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设计美学角度看设计作品.doc

合集下载

对设计美学的理解

对设计美学的理解

对设计美学的理解设计美学是尊重和尊崇自然美与人类文化美,从更宏观的意义上去思考、探索什么是美以及如何实现美的一门科学。

它将“美”的意义放在了范畴中,使它成为一种可以发展的艺术课题,以及实践艺术的普及。

设计美学体现在具有艺术色彩的气质与美感,比如建筑、家具、服饰、装饰品等,要求它们能向人们传递深刻的哲学意义和思维。

它不仅要求美学,还要求实用美学。

如家具、服饰等,在结构上可靠,耐用,能够满足使用者的需要。

设计的本质,就是要在使用上体现出品质,而设计美学就特别强调这一点,在思维、表达过程中,为了使使用者产生美的体验,很多时候要利用抽象的符号和抽象的物象表达出来,从而能够达到最佳效果。

设计美学不仅体现在视觉上,它还要求空间能够尽量满足需求,要强调艺术与实用性质并重,以把事物提升到最高美学境界,这方面陶渊明的茶学比较重要,他把淡雅的生活精神和具体的表现抽象地包装在一起,体现了一种审美的深刻理念。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以美服人”是一种很重要的思想,把美置于心理和行为之中,以最大程度地满足自身和他人的美学需求,把仪式感和希望融入设计中,才能令人产生一种洗礼般的感悟;“以艺术追求审美”,就是要把实用性、审美性、加工性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给人以历久弥新的惊喜。

设计美学也不仅仅局限在视觉上,toru aramaki的《气学》一书,把设计的本质提升到了多重层面,把文化精神融入设计作品中,从而使它真正走进了社会精神的最高层次。

英国建筑师John Ruskin也强调,设计的本质就是能够见证文化发展的历程,任何设计都应该不断感受,敏感对待当下的社会人文现实。

总之,设计美学是一种从宏观角度来审视如何实现美的艺术,它给设计师以及世人提供了无限的可能性以及展示艺术创造力的台阶。

设计美学不仅需要美学上的一定层次。

更重要的是,它把文化精神、艺术理念融入设计中,使之更有价值,更具有深刻思想。

它是一种情感的表达,一种传播的灵魂,历来都是追求美的核心动力。

设计美学靳埭强作品赏析

设计美学靳埭强作品赏析

设计美学靳埭强作品赏析作品赏析,设计美学20XX年设计美学――靳埭强设计作品赏析作品赏析,设计美学靳埭强ABOUT HE靳埭强1942年生于广东省番禺靳埭强,男,1942年生于广东省番禺。

中央美术学院设计系。

裁缝出身,在夜校学习平面设计。

1957年定居于香港,后在香港中文大学校外进修部攻读设计课程。

1967年,他投身平面设计工作,1976年创办设计公司。

1979年,他成为首位入选香港十大杰出青年的设计师,1993年被杂志《IDEA》选为世界平面设计师百杰之一。

作品赏析,设计美学获奖经历:靳埭强曾在各种竞赛中,获奖数百项;其中包括数十项纽约创作历年展优异奖;于1991 及1994 年亚洲广告奖之最佳企业形象设计;美国洛杉矶国际艺术创作展金奖;多项美国纽约CLIO 大奖总决赛状;日本字体设计年刊之最佳作品;纽约水银金奖;多项美国《传递艺术》奖;波兰第1届国际电脑艺术双年展冠军。

生于广东省番禺靳埭强1942年在香港,靳氏于1979 年成为首位入选为香港十大杰出青年的设计师;1984 年更是唯一的设计师给颁赠市政局设计大奖;又于1991 年获香港艺术家年奖之设计师年奖,1992 年被选为90 年代风云男士之一;1998 年再获杰出成就奖。

靳埭强在平面设计界是当之无愧的大师级人物。

作品赏析,设计美学获奖经历:他曾获得过300多个设计类的奖项,其中很多是国际平面设计界一流的大奖。

1999 年靳埭强因为对设计界的杰出贡献,被授予香港紫荆勋章。

靳埭强1942年生于广东省番禺靳埭强特别强调设计师的专业精神,他认为漂亮的设计并不一定是好的设计,最好的设计是那些适合企业、适合产品的设计。

靳埭强是靳与刘设计顾问公司创作总监,靳与刘设计顾问公司是香港一流的设计公司,为无数企业进行过包装设计。

20XX年,靳埭强荣获“全球杰出华人奖”。

作品赏析,设计美学设计特点:埭强在平面设计界是当之无愧的大师级人物。

他曾获得过300多个设计类的奖项,其中很多是国际平靳埭强1942年生于广东省番禺面设计界一流的大奖。

创意设计展览创意无限美学之美

创意设计展览创意无限美学之美

创意设计展览创意无限美学之美创意设计展览——创意无限,美学之美创意设计,作为现代社会中一种重要的艺术表现形式,既具有稳定的美学标准,又兼顾了个人的审美感受和创新力。

创意设计展览,则是一个将创意设计作品集中呈现给观众的平台,展示出创意无限的美学之美。

本文将以创意设计展览为主题,探讨创意设计的美学特点以及创意设计展览的魅力所在。

第一部分:创意设计的美学特点创意设计是将个人的创造力与审美能力相结合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

它具有以下几个美学特点:1. 独特性:创意设计的首要特点就是独特性。

在创意设计中,设计师通过自己的思考和创造,使作品与众不同,与传统的设计形式相比较,更具有新颖性和个性化。

独特性不仅是创意设计的魅力所在,也是观众在参观创意设计展览时所追求的。

2. 融合性:创意设计往往是不同领域或不同风格的融合。

它可以将不同的元素,比如艺术、科技、自然等,巧妙地融入到作品中,形成一种全新的审美体验。

这种融合性不仅体现了设计师的思维创新能力,也使观众在欣赏作品时能够感受到多样化的美感。

3. 功能性:创意设计不仅追求艺术性,也注重实用性和功能性。

良好的创意设计作品不仅仅是美丽的陈列品,更是实用的产品或设施。

设计师通过创新的思维,使作品在美学上更精致、更出彩的同时,还保持了其原有的实用性。

第二部分:创意设计展览的魅力所在创意设计展览作为一个将创意设计作品集中呈现给观众的平台,其魅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视觉冲击力:创意设计展览常常以独特的展示方式和创意的展品设计给观众带来视觉上的冲击。

展览场馆的布置、灯光的运用以及作品的展示手法等,都能够吸引观众的眼球,激发他们的兴趣和好奇心。

2. 互动参与性:与传统的艺术展览不同,创意设计展览更注重与观众之间的互动。

观众不仅可以欣赏作品,还可以参与到其中,通过互动装置或者VR技术,与作品进行互动,增强了观众的参与感和体验感。

3. 跨界融合:创意设计展览常常突破传统的艺术边界,将不同领域的设计元素相结合,使展览更具有创新性和前卫感。

设计美学作业

设计美学作业

设计美学结课作业一.以形式美或审美心理学的角度,对喜爱的两件设计作品进行点评,题目自拟。

要求:1、两件作品,其中一件必须是本专业作品。

2、必要的请绘出图形或附相关图片。

3、每篇字数不少于500字。

例:1,题目 2,序言 3,主体(结构,每一段段落,颜色,心理)4,结论(合理性)点评:幽灵椅——点醒生活法国设计鬼才:菲利普.斯达克的作品——幽灵椅(ghost chair)是我最喜欢的工业设计作品之一,当然对作者本人我也十分的欣赏,或者说他本人的性格魅力将他的作品赋予了更加传奇的色彩。

幽灵椅这个作品蕴含一种简约主义,具有很强的时代特征,用最简单的结构,最洗练的造型,最纯净的表面表现了一种对生活,对社会,对设计的一种态度,一种智慧,让人为之正视,而后又被“坐来坐去”。

这件作品在斯达克的所有为人盛赞的作品中并不那么起眼,也许只是其随手之作,但对我却有特殊意义,是它让我改变了以往对工业设计机械枯燥的看法。

从审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我对这个椅子产生了“移情”,当这样一把透明的椅子摆在我的眼前时,第一时间我会怀疑它是不是一把玩笑之作,因为它和别的椅子都显得那么不一样,不是以可靠、结实、耐用、敦厚、舒适、奢侈的外表来讨得你的“贵臀”与之接触,而当你小心翼翼的移臀而上的时候,它同样又完好的承受了你对一把椅子该有的功能的所有要求——椅子就是椅子,最难也是最容易的椅子。

当这把椅子得到你本该给与的信任时,你又会被设计师这种对视觉观感传统的颠覆,这种对使用者心理的“挑衅”而会心一笑,这种与你本来审美经验的冲突,反而更增加了其作为一个审美对象的生动与活泼,不是简单的将你的情趣转化为对椅子的欣赏,而是椅子本身给你增加了别样的情趣,唤醒了你对生活应有之义——活着的乐趣,就是对未知的好奇和已有的满足。

点评拉线式CD机——简单好用,这样就好“回归质朴”——白色的CD机静静的挂在白色墙上,轻轻一拉,转动的CD,把音乐便如清风拂面,吹到你的心里。

设计中的美学研究功能美与形式美

设计中的美学研究功能美与形式美

其次,要注重创新舞蹈形式。不同的舞蹈风格和元素可以丰富舞蹈的形式感。 在创作舞蹈形式时,可以尝试将不同的舞蹈风格和元素融入到舞蹈作品中,如 将现代舞的自由、街舞的动感和芭蕾的优雅相结合,创造出独特的舞蹈形式。 此外,也可以运用舞台灯光、道具等元素,创造出更加多样化的舞蹈形式。
最后,要注重舞蹈节奏和时长的把握。舞蹈在合适的时间和空间里才能发挥最 大的表现力。在创作舞蹈时,要根据舞蹈内容的需要,合理安排舞蹈的节奏和 时长。在节奏上,要注意音乐节奏与舞蹈节奏的协调,使两者相互呼应;在时 长上,要根据舞蹈内容的需要,合理安排舞蹈的起承转合,使舞蹈在有限的时 间内展现出最佳的表现力。
(3)创新发展:通过创新的设计手法和技术,增强设计作品的功能性和形式 美。例如,使用先进的材料和技术,提高产品的性能和美感。
结论
设计中的美学研究是一个不断深入的课题。在本次演示中,我们探讨了功能美 与形式美的关系及其在设计中的应用。通过深入研究和探讨可以发现,功能美 和形式美是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只有在设计中将它们有机地结合起来,才 能创造出既实用又具有审美价值的设计作品。
五、总结
设计美学与设计之美在现代设计中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通过对设计的定义、 设计与美学的关系以及设计师的职责和素养的探讨,我们可以理解到设计美学 是一个充满挑战和创新的领域。现代设计师需要将美感与实用性相结合,以解 决实际问题并满足人们的需求。
观察现代社会的趋势,我们可以发现设计与美学的关系越来越密切。无论是产 品设计、品牌包装还是建筑设计,设计师们都在努力寻求美的表达方式,让作 品更具吸引力和价值。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设计师们有了更多的可能性去实 现他们的创意。未来,设计美学与设计之美将在各个领域得到更广泛的应用和 创新,为人类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体验。

贝聿铭建筑作品中的美学思想探析

贝聿铭建筑作品中的美学思想探析

2021·04贝聿铭,美籍华人建筑师,1983年普利兹克奖得主,同时他也被人誉为“现代建筑的最后大师”。

回看贝聿铭的一生,他独特的具有不同角度的设计手法和宝贵的经历在他的建筑设计作品中直接体现出来。

儒学思想在众多传统文化中具有重要的不可取代的地位,其以人为本的思想是儒学思想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文化理念,不仅体现了生命对于历史文化的态度和生命在历史文化中的地位,也强调了人的主体性。

贝聿铭将儒学思想运用到建筑设计中,创造了其独一无二的设计风格,他将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融合到作品中,使建筑不再冷冰冰没有温度,而成为一个代表中华民族的符号,并且使建筑具有了艺术性和传承性。

一、研究背景目前国内一些建筑设计风格趋同化,一味追逐国外的风格,部分设计师没有自己的思考,摒弃地域特色,但是建筑应该有自己所承载的历史底蕴和文化内涵。

在这种背景下,贝聿铭恰当地将儒学思想与建筑设计作品融为一体,呈现了具有明显中国特色中国思想的中式美学建筑,既成就了建筑的艺术性,又用建筑传承了文化,使建筑以其特有的形式传达情感,引起人们的共鸣。

在建筑艺术不是一味仿古就是全面西化的今天,建筑设计师也应该恰当地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建筑艺术相融合,使更多的人将目光聚焦于我们中华民族上下几千年的优秀文化。

(一)贝聿铭简介贝聿铭1917年出生于中国广州,是苏州望族之后,因为一些机缘巧合曾在家族祖叔父拥有的苏州园林狮子林里度过了他童年的美好时光。

他18岁远赴美国留学,先后在麻省理工学院和哈佛大学攻读建筑专业,其间凭借自己独特的设计视角和超高的智慧完成了多项复杂的设计任务,于1955年成立了个人的建筑设计事务所。

1983年,他获得了“建筑界的诺贝尔奖”———普利兹克奖。

贝聿铭的建筑设计理念与儒家思想有很多契合的地方,早期的他受到中国传统儒家文化的教育和熏陶,思想也受到传统儒学观念的影响,因此他在设计时将中国人所讲究的意境用现代化的方式展现出来,他的建筑作品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天人合一”的思想,他的建筑思想打破了20世纪以来单一的模块化的现代主义建筑思想。

论设计美学中的审美范畴

论设计美学中的审美范畴

论设计美学中的审美范畴在设计美学中,审美范畴是指对于美的感知和评价的各个方面或维度。

审美范畴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和分析设计作品的美感,从而更好地欣赏和创造美学上令人满意的设计。

首先,审美范畴中的一个重要维度是形式美。

形式美关注的是设计作品的外在形态和结构,包括线条、形状、比例、对称与平衡等。

一个作品是否具有流畅的线条、合理的形状以及和谐的比例,这些因素都对形式美有着重要影响。

形式美与设计的整体风格和表达息息相关,通过形式美能够传递出设计作品的情感和意义。

其次,色彩美是审美范畴中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色彩在设计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能够直接影响人们的情绪、感受和体验。

色彩美可以包括色彩的明暗、对比、饱和度等方面的综合表现。

通过巧妙地运用色彩,设计师可以营造出不同的氛围,激发观者的情感共鸣。

此外,材质美也是设计美学中不可忽视的审美范畴之一、材质美指的是设计作品所使用的材料或表面的质感和触感。

不同的材质可以传达出不同的质感和情感,例如丝绸、陶瓷、金属等。

设计师可以通过选择合适的材质来增强作品的观赏效果和表达力。

除了上述几个主要的审美范畴外,还有其他一些次要但同样重要的维度。

例如,空间美关注的是设计作品在空间中的布局和结构,包括比例、尺寸、层次等。

空间美可以通过创造出平衡、和谐和节奏感的空间来增强设计作品的美感。

另外,功能美关注的是设计作品的实用性和功能性。

设计作品如果能够满足人们的需求并提供便利和舒适性,也能够在审美上获得更高的评价。

在设计美学中还有一个重要的范畴是时代美。

设计作品的时代美指的是它所处的历史时期和文化背景所赋予的审美特征。

不同的时代和文化都有各自的审美标准和风格,设计师通过融入时代元素和反映当下社会文化来传达出更具时代感的设计美。

总结起来,审美范畴可以帮助我们从不同的维度去感知和评价设计作品。

形式美、色彩美、材质美、空间美、功能美和时代美都是设计美学中重要的审美范畴。

通过对这些范畴的理解和应用,我们可以更好地研究和创造令人满意的设计作品。

从设计美学角度看设计作品

从设计美学角度看设计作品

从设计美学角度看设计作品设计美学作为一门社会科学,自产生之日起就对设计领域产生或多或少的影响,尤其是设计美学领域的审美学说,对设计师来讲,更是衡量其作品好坏的一个很重要的标准。

下面,我就选取古今中外历史上几件比较有代表性的作品,从设计美学角度简要分析一下。

一、唐代曲辕犁唐代曲辕犁设计精巧,同时亦符合一定的美学规律,有一定的审美价值。

犁辕有优美的曲线,犁铧有菱形的、V形的,在满足使用功能的同时还具有良好的审美情趣。

下面,我就从功能美、形式美、材料美和结构美四个方面分析一下。

1、功能性分析功能美不是“有用即美”,而是使用价值和技术美的结合,在注重物品使用价值的时候不能忽略了其技术性。

与直辕犁相比,唐代曲辕犁的设计具有良好的使用功能,不仅可以通过扶犁人用力的大小控制耕地的深浅,还大大节省了劳动力,有很高的劳动效率。

犁架加大,显得更加稳定,便于在耕地时的控制,犁铧多为V形,尖头更加锋利,便于入土。

曲辕犁的使用功能相当完善,使用性加强。

同时,从技术美学角度看,唐代曲辕犁的设计更加先进,犁的规格、种类多样,形制亦因需要而有差异。

犁铧、犁壁、犁头等也是根据需要而不断改进,技术含量可谓相当高。

2、形式美分析唐代曲辕犁在形式上,可谓达到了一种均衡与稳定的美学效果。

均衡与稳定,是美学规律中重要的一条。

均衡是指造型物各部分前后左右间构成的平衡关系,稳定则是指造型物上下之间构成的轻重关系,给人以安定、平稳的感觉。

在唐代曲辕犁造型中,以策额为中线,左右保持着等量不等形的均衡;从色彩上看,木材的颜色是冷色的,而铁也是冷色,可以达到视觉上的平衡;犁铧为V形,是一种对称,可以给人以舒适、庄重、严肃的感觉,对称本身亦是一种很好的均衡。

稳定,则主要表现在实际稳定和视觉稳定两方面。

无论从造型上看还是从视觉平衡上看,都具有极强的稳定性。

3、材料美分析唐代曲辕犁的用材主要是木材和铁。

二者皆为冷色,极易达到平衡。

而且,唐代时候的冶铁技术已十分成熟,铁已经广泛运用于各种器物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设计美学角度看设计作品
设计美学作为一门社会科学,自产生之日起就对设计领域产生或多或少的影响,尤其是设计美学领域的审美学说,对设计师来讲,更是衡量其作品好坏的一个很重要的标准。

下面,我就选取古今中外历史上几件比较有代表性的作品,从设计美学角度简要分析一下。

一、唐代曲辕犁
唐代曲辕犁设计精巧,同时亦符合一定的美学规律,有一定的审美价值。

犁辕有优美的曲线,犁铧有菱形的、V形的,在满足使用功能的同时还具有良好的审美情趣。

下面,我就从功能美、形式美、材料美和结构美四个方面分析一下。

1、功能性分析
功能美不是“有用即美”,而是使用价值和技术美的结合,在注重物品使用价值的时候不能忽略了其技术性。

与直辕犁相比,唐代曲辕犁的设计具有良好的使用功能,不仅可以通过扶犁人用力的大小控制耕地的深浅,还大大节省了劳动力,有很高的劳动效率。

犁架加大,显得更加稳定,便于在耕地时的控制,犁铧多为V形,尖头更加锋利,便于入土。

曲辕犁的使用功能相当完善,使用性加强。

同时,从技术美学角度看,唐代曲辕犁的设计更加先进,犁的规格、种类多样,形制亦因需要而有差异。

犁铧、犁壁、犁头等也是根据需要而不断改进,技术含量可谓相当高。

2、形式美分析
唐代曲辕犁在形式上,可谓达到了一种均衡与稳定的美学效果。

均衡与稳定,是美学规律中重要的一条。

均衡是指造型物各部分前后左右间构成的平衡关系,稳定则是指造型物上下之间构成的轻重关系,给人以安定、平稳的感觉。

在唐代曲辕犁造型中,以策额为中线,左右保持着等量不等形的均衡;从色彩上看,木材的颜色是冷色的,而铁也是冷色,可以达到视觉上的平衡;犁铧为V形,是一种对称,可以给人以舒适、庄重、严肃的感觉,对称本身亦是一种很好的均衡。

稳定,则主要表现在实际稳定和视觉稳定两方面。

无论从造型上看还是从视觉平衡上看,都具有极强的稳定性。

3、材料美分析
唐代曲辕犁的用材主要是木材和铁。

二者皆为冷色,极易达到平衡。

而且,唐代时候的冶铁技术已十分成熟,铁已经广泛运用于各种器物上。

这样,唐代曲辕犁的设计,就更加经济适用,适合于普通老百姓的购买和使用。

而且,木材和铁,二者均为冷色系的实物,搭配起来很容易,不会显得突兀。

4、结构美分析
在产品造型中,变化与统一是一条很重要的美学规律,为取得产品造型的变化与统一,主要采取的造型手法是:在变化中寻统一;在统一中寻变化。

在唐代曲辕犁造型中,虽有直线的犁底、压镵、侧额、犁箭和曲线的犁辕、犁梢,但它们的连接方式是相同的,大多用楗、梢、榫来连接固定,且主体以直线为主。

这就是在变化中寻统一;以直线型为主,给人以硬朗稳定的感觉,但犁辕和犁梢的曲线又使造型富有变化,给人以动态的感觉,起对比和烘托作用。

曲辕犁以木材为主,而铁质的犁铧与木质的犁架形成了对比,这就是在统一中求变化。

综上所述,唐代曲辕犁反映了中华民族的创造力,不仅有着精巧的设计,精湛的技术,还蕴含着一定的美学规律,其历史意义、社会意义影响深远。

二、流水别墅
著名的流水别墅是美国著名建筑设计师赖特为卡夫曼家族设计的。

这座位于瀑布之上的别墅实现了赖特“方山之宅”的梦想。

整个建筑构思是大胆的,因而它成为世界上最著名的现代建筑之一。

下面,就从设计美学角度,从不同方面看着做瀑布之上的人居典范。

流水别墅本身就是为休闲养身而设计的,其内部空间既分割又连成一片,根据不同的需要可以有不同的净高,而且室内陈设偏于低层布局,天花板较低,并略有倾斜,室内有亲和感和安全感,这样的空间和陈设很适合人们放松身心,亲近大自然。

同时,不得不承认,流水别墅本身所具有的技术美亦达到了一种相当高的水平。

赖特的设计,使建筑物的主要是部分悬浮于瀑布之上,这座建筑已经超越了它本身,其中所含的技术美足以让后来的人们仰头惊叹。

2、形式美分析
流水别墅这个建筑具有活生生的、原形的、超越时间的性质。

从其看似简单却蕴涵无限运动张力的外观我们可以读出那些水平伸展的地坪、要桥、便道、车道、阳台以及棚架,沿着各自的伸展轴向,越过谷而向周围凸伸,似乎全身飞跃而起,落花流水于宾夕法尼亚的岩崖之中,超凡脱俗,瀑布所形成的雄伟的外部空间使流水别墅更为完美,在这儿,自然和人悠然共存呈现了天人合一的最高境界。

3、材料美分析
在材料的使用上,流水别墅是非常具有象征性的,所有的支柱,都是粗犷的岩石。

石的水平性与支柱的直性,产生一种明的对抗,所有混凝土的水平构件,看来有如贯穿空间,飞腾跃起富裕了建筑最高的动感与张力,例外的是地坪使用的岩石,似乎出奇的沉重,尤以悬挑的阳台为最。

而当你站在人工台面阳台上,而为自然石面的壁支柱所包围时对于内部空间或许会有更深一层的体会。

因为室内空间透过巨大的水平阳台而延伸,衔接了巨大的室外空间----崖隘。

由起居室通到下方溪流的混凝土楼梯,关联着建筑与大地,是内外空间必可缺少的媒介,且总会使人们禁不住的一再流连其间。

4结构美分析
流水别墅的建筑造型和内部空间达到了伟大艺术品的沉稳和坚定的效果。

这种从容镇静的气氛,在整个建筑内外及其布局与陈设之间,不同凡响的室内使人犹如进入了一个梦境,通往巨大的起居室之过程,必然先通过一段狭小而昏暗的有盖顶的门廊,然后进入反方向上的主楼梯透过那些粗犷而透孔的石壁,右手边是直交通的空间,而左手边便可进入起居的二层踏步。

这种独特的结构使得自然光线可以自由的投入居室内部,造成明暗相间的光影效果。

这个建筑物内部空间的气氛,随着光线的明度变化,而呈现出多样的风采。

综上所述,流水别墅不愧为赖特最为得意的作品之一,它可以说是一种正反力量在绝妙均衡中组构而成的建筑,也是水平或倾斜穿杆或近几年推移的空间手法交错融合的稀世之作。

它真切的显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境界,在这样美不胜收的地方,人们当然会禁不住的一再流连其间。

三、香山饭店
香山饭店是著名的建筑设计师贝聿铭在寻找传统与古代相结合的道路上一个非常成功的设计。

它表现了建筑在文化上的延续之法----不对过去横加批判,而是撷其精华,成就自我。

1、功能美分析
作为饭店,香山饭店肯定如其他饭店一般履行着作为饭店的功能。

香山饭店位于北京西山风景区的香山公园内,周边路网交通发达,五环路擦肩而过,由市中心驾车顷刻而至。

香山饭店建筑面积三万五千平方米,其中中心面积为七百八十平方米。

饭店共拥有26套客房,设施齐备,宽敞舒适。

饭店还设有各种形式规格的会议室、多功能厅、宴会厅及完善的配套设施和服务。

而且,香山饭店所探求的现代建筑民族性香山饭店仅仅用了正直交角的错位方法,颇具技术性。

在这个建筑身上,贝聿铭可谓下足了功夫。

从外形看,香山饭店只是一栋不到四层高的白色小楼。

有一个等式很形象的说明了香山饭店的体貌:香山饭店=江南民居+东莞屋顶+苏州园林。

整个饭店既有中国古典特色,又处处可见现代的影子,依凭山势,蜿蜒曲折,院落相间,内部十八景观,山石,湖水,花草,树木,与白墙灰瓦式的主体建筑相映成趣,阳光透过玻璃屋顶泻洒在绿树茵茵的大厅内,明媚而舒适。

饭店内部的家具等用品亦是古典味十足,内外交相辉映,更显出一种古典与现代相结合的形式美感。

3、结构美分析
从饭店的结构上看,仿北京四合院天井形式颇具特色。

贝聿铭在80年代曾经对香山饭店的格局下过一句类似写散文的评语:形散而神不散。

它的建筑可谓别具一格,有影壁、院落、水体等构成的主轴形成若隐若现的层次变化,根据地形变化和保护古树的目的,饭店在各个地方都预留了一个个凹口,旨在于尽可能少的破坏林地的环境。

饭店内部结构更是完美。

各种配套设施井然有序,彼此的搭配可谓巧夺天工。

同时,园林建筑中观赏路线的布置使人感到从幽静僻静到豁然开朗的强烈对比。

4、材料美分析
贝聿铭在材料运用方面更是精益求精。

香山饭店的窗户采用北京城墙上的那种旧式瓦片来装饰,瓦片上的釉彩使它们具有了与众不同的深灰色的光泽,简约却不失优雅。

小花园中的小径是由彩色石子铺成的。

这种石子是贝聿铭的助手们从越南边境附近的边远河床采集的,精致而小巧。

其中,还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云南石柱的运用。

贝聿铭将云南的石柱巧妙的运用到香山饭店的建筑中,这些朴拙却优雅的石柱,与旧式瓦片、彩色石子,同白墙的主体建筑相辉映,更衬得它们精美绝伦。

综上所述,北京香山饭店无论从哪个方面看都充满了趣味。

在贝聿铭那里,看似简单的材料,相互间搭配,就组出了绝佳的风景。

综上所述,设计美学对于设计领域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

这就好比是一面放大镜,透过厚厚的镜片,将设计作品分解来看,我们就会发现许多不一样的乐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