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作业题解(化学反应的方向和程度)
02第二章 化学反应的方向和程度

第二章
化学反应的方向和程度
二、影响反应方向的因素
(一)反应的焓变 ——ΔH
最早的时候,人们发现,许多放热反应是可 以自发进行的:
H 2 (g) Cl2 (g) 2HCl(g)
r Hm 184.6kJ mol1
r Hm 65.6kJ mol1 Ag (aq) Cl (aq) AgCl(s)
(4): 2HCl(g) H2 (g) Cl2 (g)
需通过具体的计算
熵减
第二章
化学反应的方向和程度
3)化学反应熵变的计算
r S ( viS )生成物- ( viS )反应物 m m m
例:计算反应 2HCl(g) = H2 (g) + Cl2(g)在298K时 的标准熵变。 解:首先查表(附录1,P324)
§2-1
化学反应的方向与吉布斯函数变
一、化学反应的自发性
水流动:高处 → 低处 (Δ h <0) 热传导:高温 → 低温 (ΔT<0)
1、自发过程:在给定条件下,不需要外加能量 就能自动进行的过程。 如何判断化学反应的方向?
能否有一个物理量来判断? 自发变化的最大限度是体系的平衡状态。
2、非自发过程:在给定条件下,还需要外加能 量才能进行的过程。 自然界的一条基本变化规律:体系倾向于取 得最低的能量状态。
Δr H 5.35KJ mol
θ m
1
这就说明,用ΔH 作为判断反应自发进行方 向的依据是片面的,决定反应进行方向的因素, 除了焓变,还有温度及体系的混乱程度。
第二章
化学反应的方向和程度
(二)反应的熵(entropy)变 ——ΔS
所谓熵,其实就是一个体系的混乱度。 自然界中一切变化的方向,除了倾向于能量 最低状态外,还有一个规律,就是倾向于取 得最大的混乱度。热力学中,就用熵(S)这 个函数来表示体系中物质粒子的混乱度。
第二章 化学反应的方向部分作业的提示

第二章 化学反应的方向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1.如果系统经过一系列变化,最后又变到初始状态,则系统的 (A ) Q =0,W =0,ΔU =0,ΔH =0 (B ) Q ≠ 0,W ≠0,ΔU =0,ΔH =Q (C )Q =-W ,ΔU =Q+W ,ΔH =0 (D ) Q ≠ W ,ΔU =Q+W ,ΔH =02.体系的性质有广延性质和强度性质,下列哪一组均属广延性质 (A )T ,V ,H ,U ; (B )U ,S ,G ,H ; (C )S ,H ,G ,T (D )S ,T ,V ,G 。
3.在下列反应中,r m ΔH 等于AgBr(s)的f m ΔH 的反应是 (A ). Ag+ (aq) + Br- (aq) → AgBr (s) (B ). 2Ag (s) + Br 2 (g)→2AgBr (s)(C ). Ag (s) +12 Br 2 (l) → AgBr (s) (D ) Ag (aq) +12Br 2 (g) → AgBr (s)4.若某体系所吸收的热量,全部用于体系的内能增加,则所需的条件是:①封闭系统 ②不做体积功和其它功 ③恒压 ④恒温(A )①和②; (B )①和③;(C )①和④;(D )②和④。
5.一般来说,以下哪种情况会导致熵值较小? (A) 分子数较多; (B )气体的量增加; (C) 分子对称性增加; (D )固体物质液化。
6.在标准条件下石墨燃烧反应的焓变为-393.6 kJ·mol-1,金刚石燃烧反应的焓变为-395.5kJ·mol-1,则石墨转变成金刚石反应的焓变为 (A ). -789.1 kJ·mol-1 (B ). 0 (C ). +1.9 kJ·mol-1 (D )-1.9 kJ·mol-17.25℃时NaCl 晶体在水中的溶解度约为6 mol·L -1,若在1L 水中加入1 mol NaCl ,则 NaCl (s) + H 2O (l) → NaCl (aq)的(A ). ΔS > 0,ΔG > 0 (B ) ΔS > 0,ΔG < 0 (C ). ΔG > 0,ΔS < 0 (D ). ΔG < 0,ΔS < 0 8.下列物质中可以认为具有最大摩尔熵的是(A ). Li (g) (B ). Li (s) (C ). LiCl·H 2O (s) (D ). Li 2CO 3 (s) 9.下列反应中,r m ΔS 值最大的(A ). C (s) + O 2 (g) → CO 2 (g) (B ). 2SO 2 (g) + O 2 (g) →2SO 3 (g)(C ). CaSO 4 (s) + 2H 2O (l) → CaSO 4·2H 2O (s) (D ). 2NH 3 (g) →3H 2 (g) + N 2 (g) 10.下列热力学函数中数值不为零的是:(A )f m ΔH (Cl 2,g);(B )f m ΔG (Br 2,l);(C )f m ΔG (Hg,l);(D )m S (H 2,g)。
高考化学第二单元反应的方向和限度专题1

高考化学第二单元反应的方向和限度专题12020.031,把锌片和铁片放在盛有食盐水和酚酞的表面皿中,如图所示。
最先观察到酚酞变红的现象的区域是A、I和IIIB、I和IVC、II和IIID、II和IV2,可逆反应2NO 22NO+O2,在恒容密闭容器中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是①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O2的同时生成2n molNO2②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O2的同时,生成2n mol NO③NO2、NO、O2的反应速率的比为2 : 2 : 1的状态④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再改变的状态⑤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改变的状态⑥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改变的状态A、①④⑥B、②③⑤C、①③④D、①②③④⑤⑥3,用“增大”“减小”或“不变”填空:4,一种新型燃料电池,它以多孔镍板为电极插入KOH溶液中,然后分别向两极上通乙烷和氧气,其电极反应式为:C2H6+18OH--14e- =2CO32-+12H2O,7H2O+7/2O2+14e- =14OH-,有关此电池的推断正确的是A、电解质溶液中电子向正极移动B、放电一段时间后,KOH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变C、通乙烷的电极为负极D、参加反应的O2和C2H6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75,将质量相等的铜片和铂片插入硫酸铜溶液中,铜片与电源正极相连铂片与电源负极相连,以电流强度1A通电10min,然后反接电源,以电流强度2A继续通电10min。
下列表示铜电极、铂电极、电解池中产生气体的质量和电解时间的关系图正确的是6,某温度时,在2 L容器中,X、Y、Z三种物质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曲线图2-3所示。
由图中数据分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应开始至2 min,Z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__________。
(2)(6分)取a mol A和b mol B置于V L容器中,发生可逆反应:aA(g)+bB(g)cC(g)+dD(g),1 min后,测得容器内A的浓度为x mol·L-1,这时B的浓度为:;C的浓度为:。
第二单元化学反应的方向和限度

第二单元 化学反应的方向和限度【考试说明】1.了解化学反应的可逆性。
能用焓变和熵变说明常见化学反应的方向。
2.理解化学平衡和化学平衡常数的含义,能用化学平衡常数计算反应物的转化率。
【高考点击】例.(2008上海高考·26)在2L 密闭容器中,800℃时反应2NO(g)+O 2(g)2NO 2(g)体系中,n(NO)(1)写出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K = 。
已知:K(300℃)>K(350℃),该反应是 热反应。
(2)右图中表示NO 2的变化的曲线是 。
用O 2表示从0~2s 内该反应的平均速率v(O 2)= 。
(3)能说明该反应已经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
a 、v(NO 2)=2v(O 2)b 、容器内压强保持不变c 、v 逆(NO)=2v 正(O 2)d 、容器内的密度保持不变(4)为使该反应的反应速率增大,且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的是 。
a 、及时分离出NO 2气体b 、适当升高温度c 、增大O 2的浓度d 、选择高效的催化剂【知识梳理】1.可逆反应:在 条件下,既能向 方向进行又能向 方向进行的反应。
如H 2O 电解生成H 2和O 2,与H 2和O 2反应生成H 2O 属于可逆反应。
2.判断化学反应的方向:(1)熵变△S 的大小:混乱度增加,△S 0 ,混乱度减小,△S 0 。
同一种物质,三种状态下,熵值的大小顺序: > > 。
(2)焓变△H 的大小:放热,△H 0 ,吸热,△H 0 。
(3)用△H ( 变)和△S ( 变)组合说明△H<0,△S>0, 自发进行;△H>0,△S<0, 自发进行 △H>0,△S>0, 自发进行;△H<0,△S<0, 自发进行例1.对于化学反应方向的确定不仅与焓变(△H )有关,也与温度(T )、熵变(△S )有关,实验证明,化学反应的方向应由△H -T △S 确定,若△H -T △S<0,则自发进行,否则不能自发进 行。
高中化学第二章化学反应的方向限度与速率第1节化学反应的方向作业含解析鲁科版选修

第1节化学反应的方向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自发过程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只有不需要任何条件就能够自动进行的过程才是自发过程B.需要加热才能够进行的过程肯定不是自发过程C.同一可逆反应的正、逆反应在不同条件下都有自发的可能D.非自发过程在任何条件下都不可能变为自发过程解析:在温度和压强一定的条件下,不借助光、电等外部力量就能自动进行的过程为自发过程,A错误;有的自发反应需要加热才能进行,如高温自发反应,B错误;C正确,同一可逆反应的正、逆反应在不同条件下都有自发的可能;D错误,非自发过程在一定条件下可能变为自发过程。
答案:C2.下列对熵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同种物质气态时熵值最大,固态时熵值最小B.体系越有序,熵值越小;越混乱,熵值越大C.与外界隔离的体系,自发过程将导致体系的熵减小D.25 ℃、1.01×105 Pa时,2N2O5(g)4NO2(g)+O2(g)是熵增的反应解析:同种物质,气态时的熵值大于固态时的熵值;与外界隔离的体系,自发过程总是向着熵增大的方向进行,将导致体系的熵增大;反应2N2O5(g)4NO2(g)+O2(g)进行后,气体的物质的量增多,是熵增大的反应。
答案:C3.下列关于化学反应的焓变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化学反应的焓变与反应的方向性无关B.化学反应的焓变直接决定了反应的方向C.焓变为正的反应都是吸热反应D.焙变为正的反应都能自发进行解析:焓变与反应的方向性有关,A项错误;化学反应的焓变不能直接决定化学反应的方向,B 项错误;焓变为正的反应,体系内能增大,即为吸热反应,C项正确;焓变不能直接判断反应能否自发进行,D项错误.答案:C4.25 ℃和1。
01×105 Pa时,反应2N2O5(g)===4NO2(g)+O2(g)ΔH=+56。
76 kJ·mol-1,自发进行的原因是( )A.是吸热反应B.是放热反应C.是熵减少的反应D.熵增大效应大于能量效应解析:熵增原理是解释部分自发过程的判据。
高中化学选修_化学反应的方向和限度_试题及详解

本章测评1.有效碰撞是指( )A.反应物分子间的碰撞B.反应物活化分子间的碰撞C.能发生化学反应的碰撞D.反应物活化分子间有合适取向的碰撞思路解析:反应物分子间的碰撞是随时可以发生的,但是只有反应物活化分子之间的碰撞才可能发生化学反应,而能发生化学反应的碰撞就是有效碰撞,这也正是活化分子中有合适取向的碰撞。
答案:CD2.可逆反应A(g)+3B(g)2C(g)(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处于平衡状态,下列条件可以提高A的转化率的是( )①升温②降温③增大压强④降低压强⑤加催化剂⑥除去C ⑦增加A ⑧增加BA.①③⑤⑦B.②④⑥⑧C.②③⑥⑧D.②④⑤⑦思路解析:其反应物的转化率(α)是指可逆反应达到平衡时,已反应的该反应物的物质的量占该反应物起始总物质的量的百分含量。
在不改变A 的起始总量时,必须使化学平衡向右移动,才能提高A的转化率,由于该反应是一个放热的且气体体积减少的反应,所以降温及增大压强均可使平衡向右移动。
但是,加入催化剂只能同等程度地增大正、逆反应速率,因而不能使化学平衡移动。
答案:C3.在一密闭容器中,反应mA(g)nB(g)+nC(g)达平衡后,保持温度不变,将容器容积压缩到原来的一半,当达到新的平衡时,B和C的浓度均是原来的1.8倍,则( )A.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了B.物质A的转化率增加了C.物质C的质量分数增加了D.m>2n思路解析:由于c=,当V变为原来的1/2时,如果平衡不发生移动,则n 不变,c必然是原来的2倍。
现在B和C的浓度均是原来的1.8倍,则证明n(B)、n(C)均减小了,进而推知平衡向左移动。
而物质C的质量分数等于C的质量占混合体系总质量的百分数,而总质量不变,所以C的质量分数减小,物质A的量增加,所以A的转化率减小。
而增加压强,平衡向气体体积减小的方向移动,所以m<2n。
答案:A4.可逆反应mA(g)+nBpC(g)+qD中,A和C都是无色气体,达到平衡后,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若增加B的量,平衡体系颜色加深,说明D是固体B.增大压强平衡不移动,说明m+n一定等于p+qC.升高温度,A的转化率减小,说明正反应是吸热反应D.若B是气体,增大A的量,A、B转化率并不都增大思路解析:由方程式可知B、D的凝聚状态不确定。
工科化学答案第二章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和限度

第二章 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和限度教学内容1. 焓变与变化方向;2. 熵变与变化方向;3. 吉布斯函数变与变化方向;4. 化学反应的限度——化学平衡。
教学要求理解标准熵、标准生成吉布斯函数变、标准平衡常数等有关概念;掌握反应的熵变与吉布斯函数变的求算方法;熟悉等温等压条件下化学反应进行方向的判断方法;掌握吉布斯方程及转化温度的计算方法;掌握标准平衡常数(ΘK )的表达和ΘK 与标准吉布斯函数变的关系及化学平衡的相关计算;了解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有关因素。
知识点与考核点1.熵(S )系统内微观质点混乱度的量度。
Ωln k S =(k 是Boltzmann 常数,Ω是微观状态数(与混乱度密切相关)。
熵是状态函数。
2. 热力学第三定律在0K 时,任何纯物质、完整晶体的绝对熵为0,(固体在0K 时,任何物质的 热运动停止,只有一种微观状态,即Ω=1)。
3. 标准摩尔熵(θm S )一定温度下,1mol 纯物质在标准情况下的规定熵。
人为规定:处于标准条件下的水合H +离子的标准熵为零,其它离子的标准熵为其相对值。
4.影响熵的因素① 相同物质S g > S l > S s ;② 分子数越多、分子量越大、物质结构越复杂,熵越大; ③ 固体溶解于水,熵增加,而气体溶解于水,熵减小; ④ 温度越高,熵越大。
5.反应熵变的计算对化学反应a A + f F = g G + d D=θ∆m r S gS θm ,G + dS θm ,D – aS θm ,A – fS θm ,F =∑θνBB,m B S 。
注意:①计量系数;②物质的聚集状态。
6. 熵变与化学反应方向等温等压条件下,熵变大于零(S ∆> 0)有利于变化过程自发进行,但 不能单独作为判断化学反应方向的标准。
7. 焓变与化学反应方向等温等压条件下,焓变小于零(H ∆> 0)有利于变化过程自发进行,但 不能单独作为判断变化过程方向的标准。
8. 吉布斯函数TS H G -= (G 为状态函数,为复合函数)。
《普通化学》第2章作业题解(化学反应的方向和程度)

0 -393.50
S298⊖/J·K-1·mol-1 52.3 5.740 51.55 213.64
ΔH298⊖ = 0 - 393.50 - (-580.7 ) - 0 = 187.2 kJ·mol-1 ΔS298⊖ = 51.55 + 213.64 - 52.3 - 5.740
= 207.15 J·K-1·mol-1
= 204.28 J·K-1·mol-1
ΔG ⊖
2021/1/14T
=
ΔH298⊖-
TΔS298⊖
<
0
⇒
T
H
298
S
298
580 .7 1000 204 .28
2843 K
(2)
SnO2 (s) + C(s) ≜ Sn(s) + CO2 (g)
ΔfH298⊖ /kJ·mol-1 -580.7 0
ΔGT⊖ = ΔH298⊖ - TΔS298⊖ < 0 ⇒
T
H
298
S
298
187.2 1000 207.15
903.7K
2021/1/14
(3)
SnO2 (s) + 2H2(g) ≜ Sn(s) + 2H2O(g)
ΔfH298⊖ /kJ·mol-1 -580.7
0
0 -241.82
S298⊖/J·K-1·mol-1 52.3 130.574 51.55 188.72
= 39.75 + 213.64 - 92.9 = 160.49 J·K-1·mol-1 T=298 K时, ΔG⊖ = ΔH298⊖ - TΔS298⊖
= 178.33 - 298×160.49×10-3 = 130.50 kJ·mol-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判断下列反应,哪些是熵增加的过程,哪些是熵减少的 程,并说明理由。 解: (1) (电解水) H2O(l) = H2(g) + 1/2O2(g) ∵反应后气体分子总数增加, ∴反应是熵增的过程,即ΔS > 0。 (2) 2CO(g) + O2(g) = 2CO2(g) ∵反应后气体分子总数减少, ∴反应是熵减的过程,即ΔS < 0。 (3) AgCl(s) = Ag+(aq) + Cl-(aq) 难溶电解质溶解,混乱度增大, ∴该过程是熵增的过程,即ΔS > 0。 (4) 2HI(g) = H2(g) + I2(s) ∵反应后气体分子总数减少, ∴反应是熵减的过程,即ΔS < 0。
6. 利用热力学数据,计算下列反应在298 K和500 K时的平衡常 数K⊖。 (1) SO2(g) + ½O2(g) = SO3(g) (2) CaCO3(s) = CaO (s) + CO2(g)
6.解:(1) SO2(g) + ½O2 (g) = SO3(g) ΔfH298⊖ /kJ· -1 -296.83 0 mol -395.72 S298⊖/J· -1· -1 248.11 K mol 205.03 256.65 ΔfG298⊖ /kJ· -1 -300.19 mol 0 -371.08 ΔH298⊖ = ∑(i ΔfH298⊖)生成物 - ∑ (i ΔfH298⊖)反应物 = (-395.72 ) - 0 - (-296.83 ) = -98.89 kJ· -1 mol ΔS298⊖ = ∑(iS298⊖)生成物 - ∑ (iS298⊖)反应物 = 256.65 - 248.11 - ½×205.03 = -93.975 J· -1· -1 K mol ΔG298⊖ = ∑(i ΔfG298⊖)生成物 - ∑ (iGfH298⊖)反应物 = (-371.08) - 0 - (-300.19 ) = -70.89 kJ· -1 mol T = 298 K时,
8. 298K时已知下列化学平衡: (1)FeO(s) + CO(g) ⇌ Fe(s) + CO2(g),K1⊖ = 0.403 (2)FeO(s) + H2(g) ⇌ Fe(s) + H2O (g) ,K2⊖ = 0.669 试计算反应: CO2(g) + H2(g) ⇌ CO(g) + H2O (g) 的K ⊖值。 解: 已知:(1) FeO(s) + CO(g) ⇌ Fe(s) + CO2(g),K1⊖ = 0.403 (2) FeO(s) + H2(g) ⇌ Fe(s) + H2O (g) ,K2⊖ = 0.669 (2) - (1)得: CO2(g) +H2(g)⇌ CO(g) +H2O (g) ,K ⊖
10. 解:设平衡时有x mol NO 生成。 N2 +O2 ⇌ 2NO 起始浓度/ mol· -3 dm 0
平衡浓度/ mol· -3 dm
2 .5 2 . 15 15
1 2 .5 x 2 2 15
11. 在某温度时,反应
CO (g) + H2O(g) ⇌ CO2(g) + H2(g) 的Kc = 1.0,问2 mol
3.解: (2) CaO(s) + H2O(l) = Ca2+(aq) + 2OH- (aq) S298⊖/J· -1· -1 39.75 69.91 K mol -53.1 -10.75 ΔfG298⊖ /kJ· -1 -604.04 -237.18 -553.54 -157.29 mol
ΔS298⊖ = ∑(iS298⊖)生成物 - ∑ (iS298⊖)反应物 = -53.1 + 2(-10.75) - 39.75 - 69.91 = -184.26 J· -1· -1 K mol ΔG298⊖ = ∑(i ΔfG298⊖)生成物 - ∑ (i ΔfG298⊖)反应物 = -553.54 + 2(-157.29) - (-604.04) - (-237.18 ) = -26.90 kJ· -1 <0 mol ∴反应能自发进行。
H 298 580 . 7 1000 T 2843 K S 204 . 28 (2) SnO2 (s) +298 C(s) ≜ Sn(s) + CO2 (g) ΔfH298⊖ /kJ· -1 -580.7 mol 0 0 -393.50 S298⊖/J· -1· -1 52.3 5.740 51.55 213.64 K mol
3. 查表计算下列反应的ΔS298⊖和ΔG298⊖,并说明反应能否自 发进行?
(1) 4NH3(g) + 5O2(g) = 4NO(g) + 6H2O (g)
(2) CaO(s) + H2O(l) = Ca2+(aq) + 2OH- (aq)
3.解: (1) 4NH3(g) + 5O2(g) = 4NO(g) + 6H2O (g) S298⊖/J· -1· -1 192.34 K mol 205.03 210.65 188.72 ΔfG298⊖ /kJ· -1 -16.48 mol 0 86.57 -228.59 ΔS298⊖ = ∑(iS298⊖)生成物 - ∑ (iS298⊖)反应物 = 4210.65 + 6188.7 - 4192.34 - 5205.03 = 180.41 J· -1· -1 K mol ΔG298⊖ =∑(i ΔfG298⊖)生成物 - ∑ (i ΔfG298⊖)反应物 = 486.57 + 6(-228.59) - 0 - 5 (-16.48 ) = -959.34 kJ· -1 < 0 mol ∴反应能自发进行。
T = 500 K时, ΔG⊖ = ΔH298⊖ - TΔS298⊖ = -98.89 - 500×(-93.975)×10-3 = -51.90 kJ· -1 mol
G 51 . 90 1000 lg K 5 . 421 2 . 303 RT 2 . 303 8 . 314 500 K 2 . 64 10 5
4. 由锡石( SnO2)制取金属锡(Sn),可以有以下三种方法。若 希望加热温度尽可能低一些,试根据热力学数据计算说 明应推荐哪一种方法。 (1) SnO2 (s) ≜ Sn(s) + O2 (g) (2) SnO2 (s) + C(s) ≜ Sn(s) + CO2 (g) (3) SnO2 (s) + 2H2(g) ≜ Sn(s) + 2H2O(g)
第二章 化学反应的方向和程度
1.不用查表,指出下列各组物质中熵值由大到小的顺序。 (1) O2(l), O3( g), O2(g) (2) K(s) , KCl(s) , Na(s)
解:(1)S(O3, g) > S(O2, g) > S(O2, l)
(2)S(KCl, s) > S(K, s) > S(Na, s)
解:已知:(1) H2(g) + ½S2(g) ⇌ H2S(g) (2) 3H2(g) + SO2(g) ⇌ H2S(g) + 2H2O(g) (2)×2- (1)×2,得: 4H2(g) + 2SO2(g) ⇌ 4H2O(g) + S2(g)
∴
10. 在某温度时,反应 N2 + O2 ⇌ 2NO的平衡常数Kc为 0.0045,若2.5 mol O2与 2.5 mol N2作用于15 dm3 密闭容器中,问达到平衡时有多少NO生成?
ΔH298⊖ = 0 - 393.50 - (-580.7 ) - 0 = 187.2 kJ· -1 mol ΔS298⊖ = 51.55 + 213.64 - 52.3 - 5.740 = 207.15 J· -1· -1 K mol ΔGT⊖ = ΔH298⊖ - TΔS298⊖ < 0 ⇒
(3) SnO2 (s) + 2H2(g) ≜ Sn(s) + 2H2O(g) ΔfH298⊖ /kJ· -1 -580.7 mol 0 0 -241.82 S298⊖/J· -1· -1 52.3 K mol 130.574 51.55 188.72 ΔH298⊖ = 0 - 2(-241.82) - (-580.7 ) - 0 = 97.06 kJ· -1 mol ΔS298⊖ = 51.55 + 2188.72 - 52.3 - 2130.574 = 115.542 J· -1· -1 K mol ΔGT⊖ = ΔH298⊖ - TΔS298⊖ < 0 ⇒
9. 已知在1362 K时下列化学平衡: (1) H2(g) + ½S2(g) ⇌ H2S(g) K1⊖ = 0.80 (2) 3H2(g) + SO2(g) ⇌ H2S(g) + 2H2O(g) K1⊖ = 1.8×104 试计算反应:4H2(g) + 2SO2(g) ⇌ 4H2O(g) + S2(g),在1362 K 时的平衡常数K⊖。
解:(1) SnO2 (s) ≜ Sn(s) + O2 (g)298⊖/J· -1· -1 52.3 K mol 51.55 205.03 ΔH298⊖ =∑(i ΔfH298⊖)生成物 - ∑(i ΔfH298⊖)反应物 = 0 + 0 - (-580.7 ) = 580.7 kJ· -1 mol ΔS298⊖ =∑(iS298⊖)生成物 - ∑ (iS298⊖)反应物 = 51.55 + 205.03 - 52.3 = 204.28 J· -1· -1 K mol ΔGT⊖ = ΔH298⊖- TΔS298⊖ < 0 ⇒
6.解:(2)
S298⊖/J· -1· -1 K m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