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测量工作大纲
测量学—内容大纲

第九章 地形图的应用
第十章 测设的基本工作
第十一章 建筑施工测量
退出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水准测量 第三章 角度测量
第一节 水平角测量原理
第二节 光学经纬仪的构造 第三节 经纬仪的使用 第四节 水平角的测量方法
第五节 垂直角的测量方法 第六节 经纬仪的检验与校正
第七节 角度测量误差与注意事项
第一节 已知水平距离、水平角和高程的测设 第二节 点的平面位置的测设方法 第三节 已知坡度线的测设
第十一章 建筑施工测量
退出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水准测量 第三章 角度测量 第四章 距离测量与直线定向 第五章 测量误差的基本知识 第六章 小地区控制测量 第七章 大比例尺地形图的基本知识 第八章 大比例尺地形图的测绘 第九章 地形图的应用 第十章 测设的基本工作 第十一章 建筑施工测量
《建筑工程测量》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水准测量 第三章 角度测量 第四章 距离测量与直线定向 第五章 测量误差的基本知识
第六章 小地区控制测量
第七章 大比例尺地形图的基本知识 第八章 大比例尺地形图的测绘 第九章 地形图的应用 第十章 测设的基本工作 第十一章 建筑施工测量
退出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建筑工程测量的任务
第一节 测图前的准备工作 第二节 视距测量 第三节 地形图的测绘 第四节 地形图的拼接、检查与整饰
第九章 地形图的应用 第十章 测设的基本工作 第十一章 建筑施工测量
退出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水准测量 第三章 角度测量 第四章 距离测量与直线定向
第五章 测量误差的基本知识 第六章 小地区控制测量 第七章 大比例尺地形图的基本知识 第八章 大比例尺地形图的测绘
工程测量教学大纲

工程测量教学大纲工程测量教学大纲工程测量是土木工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它涉及到测量、勘测和测绘等多个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为了确保学生能够全面掌握这门学科的核心内容,制定一份全面而系统的工程测量教学大纲是非常重要的。
一、引言工程测量教学大纲的引言部分应该介绍工程测量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工程测量是通过测量和勘测等手段,获取地面或建筑物的各种数据,为工程设计、施工和监测提供准确的依据。
它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广泛,涉及到土地测量、建筑测量、道路测量等多个领域。
二、课程目标在工程测量教学大纲中,应该明确列出课程的目标和学习要求。
这些目标和要求应该包括学生在知识、技能和态度等方面的培养目标。
例如,学生应该能够掌握测量仪器的使用方法,理解测量误差的产生原因,并具备解决实际测量问题的能力。
三、课程内容工程测量教学大纲的核心部分是课程内容的详细介绍。
这些内容可以按照不同的模块来组织,包括测量基础知识、测量仪器与设备、测量技术与方法、测量数据处理等。
每个模块应该包括相应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并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1. 测量基础知识在这个模块中,学生应该学习测量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包括测量单位、坐标系、测量误差等。
他们还应该了解测量的基本方法,如直接测量、间接测量和摄影测量等。
此外,他们还应该学习如何进行误差分析和精度评定。
2. 测量仪器与设备在这个模块中,学生应该学习各种测量仪器和设备的使用方法和原理。
这些仪器和设备包括全站仪、电子经纬仪、水准仪、测量车等。
学生还应该了解这些仪器和设备的特点和适用范围,并能够正确使用它们进行实际测量工作。
3. 测量技术与方法在这个模块中,学生应该学习各种测量技术和方法的原理和应用。
这些技术和方法包括三角测量、交会测量、边际测量、水准测量等。
学生还应该学习如何选择合适的测量方法,并能够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测量方案的设计。
4. 测量数据处理在这个模块中,学生应该学习如何处理和分析测量数据。
他们应该掌握数据的采集、整理和处理方法,并能够使用计算机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绘图。
测量工作大纲.()

测量工作大纲1. 引言本文将介绍测量工作的定义以及测量工作的流程和步骤。
测量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它涉及到土地测量、建筑测量、工程测量、地质勘探、生态环保等多个领域。
在测量工作中,我们需要了解测量的原理和技术,熟悉测量仪器的操作和维护,掌握基本的计算和数据处理方法,以及了解测量工作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
2. 测量工作流程测量工作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2.1 测量前准备在进行真正的测量工作之前,我们需要进行充分的准备工作。
这包括:•确定测量目的和任务范围;•研究测量区域的地形、地貌、气候等特征;•选择合适的测量方法和测量仪器;•制定详细的测量计划和方案;•对测量人员进行培训和技术指导。
2.2 实地测量实地测量是测量工作的核心步骤,它主要包括:•定位和标志测量点;•进行角度测量、距离测量和高程测量;•根据实测数据计算出所需的测量结果。
在实地测量中,我们需要注意一些常见的误差和异常情况,例如电磁干扰、气象影响、仪器漂移等,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避免和处理。
2.3 数据处理和结果分析实地测量完成后,我们需要将所得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主要包括:•对数据进行校正和筛查,剔除异常值和误差;•根据测量原理和公式计算出所需的测量结果;•对数据结果进行分析和比较,确定是否符合要求;•编制测量报告和图形,呈现测量结果和分析结论。
在数据处理和结果分析中,我们需要采取科学严谨的态度和方法,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4 质量控制和质量评估在整个测量工作中,我们需要进行质量控制和质量评估,以确保测量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这包括:•对测量仪器和设备进行定期检查和校正;•对测量数据进行质量检查和评估,确保符合测量精度要求;•编制测量质量检查报告,进行质量评估和改进。
3. 测量工作的要求和标准为了保障测量工作的质量和准确性,我们需要遵守一些固定的要求和标准。
这包括:•熟悉测量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如《土地法》、《城乡规划法》、《勘察设计质量管理规定》等;•了解和掌握测量相关技术和仪器的性能和规格;•重视质量控制和质量检查,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对测量数据和结果进行保密和存储,避免泄露和损坏。
测量工作大纲

松阳县庄门源水库工程测量工作大纲中国水利水电第一工程局有限公司松阳县庄门源水库工程项目部目录第一章概述 (1)1.1工程概述 (1)1.2测量技术标准和施工依据 (1)第二章施工控制网 (1)2.1平面位置复测方法 (1)2.2高程复测方法 (2)2.3复测成果 (4)第三章开挖施工测量 (4)3.1新开工工作面的原始地形、断面联合测量 (4)3.2开挖施工放样 (5)第四章坝体及砼施工测量 (5)4.1坝体工程施工放样方法及精度要求 (5)4.2坝体工程施工放样实施措施 (6)第五章隧洞施工测量 (6)5.1、洞外平面控制测量 (7)5.2、洞内施工测量 (7)5.3施工控制测量成果的检查和检测要求 (11)第六章竣工测量 (11)6.1开挖竣工测量 (12)6.2砼竣工测量 (12)6.3隧洞竣工测量 (12)第七章资源配置 (13)7.1主要测量仪器配置情况 (13)第八章附件 (13)第一章概述1.1工程概述庄门源水库位于松阳县城西北方向,古市镇庄门源水库上游,距古市镇约5km,距松阳县城约17km。
坝址以上集雨面积13.1km2,设计正常蓄水位285m,水库总库容343万m3,装机容量420kW。
工程主要由大坝、溢洪道、发电引水建筑物和发电厂房等枢纽建筑物构成。
坝型为面板堆石坝,坝顶高程288.30m,最大坝高53.3m。
本工程等别为Ⅳ等,水库规模为小(1)型。
主要建筑物:拦河坝、溢洪道、供水放空建筑物为4级建筑物;次要建筑物:电站厂房和升压站为5级建筑物,临时建筑物为5级。
坝址区无人居住,有简易道路。
1.2 测量技术标准和施工依据(1)、国家测绘局颁布的有关测量规范(2)、《水电水利工程施工测量规范》DL/T5173-2003(3)、其它相关施工技术规程、规范及技术要求(4)、施工设计图(5)、设计通知单及其它有关的设计文件第二章施工控制网前期施工控制网采用测绘院提供的首级施工测量控制网作为基点,我项目部在监理工程师的指导和帮助下,对枢纽土建工程首级测量控制网进行复测,复测成果必须满足规范要求.由于首级控制网点均布设在左右岸溪流边,且靠施工区域太近,无法满足工程施工以及金属结构安装等工程测量要求。
测量工作大纲

附件1向家坝水电站右岸引水发电系统土建及金属结构安装工程(合同编号:、0184)测量工作大纲中国水利水电第七工程局金沙江向家坝施工局二零零六年五月九日1、概述1、1工程概况向家坝水电站是金沙江梯级开发中的最后一个梯级,位于四川省与云南省交界处的金沙江下游河段,坝址左岸下距四川省宜宾县的安边镇4、宜宾市33,右岸下距云南省的水富县城1.5。
工程开发任务以发电为主,同时改善航运条件,兼顾防洪、灌溉,并具有拦沙和对溪洛渡水电站进行反调节等综合作用。
工程枢纽建筑物主要由混凝土重力挡水坝、左岸坝后厂房、右岸地下引水发电系统及左岸河中垂直升船机等组成。
本标的主要内容为右岸引水发电系统工程、右岸288.00m~384.00m坝基开挖与支护工程、排沙洞工程、施工支洞工程、右岸310m混凝土生产系统工程的设计、建设与运行等。
引水系统:引水工程包括进水口、引水上平洞、引水斜洞、引水下平洞。
厂房系统:厂房工程由主厂房、主变室、母线及电缆竖井等组成,主厂房总长度245.00m(含安装间长度80.0m),开挖宽度31.4m(岩锚梁以上宽度33.4m),最大开挖高度85.5m;主变室和尾水闸门操作廊道布置在一个洞室内。
总长度173.8m,宽度26.3m,高度23.0m。
电缆竖井位于主变室靠右侧边墙,平面尺寸为12.7×10.0m(长×宽),总高度235.26m。
尾水系统:尾水工程由尾水管、尾水隧洞、尾水出口及尾水渠等组成。
本合同工程计划于2006年4月1日开工,要求2012年6月30日全部完工。
本合同主要工程量:土石方明挖4645075m3,土石方填筑230997m3,石方洞挖1639190m3,混凝土970531m3,钢筋制安62030.06t.喷混凝土44867m3。
1、2 测量工作整体计划向家坝水电站引水发电系统工程是一个超大型地下工程,在世界地下厂房建设中其跨度最大,高度最高,各种洞室纵横交错,平洞、斜井、竖井相贯,形成庞大复杂的地下洞室群,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
本工程测量方案范文

本工程测量方案范文本工程的测量方案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步骤:前期准备、测量前的准备工作、测量过程、数据处理和结果分析等。
一、前期准备1.详细了解工程的设计要求、测量任务和测量目的,明确测量的范围和精度要求。
2.调查研究场地的地理环境、气象条件和现场情况,了解可能会对测量结果产生影响的因素。
3.确定测量的基准系统和参考系,如国家大地坐标系和相对高程系统等。
二、测量前的准备工作1.制定详细的测量方案和测量任务书,明确各个测量任务的具体内容、方法和要求。
2.选取合适的测量仪器和设备,确保其性能和精度满足测量要求,并进行校准和检定。
3.安排有经验的测量人员进行测量工作,制定测量人员的任务分工和时间计划。
4.根据测量任务的需要,选择合适的控制点和测量网,并进行先验测量和控制测量。
三、测量过程1.进行现场布置和标志,确保测量点的准确定位和标志,清理现场杂物,确保测量环境的整洁。
2.根据测量任务书的要求,使用合适的测量方法和技术进行实测,如经纬度测量、线路测量、平面坐标测量等。
3.进行实时数据采集和记录,使用合适的数据采集与处理软件,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4.合理安排测量的时间和顺序,根据测量任务书的要求,确保测量结果的连续性和一致性。
四、数据处理和结果分析1.对采集到的原始数据进行辅助资料的整理和压缩,如照片记录、测量记录等。
2.进行数据的校正和过滤,检查数据的合理性和准确性,排除异常值和误差。
3.使用合适的数据处理软件进行数据的平差和配准,通过数据的平差和配准,得到测量结果的最终精度。
4.对测量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价,与设计要求进行比对,评估测量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5.编制测量报告,详细记录测量过程和结果,包括测量仪器和设备的使用情况、测量方法和过程的描述、测量结果的分析和评价等。
本测量方案将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保证测量工作的质量和效率,确保工程的顺利进行和实施。
测量工作大纲

2、 测量工作的主要技术标准和依据
2、1主要测绘技术标准依据
(1)国家测绘局颁布的有关测量规范
(2)《水电水利施工工程测量规范》(DL/T5173-2003)
(3)向家坝水电站工程有关的质量标准
(4)《贯通误差估算见向家坝水电站引水发电系统土建及金属结构安装工程《测量控制网技术方案》。
4、2施工放样方法及精度估算
4、2、1洞室施工放样及精度估算
(1)洞室施工放样一般使用光电测距极坐标法。
(2)洞室放样精度估算:使用仪器测距精度有2m+2ppm;测角精度分为:一秒,两秒。
(5)施工组织设计
(6)XJB/0184标段有关施工设计图
2、2施工依据目录
(1)施工设计图
(2)设计修改通知单及现场工作联系单
(3)其他有关的设计文件
三、测量工作程序
3、1测量工作程序简述
(1)控制测量:地面控制使用三峡三峡总公司向家坝工程建设部测量中心提供的高等级控制网。地下控制在地面高等级控制网基础上建立的三等控制导线,在三等控制导线上布设四等施工控制。
(2)交接工作面上的原始地形、断面联合测量。
(3)开挖放样
(4)欠挖检查:如有欠挖,再进行开挖放样,即欠挖放线。
(5)开挖基础验收断面联合测量。
(6)砼施工放样
(7)校模
(8)验摸
(9)砼形体联合测量(砼竣工测量)
(10)金属结构安装放样
(11)金属结构安装竣工测量
(12)竣工测量施工图的绘制、竣工资料的整理、移交
附件1
向家坝水电站
右岸引水发电系统土建及金属结构安装工程
测量工作大纲

中铁隧道集团宁南县葫白公路一标测量工作大纲中国隧道集团有限公司宁南县葫白公路一标项目经理部2011年6月20日凉山州宁南县葫芦口至白鹤滩公路施工一标段位于四川省凉山州宁南县葫芦口镇与坝址上游六城镇之间的金沙江左岸内,起讫里程为:BK0+160~BK16+800,全长16.64km。
本工程起自规划的葫芦口大桥附近,与规划的葫芦口大桥及复建的S212省道相接,途经弯梁、野猪塘、大弯子、石梁子,终点在鹰地梁子,路线全长16.64km。
主要工程有路基11941.12m;隧道4座2660m;桥梁15座2038.88m,复杂大桥1座243.5m,大桥8座1224.39m,中桥6座570.99m;涵洞54座743m。
重点工程:野猪岭隧道(886m)、弯梁隧道(733m)、武家小河大桥(243.5m)。
一、项目概述1、气象条件工程区属于南亚热带季风气候,金沙江河谷平均气温21.8°,极端最高气温42.2°,最低气温2.1°;多年平均风速2.1m/s,最大定时风速13m/s,相应风向为南方;降水量主要集中在5~10月,期间降雨量占全年降雨量的91.5%;多年平均相对湿度63%。
2、施测项目考虑到本工程特点,出于先控制后碎部,先整体后局部的原则,我部测量项目大致分以下几个阶段来进行。
2.1测量准备阶段测量的前期准备工作应包括如下内容:(1)、组织全体测量人员,熟悉图纸和设计文件,领会设计要求。
(2)、熟悉测量仪器及常用器具,并按有关规定进行测量仪器和设备的检验校正。
(3)、建立测量制度和工作纪律,明确注意事项。
2.1复测阶段自2011年6月25日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白鹤滩水电站监理部,中国水电顾问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白鹤滩水电站项目部进行交接桩以后,我部便积极组织人力、物力对E级GPS控制点进行了复核检测。
2.1.1执行技术依据:《公路勘测规范》(JTG C10-2007);《工程测量规范》(GB 50026-2007);《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18314-2009);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提供E 级GPS 控制网补测成果表-201102.1.2a、导线点的选位及埋设导线点的选择应满足:导线点之间通视且边长不大于500m,基础稳定且易于长期保存,导线点应埋入地下,其桩顶面应高出地面0.5~1cm,并加设点之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工程测量工作大纲一、测量内容概述二、测量实施的技术依据三、测量技术方案3、1 首级控制网复测3、2 施工控制网加密测量3、3 隧洞施工控制网测量3、4 原始地形测量3、5 施工放样测量四、工程量计算4、1 土石方、混凝土工程4、2 隧洞工程五、竣工测量六、测量组织机构设置及人员配置七、主要测量仪器设备八、测量实施进度计划九、测量点设置及保护措施、安全防护与成果质量控制措施一、测量人员工作履历及资质、仪器检定证书安徽绩溪抽水蓄能电站上下库连接公路工程测量工作大纲一、测量内容概述绩溪抽水蓄能电站位于安徽省绩溪县伏岭镇,位于安徽和浙江交界的皖南山区。
上水库位于登源河的北支流源头赤石坑沟林场一带,上水库主要建筑物有上水库大坝、环库公路、库岸防护等,下水库位于登源河的北支流、赤石坑沟口。
本标项目主要有安徽绩溪抽水蓄能电站的上下库连接公路、进场公路、下水库库岸公路南段、开关站一期开挖、业主营地场平、至爆破器材库道路、进厂交通洞至开关站公路共8个项目,施工内容主要有路基开挖、回填,隧道开挖与支护,路面混凝土施工及他附属工程项目,其中涉及到的测量工作主要有:1、1首级控制网复测1、2施工控制网建立1、3原始地形测量1、4施工放样测量1、5计量测量和工程量计算1、6竣工测量二、测量实施的技术依据(1)《水电水利工程施工测量规范》(DL/T5173-xx)(2)《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GB/T12898-xx)(3)有关招、投标文件,设计图纸等。
三、测量技术方案3、1首级控制网复测首级控制网复测是在设计院提供的II等控制网点的基础上对点位间平面控制网采用测角测边比较进行,水准点采用三角高程进行复测。
施测方法:对平面控制网采用测角测边比较进行,水平角观测采用全圆方向观测法,按照三等技术要求进行观测,每个方向观测9测回,按照规范要求配置度盘;高程测量采用光电测距三角高程,每个观测方向天顶距用中丝法观测4测回,斜距观测时照准前视(或后视),测斜距4次,并读取气象数据,记录斜距、温度和气压值,温度气压直接在测站上输入全站仪里改正。
具体23个控制点分四站进行施测(设站点分别是Ⅱ02、Ⅱ08、Ⅱ13、Ⅱ21)。
具体观测顺序如下:第一站:在Ⅱ21设站,后视Ⅱ23,正镜以顺时针方向依次观测Ⅱ20、Ⅱ19、Ⅱ18、Ⅱ17、Ⅱ16、Ⅱ22直到Ⅱ23,倒镜反之,共有7个观测方向。
第二站:在Ⅱ02设站,后视Ⅱ04,正镜以顺时针方向施测依次为Ⅱ06、Ⅱ10、Ⅱ01、Ⅱ03回到Ⅱ04,倒镜反之,共有5个观测方向。
第三站:在Ⅱ08设站,后视Ⅱ06,正镜以顺时针方向施测依次为Ⅱ07、Ⅱ09、Ⅱ11、Ⅱ05、Ⅱ04回到Ⅱ06,倒镜反之,共有,共有6个观测方向。
第四站:在Ⅱ13设站,后视Ⅱ22,正镜以顺时针方向施测依次为Ⅱ16、Ⅱ15、Ⅱ14、Ⅱ10、Ⅱ12、回到Ⅱ22,倒镜反之,共有6个观测方向。
控制网复测测站及观测方向设置图见下图3、1、1技术要求(1)平面控制相关要求见表3、1-1、3、1-2。
表3、1-1 水平角方向观测法技术要求(″)等级仪器标称精度光学测微器两次重合读书差两次照准读数差半测回归零差一测回中2C较差同方向值各测回互差三等±2368139备注:若测站观测方向数超过6个时,应分组进行观测。
分组观测应包括两个共同方向(其中一个为共同零方向),其两组共同方向观测角之差,不应大于同等级测角中误差的2倍。
两组观测值按等权观测进行测站平差。
表3、1-2 测距作业技术要求等级测距仪标称精度mm/km测距限差气象数据一测回读数较差mm测回间较差mm往返或光段较差mm 温度最小读数℃气压最小读数Pa测定时间间隔数据取用三等±3352(a+bD)0、250每边观测始末每边两端平均值注1:光电测距仪一测回的定义为照准一次,测距离4次。
注2:往返较差必须将斜距化算到同一高程面上方可进行比较。
(2)高程控制相关要求见表3、1-3、3、1-4。
表3、1-3 全站仪测量斜距和高差的测回数要求等级仪器标称精度斜距和高差的测回数测距精度mm/km测角精度(″)盘左盘右三等±5±244注:一测回为照准一次,测距离和高差4次。
表3、1-4 光电测距三角高程导线测量的技术要求等级仪器标称精度最大视线长度斜距测回数天顶距仪器高棱镜高丈量精度mm对向观测高差较差mm 隔点设站两次观测高差较差mm附合或环线闭合差mm测距精度mm/km测角精度(″)对向观测 m隔点设站m测回数指标差较差(″)测回差(″)中丝法三丝法三等±5±270030044385±2±35±8±12注:S为斜距km;L为线路总长,km。
斜距观测一测回照准一次,测距离4次。
3、1、2 外业观测(1 )水平角观测外业水平角观测前,必须对精密测角仪器进行检验和校正。
检验项目和检验方法按GB/T17942的有关规定执行。
外业观测时应遵守以下规定:(1)观测应在成像清晰、稳定的条件下进行。
晴天的日出、日落和中午前后,如果成像模糊或跳动剧烈,不应进行观测。
(2)观测前先检查电池电压是否符合要求;(3)观测过程中,仪器气泡中心偏移值不得超过一格。
当偏移值接近限值时,应在测回之间重新整平仪器。
(4)观测过程中,待仪器温度与外界气温一致后开始观测,应用测量伞遮阳;边长观测时应对大气的温度、气压进行测量并记录。
(5)采用人工记录,每测回开始要读、记完整的数字,以后可读、记小数点后的数。
小数不得划改,整数部分读、记错误,在同一测回或距离往返测量中,只能划改一次。
(6)水平角观测误差超过3、5-1要求时,应在原来度盘位置上进行重测,并符合下列规定:1)上半测回归零差或零方向2C超限时,该测回应立即重测,但不计重测测回数。
2)同测回2C较差或各测回同一方向值较差超限,可重测超限方向(应联测原零方向)。
一测回中重测方向数超过测站方向总数的1/3时,该测回重测。
3)若测错方向、读错、记错、气泡中心位置偏移超过1格或个别方向临时被档,均可随时进行重测。
4)重测必须在全部测回数测完后进行。
当重测测回数超过测回总数的1/3时,该站应全部重测。
(7)观测手簿的记录、检查和观测数据的划改应遵守下列定:1)水平角观测的秒值读、记错误,应重新观测,度、分读、记错误可在现场更正。
但同一方向盘左、盘右不得同时更改相关数字。
2)天顶距观测中,分的读数在各测回不得连环更改。
(2)距离测量测距作业应注意以下事项:1)测距前应先检查电池电压是否符合要求。
在气温较低的条件下作业时,应有一定的预热时间。
2)测距时应使用相配套的反射棱镜。
未经验证,不得与其他型号的相应设备互换使用。
3)测距应在成像清晰、稳定的情况下进行。
雨、雪、雾及大风天气不应作业。
4)反射棱镜背面应避免有散射光的干扰,镜面不得有水珠或灰尘沾污。
5)晴天作业时,测站应用测伞遮阳,不宜逆光观测。
严禁将仪器照准部的物镜对准太阳。
架设仪器后,测站、镜站不得离人。
迁站时仪器应装箱。
6)当观测数据出现分群现象时,应分析原因,待仪器或环境稳定后重新进行观测。
7)通风干湿温度计应悬挂在测站(或镜站)附近,离开地面和人体1、5m以外的阴凉处,读数前必须通风至少15min;气压表要置平,指针不应滞阻。
8)距离测量人工记录时,每测回开始要读、记完整的数字,以后可读、记小数点后的数。
厘米以下数字不得划改。
米和厘米部分的读、记错误,在同一距离的往返测量中,只能划改一次。
(9)测距边的归算应遵守下列规定:1)经过气象、加常数、乘常数(必要时顾及周期误差)改正后的斜距,才能化为水平距离。
2)测距边的气象改正按仪器说明书给出的公式计算。
3)测距边的加、乘常数改正应根据仪器检定的结果计算。
(3)内业资料整理作业组对首级控制网的原始记录和计算数据进行初检复检,发现有问题及时处理。
测量技术负责人对所有观测资料进行终检,保证观测数据的准确性,然后进行水平角和边长的对比。
水平角的比较:实际观测角度经过计算后和设计院提供的成果坐标计算的角度进行对比。
边长的比较:经过温度、气压、加乘常数及边长投影的改正(温度、气压在测站改正)后的斜距改算为平距后和设计院提供的成果坐标计算的边长距离进行对比。
高程的比较:根据测量改正后的斜距和天顶距计算高差来和设计院提供的成果坐标计算的高差进行对比。
平面网边长投影面为640m高程面(1985国家高程基准)。
观测记录数据整理,三等内业计算数字取位要求:1)方向观测值、方向改正数、方位角值取0、1″;2)边长值、长度改正数、坐标值取1、0mm。
(4)复测成果报告1、水平角观测对比表2、斜距观测计算表3、控制网复测成果比较表4、水平角观测原始记录表5、天顶距、斜距观测原始记录表3、2施工控制网加密测量施工控制网的建立是在首级控制网复测完成后进行的,施工控制网的建立主要采用全球定位系统(GPS)或导线(网)测量的方法建立,GPS网按四等要求测设,导线测量采用四等。
各等级控制网根据《水电水利工程施工测量规范》(DL/T5173-xx)中的各项规定进行加密测量。
3、2、1控制网选点和埋设由于本工程线路较长,工作面较多,沿线地势起伏大,平面控制网网点宜选在通视良好,地基稳定且能长期保存的地方。
测线离障碍物的距离不小于1、5m,并避免视线通过吸热、散热快的地方;点位埋设主要采用在工地施工区域以外不受施工干扰且易于保存和使用的地点进行选点埋设钢筋(钢筋顶面凿一原点或锯画字丝);或在裸露且非常稳定的岩体上刻画点位标记并以红油漆涂描明显。
点位的埋设还要满足规范中GPS网对选点、埋石的规定:1、网点应选在视野开阔、无障碍物,被测卫星的地平高角度在15°以上的地方。
2、网点应远离大功率无线电发射源和高压线,前者距离不得小于200m,后者距离不得小于50m。
3、网点宜具有一个以上通视方向。
随着工程的进展,放样的需要逐步加密、补充控制点,使施工放样直接在控制点或其它加密点上进行,以提高轮廓点放样的进度及可靠性。
3、2、2平面控制网测量平面控制网采用GPS测量、导线测量、三角测量相结合的方法测量,隧道内主要用导线测量。
(1)GPS测量1、加密平面控制网复测采用四等GPS静态测量方法,采用边联接的形式进行。
2、平面控制网复测的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下表四等的技术指标规定。
3、GPS观测应遵守下列规定:1)、GPS卫星定位的主要技术要求要满足下表中四等的技术要求2)、GPS网测量不观测气象元素,只记录天气情况。
3)、每时段观测前后各量取一次GPS天线高,两次较差允许偏差为±1mm。
4)、GPS作业时,应做好测站记录。
包括观测日期、天气情况、控制点点名、时段号、接收机序列好、天线高、开关机时间等相关信息。