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柱的认识(1)

合集下载

新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圆柱的认识例1例2课件

新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圆柱的认识例1例2课件

例二
做一做
下面是同一个圆柱的展开图,说一说每个图是怎样展开的。
做一做
一个圆柱形茶叶筒的侧面贴着商标纸,圆柱底面半径是 5 cm,高是 20 cm 。这张商标纸展开后是一个长方形,它的长和宽各是多少厘米?
长:2 × 3.14 × 5 = 31.4(cm) 宽:20 cm
基础练习
指出下列图形哪些是圆柱?
练习三
全世界最大的圆柱形水族箱
世界上的豪华酒店不胜枚举,有 的酒店在豪华程度上更是到了让人咋舌 的地步。所以如果我现在告诉你下面将 要介绍的酒店有个“鱼缸”,你一定会 嗤之以鼻,但是我说这个“鱼缸”有 25 米高 9 米宽,你就会感到惊讶了。
全世界最大的圆柱形水族箱
在德国柏林有一家名字叫雷迪森 蓝光(Radisson Blu)的酒店。这家 酒店在外面看起来与其他的豪华酒店 一样,没有太多的区别,然而当你推 开它的大门,进入大堂后,你所看见 的东西会让你惊讶得闭不拢嘴!因为 在酒店的大堂中间,有一个 25 米高
全世界最大的圆柱形水族箱
在该酒店住宿的客人可以在酒店里的 大堂、走廊,甚至房间里看到水族馆,让 人有一种梦幻的感觉。这个水族馆在 2003 年 12 月建成,耗资约 1280 万欧元 。建造水族馆的材料是亚克力玻璃,采用 了美国雷诺公司的聚合物技术。
提高练习
用的一底张面边周长长为是(66.2.288)分分米米的,正圆方柱形的纸高,是卷(成6.一28个)圆分柱米,。圆柱
拓展练习
算一算:
已侧知面圆展柱开的的底长面方直形径的是长41(厘2.5米6,)高厘是米2,宽厘是米2(。 )厘米 。 把体一底个面圆半柱径的是侧3 面厘展米开,得圆到柱一的个高正是方(1形8,.84这)个厘圆米柱。
用一张长 2152.1.526ccmm,宽 21522..515.2612ccmmcm的长方12形.5纸6 ,cm卷成一个圆柱

小学二年级数学圆柱体的认识

小学二年级数学圆柱体的认识

小学二年级数学圆柱体的认识
圆柱体是可以让我们感受到数学的美妙形状之一。

在数学课上,我们研究到了许多有关圆柱体的知识。

让我们来认识一下这个有趣
的几何形状吧!
什么是圆柱体?
圆柱体是一种立体几何体,它由两个平行圆面和一个侧面组成。

这个侧面是一个矩形,它连接了两个圆面,并沿着这两个圆面的边
界线延伸。

圆柱体有三个部分:底面、顶面和侧面。

圆柱体的特点
圆柱体有一些独特的特点,让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下:
1. 底面和顶面:圆柱体的底面和顶面是圆形的,并且完全平行
于彼此。

2. 侧面:圆柱体的侧面是一个矩形,它连接了底面和顶面。


面的长度等于两个圆面的周长,而宽度等于两个圆面之间的距离。

3. 高度:圆柱体的高度是指从底面到顶面的距离。

4. 直径:圆柱体的直径是指底面或顶面上的两个点之间的距离。

圆柱体的应用
圆柱体在我们生活中有许多应用,让我们来了解一些:
1. 圆柱体的容积用于测量液体或粉末。

你可能在化学实验室中
看到过使用圆柱体来精确测量液体的体积。

2. 圆柱体的表面积用于计算物体的包裹面积。

例如,你可以用
圆柱体来计算一个罐子的表面积。

总结
圆柱体是一个有趣的几何形状,它由两个圆面和一个矩形侧面
组成。

我们研究了圆柱体的特点,包括底面、顶面、侧面、高度和
直径。

圆柱体在我们生活中有许多实际应用,包括测量容积和计算
表面积。

让我们继续探索数学的世界,发现更多有趣的几何形状吧!。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圆柱的认识》(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圆柱的认识》(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圆柱的认识》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材第17~20页例1、例2及相关练习。

教材分析:本课是在学生掌握了长方体、正方体以及圆的相关知识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拓展。

本课内容分三个层次编排:圆柱的认识;圆柱的组成及其特征;圆柱侧面、底面及其之间的关系。

教学这部分内容,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为进一步学习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体积和解决实际问题打好基础。

学情分析:学生已经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等平面图形以及长方体、正方体等立体图形,具备了一定空间观念。

圆柱是学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立体形体,因此教学时应从直观入手,帮助学生形成表象。

此阶段的学生已具备了初步的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时指导学生看书,观察圆柱实物图,采用动手操作、小组合作学习等方式进行讨论,探索圆柱的特征,并利用课件的演示,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圆柱的侧面展开图。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圆柱的几何图形和圆柱的特征。

(2)知道圆柱的各部分名称。

(3)理解圆柱的侧面展开图与圆柱各部分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1)经历“形象——表象——抽象”的过程,体验从实物中抽象出图形的学习方法。

(2)经历圆柱侧面展开的操作过程,体验比较、发现、归纳的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从生活中学习数学的乐趣,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观察、概括、抽象的能力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圆柱的特征和各部分名称。

教学难点:认识圆柱侧面展开图和展开图与圆柱各部分的关系。

教学方法:教法:结合实物,质疑引导。

学法:观察比较,自主探究。

教学准备:长方体模型、袋子、圆柱形实物、圆柱教具模型、长方形硬纸、木棒。

教学过程:一、游戏导入1.游戏。

师:同学们,喜欢做游戏吧,上课前让我们来做个“摸一摸”的游戏,按老师的要求在箱子里摸出相应的物品。

(1)请摸出一个正方体并说出它的特征。

(2)请摸出一个长方体并说出它的特征(3)请摸出一个直直的、上下一样粗细、能够滚动的物体。

圆柱的认识优秀教案(精选15篇)

圆柱的认识优秀教案(精选15篇)

圆柱的认识优秀教案圆柱的认识优秀教案(精选15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

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圆柱的认识优秀教案(精选15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圆柱的认识优秀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认识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掌握圆柱的基本特征。

(二)过程与方法1.让学生经历探索圆柱基本特征的过程,提高学生观察、操作、分析和概括的能力。

2.通过学生自主研究,使学生掌握研究立体几何的一般方法,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进一步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精神,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掌握圆柱的基本特征。

教学难点:高的认识。

三、教学准备教师:课件,长方体模型,圆柱模型,卡纸做的长方形(长10 cm,宽5 cm),小棒(可用筷子代替),备用剪刀若干。

学生:每生自带一个圆柱形物体,草稿纸。

四、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引出课题1.课件出示长方体、正方体:这是我们已经研究过的立体图形,谁还记得长方体和正方体有哪些特征?我们是怎样研究的?教师:(出示长方体的模型),我们在认识长方体时主要认识了它的哪些方面?是怎样研究的?学生1:长方体的组成,就是长方体有6个面,12条棱和8个顶点。

观察:数一数。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研究方法)学生2:相对的面的面积相等,相对的棱的长度相等。

动手操作:画、剪、比、量。

教师:我们在认识一种几何图形时,可以用这些方式研究一种新的立体图形。

【设计意图】用长方体、正方体的学习方法来研究圆柱体,体现了研究方法的一致性,有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为接下来的小组合作学习提供方法上的指引。

2.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很多物体的形状设计不是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你们看(课件出示):这些物体的形状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如果把这些物体的形状画下来会是什么样子的呢?课件演示:从实物图抽象出圆柱图形。

小学数学知识点认识圆柱体的特征与性质

小学数学知识点认识圆柱体的特征与性质

小学数学知识点认识圆柱体的特征与性质小学数学知识点:认识圆柱体的特征与性质圆柱体是我们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几何体之一。

它具有独特的形状和性质,在数学学科中占据重要的地位。

本文将介绍小学数学中认识圆柱体的特征与性质。

一、什么是圆柱体圆柱体是一种由一个圆和与圆共面的平行线段组成的几何体。

从形状上看,圆柱体有一个平底面、一个平顶面以及中间连接两个底面的侧面。

其特点是侧面是一个矩形,也就是说任意一个侧面上的点到底面的距离都相等。

二、圆柱体的特征1. 底面:底面是一个圆,其半径为r(r为底面圆的半径)。

底面的面积可以通过公式S=πr²计算得出,其中π约等于3.14。

2. 侧面:圆柱体的侧面由一个矩形构成,矩形的长度等于底面圆的周长,宽度等于侧面的高,侧面的面积可通过公式S=2πrh计算得出,其中h为侧面的高。

3. 顶面:顶面与底面相似,也是一个圆,其半径和底面的半径相等。

4. 高度:圆柱体的高度即为侧面的高h。

5. 体积:圆柱体的体积可以通过公式V=底面积×高度计算得出,即V=πr²h。

6. 表面积:圆柱体的表面积包括底面积和侧面积,可以通过公式S=2πrh+2πr²计算得出。

三、圆柱体的性质1. 平行轴定理:如果两个平行面的形状一样,则它们对应的平行截面的形状也一样。

根据这个定理,我们可以得出圆柱体的每个平行截面都是相似的,并且每个截面的形状与底面一致。

2. 对称性:圆柱体具有对称性,即底面与顶面平行并且大小相等。

这意味着如果我们将一个圆柱体沿高度方向平分,两部分将完全相同。

3. 相似体:当两个圆柱体的高度和底面半径成比例时,它们是相似体。

4. 圆柱体体积比较:即使两个圆柱体的高度和底面半径不同,只要它们的形状相似,那么它们的体积比仍然保持不变。

也就是说,两个相似的圆柱体的体积比等于它们对应的底面面积比。

五、例题解析例题1:一个圆柱体的高为10厘米,底面半径为4厘米,求其体积和表面积。

课文《圆柱的认识》教学设计一等奖

课文《圆柱的认识》教学设计一等奖

课文《圆柱的认识》教学设计一等奖《课文《圆柱的认识》教学设计一等奖》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一等奖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课文《圆柱的认识》教学设计一等奖教学内容: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科书第十二册第二单元第一节圆柱的认识学生分析:本单元是学生在小学阶段学习几何知识的最后一部分内容,前面学生已经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等平面图形以及长方体、正方体等立体图形,具备了一定的空间观念。

圆柱又是一种学生生活中常见的形体,因此教学时从直观入手,帮助学生形成表象。

此阶段的学生已具备了初步的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时指导学生采用动手操作、合作学习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观察、讨论,探索圆柱的特征,认识圆柱的侧面展开图。

设计思想:(1)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直接引入课题,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体尝到数学的应用价值。

(2)鼓励学生动手操作,帮助学生直观、形象地认识圆柱的特征,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促使学生间知识的互补,使学生学会交往,增强学生的责任心,合群性和合作精神。

(4)启发学生猜想,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勇于创新的能力。

(5)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由形象到抽象、由浅入深,遵循由观察—发现—总结—应用这一规律,使学生建立清晰的概念。

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认识圆柱的特征,能看懂圆柱的平面图,认识圆柱侧面的展开图,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想象、操作、思考、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体会数学与现实的联系,并建立与他人交往的意识,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从实际生活中常见的圆柱形物体抽象概括出圆柱的几何图形,然后通过观察和实验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圆柱的特征。

圆柱的认识教案(通用5篇)

圆柱的认识教案(通用5篇)

圆柱的认识教案(通用5篇)圆柱的认识教案篇1教学内容:人民教育出版社六年级下册P10《圆柱的认识》例1、例2教学目标:1、借助日常生活中的圆柱体,认识圆柱的特征和圆柱各部分的名称,能看懂圆柱的平面展开图。

2、培养细致的观察能力和一定的空间想像能力。

教学重点:认识圆柱的特征。

教学难点:看懂圆柱的平面展开图。

教学具准备:多媒体和圆柱学具。

教学过程:一、引入1、(媒体出示:各种立体图形:长方体、正方体等。

)师:请同学们说说这些立体图形的特点。

[设计意图说明:复习学过的立体图形。

](媒体出示:圆柱。

)师:你知道这是什么图形?我们今天就来研究这个图形——圆柱。

(媒体出示:圆柱的认识。

)二、新授探究一:认识圆柱1、找找圆柱师:请同学说说生活中哪些物体呈圆柱形。

(学生可能回答:笔筒,玻璃杯、圆珠笔芯等。

)2、整体感知圆柱(媒体操作:点击后分别出现书本P10主题图。

)师:上面这些物体的形状有什么共同点?(学生可能回答:底面都是圆,上下两个底面相同等。

)(媒体操作:根据学生回答点击后分别出现“底面都是圆”,“上下两个底面相同”。

)(媒体操作:点击后出现图片。

)(学生可能回答:是圆柱。

)师:你怎么知道这是个圆柱?(学生可能回答:上下两个底面都是圆,上下两个底面相同等。

)(媒体操作:根据学生回答点击后出现“转动起来是一个圆柱”并再一次出示“圆柱的底面是圆,并且大小一样”。

)3、圆柱的表面(1)摸摸圆柱。

师:请同学摸摸自己手中圆柱的表面,说说发现了什么?(2)指导看书。

师:下面我们带着这几个问题来自学课本。

(媒体操作:点击后出现摸到的上下两个面叫什么?它们的形状大小如何?摸到的圆柱周围的曲面叫什么?)(学生可能回答:上下两个面是完全相同的两个圆,圆柱的周围的面是弯曲的等)(媒体操作:点击后出现圆柱上下两个面变色,再点击出现文字“底面”,点击后出现圆柱侧面旋转一圈变色,出现文字“侧面”。

教师边操作边解释。

)[设计意图说明:通过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观察,初步认识圆柱。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 圆柱的认识9篇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 圆柱的认识9篇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圆柱的认识9篇圆柱的认识 1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圆柱的特征,知道圆柱的底面及其直径和半径,圆柱的高,圆柱的侧面积及它的展开图.2.通过观察,认识圆柱并掌握它的特征,建立空间观念.教学重点理解掌握圆柱的特征.教学难点1.建立空间观念.2.弄清圆柱侧面是一个长方形(正方形),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圆柱底面周长和高的关系.教学过程一、复习准备1.投影出示长方体、正方体.使学生明确:长方体、正方体.2.投影出示圆柱.使学生明确:圆柱.3.导入、揭示课题.板书:二、新授教学(一)1.教师提问:在日常生活中,你见过哪些物体是圆柱体?2.教师出示实物.3.出示投影,展示实物图.4.揭示实物图,出现圆柱几何图形.教师说明:我们所学的圆柱都是直直的,上下粗细相同的直圆柱,我们叫它圆柱.(二)圆柱的面.1.分组活动,每人拿一个圆柱,摸一摸它的面.2.互相交流,什么感觉.启发学生动手实验:(1)用手平摸上下底,有什么特点.(2)用笔画一画,上下底面积有什么特点.(3)用双手摸侧面.3.教师明确:圆柱的上、下两个面叫做底面.它们是两个完全相同的两个圆.圆柱的侧面,是一个曲面.(三)圆柱的高.出示高、低不同的两个圆柱.1.用直尺和三角板演示圆柱的高.使学生明确: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高.(四)操作实验使学生明确:长方形的长等于圆柱底面的周长,宽等于圆柱的高.三、课堂小结今天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圆柱体有哪些特征?四、巩固练习1.指出下面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2.指出下面图形中哪些是圆柱.五、实践作业用硬纸做一个圆柱,再量出它的底面直径和高各是多少厘米?六、板书设计圆柱的认识 2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圆柱的特征,知道圆柱的底面及其直径和半径,圆柱的高,圆柱的侧面积及它的展开图.2.通过观察,认识圆柱并掌握它的特征,建立空间观念.教学重点理解掌握圆柱的特征.教学难点1.建立空间观念.2.弄清圆柱侧面是一个长方形(正方形),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圆柱底面周长和高的关系.教学过程一、复习准备1.投影出示长方体、正方体.使学生明确:长方体、正方体.2.投影出示圆柱.使学生明确:圆柱.3.导入、揭示课题.板书:二、新授教学(一)1.教师提问:在日常生活中,你见过哪些物体是圆柱体?2.教师出示实物.3.出示投影,展示实物图.4.揭示实物图,出现圆柱几何图形.教师说明:我们所学的圆柱都是直直的,上下粗细相同的直圆柱,我们叫它圆柱.(二)圆柱的面.1.分组活动,每人拿一个圆柱,摸一摸它的面.2.互相交流,什么感觉.启发学生动手实验:(1)用手平摸上下底,有什么特点.(2)用笔画一画,上下底面积有什么特点.(3)用双手摸侧面.3.教师明确:圆柱的上、下两个面叫做底面.它们是两个完全相同的两个圆.圆柱的侧面,是一个曲面.(三)圆柱的高.出示高、低不同的两个圆柱.1.用直尺和三角板演示圆柱的高.使学生明确: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高.(四)操作实验使学生明确:长方形的长等于圆柱底面的周长,宽等于圆柱的高.三、课堂小结今天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圆柱体有哪些特征?四、巩固练习1.指出下面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2.指出下面图形中哪些是圆柱.五、实践作业用硬纸做一个圆柱,再量出它的底面直径和高各是多少厘米?六、板书设计圆柱的认识 3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8—39页的内容,完成第39页上的“做一做”和练习十的第 1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圆柱的认识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下册P10—12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掌握圆柱的基本特征,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2.让学生经历探索圆柱基本特征的过程,提高学生观察、操作、分析和概括的能力。

3.通过学生自主研究,使学生掌握研究立体几何的一般方法,丰富其学习数学的积极体验。

【教学重点】
使学生掌握圆柱的基本特征
【教学难点】
圆柱的侧面与它的展开图之间的关系
【教具、学具准备】
圆柱体、硬纸、剪刀、胶带、圆规、直尺、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屏幕上的这些物体都是什么形状的?(课件出示:灯具、笔筒、等)
师:你还见过那些圆柱型的物体
(课件抽出圆柱的几何模型)今天我们一起研究圆柱的认识。

(板书课题)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一)认识圆柱的特征
1、分组活动,请同学们拿出自己自制的圆柱学具模型,看一看,摸一摸,和同桌说说你都发现了什么?
2.思考并讨论下面的问题:
(1)圆柱的上、下两面是什么图形?他们的大小有什么关系?
(2)圆柱周围的面有什么特征?
(3)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什么?
3、学生汇报
(1)圆柱有两个底面。

圆柱的两个底面都是园并且相等。

监控:你有什么方法证明两个圆柱底面的面积相等?
预设:生1:用尺子量一量圆柱底面的直径,看是不是一样大。

生2:揭下2个面,重合比较,发现他们完全重合。

生3:揭下一个底面,贴到另一个面,它们完全重合。

生4:先沿着一个底面画圆,再把另一个倒过来比一比,完全重合。

监控:同学们真聪明,想出了这么多的办法验证出圆柱的两个底面面积相等。

(2)圆柱侧面
监控:圆柱的周围有什么特征?
预设:它是一个曲面,所以可以滚动。

圆柱的曲面叫做侧面。

(3)圆柱的高
监控:圆柱的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高。

圆柱有几条高?
预设:生1:无数条。

监控:生活中的圆柱形物体有很多,例如硬币、水池、钢管,根据具体的情况高的叫法往往也有所不同。

生;硬币的高叫厚,水池的高叫做深,钢管的高叫做长。

(二)圆柱的侧面展开图
监控:下面请同学们拿出贴着硬纸的木棒,用双手搓动木棒,看看长方形硬纸转起来后是什么图形?
预设:转动起来是个圆柱。

监控:圆柱是一个立体图形,如果我们沿着侧面任意的一条高把它剪开,能得到什么样的展开图呢?
思考并讨论下面的问题:
(1)圆柱的侧面展开能得到什么样的图形?
(2)展开图形的长与底面什么有什么关系?
(3)展开图形的宽与圆柱的高有什么关系?
2.结合实物,初步探索圆柱的组成。

师:研究圆柱,我们先要研究圆柱的组成,每个人都有一个圆柱形的物体,请大家用手摸一摸,看一看,援助是有哪几部分组成的?(学生独立观察、操作)
生1:圆柱有三部分组成,两个圆和一个周围的面。

生2:两个圆的面积相等,
生3:圆柱有无数条高。

师:你能给大家指一指圆柱的高在哪里吗?(学生指)
教师划一条侧面上的斜线,这是圆柱的高吗?为什么?两个底面圆心的连线是高吗?高有多少条?
师:大家的观察很仔细,确实圆柱是由三部分组成的,两个圆和一个曲面,并且两个圆的面积相等,在圆柱中,两个圆叫圆柱的底面,曲面叫做圆柱的侧面,圆柱有无数条高。

(板书)
3.设置问题障碍,深化特征的研究。

师:通过刚才的研究,我们知道:圆柱是有两个完全一样的圆和一个侧面组成的,是不是任意两个完全相等的圆和一个侧面就一定能组成圆柱呢?(不是)我这里有两个大小完全相同的圆和一个侧面,他们能不能组成一个圆柱呢?(不能)
圆柱的底面和侧面之间又有什么样的关系呢?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结合手中的学具进行研究。

汇报1:
生1:圆的大小和侧面的粗细一样。

师:大家的感觉没错。

可是老师总感觉底面圆和侧面之间的关还不够具体,谁有办法能让大家很容易的看到它们之间的关系?再次进行小组合作。

汇报2:
组1:我们可以把圆柱的侧面剪开,把它展开后就变成了一个长方形。

这样它们就都成了平面图形,就容易进行比较了。

师:这个小组的同学把侧面剪开变成了长方形,是沿哪里剪的?(圆柱的高)这样就把侧面这一曲面转变成了平面。

板书:化曲为直
在以前的学习中,还有哪些知识也用到了这一方法?
生2:学习圆的周长时我们也是用到了这一思想。

生3:学习圆的面积时我们也是用到了这一思想,把原转化成了近似的长方形。

师:大家的想法很有创造力,那展开后的长方形和底面圆之间有什么关系?
组2:现在长方形的长等于圆柱的底面周长。

师:大家把剪开的圆柱体再围起来,验证一下这位同学的结果。

(学生操作)
还有其他发现吗?
生4:长方形的宽等于圆柱的高。

师:现在谁能完整地说一说展开后的长方形和圆柱的关系?
生5:圆柱的侧面展开后是一个长方形,长方形的长等于圆柱的底面周长,长方形的宽等于圆柱的高。

板书:
师:请同位两个用本子作学具互相说一说。

4.课件演示,建构圆柱的特征。

【评析】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的思维层层推进,使学生的操作经验内化到原有的认知结构中,丰富了对圆柱特征的理解。

在比较圆柱的侧面和底面圆的关系时,教师适时地启发学生联想圆的周长和面积的公式推导中所用的思想、方法,潜移默化中教会了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

三、运用特征,解决问题。

师:刚才通过大家的努力,我们发现了圆柱的基本特征。

现在每个小组都有一张长方形纸(长62.8厘米、宽31.4厘米),你能利用刚刚学到的知识做一个以这张长方形纸为侧面的圆柱吗?请大家先讨论应该怎样去做,有了想法后动手操作。

(小组合作)
(交流汇报)
组1:我们组是利用长62.8厘米求出了底面圆的周长也是62.8厘米,62.8÷3.14÷2=10厘米,所以底面圆的半径是10厘米。

用圆规画出了两个圆。

粘起来就做成了一个圆柱。

组2:我们是把31.4厘米作为圆柱的底面周长,求出底面半径是5厘米,用圆规画出了两个圆做成了圆柱。

师:请大家把做成的圆柱举起来互相欣赏一下。

虽然两个小组做成的圆柱形状不同,但他们都用到了今天所学的圆柱的基本特征:圆柱由两个完全相等的圆和一个侧面围成的,圆柱的侧面展开后是一个长方形,长方形的长等于圆柱的底面周长,长方形的宽等于圆柱的高。

大家解决问题的能力有了很大的发展,老师真为你们感到高兴。

【评析】圆柱体的制作,引导学生能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既培养和发展了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能力,又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

四、巩固练习,夯实基础。

1.下面的图形哪些是圆柱?请标注来。

2.折一折,想一想,能得到什么图形,写到括号中
【评析】有效的练习,既巩固了本节课所学习的知识,又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