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信息技术教学设计 六年级第十一课
六年级下学期信息技术第11课能感知的机器人(教案)

《能感知的机器人--温度传感器——创造智慧生活》教学设计一、学情分析本课的教学对象是六年级的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学生已经了解了智能电子硬件的分类:输入模块、控制模块以及输出模块。
通过五年级的学习,有一定的编程基础,能够利用循环、条件判断指令来编写程序,并且具备了基础的机器人调试能力。
他们知道温度传感器可以感知温度,但对于温度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并不清楚。
同时他们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但是将脑海中的想法转化为描述性语言,再转化为算法流程图,最终转化为图形化编程指令,还需要进一步的学习。
二、教学目标根据教学内容与学生的情况,我设定了如下教学目标:1. 在自主探究中,了解温度传感器的工作原理,有意愿利用温度传感器等智能硬件设计、制作智能作品。
(信息意识)2. 在利用温度传感器等智能硬件设计、制作智能作品的过程中,经历将创意转化为流程图、再转化为图形化编程指令的过程,编写恰当的程序控制智能电子硬件,能根据生活实际,合理设计与修改完善程序,初步形成利用程序设计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意识。
(计算思维)3. 能够利用电子教材等学习资源,解决程序设计中遇到的困难,完成温控智能作品的制作。
(数字化学习与创新)4. 在利用温度传感器等智能硬件设计、制作智能作品的过程中,合理设计作品,利用所学知识帮助身边的人,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高信息社会责任。
(信息社会责任)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了解温度传感器的原理,能够将流程图转化为图形化编程指令。
教学难点:能够将脑海中的想法最终转化为图形化的编程指令。
四、教学媒体多媒体广播教学、电子白板、教学课件、平板电脑、盛思互动编程套材。
五、教学过程活动内容活动的组织与实施设计意图时间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揭示课题协商约定1.初步感知教师展示课前制作的风扇。
教师提问:猜一猜风扇启动与关闭是什么原因?2.视频导入、揭示课题播放视频(生活中利用温度控制的智能产品:智能电水壶、智能油烟机。
小学六年级信息技术下册第11课走近机器人名师公开课优质教案4浙江摄影版

小学六年级信息技术下册第11课走近机器人名师公开课优质教案4浙江摄影版第11课走近机器人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机器人各部分的功能和组成;了解机器人编程的环境和界面。
2. 能力目标:学习操作和控制机器人的一般过程。
3. 情感目标:培养同学们的想像能力和对学习机器人的兴趣。
教学重点:学习控制机器人的一般过程。
教学难点:程序的编写、下载、调试和运行。
课时安排:2-3课时。
课前准备:一段舞蹈或音乐程序(教师演示操作过程)。
教学过程:一、机器人的组成师:机器人到底是由哪些部件组成的呢?请同学们先观看一段介绍机器人的录像资料,请留意以下方面的内容:机器人的大脑、机器人的手脚、机器人的眼睛、机器人的耳朵等。
通常一套完整的机器人设备,至少包含以下几个部件:1. 微型计算机——机器人的大脑。
机器人的大脑就是电脑,一般都是由较复杂的芯片和电路组装而成的。
2. 传感器——机器人的感觉器官。
传感器是一种与人的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和味觉对应,能代替人定量测出感知对象的信息量,并能把被测的信息量转换成电脑能识别、判断电信号的装置。
常用的有红外传感器、光敏传感器、热敏传感器、声音识别等传感器。
3. 执行器——机器人的四肢和嘴。
执行器一般由电机和机械装置构成。
用来完成指定的动作,一般机器人的执行器有:马达、喇叭、风扇、机器臂、气缸等。
4. 配套软件——玩转机器人的大舞台。
组装完成的机器人,没有软件是不会工作的,必须通过相关配套软件,编制程序,下载、调试后,才有可能让机器人按我们的设计意图忠实地执行。
学生操作:观察自己的机器人,找出机器人的大脑、感觉器官、执行器等。
二、机器人调试请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先在电脑中完成机器人配套软件的安装,完成后运行该程序,尽快熟悉整个平台界面、操作步骤、菜单选项、图标功能。
以“给机器人下载并播放一段音乐”为例,大家一起来学习和掌握机器人编程、调试和运行的整个过程。
程序下载的一般步骤(教师示范):1. 首先完成机器人的主体搭建。
(精品)六年级第十一课絮絮叨叨满是情教师用书

六年级第十一课絮絮叨叨满是情【主题说明】随着年龄的增长,小学高年级学生的自我意识迅速发展,独立意识越来越强,有了强烈的追求自主的欲望。
当强烈的独立意识与父母充满关爱的唠叨发生冲撞时,学生往往以自己的逆反行为来表示自己长大了,有时心里明知父母的唠叨是为了自己好,也会反感,觉得父母麻烦多事,甚至和父母产生摩擦,破坏亲子关系。
理解,是改善亲子关系的第一步。
通过本次辅导活动,让学生感受父母养育自己的不易,理解父母、体谅父母,正确看待父母的唠叨,共同探讨积极应对唠叨的好办法,从而改善亲子关系。
【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引导学生从父母的角度看待问题,从而理解父母。
2、情感目标:让学生在体验中感受到父母养育自己的不易和培养自己的良苦用心。
3、行为目标:让学生学会应对父母唠叨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引导学生认识到理解是改善亲子关系的第一步。
难点:让学生感受父母养育自己的不易,理解父母、体谅父母,正确看待父母的唠叨,共同探讨积极应对唠叨的好办法,从而改善亲子关系。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1、小调查:平时父母喜欢唠叨吗?他们经常唠叨哪些方面的事?2、PPT课件。
学生准备:1、学生在家录制有关父母唠叨的视频。
2、白纸、红纸、记号笔。
【教学设计】教学设计环节目标过程建议观察岛(热身暖心)1、教师做一个小调查:平时父母喜欢唠叨吗?他们经常唠叨哪些方面的事?2、学生们畅所欲言,敞开心扉谈论父母平时喜欢唠叨的那些事。
3、师生一起观看视频(本班学生事先在家录制好的有关父母唠叨的视频)。
1、学习方面:作业拖拉,不复习;书写不认真,成绩不理想。
2、服饰方面:要名牌服装,打扮超前,不符合学生身份。
3、社交方面:外出玩耍不提前交待清楚,让父母担心。
4、卫生方面:房间脏,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排去紧张情绪,创设一种开放、安全、温暖的氛围,为以下环节作铺垫。
4、根据视频和观察岛中的图片,教师提问:你也有过这样的经历吗?乱,差。
5、安全方面:行路安全,骑车安全,谨防陌生人等。
六年级下册信息技术教案11让机器人

第十一课让机器人动起来1教课目的前方已经让机器人在电脑屏幕上按我们的命令动了起来 ,这节课需要让同学自己设计、搭建机器人并使用智慧 LOGO写出使机器人能在一般的地面上动起来的程序 ;而后将程序下传给机器人 ,并进行测试和调试 ;最后让机器人依据我们的意向运动。
2学情剖析本课是“四川省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教科书《信息技术》”六年级下册第十一课。
是在《认识机器人》《与机器人“对话”》几课后,学生真实进入到实战设计、组装、编程控制机器人的一课。
本课要修业生学会设计、搭建一台简略机器人小车 ,并经过与计算机联机 ,编程并下载简单的挪动转向程序 ,并让学生实地履行操作并学习进行调试。
3要点难点教课要点 :本课要点在于让学生认识和掌握整个机器人活动的流程 :机器人的设计、搭建——程序设计——下传程序——调试程序——达成任务。
教课难点 :1、掌握下传程序的步骤和方法;2、战胜小学生的急躁心理,对换试工作要做好、做到位。
4教课过程4.1 第一学时4.1.1 新设计导入 :同学们 ,前方我们系统的学习了机器人能“懂”的 LOGO语言 ,也充足的认识和认识了机器人,还经过虚构平台与机器人进行了“对话”。
同学们必定更希望看到真实的机器人在一般的地面上动起来。
那么大家想不想亲手制作一个台机器人呢?(大家都回答“想”)那请同学们都随着老师一同来学习今日的内容。
一、设计、搭建机器人当前教课使用的机器人有两种形式 :1、有固定外形的机器人 ,如通用机器人 ,其特色是 :方便安装 ;2、积木式机器人,如乐高机器人 ,其特色是 :变化无常。
下边请同学们拼装好一台机器人 ,来让我们一同着手吧 !二、将机器人与计算机连结同学们都拼装好了吧。
只拼装好机器人还不可以 ,我们还需要将计算机中编好的程序传递到机器人的“大脑”中,就一定在计算机与机器人之间成立联系 ,以便程序下传。
通用机器人都有连结线,操作步骤以下 (亲身演示 ):第一 ,将机器人程序下载线的一端插入计算机的随意一个USB端口。
六年级上册信息技术人教版第11课 简单的递归(教案)

简单的递归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递归的基本概念。
学会识别适合使用递归解决的问题。
掌握编写简单递归程序的方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演示和动手实践,培养学生的递归思维能力。
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和讨论,探究递归的应用场景。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中算法学习的兴趣。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递归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递归程序的设计和编写方法。
2. 教学难点:理解递归的“自我调用”和“基本情况”。
掌握递归的终止条件和边界处理。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递归算法的教学课件。
演示用的递归程序实例。
编程环境(如Python)和必要的软件工具。
2. 学生准备:笔记本电脑或平板电脑,安装好编程环境。
预习递归的相关知识。
准备好记录本和笔,用于记笔记。
四、教学过程【导入】(约5分钟)老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将一起探索一个有趣而又神奇的编程概念——递归。
你们可能听过“递归”这个词,但它在编程中具体意味着什么呢?让我们通过一个小故事来开始我们的旅程吧。
(老师讲述一个关于“无限镜子迷宫”的故事,每面镜子都会反射出另一个镜子迷宫,从而无限延伸。
)老师:在这个故事中,镜子迷宫的不断反射就是一种递归现象。
在编程中,递归指的是函数直接或间接地调用自身来解决问题。
今天,我们将学习如何使用递归来解决一些简单的计算问题。
【新课讲解】(约35分钟)1. 递归的基本概念(约5分钟)老师:递归有两个关键组成部分:基本情况(base case)和递归情况(recursive case)。
基本情况是递归结束的条件,而递归情况是函数调用自身的部分。
我们通过一个简单的阶乘函数来理解这两个概念。
(老师展示阶乘函数的递归实现,并解释基本情况和递归情况。
)学生活动:跟随老师的讲解,记录笔记,并思考递归的工作原理。
2. 递归程序的设计(约10分钟)老师:现在,我们将一起设计一个递归程序来计算斐波那契数列。
小学信息技术六年上册《即时通信》优秀课教案

师:请同学们把这节课你的收获和感受发到朋友圈里,与大家共享。(汇报)
播放微信
自主学习,小组讨论,完成任务,提高小组合作意识。
在线小组讨论学习,群中分享学习体验,师生共同答疑解惑。
通过班主任发微信布置任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突破本课的教学难点。
提高学生小组合作意识。
在汇报的同时进行评价,增强学习意识。
小组合作学习、讨论:用什么办法可以完成任务。
动手操作,研究解决方法。
(同学们讨论——建群)
二、群中交流“朋友圈”的应用。
师:我们来尝试一下。老师在群里发了一节关于《微信——朋友圈》的微课,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用组长的iPad学习。然后讨论一下,你都学会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没有弄清楚,发到群里,我们大家共同讨论、解答。
师:刚才同学们反馈的添加好友的方法,老师还有补充,除了使用QQ号、手机号添加以外,我们还可以用“扫一扫”、“摇一摇”、“雷达加好友”等方法。
师:(提示)摇一摇、雷达加好友的方法容易暴露位置信息,而且搜到的人很多,同学们要注意增强自我保护意识,防止个人信息的泄露,更不要添加不熟悉的人为好友,避免造成伤害。
3.通过对他人进行合理的评价,培养公平公正的态度;他人对自己即时的评价,让自己及时了解自我发展的情况。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学会微信的使用方法。
教学难点:学会利用微信这样的公众平台进行讨论、交流与分享。
教学策略与方法
教学策略:通过分享学生学习微课之后的收获与疑问,展开学习任务。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小组合作
学法指导:在教师引导下的自主合作学习
教学资源
硬件资源:Ipad教室、触控一体机
软件资源:教学系统、浏览器、本地相册
信息技术六年级第十一课

库车县第十三小学教学设计方案专题教育第四十条网络运营者应当对其收集的用户信息严格保密,并建立健全用户信息保护制度。
第四十一条网络运营者收集、使用个人信息,应当遵循合法、正当、必要的原则,公开收集、使用规则,明示收集、使用信息的目的、方式和范围,并经被收集者同意。
网络运营者不得收集与其提供的服务无关的个人信息,不得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和双方的约定收集、使用个人信息,并应当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和与用户的约定,处理其保存的个人信息。
第四十二条网络运营者不得泄露、篡改、毁损其收集的个人信息;未经被收集者同意,不得向他人提供个人信息。
但是,经过处理无法识别特定个人且不能复原的除外。
网络运营者应当采取技术措施和其他必要措施,确保其收集的个人信息安全,防止信息泄露、毁损、丢失。
在发生或者可能发生个人信息泄露、毁损、丢失的情况时,应当立即采取补救措施,按照规定及时告知用户并向有关主管部门报告。
第四十三条个人发现网络运营者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或者双方的约定收集、使用其个人信息的,有权要求网络运营者删除其个人信息;发现网络运营者收集、存储的其个人信息有错误的,有权要求网络运营者予以更正。
网络运营者应当采取措施予以删除或者更正。
第四十四条任何个人和组织不得窃取或者以其他非法方式获取个人信息,不得非法出售或者非法向他人提供个人信息。
第四十五条依法负有网络安全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必须对在履行职责中知悉的个人信息、隐私和商业秘密严格保密,不得泄露、出售或者非法向他人提供。
第四十六条任何个人和组织应当对其使用网络的行为负责,不得设立用于实施诈骗,传授犯罪方法,制作或者销售违禁物品、管制物品等违法犯罪活动的网站、通讯群组,不得利用网络发布涉及实施诈骗,制作或者销售违禁物品、管制物品以及其他违法犯罪活动的信息。
第四十七条网络运营者应当加强对其用户发布的信息的管理,发现法律、行政法规禁止发布或者传输的信息的,应当对学生进行网络安全教育,向学生灌输正确的上网方法并教育他们正确上网,如何保护自己不被不健康的网络思想毒害。
小学六年级第十一课

小学六年级第十一课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扫清文字障碍,初步感知课文的内容。
2理解“一望无际、左邻右舍、念念有词”等词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4 理解文章脉络
二。
教具准备:
课文中的插图、生字卡片。
三、重难点:
1引导学生关心身边的每一个需要关心的人2,体会文章的表达方法
四、教学过程:
欣赏、导入新课。
(一)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全文。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全文。
2、再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抽生检查读书情况,并正音。
4、理解课文中的词语
5、那么,你有什么好办法解决刚才提的两个问题呢?
6、下面就请同学们自读课文,要求能够读准字音,读通课文,读的时候也不要忘记以上
两个问题答案。
7、现在这两个问题,你能解决了吗?
(二)理解文章脉络
1、这篇文章有几条线索?
2、根据内容,给课文分段。
(四)再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
1、自由轻声朗读课文。
2、根据内容,给课文分段。
3、慨阔文章的主要内容。
(五)自主学习课文,质疑问难。
1、学生自主学习课文。
2、提出问题,在空白处写上自己的感受。
五、小结
七、作业布置: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抄写课文的生字、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库车县第十三小学教学设计方案
专题教育
第四十条网络运营者应当对其收集的用户信息严格保密,
并建立健全用户信息保护制度。
第四十一条网络运营者收集、使用个人信息,应当遵循合
法、正当、必要的原则,公开收集、使用规则,明示收集、使
用信息的目的、方式和范围,并经被收集者同意。
网络运营者
不得收集与其提供的服务无关的个人信息,不得违反法律、行
政法规的规定和双方的约定收集、使用个人信息,并应当依照
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和与用户的约定,处理其保存的个人信
息。
第四十二条网络运营者不得泄露、篡改、毁损其收集的个
人信息;未经被收集者同意,不得向他人提供个人信息。
但是,
经过处理无法识别特定个人且不能复原的除外。
网络运营者应
当采取技术措施和其他必要措施,确保其收集的个人信息安
全,防止信息泄露、毁损、丢失。
在发生或者可能发生个人信
息泄露、毁损、丢失的情况时,应当立即采取补救措施,按照
规定及时告知用户并向有关主管部门报告。
第四十三条个人发现网络运营者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规
定或者双方的约定收集、使用其个人信息的,有权要求网络运
营者删除其个人信息;发现网络运营者收集、存储的其个人信
息有错误的,有权要求网络运营者予以更正。
网络运营者应当
采取措施予以删除或者更正。
第四十四条任何个人和组织不得窃取或者以其他非法方
式获取个人信息,不得非法出售或者非法向他人提供个人信
息。
第四十五条依法负有网络安全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及其
工作人员,必须对在履行职责中知悉的个人信息、隐私和商业
秘密严格保密,不得泄露、出售或者非法向他人提供。
第四十六条任何个人和组织应当对其使用网络的行为负
责,不得设立用于实施诈骗,传授犯罪方法,制作或者销售违
禁物品、管制物品等违法犯罪活动的网站、通讯群组,不得利
用网络发布涉及实施诈骗,制作或者销售违禁物品、管制物品
以及其他违法犯罪活动的信息。
第四十七条网络运营者应当加强对其用户发布的信息的
管理,发现法律、行政法规禁止发布或者传输的信息的,应当
立即停止传输该信息,采取消除等处置措施,防止信息扩散,
保存有关记录,并向有关主管部门报告。
第四十八条任何个人和组织发送的电子信息、提供的应用
对学生进行网
络安全教育,
向学生灌输正
确的上网方法
并教育他们正
确上网,如何
保护自己不被
不健康的网络
思想毒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