浅析篮球教学训练的现状与发展趋势论文

浅析篮球教学训练的现状与发展趋势论文浅析篮球教学训练的现状与发展趋势论文论文关键词:篮球教学现状分析建议论文摘要:篮球教学训练是当代高校体育教学的重要教学项目,是提高我们过高校篮球运动水平的重中之重。
本文针对我国高校篮球教学训练现状的分析,探究篮球教学训练中存在的问题,针对性的提出相应的建议。
前言篮球在高校深受大学生青睐的的体育活动项目之一,近几年的CUBA中国大学生篮球联赛和CUBS中国大学生超级联赛的开展,使更多的大学生参与到篮球运动当中去。
通过篮球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促进个体的社会化,对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具有积极的作用,因此,如何进一步提高篮球教学质量是我们继续解决的问题。
而我国各阶层篮球老师们都不能摆脱传统的教学模式,极大的制约的学生的学习热情,降低了学习的效率。
因为本文针对这些问题对篮球教学训练深入调查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从而为我国高校篮球教学训练的发展指明方向,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1高校篮球教学训练的现状篮球教学在多年的发展过程中,体现了其积极、有益的作用,但在篮球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忽视学生对体育意识、体育能力、体育习惯的培养的现象,致使学生在走向社会后,难以形成坚持体育锻炼的能力与习惯,没有体现职业教育的特征等。
1.1篮球教学内容重复、陈旧当前高校篮球教学内容与中学的教学内容区别不大,内容陈旧,没有创新突破。
导致学生对教学失去兴趣,甚至厌学,难以培养他们的兴趣与爱好,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和能力。
而这种内容的安排导致学生不得不在课堂重复学习他们早就已经甚至熟练掌握的技术动作,使学生因篮球技、战术水平提高缓慢而降低了学习的兴趣。
在篮球教学的过程中,有的学生先天条件好,技战术水平进步较快,而有的学生则受各种原因限制(如:身高、力量等),进步不大,自然造成学生的篮球水平参差不齐,所以教师在教学当中对于分配任务的完成质量难以掌握,无法因材施教。
1.2篮球教学中理论与实践脱节传统的教学中往往是“重实践,轻理论”的模式进行教学,给学生的印象就是篮球课就应该在室外进行课程与训练,而非坐在教室中进行理论方面的学习。
《2009-2018年国内外篮球科学研究对比分析》

《2009-2018年国内外篮球科学研究对比分析》一、引言自21世纪初以来,篮球作为一项广受欢迎的体育运动,在全球范围内受到了极大的关注。
特别是自2009年以来,篮球科学研究的热潮愈演愈烈,国际和国内科研人员纷纷从多个角度对其进行探索和研究。
本文将通过对比分析近十年来国内外篮球科学研究的进展和趋势,探讨两者之间的异同点及影响。
二、国内外篮球科学研究概况(一)国内篮球科学研究概况自2009年以来,中国篮球科学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研究领域涵盖了运动员体能训练、技术分析、战术研究、心理调适、运动损伤预防与康复等多个方面。
研究方法从传统的实验研究逐步向实证研究、交叉学科研究转变,包括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进行科学研究。
(二)国外篮球科学研究概况国外的篮球科学研究起步较早,且在多个方面均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在运动员选材、技术动作分析、运动生理学、运动心理学、运动营养学等方面均有深入的研究。
同时,国外科研人员注重跨学科研究,将篮球运动与其他领域如医学、生物力学等相结合,为篮球运动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持。
三、国内外篮球科学研究对比分析(一)研究领域的对比分析在研究领域上,国内外篮球科学研究均涵盖了运动员的选材、训练、比赛等多个方面。
然而,国内研究在运动员体能训练、技术分析等方面较为突出,而国外研究在运动生理学、运动心理学等领域的探索更为深入。
此外,国外科研人员还注重跨学科研究,将篮球运动与其他领域相结合,为篮球运动的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视野。
(二)研究方法的对比分析在研究方法上,国内外篮球科学研究均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
然而,国内科研逐渐重视并应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进行科学研究。
这些先进技术的引入为国内篮球科学研究带来了巨大的便利和效益。
而国外科研则更加注重实证研究和跨学科研究的结合,通过多种方法综合分析问题,得出更为准确的结论。
(三)研究成果的对比分析在研究成果上,国内外篮球科学研究均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我国高校篮球课教学发展现状及其优化对策研究

我国高校篮球课教学发展现状及其优化对策研究一、高校篮球课教学发展现状1. 教学方式单一当前,高校篮球课教学方式比较单一,主要以传统的讲授和示范结合的形式为主,课程过于理论化,缺乏实践性。
学生在参与篮球课程时往往只是在课堂上听老师讲解篮球知识,缺乏真正动手实践的机会,这对于学生的篮球技能提升并不理想。
2. 篮球师资力量不足高校篮球课教学师资力量不足也是一个较为突出的问题。
由于高水平的篮球教练人才数量不够,部分高校篮球课教学只能依靠体育教师或者志愿者承担,教学水平和质量参差不齐。
3. 学生参与度低由于篮球课程教学方式的单一和教师力量的不足,导致了学生参与度不高。
很多学生在参加篮球课程时并没有充分投入,课堂氛围较为淡漠,从而影响了学习效果和学生的积极性。
二、优化对策研究1. 推进篮球课程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了改变篮球课教学过于理论化的现状,高校应该推进篮球课程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在教学中应该增加篮球实践环节,让学生在课堂上不仅仅能够听到知识,更能够亲自动手练习和参与篮球比赛,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技能水平。
2. 提高篮球师资队伍建设为了解决篮球教练人才短缺的问题,高校应该注重篮球师资队伍建设。
加强篮球师资队伍培训,提高教练员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培养更多的高水平篮球教练人才,从源头上解决师资不足的问题。
3. 强化学生体育素养培养除了在校园内加强篮球课程的教学外,学校还应该加强学生的体育素养培养,通过举办篮球比赛、组织篮球活动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增强学生的体育锻炼意识。
4. 加强篮球设施建设为了支持篮球课程的发展,学校还应该加强校园篮球设施的建设。
完善篮球场地、提供完备的篮球器材,为学生提供更好的篮球锻炼条件。
5. 建立健全评价体系当前学校篮球课程的评价体系较为薄弱,缺乏科学的评价标准。
为了优化篮球课程的教学质量,学校应该建立健全的篮球课程评价体系,制定科学的评价标准,对学生在篮球课程学习和实践过程中的表现进行全方位的评价。
浅析中外篮球运动文化差异与我国篮球运动发展探析

06作者简介:张智豪(1995-),男,汉族,河南平顶山人,学历:本科,研究方向:体育教学。
浅析中外篮球运动文化差异与我国篮球运动发展探析张智豪 河南信阳师范学院体育学院摘要:通过文献调查法,专家访谈法,实地考察法对延边地区,昆山地区,信阳地区,周口地区等地方的研究和调查发现青少年的篮球训练还存在很大问题,例如场地器材的局限,专业培训人员不足,训练理念偏差等方面问题。
该篇通过纠正其中问题并且尝试探索正确高效的训练方法。
并且尝试寻找有利于提高篮球训练质量的方法。
关键词:篮球;训练;建议一、青少年篮球训练开展国内外现状(一)国内研究现状对于青少年篮球训练开展状况,笔者考虑到地域差异性。
在知网以及读秀等数据库查询了大量前辈们关于篮球训练问题的研究。
其中包括国内普通城市的调查研究和国内偏远地区的调查研究,以及国外的研究现状。
我国篮球训练开展过程中存在的不足:1、训练方法单一;2、场地设施不足,开放程度低;3、训练内容安排不合理,专项教练不足,培训少。
(二)国外现状通过以上前辈们的研究我们对国内青少年篮球训练有了了解,接下来是关于国外的研究现状。
篮球运动起源于美国,有一百二十多年的历史。
其中演进过程纷繁复杂,但是对于篮球文化以及篮球教育美国都当之无愧的大国。
我们可以从美国的过往经验里寻求良方,为我所用。
前辈们关于中美篮球的比较研究不胜枚举。
但是其中提到最多的是中美篮球文化方面的比较研究。
李磊在《中美篮球文化差异及中国篮球文化的发展路线研究》中指出:中国篮球文化的发展,存在一定的问题。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中国篮球核心文化需要更新;2、中国篮球文化的影响力,需要全球性文化符号;3、中国篮球文化的典范与器物性文化符号有待挖掘;通过李磊对于篮球文化的研究中,我们发现无论是校园篮球还是校外篮球,想要繁荣昌盛就离不开文化的强大,中学篮球的强大需要一个整体向上的篮球氛围,篮球文化的建设意义重大。
二、青少年篮球训练开展研究(一)青少年篮球训练过程中器材场地研究笔者对信阳地区羊山中学,浉河中学以及周口市几个中学的走访调查,加之在知网上了解到延边地区,昆山市区等地的资料,对青少年篮球场地器材设施的情况做出以下总结,城市和农村差异化明显,例如延边少数民族地区少有篮球基础设施,而县城地区,像河南县级地区的初级中学,场地器材很难达到规范化标准,器材简陋。
小篮球运动:国外发展中国实践与未来展望

小篮球运动:国外发展中国实践与未来展望一、国外小篮球运动发展现状1.美国作为篮球运动的发源地,美国一直以来把篮球运动视为普及性运动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
小篮球运动在美国得到了广泛的发展,无论是在学校、社区还是专业篮球俱乐部,都大量开展了面向儿童和青少年的小篮球训练和比赛活动。
美国的小篮球运动注重培养孩子们的篮球技术和团队合作能力,同时也强调对孩子们的健康和身心发展的关注。
在美国的小篮球运动中,专业的教练团队和适龄级别的比赛体系构建完善,这为孩子们的篮球学习和成长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2.欧洲在欧洲,篮球是一项备受欢迎的运动项目。
各国家都注重在儿童和青少年阶段开展小篮球运动,通过学校、俱乐部和社区等渠道,为孩子们提供学习篮球的机会。
欧洲小篮球运动倡导全面的篮球教育,既注重技术训练,又侧重素质教育,培养儿童和青少年的综合能力。
欧洲国家在小篮球运动的推广中,重视开发和利用各类资源,不断完善小篮球运动的体制和机制,形成了一套科学的小篮球发展模式和体系。
二、中国小篮球运动的实践经验近年来,中国的小篮球运动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儿童和青少年参与到小篮球运动中。
在中国的小篮球运动实践中,可以总结出一些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1. 充分利用教育资源中国的小篮球运动可以充分利用教育资源,通过学校和教育机构的支持,为孩子们提供篮球运动的学习和培训机会。
可以组织篮球赛事,丰富学生的体育生活,提高学生的体育素养。
2. 培养专业的篮球教练在中国的小篮球运动中,需要培养更多的专业篮球教练,他们可以为孩子们提供专业的篮球指导,帮助孩子们提高篮球技术水平和综合素质。
3. 建立完善的比赛体系为了激发孩子们参与小篮球运动的热情,可以建立完善的小篮球比赛体系,包括校际比赛、市级比赛、省级比赛等各个级别的比赛,为孩子们提供更多展示和提高自己的机会。
4. 加强小篮球运动的科学研究在中国的小篮球运动中,需要不断加强科学研究,了解孩子们的体质特点和心理特点,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孩子们,设计科学的小篮球训练方案。
中美青少年校园篮球发展模式的比较研究

01 引言
03 研究方法
目录
02 文献综述 04 结果与讨论
引言
引言
篮球是一项全球性的运动,它在各个年龄段的人群中都得到了广泛的参与。 青少年时期是运动技能发展的关键阶段,校园篮球在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中 国和美国,青少年校园篮球的发展模式各有特色,而比较两者的异同可以为双方 提供借鉴,促进青少年篮球水平的提高。本研究旨在比较中美青少年校园篮球的 发展模式,以期为两国篮球事业的共同发展提供参考。
3.发展趋势
3.发展趋势
中国青少年校园篮球的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规模化发 展,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重视篮球教育的普及;其次是社会化发展,越来越多的 社会资源开始进入校园篮球领域;再次是国际化发展,中国青少年校园篮球将逐 渐走向国际舞台;最后是专业化发展,越来越多的专业人才将加入到校园篮球的 行列中来。
3.发展趋势
美国青少年校园篮球的发展趋势则主要体现在全面化、精英化和职业化等方 面。全面化是指美国校园篮球体系已经覆盖了从小学到大学的各个阶段;精英化 是指美国校园篮球注重培养高水平后备人才;职业化是指美国校园篮球与职业联 赛(NBA)之间的日益紧密。Fra bibliotek谢谢观看
研究方法
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比较研究的方法,通过对中美两国青少年校园篮球的发展模式进 行深入调查,获取相关数据并进行比较分析。具体研究方法包括:收集两国政策 文件、篮球协会和学校的调查问卷、实地访谈等。
结果与讨论
1.发展现状
1.发展现状
中国青少年校园篮球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以学校为主体、体育部门和教 委共同推进的模式。篮球已成为大中学校体育课程的必修内容,各层次校园篮球 赛事也在陆续展开。然而,与美国相比,中国青少年校园篮球的参与度还有待提 高,尤其是在偏远地区和经济欠发达地区。
篮球教学生活化国内外研究现状的研究述评

篮球教学生活化国内外研究现状的研究述评篮球作为一项普及广泛的体育运动,不仅在国内受到热爱,也在国际上备受关注。
篮球教学作为培养学生体育素养和团队合作精神的重要途径,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
本文将对国内外关于篮球教学生活化的研究现状进行述评,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启示。
国内外学者对于篮球教学生活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课程设计、教学方法和评价体系等方面。
在课程设计方面,一些学者提倡将篮球教学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兴趣结合起来,设计出符合学生实际需求和兴趣的课程内容,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度。
在教学方法方面,一些学者探讨了如何通过游戏化教学、案例分析等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在评价体系方面,一些学者提倡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不仅注重学生的技术水平,还要关注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身心健康状况。
国内外学者研究篮球教学生活化的目的在于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学生全面发展。
在国外,一些学者通过实地考察和案例研究,总结出了一些成功的教学案例和经验,为其他学校和教师提供了借鉴。
在国内,一些学者则通过问卷调查和实验研究,探讨了不同教学方法对学生学习成绩和身心健康的影响,为教学实践提供了理论支持。
篮球教学生活化是一个综合性课题,需要教师、学生、家长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教师要不断提升自身教学水平,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生要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努力提高篮球技术水平,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家长要关注孩子的体育教育,支持学校的教学工作;社会各界要加大对体育教育的支持力度,为学校提供更多的资源和支持。
篮球教学生活化是一个重要的教育课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国内外学者在这一领域的研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希望未来能够加强国际合作,共同探讨篮球教学生活化的最佳实践,为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提供更好的支持和保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内外篮球思维教学现状比较分析
摘要现代篮球运动员除了对自身的素质、机能、情绪、智力以及技术水平要求高之外,对运动员的思维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良好的思维能力不但有助于改善队员的技术和战术水平,同时可以使队员在球场上依据当时的具体情况-攻守态势,积极寻找战机,并想方设法把握战机,根据自身及团队成员特点,扬长避短,力求制胜。
本文目的在于通过对比分析研究,试图引起更多教练员、老师在教学中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有所重视。
关键词篮球教学思维能力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外研究现状
笔者收集整理了近二十年和思维学相关的文献资料,从中可以看出对于国外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军事和生产,以及生理科学、生态环境、市场经济等领域。
其中对于思维学研究相对比较先进的国家有日、美、德等国家,且这些国家已经开始逐渐开始在体育行业运动思维能力的研究,但对于思维能力训练在篮球教学、训练中的深入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但他们对于思维教学的研究则相对比较成熟。
最初开始思维教学研究的是美国教育家约翰・杜威。
他的代表作有《民主主义与教育》和《我们是怎样思维・经验与教育》,分别于20世纪20年代和30年代出版发表。
他从思维学理论的角度诠释了思维能力培养在教学中的问题。
他在书中多次谈到”什么是思维”,并提出”思维五步”;他提出教学法要素与思维要素是一致的,由此,他将教学过程分为五个阶段。
他指出在思维教学中更应该重视学生的反思思维,强调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激励学生在活动时调动思维,通过观察、推测,实验、分析,比较、判断等,促进学生自身的体表器官以及大脑等成为智慧的源泉。
他指出思维教学的实现可以借助解决问题,问题是思维教学的前提和基础。
美国教育家斯腾伯格(robwert J.Sternberg )对思维教学做了更为深层的研究。
他的代表作是《思维教学》,本书内容旨在指导教师如何进行思维能力培养,书中在以思维三元理论为前提的情况下,介绍了怎样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如创造性思维、分析性思维、实用性思维能力。
斯腾伯格的理论基础是不局限于传统的智力理论,他提出了成功智力理论,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三元的思考。
进而通过分析三种思维模式,提出了三种教学方案的实施,给出了四步模型用以传授三种思维。
他在对思维学的研究中,多为信息加工以及认知等思维过程的研究。
除此之外,他也涉足智力领域中思维问题的研究。
思维教学很早便出现在大学的课堂上,在加拿大,一位颇具成就的华裔教授在介绍他的教课经验时曾提到,教材上的内容非常清楚明了,可以让学生自学,课堂上教师需要做的应该是引导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途径、定理、定律的来源,凭借学生自身的领悟,开发思维活动,教师仅仅需要引导和启发。
(二)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学者对于思维的研究,主要侧重从具体学科出发对具体的思维能力培养,提出具体的思维能力培养对策和培养模式。
它以历史教育家先生赵恒烈发表”历史思维能力的研究》,很有代表性,我们在历史教学中不断探索如何开展工作提供了参考学生的思维能力。
作者通过查阅1998-2013年该国的主要体育期刊与体育教学课到思维科学专著,发现一些研究运用思维在体育理论教学,且多数文献资料是在提倡体育教学中需注意思维能力培养,而对于将这些理论知识运动到实际教学中进行实验的却少之又少,并且现阶段发表的许多文献资料中,对于思维的形态和方式的分类也没有严格的界限,部分存在概念混淆的情况。
尽管如此,还是有很多论文资料对本文的研究有很大的启发、帮助。
例如,贾志强的《在篮球战术基础配合教学中运用“操作思维引导式”教学法的研究》;杨国庆的论文《中外体育专业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比较》等;谭联斌的论文《篮球运动员战术思维
的特征》;邱月婷等发表的《篮球运动员战术思维能力评价模型初探》;郭斌的论文《谈篮球教学中运动技能与思维技能的共扼发展》等;这些文献资料中都提及了在篮球教学中引入思维能力训练。
也有影响对体育教学的学术著作部分思维的描述能力,表现形式和教学思维能力,包括徐占出版的《思维模式在篮球教学中的表现》;刘超的论文《良好的思维预测是成功踏板起跳的关键》;许爱萍的论文《加强高师篮球专选课中的思维技能训练》。
也有些权威性较强的著作中都提到了具体的思维能力类型和教学训练,比较有代表性的有田运发表的《思维论》、《思维辞典》;施羽尧的论文《教育思维学》;刘爱伦主编的《思维心理学》;陶伯华和马禾主编的《超前思维》等。
虽然国内对于思维教学的研究起步较晚,但发展比较迅速,关注和接受思维教学的人群也越来越多。
二、结语
笔者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发现国内外在对思维教学进行研究时,侧重点和关注点有所不同:国外的研究中,更多的是基础理论的研究,着手点在于以基础理论为背景,研究思维教学原理、具体操作模式和策略等。
而国内的研究则是以国外的研究为基础,从面到点,具体到特定的学科以及特定的思维形式,研究具体某一角度下如何进行思维能力培养。
在篮球教学中培养运动员的思维能力属于比较前沿的研究,根据篮球运动的项目特点,对于思维在时间或空间的发展前景都非常广泛,同时对于如何在篮球教学中进行思维能力的培养,必然可以通过不同的方法和手段实现。
而由于笔者知识面有限,对于思维学自身的理论知识没有更深入的探究。
建议有更多的学者关注体育教学与思维学的关系,并进行深入研究,为体育教学的发展做贡献。
参考文献:
[1]Benami,Oren, A cognitive approach to creative conceptual design, Dissertation Abstracts International, Volume: 63-12, Section: B.
[2]Ugur Sak. About Creativity, Giftedness, and Teaching the Creativity Gifted in the Classroom. Roeper Review.2004,26(4):216-221. [3]约翰・杜威. 民主主义与教育[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4]约翰・杜威(Dewey.J.)(作者)姜文闵(译者). 我们怎样思维?经验与教育[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5]R.J.斯腾伯格(作者),(译者).思维教学[M].中国轻工业,2001.
[6]Rips,Lance,The Psychology of Proof:Deductive Reasoning in Human Thinking, Cambridge,
Mass.MIT press,1994.
[7]赵恒烈.历史思维能力研究[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
[8]杨朝晖.认知策略教学与学生主体的建构[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S1)144-147.
[9]李钢.篮球技术教学中运用自学指导式教学实验[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10(2):77-78.
[10]刘俊杰.浅谈高职篮球教学现状[J].体育观察,2012,2(1):10.
[11]许方龙.试论WTO新形势下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创新教育[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2.25 (4):517-518.
[12]马德.认知策略教学对篮球防守教学效果影响的实验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7.
[13]冯忠良.结构-定向教学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327.
[14]Mark A Runco. Creativity[J].Annual Review of Psychology.2004, 55:657.
[15]薛星华.探究高职院校篮球有效教学方法[J].高教前沿,2012(7):56.
[16]Kathryn E Kelly. A Brief Measure of Creativity Among College Students.College Student Journal, 2004,38(4):594-596.
[17]Giovanni B Moneta, Christy M Y Siu. Trait intrinsic and extrinsic motivations academic performance,and creativity in Hong Kong college students. Journal of College Student Development,2002,43(5):664-682.
(作者单位:武汉体育学院研究生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