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克的企业运营战略分析
NIKE企业战略分析

竞争战略的分析
成本方面
耐克公司最大的特点,也是最大的优势,就是独特的 生产过程。耐克放弃了本土生产,自己没有生产基地,而
是将生产外包给其他的生产商,大大降低了管理成本,另 外,耐克的工厂主要都分布在亚洲等人力资源比较丰富的 地区,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这样独特的生产模式使耐克 不仅在对抗大牌的时候优势明显,同时也相对于其他品牌 更具优势。 产品差异化方面
社会文化环境
Nike在中国市场与中国的文化也在努力的迎合,刘翔打破 110米栏世界纪录的第二天,耐克中国的专卖店店员就穿 上了促销纪念衫;2008年,耐克推出了“黄金一代”系 列,以许海峰、郎平、朱建华三个老运动员为灵感。
耐克还历时四年设计了一系列蕴含中国元素的标志,例如 龙图腾、兵马俑、辅首、超级英雄、五角星等,用于22 支中国运动队的比赛服装
亚洲地区的业务介于奶牛和瘦狗业务之间,从一定程度上来说, 它可以提供一定的资金来发展自己的业务,对相对规模比较小的 亚洲地区,其未来的市场前景是广阔的,耐克公司可致力于亚洲 地区潜在目标市场的需求。而欧洲、中东等地区的市场占有率和 市场增长率相对低一些,但其在整个公司中的规模相对比较大, 今后即使考虑撤退,也要制定一个合理的战略决策。
1
2
3
1962年,比尔·鲍 尔曼和菲利普·奈 特共同创立了一家 名为“蓝缎带”的 公司,主营体育用 品。
1972年,蓝缎带 公司更名为耐克公 司。
1978年,NIKE国 际公司正式成立。 NIKE鞋开始进入 加拿大、澳大利亚、 欧洲和南美等海外 市场。
比尔·鲍尔曼
希腊胜利女神的翅膀.
NIKE希望自己的产品能给运动员带来 胜利,所以其著名的SWOOSH标志(那 一钩),灵感就来源胜利女神.
耐克公司战略分析报告

NIKE的标志: 在员工约翰逊(Johnson)的一场梦
境中,希腊胜利女神的形象浮观, 因此,他们以女神的名字命名。这 个 “Swoosh”(指“嗖的飞过 去”),也就是耐克的绰号,却成 为全世界最知名的标志,而且对于 耐克公司的成功,居功至伟。
-----Just do it
Nike “Swoosh”的演变历史
Nike T90系列:足球赛场上最具杀伤力的战靴,能够为热 爱进球的前锋提供极高的精准度。
2、市场秘诀
个性、独到、时尚的营销策略是耐克制胜的法宝,过 去十几年,正是这个法宝,伴随着耐克不断地创造着全新 的产品种类和零售理念。
其实,耐克的市场营销策略并没有多少标新立异,在 很多方面它还是沿袭了阿迪达斯树立起来的成功典范:坚 持技术领先、低成本扩张、独特企业形象识别系统、利用 国际大赛及大牌明星的广告效应、产品多样化等。耐克也 毫不讳言在企业发展过程中把德国人的操作方法大大方方 地搬过来套用。但就是这一系列的模仿和学习使耐克后来 居上,而且耐克还在实践中不断地完善着这个营销策略。 比如在完善过程中,得出的对市场变化快速反应能力,已 经成为耐克在市场上的核心竞争力之一。
3、供应商 Nike 致力于与合约工厂合作,希望能建立更精益、更环 保、更授权也更公平的供应链。
NIKE公司从1999年开始,使用电子数据交换方式与其 供应商联系,并将交贷期缩短至3~4个月。它同时要求供 应布料的织布厂先到美国总公司上报新开发的布样,由设 计师选择合适的布料设计为成衣款式后,再下单给成衣厂 商生产;而且成衣厂商所使用的布料也必须是NIKE公司认 可的织布厂生产的。这样一来,织布厂必须提早规划新产 品供NIKE公司选购。但由于布料是买主指定,买主给予成 衣厂商订布的时间缩短,成衣厂商的交货期也就越来越短, 从以往的180天缩短为90天。
浅析耐克品牌营销策略

浅析耐克品牌营销策略耐克作为全球运动品牌的代表之一,一直致力于打造品牌形象、提升市场份额。
耐克品牌营销策略的成功,不仅源于产品的独特性,更因为其强大的品牌定位和营销战略。
本文就简单分析一下耐克的品牌营销策略。
一、品牌形象的建立通过多年的市场摸索,耐克认为,品牌建立的关键是塑造一个强大的形象。
因此,耐克将“Just Do It”这个口号作为品牌的核心,力图打造一个鼓舞人心、简单直接、能够代表英雄气质的品牌形象。
对于消费者而言,这种形象深深地激励了他们在体育运动中奋勇拼搏,敢于挑战极限,不断尝试新事物。
这种品牌形象不仅树立了耐克的品牌形象,也让这个品牌在市场中更具有话语权。
二、消费者定位精准耐克的品牌营销策略不仅仅是形象的打造,在消费者定位方面更是精准。
耐克充分认识到体育运动是一个全民热点,无论是什么年龄段的消费者,都可以从中获得快乐和健康。
因此,耐克的消费者群体十分广泛,无论是专业运动员还是普通人,都可以找到适合自己的运动装备。
耐克也通过保持姿态优雅、自信不凡的明星代言人来赢得广大消费者的信任。
像迈克尔·乔丹、科比·布莱恩特等很多体育明星都与耐克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强化了耐克品牌的知名度和形象,提升了消费者的忠诚度。
三、渠道策略差异化渠道策略是耐克成功的关键策略之一。
耐克采取的是“不加区别地开放”渠道策略,不仅包括了线上渠道和线下渠道,还有限定版和大量的限量发售策略。
目前,耐克在中国已拥有5000多家零售店,覆盖了华北、华中、华东、华南、西南五大地区,线上商城也在全面运营。
通过这种渠道策略,耐克不仅扩大了自己的市场份额,提升了销量,更重要的是扩大了消费者群体的覆盖面。
因此,通过这种渠道策略的推动,耐克品牌的影响力和知名度得到了更加广泛的扩展。
综上所述,耐克成功的品牌营销策略不仅对于消费者具有诱惑力,对于企业而言更为重要。
从品牌形象的塑造、消费者定位、渠道策略的差异化等多个维度,耐克成功地打造了自己品牌的形象,提升了市场份额和品牌忠诚度。
耐克营销策划方案分析

耐克营销策划方案分析一、品牌定位耐克作为一家全球领先的体育品牌,其品牌定位一直都是“Just Do It(只管做)”。
这个定位强调了向消费者传达追求激情、坚持运动和突破自我的理念。
通过“Just Do It”这个简洁而富有力量的口号,耐克成功地塑造了一个积极、努力、自信的品牌形象。
二、目标市场耐克主要面向年轻人和运动爱好者,尤其是那些积极参与运动、关注健康的消费者群体。
耐克致力于成为这些人们的首选品牌,通过为他们提供具有时尚性和高性能的产品来满足他们的需求。
三、产品创新耐克一直注重产品创新,不断推出具有先进技术和时尚设计的运动鞋和运动服装。
例如,耐克的“Air Max”系列运动鞋采用了空气缓冲技术,大大提高了运动鞋的舒适度;耐克的“Flyknit”系列运动鞋采用了无缝编织技术,使鞋子更加轻盈和贴合脚型。
耐克还推出了一系列运动装备,如运动手表、智能穿戴设备和运动护具等,以满足消费者对全面运动体验的需求。
四、赞助活动作为一家全球体育品牌,耐克经常通过赞助活动来提升品牌知名度和形象。
耐克赞助了许多全球知名的运动员和运动队,如迈克尔·乔丹、罗杰·费德勒和巴塞罗那足球俱乐部等。
通过与这些顶级运动员和运动队的合作,耐克成功地建立了与顶级运动的关联,吸引了大量粉丝和消费者的关注。
此外,耐克还举办各种运动活动和赛事,如耐克女子马拉松、耐克篮球训练营和耐克足球赛等,为消费者提供了一个参与运动和展示个人能力的机会。
赞助活动不仅提高了耐克品牌的认知度和形象,还为消费者创造了积极的运动体验。
五、数字营销在数字时代,耐克充分利用互联网和社交媒体来进行市场营销。
耐克的官方网站和移动应用程序提供了在线销售渠道和运动指导等功能,方便消费者浏览和购买耐克产品。
耐克还积极参与社交媒体平台,定期发布品牌信息、新产品和赛事活动等内容,与消费者进行互动和沟通。
耐克还利用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技术来获取消费者的喜好和购买习惯,并根据这些数据进行个性化推荐。
耐克 Nike 公司战略分析

耐克 Nike 公司战略分析1。
耐克公司介绍1963,毕业生比尔·鲍尔曼和校友菲尔·奈特共同创立了一家名为”蓝带"(Blue Ribbon Sports)的公司,主营体育用品。
1972年,蓝带公司更名为耐克公司,从此开始缔造属于自己的传奇。
公司创始人比尔·鲍尔曼自1947年从俄勒冈大学毕业后一直留校担任田径教练,曾经训练出世界田径史上的传奇人物-—Steve Prefontaine。
比尔·鲍尔曼幼年时家境贫寒,坎坷的经历培养了他铁一般的意志.而现任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菲尔·奈特作为公司的两位主要创始人之一对耐克的发展同样功不可没。
1959年,奈特从俄勒冈大学毕业,获得工商管理学士学位,一年后,他又进入著名的斯坦福大学攻读工商管理硕士学位.严格的管理教育使他具备成为一名优秀的管理者的素质。
在以后的岁月里,两位校友携手并肩,同舟共济,带领公司不断发展壮大。
如今,耐克公司生产经营活动遍布全球六大洲,其员工总数达到了22000人,与公司合作的供应商,托运商,零售商以及其他服务人员接近100万人。
耐克公司一直将激励全世界的每一位运动员并为其献上最好的产品视为光荣的任务.耐克的语言就是运动的语言.三十年过去了,公司始终致力于为每一个人创造展现自我的机会。
耐克深知:只有运用先进的技术才能生产出最好的产品.所以一直以来,耐克公司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用于新产品的开发和研制。
耐克首创的气垫技术给体育界带来了一场革命。
运用这项技术制造出的运动鞋可以很好地保护运动员的脚踝,防止其在作剧烈运动时扭伤。
采用气垫技术的运动鞋一经推出就大受欢迎。
普通消费者和专业运动员都对它爱不释手。
2001年,耐克公司在研制出气垫技术后又推出了一种名为Shox的新型防震技术.采用这种技术生产出来的运动鞋同样深受欢迎,销量节节攀升。
除运动鞋以外,耐克公司的服装也不乏创新之作。
例如:运用FIT技术制造的高性能纺织品能够有效地帮助运动员在任何气象条件下进行训练和比赛。
SWOT 耐克公司分析

技 术 创 新 , 提 高 核 心 竞 争 力 。
耐 克 给 我 们 的 启 示
•
•
•
谢谢观赏
优势(S)
1.企业形象和声誉 2.品牌价值 3.技术创新及产品外形 设计 SO战略 1.市场渗透战略 2市场发展战略 3产品发展战略
劣势(W)
1.产品品质(曾召回 9000双儿童鞋) 2.核心竞争力(产品范围) 单一 3.技术创新易被模仿 WO战略 1.产品发展战略
外部环境条件
机会(O)
1.国际政治环境总体良好 2.国际法律法规趋同 3.目标市场国家经济良好 4.目标市场居民收入普遍增加,消费能 力增强 5.居民对休闲运动品牌需求增加 6.科学技术完善,出现更多新型材料
产品结构
二、战略分析
• 基于PEST的外部环境分析 • 内部资源条件的分析 • SWOT矩阵
机会 政治 法律 经济 环境
1.国际政治环境总体良好 2.国际法律法规趋同 3.目标市场国家经济状况良好 4.目标市场居民收入普遍增加, 消费能力增强
威胁
1.国际贸易风险了国际化的发展
2.行业进入门槛低,目标市场本土 品牌崛起 3.全行业产品质量的普遍提高,使 居民可选择的余地增加 4.需求多样化
耐克公司SWOT战略分析
李金龙 马志阳 王丹 张蕾 韩亚培 周丽玮
About Nike
NIKE英文原意指希腊胜利女神。 NIKE是全球著名的体育用品品牌, 中文译为耐克。该公司总部位于美 国俄勒冈州Beaverton。该公司生产 的体育用品包罗万象:服装,鞋类, 运动器材等等。
1973年,全美2000米到10000米 跑记录创造者史蒂夫· 普雷方丹成为 第一个穿NIKE运动鞋的田径运动员。 1980年,NIKE上市,进入中国, 在北京设立了第一个NIKE生产联 络代表处。之后,NIKE秉承 “Local for Local”(在哪里,为 哪里)的观念,不仅将先进技术引 入中国,而且全心致力于本地人 才、生产技术、销售观念的培养, 取之本地,用之本地,在中国取 得了飞速进展。 2008年耐克入选世界品牌价值 实验室编制的 《中国购买者满意度第一品 牌》,排名第十四
耐克和阿迪达斯的战略分析

耐克和阿迪达斯的战略分析耐克的战略分析:1.品牌定位:耐克一直致力于打造“激情、动感、创新”的品牌形象,通过与全球顶级运动员的合作和赞助,强调其产品的性能和质量。
2. 研发创新:耐克将大量资源投入到研发创新上,不断推出新颖的产品技术,如气垫鞋底技术、Flyknit技术等,以满足运动员和消费者的需求。
3.市场推广:耐克在市场推广方面投入巨大,通过广告、赞助体育赛事、与明星运动员的合作等方式提升品牌知名度和认可度。
4.多品类战略:耐克涵盖了多个运动品类,包括篮球、足球、跑步、网球等,以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同时扩大市场份额。
5.供应链管理:耐克通过建立全球化的供应链管理体系,优化生产和物流过程,以保证产品的质量和交付准时。
阿迪达斯的战略分析:1.品牌定位:阿迪达斯定位于“精英运动员”的品牌形象,与顶级运动员和运动队合作,包括足球、篮球、田径等运动。
2.市场细分:阿迪达斯在市场细分方面做得很好,不仅关注专业运动员的需求,也开发出适合大众消费者的休闲产品,如街头潮流鞋款。
3.市场推广:阿迪达斯通过与顶级运动员、运动队的合作和赞助体育赛事等方式,提升品牌形象和影响力,同时采用数字化和社交媒体等新渠道进行市场推广。
4. 扩大市场份额:阿迪达斯通过收购和合作伙伴关系扩大其市场份额,如收购Reebok和TaylorMade等运动品牌。
5.可持续发展:阿迪达斯致力于可持续发展,通过减少对环境的影响、推动供应链透明化等方式来实现企业社会责任。
两个品牌的共同点是都注重产品质量和市场推广,以及与顶级运动员和赛事的合作来提升品牌形象。
然而,它们的主要区别在于品牌定位和市场细分。
耐克注重于激情和创新,并涵盖多个品类,而阿迪达斯则更注重与精英运动员的合作和休闲产品的发展。
此外,阿迪达斯也更注重可持续发展和企业社会责任。
这些战略和策略的实施使得耐克和阿迪达斯能够在竞争激烈的运动品牌市场中保持领先地位。
耐克的企业运营战略分析

耐克企业运营战略分析彭滢(河海大学企业管理学院1263710212常州)摘要对于企业的发展,耐克公司的创始人菲利普·耐特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企业成功的秘诀都包含在三个问题里面:怎样才能从顾客那里赢得比竞争对手更多的关注和爱戴?怎样才能永远做到这一点?怎样才能最有效率地做到这一点?”对这三个问题,耐克确实给出了一份完美的答卷。
本文围绕耐克公司的发展概况以及耐克公司在我国体育运动市场的影响力,对耐克公司的营销策略进行了研究和分析,并总结了耐克这个国际性的体育品牌的营销战略带给我们的启示。
关键词耐克营销战略启示1耐克公司的总体概况耐克公司创建于1972年。
起初,它是一家规模甚小,随时都有可能倒闭的企业。
公司的两个创始人布沃曼和耐特都身兼数职,公司连自己的办公楼都没有。
与一些具有百年历史的体育用品公司相比,还属于体育用品领域的小字辈,但它却后来居上,超过了曾雄踞市场的领导品牌阿迪达斯、彪马、锐步,被誉为是“近20年世界新创建的最成功的消费品公司”。
耐克公司是快速成长的典型,1972年耐克公司成立一年销售额是320万美元,在其后的几年里,耐克公司每年以一倍的增度增长,据资料显示,耐克在2000年全球名牌运动鞋的市场规模达到164.39亿美元,比1999年增长2.1%是全球运动鞋销售总额的90.5%远远超过了老的竞争对手锐步和阿迪达斯,耐克2000年的销售额大约是1972年的500倍。
2耐克在中国的发展概况拥有众多人口的中国以其巨大的市场潜力备受业界关注。
据统计,2004年中国体育消费额已达15000亿人民币(其中体育用品消费占了相当份额),比上年增加近30%,如此惊人的发展速度使任何企业都要垂帘三尺。
耐克公司于1980年进入中国,在中国开展其生产业务。
经过24年的发展,中国已经成为耐克在全世界业务增长最快的市场,同时还是全球耐克鞋最大的生产基地。
耐克在中国的业务发展模式完全是从它在其他生产中心的模式照搬来的,这些生产中心都在亚洲,耐克在中国凭借廉价和低维护成本的生产基地而业绩斐然,同时通过推介其耐克品牌的产品,耐克在中国已经开始了当地的运动鞋和服装市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耐克企业运营战略分析
彭滢
(河海大学企业管理学院1263710212常州)
摘要对于企业的发展,耐克公司的创始人菲利普·耐特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企业成功的秘诀都包含在三个问题里面:怎样才能从顾客那里赢得比竞争对手更多的关注和爱戴?怎样才能永远做到这一点?怎样才能最有效率地做到这一点?”对这三个问题,耐克确实给出了一份完美的答卷。
本文围绕耐克公司的发展概况以及耐克公司在我国体育运动市场的影响力,对耐克公司的营销策略进行了研究和分析,并总结了耐克这个国际性的体育品牌的营销战略带给我们的启示。
关键词耐克营销战略启示
1耐克公司的总体概况
耐克公司创建于1972年。
起初,它是一家规模甚小,随时都有可能倒闭的企业。
公司的两个创始人布沃曼和耐特都身兼数职,公司连自己的办公楼都没有。
与一些具有百年历史的体育用品公司相比,还属于体育用品领域的小字辈,但它却后来居上,超过了曾雄踞市场的领导品牌阿迪达斯、彪马、锐步,被誉为是“近20年世界新创建的最成功的消费品公司”。
耐克公司是快速成长的典型,1972年耐克公司成立一年销售额是320万美元,在其后的几年里,耐克公司每年以一倍的增度增长,据资料显示,耐克在2000年全球名牌运动鞋的市场规模达到164.39亿美元,比1999年增长2.1%是全球运动鞋销售总额的90.5%远远超过了老的竞争对手锐步和阿迪达斯,耐克2000年的销售额大约是1972年的500倍。
2耐克在中国的发展概况
拥有众多人口的中国以其巨大的市场潜力备受业界关注。
据统计,2004年中国体育消费额已达15000亿人民币(其中体育用品消费占了相当份额),比上年增加近30%,如此惊人的发展速度使任何企业都要垂帘三尺。
耐克公司于1980年进入中国,在中国开展其生产业务。
经过24年的发展,中国已经成为耐克在全世界业务增长最快的市场,同时还是全球耐克鞋最大的生
产基地。
耐克在中国的业务发展模式完全是从它在其他生产中心的模式照搬来的,这些生产中心都在亚洲,耐克在中国凭借廉价和低维护成本的生产基地而业绩斐然,同时通过推介其耐克品牌的产品,耐克在中国已经开始了当地的运动鞋和服装市场。
作为生产基地,中国是耐克公司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3耐克的营销策略分析
3.1推行轻资产运营模式
“轻资产运营模式”,也是所谓的“虚拟经营模式”,就指将产品的制造和零售分销业务外包,而集中资本力量与产品及其概念设计和市场营销等业务,采用明星代言和创意广告的方式,降低公司的资本注入,特别是生产线上大量固定资产的投入,从而获得高资本回报率的模式。
耐克十分清晰地判断出自己的战略价值在于产品及概念的设计和营销,所以它有效地运用和管理内部和外部资源渠道,根据与其疏密关系不同,把生产伙伴分类,根据其生产伙伴各自的特点进行管理,利用他们各自的优势为公司创造价值。
同时,耐克建立了自己的销售网点和销售团队,使之成为自己的核心营销渠道。
通过指定经销商、专营店面,指定代理商、次级经销商,特约销售人员和销售点的方式,将分销业务层层外包。
这样的营销渠道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和较强的灵活性,既能适应市场需求的快速变动,又能保证企业文化和品牌理念的准确传递。
3.2以顾客为中心
耐克推行以顾客为中心的营销理念,深入研究和细致分析顾客群体,了解顾客,分析顾客的需求和满意值,向顾客提供超过其期望的“顾客价值”,从顾客满意到顾客信任,和顾客长期接触,建立长久稳固的关系,顾客信任带来重复购买,减少招揽顾客费用,使企业成本降低。
耐克认为,在进行以顾客为中心的营销过程中,最易被忽视的,就是公司自己的员工。
将职员做为营销传播合理的目标是整合中很关键的一个方面。
当内部的营销传播计划不支持或不与外部营销传播计划相一致时,会有最多达40%的营销传播花费被浪费掉。
不仅如此,耐克的其他人员也对顾客满意到信任做了很大贡献,他们发挥的是团体精神。
耐克总部那里的员工都认为他们学到了比销售更
多的东西。
对耐克来说,顾客是信息的第一拥有者,既有企业的资源和财富,又是一项重要的企业投资。
在制定以顾客为中心的营销战略时,要制定出适当的销售目标、战略、结构、规模等,还必须加强对销售的管理,如指导、激励和评价等。
3.3注重产品的研发与创新
耐克公司自成立的头个10年后,便拥有100多名研究人员,从事专门的技术研发和产品开发。
耐克运动鞋的开发充分体现了耐克在产品研发与创新端的高度投入。
自1979年第一双耐克气垫跑鞋问世以来,拥有缓震、轻质等特点的气垫运动鞋收到了人们的大力追捧,创造了运动鞋的革命,耐克已借机扩大自己的品牌,并屡屡将最新科技运用于运动鞋之上,成为运动鞋市场的霸主。
耐克动辄上千万的产品研究与创新经费,是严格执行其“轻资产模式”的结果。
3.4体育明星传递企业文化
通过向消费者传递自己的企业文化,耐克使自己的核心价值观成为一种被物化了的体育精神和人类征服自然和超越自我的象征。
耐克采取的手段是市场营销的常规广告手段----体育明星的名人效应,但是耐克的明星广告却是充满优质创意的,赋予了明星及明星代言的产品一种能够满足实际和潜在客户视觉美感和情感附加值。
篮球用品市场中的青少年市场,是我国体育用品企业应重点关注的市场,因为青少年崇敬英雄人物,追星意识极强,渴望受人关注,想象力丰富并且充满梦想,并且篮球运动在我国越来越受欢迎,普及程度越来越高。
1984年,耐克与后来的篮坛神话当时的毛头小子迈克尔·乔丹签订了一份5年高达百万美金的合同,同时将乔丹作为市场战略和运动产品生产的核心。
事实证明,耐克这个抉择是历史性的,乔丹不仅代表了非裔美国运动员卓越的运动能力,为耐克赢得了非裔美国人市场,同时乔丹身上凝聚的追求变革的个性以及令人振奋的体育精神,完美地诠释了耐克的企业文化,使耐克从跑鞋市场成功进军篮球装备市场,成为高端篮球装备市场的龙头老大。
4耐克的营销带来的启示
4.1充分利用当前的时事和社会潮流
品牌的发展,需要有敏锐的洞察力以及极强的捕捉机会的能力。
国际当前的
时事和社会潮流就代表着当时的人们总的兴趣取向。
这时候如果能够及时并准确的发现这股潮流,对于公司现阶段的决策有一个很强的指导作用,甚至在品牌的发展过程中有着决定性的作用。
如果耐克当时没有紧跟席卷整个美国乃至整个世界的跑步健身运动的狂热这一个潮流,耐克很难发展成为可以和阿迪达斯齐名的全球知名品牌。
国内运动品牌发展的每个阶段都有如一道分水岭,每一次的策略都有所转移,都不能很好的围绕品牌的核心价值。
而耐克的产品从篮球鞋、到慢跑鞋、足球鞋、网球鞋,以及后来的服装、体育器材等等,都始终围绕其品牌的核心价值——人类从事运动挑战自我的体育精神。
4.2找对找准品牌代言人
对运动品牌代言人要求很多:在自己所从事的竞技项目中有突出的业绩;在赛场外要有良好的个人形象等。
目前国内的运动品牌在把握时机和自我定位上做的还很不到位。
其中最明显的就是在代言人的选择上,往往忽略其应具备的运动本质,仅仅停留在人物符号的层面上,即仅仅把代言人当作模特。
如目前,国内很多运动品牌都请娱乐明星作代言人,而不是什么体育明星,这就很难使得品牌深入人心。
反观耐克,几乎在所有的广告中,都充分运用创意策略将品牌与最激动人心的赛事和体育明星的出色表现联系起来,向人们传达着直面挑战、时尚、强劲、有力的品牌精神,致使其品牌深入人心。
4.3合理效仿“耐克模式”
目前,全球范围内的体育用品越来越趋同于耐克模式。
耐克模式带给我国体育用品企业的启示是:通过轻资产模式运用,集中力量进行产品的研发和市场营销手段的创新,体育用品企业能够实现资源最优配置从而实现利润最大化。
然而,在合理效仿耐克模式的同时,我国体育用品企业要增强自主独立性,特别是在外部经济环境部稳定,而内部市场是全世界最具消费潜能时,要立足内部市场,消化外部风险,超越耐克模式,创造自己的品牌运营模式,才能在未来与来自全世界的跨国公司的竞争中夺得头筹。
参考文献
1胡飞燕从耐克品牌模式看我国体育用品品牌经营的借鉴与创新[J]中国品牌2007,2 2孔庆广耐克的虚拟经营战略[J]管理科学文摘2003,2
3王正选蔡於旭从耐克品牌经营之道谈如何利用渠道资源[J]商场现代化2005,1
4李桂芳为什么耐克不生产耐克鞋[J]管理现代化2003,5
5潘文宇耐克占领市场的启示-----从耐克看品牌营销的策略[J]监督与选择2001,4 6孙立云菲利浦·奈特:耐克背后的巨人[N]东方早报2005,1,17
7《体育营销:耐克32年只专注营销情感》--------中国学网
8徐协耐克广告的符号消费[J]传媒观察2009,11
9《生产与运作管理》2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